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26:51 体裁作文
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心理活动课-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

心理健康教案

小学心理活动课——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

十二三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本课首先帮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唠叨,然后弄清楚唠叨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探讨在不伤害感情的前提下,如何对待长辈的唠叨。

教学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

2.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应对唠叨的好办法。

教学方式

1.小组讨论

2.小品表演

教前准备

排练小品《亮亮在家(一)、(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

二、说说自己

1.介绍自己年龄。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说唠叨

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唠叨吗?(让学生讨论一分钟)

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呢?(指名发言)

3.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一)》。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继续看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4.讨论:亮亮为什么会不耐烦呢?

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会唠叨?他们往往喜欢说些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

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唠叨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

1.导入:上课时,老师做了一份社会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的谈话记录下来了,下面,我们一些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2.播放社会调查的录音

问:您好,现在,想请你来谈谈关于“唠叨”的话题??

问:您好,你的孩子快12岁了,当你想跟他说一件什么事的时候,他有时候就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

3.小结:刚才,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灵的震撼。唠叨是天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五、找方法

1.讨论:唠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

3.讨论:亮亮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唠叨的?(让学生用前面列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唠叨,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七、小结

父母亲由于爱而唠叨孩子,我们应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彩虹桥,使人和人之间多一份沟通和理解,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延伸

开展辅导两周之后再次做社会调查,让家长谈谈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变化,为今后开展辅导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篇二: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

马上就是大家盼望的寒假了,同学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比平时多很多。与父母好好相处,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我相信是每一个同学的愿望。

要想与父母相处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面对父母的批评、唠叨、甚至数落?特别是又拿我们跟人家小明相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负面情绪最容易被引发,然后对立、争吵就开始了。此时,与其说是你在说话、行动,还不如说是那股情绪能量透过你在说话、行动,就像动画片中的莱莉被怒怒控制一样。

那怎样才能掌控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掌控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觉察到它。只要你真正觉察到了情绪,就可以做到不被它控制。 此刻我邀请你简单地体验一下,什么是觉察情绪。首先请闭上你的眼睛,通过想象或者回忆某种场景(比如妈妈在唠叨你),来有意识地唤醒这股情绪能量。谈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抗拒:“我现在好好的,干嘛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去面对痛苦,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不把光明带进黑暗,黑暗永远是黑暗,如果不把觉知带进痛苦,痛苦也永远是痛苦。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它还是会被触发。

好,一旦你的想象或者回忆唤醒了这股情绪能量,用你的心灵之眼看着它,这股能量是怎样一点点升起来的?它在你胸口部位引起了怎样的感受呢?有“闷”的感觉吗?做一个旁观者,带着好奇心,带着微笑,持续地觉察它,就像科学家观察他的研究对象一样。

觉察其实就是接纳和转化,将它转化成更高级别的能量,如爱、平和、宁静等。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测试一下:再想象一下刚才的场景,此刻你的心情是不是已经平静了很多?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情绪释放法释放掉这股情绪能量,比如圣多纳释放法。

有人会说:就算我现在把这股情绪释放了,我怕自己下一次听到妈妈唠叨时,还是会烦。 是有这种可能,毕竟我们的觉知还不够强。正因为如此,所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还是有必要的。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来应对类似这样的挑战。下一次再听到妈妈的唠叨时,请你迅速把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录音机,你就不会有情绪反应了。当然,你平时要练习这个方法,比如,外面的噪音影响了你的学习时,就是练习此方法的好机会。当你能娴熟地运用此方法后,你能够应对任何挑战,你将会变得强大无比。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宽容、接纳其实比情绪的对抗来得更有效果,更有力量。

面对父母的唠叨,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想听,我躲总可以吧。于是,把自己关进书房,心理上也把父母拒之门外,从此对父母关上了情感之门。与父母的关系到底有多重要?让我们来听一听心理学家是怎么说的?

德国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认为,不尊重父母,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是抑郁症的根源之一。 现代心理学认为,与父母的关系奠定了我们与其他人关系的基调,也奠定了我们性格的基础。性格能决定命运,所以,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如果我们想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就需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同学们,当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身边的人,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时,让我们来改变自己,让我们把发生的一切都当做是挑战自己成长的机会吧。当你有一天再听到妈妈的唠叨时,你能够反过来心平气和地安慰她:“妈,对不起,我让你操心了。暂停一下,把这杯水喝了再接着说吧。”那么,恭喜你,你成长了!

同学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从你我开始,从心开始!最后预祝同学们度过一个愉快、祥和、充实的寒假。

篇三: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关键词:应对; 父母;唠叨

【活动构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红纸

【活动对象】小学高年级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营造氛围

雨后春笋

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雨后春笋。一阵春雨吹过来,笋妈妈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做笋妈妈,同学们就是笋芽儿了,我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

准备好了吗?(游戏)

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

二、忆真情:铺垫情感

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也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点击课件配上音乐)

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三、谈唠叨:宣泄不满

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他们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四、想策略:头脑风暴

所以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唠叨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说方法:积极应对

1.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3.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学生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学习应对父母唠叨的最佳方法。

六、师小结:情感升华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本课,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

【点评】

上心理辅导课,理念是很重要的,理念第一,设计第二。《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这节心理辅导活动课选题针对性强,切入点小。

这个主题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的。因为“唠叨”与“反唠叨”是小学高年级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嫌自己的妈妈或爸爸唠叨,而对父母的唠叨,一般都采取顶撞、回避、忍受等方法进行“还击”,而这些都不是有效解决唠叨的方法。要减少父母唠叨,家长和孩子都必须努力。这

节心理辅导活动,主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没完没了的唠叨,我们应该怎么办?与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共同商讨一些积极应对的策略。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对于孩子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整个设计老师作了精心的安排:小游戏:营造氛围——忆真情:铺垫情感——谈唠叨:宣泄不满——想策略:积极应对——最后在音乐声中小结结束。环节比较简单,但是很实在,再加上团体动力启动得好,催化得好,学生充分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讲了真话。

篇四:面对父母的唠叨

暑假回家,住了一个月。和妈妈呆了不到一周。就这短短一周,我体会到了从没有过的无力。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最理解妈妈的心。但我惶惑了,当我面对妈妈无休无止的唠叨时,我大发雷霆,对她大声吼叫。自以为高明的我述说着他的不是,显摆着自己的高明。妈妈的眼神让我害怕了。她说,我知道你们大了不受管教了,我知道我没用了。我躲远点,离你们远点,看不见就心不烦了。

回家后,有一天我要求儿子收拾房间,他也对我吼来吼去,我气得浑身颤抖,恨不得抽他一顿。当我躺到床上暗自垂泪时,我才知道我对妈妈做了什么?

妈妈,对不起。我没体会到你的心情。此时黯然伤神的我才知道我用怎样的无知伤害了你。

篇五: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小学五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理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

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

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因而有时就会给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从而理解父母的行为方式。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根据一组“父母与孩子”的生活图片及歌曲《爸妈,谢谢你》的磁带,制作课件。

2、每组1张8开白纸,1张红色海报纸,1支粗的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小游戏:雨后春笋

指导语: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雨后春笋。雨后,一阵春雨吹过来,笋妈妈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做“笋妈妈”,同学们就是“笋芽儿”了,我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准备好了吗?

(开始游戏)一阵春风吹过来,一个“笋芽儿”钻出来!……(以此类推)……又一阵春风吹过来,所有的“笋芽儿”钻出来!

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热烈的氛围。

2、忆真情:铺垫情感

⑴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在盼着我们健康快乐的长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我们的点点滴滴。(出示PPT:配乐摄影作品《爸妈,谢谢你》)

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你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⑵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3、谈唠叨:宣泄烦恼

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他们还会什么时候会在你耳边唠叨啊?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4、想策略:头脑风暴

老师听懂了大家的意思,所以我们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磨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我们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那么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唠叨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5、说方法:积极应对

⑴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

⑵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⑶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学生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学习应对父母唠叨的最佳方法。

6、师小结:情感升华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在音乐声中,教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今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本课,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