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显微镜和望远镜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29:57 体裁作文
显微镜和望远镜ppt体裁作文

篇一:《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

《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了解即可。本节设计着力突出学生的学习应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学习。我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节的教学中作了大胆的尝试。

本节课前期准备和课上展示都是学生在唱“主角”。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主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兴致勃勃、积极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学生们对这种形式非常欢迎。。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实录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凸透镜的应用?

生(纷纷举手抢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师:其实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凸透镜应用.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精心搜集和制作,这节课就来展示一番吧!首先宣布一下活动规则:各个合作小组举手轮流发言,一位主讲其它补充;各组可介绍自己的信息资料或向别的小组提出疑问,被提问方尽可能较完整、科学地回答问题,问题内容需要科学、有意义,最后我们将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那么,开始吧!

(甲组同学最先举手)。

师:“先锋队”请到前面来

甲组生1(多媒体展示辅助):显微镜在小学大家就接触过,生物课也经常用到,我们组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先介绍一种实验室常用显微镜的结构,请看大屏幕,这里是反光镜,这是载物片,目镜,物镜??那么你发现它们是由哪种透镜制成得呢?

生(齐答):凸透镜。

生1:几个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生:两个.

(说明:学生俨然是一位小老师,生生互动,课件真实地再现了显微镜的结构) (教师板书显微镜的结构.)

甲组生2补充(课件展示辅助,用激光笔引导):正确!那么显微镜是如何成像的呢?原来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到载物片的物体上,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折射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之后光经过目镜再次折射,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清的胚芽等小物体了。

生(一阵骚动):原来是这样!

师:甲组同学通过课件展示得非常精彩,掌声鼓励鼓励。

(学生鼓掌,甲组同学面露自豪之色。)

(教师板书显微镜的原理.)

(说明:学生边讲边演示,配合课件,显微镜成像原理清晰地展现出来)

乙组生3抢先站起来:老师,我们还有补充!

(老师微笑着点头同意。)

生3(课件展示辅助):除了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外,生活中还有好多种.请看大屏幕,现在最先进的应属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遂道显微镜,它们的发明使科学家有一双能看见原子的眼睛,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科研,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和扫描遂道显微镜的发明者宾尼格和罗勒。1958年我国也成功地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1988年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和姚俊恩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遂道显微镜。

师:乙组对显微镜的发展做了精彩的介绍, 大开眼界,鼓励鼓励.

(学生掌声雷动).

师:看来我们的光学科技一直保持前沿,未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就看在座的啦,大家可要努力啊!

(这时,每位同学露出会意的表情.)

丁组生4(举手示意站起来发言):电子显微镜和遂道显微镜固然了不起,但是我们搜集到的信息,有放大倍数比它们还大的显微镜已问世.据新华网3月27日电,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门宽教授应用“圆偏振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成功立体显微镜,能够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

(说明: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对显微镜进行了认真地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加强了情感价值观教育。竞争似的展示也活跃了气氛。)

师:通过几个小组的展示使我们对显微镜有了更深层地了解,有以望远镜为研究课题的吗?

(说明:良好地氛围激励了学生,教师适时地引导将话题扭转)

(其它组的同学沉不住气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丙组生5(实物展示):台上摆了几种常见的望远镜,他们也是由两个透镜组合而成的,我手中就是望远镜的镜片,大家摸摸是什么镜?

生(踊跃尝试):是凸透镜。

丙组生6(实物展示,课件演示辅助):非常正确!这是它与显微镜的结构共性.请看大屏幕,我一起来看看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原理。人眼通过这个凸透镜观察,它就是目镜,那另一个呢?

生(齐答):物镜.

生6(边讲边演示):聪明!远处的光经物镜折射成像在焦点附近,再经过目镜,就可以看到远处美女放大清晰的像了!

同学们大笑.

(说明:学生与学生互动配合的较好,学生幽默的主持能力,活跃了气氛)

丙组生7:大家想亲眼看看望远镜是如何成像的吗?请观察讲台上的光具座,我们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多次调整位置,你可以通过透镜观察操场上的树就近在眼前。谁愿意上来一试?

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同学们都要求上来??

生8:啊!我看到了!

(其它没有机会的同学很失望.)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器材自己试试。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学生们惊喜地大叫:我也看到了!

师:还有其它见解的吗?

生9:为什么都是两个凸透镜,而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 师(表示无能为力):这个问题谁能够解答?

(说明:教师在此处留白,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取得事半公倍的效果)。

生10:我通过网上资料了解到。我们之所以不能看清远方的物体,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视角”的大小造成的。视角除了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同目镜的距离有关。就像远看一座山很小,近看却很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学生中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

师:这个比方打得好,浅显易懂。

(教师板书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师:时间关系,先介绍到这里,课后可以继续交流。刚才大家展示了一个星期合作的成

果,每个人在搜集探究过程都有所收获和体会,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2:我认识到网络是个好东西,不光可以打游戏,还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了解许多新科技。

生11:我们小组合作非常愉快,我体会到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

生12:我们古代有四大发明,近代科技也很先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为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

师:我也体会到同学们的能力超过我的想象,我应该好好向你们学习。通过课前一周得精心准备课上的精彩表现,我认为应将优胜组颁给参与课题的每一位同学.

掌声。

(说明:通过交流体会,使学生本节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体现)

(本节借鉴了物理网上的知识)

篇二: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整体设计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加强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以实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探究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走进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

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由教师实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既可学到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采用探究式进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视角概念,引导设计、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学生既可掌握视角、透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可学习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激发创新思想。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引导探究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三、手脑并用合作实验

实验理论方案设计思想明确后,如何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提供事前帮助学生采购的中学生实验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镜片一套(价格不贵,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

一套),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进行组装。鼓励交流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四、引导观察,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我们期待学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究发现,并且通过交流使认识更深刻,这是我们的理想。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没有任何引导、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度引导,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

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学生: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哪两种?

观察: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

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把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放大更多倍。

问题:同学们能用这一发现做一个小发明吗?

引导:我们用它做一个显微镜。导入课题。

故事导入

方案一: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

引导学生回答望远镜引入新课。

方案二: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

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引入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情景导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

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

推进新课

一、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显微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篇三: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思路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照相机镜头一样,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放大镜。

答案:实 照相机 放大 镜虚

2.(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思路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思路解析: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望远镜在军事上用来观察敌情,研究敌人的阵地等等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天文学上用来观测天体,尤其对星象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望远镜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思路解析: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几百倍到几千倍之间,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大得多,隧道扫描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分子和原子的轮廓,A正确。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一个是凹面镜,它们都是为了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载物片增大物体的亮度,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透过载物片的光更强,因此,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

答案:AB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思路解析:“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牛顿设计的“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所以选项A错误。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多,形成的像就越亮,因此选项B正确。对同一物体来说,它对人眼的视角越小,我们看见物体越小,C项正确。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D正确。

答案:A

4.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思路解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实像,所以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照相机。

答案:C

5.(2010湖北十堰课改区模拟)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显微镜和望远镜ppt)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思路解析:从四个选项中不难发现,A、C、D项应用了光的折射知识,而B项应用了光的反射,所以选B。 答案:B

快乐时光

进 士

升学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

老师为了鼓励大家,便说:“同学们,再努力一下,考上了,如果在古时候,大家便可算得上是进士了。”话一出口,教室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抬起头,指着眼镜,回答道:“老师,我们早就是近视了!”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路解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被观察的微小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和D正确。

答案:AD

2.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思路解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是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再通过它们各自的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分别都经过一次倒立的像,再经过一次正立的像,两次成像的结果,使人们最终观察到的都是倒立的像。但是通过显微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通过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D

3.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

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思路解析:为了使望远镜看清远处比较暗的物体,就要想办法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一些,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把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做得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

答案:C

4.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思路解析:如右图所示,物镜的焦距小于载物片到镜头的距离,因物镜成的像位于目镜焦点以内,故目镜焦距大于实像到目镜的距离,所以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故A正确。

答案:A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

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思路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正确。无论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各种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收集的光线越多,观察越清晰。

答案:A

6.李洋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思路解析:物体经显微镜成放大的实像,想使像更大些,就要把物体靠近物镜,这时像变大,同时像距变大,使实像离目镜的距离减小,所以目镜应远离物镜一些。所以应选B。

答案:B

7.市面上有许多很便宜的玩具望远镜,几名同学合作买一个回来一起探究。

(1)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转,将物镜放在眼前观察前面的景物。你两次观察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

眼睛观察目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观察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拆开望远镜仔细观察其构造,画出结构图,再装配好,试着分析该玩具望远镜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几名同学交流一下,将交流的结果记录下来。

思路解析:玩具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因为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所以眼睛观察目镜时看到物体放大的像,眼睛观察物镜时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且变远了。

答案:(1)眼睛观察目镜:将物体变大变近了;眼睛观察物镜;将物体变小变远了。(2)略

8.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3-5-1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

图3-5-1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演示望远镜成像原理,前面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

在焦点附近成实像,后面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物体放大的像。若前后两个凸透镜位置颠倒,则看到物体缩小的像。通过实验发现,若要看到物体放大的像,要求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

答案: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9.如图3-5-2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眼睛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大小不仅跟物体大小有关,还跟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你能否根据视角的知识解释利用显微镜能看清微小物体,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物体的道理?另外,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但为什么人在远处看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很小,而走近平面镜时看到的像大呢

?

图3-5-2

答案:根据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可知,两镜都起放大物体的作用,从而增加视角,使放大倍数提高,看清微小物体。而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物体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离人眼很近,相当于拉近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从而增大了视角,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又一次放大物体,增加视角,从而可以看清远处物体。人在平面镜中看自己的远近不同位置所成的像时“近大远小”,也是由于视角的原因造成,人走近平面镜,看自己的像相当于缩小了像到人眼的距离,从而增加了视角,看到的像变大,也变清楚。

篇四: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难点:1、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装片(植物)。 【教学过程】

1

2

3

4

5

篇五:第5节__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难点:1、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装片(植物)。 【教学过程】

1

2

3

4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