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微型小说选刊在线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1:25:51 高中作文
微型小说选刊在线阅读高中作文

篇一:微型小说选刊(金故事)2013.01

微型小说选刊2013(金故事)

失败的秘诀(本篇免费)

小图|中图|大图|超大图 失败的秘诀

文/李良旭

上大二时,好友许文邀请我和他一起创 业。他在学校大门口租了间门面,专售 文具。

我忐忑不安地说道:“如果老师说我们 不务正业,怎么办?”

许文见状,只好自己单干。没想到,这 个文具店开起来后,生意颇好。到了大 四时,许文已开了三家分店,不仅没有 谁说闲话,老师还表扬他,他成了大家 学习的楷模。

工作后,有一个亲戚邀我到他公司工 作,他现在缺人手。

我忐忑不安地说道:“我是你亲戚,别 人肯定会在背后说闲话。”

亲戚见状,只好另请他人。

没想到,亲戚邀请的那个人,不仅没人 说闲话,大家反而十分羡慕他。几年 后,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规模不断扩 大。当初亲戚邀请的那个人,已成为分 公司的经理。

同事小王和我是好朋友,他邀请我利用 业余时间去听外语讲座,他说掌握好一 门外语,将来也许用得着。

我忐忑不安地说道:“同事要是知道 了,会不会说我们好高骛远?”

最后,小王一个人去学习了。

一次,一个外商到公司洽谈生意,公司 里的翻译正好不在。小王流利的外语让 外商大为赞赏,洽谈进行得十分顺利。 事后,公司老总大为惊喜,将小王连升 了几级。

生活中,我总是担心别人的眼光,处处 谨小慎微,结果一事无成。

我成了一个生活的失败者。

美国著名导演比尔·寇斯比在他的新片 发布会上,有记者请他谈谈成功的秘 诀。比尔·寇斯比说道:我不知道成功 的秘诀,不过我可以确定失败的秘诀, 就是想要取悦所有的人。

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失败,不是他不 能成功,而是他为了取悦所有的人,结 果一事无成。 (原载《新故事》2012年9月上 陕西 郝伟荐)

笑话十三则(本篇免费)

小图|中图|大图|超大图 笑话十三则

七天一疗程

唐僧一行遇险,悟空拔出汗毛,变出七 个假唐僧。黄袍怪不辨真假,一并掳回 洞里,对百花公主道:“夫人,我把唐 僧抓回来了。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 老!”

百花公主一看,纳闷:“怎么有七 个?”

黄袍怪道:“大概吃七个算一个疗程 吧………”

南瓜

有一个小偷潜入一座豪宅翻箱倒柜,得 手准备离去之时,主人回来了。小偷慌 忙抓起旁边的一只麻袋套在身上,蹲在 客厅的角落里,大气也不敢出。

主人一身酒气地进了屋,瞧见客厅角落 里的麻袋,就跌跌撞撞地走过去。他摸 着那个麻袋,不停嘟囔:“这是啥东 西?”小偷被摸得浑身发痒,他不耐烦 了,大声吼道:“南瓜,笨蛋!”主人叹 了一口气:“你怎么不早说呢?让我猜 了半天。”

谁在开车

两个醉鬼开车回家。其中一个突然尖叫 道:“吉姆,注意墙,注意墙……”只 听“砰”的一声,他们撞上了墙。

第二天在医院里,这个人问他朋 友:“你真是没用,我一直叫你注意 墙,你为什么没反应呢?”

吉姆回答道:“因为,那是你在开车。”

哪只手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正好学了 分辨左右。回到家,爸爸说,那我考考 你。

他举起左手问:“这是左手还是右 手?”儿子答:“左手”。他举起另一只 问:“这个呢?”儿子答:“右手”。

爸爸想了想觉得难度不够,于是他把双 手交叉放在胸前,晃了晃其中一只手 问:“那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儿子想了 一会儿,答:“奥特曼的手。”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微型小说选刊在线阅读)

未来未来的丈夫

甲:“我的妻子常常提起她从前的丈 夫,真气人。”

乙:“你算好运了,我的妻子常常提起 她未来的丈夫。”

故事与结局

在搜索网站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 113000000条结果。

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 结果。

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

顺便帮忙

一次,银行遭到抢劫,劫匪把银行经理 绑住,并往他嘴里塞布。

出门前,劫匪注意到银行经理挣扎着想 说话,于是好奇地走上前去,拿出塞在 嘴里的布。

经理喘了口气,乞求道“请把账本也带 走吧,里面有500万元的坏账!”

急中生智

一天,上班期间领导到来,阿牛看到动 静赶忙关窗口。

关掉开心网,QQ游戏大厅出来了;关 掉游戏大厅,大智慧铺满全屏;关掉大 智慧,微博出来了;关掉微博,MSN 聊天窗口蹦了出来。

眼看领导就到跟前,阿牛果断按下显示 屏开关,痛苦万分地说道:“怎么黑屏 了?领导,你绊到我电脑电源线了!我 做的东西都没存呢!”

领导极尴尬,边道歉边迅速逃走。

相信谁

一天,一个朋友来找霍德亚,他 说:“霍德亚,我想借你的驴用一用。”

霍德亚说:“我已经借给别人了。”他刚 说完,驴就叫起来了。

“霍德亚,我听见驴叫了,它就在圈 里。”

霍德亚冲着他的朋友,高傲地说:“如 果一个人相信驴的话胜过相信我的话, 那他就不配向人借任何东西。”

一抽烟就笑

有个人问他的朋友:“你为什么一抽烟 就笑,是不是烟很香啊?”

朋友:“哪里,我刚看到书上说,抽一 支香烟减寿5秒,笑一笑则长寿10秒, 所以每次抽烟我就要笑一笑,为生命赚 回5秒钟。”

价格

婚礼前,新郎问主持人:“主持一场婚 礼多少钱?”主持人说:“新娘子越漂亮 价格就越贵!”新郎不好意思地给了主 持人一块钱。主持人一愣,回头看了一 眼新娘,然后又找回了5毛……

赶上了

一男人感慨自己工作不好,工资低,对 老婆说:“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 嫁错郎。这话真不假。”

老婆回道:“你说这倒霉事怎么都让咱 俩赶上了!”

舍得

今天朋友老婆过生日,他没有给他老婆 送玫瑰花,而是用百元大钞编织了一束 玫瑰花送给老婆,老婆甚是高兴!

大家都说他舍得在老婆身上花钱,是如 此的爱他老婆,谁知朋友淡淡地 说:“送花还要花钱买,这钞票编成 花,晚上回家拆开,明天还能当钱 花……” 下一篇 上一篇

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本篇免费)

小图|中图|大图|超大图 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

文/何德铭

平安里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棉布同业工会的 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十二户人家全都是棉布 店或者小棉纺厂老板的后代。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 混得都不大如意,房子年久失修,也没有能力翻修,平 安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而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 要算是谢恒涛家了。谢恒涛下岗后由于身体不好,一直 都没找到重新上岗的机会,全家就靠老婆的一点儿工资 过活,因而被定为低保户,享受着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去年,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钱修缮了 一番,平安里的小楼顿时身价百倍,据说每幢楼都价值 百万以上。这一来,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 虽然这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住房,即使再值钱也丝毫不能 改变他们拮据的现状,但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 他们走路时脊梁都挺直了许多。

谢恒涛平常喜欢到街心公园去看别人下棋,这里下棋都 是带彩的,他可没那个闲钱,所以

也就是看看热闹罢 了。这天,他又去看人下棋,一时没忍住,在一旁指指 点点的。人家不乐意了,斜着眼对他说:“你有本事, 坐下来杀一盘如何?”

谢恒涛毫不示弱地说:“杀一盘就杀一盘,我有百万家 产,还怕下不起一盘棋?”说着就要坐下去。对方却 说:“且慢,话先说在前面,今天这棋可是五十元一盘 的彩头。”

这一来,谢恒涛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了。正在进退不 得之际,恰好有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经过,对他喊 道:“谢恒涛,你家这个月的低保金下来了,赶紧带印 章到社区来拿一下。”

谢恒涛顿时羞得面红耳赤。回到家后,他越想越觉得无 地自容,于是跑到社区居委会说:“我有百万家产,怎 么能算低保户?我申请撤销我的低保资格。”

谢恒涛的老婆知道这件事后,和他大吵了起来。吵闹声 惊动了对门的严益文老师。严老师了解了谢家的情况 后,觉得应该帮助他们,就出面邀齐十二户人家开了个 会。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竟然都支持谢恒涛退出低保, 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平安里十二 户“百万富翁”的共同尊严。大家群策群力,帮谢恒涛找 了一个晚上看门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却很轻松,谢 恒涛完全能够胜任。

不久后,南方发水灾,社区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谢恒 涛由于白天不上班,就代表平安里去参加了动员大会。 平安里多数人都比较困难,社区干部就好心地说:“平 安里的就不要捐款了。”

谁知,谢恒涛猛地站了起来:“不行,人家捐多少,我 们也捐多少。”可是他没想到,这次捐款大家都很慷 慨,多的捐了上万元,最少的也有一千元,谢恒涛话已 说了出去,只得硬着头皮代表十二户人家每户都捐了一 千元。回来后他把情况向大家一说,大家又都表示支 持,说道:“我们平安里既然都是?百万富翁?,就不能 让人瞧扁了。”

但志气归志气,事实上多数人家都是量入为出的,一下 子要拿出一千元钱来还真不那么容易,最后好不容易才 凑了一万块钱。这时,严老师插嘴道:“我的条件稍微 好一点儿,应该多捐些。这两千元钱就由我补上吧。”

大家都说:“严老师,你的收入是比我们高,但你们家 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怎么能要你多出钱呢?”

严老师说:“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 同的尊严。”

其实大家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他的儿子严弘。严弘毕业 后找工作一直四处碰壁,最近两年,他索性连工作都不 找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儿子的事成了严老师的一块心病,但他还是拿出钱来凑 齐了捐款。当谢恒涛把这笔钱拿到社区去时,他的脊梁 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像他们真的都是乐善好 施的百万富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谢恒涛的女儿被查出患 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三四十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谢 恒涛只得忍痛决定卖房子。消息传出后,平安里的住户 们又聚集到严老

篇二:散文阅读专项第一讲 教师版

授课学案

一、知识回顾与练习

1.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

3.说明语言特点

4.段落、引用作用

二、作业批改与评讲

笔记记录:

三、知识讲解与练习

散文的基本概念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常见题型】

句段赏析

1.联系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2.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记得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理解情感。

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伤果”里的秘密

何竞

①男人是三年前下岗的,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开一家水果店。

②对于他的想法,女人向来支持。她身体弱,进医院是家常便饭,只能在家里做点儿小手工,常常怪自己没用,拖了男人后腿。男人抱着她的肩,说:别胡思乱想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③夫妻俩将家里所有的钱都凑起来,再加上女人从娘家筹借来的两万元钱,终于凑够了那间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店铺的钱。男人雄心壮志,生意却不如想象中好,并没有做到风生水起、一夜暴富。有些水果放到不新鲜了,果皮都开始皱巴巴时,男人只能忍痛贱价处理。

④生意不顺,男人的脸色就沉下来,女人每天中午到店里给他送饭,他就有些不耐烦,对她大呼小叫的,心里隐隐也觉得是这个病秧子拖了后腿,让自己触了霉头,才发不了财。他甚至挑剔她做的菜越来越难吃,只放一点点油,连肉星儿都看不见。每次他骂她,她都缩着脖子站在角落,不辩解也不反驳,像旧时受气的小媳妇儿,让男人的火气无处可发。

⑤有一天,女人给他送了饺子来,是她自己包的,馅里的肉不多,味道却不错。他也饿了,大口大口地吃个精光。等他吃完,才想起问女人:“你吃没?”“我吃过了。”女人淡淡地说,拿着空饭盒就离开了。她离去不久,男人发现自己早上忘带了进货款,今天要给人家送去的,于是急急地回家去取。

⑥推开家门,他看见女人正蹲在厨房里喝饺子汤,汤里仅仅浮着几块面片。见他突然回来,女人脸色尴尬,不知说什么好。他却像是没看见,取了钱径直走出了家门。直到出了门,才有愧疚浮上来,扯得心生生地痛:他才明白她身体为什么一直那么虚弱。他的双眼湿润了:她为了借钱,受了哥嫂不少冷眼;她身体再不好,每天也坚持做手工换零花钱;医生说她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他却连店里一个菠萝都没舍得给她吃过??

⑦当天晚上回到家,男人拿了只外皮碰伤的杨桃回来,不满地发着牢骚说:“顾客嫌这水果烂了,贱价都卖不掉。”负气一般,他将杨桃塞给她,“你吃了吧,反正没人要。”

⑧杨桃看上去青翠欲滴,若不是外皮伤了两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她心疼地看着那只杨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有点儿酸,有点儿甜,清新爽口,随即递给他:“你也来吃。”他却一脸嫌恶似的表情:“我天天看这些水果就够了,哪里还爱吃,你自己吃吧。”听他这样说,她才一口一口地吃起来,吃得十分香甜。

⑨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从店里拿回一点儿水果,它们身上都有碰伤或压伤,有时是芒果,有时是木瓜,有时是一捧青枣,那么硬实的外皮,竟然也在运送途中被挤伤了。女人常常心疼地清洗着伤痕累累的水果,叹着气,说:“好可惜,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男人却不以为然,粗声大气地说:“没办法,反正也卖不出去,你吃了总比扔掉强!”

⑩也许是水果的滋润,女人的脸色渐渐有了红润,一直弱不禁风的身体也渐渐有了起色。

教师心得:本题考查“文章题目作用”这一知识点,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联系主要内容,分析题目的比喻义、双关义、比喻义。

【总结】

学生回顾本篇中散文的考点和答题模式,反思自己的不足。

【例2】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篇三:中考小说阅读训练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

送报的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21期)

1

开端: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最好的教育

①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②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就拾起来,留作备用。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中,看看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③老板知道这件事后,就想把一个新的分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强就当上了经理。

④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作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后来,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⑤一个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就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强用流利的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那个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

⑥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⑦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⑧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节约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⑨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过来吧!

(《微型小说选刊》1996年9月 有改动)

1.读完这篇小说之后,可以看出“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从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当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________的人。

2.小说第三段中加点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最后一段中,老板说“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这里“最好的教育”具体指什么内容?(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绝非一般的学校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第六段写到外商决定明天就与强签定合同,假如你就是那个外商,请谈谈你当时的想法。(要联系当时的情境来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小集市里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

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而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本子,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在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们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到我班里来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时,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选自《2006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1.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限18字以内)

2.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3.倒数第四段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了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想—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一中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并完成文后练习题

熊肉、豹肉、麂肉吃过不少,彝山的猎手们还不曾吃过猴肉;猪鸡牛羊满圈遍坡,彝山却没有一有人养得起一只猴。并非彝山上无猴,人怪彝山猴子太多,来则三五成百,呼啸而至,去则倏匆之间,踪影不见。每次猴群到来,只要枪响,总有猴子中弹身亡,却被别的猴背起跑了。又不敢去追赶,猴群总往高处爬,见人追去,猴王一声呼号,遍山乱石飞滚,让你避之惟恐不及。故猎手们没少打死猴,却从不曾到手过。

这次居然破天荒,只来了一只大母猴,还背着两只小猴。熟悉猴性的山里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这母猴拖儿带崽掉了队,那绝不可能,猴群中多的是母猴,她们最能携幼扶老;说她是故意离开猴群,也说不通,彝山的猴子靠的就是那个庞大的家族,才安然无恙。尽管人们费尽猜疑,总不得要领。那母猴却实实在在,

背两只小猴,在地里掰包谷,在树上摘核桃。该是尝猴肉的口福来了,猎手们说。二十多个猎手领着狗,从高处围下去。人喊、狗叫,母猴背着两只小猴往山下逃。两只小猴,一只在背上,一只挂在胸前,跑起来,挂在胸前的小猴不断磕碰在石头上,吱吱直叫唤,母猴在它的屁股上打了两巴掌,把它甩到背上,把背上的换到胸前,跑不上几步,胸前这个又痛得吱吱叫,又打,又换上背……好几次,只要母猴甩掉一只小猴,她完全可以逃出猎人的包围圈,但她不懂得那样做。母猴到了山脚,山脚是滚滚滔滔的金沙江。三面是人、是狗,一面是江。母猴上了江中的礁石,她想过江去。人和狗都在慢慢逼近。猎手们已经在嘻嘻哈哈笑了:猴肉尝鲜,猴脑泡酒,小猴养起来。

母猴在礁石上惶惶四顾,江水滔滔,走投无路……

二十多支黑洞洞的枪口,慢慢扬起,对准了母猴的胸脯,再往上一点,别伤着小猴。背上的小猴尚不知大祸临头,欲要爬下礁石,到江中戏水。母猴替它们抹去逃命时网在头上的蛛丝草渣,抬头看一眼黑洞洞的枪口,脸上一阵抽搐,目光惊恐而哀怨,竟然有泪水从眼角渗出。她绝望地往礁石上一靠,左手紧搂两只小猴,右手猛地捂上自己的双眼……

猎手们同时一怔,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猎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大家呆一阵,默默收起枪,默默往回走。谁也不说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1.判断对本文故事情节概括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泊打“×”。

(1)开端:正当猎手们为没吃上猴肉而遗憾时,一只母猴带着小猴觅食来了。( )

(2)发展:猎人们追杀母猴。( )

(3)高潮:母猴逃到江边走投无路,两只小猴绝望地等死。( )

(4)结局:猎人们被母猴的行为深深震动,不忍枪杀母猴,默默地回家了。( )

2.小说在第三、四、五自然段中多次描写江水,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属 描写

2)其作用是

3.小说对母猴采用了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其中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4.为什么猎手们“搭在板机上的食指,再也勾不下去”?请简要回答。

篇四:高一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 2015

高一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 2015-5-14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

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2.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

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答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5.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任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 6.“格色”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3分)

7.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8.就本篇小说的构思和情节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分)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 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 ,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 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 ,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竞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 ,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饯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竞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高一语文小说阅读 参考答案

一 【参考答案】

1.(1)设计的“局”绝(2)偷盗的人绝(3)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票(每点2分,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满分4分)

2.第二段的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第四段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演技高超(每条2分,请酌情赋分;答其他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 3.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同意删去(1分)。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2分)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1分)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2分)不同意删去(1分)。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2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1分)(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二 【参考答案】

5、答案:医术精湛(1分),行医规矩奇特(1分),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1分)。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格色”意为特别,含贬义;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能更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1分)。

7、答案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又如:“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这一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苏大夫医术精湛。

评分:找出细节描写得2分,赏析得当得2分,共4分。

8、答案示例:①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②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评分:每个要点3分,共6分。学生可能把两点合而为一来写也可。 阅读: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著名作家、艺术家、文学家、著名民间文艺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冯骥才的小说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被称为“津味小说家”。《俗世奇人》是其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冯骥才“津味小说”的

语言特色鲜明,耐人品味。下面就以《俗世奇人》为例,浅探一下冯骥才的语言风格,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

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冯骥才先生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就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天津的地方方言驾轻就熟,其作品善于用口语来讲故事,使用天津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比如:“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好嘴杨巴》);“它抽冷子蹦出几句”(《死鸟》);“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蓝眼》)。天津人常把“好象”一词说成“赛”,把“什么”一词说成“嘛”,小说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如:“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刷子李》);“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酒婆》);“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死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把“傲气”说成“牛”、把“办法”说成“辙”、把“放下”说成“撂”、把“失败”或“出丑”说成“栽”??这些词语吸取了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我们读冯骥才的小说,感受那独特的津味方言,就像到天津卫去采风,顺便品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实在是别有风味。

二、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 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俗世奇人·题外话》)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度。《俗世奇人》里有两篇文章被收编进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是《泥人张》,一篇是《好嘴杨巴》,感受语言强烈的表现力是教材要求的学习目标之一。以《泥人张》为例,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语言运用夸张手法,极具造型能力,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高出同行中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 ,文字就过于平板,其表达效果就差多了。又如,“海张五那边还再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写得实在妙绝,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尤其是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再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叭’地一戳”,一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简洁传神,实在是无可更易的字眼。语言生动凝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这在《俗世奇人》的其它篇章表现得也很充分。例如,《苏七块》中描写苏七块苏医生给人接骨的句子:“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瞧病的动作是简单的“一触”,治病的动作是麻利的“翻飞”,两个动作相映相衬,配合句中的比喻、夸张,凸现了苏大夫医术的精湛,令人啧啧称奇。作品中类似的生动而精准的表述多了去了,在此就不作一一的赘述。 三、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 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画家,其文学作品中亦往往渗透着画意。这在《俗世奇人》中亦有所表现,除了不时地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风俗画之外,更着重于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外貌。主要人物出场大多有一番外貌描写,为这些“俗世奇人”们勾勒出一幅

幅生动的画像。如,在《苏七块》中对苏大夫苏金散的描绘:“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里的肖像描画,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张精明干练的奇人奇貌,为下文写人物精湛的医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再如,《青云楼主》中对“青云楼主”的刻画:“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这里没有作具体细致的工笔描绘,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宛如一幅简笔漫画,使人过目不忘。诸如此类的肖像描写,在《俗世奇人》中俯拾即是,不一而足,如对李金鏊、冯五爷、酒婆、小达子等人物的刻画,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体现了冯骥才先生作家兼画家所特有的艺术造诣。

四、活泼幽默,富有单口相声之特色

天津人的个性和地域特点孕育了津味相声文化,马三立就是津味相声的一面旗帜。酷爱民间艺术的冯骥才先生从小就生活在天津,对相声艺术推崇有嘉。受津味相声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活泼幽默,情趣盎然,大有单口相声之风味。相声艺术讲究“现挂”,《俗世奇人》里也不乏这种信手拈来的幽默。比如“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酒婆》)这里写“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就是为了表现 “酒味大”而“现挂”的情节。 《背头杨》中有“这天傍晚,背头杨打老龙头的西学堂听完时事演讲回家。下边憋了一泡尿,她急着往家赶,愈急愈憋不住。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她见道边有间茅厕,便一头钻进去。”这段话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而“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现挂”。这随口而来的幽默,简直令人喷饭。此外,作品中也不乏“贯口”和“包袱儿”。比如,“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好嘴杨巴》)这里的成语连用,不是很类似相声里的“贯口”吗?《酒婆》里有这样的句子:“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借用了相声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的特点,尤其是“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中间连顿号也不加,一气呵成,可以看作是相声艺术中的“急贯口”。《刷子李》中有“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令人忍俊不禁,其实,这就是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儿”。 以上是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一些粗浅认识,挂一漏万。但即使“管中窥豹”,亦能“可见一斑”。从对《俗世奇人》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津门文化地域群体性格中迷人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色朴素,幽默传神,寓庄于谐,雅俗共赏。 冯骥才经典语录

1.你的快乐可以放大我的快乐

2.留住时间的方式,惟有把它变为珍贵的事物。 3.只有欲望很小的人才有资格谈超然。 4.空气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阳光照亮。 情绪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爱照亮。 5.没有目标的自由是放纵!

6.对谁也别期望过高,正像瘸子不肯把拐杖借给你那样。

7.思想需要公开,情感需要保密。

8.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地填满。 9.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10.感动别人是享受自己,享受自己心灵中最好的那一部分。 11.怎样才能使日子不是一天天花掉,而是一天天积攒起来? 12.你的生日是我的节日。 13.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14.莫名的忧伤掠过心头,有如一片雨云遮暗了我心中的风景。 15.尊敬需要一点点的距离感。 16.到处找不到你,你又无所不在。 17.达不到的人才是最完美的。

18.最深刻的生命是心灵,最肤浅的生命是面孔。 19.会储蓄的大脑才富有。

20.最可怜的人是那种——如果没有钱就什么也没有了。 21.享受孤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2.女人用一种美丽的狡猾对付容易负心的男人。

23.如果你不会嫉妒,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24.能够重复的,都不必珍惜。 25.一把琴孤零零地倚在墙角

回味着曾经明亮地弹响它的那些聪慧的手指.........

26.无知的人像白纸那样彼此相似,有识之士像书籍那样各不相同。 27.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28.易得易失,难来难去。

29.雨水冲不进来,就在玻璃上痛哭.

30.苍蝇自以为无比美丽,不停地在我眼前转来转去. 31.都躲避的地方,都是坟墓.

32.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一生. 33.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可怕.

34.人类的悲剧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道做什么 35.作家最大的幸福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把生命落到纸上

36.我们每一分钟,文化遗产都在消亡,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灵魂消亡,民族就消亡了。面对这样不容乐观的现实需要有一个坚强又清醒的心,在这样严酷的现实中拯救与抢救我们的文化遗产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饱满的激情。

37.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38.不要让灵魂下跪,这是我从事文明的座右铭。 39.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40.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篇五:第35练 小说阅读(三)

第35练 小说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2、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答: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答: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马罗大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

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会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

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

的表现特色。(4分)

答: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5分)

(1)咱们??好苦哇??

答: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答:

3、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答:

4、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小说中对老人家庭生活的叙写是否多余?为什么?(4分)

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6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1851—1904)

⑴大家都知道马兰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坏消息是由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场。当火车事故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理查兹正好在报社里,遇难者名单上布兰特雷·马兰德的名字排在首位。 ⑵她不像许多别的女人那样,只是带着麻木接受的神情听着这个故事,而是立刻疯狂而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泪如泉涌。当这暴风雨般的悲伤过去后,她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不让任何人跟着她。 ⑶窗户是开着的,对面放着一把舒服的大扶手椅,她筋疲力尽地沉了进去。 ⑷那正是她带着恐惧等待的。是什么?她不知道。这种感觉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得到,它正在空中蔓延,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向她靠近。 ⑹现在,她内心骚动不安。她开始认识到那种向她步步进逼并渐渐地控制她的感觉是什么了。当她稍稍放松了抵抗的时候,从她微微张开的双唇间喃喃地溢出一个词。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随着那种感觉而来的茫然的目光和恐惧的神色从她的眼里消失了。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①在控制着她。一种清清楚楚的、兴奋的感觉让她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琐事。 ⑺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那双温柔亲切的双手变得僵硬,那张从不会对她吝啬爱意的脸变得毫无表情、灰白如纸的时候,她肯定还会哭的。但在这痛苦之外,她看到了长远的未来,那些只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岁月。而她张开双臂去迎接那些岁月。 ⑻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了别人而活着,而只为她自己。那时,她不必再盲目地屈从于任何专横的意志。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无论其动机是善良的还是残酷的,她突然感到这种做法绝不亚于犯罪。 ⑼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不住地悄悄低语着。 ⑾约瑟芬跪在紧闭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地哀求着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 ⑿?走开。我不会让自己生病的。?不会的,她正陶醉在窗外那不息的生命里。 ⒀她的想象像脱僵的野马一样狂奔着。她想象着未来的日子,春天的日子,夏天的日子,所有将属于她自己的日子。她快速地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一想到生命那么漫长她就瑟瑟发抖。

⒁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理查兹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⒂有人正在用钥匙打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兰德,虽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事发当时他离现场很远,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车祸。他愣在那儿,对约瑟芬的尖叫感到吃惊,对理查兹快速地把他挡在他妻子的视线外更感到吃惊。 ⒃但是理查兹还是太迟了。

⒄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 1、文中第4小节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 ①邪恶的快感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6分) 答: 4、 答: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