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以人参故事为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1:39 初中作文
以人参故事为题的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长白山人参故事——三个挖参人

长白山人参故事——三个挖参人

三个挖参人

咱这老白山是棒槌的老家,棒槌可厚了。什么六匹叶、灯台子有的是,怎么也挖不净,抠不绝。

听老辈人说棒槌也是个大国,也有个王呢!这棒槌王长得像小枕头那么大,有胳膊有腿的和人一样,最值钱啦!他管着所有的棒槌,不许到别的山上去。这“参王”派头挺大,有好多大山参围着他,给他当“护兵”。人们都这么说,可谁也没逮着他。

在好几辈子以前,也说不清是哪一年了,有个叫林三的小伙子,他从小就跟他爹种地。这一年进山里来挖参,走在路上遇见个姓王的,叫王二,家里开了个小杂货铺,三倒腾两倒腾砸了锅,没办法,来放山。放了十好几天也没开眼,米快吃光了,下不去山了。林三看王二挺可怜的,就说:“我这有米,咱们俩一块再放几天吧!”

以人参故事为题的作文

他俩在山里转悠了两天,也没开眼,这天晌午,他俩做好饭还没吃,就听林子里有人喊:“救命啊,救命!”

王二和林三奔过去,一看,一只虎追着一个人。王二吓的三魂走窍、六神离体,钻进倒木底下,连大气都不敢出。林三拔出腿叉子,就冲着老虎奔过去,虎扑过来,林三往地下一躺,虎正好在他身顶上,林三照着虎肚子就是一家伙,虎“嗷”的一声,一溜烟地跑了。 这人姓赵,叫赵大,是个穷秀才的儿子。三个人一合计,就插草为香,拜了把子,结为兄弟,他们对天发誓说:“有难同受,有福同享,要像亲兄弟一样。谁要起坏心,就出不了老白山。”

他们三个一心去找那个“参王”。

挖参可不易啊!那份苦劲就别提了,白天满山转,钻树空子,爬大砬子,脚磨得大泡套小泡,身上刮的新伤压着旧伤。下晚还得打小宿,挨蚊子咬。

就这样,哥仨走了十好几天了,别说棒槌王啊,就是巴掌子也没看见。林三背的那点小米子也快没了。

赵大有点不愿意再干了:“真倒霉,连个影儿也没见,不如回去吧。” 王二也泄了气:“咱没这个福,何必遭这份罪呢!”

林三可没泄气,劝他俩说:“咱们进老白山干山利落为的是啥?不是为了活命嘛,要能找个大山货,卖几吊子,好换个吃穿。”赵大、王二一听到钱,就来了劲头。

这天下晚,他们住在一条小河边,煮了点野菜吃,就睡了。林三心里有事儿睡不着,就掏出小烟袋想抽烟,冷丁一抬头,看见南山通红一片,林三的头发梢往起直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片光亮,大气不敢出。只见那片火光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片红灯笼,中间那个有三盆那么大,通红通红的,四外边是好几十个像碗那么大的,红里透黄,再外边就是好几百个像小碟那么大的,是黄色的。这片灯笼一直走到东山根下就不见了。

林三觉得是个怪事儿,哪来这么些灯笼,自个儿还会走?他冷丁想起老人说,老山货要是白天让人或山牲口惊动着,下晚就偷偷搬家,这八成就是。

第二天,刚蒙蒙亮,林三就把饭做好了,吆喝他俩起来吃了,就上了东山根儿。找了好一阵,嗬!好大一片棒槌,足有三四百苗,全是六匹叶,顶着红籽,越往当间越红,最当间那苗顶着三盆那么大个红榔头,连秆都是红的。等挖出来一看,像个小枕头那么大,有胳膊有腿的,眼睛还直眨巴,正是人参王。

下山的时候,林三乐的嘴都闭不上了,心里甜滋滋的寻思:这下子可好了,三个人都有好日子过了。赵大也在思量:要是少一个人多好,能多分多少!也能买个官做。王二心里也合计:要是我自个儿的就能开个大买卖,发个大财了。他俩起了坏心,一合计,就把林三推

到砬子底下去了。

剩下王二和赵大,他们两个又走了两天,快出山了,前面不远就是一个小屯子。赵大又生了坏心眼儿,对王二说:“兄弟,你到前面小屯子去打点酒,弄点肉,趁着没人咱们在山上痛痛快快地喝两盅。”

王二一寻思,就乐呵呵地去了,赵大偷偷把腿叉子插在袖筒里。

王二刚一回来,赵大就大声吵吵:“哎呀,林三怎么跟你来了!”王二吓得赶紧回头看,赵大上去就是一叉子,正好插在后心窝。

王二死了,赵大乐得一蹦八个高,抽风似地说:“哈哈,这回我赵大,不,我赵大爷,该享福啦,买房子,买地??”他一手抱着人参王,一手拿起酒瓶子,一扬脖咕嘟咕嘟,一下喝个溜溜光。刚把瓶子放下,肚子就像刀绞似的痛,鼻口蹿血,伸了两下腿见阎王了。原来王二也起了黑心,在酒里下了毒药。

林三只觉得忽忽悠悠一下子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过来,就觉着全身像针扎的一样疼,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一座小草房里。有一个老头,庄稼人的打扮,手里拄着根索拨棍,把一碗人参汤端给林三。林三喝了,哪也不疼了,和好人一样,林三忙问:“老爷爷,你贵姓?” 老人点点头,笑呵呵地说:“家住莱阳本姓孙。”

林三一听知道遇到老把头了,赶快趴下磕头。老人把林三扶起来:“别啦,咱们都是穷人。”林三觉得身上不疼了,便着急去找他的两个哥哥,好一块回家。起来就要走,老把头叹了口气说:“好心眼的小伙子,你回去看看就明白了。”

老人掐了一片参叶,叫林三踩在脚底下,闭上眼睛,林三只听耳边风声直响。等风住了,林三睁眼一看,已经出山了。他刚想抬腿往前走,看见自己脚下放着个大棒槌包子,还有个空酒瓶子,旁边躺着赵大和王二。赵大脸上像个紫茄子,鼻孔眼里还挂着血,王二的后心窝还插着赵大用的那把腿叉子。

林三什么都明白了,他叹了口气,背着大山参,下山了。

自打那以后,棒槌再也没王了,也就乱了套,满山都是,不光老白山有,别的地方也有啦。

搜集整理:米长石

篇二:长白山人参故事——父子挖参

长白山人参故事——父子挖参

父子挖参

山东于家庄有个叫于清贵的,因年景不好,债主逼门,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无奈,对老婆说:“都说长白山里出宝,一棵人参卖不少银子,我豁上了,去碰一下运气。”老婆很年轻,听说掌柜的要闯关东,就擦着眼泪说:“咱们孩子都三个月了,挖着挖不着,早点回来,死活我等着你!”于清贵点了点头,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向长白山走去。

一路上,遭了多少罪咱就不讲了,反正是不容易呀!一天老爷儿(太阳)压山的时候,于清贵钻进了一片冒烟起的清堂林子。他饿的肚子咕噜噜响,正巧,不远有个光亮。于清贵想:有灯就有房子,有房子就有人,有人就能要点吃的,于是,他奔到房前推门进屋。屋里两口人,炕上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主人问:“磕头的。你从哪儿来呀?”于清贵说:“俺打海南家来。”主人问:“来关东干啥?”于清贵说:“俺家穷的没办法,想来关东挖参换口饭吃。”主人问:“深山老林,人生地不熟,你不怕麻达山吗?”于清贵说:——哎,咱穷人还怕啥呀,为了肚子,没啥可怕的。”就这样,于清贵暂时留在了这家,挑水劈柴,干点零活,抽空儿在房前屋后转转,想挖几苗老山参,换点银子好回家,可是,一连几个月他不但没看见老山参,就连苗二角子也没找到,于清贵愁的不得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于清贵又上山了。

因为他已经转悠一年了,哪有山哪有树,哪里有水他都熟了。后来挖参的人就推举他当把头。他也就离开了王家,在深山老林里搭起了戗子,领着人放山。

一年,二年,一晃十六七年。每年,多少都见点,可就是挖不着大货,只能够个来回盘缠钱,发不了大财,于清贵也就没回家。

这一年,又是棒槌籽放红的时候了。还是没开眼。一天,他领着人转到老爷儿卡山,又自跑了一天,闷闷不乐地往回走,都愁得够呛!他们来到戗子门口一看,全愣了!这里插着一片人参秸子,都顶着饭口大小的红榔头,红得耀眼。他们正纳闷儿,戗子里走出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于清贵问:“你从哪来呀?”

小伙子说:“从海南家来。”

于清贵又问:“来干啥呀?”

小伙子说:“找个人。”

于清贵又问:“找谁呀?”

小伙子说:“一个姓于的。”

于清贵又问:“找他干啥?” ,

小伙子说:“他是我爹。听我妈说,他在关东放山。”

于清贵端详着孩子问:“你认识你爹吗?”

小伙子说:“不认识,我没见过他。”

于清贵问:“你爹叫什么名?”

小伙子说:“叫于清贵。”

于清贵一想,可能是那个“没出生”的儿子来找我了。他怕弄差了,问清了是哪府哪县哪村人,问清了姥姥家有几个舅舅,都叫什么名,小伙子全说对了。于清贵才认下自己的儿子。他问:"这人参秸子是你采的吗?” ‘

小伙子说:“嗯,后山有的是!”于清贵再没说别的,大伙给他爷俩做了点好饭吃,就睡下了。躺在炕上,于清贵问起了家里事儿。原来,于清贵走后六七个月,老婆就生下个孩子。老婆想念他,就给孩子起名叫小望。小望长到十六、七岁吵着要上长白山去找爹爹,妈妈死活留不住,就千嘱咐万叮咛,准备了点吃的,哭哭啼啼送他上路。这一天,小望来到一个高

山下的清堂林子,一看,有个四合院,便推门进去,想找点吃的,打听一下路径。这时正遇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一红脸说:“小妹妹,我是外乡人,路过这里,能给我点饭吃吗?” 姑娘笑着说:“我爹都等你好几天了,快进屋吧!”

小望随姑娘进门,姑娘一闪身不见了。小望纳闷儿,这是谁家呢?他怎么知道我来呢?不管怎么的,吃点饭再说。这时,上屋走出一个白胡子老头,笑呵呵迎上来说:“小伙子,半年走的不易吧?快进屋。”

小望急忙点了点头,跟随老人家进了上屋,屋里还有个老太太,老头说:“先叫大娘吧!” 小望赶快叫了一声大娘,老太太笑的一劲拍大腿,又是让坐,又是倒水,回身又把女儿叫进屋,她说:“这是我独生女小花,你先叫妹妹吧!’’然后又打发小花去做饭。

第二天,吃完早饭,小花的父亲来看小望。他说:“孩子,你是找你爹爹吧?”小望一愣,心想,你怎么知道?他点点头,说了声“是”。老头说:“找你爹容易,十几年前你爹在我这儿呆过,现在也不远,过两天我叫小花去送你。不过,有一件事你得答应。” 小望问:“什么事?”老头说:“把小花许配给你,帮我们全家报仇!’’ .

小望这下傻了。出来找爹,怎么能讨媳妇呢!可一看老头那架式,再想想昨晚小花伺候他吃饭那殷勤劲儿,也就答应了。接着老太太过来,小望叫了声岳母。小花过来,老头说透了他俩的事儿,满家都挺高兴!

晚上,小花来到小望的屋里,送给他一对金棒槌。小花说:“明天爹爹叫我送你上山,这对棒槌你揣在怀里,遇事有用处。小望说:“我找到爹爹就回来看你,挖了参,发了财就来接你。”

小花眼圈一红,扭头出去了。

第二天,早早的吃了饭,两位老人把小望送出门,老头说:“叫小花送送你,找到你爹早点回来。”

小望答应着,谢了两位老人,和小花向林子里走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唠嗑。

小花说:“原来俺家住在河那沿,后来,来了一条大蛇,咬死了我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哥哥,逼的我爹妈领着我跑过了江,剩下的家族都归了它,都十好几年不见面了。 小望问:“那你怎么不报仇呢?”

小花说:“没有合适的人。这人必须是属龙的,还得是男人,还得大胆心细才行,咱俩同岁,我属龙你也应该属龙吧?”

小望点点头说:“对,我属大龙的,这仇怎么报呢?”

小花说:“过河了,再走二九一十八个山包,得过三七二十一个水泡子,有一个戗子你爹就在那,戗子的后坡有个大石砬子,砬子下一片人参,都顶着红参籽儿。你到了以后,把一棵棵顶着参籽的参秸子掐下来插在地上,第二天和大伙到后山,爬上砬子,就有一条大蛇,它非吞你不可。你不要怕,把我给你那对金棒槌抛出去,就会把蛇治死。山上有一棵最大的参,就是我姐姐,叫蛇占了十几年,你把它挖出来交给我爹就行了,采回去那些参秸子你就分给大伙。”

小望说:“好,我一定给你全家报仇!”

两个人说着,来到河边,河上有一个独木桥,小望告别了小花,过了河,向大林子走去。 小望真的经过十八个山包,二十一个水泡子,发现林子边有个戗子,他明白,这就是爹爹的戗子。到戗子后一看,真的有一片红参籽儿,他按小花说的,把秸子都掐断,回到戗子插在了地上,不一会儿,爹爹就回来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小望领着大伙到了后山,刚到山根,就刮起了大风。树也晃,石也飞。于清贵一看不好,忙叫大伙都蹲下,抽出快当刀子,好防身。小望没管那一套,从怀里抽出一对金棒槌,大步流星地往砬子上奔。快到顶了就见一条大蛇盘住一棵人参,须子一劲儿舔人参籽儿,参籽直晃直躲。小望明白,这一定是大蛇在欺负小花的姐姐。大蛇一见来

了生人,松开人参奔小望扑来,张开血盆大口要吞他。他急了,随手抛出一对金棒槌,大蛇猛地把棒槌吸进了肚里。这下小望可傻了,家把什叫它给吞了,可怎么为小花报仇啊!他立刻捡起石头,准备拼命,就见大蛇拧了几个劲儿,一动不动了。小望很奇怪!他哪知道啊,大蛇把金棒槌吞进去还了得,坠金死了。小望急忙来到那苗人参跟前,轻轻地拨开土,抠出人参。才要走,参没了,眼前站着一个大姑娘,和小花一模一样的,他差点喊出声来。听这姑娘说:“我叫小红,是小花的姐姐,谢谢妹夫救了我,咱们回家吧!”还没等小望说啥,一阵风,小望和小红全不见了。

再说于清贵等风住了,儿子不见了。大伙也帮他喊,也没动静。渐渐天黑了,只好回戗子。于清贵一见戗子边那些插着的参秸子,更想儿子了,回家怎么向老婆交待呢!人家苦巴苦业把孩子拉扯大了,我可好,给丢在林子里了!他急的去扯参秸子,一下没扯动,一扒,土下还有参,他叫大伙扒扒看,都是大个儿。

参是挖到了,可丢了儿子心里难受啊!晚上,躺在炕上似睡非睡,进来一个老头,他一看认识,是十几年前进山住的那个老王家的当家的,他想起来打个招呼,就是动不了!就听这人说:“亲家,不瞒你说,小望留我那啦,和小花成亲,一切我都准备好了,三天以后就办。你们也下山吧,回去向亲家母说,孩子在我这儿受不了屈, 抱了孙子我就叫他们回去看你。”

于清贵还想说什么,一阵清风,人不见了。第二天,他把昨晚的事向大伙一说,大伙都为他高兴,就收拾收拾下山了。

于清贵走的第三天早晨,林子起了大雾,又是吹又是打,可热闹呢!这就是小望和小花成亲,可惜于清贵听不见。以后小望和小花有没有小孩,回没回去看家,就不知道了。

讲述人:李六子

搜集整理:梁 之(张栋材)

篇三:长白山人参故事——寻找老把头

长白山人参故事

寻找老把头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张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做为引路神。

这首诗是当年老把头临死时,刻在长白山里古河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的,流传数百年,山里人大部分都知道这个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因家境贫寒,度日如年,生活无法维持,便离家进长白山挖参糊口。

长白山山高林密,野兽很多,别说是外乡人,就是山里人也不能轻易进山。这个姓孙的是山东人,进林子不久就麻达山了。一连十几日,带的干粮吃完啦,衣裳刮破了,腿也走酸了,劲也没啦。这一天,他爬到古河边,饿的实在不行了,趴在河边想找点吃的,找什么呢?他正在发愁,猛见从水里爬上岸一个蝲蝲蛄。姓孙的急忙抓在手里,“嘎吱嘎吱”地嚼起来,可这一只蝲蝲蛄怎么能填饱肚子呢?后来,渐渐不能动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山东了,便在身旁的大石头上留下了诗句,望后人对他有个了解。后来,挖参人知道了这件事,便称他为放山人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把头是放山人推举的首领。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山神老把头:放山人拜祭的,保佑平安挖到人参的神仙)。就在老把头死的第九个年头上,从山东来了一个姓石的小伙子,叫石哥,这年二十岁,这人也是莱阳的。临行,听说莱阳有个姓孙的来长白山已经八九年了,音信皆无,估计拿着大货(注:大货,品级高的野山参,如五匹叶、六匹叶)了,就想找这个老乡拉他一把。

石哥走了一山又一山,穿过一林又一林,这一天他来到古河边,想坐下来喝水吃干粮,一看石头上有字,才知道姓孙的死了。他想:都是山东莱阳的老乡,就决定顺着古河往上寻一寻尸体。于是,石哥沿古河走了有半里地,发现有一堆白骨,有的露在外边,有的被落叶埋了。他断定这骨头准是那个姓孙的。他急忙用手扒了些土,手扒出了血,好不容易把骨头埋了起来。然后,又插上三根草棍,磕了三个头,叫老把头保佑他平安无事。这就是后来传说的把头坟。

石哥离开把头坟,又走了一天多,还是一苗棒槌没看见,干粮也剩下不多了。他坐在一棵老桦树下歇息,忽听身旁有呻吟声。细一找,在草棵里躺了一个人。这人二十五六岁,大长脸,瘦得眼睛都眍了,嘴唇直动弹,就是说不出话来。石哥明白,这人是麻达山饿的。他立刻给这人灌点水,又往嘴里送点干粮。渐渐,这人眼睛能动了,嘴唇哆嗦着,慢慢说清了他的身世。

原来,这人姓丁,叫丁七高。多巧也是山东莱阳的。因为进山二十多天没挖着人参,干粮吃完了,又麻达了山,饿倒在这深山老林里。丁七高十分感谢石哥救了他,又都是莱阳人,两人一商量,就在这深山老林里,插草为香,结为弟兄,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丁七高比石哥大五岁,丁七高是哥哥,石哥是弟弟。哥俩有了伴,都很高兴,又继续去找棒槌。 谁知,他们运气不好,一连几天,不但没找到棒槌,而且遇上了连雨天,雨下起来没个完,下得大林子里雨雾不清,对面不见人,上哪去找路啊?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急,越急就越出不了大林子。麻达山了,一个人的干粮,两个人吃,也剩不多点了。

这一天突然晴了。石哥和丁七高来到一个大石柱子跟前,实在走不动了。他俩依靠着一棵大椴树干上,喘息着,望着这座大石砬子出神。

这座大石砬子可真高。高得不见山尖,雪白的云彩在山半腰游动,湛绿的松针被山风吹得摆来摆去,像在跳舞。砬子的下半坡,开着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山花。蝴蝶上下翻飞,人参雀不住鸣叫,一劲儿在喊:“王敢哥——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砬子根,杂草丛生,鲜嫩油绿,几只松鼠蹿着树枝,瞪着一双双小黑眼睛,盯着石哥和丁七高。

凡是放山的人都知道,像这样山高水清,草绿花红的地方,准有老山参,说不定还有棒槌精呢!按理说,两个人应在这放几棍,拿点值钱的大货回家。可饿到现在的程度,连平道都走不动了,哪还有本事爬砬子找山参?这时,石哥摸了摸腰里的口袋,说:“还有两块干粮了。”

丁七高说:“我看,干脆都吃了,肚子饱了,在这儿放一棍,说不定能拿着宝参。” 石哥苦笑了一下说:“这儿是个好地方,肯定能有人参,可我们麻达山了,就是拿着大货,出不去山,不是也白搭嘛!”

丁七高长叹了一声:“唉,看来只好等着死在山里了。那天你还不如不救我,不然我现在早见老把头了,再饿也觉不着了。现在还得遭二遍罪。唉??”

石哥看了看磕头大哥,说:“丁大哥,既然咱是磕头弟兄,这两块干粮你吃了吧。吃了后,在这放几棍,挖着大货想法出山回家;我死后,你把我埋了就行啦,回山东莱阳,人们问起你来,你就说我在东北挖了宝参,发了大财,娶妻生子,不回山东了,省得家乡人跟 着难过。”

丁七高一听,急忙说:“这,你为了救我,我再抛下你不管,让我怎么忍心呢!”“现在是不能两全其美啦。总不应该两个人都饿死在深山老林里吧。给!”石哥说着,从口袋掏出仅有的两块干粮,递给了丁七高。他渐渐倒在树下不动了。

丁七高心里很难过,把石哥顺了顺,找了一个桦树皮盖上脸,便扒土埋石哥。

别看山上土暄,可要埋一人,也得不少土,何况丁七高又没有家什。他扒了几下,费力不少,手指要磨破了,心想:干粮、棒槌全没用了,我也得死在这深山老林里。再说,他已经死了,埋不埋还不一样,干脆,我吃饱喝足,挖着大山货好想法回家。于是,丁七高不扒土了,把干粮全吃了,又喝了些水,肚子有了底,身上来了劲,拎起“索拨棍”就往石砬子后转去。

石哥赤条条的躺在地上不动了,这个善良的小伙子什么也不知道了。你说怪不,就在这时,隐约可见,砬子上有一苗老山参,一哆嗦,变成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搭凉棚向四处望望,然后从砬子上飘然而下,老人家飘呀,飘呀,一直飘到了石哥身旁站住了。就见他从怀里掏出个棒槌籽儿,轻轻放进石哥的嘴里,不一会儿,石哥眨巴了两下眼皮,脸色由白变红,嘴唇微微颤动,长出一口气,他苏醒过来了。

这位老人见石哥苏醒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小伙子,起来吧,你没有死!” 石哥朦朦胧胧地坐起,四处看了看,又瞅瞅这位白发老人,渐渐明白了:一定是这位老人救了自己。于是,他急忙跪下给老人磕头:“谢谢老人家救了我!”

老人说:“你是莱阳人吧?咱们是同乡。

石哥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是莱阳的呢?”

老人接着又说:“你姓石,叫石哥。”石哥点点头,更愣了。

这个老人又把石哥的家境、人口、出关的时间,进山的遭遇都说了,最后说:“你在古河岸边埋过一堆白骨,这个人很感谢你。这些年,一直受着风吹雨淋,日晒霜打,九年啦,一直盼望有个好心人能掩埋一下,可始终没碰上,多亏你,把他埋在了土下,还以草棍为香,叩头在地,所以他很感动,特意叫我替他谢谢你!”

石哥急忙说:“老人家,俺们都是闯关东的,抛家舍业,千山万水,可真难啊!长白山里埋葬了多少放山的穷苦人呀!遇事互相关照一下也是应该的嘛。

老人家又说:“好吧,你从这往东走一百步,那儿有几苗参,别看不起眼,可是大货,

挖着回家吧。"

石哥说:“老人家,就是有山参,我没吃的,又麻达山了,恐怕很难出山啊!”

老人说:“不怕,我给你几粒参籽儿,饿了你就放嘴一粒,一定能走出林子。挖完参,有只人参雀给你引路,跟着它走,就没错。”

石哥说:“我还有个磕头弟兄,叫丁七高,是我大哥,也不知死活?”

老人说:“他心眼不好使,你把干粮给他吃了,他却丢下你不管,只想发财还家。他爬砬子时摔到山涧里去了。”

石哥又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的?”

老人说:“是那个老把头告诉我的。”老人说着,一股白雾缠身飘飘升起,渐渐不见了。 石哥明白了:这一定是好心的老把头打发人参老人来救我的。他立刻跪下磕头,感谢人参老人,更感谢好心的老把头。石哥起来,肚子一点也不饿了,身上也有了劲儿,他把人参籽揣在怀里,拎着索拨棍一直往东走。走一步数一步,走到第一百步上,果真看见几苗人参,他挖出来用桦树皮包好。这时,真的飞来一只人参雀,还一个劲儿叫呢!

石哥跟着人参雀下了山。他卖了不少钱,回山东莱阳就讲起了老把头的故事,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凡是进山挖参的人,都敬老把头,还给他修了一座把头庙。

搜集整理者:梁之(张栋材)

篇四:材料作文“人参等都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导写

材料作文“人参等都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贵的人参,普通的半夏,甜的甘草,苦的黄连,它们都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用人参治的病,半夏不能医;用半夏医的病,人参也不能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成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虽短,但含义较难理解,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文题要求可以从某一角度构思作文,但是因为材料中列举的事例含有辩证关系,所以作文时切忌片面。

审题立意关键点有三:

1.比较异同:

不同点:人参名贵,半夏普通,甘草甜,黄连苦。

相同点:都有独特价值。

2.抓住材料关键词句:

关键句: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独特、价值。

3.完成从物到人的联想。

归结到生命、生活、情理、社会等。

理解材料含义,结合文题写作要求,可以确定以下立意: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B.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C.审视自身优缺点,积极进取;

D.倡导合理选用人才的社会机制。

推荐几种拟题的方法:

1.如果对材料把握不准或者不能准确概括材料内容,可以用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写作范围拟题。如“位置与价值”“高贵与普通”“生命的价值”,“使用药材有学问”等,常见的有并列短语标题和偏正短语标题两种。

2.如果觉得对题意把握比较准确并能概括出来,可以使用简洁明确的观点做标题,如“药圃无凡草”“活出自己的精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不同舞台同样精彩”等。

3.如果想让题目醒目,可以引用诗词俗谚和名人名言。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材必有用”等。

4.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深刻而耐寻味。如“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野百合也有春天”“闪光的不只是金子”“等分春色”等。

5.如果想语出惊人,出奇制胜,可以张扬个性,表达独特的思想与感悟。如“我真的很重要”“我是自己的‘粉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无可替代的萝卜白菜”等。

[素材集锦]

1.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不足之处,智者也会有不明智的时候。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应扬长避短。

2.选拔人才,不应求全责备,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否则就有可能埋没人才。牛顿

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不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家,但不是个好数学教师。短处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3.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河。船夫说:“河水只是个小间隔,你都过不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你说得不对,事物各有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侍奉君主,却不能带兵打仗;骐骥这样的好马,日行千里,如果把它放到屋子里,让它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如果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但游说各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4.爱默生说,在我的眼里没有野草,野草只是没有被发现价值的植物。名贵的人参或普通的半夏,在没有被发现药用价值之前都是平凡的野草。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自卑,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不要羡慕别人,要自己开出一片芬芳。

[佳作示例]

我的“半夏”年华确 孟 欣

老实说,我嫉妒L。没办法,谁让她长得比我漂亮,气质比我优雅,成绩比我优秀。我曾唉声叹气,和小妖抱怨:“都是上帝的子女,为啥,为啥我就这么差?”小妖的回应总是一个白眼。

好吧,我认了,谁让人家是人参,我是半夏;人家是天鹅,我是丑小鸭。况且,我这只丑小鸭距质变之日,似乎遥遥无期。

日子平铺直叙地过着,L仍穿着高雅的公主裙,舞蹈课上,舞着修长的手指,在黑白键上,弹出悠扬的曲目。我仍然似一缕游魂,在班上飘来荡去,一成不变的白T恤衫外加卡其色长裤已成为我的招牌。

我承认,我这人胆小懦弱,做事又缺乏耐心,半途而废已成为家常便饭,为人任性偶尔脾气火爆,所以我对能忍受我的小妖致以十二分的敬意。小妖,人好,脾气好,学习好,人缘更好,绝对是明珠般的人物。我对我们能成为死党,总是抱着做梦一般的感觉——是不是一觉醒来,黄粱一梦,她便消失了。小妖对此总是嘴角抽搐着拧我的脸,直到我痛呼出声,她一耸肩,假笑着,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是不是做梦?

好吧,我必须承认,再好的人也有恶劣的一面。然后,偷偷地想——那只高贵的“天鹅”也有不可示人的一面,你必须原谅我这种卑劣的想法,毕竟,人都有心理阴暗的时候,尤其是我这种“半夏”少女。

我一直都知道,小妖很要强,她家境不好,却从来不开口请我帮忙。所以当她求我帮忙时,我二话不说冲出门,连伞都没带,任凭老妈在身后喊:“慢点,伞??”

到了才发现,她不是家境不好,而是很不好。老旧的瓦房,房顶满是杂草,屋里光线昏暗,像未知的忧郁。进去时,小妖已经恢复过来。但是眼圈仍红红的,想到电话里的哭泣,不由得担心。她拜托我照顾病榻上的母亲,自己抱着发高烧的弟弟去了医院。

从那天起,我仍然羡慕L,但不再期望变成珍贵的人参。半夏又怎样,小妖就是半夏,可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认真生活着,她会做饭,她会照顾病人。她会收拾家务,L不沾阳春水的双手绝对不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不是“人参”,做“半夏”又如何?

庆幸,豆蔻年华里,有你陪我度过‘半夏’之季。

[点评]

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妙笔点染,很好地演绎了题意。语言轻盈流畅、生动活泼,状物摹人,叙事抒情,有韵味,形象地表述了自己对平凡生活的解读。机敏而灵秀的叙事中隐含着人生哲理,与材料的结合非常巧妙。

篇五:人参姑娘的故事

人参姑娘的故事

相传,上百年前长白山深山老林里有个玉女峰,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玉女峰有个人参姑娘,是千年人参的化身,受菩萨指点,在这里养育着一群人参娃娃。这里山清水秀,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们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一天,人参姑娘巡山,在山涧旁发现一个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小和尚。从散落的物件看,人参姑娘断定小和尚是到这里采挖人参的。“和尚也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尽管人参姑娘非常痛恨小和尚的行径,但出于怜悯之心,还是忍痛拔掉自己的一根头发喂给小和尚,也就半个时辰,小和尚就苏醒了。面对人参姑娘的追问,小和尚道出实情。原来,小和尚是被庙里的老和尚逼着出来挖人参的。小和尚被人参姑娘打动了,羞愧难当,连连道谢。人参姑娘又忍痛拔掉一根头发,让小和尚带回去将养身体。

原来,这小和尚是被庙里的跛脚老和尚自小捡回收养的孩子,还未成年就成为老和尚的小奴隶,整天干这干那,却吃不饱肚子。老和尚听了小和尚的述说,更加断定了自己夜观天象的判断,玉女峰上夜里常有紫气瑶光出现,那里必有一个千年人参,只要得到千年人参吃掉,就可得道升天了。老和尚遂和颜悦色的说道,你这趟虽遭点险,可也遇上了福气,你要能得到这姑娘,与你成亲,今后福气可就大了。老和尚回自己的密室拿出带针的红线绳对小和尚说,明天呐你再跑一

趟,遇到那姑娘就偷偷把这红线绳别在她身上,她就会乖乖回来跟你成亲了。已经成年的小和尚自然为这桩天上掉下的喜事乐昏了头,嘴都合不上了。为了把事办稳妥,老和尚夜里还给小和尚做了整容术,并给小和尚换了套衣衫。

小和尚跋山涉水又回到玉女峰,等了两天,终于又遇到人参姑娘,红衫绿裙,步履轻盈,越发可爱。人参姑娘不认得已整容换装的小和尚,还以为他是砍柴的樵夫呢,便和人参娃娃们帮他拾柴。小和尚的心早被老和尚的花言巧语和眼前的花容月貌搞活泛了,趁人参姑娘不注意把带针的红线绳别在身上。让小和尚意想不到的是,人参姑娘立马还原成一棵大人参。人参娃娃们见此情景顿时哭喊起来,都上来纷纷扑打小和尚,跟他要人参姐姐。小和尚不知所措,只得佝偻着身子任由人参娃娃们扑打起来

正在慌乱间,来了一位采药的老翁。老翁白发银须,背着药篓,拄着木杖,一边指责着小和尚,一边劝慰着人参娃娃们。夜里,采药老翁施用法术,人参姑娘又复原了,人参娃娃们都破涕而笑,簇拥着人参姐姐,小和尚羞愧难当的站在一旁。

在庙里焦急等待的跛脚老和尚见小和尚数天过后还没回来,怕这千年人参被小和尚独吞了,便不顾年迈脚跛,拄杖吃力地寻向玉女峰。山势陡峭,峰回路转,老和尚费力爬了三天,终于爬到半山腰,却被盘踞在树丫上的一条大蛇吓晕了,摔死在山涧旁。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们无不拍手称快。

由于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经常在玉女峰下的湖泊中洗浴,湖中浸

满了人参的汁液,四周的山民经常到湖中取水治病养身,山民们将其视为玉女圣湖。

所以,除非万不得已需要应急救命的,从未有山民到这里轻易采挖人参的。

人参娃娃的故事

小石柱是在爹娘刚咽气时就被财主连拖带拽弄回来的,说是他爹娘没还完的债要石柱来顶。在财主家,石柱整天不是给牛割草,就是上山打柴,还得清早给财主婆倒尿罐子,经常连剩饭剩菜也吃不饱,晚上住在与猪圈相挨的柴棚里,一年到头遭老罪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破衣烂衫。

这年秋天小石柱在山里打柴,日头都快要卡山了,还没打够满满两捆柴,偏巧镰刀又砍卷了刃,把小石柱急的满头大汗。砍不满两捆柴,回去可要受罚的,除了挨打,还得推一宿磨。小石柱赶紧用石头把镰刀刃砸平,只能砍些毛柴了。这时,不知从哪儿钻出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儿,年龄和个头虽小,干活却很麻利,不一会儿就帮小石柱弄满了两捆柴。打那以后,小石柱就时不时在山里能碰上穿红兜肚的娃娃,不仅帮小石柱打柴,还和他一起玩耍。小石柱饿的没劲儿了,红兜肚小娃娃也不知咋弄出一颗红果子出来,让小石柱舔舔,小石柱顿时就有了劲头。一来二去,两个小家伙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财主发现小石柱这阵子天没煞黑就能弄回满满两捆柴,脸上气色也好了许多,就越发纳闷,追问小石柱到底怎么回事。小石柱经不住

威吓逼问,就把怎么遇上红兜肚小孩儿,又给他添红果子的事说了。

第二天早上临上山前,财主拿着一根红线绳交代石柱,再遇上那个小娃娃就把这红线绳别在他身上,不管砍多少柴,都要赶紧把小娃娃带回来。

小石柱不知财主的诡计,趁红兜肚娃娃帮自己干活的时候,把红线绳别在他身上。让小石柱万万想不到的是,红兜肚娃娃顿时变成一段草根块儿。小石柱傻眼了,急的眼泪哗哗淌,究竟咋回事呀?任凭小石柱怎么呼喊,草根块儿就是一动不动的立在那。想到财主的一再叮嘱,小石柱只得将不满的一捆柴和草根块儿带了回来。天没见晌,小石柱就担柴回来了,可也怪了,今天财主不但没责怪他没砍满柴,还破天荒的露出笑脸让小石柱赶紧歇歇,自己去把那草根块儿用水洗净放在锅里生火煮上了。并嘱咐小石柱,你今天就不用干活了,就盯在这儿看好锅就行,千万不能开锅乱动,说完就出去办事去了。财主走后,锅里的水开了,从里面传出哭喊声,小石柱急忙掀开锅,把草根块儿捞了出来,解掉还别在身上的红线绳。想不到,这草根块儿立马又变成红兜肚小孩儿。小石柱顿时明白了,奥,这该就是人们传说的人参吧?小石柱让人参娃娃赶紧跑。“我跑了,你可咋办哪?”,见人参娃娃迟疑,小石柱突然涌起大人般的豪气,“嗨呀,你别管我了,赶紧逃命要紧!”人参娃娃见状挠挠头,不知从哪掏出一颗红果子递给小石柱,“你赶紧吃下去,就啥也不怕了”。说完,人参娃娃转眼不见了踪影。

傍吃晌饭的时候,财主喜滋滋的领了个人回来,还说,今儿咱俩

个就开个天荤。可揭开锅一看,财主立时暴跳如雷,不容分说,把小石柱吊在房梁上操起木棍猛抽小石柱。可就怪了,任凭财主怎么狠劲猛抽,小石柱就是不觉疼,身上也未见半点血印,越抽自己身上还越有劲。这时,房梁上突然出现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拍着小手说,使劲抽,就见红,使劲抽,就见红……财主见状惊呆了,瘫坐在地上大喘粗气,忽然一口血从胸腔喷射出来,脑袋歪了下去。

晚上,财主家的柴房忽然起火了,那火苗闪现着红兜肚小孩儿跳跃的身影,把财主家烧得片瓦无存。

人参娃娃领着小石柱奔回山里。

洪承畴降清的故事

一碗人参汤既挽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也成就了两个朝廷兴衰的不同命运。谓予不信,有史为证。

据清史稿记载,公元1641年,明朝崇祯皇帝的股肱重臣洪承畴率明军与清兵决战,因内部严重掣肘屡失战机,在松山会战中失利被俘。皇太极极看重洪承畴的文韬武略,千方百计收降他。但洪承畴不愿做叛臣,任凭皇太极如何劝降始终不肯,最后想绝食身亡。生命垂危关头,皇太极的爱妃庄妃即大家所熟知的孝庄太后端来一碗药汤,说,将军既然不肯归降,那我就成全你,这是一碗毒药,喝下去可保你全身。洪承畴端起药汤一饮而尽,可过了两个时辰,不但没死,反感到身上热乎乎的,有劲了。原来庄妃给他喝的是“独参汤”。在皇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