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江南可采莲伴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2:16:43 字数作文
江南可采莲伴奏字数作文

篇一:歌曲采莲瑶

歌曲《采莲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师:江南有很多美丽的水乡小镇,你去过哪些水乡小镇?说说你的最深印象?(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水墨画景象)

2、师:莲花盛开的季节,水乡更美了。当我们摇着橹,划着小船,你最想看到什么?或者最想做什么?(师抛砖引玉: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夕阳西下、摇橹、波光粼粼)

二、配乐(采莲谣伴奏)朗诵《采莲谣》歌词 三、教唱

(一)初听《采莲谣》

配以水乡、摇橹、采莲的图片

(二)学唱《采莲谣》副歌双声部

1、学唱第一声部

1)师:看到这么美的水乡景色,听到这么美的水乡歌曲,老师的心儿也变得美了,真想放声歌唱,尤其是副歌采莲部分。老师边唱边采莲,同学们也不能闲着,干嘛呢?摇橹划船啊! 2)、先引导生随着三拍子做摇橹状。然后师生配合。(师唱副歌第一声部,做采莲状,生随乐做摇橹状) 3)、教唱副歌第一声部,学会以后,男女生配合摇橹采莲

2、学唱第二声部

1)生继续唱第一声部,师加入第二声部 2)教唱第二声部。

3、双声部配合

1)学生分AB两组(A组摇橹、B组采莲),分别担当第一、二声部, 引导生看着老师的指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边唱边听,两组的声音是否和谐。

2)AB两组互换。

第二课时

(一)听《采莲谣》

1)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心里默唱。

2)学习主歌部分。

(二)再听《采莲谣》

1)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轻声跟唱。

2)跟琴,完整唱第一段歌词,纠正难点。

3)跟伴奏唱。

(三)第四次听《采莲谣》

1)听完后,自学第二段歌词,提出难点。

2)跟录音完整唱,纠正难点。

3)跟伴奏唱。

4)不同形式唱(领唱、合唱)

(四)拓展

分组合作表演《采莲谣》

篇二:8 徐健顺 吟诵传统与声韵分析系列:江南

吟诵传统与声韵分析系列:

《江南》

徐健顺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又非常奇怪的小诗。优美是共识,在此不论了,奇怪在于它的写法和它的押韵。

面对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是判明它的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其表达涵义的手段不同,尤其是声韵的意义的机制不同。比如古体诗可以换韵,换韵多半在不同的声调之间进行,韵脚声调的转换就是古体诗用来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但是近体诗不能换韵,用什么样的韵就更为重要了。

这首诗属于古体诗,是汉乐府。这对于理解这首诗的意义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最发达的乐府诗有三种:《诗经》、汉乐府、南朝乐府。这三种乐府在当时的呈现形态各不相同。

《诗经》呈现为比较庞大的乐队、舞队、唱队的配合,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尽管诗歌的内容并不完全庄重)。它是礼乐文化的一部分,经常配合“礼”的进行。《诗经》中有很多讽刺批判呼吁痛哭的内容,唱诗和听诗、观诗的人也是郑重其事地欣赏、思考、吸收诗歌的内容的。这也是“采诗”的意义所在:观民风、知民俗、感民苦。

汉乐府名义上是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实际上有所变化。汉乐府除了《郊祀歌》、《安世房中歌》等有雅颂传统之外,“风”的一部分演变为宴享之乐,无论其来源如何,最终是在贵族的酒席宴上表演的。这种表演不属于“礼”的范畴,而是比较单纯的娱乐。

这些汉乐府基本上呈现为音乐剧的形式:有伴奏、有歌唱、有表演,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情节、有人物,最少也是两个人物。有对话,有旁白。最大的音乐剧是《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最小的音乐剧是《枯鱼过河泣》这样的五言四句诗,也是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的: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现在出土的很多汉代的画像砖、壁画等,都描绘了汉乐府表演时的状况。在这些画里,伴奏和表演的人往往都不是一个人。

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部分汉乐府的民歌性质。民歌是一个人唱的,或者两个人对唱的,很少存在表演情节的功能,不用来娱乐别人,只是自己情感的抒发。音乐剧却是多人配合,有领唱有合唱有独唱,有旁白有自白有对话,有情节有人物有表演的,是用来娱乐别人的。

汉乐府中的一些诗有戏谑调笑的成分,像《有所思》、《陌上桑》、《枯鱼过河泣》等,甚至《孤儿行》的前言不搭后语,也令人怀疑有戏谑的成分。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批判统治阶级罪恶的诗,是否也应该从娱乐的角度重新思考?

《江南》属于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始见于《宋书·志十一·乐三》: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更

递夜宿。本十七曲,硃生、宋识、列和等复合之为十三曲。

看得出来,相和歌是自民间采集来以后,经过了乐工改造的。汉乐府中不仅相和歌是这样。这些改造,涉及内容和形式,尤其是要改成音乐剧的形式,其改动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大。所以,我们要从改编后的音乐剧的角度,而不是原生态民歌的角度来理解《江南》。

相和歌都不是一个人表演的。有伴奏是肯定的,演唱的人只有一个吗?我们应该把上述记载完整地研究:

《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倡,三人和。魏武帝

尤好之。时有宋容华者,清彻好声,善唱此曲,当时特妙。自晋以来,不复传,

遂绝。《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

更递夜宿。本十七曲,硃生、宋识、列和等复合之为十三曲。

“但歌”就是只唱、无伴奏的意思,“一人唱,三人和”,后面“丝竹更相和”的“更”字,即指在此基础之上又复增加的意思。所以相和歌除了丝竹之外,是有人声相和的。“执节者歌”的意思,是“执节者”领唱。《通典·乐志二》:

《相和》,汉旧曲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

更递夜宿。为十七曲,朱生、宋识、列和等复合之为十三曲。吴歌杂曲,并出江

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

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调歌辞之类是也。魏晋之代,有孙氏善歌旧曲,宋

识善击节唱和,陈左善清歌,列和善吹笛,郝素[善]弹筝,朱生善琵琶,尤发新声。

“相和歌”就是在原人声相和的基础上加上伴奏,所以“宋识善击节唱和”,有“唱”有“和”,“唱”即领唱的意思。歌舞剧的要求也是要多人参与演唱的。有主有次,有领有和,那是没关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江南》是一个小歌舞剧,有伴奏,有领唱,有和唱,还有舞蹈。我们还知道一共有几个人,是五个人。我们还知道她们是怎么站位的,是执节者站中间,四人各站四方。我们还知道她们是怎么唱的。前三句是执节者唱的,后四句是执节者分别跟四方的人和唱的。我们还可以知道旋律的很多细节,如下。

第一句“江南可采莲”,两个平声字之后,连续两个上声字,再接平声字。上声字在古代基本上是转折调,有婉转亲密喜爱之意,所谓“上声高呼猛烈强”,只是在部分地区的部分情况。此事说起来很复杂,当另文撰述。总之这一句的声调比较婉转,诗的开场比较低调。

第二句“莲叶何田田”。一个“何”字取代了“可”字,加了个单立人,意思迥然不同了。“可”是一般般的意思,“何”是赞扬、惊叹:怎么那么??这句诗,除了“叶”是入声字之外,全部是阳平字。这一句比前一句高调。是啊,江南可采莲没什么了不起,江北也可以采莲。而江南了不起的是,那莲叶怎么就那么多呢?那么一大片呢?由此可知,第一句旋律的基本音高低,第二句旋律的基本音高要高。吟诵的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是模进和对称,这里当用模进。

第一句低,第二句高,第三句当然又是低。“鱼戏莲叶间”,又是一般般的交代情况。它是为后面做铺垫准备的。

下面四句,最令人不解的是,换韵了。东西南北四个字中,明明有个“南”字是合韵的,这首诗如果以“南”字结束,就全诗一韵到底,非常舒服。可是怎么以“北”字结束呢?这件事引起了古今很多人的兴趣和猜测。说抄错了,是最容易的,但是找不到证据。还有人说是音乐的要求,有人模糊地说是情趣。

前面说《江南》是小歌舞剧,有唱和的。很像是一人唱,四人和,四人分站四方,与主唱呼应。主唱唱前三句,与四人和唱后四句。

那么为什么要以“北”结束呢?这首诗一共只有两个入声字:叶、北。最后一句是连续两个入声字结尾。入声押韵是最宽的,通押的现象最多,为什么呢?就因为入声是短音,韵母很短,还没听明白,就结束了,所以可以通押。入声韵最重要的,就是顿挫的感觉。两

个入声字,把顿挫的感觉表达得很强烈。这就是下场前的“亮相”。不要以为“亮相”只是上场的事,中国戏曲的传统,在下场前也要有个“亮相”,胜有胜相,败有败相。“亮相”是表演开始或结束时的一个突然停顿。这是中国表演艺术的传统。所以,以“叶北”结束,是以入声字配合结束时的“亮相”,随即下场。这是表演的要求造成的换韵。

但这样一来,最后一句就得是五人齐唱的,但这又与前面三句均为两人和不同,而且北方那人没有和的机会了。结论呢,就是一定有重复。要么是大家一起重复最后一句,要么是大家一起重复最后四句。只有重复,才能即和了又亮相了。

这四句旋律的基本音高,显然以第三句为最低,因为四句的前四字完全一样,就看最后一字,“南”是其中唯一的阳平字。在普通话吟诵的时候,我考虑到此处本身的涵义不大,而又与普通话相矛盾,所以做了相反的选择,以第三句为最高。由此前推,第二句的旋律当最低,第一句居中。这样才有起伏跌宕。

根据上面的分析,再依字行腔,《江南》的吟诵很容易就可以出来了。吟诵的时候要记得是歌舞剧,要有表演,最好有舞蹈,多人相配合,四方呼应,这样一首两千年前的诗歌就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了: 1 — — — .

江 南 可 采 莲 6 6 0 5 6 i 6 i 6 i 6 5 5 — —

莲 叶 何 田 田 3 3 2 3 5 5 0 6 1 — — —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为什么中国的乐谱不发达?因为我们早已超越了乐谱的阶段。

篇三: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模板

凸显人物形象

一、技巧点拨

刻画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是写人记叙文的重中之重。什么是人物的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种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作文中描写人物的时候,应该着重表现人物的这种个性特征,这样才会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才会感染读者。

要写好记人作文,一般从描写的角度入手,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②动作描写: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

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注意:A、要具体。不能空洞、抽象、笼统。

B、要抓住特征。

C、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D、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E、要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F、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简练准确。

③语言描写 :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④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2.名家美文

<<背影>>片段

朱自清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

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权威赏析: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作者从穿着、行动两方面对父亲的背影进行细致具体描写。写穿着,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写行动,选用了“探”、“攀”、“缩”、“倾”等动词和“蹒跚”、“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所以这个“背影”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这“背影”中凝聚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也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3.考场佳作

幸福原来就在身边

幸福在哪里?我惘然;幸福是什么?我困惑。

有人说:幸福是公主与王子在一起的美好结局,它(幸福)住在城堡里。有人说:幸福是朝阳射出地平线的那一瞬间,在遥远的天际;有人说:幸福是一朵花苞瞬间绽放的美,在自然中。不过,我还是不懂,幸福到底里?

放学回到家,我懒懒地趴在床上,“累死了!。妈妈闻言,从厨房里端出一”

杯带着清香的花茶。这芬芳充满了整个房间,我深深地陶醉在这清香中。我抿了一口茶,让它慢慢地从喉咙滑下去。在这茶香里,飘荡着母亲对我的浓浓的爱。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原来,幸福就在我身边。

晚上,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甜酸排骨。我幸福地埋头扒饭,突然,一块排骨悄悄地从天而降,轻轻地落在了我碗里。我抬起头,母亲亲切的话语传过来:“快吃吧!”我夹起妈妈给我的排骨,轻轻地放在了爸爸的碗里,爸爸微微一愣,微笑着把它送到了妈妈碗里。妈妈看了一下,又把排骨放在了我碗里。就这样,一块带着爱的排骨在三人之间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我碗里。我觉得很幸福,我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半夜,我还在小台灯下埋头苦读,外边已万籁俱静。这时,爸爸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进来,轻声对我说:“趁热喝了吧,早点休息,别累坏了。”小房间在台灯的晕染下,铺了一层奶白,牛奶那甜甜的香气在房间里飘荡,飘进来了我的心里。我突然觉得很幸福,带着牛奶的味道。

我突然明白:幸福原来就在我身边。

高分透视:

这是一篇中考高分作文。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获得高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小作者围绕着排骨,妈妈把排骨夹给我,我把排骨又夹给爸爸,爸爸再夹给妈妈,妈妈又夹给了我,这一系列动作和神态描写,营造了温馨幸福 的家庭生活。

4.经典素材

读读下面的小故事,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没有,就赶紧把它积累下来吧。你写作文时,或许会用到它。

两架纸飞机,一架用软纸叠的,一架用硬纸叠的;一架“还没有飞到讲台就‘熄火’了”,另一架“直飞黑板,不偏不倚地‘撞’在老师的手臂上”。正是这种对比写法,展现了两架飞机由于材料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在写法上,文章通过对生活中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描述,向人们解释饿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机有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每个人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一个生存的强者。这让每一位同学,也让每一位读者,都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5.真题分析

2009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试题:

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作文。

名师解读:

这道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回忆过去生活的文章,在选材上可以曾打动过自己的人或事为写作素材,可以写同学之间的难忘友谊,也可写老师、家人对我的关爱??无论写什么,都要选取生活中最能引起自己感情的片段来写。和本次作文技巧结合起来,可以一种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来贯穿全文,来把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

6.学生习作

篇四: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在全社区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孩子们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全社区孩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社区决定在全社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让孩子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全民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让孩子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意义

1、引导孩子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年龄小的孩子们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年龄大的孩子们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孩子们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社区市民共同诵读,全面提高社区市民的人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

1、经典诗文诵读部分

(1)、9岁—12岁的孩子:精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完整精读注释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

要求:“不求甚解,但求熟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热爱。

(2)、13岁—15岁:精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完整精读注释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

要求:在巩固中低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通晓其义,能够讲解和适当讨论,并组织背诵、书写和积累。

2、艺术表演部分

在社区开展“三唱三颂”活动,培养社区市民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具体实施过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5年 月)

通过宣传栏张贴信息,使社区市民了解国学精粹,并全力配合社区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 月——2015年 月)

1、实施途径

(1)大力宣传。在宣传栏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

(2)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经典国学诵读”,力争使每个

市民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2、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以对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区域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3)手抄报展示:要求全校各班以《学习国学精粹的感受》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三)归纳总结阶段(2015年 月——2015年 月)

认真系统地总结国学精粹教育工作经验,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对后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的把国学精粹教育工作做实、做透、做深、做好,使国学精粹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5年4月8日

优秀古诗(70篇)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 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8.春晓(春眠不觉晓)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23.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 王之涣 王之涣 孟浩然 王 翰 王昌龄 王昌龄 王 维 王 维 王 维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李 白 高 适 杜 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 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 甫

27.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 郊

28.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2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30.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

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3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36.池上(小娃撑小艇)

37.忆江南(江南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40.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43.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44.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4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贾 岛 张 继 张志和 卢 纶 刘禹锡 刘禹锡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李 绅 李 绅 杜 牧 杜 牧 杜 牧 李商隐 罗 隐 胡令能 范仲淹

篇五: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穿越名著,品味人生》

序幕:

书香,美的极致

没有书香,桃花枉自笑春风;

没有书香,素莲伫波亦凄凉;

没有书香,白露为霜何足吟?

没有书香,瑞雪飘逸难成章?

……

书香弥漫,浸染骨髓逞豪气;

书香弥漫,陶冶灵魂喷芬芳;

书香弥漫,能令俗人显韵味;

书香弥漫,会使武夫现柔肠;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是鸟儿没有翅膀。” 自学校开展了“以好书为伴,与快乐同行”的读书活动后,“人文西幼,智慧沃土”成了我们全体西幼人的共同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今中外经典名著。

第一篇章:诗与画

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我们的老师将古诗与书画相结合,把画境与诗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诗画交融辉映,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

一、《江南》(PPT 滚动播放古诗配上古筝音乐)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人,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采访:孙一帆(PPT播放孙一帆老师上课的情景幼儿作画、国画作品)

演出者:国画(薄国珍 孙一帆)书法(陆汝秋 王芳)解说 (钱春 葛艳)

二、《菊花》(PPT滚动播放古诗菊花FLASH)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

江南可采莲伴奏

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老师让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体会古诗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的奇妙,感受古诗的艺术性。

演出者:国画(陈晓艳)书法(肖佳慧 王静书)唱歌(房蕾 葛艳)周杰伦菊花台伴奏。

第二篇章:舞之韵

一、《梁祝》(PPT 播放诗歌 小提琴伴奏)

读梁祝

一段凄美的爱情从已泛黄的书中,被我的眼睛翻出,被我的情感回味。

泪的故事在一个泪的年代发生,在一个泪的年代开始,注定搅扰一个民族的感情史。

我曾对自己说:我是个冷漠的魂灵却在读这一个泛黄的故事时滴下一滴泪。

是感动,才知道一种感动是经得起时间的磨蚀的,而真正的感动是可以征服每一个灵魂的。 演出者:舞蹈(徐斐)朗诵(孙之伊)

二、《天鹅湖》(PPT芭蕾舞剧《天鹅湖》)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芭蕾音乐。1871年,三十一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妹妹家中小住。作为好舅舅,他决定送给可爱的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曲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池》(讲的是一位青年骑士怎样打败恶魔,救出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少女,最后与他结婚的故事)而创作的独幕芭蕾音乐。

我们的老师将它改编成母子分离的故事情节,用故事把孩子带入音乐情境。 采访:姚晔群

演出者:舞蹈(翁玉怡)钢琴(周旻骅)《天鹅之死》

第三篇章:品名著

《傲慢与偏见》(PPT电影中的片断)

演出者:英语对白(林安逸 姚晔群 陆佳瑜 )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