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难忘九一八作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32:22 初中作文
难忘九一八作文600字初中作文

篇一:九一八事变作文: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作文:难忘九一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哪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

脱离了我的家乡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难忘九一八作文600字)

放弃那无尽的宝藏

……

沉重的歌声扣人心弦。谁能忘记那悲惨的一天—1931年9月18日。 九亿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却坚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便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入关内。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工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为敌手。

面对着史实,怎能叫人不痛心。蒋介石将东北三省拱手让人,使一块巨大的宝藏在日本帝国手中哭泣了多年。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奔的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2004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七十三周年纪念日。当年,人们正在面临硝烟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回忆。唯一的回忆,永远不会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记住耻辱,是为了让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记住悲惨,使让我们不再经历同样的痛苦。

记住仇恨,使让我们不再要同样的眼泪。

耻辱史不允许被忘记,罪恶将永远记住。无论如何掩饰,如何遮住。坚信真理的人们总会站出来见证,指出那份罪恶。

难忘九一八!

相关阅读推荐:

篇二:九一八事变作文: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作文:难忘九一八

多少次,我曾在田野中凝神;多少次,我曾在坟墓前流泪;多少次,我曾在睡梦中惊醒。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

记得前辈们说过,几十年前的今天,曾经有许多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或许,对于鬼子来说,区区几百肉体之躯罢了,一阵枪声过后,寂静无声。

但他们错了,罪恶的子弹只是让这些肉体倒下,但无数个爱国的灵魂,却在此刻得到升华。他们用满腔热血,震慑了凶恶的敌人;他们用满腔热血;保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用满腔的热血,换来了几代人的尊敬。

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我无比自豪。回想当年,又是何等凄凉,穷凶极恶的鬼子向我国大好河山步步逼近,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敢问!如果没有这些爱国志士,我们的大好河山,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出生的太阳;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的霞光;也许,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永别……

难忘九一八,难忘当年的壮志豪情;难忘当年的勇猛无畏;难忘当年的满腔热血……

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吧!因为,这是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可爱的战士不求人们瞻仰他们,但战士们只是希望,不要辜负了他们对祖国明天的期望。 相关阅读推荐:

篇三:难忘九一八

示范教案一(难忘九一八1课时)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过程。

2.掌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后果。

3.掌握九一八后全国人民的心声和东北的局部抗战。

4.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蒋介石的两面政策等)过程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可以通过音乐、电视等媒体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回到那多灾多难的岁月,从而导入新课。

2.讨论法。通过对“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日本蓄意侵略中国的认识。

3.材料提炼法。通过对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三省沦亡的主要原因,并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4.讲解法。对于九一八的背景,西安事变的背景等知识,需要教师讲解。

5.图表法。用图表来表示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总体把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资料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

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安事变中东北军捉蒋的一个片断。蒋介石为什么会被东北军将士抓到?东北军为什么会发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呢?这得从西安事变的背景说起。西安事变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日益扩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蒋不听张学良劝告抗日而一意孤行“围剿”红军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导致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事件有哪些?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其标志是什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

同学们,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那么,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讲解]同学们归纳的已经很全面了,下面我把这个问题展开讲一下。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利上扩张方向应为中国”,并逐渐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国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

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在向天皇上呈的秘密奏折(即所谓《田中奏折》)中,又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基本国策,露骨地表示了狂妄的侵略野心。

1929年下半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政治经济困难,决心乘欧美各国忙于内部事务和南京政府忙于扩大“剿共”内战之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准备活动。他们大造侵略舆论,宣称:“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叫嚷:“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日本本部和关东军曾先后多次以“参谋旅行”为掩护,到我国东北进行军事侦察。并以我国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辽阔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取得日本各界对侵华战争的支持。

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规定一年为期对华“采取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加紧扩军备战,1931年,日本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达23万人,举行全国总动员演习,加强全国军需生产。由此可知,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其实,早在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合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

纲》。大纲规定日本要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为争取国内外“谅解”,“以一年为期,进行准备。”但日本关东军认为一年时间太长,主张“立即断然采取行动。”于是关东军作了一系列具体的准备。经日本军部批准,关东军把攻城重炮运入东北。8月份,关东军总兵力达到1万人。

为了寻找借口,1931年7月,日本在吉林省长春市北的万宝山,恶意挑起中朝农民纠纷造成流血冲突。这是万宝山事件。接着在日本的煽动下,在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事件。8月,又利用日本参谋本部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员三人非法潜入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抓获处死的所谓“中村事件”,煽动战争狂热。叫嚣应利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到了九月,就有了九一八事件。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学生朗读]“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入关内。只有四个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蒋介石的电报、讲话和国民政府的告全国民众书的内容中,我们应该能看出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月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师引导]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我们还是通过投影打出材料来分析。

[投影显示]

不如人,因而没办法和日本作战。一种悲观的情绪弥漫其间,我们给这种论调起个名字叫“民族失败论”;从第二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国联身上。自己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准备,我们也给这种论调起个名字叫“依靠外援论”;从第三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关键的一点。当日本忙于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际,蒋却在南方围剿红军,这种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第四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还抱有相当大的幻想,认为只要让出东北,就可以保存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这个幻想很快就被“一·二八事变”的炮火所打破。这种论调,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让出局部,保全全局”论。

由此,可以知道蒋介石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主要是“民族失败论”“依靠外援论”“对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和“让出局部,保全全局”这四种论调和心理在起作用。

[教师过渡]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其中主要的有东北人民的抗战,冯玉祥和吉鸿昌的“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的抗战,福建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下面,我们看一看东北的抗战。

[板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之战的内容。了解当时的局势。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是当时的主要呼声;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打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③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下面是抗联情况简表:

[投影显示]

篇四: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重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法、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3分钟)

一、辅助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遍了大江南北,让我们一起倾听并体味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背景音乐)。

师:这首歌表达出了怎样的感情?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人民被迫“脱离家乡”?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难忘九一八》。

2. 出示教学目标:

大屏幕显示教学目标,提一名学生阅读明确。

3.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0,认真默读课文,用8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内容,并标记在课本上。

大屏幕显示:

1、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制造者、借口、经过、后果。

2、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提出的要求、结果、意义。

二、先学(8分钟)

师:下面给大家8分钟时间,以4人为一小组:

1、就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交流。

2、在自主先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存在困惑的问题,小组进行交流。

四、 后教环节(15分钟 )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回答自主学习的内容。

师:关于九一八事变你还有哪些存在困惑的问题。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汇总一下,共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柳条湖事件是日本的借口?

②为什么选择在柳条湖炸毁铁路?

③日本为什么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三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九一八事变”并利用“九一八事变”下的相关资料来解决。 师: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说的时候要说明你的看法并说明依据。 生:答。

师:这说明日本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无论是柳条湖事件还是九一八事变都是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其最终目的是占领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殖民地。

师:为什么选择在柳条湖炸毁铁路?

生:答。

师: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师:日本为什么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三省?

生:答。

师:这时的蒋介石正忙着调集兵力围剿红军,面对日寇的侵略,他执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以不抵抗。正是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沦陷,三千万东北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师:尽管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却不屈服,在正规军撤出东北之后,东北人民继续坚持进行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在东北都建立了哪些抗日组织呢?

生:答。

师: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而抗日游击队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并且逐渐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师:在杨靖宇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生:答。

师:这种面对外来侵略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安事变的情况?

学生介绍西安事变。

师:关于西安事变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想了解呢?

师汇总:

①张、杨为什么扣押蒋介石?

②为什么又释放了蒋介石?

师:学生打开并利用西安事变下的相关资料,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师:日寇在占领东北后,又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了日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民族危亡之际,我们最主要的责任是——抗日。然

而,当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中 共: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蒋介石:不抗日,要剿共

张学良、杨虎城:剿共不愿,抗日不能

师:这样国民党内部的抗战派和蒋介石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西安事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师:西安事变发生后都有哪些政治势力对此高度关注?他们的主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英 美: 支持和平解决

日 本:挑拨中国扩大内战

国民党:(1)亲日派:置蒋死地,取而代之

(2)亲英美派:谈判解决

师: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又将采取怎样的主张呢?

其实,当时在中共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内部也产生了意见分歧。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也有人反对,如果你是一位红军战士或者是一位中共党员,你将持什么态度呢?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充分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而后集体交流。

师: 到底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呢?中共中央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事变发展的两种可能的前途:一、杀掉蒋介石,继续内战,这不利于抗战,有利于日本侵华;二、不杀蒋介石,使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结束内战,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有利于团结抗战。 师: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不计前嫌,从民族大义出发,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并派红军主力开赴潼关附近,准备配合张杨抵御亲日派的进攻。从而给张杨在政治上、军事上以强有力的支持。

师: 经过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国共两党关系如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有怎样的改变?

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打下基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 拓展延伸:(2分钟)

屏示张学良的自我评价,引导生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

学生交流回答。

师: 首先要明确“兵谏”的含义。采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的方式称为“兵谏”。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扣押蒋介石就是以下犯上,但他们扣押蒋介石的目的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逼蒋抗日,在当时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只要是抗日的就是爱国的,所以西安事变是一场爱国“兵谏”。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仙逝,时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给张学良的家属发去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给予高度的评价。

六、小结:(2分钟)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始,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在民族危亡之际,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最终和平解决,从此抗战成为中国的主旋律。

七、当堂达标:(15分钟)

一、选择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 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 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 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全部沦陷的重要原因是( )

A、日本关东军偷袭 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军队

4、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 )

A、张学良、杨虎城 B、冯玉祥

C、 何应钦 D、张学良、何应钦

5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 )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

A、九一八事变 B、 瓦窑堡会议召开

C、“八一宣言”发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材料分析题

7、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8、材料: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三三六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学环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松花江上》,,走进这段悲惨的历史。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结合预习整理知识点,展示自学效果。其中九一八事变预设思考题 “日军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以加深学生对日本可恶行径的进一步认识,激起学生潜在的愤恨之情与爱国之情。关于西安事变,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概括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下,对于西安事变的过程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自行了解,重点体会张、杨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让学生讨论杀蒋还是放蒋。在讨论中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决策,最后得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如何很好分配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音像、文字资料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善不足之处。

柴里矿区学校 孟庆营

篇五: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

2、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3、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学习流程

流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请思考并回答问题。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流程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九一八事变

学生看书70页第一段正文和左侧导言,得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日本为何要发动九一八事变?其目的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是怎样的。

平行训练。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 A. 1931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37年 2).为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 ) A。四一二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当年传唱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它写于 (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下面我们继续看70页---71页第一段。快速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文中的那段话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面对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

3.共产党采取什么政策?请举例说明。

平行训练: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D.不低抗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的抗击日军侵略的部队称( )

A.抗日同盟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抗日义勇军 D。抗日游击队。

二.西安事变

同学们看书71页有关西安事变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说说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

2.发动事变的是谁?事变前他们被蒋介石派去执行什么任务?后来为什么与红军停战? 3.“兵谏”是什么意思?张、杨发动“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4:(1)讨论。抓住了蒋介石以后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他呢?

(2)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现在抓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了什么?

(3)你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意义?

平行训练

读图,请回答:

1) 报纸上刊登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那一年? 2) 报纸上的两位人物是这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他们是谁?

3) 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共采取了什么态度?这个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如何?

本课小结:

流程三。巩固练习

1. 每年的9月每18日,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

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国耻 (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 九一八事变 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A。日军的攻势太猛。 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4.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5.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

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 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 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 (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流程四。中考链接

1.(06年福州市中考)。“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娇”。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2006吉林省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日子和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子都可以看作是国耻纪念日。――――如“九七国耻日”(签订《辛丑条约》),“九一八国耻日”等。

1. 九七国耻日与那一次战争有关?这一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是哪一国家?造成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3.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保卫东北的英雄。

D。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