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抗日战争国共谁贡献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1:37 体裁作文
抗日战争国共谁贡献大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贡献

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贡献

抗日战争史260课堂

学习过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和日本侵华前的中国,我们在第五次课的《血战台儿庄》开始进入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历史的学习。看过《血战台儿庄》之后,心中渐渐的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出现了和以前不同的认识。经过老师两节课的讲解,我对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贡献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

考虑这个问题前,我先查阅了贡献一词的概念,其有进奉、贡品等意思,在这里指的是行为,即有利于社会国家的事。其同义词为奉献,可以说这是一个褒义词。

对于看待二者的贡献,我的观点为二者在抗战期间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共在敌后战场,是一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来看,在肯定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之上,我们还应该充分肯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是双方的合作统一战线才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认为可以从抗战中双方的各种情况对比来证明:

1. 态度和目的

在态度上,国民党和中共都是坚持抗日的。虽然在国民党内部有过分歧,但是最后的主流都是坚持抗日。同时,中共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就一直摆明态度,宣传抗日。最后双方的目的也都是要抗日的。

2. 军事

在军事上,双方都进行过无数次的具体战争。国民党早在30年代就着手准备防控、军资等方面,并在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中共在敌后的游击战、反扫荡中牵制大量的日军。下面是我在网络中找到的截取的国共双方抗战消灭日军数量对比:

中国共产党方面: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中华国民革命军方面部分战役(出动部队十万以上的)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从上面截取的一部分战役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几乎在每次战役中歼灭的日军都过万,而中共却只有千余,虽然这数据没有考虑到双方投入的力量有多少以及数据是否虚报的问题,但也确实反映出国民党在军事战争中对日军的打击作用不可磨灭。

3. 经济

经济上双方也都进行了努力,国民党方面进行过发展实业,中共在革命根据地也进行过大生产运动。

4. 外交

外交方面,我认为国民党方面的贡献更为大一些。因为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其通过去美国游说,以及与美国签订合约接触其在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参加国际会议,组建联合国等方面,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外交上的支持和和平的环境,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战后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中共在外交方面多见于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合作。

5. 文化

文化方面,国民党在课程的编采上加重了对军事方面的内容,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中共一直都进行着思想宣传和建设,军队中国社会的思想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6. 战略

在战略方面,可以说是中共一直把握着中国抗战的方向,无论是建立抗日民族同意战线还是《论持久战》的发表,都在关键时刻找出了中国发展的最好的方向。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共双方军队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战场的胜利与双方的合作和贡献是分不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许在不同的方面双方的贡献不同,但是双方都为战争作出了努力。我们应该秉着客观的态度,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双方的贡献和中国抗战的发展。

篇二: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国共两党在抗日期间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全民族的对外反侵略战争,并得到苏、美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中

国才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是建立在第二次

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对国共两党在抗

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我们对这段历史的

一个重要认知,本文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便大家更多的了解这段历

史。

关键词:国共两党、全民抗战、各自作用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对外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也主要分

为两个时期,一个初期阶段,一个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

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

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

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

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

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

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

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

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

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

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

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

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

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

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

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

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

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

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

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

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

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动摇,始终站在抗战

前列不后退,并以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精神和抗

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戴,成了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人民

的脊梁,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宏观上、本质上和发展观点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

能够代表民族利益,反映人民愿望,提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政治主张,获得人民的

信赖和响应;二是能够制定符合国情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推动历史前进,得到

人民的拥护;三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得到人民的支持;四

是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表率,得到人民的爱戴。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倡导者、推动者和

政治领导者。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

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由此开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

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日

斗争的最前列,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表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

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同

时表明,“在要不要抗战的问题上,蒋介石受了我们的领导,就是我们推动了他

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是发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者。全面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转向怎样抗日的问题。由于两党代表

的利益不同,参加抗战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因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

指导路线和军事方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局面。

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

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就威名天下扬,粉碎了“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振奋了全国民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

军的威望。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

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解放5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

地,抗击了近半数(约40万)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迫使

敌人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促进了战略相持阶段的

到来。

历史证明,“敌人进攻,国民党败退,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敌反进攻,

战略相持阶段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局也必将更为严重。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抗战第一阶段,也是共产党对全国抗战起了政治核心和

战略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

力量和坚强堡垒。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大局,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牺牲,顶住了投

降反共逆流,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及时提出了“坚持

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

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另一方

面制定并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

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敌人

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维持抗日的大局,反对投降、分裂、

倒退的危险倾向,那就会弄得一团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坚力量

和主要战场。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战

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成了抗战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

坚持抗战打败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

历史表明,“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其特点就是“敌人与解

放区之长期反复的最残酷的战争。”如果没有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

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

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总之,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与作用,他们都是重要且

绝对不能忽略的。共产党的作用更加积极有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

国抗战起到的关键的作用,在思想纲领上完全符合当时的国情需要,为抗日战争

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游击战争,为正面战场

创造了有利条件。共产党在抗日战中有着鲜明的引领地位。而对于国民党虽然有

时出现了一些反动的行动与极为消极退步的作法,但在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中

的地位仍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对于共产党的作用与地位,仍属于次要地位。总的

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还要归结于中国的民力民心,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坚持长

期抗战的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燃烧的太阳--国民党正面抗战纪实》-----------------------作者:张洪涛 张朴宽

《中国抗日战争大参考》-----------------------------------------作者:蔡仁照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作者:宋波

《中日长江大决战》------------------------------------------------作者:孙挺信

《抗日战争的细(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抗日战争国共谁贡献大)节》--------------------------------作者:魏芬华 《中国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11/11

篇三:由《中国远征军》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之贡献

由《中国远征军》

论国共两党

抗日战争之贡献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20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在七十多年前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历史大搏斗中,中华民族率先举起反法西斯的义旗,奋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的主战场。其中,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支七十多年前的英勇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

看过《中国远征军》这部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我对这段悲壮的历史产生了极大兴趣。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我了解到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军队。它于1942年三月组建,经过缅北出战的惨败,后撤整训,最后重返缅甸,到1945年1月返攻取胜,历时四年,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国外作战的惟一战例,也是中、英、美三大国联合作战的首次战例。中国军队人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华民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华民国为了援助正在缅甸对日作战的英军,保卫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于1942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后改派罗卓英),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出动了40万大军在缅甸战场上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国远征军是由国民党精锐部队组成。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史学界对赴缅作战这段历史研究的还很不够。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里,中国远征军成了“无名英雄”。在缅甸战场上,中国军队伤亡l3~14万人,其中数万官兵壮烈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的遗骸至今长眠于崇山密林之中。历史不会忘记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这段光辉历史。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开始关注这段雄壮的历史。其实,赴缅作战只是中日战场上的一个缩影。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中国的抗战史应该重新为国民党书写,那些国军的抗日老战士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民党的抗战主要集中于正面战场。抗战初期,毫无疑问,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没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坚持抗战,牵制敌人大部分的兵力,就不可能有中共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是正面战场配合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当进入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后,由于受到日本的诱降,国民党内部出现动摇,但其抗战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仍在为抗日做着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也由此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在国民党正面抗战和中共党敌后抗日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取得一些明显成效。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国民党为中国解放战争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中共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特点,及时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战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和

组织以农民为主力的各阶层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使大量侵华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极大牺牲,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对于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国民党人、国民党军队以及其他党派、团体和一切爱国人士,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近七十周年,我们有必要客观地审视这段历史,公正地评价所有曾经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政党和个人,积极促进和改善两岸关系,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从历史的长河里看近代历史,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在各自的领域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光荣史篇,我们应该共同发扬并传承这段属于每个华人的中国记忆。

2014年12月8号

篇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论文)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首先,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九一八事变后,与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几次发表宣言,公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并建议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其主体和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了推动两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逐步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倡议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实行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全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全国抗战爆发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的局面。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维护了国共合作的大局,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直至夺取最后胜利。

第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并制定了体现全面抗战路线的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指南,对全民族抗战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指导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全民族持久抗战的中坚。

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等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太原失守后,华北国民党军队的正规战基本结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抗日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人民军队以根据地为依托,依靠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地道战等灵活战法,形成了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局面。为推动战争朝着最终胜利和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成为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利益的忠诚捍卫者,是民族解放的先锋。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先锋队性质,始终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沿,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塑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坚强维护者的光辉形象。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对鼓舞群众、凝聚人心、坚持抗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五:中国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著名历史学者齐世荣教授访问记

2005年08月27日10:33

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为了战胜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军民伤亡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史学领域对中国军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一直未能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1985年,我国著名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在第16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上提交的《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简称《地位和作用》)一文,在世界近现代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时引发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思考。

值此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就该文写作的过程专门走访了齐世荣教授。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这一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致美国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1951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复电中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齐世荣教授据此认为,战时盟国两大领袖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是正确和公允的。

但是在战后二战史研究中,大部分西方学者都不愿意承认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这一事实。在他们所著的二战史著作中,对中国抗日战争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寥寥数语一带而过,有的甚至避而不谈。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就是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的时候,苏联出版的二战史对有关中国抗战的评价还是较为客观和公允的。但是涉及的范围有限,更谈不上具体翔实。60年代以后,苏联史书中有关中国抗战的内容也随着中苏论战的升级和两国关系的破裂,而没了踪影。

1985年第16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在德国召开。大会议程一共有三大主题,其中有一个是二战。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史学会负责人刘大年找到了齐世荣教授,请他向大会提交一篇有关二战的论文。

中国学者谈二战自然离不开抗日战争,不能只写欧洲战场。既然是参加国际史学大会,这篇论文就必须凸显出抗日战争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何将二者结合

起来写,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史学工作者对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点的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也有相当一批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专著问世。其中对抗日战争的论述多从比较大的范围内来谈,比如说中国抗击了多少日本军队,我们做出了多大牺牲,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损失的财产总数等等。但是在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抗日战争,究竟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谈的还不够。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者们所依据的史料多为中文材料。因此很难形成系统地对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客观的、详细具体的评价。

在长期的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齐世荣教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英、日、苏等国史料。接受了刘大年先生的邀请后,齐世荣教授费时8个月,写成了《地位和作用》一文。他说,自己将二战分为若干阶段,分段论述了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从卢沟桥事变到欧战爆发前,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令日本法西斯深陷中国大陆。首先有助于苏联击退日本于1938年8月和1939年5月分别在张鼓峰和诺门罕两地发起的挑衅。张鼓峰战斗正酣时,日军反坦克弹药告罄向东京要求紧急调拨,但是日本陆军省的答复却是:当年11月的弹药生产额都已经优先分配给汉口战役了。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有力地保证了苏联远东地区的一方平安,使得苏联后来能够全力以赴应对来自西方——纳粹德国的威胁。其次,粉碎了英美在远东的绥靖政策,特别是英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避免成为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使得中国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同盟国的重要抗日基地。第三,欧战爆发之际推迟了德意日法西斯缔结同盟,减轻了英法在远东的压力。从1938年1月起,德国就向日本提出了缔结三国同盟条约的问题。但是,日本担心在中日战争结束前因受与德国同盟条约的限制而过早陷入欧战,1939年春夏之际,日本平沼内阁就条约草案谈论了70多次,却迟迟没有决定。直到1940年9月,欧战爆发一年后,三国同盟条约才正式签订。日本未能在军事上给德国以配合,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是分不开的。

从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这一阶段中国战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由于中国抗战的影响,日本法西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投入南方战线的兵力严重不足,而且其南进行为不是考虑周密的战略决策,而是铤而走险的蠢动。

从珍珠港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人民为抗战继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世界分为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战线在三个舞台上展开,第一个是欧洲、大西洋、北非、地中海周围地

区,第二个是东亚地区,第三个是太平洋地区。1941年以后最初轴心国一方占有优势,但是1943年10月的莫斯科四国会谈以及11月的开罗会议成为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大转折点。由于中国人民八年的抵抗运动,基本上消耗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国共两党的军队更是一起牵制了日本近百万大军,成为太平洋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红军能够倾全力打击德国法西斯,也因为在远东没有后顾之忧。在中国军民屹立不动的时候,日本是绝对不敢贸然北进的。

西方和苏联史学家在日本最后投降的问题上分别认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中国军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齐世荣教授告诉笔者,他在这篇文章中专门写道,“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有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教授回忆道,代表团临行前,有关人员对《地位和作用》一文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文切实说明了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重大贡献。

大会按时在德国召开。齐世荣教授在会上用英文就该文的要点作了15分钟的发言,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主编的《历史学研究》在1986年第6期上发表了伊集院立的文章,对《地位和作用》一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个报告是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史放到世界史中而进行的分析。因此,齐的报告把中国人民对与欧洲、东亚以及美国大陆的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作出的贡献及所占的地位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论述。这一分析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印象”。

国内史学界对《地位和作用》一文也予以充分肯定。1999年,适逢世纪之交,兰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按照编者的意图,入选文章代表了20世纪不同时期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水平,集中反映100年来中华学术的发展脉络。《地位和作用》一文收入文库历史学部分中国现代史卷,该卷有关抗日战争的论文仅此一篇。

《地位和作用》一文发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但是直到今天,它的论点还经常被有关学者参照、引用。

中国军民在8年抗战中,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

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8年中,中国的持久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3万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