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4:37:02 字数作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字数作文

篇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形象分析含答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3、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作用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 (09年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请你打分】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

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

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描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请你积累】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

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步骤一)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步骤二)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

【答案】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步骤一)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 (步骤二)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步骤三)

3.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问: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高考链接】

(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缠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案】

第一问: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雄奇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第二问: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丽气势。

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案】

(1)写景特色:,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

(2)作用:,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篇二: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写作技法

一、小课时,大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写法。

3、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写作的目的。

二、小方法,大用处

----写作中借景抒情、咏(托)物言志”

【方法展示】 1、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含义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咏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咏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

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点: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只要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运用

写景三注意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抒情三要求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

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典型运用】

1、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无不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绪满怀,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示例:“月色很美,月亮洒下淡淡的一片黄晕,树也像喝了惬意的月光酒,将自己的影子映到墙上,在风中微微摇摆着。门前的小河里,萤火虫飞来飞去,时而为芦苇点一盏亮灯,时而为柳树做一个发夹??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只是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分析:这段描写营造了乡村暮春的月夜静谧祥和的氛围,使人不觉生出一种惬意几许陶醉。

示例:“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分析:这段文字营造了一种荒凉惨淡的氛围,使人也不觉生出一缕忧愁一种压抑。

2、以景衬人,以人带景。

记叙文当中的景物描写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俗语云“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以景衬人就是让景物为烘托人物服务。为了把景物写活,常常采用以人带景的方式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让读者通过景物来了解作者的心境。

示例:“我喜欢在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日子里,撑着伞儿漫步垂柳间,观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致。这时雨疏疏密密地落着,偶尔看到几只燕子穿梭于垂柳间。呈现出一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图画来。再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的水珠,闪烁着明亮的光点。微风徐来,轻轻地吹着荷叶,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耳侧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就如同游丝似的似有若无,缥缥缈缈,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低首羞颜,似有千般幽思,万种情致,欲说还休”

分析:通过人物的视角来写景,人在图画中,以荷塘雨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让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

示例:“不知什么时候,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沾了露水;野花也醒了,她与露珠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鸟醒了,亮出那清脆的歌喉,唱着向天

篇三: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说课稿

松江区仓桥学校

2008年12月10日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说课稿

仓桥学校 高明

一、说教材: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一篇文学作品,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弄清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环境描写历来是中考的要点,也是难点,综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其它地方的中考试卷,都经常涉及到环境描写的考查。如上海01年中考试卷语段之《山村传圣火》中,直接考察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04年中考题《最完美的礼物》第24题,就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此外,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环境描写,也势必会增加文章的文采,使文章的质量更上一层楼。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有不少的名家名篇都有这个知识点。因此,这节课,我将环境描写作为一个知识点,针对环境描写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进行专题学习,以期教给学生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初三复习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并合理运用。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已学文学作品的复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描写的规律性知识

难点:环境描写的知识迁移和运用

(三)教学设想:

(1)、环境描写涉及的已学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应课前做好归纳整理,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2)、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文本,指导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3)、要通过具体有效的练习设计,巩固学生的已学成果。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现代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中考考点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知识点的系统性整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方法。

三、说教法:

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环境描写,并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知识要点,

整理归纳,使之更系统化。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说学法: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交流──归纳──应用”。即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自主交流;整理归纳,举一反三;迁移训练,学以致用。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把握这些知识要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以古龙的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关小李飞刀的片段引入本课的学习:

(多媒体展示)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中小李飞刀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预案:慵懒、厌倦、寂寞)

如果把他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再体会一下。

(多媒体展示)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预案:将小李飞刀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在这天地间只有他的存在,似乎可以感觉他内心百般的火热,都被压抑住了,他变得更寂寞了。)

教师引导明确:从这一例子人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来感觉时,我们对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了。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让我们头脑中先有这样一个概念。其实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文学作品中环境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这节课先就此来做一番探讨。老师选取了一些经典名篇中的环境描写来与同学们分享。请挑选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一段或两段,说说所描写环境的特点及它在作品中的作用。

(二)品味佳作,归纳总结

教师下发所学名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佳作片段(见第6页),引导学生品读,并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增加感染力,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四、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

五、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以上五个方面所能言尽。但无论如何,首先对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要烂熟于心,如果遇到了相关的试题,那就看试题中的环境描写是上述六中作用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答题,而不可生搬硬套。另外,上面的几种作用最终都是为刻画人物、深化文章主旨服务的,这一点必须牢记,在整理答案时要有所兼顾。

(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交流、归纳:以上我们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做了一些回顾,作了一些复习,然后让我们一起去面对一下中考吧。中考题中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考查有哪些题型呢?

(多媒体展示)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④鉴赏环境描写

下发练习:

1、请展开想象,补充一段环境描写作为故事的结尾。

小人鱼掀开了那紫色的帘子,走进了帐篷,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已经睡着了,头枕在王子的怀里。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眉毛上吻了一下,然后她又望向天空——朝霞已经变得越来越亮了。她看着尖刀,接着又看了看那个王子;他正在睡梦中,口里还喃喃地念着他的新娘的名字。在他的心里、思想里只有她。这时小人鱼拿着刀的小手在发抖。突然,她把这刀子用力扔了出去,远远地落进了浪花里。刀子沉下的地方,那里的浪花发出了一道红光,就像是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她再一次深情地望了王子一眼,视线已经模糊了,然后她就从船上跳到海里,她感觉到她的身躯在融化成为泡沫。

──节选自安徒生《海的女儿》

附原文: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然而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了耀眼的太阳,看到了在她上面飞着的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还透过它们看到了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们的声音就像是和谐的音乐。然而却是那么的虚无缥缈,那是人类的耳朵根本无法听见的,就像他们的眼睛看不到它们一样。它们没有翅膀,却在空中浮动着,凭着它们那轻飘的形体。小人鱼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它们这样的形体,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二、阅读《七根火柴》,完成其中环境描写鉴赏的练习

教师示例:《七根火柴》一文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很好地起到了交代故事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文章的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卢进勇所处的环境,衬托了他因受伤而掉队后迷茫、无助、苦恼、着急、盼火

的心理,当然也为后边火柴的出现作好了铺垫。总之,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非常成功。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见作业)

师总结: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因此,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唐代诗人杨万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春花秋日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自然之意)。”确实,环境描写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篇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把握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2、指导学生如何把景物描写写得生动引人;

3、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出示课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写作经验的总结。在这句话中请同学们找出两个关键字。(“景”和”情”)

我们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情”是作文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情和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情是写作的目的,景是写作的方法手段,我们通过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景是为情服务的。

(二)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

1、出示三个语言片段:

(1)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穷人》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少年闰土》

这三个语段都出自小学语文课本,相信我们都很熟悉了,这三段就是景物描写。

2、定义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三)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考:在记叙文中为什么要穿插自然环境描写?

(1)先来看看这段文字: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不仅写天气,而且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2)再看这段文字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了。 ”

这段话描写了深冬季节、阴晦的天气、沉寂、荒凉的故乡景象更衬托出了“我”悲凉的心情。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3)小结: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表情达意,抒发人物的感情。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要做到情景交融。在写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的把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情景交融。

(4)深化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赏析: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达情感?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说读了下面两段话后你的感受:

A、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哀伤、悲痛)

B、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出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又打不出来憋得难受。

——(沉寂、憋闷、压抑)

(四)进行景物描写时的注意要点

在进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犯以下几种情况的毛病:

?“早晨起来,我推开窗,只见漫天的雪花翩然起舞。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妈妈说,今天送煤师傅答应送煤来的。可是,这么大的雪天,这么冷的天气,这么难行的路面,谁肯走那么远的路来送煤呢?”

——为了写景而写景,脱离了文章的中心。(注意要点:一定要为文章中心服务。)

?“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 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

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不相符合。(注意要点: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那天,爸爸带我去野外踏青。车开得很快,但我却觉得很慢,我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那里。一到那里,我就挣脱爸爸拉着我的手,兴奋的冲进四野。春天的田野很迷人。树绿了,花开了,蝴蝶飞来飞去,小鸟不停的叫着。我被陶醉了。” ——语言过于平实 ,不够生动。(注意要点:描写要抓住特征,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五)怎样使景物描写变得生动形象,吸引人?

要想使作文的景物描写变得生动形象吸引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修辞

“这一天的夜,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天空蓝的透明透亮。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升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的流着。”

——(比喻、拟人)

2、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注意下面两段文字中的加点的字词的感情色彩。)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

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

自清《春》)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鲁迅《故乡》) ..

3、动用各种感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视觉、听觉、触觉

4、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小结:

注意:在记叙文中写景次数不宜过多,篇幅不宜过长。

(六)小试牛刀——景物描写的运用

1、造句:运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自己的心情。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 ——例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2、今天我的心情真的很棒,因为吃过晚饭后,妈妈要带我去看电影。骑上自行车,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来到了电影院。

思考:这段文字有没有环境描写?

如果请你加上一句环境描写来表现心情,那你如何加,加在哪里 ?

3、运用景物描写,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50字左右)

“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我呆坐在窗前????”

——(学生当堂写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A题:今天水平测验,我经过认真复习,上学的时候充满信心。

B题:由于昨晚看电视,我没有充分复习,上学的时候满心懊悔。

根据以上提示,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

要求: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②景物描写要有序.

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④200字左右。

篇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贾维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的鉴赏时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然而不仅是对词的鉴赏,在文学实践中,借景抒情是很普遍的现象。

文学就是人学,是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表现人们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评价和人们对理想追求的艺术。所以,文学创作和鉴赏都要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心境”,是指人在一段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使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都带上一定倾向的感情色彩。这里所说的心境就是平常人们所讲的“心气”。当人的“心境”处于积极的倾向时,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也是积极的,反之亦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心气”好时,我们会看到蓝天白云一切都特别美好;而当我们“心气”不那么好时,天还是那样的天,云还是那样的云,但在我们眼里却不那么动人了。同样,作者体验生活搜集素材时,他也处于各种不同的心境之下,同样的客观事物也会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而以不同的面貌反映到作者的脑子里。这样,存在于作者脑子里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尽管还是有声有色的客观事物,但因作者当时心境的影响,已经带上了一定倾向的感情色彩了。写作时,作者就是把脑子里这样的形象,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再现出来。所以,作品中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就是作家当时心境的写照。作品中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其实也就抒发了作家那时的感情。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切景语皆情语,是由于心境的影响,使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的时候,已经带上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当作者再把这种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再现于作品中时,也就把感情融入到作品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中去了。这样,当读者阅读这些描写景物内容的同时,也就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当时作家的那种心境之中,受到作家思想感情的感动。

教科书中讲到的用景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其实质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说的表现方法。

了解了“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用景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的实质后,我们知道,这种抒情方式的关键在于:作者在一定心境条件下对外界景物不同的反映,形成了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存在于作者脑子里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越生动越真实,所抒发的感情也就越能打动人。情贵真,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用景物抒情的方法,只有作者真实的心理体验,才能形成存在于作者头脑中的,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客观景物形象。而只有这样的景物形象,再现于作品中时,才具有抒情性和感染力,才能成为抒情载体的景物。

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素材的角度。多体验在不同心境条件下,自己对外界景物的反映。多留意在不同心境下,自己眼中外界景物的细微差别。并把这些真实的体验和鲜明的客观事物形象,作为写作用的材料保存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仅注意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还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观察的角度,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随时使用了。此外,运用景物抒情的方法的时候,尽量不要挪用别人作品中现成的情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体验不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不同,套用别人现成的情景也就失去了抒情的真实感。情不真,不能感人;不能感人,也就失去了抒情的意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