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追忆逝水年华相关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0:37:31 体裁作文
追忆逝水年华相关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追忆逝水年华

英美文学简史

题 目: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的时间艺术

系 别: 外 国 语 学 院

专 业: 英 语

学生姓名: 杨 方 伟

学 号; 201204010430

指导教师: 唐 湘 从

2014年 11 月 16 日

[摘 要]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间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为现代小说技巧另辟了新径。

[关键词]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 时间 具象 空间

普鲁斯特(Marce Proust,1871一1922)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他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所采用的意识流手法,为世界文学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叙述方法,被认为是与《圣经》和莎剧一样名列前茅的旷世巨著。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中,主人公马塞尔在一段关于时间的著名叙述中曾说:“从理论上说,我们知道地球在转动,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觉察,我们走路时脚下地面似乎未动,我们坦然地生活。生活中的时间也是如此。”(P275)这与相对论所说的“如果一艘船与附近陆地保持着同样距离的话,船可以被说成是仍在地,也许地球已经转了一圈”(P145)如出一辙。事实上,普鲁斯特和爱因坦的可以说是灵犀相通,普鲁斯特在给友人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就自己小说中的时间谈起爱因斯坦:“就我所记得的,在盖尔芒特的晚会和第二次巴尔贝克之间有一大段时间空隙。你认为怎样方便,就按你的意思使它爱因斯坦化吧!”(P288)“我对他的理论一窍不通,因为我根本不懂代数;而反过来我觉得他是否读过我的小说,这也值得怀疑。但是我们俩似乎在使用相同的方式给时间变换形态。”(P144)相对来说,柏格森对普鲁斯特的影响似乎证据更确凿一点,据说柏森是他家的亲戚,年轻时他曾在巴黎大学听过柏格森的课(P211)。时代影响所受教育及敏于感受的个性,都使普鲁斯特已不屑于那种基于牛顿和康德等学说的绝对的时间观,以及像他所崇敬的巴尔扎克那样的传统小说家处理时间的传统方式,于是,《追忆似水年华》这样一部时间无处不在、而又理不清具体时间的独一无二无的时间巨著便诞生了。

一、时间的主题:成长

仅从书题“似水年华”和最后一部的标题“重现的时光”这些明显的迹象看,似乎“时间”也会像传统叙事那样,以其前承后续性为这部小说拉出一条或显或隐的线索,但事实并不如此。虽然也像一般的小说一样,其中不乏爱情、婚姻、死亡,也有决斗、恐吓、阴谋和失踪,但那种不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只按叙述者的感觉顺序来进行独特“回忆”的方式,以及滔滔不绝的叙述者主观感受和分析阐述,难免使初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小说主要是在讲述几家贵族间的关系和联姻,还是重在叙述一系列的聚会?若果真如此,那普鲁斯特皓首穷经、倾其毕生精力创作的岂不是一部内容枝蔓、结构松散的平庸之作?岂不应了福斯特的“这本书描述混乱,结构松散,它没有也不会有外表上的完整性”(P166)之说?要知道,普鲁斯特历来对“轶事性小说”、“故事的糟粕”是不屑一顾的(P339)。然而,一直到小说的结尾人们才有所醒悟,结尾写道:

??我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把拉得那么远的过去继续久久地连接在自己身上。如果这份力气还让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我的作品,那么,至少我误不了在作品中首先要描绘那些人(哪怕把他们写得像怪物),写出他们占有那么巨大的地盘,相比之下在空间中为他们保留的位置是那么狭隘,相反,他们却占有一个无限度延续的位置,因为他们像潜入似水年华的巨人,同时触及间隔甚远的几个时

代,而在时代与时代之间被安置上了那么多的日子—那就是在时间之中。(P1809) 直到洋洋洒洒逾百万字的巨著写完时,普鲁斯特才说出想假以天年完成自己的作品,来描绘那些在时间中占有一个无限延续位置的人们。人们不至于真的把这里所透露的信息理解为是一个“未来”的创作计划,但这段话却提醒了我们:眼前这部已完成的小说中那纷繁表象之下隐蔽着的内容,就是“艺术创作”和“时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在小说第一部分《在斯万家那边》中,经过一系列梦中和醒着及半睡半醒中的追忆,当叙述者“我”幻想自己心仪的盖尔芒特夫人“一时心血来潮,对我钟情,邀我去玩”,要“我说出刻意经营的那些诗篇的主题”时,“梦提醒了我:既然我想有朝一日当名作家,现在就该明确打算写什么。但是,我一旦们心自问??只觉得自己眼前一片空白;我感到自己缺乏天才,也许我的脑子有什么毛病妨碍才能的发挥。”小说“艺术创作”的隐蔽的主题,就是始于对“我”写作才能的不断怀疑。在此,叙述者的自我怀疑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也许我缺乏才能,我为自己将来的作品寻找主题的时候在我思想中所出现的那个黑洞”,“使我觉得我活在世土与常人无异,像大家一样,我会老,会死,我只是没有写作天赋的庸人中的一员”。

即使决定写作了,但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情绪又不断阻挠着“我”实施自己的决定。在《少女们身边》中,在想到自己在妓院与拉谢尔一夜风流,为r讨好老鸭把莱奥妮姨母留下的沙发送给老鸭,为了取悦希尔贝特,当押了姨母的银器给斯万夫人送花时,叙述者有一段独白:“在我不认识斯万夫人时,我以为我无心写作是因为我不能自由地和希尔贝特见面,是因为我的焦虑不安。可是当他们向我敞开家门时,我在书桌前刚刚坐下便又起身向他们家跑去。”挫折自然会使他陡增疑虑:“德·诺布瓦先生对我刚才给他看的那段文字所作的议论令我无比沮丧,我又想起每当自己构思文章或者严肃思考时总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再次感到自己本是庸才,毫无文学天赋可言。”即便什么借口也没有,也可拖延动手的日子:“如果我不是作长期写作打算的话,那我也许会急于动笔。”何况这晚上“情绪不佳”,“既然已经等待了好几年,再多等三天又何妨”。而外祖母“不公正”的责怪,“使我将付诸实施的时间又往后推”—就是在这无数次的疑惑、犹豫、仿徨、延宕中,时间流逝了。

二、时间的显现:具象

法国作家阿兰曾说,普鲁斯特从来不肖接描写一件客观事物,总是通过另一件事物的反映来突出这件事物(P79)。普鲁斯特一贯认为,“抽象思辨的思想是缺乏魅力,写出来也不会有快感”(P76)。而形象,即是隐喻和象征,其作用是通过唤起永远真实的基本感觉,让人形成特殊的生命感受,从而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洞观世事人心的真相。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即便是抽象时间指代的钟声和钟楼,普鲁斯特也尽可能写得活灵活现:“一次次的钟声在天上挨得很近,我简直难以相信,在两个金色的刻度之间,那短短的蓝色弧线下,竟能容下整整六十分钟”。(P378)当然,在普鲁斯特笔下,时间与人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时间始终在“我”的意识之中。阿尔贝蒂娜之成为时间是因为她的变化,她那每时每刻变化着的外貌,她那虽然存在但“我”到失去了她才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美”,是因为她的揣摸不透,她那表面温柔、顺从和内心的反叛、放荡和不可驾驭;更因为她的逃亡,她是那种“即使你把她捏在手心里,她也会逃脱”的女人,是那种“必须考虑到她们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始终处于运动中的,从而赋予了自己一种堪与物理上表示速度的符号相当的标记”的女人。她的逃亡,使追忆、思念、猜忌成了“我”没有

了她以后的生活的主要内容。她既是过去俩人相处的若干年中,“让我领略的”“感觉痛苦”,“体验爱”的时间的象征,也是当下“我”要以“一部艺术作品”来表现的“已然作古的可怜女性的命运”,并且,这“微不足道的萌芽有朝一日竟会发展和延续到我整个一生”的时间象征。而“我”之成为时间,则要归咎为“我对她的爱情并不简单”,在这依次为好奇—甜蜜—冷漠—嫉妒—痛苦的感受中,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或挥之不去、或割舍不下、或刻骨铭心的时间。

三、时间的变形:空间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化的时间,首先表现在把时间“融于空间”之中,也就是在空间中判断时间。下面一例就非常典型:

人是一种没有年龄的生物??他被围在他周围的时间所筑成的四壁之内,并在其间漂浮,如同漂浮在一只水池里,池里的水位会不断变化,一会儿把他托到这个时代,一会儿又把他托到另一个时代。(P155)

很明显,这是一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表述。明明是前后的时间差异,被说成了上下的位置差异。虽然“前后”“上下”都属一种变化性的界定,但把两种不同的变化概念混为一谈,其意义不只是以彼喻此,如同小说结尾时叙述者所说的,“我们在时间中占有一个位置”,“就像人能测出我们在空间中占有的位置的大小一样”,而是有意给“时间变换形态”。作者借叙述者之口所说的追忆中把握时间之难,其实也是类似的时空混淆。正如作者所说:“我的记忆中插入了片断的、不规则的遗忘??它搅乱、破坏了我对时间距离的感觉,有些地方缩短了,有些地方拉长了,使我与事物之间的时间距离在感觉上要比实际上时而近得多,时而远得多。” 其次,回忆具有空间属性。在普鲁斯特笔下,虽然追忆常有论者注意到的迭加,即在回忆中前前后后的时间穿插,但应该看到,他的许多时间追忆是使时间性的往事成了或者落实在空间性的地方、人物以及与这些人事相关的自己当时的感觉中了。此外,《追忆似水年华》中以叙述所历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冗长、繁复和精细的叙述、描写、议论,和人物的断断续续出现等方法,使情节产生共时性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时间的空间变形特征。

正是在这部以时间为主题的描写时间的小说中,普鲁斯特为小说创造了一 种空间的可能,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座文学的“教堂”,“不只是因为它的结构和表达,还因为其中心部位安放着最壮丽的赞美文学的圣坛”(P227)。在这座文学的圣坛中,自然应有普鲁斯特精心构筑的小说中的时间,从而为后人打开了通向未来小说的一道前所未有的大门。

[参考文献]

[1]E.M.Forster:Aspects of the Novel[M].New York:HBJ Book,1955

[2]J.M.Cocking.Proust[M].London:Bowes,1956.

[3]Michael Bell.The Metaphysics of Modernism[M].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ism,ed.Michael Levon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恩·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戴维·科比尔.简明现代思潮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6]罗大纲.生命的反刍—论《追忆似水年华》[J].外国文学评论,1988,(4):77一82.

[7]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普鲁斯特.驳圣伯夫[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9]约·弗兰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the art of time

Abstract:In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Marcel Proust uses as a theme the growth of an artist who attaches himself to time.The author employs chronological overlapping as a narrative thread,shows time by way of concrete tangible phenomena and images,changes time by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time into space,intentional and picturesque remembrance of involuntary and syn-chronic subtle narration,to create a new horizon for the“art of time”in novel writing,and thus provides the readers with an original technical of modern novel writing.

Key words:Marcel Proust;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Time;Concrete images; space

篇二:第五课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第五课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

普鲁斯特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国意识流作家,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

(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马塞尔·普鲁斯特,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中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普鲁斯特生于法国奥特伊(Auteuil)市拉封丹街96号,为长子。父亲是名医,母亲是犹太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九岁时初次气喘发作,因此常缺课,但到青年时期修读哲学,文采渐渐散发出来。1889年入伍,1890年退伍之后开始替杂志撰稿,大学毕业,当上图书馆员,但因健康转坏,患有严重气喘,不能接触屋外的空气,足不出户,开始撰写小说。

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他和同窗好友创办杂志《宴会》,从1892年起,在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和随笔。1896年他将已发表过的10多篇作品收集成册以《欢乐与时日》为题出版,法朗士为之作序。 1896~1940年,他撰写了长篇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写的是童年时代的回忆,但直到1952年才出版。他还翻译了英国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的著作《亚眠人的圣经》(1904)、《芝麻和百合花》(1906)。1903~1905年普鲁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闭门写作,除写了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勃夫》,并开始了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自此,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将小说前三部交给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费出版了第1部《斯万之家》,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发表第

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第7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是在作者去世后发表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普鲁斯特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十分依恋,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巴黎贵妇沙龙中一出手豪阔的常客,熟悉上流社会人物的形形色色。他在写作时认为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观意念”中。透过他特殊的叙事风格,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他的叙述时时中断,小说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联想、心理分析,一个失眠的夜可以花40页来描述,一个三小时的聚会可以用掉190页的篇幅。时间可以做无限的铺陈,自然也可以随意压缩;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意识流中颠倒、交叠、相互渗透。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欢乐与时日》(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1903年父亲去世,1905年母亲去世。双亲的去世促使他以文字来追寻童年,一般学者认为他是在此时构思写作《追忆逝水年华》(Agrave;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1913年年底出版了《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Du Cocirc;té de chez Swann),隔年又出版第二部。1919年10月迁入阿姆兰街44号,在此直住至逝世。1922年秋天,普鲁斯特因肺炎病危,他拒绝了医生的治疗,自行饥饿疗法,只吃少量的水果、冰淇淋。据说普鲁斯特11月18日弥留之际,曾派司机去丽兹酒店买他最喜欢的冰啤酒。他将最后的精力花在《女囚》(La Prisonnière)草稿的校改。在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前,一共出版了三部。《女囚》、《女逃亡者》以《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重现的时光》(Le Temps Retrouvé)陆续出版,直到1927年才完整的出齐,共15册3200页。这本书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Aacute;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1918年出版)曾获得了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

普鲁斯特的特色在于他精细的描写每一个感知,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寓言,而且在他的书中你能感觉到那流动的真实感,从他的童年开始一直追寻到青年,不管是城市,人物都有可追踪的痕迹。一般认为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对他的影响很大,奠定了他以直觉串流写作思绪的基础。其根据意识写出的著名问卷《普鲁斯特问卷》,写出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后人影响甚大。

普鲁斯特的好友,阿尔封斯·都德(Alfonse Daudet)作家父子在垄古尔文学奖中力挺“在少女花影下”(Aacute;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这部作品,使得他能以6比4的票数得到奖项,让出版商有信心出版这部巨著。 普鲁斯特的名言: 1、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

2、爱情的特性既使我们更怀疑,又使我们更轻信。与对其他的人的态度相比,我们更容易怀疑自己的恋人,但也更容易相信她的表白。

——[法国] 马塞尔·普鲁斯特

3、愤怒不能同公道和平共处,正如鹰不能同鸽子和平共处一样。

——[法国]普鲁斯特

4、被爱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它使我们不能认识一个人的主要本性,就这一点而言,习惯既非残忍也不迷人。——[法国]普鲁斯特

的对象既是病又是药,这种药使疾病缓解或加剧。——[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在这本小说中,“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如一连串在海中跳跃的浪花。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它不仅再现了客

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天才作品,实质上总是超时代,超流派的。《追忆似水年华》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论证。 本世纪法国文学贡献给当代世界文坛的最有力量的作品大概非《追忆逝水年华》莫属了,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多卷集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全书共七部,十五卷,从1905年开始创作,至作者逝世前全部完成。小说的第一部《通往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但反应冷淡,一些有名的出版社都不愿出版,作者便自费印行。后来《通往斯万家的路》逐渐获得文艺界的赞赏。于是,各大出版社竟相与普鲁斯特签订合同,以求取得出版这部多卷集的其余几部作品的权利。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版工作被搁置下来。战争结束后,小说的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于1919年出版,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名声大振。此后,小说的第三部《盖尔芒家》和第四部《索多姆和郭穆尔》相继于1921和1922年出版,最后三部《女囚犯》(1923),《逃亡者》(1925),和《昔日再现》(1927)则是普鲁斯特逝世后才出版的。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

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他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例如,叙述者参加了盖尔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这使他长期以来对贵族的种种幻想顿时破灭,他意识到过去对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称,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整部作品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同叙述者对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浑然一体,又互相引发,互相充实,从而形成了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除了第一部中关于斯万的恋爱故事采用第三人称描写手法外,其余都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叙述者“我”的回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小说开卷,“我”从床上醒来,在梦幻般的状态中千思百想集于心头。这时,由于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使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姑妈莱奥妮家生活的情景。这不仅引出了叙述者的家庭身世和个人经历,还引出了盖尔芒和

篇三:追忆似水年华 - 副本

从体裁形式看,《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

在叙述角度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追忆》的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在有些方面又具有两面性,呈现出一种转折点的面貌。首先,它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形象,具有多重性,即有自我的多重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主导的自我也发生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但是在每一个断片也就是分裂的时间段内的自我并不呈现为分裂状态,而是呈现为单一显性自我的主导性和多种隐性自我的和平共处。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应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人公,一个是叙述的主体即叙述者,“叙述者秉持着叙述大权,但是他把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权利交给了主人公;叙述者虽然拥有全知的意识,而身在局中的主人公只有有限的意识。但是叙述者尊重主人公的局限性,并不要求他跟自己一致”

影响:为意识流文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情节淡化,摆脱了强烈的外部冲突,着重刻画人物心理状态。

艺术风格:

1.奇特丰富的想像

文中写圣伊莱尔教堂的钟声:“圣伊莱尔教堂的钟声沿着地平线悠悠传来,声音虽弱,却依然浑厚铿锵;他们从那麽远的地方,穿透一层层的空气,却没有与空气混合,一道道声波的连续的颤动给钟声四周留下一条条棱纹,略过花朵时发出阵阵共鸣??”

对一般人来说,声音只是会产生听觉效果,诸如“悠扬”、“动听”、“婉转”、“天籁之音”等,很少会有将一种声音用视觉效果表达出来,更难以描绘的这样具体。普鲁斯特则把感知到的圣伊莱尔教堂的钟声放在他想象的空间里进行加工,从而使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于是“钟声”成了“四周具有棱一条条棱纹的”了。

2.裂变式的细节描写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引用的另一种独特的手法。如: 突然之间,我回忆起来了。这种味道正是那小块玛德莱纳蛋糕的味道,在贡布莱,每星期天早晨(因为星期天在做弥撒的钟响以前我不出门),?? 一旦辫认出来莱奥妮姑妈给我吃的那种用权花茶浸过的小块蛋糕味道(尽管我还不明白或要等到晚些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回忆使我那么高兴),在我眼前立即象戏台布景似的浮现临街的那座灰色老房子,姑妈的房间幸街面,另一面连接面朝花园的楼房这是我父母的座后加建的(这段截接的墙面迄今为止只有我重见过),随即浮现城市,从早到晚的城市,时时刻刻的城市,浮现我午饭前常去的广场,浮现我常去买东西的街道,浮现我们天晴时常走的道路[4]。 ?? 诸如以上这种细致的裂变式描写,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处处可见。普鲁斯特以其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情感将其笔下的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节裂变为无数个。他喜欢将感觉停在某一秒,细细地去体味个中的美妙与快感,这就是他的快乐,很纯粹。

3.美轮美奂的意境

3.叙事语言的精炼

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

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故事情节:

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

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1]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

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长篇巨著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

《追忆似水年华》这部长篇小说,除了第一部中关于斯万的恋爱故事采用第三人称描写手法外,其余都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叙述者“我”的回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小说开卷,“我”从床上醒来,在梦幻般的状态中千思百想集于心头。这时,由于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使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姑妈莱奥妮家生活的情景。这不仅引出了叙述者的家庭身世和个人经历,还引出了盖尔芒和斯万两大家族,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整部小说的内容就是通过叙述者的回忆向纵深发掘,逐步推进,最后完整地呈现出来。

《追忆似水年华》共7部,15卷,其中包括《在斯万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和作者死后出版的《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没有得到文艺界的认可,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文学奖,从此名声大振。

章节

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

第二部 在少女们身旁

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那边

第四部 索多姆与戈摩尔

第五部 女囚

第六部 女逃亡者

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

作者介绍:

马赛尔·普鲁斯特 1896~1940年,他撰写了长篇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写的是童年时代的回忆,但直到1952年才出版。他还翻译了英国美学家约翰·罗斯金的著作《亚眠人的圣经》(1904)、《芝麻和百合花》(1906)。1903~1905年普鲁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闭门写作,除写了阐述美学邓点的论文《驳圣·勃夫》,并开始了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创作。自此,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将小说前三部交给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费出版了第1部《斯万之家》,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1925)和第7部《过去韶光的重现》(1927),是

在作者去世后发表的。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篇四:毕业论文题目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

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

3.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4.波德莱尔对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贡献

5.《恶之花》的审美价值

6.《道林 格雷的画像》的人格分裂主题

7.蓝波诗歌创作的革命意义

8.马拉美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9.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表现

10.叶芝诗歌的民间文学风格

11.叶芝诗歌创作与爱尔兰民族革命

12.《海滨墓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13.《杜伊诺哀歌》的艺术特色

14.《杜伊诺诗歌》的艺术特色

15.《荒原》的用典艺术

16.《荒原》的结构特点

17.《荒原》的象征内涵

18.《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主题思想

19.《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人物分析

20.艾略特与但丁

21.尤金·奥尼尔创作中的东方思想

22.《毛猿》中扬克的形象分析

23.《毛猿》的结构分析

24.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

25.《琼斯皇》的心理描写技巧

26.《变形记》的细节描写技巧

27.《变形记》的格里高尔的形象分析

28.《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家人的形象分析

29.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对人类境遇的悲剧性认识

30.《城堡》的存在主义思想

31.卡夫卡创作与20世纪西方小说的变格

32.从神学的角度看卡夫卡的创作

33.《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与艺术关系的主题表现

34.《追忆似水年华》的心理描写分析

35.《都伯林人》的内在结构

36.《都伯林人》对“瘫痪”主题的表现

37.《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与欧洲文学中的发展小说

38.乔恩斯意识流描写的技巧

39.《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分析

40.从《尤利西斯》与《俄底修斯记》的对照看乔恩伊斯对现代生活的认识

41.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如何构建了新的小说的审美观念

42.萨特小说的存在主义思想

43.从萨特的境遇看待萨特对人类处境的认识

44.根据《苍蝇》分析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思想

45.《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形象分析

46.分析家繆小说中体现的荒诞思想

47.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革新

48.《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内涵

49.《秃头歌女》的讽刺技巧 50.品特的“威胁戏剧”分析

论文题目2

1.雨国人道主义精神探微

2.如何理解希刺克历夫的报复行为

3.试析奥涅金的人生探索

4.常说常新从《唐璜》看拜伦对传统精神的反叛

5.的“疯女人”——伯莎形象之我见

6.浅析德·瑞那夫人与安娜的婚恋观

7.苦涩的父爱——高里奥形象管见

8.谈谈狄更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9.简论哈代作品中现代精神的体现

追忆逝水年华相关论文

10.最无悔的抉择 不懈的追求

——拉斯科尔尼柯夫的“超人梦”初探

11.通过《复活》看托尔斯泰的道德观

12.试谈玛斯诺娃与苔丝的心路历程

13.由格里高尔的人生遭遇,透视现代人的困惑

14.《荒原》,现代诗歌的一座丰碑

15.从神话原型中把握尤利西斯的现代意义

16.从杜拉的《情人》,看新小说之“新”

17.略论尤索林的生存哲学

18.浅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情怀

19.东方通西方的桥——浅析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20.既悲且美 既美且悲——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21.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22.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带给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毕业论文选题3

1.鲁迅《野草》对西方现代主义创造性运用

2.鲁迅《怀旧》中的视角:一篇文言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

3.王尔德《莎乐美》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4.陆志韦《渡河》:现代格律诗的一个重要标志

5.卞之琳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瓦磊里与奥登的差异

6.孙大雨《自己的写照》:一篇未完成的杰作

7.孙毓棠《宝马》研究

8.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综论

9.朱湘《石门集》对西诗格律的卓越实践

10.吴兴华——一个被遗忘的重要诗人

篇五:相关分析论文

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支出与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本文使用了2008年各个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研究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关系。首先画出散点图,直观的判断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然后计算出相关系数,能够以熟知的方式精确地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强弱程度,并且对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进行判断。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消费收入,相关关系。

引言

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支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各个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的影响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消费水平。对于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诸多的经济学家都以不同的消费理论假设,建立了各种形态的消费函数。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家说对当前消费与当前收入之间关系的描述。度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加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滋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整理

从统计年鉴中收集了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8)和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8),加以整理,得出附录。

相关分析的思想

相关分析是基于散点图的基础上,能够更精确的反应。计算出样本相关系数r,样本相关系数反映了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对不同类型的变量应采

用不同的相关系数指标,但他们的纸质范围和含义都是相同的;然后对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进行推断:1,提出零假设,即两总体无显著的线性关系,2,选择检验统计量,即不同的相关系数,3,及酸碱盐统计量的观测值和对应的概率值,4,决策,如果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给定显著水平α,应拒绝零假设,认为量总体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反之则两总体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常用相关系数

一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用来度量两定距型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 ??????x?xy?y?????ii???i?1?

???x?x???i?i?1?n2n???y?y???i?i?1?2n数学定义:r?,其中x,y分别为两变量的变量值。简

单相关系数是n个xi,yi分别标准化后的积的平均数。于是可知简单相关系数有以下几个特点:x和y是对称的,说明x与y的相关系数等同于y与x的相关系数,由于相关系数是x与y标准化后的结果,因此简单相关系数是无量纲的,对x与y做线性变换后可能会改变他们之间相关系数符号,但不会改变相关系数的值,相关系数能够用于度量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但他并不是度量非线性关系的有效工具。简单相关关系的检验统计量为t统计量,其数学定义为t?rn?2

?r2。

二Spearman等极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用来度量丁珝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设计思想与简单相关系数完全相同,相应的指标特征也是相似的。计算等级相关系数时,由于数据为非定距的,因此计算时并不直接采用原始数据,而是

6?Di2n

利用数据的秩,因此有r?1?nn?1i?1

2。等级相关系数体现的思想是:如果两变

n2

In2

i?1i?1量的正相关性较强,他们秩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于是?D???Ui?Vi?的值较

小,r趋向于1;当两变量为完全正线性时,Ui?Vi,?Di2达到最小为0,r=1;

i?1n

当两变量为完全负相关时,Ui?Vi?n?1且Ui?1,Vi?n,?Di2达到最大为

i?1n

2122,r=-1;如果两变量的正相关性较弱,他们秩的变化不具有同D?nn?1?i3i?1n??

步性,于是?D???Ui?Vi?的值较大,r趋向于0。在小样本下,在零假设成2

i2

i?1i?1nn

立时,等级相关系数体现服从Spearman分布;在大样本下,等级相关系数的检验统计量为Z统计量,定义为:Z?r?n?1,Z统计量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三Kendall ?相关。Kendall ?相关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用来度量定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他利用变量值数据计算一致对数目(U)和非一致对数目(V)。例如,两变量的秩对为分别为(2,3),(4,4),(3,1),(5,5),(4,5),(1,2),(xi,yi)

对变量x的秩按升序排列后形成的秩对为(1,2),(2,3),(3,1),(4,4),(4,5),(5,5)。于是,变量y的秩随变量x的秩同步增大的秩对(一致对)有:(2,3),(2,4),(2,5),(3,4),(3,5),(1,4),(1,5),(4,5),一致对数目U等于8;变量y的秩未随变量x的秩同步增大的秩对(非一致对)有:(2,1),(3,1),非一致对数目V等于2。于是,一致对数目定义为U????dj?di?,非一致对数

i?1j?in

目定义为V????dj?di?。显然,如果两变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则一致对数

i?1j?in

目U应较大,非一致对数目V应较小;如果两变量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则一致对数目U应较小,非一致对数目V应较大;如果两变量的相关性较弱,则一致对数目U和非一致对数目V应大致相当,大约各占样本数的一半。Kendall ?相关正是对此进行检验。Kendall ?统计量定义为:???U?V?2,在小样本下,nn?1Kendall ?服从kendall分布。在大样本下采用的检验统计量为Z??

在此式中,Z统计量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9nn?1,22n?5

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用数据画散点图。

基本操作步骤:(1)选择菜单Graphs?Scatter,(2)选择散点图类型,simple简单散点图,将x2选入Y Axis框中,x1选入X Axis框中。

在散点图中,x1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用散点图直观的分析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由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有一定的趋势性,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并且是是正相关。其中,纯收入少于6000,消费支出少于4000的散点居多,只有两个点在10000以上,说明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

水平普遍偏低,生活水平偏低。由图中还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富差距不是特别大,只有少数比较地区差距比较大。

二,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

基本操作步骤:选择菜单 (1)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2)选择参加计算相关系数的x1,x2到variables框,(3),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s框中选择Pearso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计算相关系数,(4), 在Test of significance框中选择输出相关系数检验的双尾(Tow-Tailed)概率p值,

(5),选中Flag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s选项表示分析结果中除显示统计检验的概率p值以外,还输出星号标记,以标明变量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6),在Options按钮中的Statistics选项中,选中Cross-product deviations and covariances表示输出个变量的离差平方和、样本方差、两变量的叉积离差和协方差。

消费相关因素的等级相关系数矩阵

由表可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48,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近似为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或者0.01时,都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存在线性关系,表中相关系数0.948**中,两个星号表示显著水平为0.01时可拒绝零假设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小,总之,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受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成正相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