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1:38 高中作文
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高中作文

篇一: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的好处有哪些

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的好处有哪些? 这次培训我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解,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在实践研究中,我学会了要基于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来认真设计好一堂课程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需要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师具备了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才能不断的通过对一个问题的长期思考和钻研,最终到达对本问题的深刻理解。当我能全方位的剖析一个问题之后,我就能结合教学实际、学生认知规律来将这个问题的思路、解决方案呈现在学生面前,授学生以渔。当我掌握了这个能力,并养成这样的习惯,那我就能很好的处理自己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同时也会对我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最终实现我和学生共同成长,达到共同进步。

具备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的能力的教师,这种能力我认为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才是深度思考这个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会把“教育科研”等同于广义的科研,然后把它想象成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无从下手。通过学习我发现“教育无小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课堂上的每一个小问题,孩子犯的每一个小错误其实都可以作为我们教育科研的研究课题。但我们光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不够,紧接着应该要深入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初步策略是什么,预期的结果是什么,实践过后效果与预想对比情况如何,如何改进收获更好的效果......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之后我们才能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才会初步提高。

当我们初步具备了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能力之后,如果能将此变为一种习惯,那将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发展有更长足的帮助。只有当我们习惯于思考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小问题时,才会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想要去思考老师应该怎么做去避免问题的产生,或者如何应对产生的问题等。这些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的自我诊断过程,可以打开教师的思路,不要拘泥于纠结学生的问题,而是换位思考或者反观自己,这样会使帮助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了解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又能帮助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养成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习惯的过程中,做学生调研是从中催生出来的又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花时间在研究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认真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培养。集中注意力来研究一个问题,这样才可以做一位具有研究性的教师,才会觉得教学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年重复一年的教学,才可以快速的进步。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篇二:高层次IE的思考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高层次IE的思考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高层次的IE?高层次的IE做些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但是这是是每一个IE都必须考虑的问题:IE以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IE的职责会上升到一个什么层次?IE能否起到一个战略性的作用?

照目前IE在企业中的职责来看,IE只负责一些很基础的简单的工作,例如标准工时、现场改善、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等等。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IE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而是对目前IE的职能作出一个很可观的评价,众所周知,基础IE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在这里所讨论的高层次的IE是基于以下假设的:

1、从事这些高层次IE活动的人数很少;

2、从事这些高层次IE活动需要相对高深的知识来支持;

3、从事这些高层次IE需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来支持,需要有中层管理以上的经验支持。

第一和第二点假设我会在后文说明,首先说一下第三点。为什么说高层次的IE需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中层管理以上的经验来支持呢?我们知道,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尤其注重实践。将理论用于实践,才能将理论消化,才能发挥理论的效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理论不断完善。那么缘何需要中层以上管理经验呢?所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站在一个企业中层以上的高度,才能明白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清楚地看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但是也许只是中层还不够,或许高层看到的更清楚!

假设有了,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高层次的IE都有哪些?可能你对我的看法有异议,欢迎提出来共同讨论!

1、供应链管理

为什么将供应链管理列在第一位呢?因为这些天经常看到有关供应链的文章或者书籍,渐渐对其产生了兴趣。一个学科发展的怎么样,有很大程度得看描述这门学科的书或者文章的数量,从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图书可以看到供应链的确炙手可热!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供应链管理会与IE有关?如果你问一个学物流的人供应链是属于物流还是IE,他可能会说属于物流(很有可能他不懂IE是什么)。这不值得奇怪,因为供应链的确是物流发展的产物。但是你如果到水木的“供应链管理”板块大吼一声“谁是IE?”,站出来回应你的人可能装满一火车车厢;如果你到itpub的“物流与供应链”或者“物流仿真”板块问谁是IE,得到的人数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很多IE的文献把供应链当作IE的研究方向之一,这也是我将供应链管理当作高层次IE的一个理由。有一本以小说的形式描述供应链的书,叫做《三月之限——供应链的力量》,网络上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大概由于这本书语言诙谐、很通俗易懂。这本书的四位作者很牛,都是上海交大的学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供应链硕士。之所以提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想说明供应链是IE研究的深层次。

如果要深究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和IE研究的供应链管理有什么异同,那可能得不到很明确的答案。在我看来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注重“管理”,诸如物流成本、物流组织、物流人力资源、采购、软件配置等等;而IE研究的供应链注重供应链的

设计、优化、建模、仿真等,IE所拥有的成本、效率意识是其他专业所不能替代的。从我在上面列出的几点假设来看,供应链管理也的确符合了。目前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人数不是很多,从事供应链管理的IE更是很少。从事供应链工作的IE需要有很高深的学问,这是当然的。供应链包含的知识面很广,供应链设计、库存优化、供应链仿真、路径优化、效率提升,这些工作都需要较高层次的知识来支持。从目前的形式看来,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愿IE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2、ERP

和上面的第一个问题一样,ERP到底属于哪一门学科到现在还是一个不明确的问题。唯一明确的是ERP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目前高校中开设ERP这门课的大多数是在经济管理学院,但是很多IE专业也把ERP当作专业课来开设。也许我们可以从ERP的发展来研究一下ERP的归属。我们都知道,ERP是由MRP-II发展而来的,生产管理方法从六十年代的订货点法到七十年代的MRP,再到闭环MRP,再到八十年代的MRP-II,一直到今天的ERP。一直以来,IE课程中讲述生产管理方法或者说库存管理方法的都在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里,而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工业工程专业课中的重中之重,这就是为什么我说ERP属于IE的原因。但是从企业信息化这方面来考虑,企业信息化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这是大多数人的观点。在这里我们暂且将ERP看成是IE的一个研究方向。那么作为IE在ERP领域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效率的提升,流程的优化,质量的保证

(2)APS的实施

首先解释第一点,从当前企业实施ERP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只把ERP当作一个普通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运行,这就导致了花费了巨资而得不到回报。很多学者倡导在实施ERP之前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TW:业务流程重组也可以看作是高层次的IE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实施ERP才能有成功的可能。而IE在ERP实施过程中对ERP这个工程所进行改善与优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ERP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有些陌生,APS(Advanced Planning & Scheduling)是先进生产计划和调度的简称,APS是在兼顾生产现场中的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计划的新生产计划手法,目前已被一些ERP系统采用。APS结合了三大理论:

(1)运筹学(OR)

(2)约束理论(TOC)

(3)人工智能(AI)

这三种理论都可以称为较为高深的理论,所以说需要高层次的IE来从事。归根结底,IE在ERP实施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成功的ERP系统需要IE的支持!

3、先进制造技术

有可能你一看到第三点的标题,你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IE怎么老是做这些越俎代庖的事情?IE怎么老抢别人的饭碗?的确,和前两个问题一样,先进制造

技术到底和哪一个学科的联系更大呢?机械还是工业工程?我无法再作出解释,总之在机械和工业工程的课程设置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地位一直都很高。提起先进制造技术,你可以随时说出一大堆英文缩写:CAD、CAM、CAE、CAPP、AM、LM、CE、DFM、DFA、CIMS、GT、GM、EDI、PDM、JIT、TOC......在国内,很多工业工程专业的老师的研究方向都有先进制造技术这一方向。不过值得庆幸的是,JIT,也叫TPS,丰田生产方式,的的确确是IE的产物,是日本人在消化吸收美国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生产体系。美国人对其加以研究,名曰“精益生产”,这大概是20世纪下半世纪IE人唯一值得自豪的地方。

4、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在国外,仿真已经发展了至少半个世纪。最近几年,国外的仿真软件陆续登陆中国,带动了仿真在国内的发展。flexsim、witness等仿真软件攻势凶猛,几乎占领了国内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物流专业市场。在仿真领域,IE有绝对的的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工业工程系都开设建模与仿真课程,都设置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国内的高校也逐渐认识到仿真的重要性,也陆续引进仿真软件,教授仿真课程。

国内外从事仿真研究的人不在少数,《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一本经典的国外仿真教材,其作者之一Jerry Banks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另外一位作者Barry L. Nelson是美国西北大学工业工程及管理科学系教授、工程管理计划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有一本更为经典的运筹学教材《数据、模型与决策》,其作者中有两位是工业工程学士,有一位是工业工程博士。这些都可以说明建模与仿真是工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

建模与仿真需要较多的知识支持,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仿真基础、算法设计、计算机编程等等。工业工程师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对生产系统和服务业的设施利用率进行评价、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决策的作用。所以说建模与仿真也是高层次IE的一个方面。

jhgk7 发表于:2006.04.25 12:57 ::分类: ( 基础IE ) ::阅读:(2660次) :: 评论 (13) :: 引用 (0)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www.csn-bj.com/files4down/doubleE_play.rar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演示光盘的下载地址 ,有时间可以下载看看

wangwei 评论于:2007.10.09 11:55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实际上,对于IE而言,更重要的是进行全面的布局设计和优化,从而在战略和战术上对整个公司产生影响,而不是局限于制造现场的管理:

1.业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

2.现场的管理改进、实施、监督

3.在系统上保证IE的成果能够得到保持并发展

4.建立公司内部的持续改进流程,并促进其发展

……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IE从局部开始逐渐将概念导入给每个员工,这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而对公司的文化产生影响

小三门 评论于:2007.09.29 09:33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很多兄弟姐妹都在抱怨IE是打杂的.

我在一家台资企业(家用电子类)工作了5年.不算长的可也不是太短.我的感觉啊:总管重视是IE实施的后盾,否则很难.(还好我们公司比较重视.)IE不是打杂的也不是了不起的,而是用眼看事情用脑子考虑问题用行动说明结果的(用智慧做事).它需要你的做事和交流,学习.

成本和效率;问题和改善;注重人;如此而已

大家一起努力吧,用效果说话(省钱省力省心),老板没理由不喜欢和支持啊:) 呵呵 评论于:2007.09.12 00:54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Review 生産的時候,自己覺得像個監工;

Review 物流的時候,自己覺得像個媒婆;

Review 客訴的時候,自己就是一個所謂的豬頭;

無奈!!!

此為IE之工作??

歲月有痕 评论于:2007.08.08 22:30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在我們公司 里,有一個系統 PIT系統. PIC --> PIT --> IE

他們風別從不同的角度負責對工廠進行各項稽核.

在台達高層次的IE是PIC. 不過,有一點悲哀的是PIC的人很多是單獨招募的,甚至還有非工業工程專業的.他們理念,思想,看問題的角度等等....不認同. 個人覺得IE最重要的就是觀念和看問題的角度....

jhz20@126.com 评论于:2007.05.06 09:00

怎样学习工业工程专业 [回复]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 ,虽然知道这门专业不错可是现在很困惑,作为学生的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学什么,看哪些书籍?请赐教!非常感谢!

xf 评论于:2007.04.23 18:34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昨天刚参加了一次招聘会,全场300多家企业只有3家指明招IE,而且进去后做的还不全是IE部的事。

感觉IE只是隶属在质量类部门里,IE的前途到底是什么,数年以后究竟是会很好还是被淘汰?

YJH 评论于:2006.11.24 16:57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我不是IE科班 但是我在做IE

我本是电子科班 后来做了IE才知道

其实 在学校里学的 在工作里能用到的机会很少

但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正好迎合了IE的部分思想。 加上平时 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部分东西 发现自己原来很适合做IE

作了才发现 很多问题 只做在那里思考是没有价值的

再仔细的思考和生产实际都是由差距的

现场的勘察才最重要

理丹IE 评论于:2006.11.10 11:17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有一次听个品保的经理讲说IE很难做到很久,他说现在中国的公司IE意识不够强,而要想做高层次IE的话就意味着IE要在公司成为主导,各部门都要有IE意识,否则部门之间无法协调,我在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

我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只知道前两个,有好多同学做的也就是前两个. 个人意见啊,仅供参考啊

幕木 评论于:2006.05.26 13:56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我的目标就是高层次IE!

我觉得我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确实缺乏系统性而且感觉深度不够!

现在很后悔,当初应该自觉学习的,不能全依靠老师和学校,其实我进入IE这个专业,已经让我感到很幸福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再要求老师和学校,真正要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

现在我已经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准备先在单位做一年积累点经验和money,然后再考一下国内或者国外的硕士(如果赚的money多的话)。

我想我一定能做到高层IE!

windtalk 评论于:2006.05.23 16:33

re: 高层次IE的思考 [回复]

其實IE的哂妙I域是十分廣泛的,先進發達的服務業更重視IE,舉例來說,肯德基或者是麥當勞的服務人員在尖峰以及離峰時段應該使用多少人?前台以及後台如何匹配都很有關係的,中國的服務業目前做的不如理想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少人把IE用在服務業,所以不管是物流,ERP,其實如果不能用IE來貫穿則IE在國內的應用領域就太侷限了

黎有勻 评论于:2006.05.23 10:31

IE的悲哀 [回复]

我是学工业工程的本科生,现在毕业了。当时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工业工程觉得这门专业涉及的方面很多,专业性不够,而且造成学生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而且毕业后工作了,学IE的干什么的都有,从设计到运销销

篇三:对如何处理复杂问题的一些思考

【对如何处理复杂问题的一些思考 】

2009-10-25 21:18

这半年多来的工作中总需要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跟以前自己习惯了的那种花费半天,一天时间就能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解决方向的问题不同,往往需要消耗自己较多的精力,才可能得出一些尝试线索。面对的问题的差异对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带来了一些挑战,自己也不断地试图作一些探索和尝试,并试着对自身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模式作一些总结,分析,让大脑能够获得一些“自我进化”的机会。

下面是最近对如何处理复杂问题作的一些思考。

1。看问题要全面,但还要能够把握重点

看问题是否全面,会受到个体的认知局限,以及自我意识的影响。

待处理的问题就像是科学实验中待观测的事物,个体的认知局限,就是他所掌握的观测事物的工具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很难想像一个没有高倍显微镜的观察主体能够仅凭个人感悟就观察到微观粒子层面的运作。

也很难想象一个对于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理论都欠乏基本了解的人,能够在股市中持续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

所以,人类才需要不断地充实,扩大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断地改进工具的观测精度。

而随着个体能力和资历的增加,他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很多时候,他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具备的经验都视同自我的一部分。这样在看问题的时候,他会习惯于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畴,经验体系里去寻找答案和解释,而主观潜意识里不愿意去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甚至对那些有异于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现象,会进行扭曲以适应自己的认知体系。一但这种情况发生,往往他就很难再全面地看事情了。

认知局限和自我意识,都会影响到个体看问题的全面性。认知局限是个体的客观能力上的局限,自我意识则是在主观心理状态上的障碍。

想要让自己能够更全面地看事物,既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观测手段和工具,还要注意不要因自己学习,积累的增加而形成不必要的自我意识,对有异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的东西形成排斥。

然而,仅仅能够全面地看问题,却不能区分事物的重点,也是不够的。

因为作为个体,他的脑力资源是有极限的。心理学上有一个统计结果提到人的大

脑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大约7件事物。这是大脑的原始认知能力的极限。除了个别天才以外,不易超越。

但是个体所要面对的问题,其复杂度却未必正好处于大脑的原始认知能力的范围内。我个人甚至以为,在很多情况下,个体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是"相对"无限的。即,对于同一个问题,个体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深度去分析,总能发现新的线索,获得新的启示。很难说个体真正把一个问题彻底搞明白,搞清楚了,只能说相对于眼下的需求,个体能够看清楚一个问题,搞明白相关的规律。

那么应该怎样面对大脑有限的处理能力与问题的相对无限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呢?

1)。学习基础知识的意义

以前跟老大讨论问题,打过一个比方。仅仅站在基本逻辑层面思考问题就像是用0,1机器码来编程,运用数学知识,在模型层面思考问题就像是用c++这样的高级语言来编程。从本质上来说,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所需消耗的精力却是不一样的。欠乏足够的数学知识,遇到问题就退到基本逻辑层面去推导,分析,固然能够解决问题,但效率却未必高,虽然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但是这些仅凭个人经验体悟总结出来的东西,在完备性,精要性,普适性,有效性上是不太可能跟存在发展了很长时间的数学知识相提并论的。

比如说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偏序关系,什么是全序关系,仅凭基本的逻辑推导,就为某个特定的关联容器写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函数,但是你未必能知道为什么非这样写不可,也未必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还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而掌握了什么是偏序,什么是全序关系以后,你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协助你对问题进行分析,让你得以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把握问题却仍不失其精准度。

数学这样的基础知识,不是万能钥匙,因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实践过程,基础知识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真正解决问题总需要个体付出巨大的主观能动性来参与。但是基础知识,却可以节省我们重复建造轮子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凭借原始的逻辑推理建造出的轮子也未必能够跟基础知识提供的一样好用),让我们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想像一下很多基础知识是多少前人花费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断延续积累才得以形成的,就应该知道如果能够妥善利用这些知识的话,会帮助我们减少多少重复低效的工作量了。

(当然,在适当的场景下,尝试去重复建造轮子,对于搞清基本原理,认清事物本质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跟我在这里想讨论的并不冲突)

2)。把握主要矛盾的意义

分析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些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对问题的本质和方向有决定作用,可以称其为主要矛盾,有些则是比较次要的,只是对问题细节层面的修饰和包装。

如果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并把握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并把精力专注在对主要矛盾的探寻和分析中,阶段性地减少在次要矛盾上花费的时间,是可以大大减少个体因琐碎细节消耗掉的精力的。

而很多时候,如果真正把握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你会发现,那些次要方面的东西也往往会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而迎刃而解了。

而怎样才能把握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呢?

i。抽象问题,站在跟细节无关的层面思考问题

对具体问题作抽象,将无关宏旨的细节尽可能剥离掉,将原始问题尽可能转换到一个更易于描述,分析,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域上。这样可以让有限的个体脑力花费在更重要的事物上。

比如说从具体的问题表象中提取问题的核心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体可能被琐碎细节分散掉的精力。

ii。尽可能秉持一个客观,纯净的心态去看问题。

判断问题的主要矛盾,本身是认识主体对待认识的客体作出一个主观判断。这个判断过程很难摆脱行为本身的主观色彩。而一但涉及到主观,就会受到个体的价值观,经验,自我意识等的限制和影响。

比如说,因为自己的情绪喜好,会更愿意看到问题的某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再比如说,因为自己对某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会有意无意地“选择性关注”事物的某一层面的特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保持一个客观纯净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情绪,喜好视同于自我的一部分,也许会有利于个体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也更可能对事物的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避免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情绪,喜好视同于自我的一部分,已经不仅仅是逻辑思辨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了,我个人感觉,这方面的心性修炼更依赖于心理学,以及文化层面(比如佛学)的一些东西。

2。回顾思考问题的历程,尝试总结出模式和方法论,而不是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

在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灵光一现的念头会在脑中闪过,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灵光一现的念头构成了我们的思考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而这些灵光一现的念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可复制性也较弱。

另外,我们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想法,往往未必系统,其随意性比较强,这种非系统性的意识和想法,未必会影响当前问题的解决,却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以问题的解决作为处理这个问题的终止点,而要在解决完问题以后,有意识地对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作一个回顾,去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得出当前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中,是哪些思考点起了关键的促成作用,其间有没有一些灵光一现的思考点,试着去探究一下这些灵光产出的根源。并尝试对这次思考解决问题的历程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模式和方法论,作为以后处理问题的参考性积累。

有的时候,限于资源因素,也许个体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作这种回顾和总结,或者说,即便是作了回顾和总结,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问题解决过程比较仓促,没能形成有效的思考追溯点, 或者问题相对于个体当前的处理能力太过于复杂,不易把握,等等),没法形成一套模式或方法论。但是,思考回顾过程本身会增加对问题的处理强度,也会相应地加深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对于个体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会带来一定帮助。

对于成年人来说,分析,处理问题的模式往往是在他(她)二三十年间的成长历程中形成的,想要对这些模式作出一些大的调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需要有自毁的勇气,才可能突破一些过往的局限,接受一些以前的自己不关注甚至抵触的方式,方法。有的时候,虽然个体在显意识层面已经接纳了一种方式方法,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却还是不自觉地因为固有经验的惯性和潜意识的作用又退化回旧有的习惯和方法上。

不过,知不足,总为能改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空间吧。

篇四:领导干部要经常思考的几个问题

领导干部要经常思考的几个问题

当领导很忙,但不能忙的没一点时间去思考问题,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糊涂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认为,应该经常思考和分析几个问题。

一、 我凭什么当领导。

不同人当领导有不同的当法,有的人凭德才当领导,有的人凭经验当领导,有的人凭吃苦精神当领导,有的人凭关系当领导……作为一个现任领导者,应该经常扪心自问,我现在凭什么当领导。

领导的“官名”虽然可以由上级封下来,但领导的官威是靠领导树不起来的。一个领导如果没有几招能让上下称道的真功夫,这个官当的就会有其名无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保证自己不出现本领恐慌,唯一的法宝就是学会学习,加强学习,坚持学习,要通过学习和实际工作锤炼,努力使自己有几招硬功夫。只有真正具备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真功夫,这个官才能当的有底气、有品位、有位置。

二、 我比前任强在哪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任和后任领导的关系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一个单位要发展,领导就应该一任接着一任

干,一任更比一任强。一个领导工作中不能满足于单位能正常运转,工作还过得去,而要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志向,应常问自己,我比前任到底强在哪里?

每一个现任领导都要敢于与前任领导比思想、比作风、比能力、比成绩、比发展、比公认度。与前任领导相比,是一种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的表现。当然,不能用自己的所长比前任所短,更不能恶意贬低前任领导。现任领导应通过内心默默地与前任领导比较,看自己领导的单位比前任在位时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倒退了没有,倒退了多少。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差距在哪里,要通过比较暗中使劲,以激发自己“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要做到比前任领导强,一方面要熟悉前任的强项和弱项,并善于在强项上继承、弱项上开拓,另一方面,要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扬长避短,带领大家最大限度地把本单位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做大做强。一个领导只有干的比前任好,才不会辜负组织和职工对自己的期望与重托。

三、我给后任留点啥。

不少领导在工作中有一种心愿:在任职内多做点工作,多搞点硬件建设,多帮助下属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即使以后不在这里当领导了,也能给后任领导留下点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有印象的东西,对后任领导也算有个交待,从某种角度讲,物质上有形的东西,领导者通过努力去争取上下的支持可能比较容易得到,而有些精神上的无形的东西,要争取却非一日之功,他需要领导和下属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形成。有形的东西很重要,但无形的东西更可贵。一个单

位要发展,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领导不仅要重发展,更要注重营造发展的氛围,形成人人谋发展、思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使之固化到精神层面,很好地保持下去。作为一名领导,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多做一些本任有劳、后任有功的基础性工作,尽可能为本单位、为后任多留一些有形的、物质上的东西,更要注重为单位和后任留下一些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只有这样,才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相互欣赏,并作为一种责任和胸襟。

领导干部之间经历、性格、习惯、爱好、知识等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尊重彼此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大家相互欣赏的基础。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是一种高情商,更是一种气度,它需要豁达的胸怀来承载,需要不同的勇气来担当。知人者智,容人者达,欣赏别人者贵,被人欣赏者乐,健康和情感的和谐能促进团队的凝聚力,这就是领导干部互相欣赏的魅力。

班子团结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一把手的领导艺术,还取决于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程度,要把互相欣赏作为一种觉悟,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互相欣赏就是在工作中多包容别人,多欣赏别人,多团结别人,尊重理解对方的感情,学人之长,师人之优。人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学习;人人都有短处,要互相体谅;人人都有难处,要互相理解,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只有学会互相欣赏,才能产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才能把别人的技能如同自己的技能,别人的德才视为我的光荣,才能把产生的分歧坦

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发现不足及时补台,在团结共事中实现和谐发展。

互相欣赏,不是恭维,也不是违心的讨好,更不是无原

则的歌颂,而是发自内心的赏识与尊重,是在党的原则高度 一致的基础上理解与包容。提倡互相欣赏,绝不是刻意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更不是无端放弃原则,无视纪律,而是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促进和谐,互相欣赏是把金钥匙。

五、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产品,就是硬指标,就有一个市场的问题,就有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就畅销,不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就滞销。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需求,切实满足需求。一种产品要占领市场,赢得客户,必须有良好的信誉,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它的信誉除了来自产品本身—思想内涵的科学性外,更重要的是生产者、营销者,即我们的党员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和信誉,形象和信誉好了,自然会有市场。大家满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希望我们的各级干部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领导的一次家访谈心,往往能使职工的

思想感情发生很大的变化,领导给职工办一件事他能说一辈子,领导的一句耐心解释增加了职工的理解。良言一句三冬暖。只有对群众有感情,才会在意群众眼里的泪,身上的痛,心中的苦,家里的愁,才不会在意群众说话的方式方法。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政工干部,要像一团火,走到那里带去的

是温暖、热情、希望,使大家感到暖融融的。家访谈心是以尊重求得信任,以沟通达到理解,进而理顺职工思想情绪,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好方法。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识这个问题。基层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工会主席和其他副职要家访,让记“民情日记”和家访谈心活动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和优势,千万不要让这项工作成为一道远去的风景!

三 矿 吴智明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三矿

作者职务:党委书记

篇五:学校管理推进课改的几个问题

学校管理推进课改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季苹: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院教科

育史教研室主任,全国中青会会员

主要内容:

1、三维目标中最基本概念的理解

2、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问题

3、校本教研走向生本教研

4、运用“六步法”建设健康的学校组织文化

5、构建双界面组织系统

(课程改革只有理念没有概念,这就使我们的改革难以所所长,教 深入。) ? 三维目标中最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什么是基本知识?

什么知识可以落实为能力?

什么知识可以形成态度?

怎么才能实现为深刻理解而教?

“诺贝尔奖”(一个高中学校搞了一个有关诺贝尔奖的展板)

谁获得“诺贝尔”奖----事实性知识

诺贝尔奖的标准是什么-----概念性知识

他为什么能够得诺贝尔奖(中国的官本位制度扼杀了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方法性知识与主体性知识

(每个人思维方法是与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在中国,做官是一种奖励,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做学问,这是在讲一种文化,我们分析诸葛亮,诸葛亮不是知识分子,管仲、乐毅都不是知识分子,中国古代屈原算是一个,因为前者始终想着为统治者服务,而没有独立的自由、民主,现代的鲁迅算是知识分子。主体性知识是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

通过对诺贝尔奖的展板的事的思考认为:一个知识点的四个水平:

事实性的知识

概念性的知识

方法性的知识

主体性的知识

----能够增进学生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

(什么是主体性知识?到武昌去听一节语文课,晚上打雷下雨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没有及时添衣服,很冷,教室很阴,更显得很冷。语文课是上得春天的温暖,课上得很精彩。于是我出现两个境界,一个是满目的春天的景色,一个是

生理的寒冷,于是我想,这篇课文什么时候上比较好。杜威讲,直观教学不如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不如自然教学。在这

节课上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温暖,这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其次的,于是校长为我借了一件衣服,于是,问:作者是在什么地点,什么心情下写出了这篇课文的,武昌的春天是怎样的?四月份黑龙江的佳木斯冰天雪地,昆明的四月份四季如春,这样的春天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昆明人对春天有感觉吗,每一个人对春天的感觉不一样,这节课没有考虑孩子对春天的感受不一样,这就是主体性知识。主体性知识就是孩子主动建构性知识。把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主体性知识当成事实性知识学生是最厌烦的。不把知识点放在结构中讲,不把知识点放在方法性知识上讲,学生是不理解的。回过头来想,什么样的知识可能转变为学生的能力呢,这里面很复杂,概念性知识怎样教,方法性知识怎样教。)

(二)什么是学习态度?

(课堂上总是让学生观察,怎么观察,老师没有去指导。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关心名词----静态的事实性知识,而很少关心动词----方法性知识。教育观念、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首先关心他的生活方式。)

现象一:学习态度是班主任和家长的事情----对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现象二:课标中学习态度----主要从学科的角度界定学习态度。

现象三:对学习态度的评价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分析柜架。

现象四:态度与知识两张皮----态度与知识的关系要。(最重要的态度是知识是他建构、发现出来的)

作为一个学习者的整体的态度分析框架----学习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际交往、认知、自我发展(学习首先是一个人际交往活动,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又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这是样的话,学习态度可以分解为:

对他人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同学的态度、对作者的态度)。(北师大有一位博士,他与他的儿子关系处不好,博士的智慧不能影响儿子,这就是一种浪费,我对女儿首先搞好关系,她听你话了,你的知识才起作用。有没有老师首先去设计学生对自己形成自己的态度,做妈妈的首先培养对自己的态度,她病好了,我装病,培养女儿对自己的态度。《十八岁的天空》中的班主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信任又不信任,结果他获得了同学的信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又对他不信任,班主任所教科目成绩最差,结果引起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配合,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作者指知识的首先发现者,牛顿是作者,欧几里德是作者。)

对知识的态度(思辨的知识面、技术的知识、精神的知识)。(精神的知识是指艺术、伦理、宗教等,老师要让学生对知识都感兴趣,要形成对学生喜欢知识的张力。小学时对数学不感兴趣,中学时对平面几何的证明感兴趣,结果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怎么增加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层面,使得既有知识性、又有技术性、更有精神性。老师的难处就是在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知识之间形成张力。) 对(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的态度(读书、听讲、讨论、动手实践)(孩子吃饭最高分50分,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在哪儿最快,孩子马上回答出来了,于是我问:“为什么?”孩子答:“因为与分子的密度有关。”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初一、初二的成绩还行,初三成绩下来了,是与老师之间产生冲突,于是我对孩子说:“成本太大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教师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对自我的态度(对我的总体评价、对我的智能的评价,对自我的期望自我作为学习者态度)。后来对孩子的了解,发现这个孩子没有自我,父亲是苦孩子,因而让孩子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想法,盛中国的弟弟告诉我的孩子,为什么他的家属琴拉得好,就是因为家属中对吃很讲究,盛中国对厨艺很有讲究,只有吃出(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味道,才能拉出味道。于是建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做,结果孩子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生活态度成问题了。后来,我发现他长青春痘,于是建议,他的母亲在星期天用一天的时间寻找治疗青春痘的事,唤起他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段时间里想做什

么事。)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反思日记成了“随笔”。(反思什么,最近做了一个统计,老师每一次教学反思的内容都不一样,“将就地过日子”,但这不是研究,不利于提高研究力度。随笔性的教学反思没有多大价值,现在我要探讨的问题是怎么去想。)

A、依据什么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要有依据:

教学中的困惑和成功----反思的直接依据

例子:“为什么学生没有记录天气预报”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记录天气预报,结果学生没几个人做。问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没有报纸、来不及记录?结果老师把天气预报录了下来,结果学生还记不下来,于是学生问可不可以合作,可不可以用符号记。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追问记录反思笔记。

是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反思的根本依据

新的教育理念----反思的参考依据。(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班内有四十多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于是我想写一本小册子:四十五种不同的尊重。“把麻木的学生唤醒是尊重的。”

B、反思什么?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差异。

学生发展需要(对数函数,怎么分析对数函数,学生认为用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来理解,结果老师认为不可能,还是用原来的设计来上课,认为老师讲得很好,结果讲错了对象,不是学生的发展需要。)

自身专业知识:

学科性知识:收集信息的能力指的是什么?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同渠道收集的方法,信息的处理方式,学科性知识不足是造成差异的原因,课堂一放开,专利权师驾驭不了,因为学科性知识不到位,一堂课能完成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吗

教育性知识

自身发展的知识是

C、反思中要做些什么?

要进行学生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

要有学生个案的研究。(李正的故事:这是一校本教研的活动,找一位老师上课,分析一位老师需要发展什么?一位老师上《快乐的小公鸡》,小公鸡后来明白,早上起打鸣是最快乐的事。结果问老师,我关注学习困难的四个孩子,其中就有李正,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每次提问时,理解力不好。上课了,我重点观察这四位孩子,课文学完后,老师提问:举一个快乐的例子。李正说:小狗看家很快乐!理解是对的。然后课上完了,主持人说,别的班还没有下课,同学们可以放松,不说话, 不影响周围,班里的同学各干各的,李正背过身去看摄像机,直至老师喊起立。李正的注意力没问题,做学生个案要有事实依据,不断提出假设,不断否定与证明。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猜想。)

D、反思后决定什么?

决定要学习的内容。什么是学习困难学生?

决定要进行的学生调研的对象和内容。调查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深入调查李正。(反思中要不断学习,只有在反思中不断学习才有提高。)

E、决定后殂成什么?

新的教学设计:收集计划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的教学设计,

新的学生指导计划:李正的指导计划。过去的教学中没有学生的指导计划。如果有学生指导计划,你的教学质量会有提高,我们的教学计划只到班级层面,没有到学生层面,这是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的瓶颈。

F、教学反思实质上是:

学生调研的过程:

自我诊断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学科知识的问题,往往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例如,太阳是草地中长出来的,太阳是从大海里跳出来的,太阳是公鸡鸣出来的。这一篇课文怎么教?同学们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吗?同学们说,太阳不是火星是恒星,然后说我们讲一篇课文太阳,让学生讯读课文,认字。然后讲课文,四个画面,让学生联想,让学生造句,学生造:太阳是从龙卷风中卷出来的。结果我问老师:班里会有多少学生看日出,那么,能否在课前让孩子看一次日出。太阳升起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讲把这些教给孩子,而是我们老师要理解这些。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很关键。后来,我作了调整,在第二年的时候,提前一个月让孩子去看日出,上课时,有多少学生看日出啦,你在哪儿看日出,你为什么到那儿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在阳台上看的日出,因为看完后可以睡觉,看到的太阳烟囱里冒出来。这些说完了后,我们今天也来学一篇文章,学生提问:我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看的日出,结果学生说那是梦太奇,跳啊、长啊这是拟人。另外一节课,我有一张蓝色的贺年片,一位学生选择贺年片时,首先选什么?颜色和图案,为什么挑这个颜色和图案,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高才能浅出。

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改进过程。教师的专业产品就是你的教案。就像专业设计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核心----有效专业知识结构的建构

----教育性知识

----学科性知识(学生缺乏微观性知识)

----自我发展的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教学专业发展的方式

方式----有效专业能力和习惯的建构

----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专业能力和习惯。(老师长时间积压问题会厌教,你在这一年之内,你思考一两个问题。)

----不断进行自我诊断的专业能力和习惯(我用两节课的时间表,帮你分析为节课的知识目标,第三节课自己分析,你自己的水平要让老师获得)

----不断进行学生调研的专业能力和习惯(学生调研是老师的最根本的基本功)

----不断进行嵌入式的专业能力和习惯(教什么学什么,教分数就要学习分数,经常问你对分数在哪些了解。) ? 生本校研----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之路

(一)校本教研中的问题:

校本教研活动成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日记的展示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成了教师发展的平台。一节课怎么说明教师的真正水平,怎么展示教师的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了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如何调动教师和积极性。

(二)校本教研的基础

为了和基于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为了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教研组改进

关注学生发展需要是基础之基础。以前我们过分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具体问题是:

如何展示学生的发展?

具体考虑了学生发展的什么内容?

你在这个学校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你为什么喜欢,他多大年龄?青年老师占多大比例

你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你想到找谁?你为什么找他?

脱离学生的发展发展教师是不合理的。

(五)因此,

学生调研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依据

(六)校长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以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立场的。

向上思维向向下思维转变(一切先考虑学生)

不管办学面临如何复杂的局面,都要坚持学校发展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场和基本内涵。

听评课之外做些学生个案研究。校长每年做20个学生个案。

学生发展需要

年龄年级特点需要

班级特点需要

个别学生发展需要

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倾向

备课如何备学生

访谈现过程观察

知识、经验、思维、学法、态度基础

作业和测试分析

我在北京市提出来要改变教师培训的观念。

课堂上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有计划地深度观察一两个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从来没有被老师深度观察过,如果一个学期能被观察两周,那是非常幸福的,在操作层面上是否可行)

实施导师制,建立学生发展个别指导体系。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