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相见欢的现代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2:21 体裁作文
相见欢的现代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相见欢》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练习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其感情基调是。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篇二:《相见欢》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国破家亡,又在悲秋的季节,在想想以前是何等风光,现在尽然连忧愁都无处发泄。“锁”是写实和写虚的完美结合,写实是被软禁,写虚就是惆怅无处发泄。被“锁”者,实非“秋”,而是“人”。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

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或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C )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

篇三:江西省新余市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

江西省新余市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答题,否则不给分。

A.喑哑(àn) 迁徙 怒不可遏(a) 润如油膏 ..

B.襁褓(qiáng) 狼籍 惟妙惟肖(xiāo) 根深蒂固 ..

C.风骚(sāo) 忐忑 以数谏故 (shuò) 红装素裹 ..

D.闪烁(suò) 震撼 义愤填膺(yīng) 锋芒毕露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 ....

B.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

C.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

D.他们看到我在割断缆绳,以为我也不过想叫兵舰见风使舵,互相撞沉。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点染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细的铃声。

B.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C.通过前几年食盐抢购事件,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④①③⑤

5.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使得不少小店主被逼上了绝路。(变换成“把”字句为)

改句: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把不少小店主逼上了绝路。

B.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在北京航天城开通。杨利伟出任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把两句合为一句)

改句:杨利伟出任北京航天城开通的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

C.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的时间。(改成表示惊讶语气的句子)

改句: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时间吗?

D.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变为肯定句)

改句: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会找武松报仇雪恨。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2012年4月4日,沪宁高铁乘务员穿着休闲装上岗。

4月2日至4月4日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上海铁路局所有高铁、动车组乘务员首次换上“高铁休闲装” ,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旅客面前。根据上海铁路局最新规定,今后高铁乘务员逢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将穿着休闲装上岗,工作日统一穿正装上岗。首次亮相的“高铁休闲装”包括:紫色衬衫、白色羊毛衫、彩色丝巾、黑色皮鞋等。

A.“高铁休闲装”清明长假首次亮相

B.沪宁高铁乘务员穿着休闲装上岗

C.上海铁路局乘务员首次换上“高铁休闲装”

D.高铁乘务员逢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将穿着休闲装上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7.诗中“幽人”指的是( )(2分)

A.李白的影子 B.幽谷的主人

C.幽雅的女人 D.隐居的高士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两人对酌” 、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

B.次句“一杯”三次反复,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难过之至。

C.后两句明白如话(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D.全诗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①赵郡人(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相见欢的现代作文)。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②。迪深厚有器局③,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

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④。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

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⑥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释】①先:祖先。 ②濮:地名。 ③器局:气量大。 ④擢知制诰:被升做知制诰。⑤部勒:部署约束 ⑥章献:太后。

9.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A.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B.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C.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D.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见( ) ⑵亡( )

11.说说“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⑤晓锐士,擒贼,斩以徇”的意思。(2分)

1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有关李迪的事件。(2分)

13. 你认为李迪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2)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3)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4) ,佳木秀而繁阴。

(5)诗人作诗时往往会将个人的心境融入其中,如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如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 , 。”

(6) 词的感情基调大多是惆怅、凄婉的,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片感伤,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不是愁肠百结,又如李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要不掩饰自己心乱如麻的离愁忧思。(用《相见欢》中的句子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1)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我想知道什么人住在这里。

(2)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看上去只有一米六的样子,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3)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

(4)显然,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5)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6)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7)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

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8)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怕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9)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10)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11)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12)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13)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14)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15)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16)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17)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18)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心,用我的命,用我的所有——只要我有。

15.第(17)段中“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是指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16.文中老白对儿子的爱表现在哪几件事情上?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两件事情。(4分)

17.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4分)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18.读了全文,你觉得老白是个怎样的人?(3分)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结尾一段,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链接材料】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

母。被评选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我的启发: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2分)

读书与创造力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

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20.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22.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2分)

23.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篇四:相见欢学案

《相见欢》学案

一题目:《相见欢》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词、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能用正确的方法赏析词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

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再用四边教学法。学、导、练、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难以解脱的愁苦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易混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灵活运用赏析诗词的方法。

易混点:形近字、多音字。

四、学具:

小黑板

五、学习方式

分层次朗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释疑,品味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2011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听一首歌(播放《虞美人》)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哪一句?划线处。),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时年42岁。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这首歌是谁写的?

实际上这是一首词,你能说说学过哪些词吗?(范仲淹的《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的另一首小令《相见欢》(板题)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了解词、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

②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词的大意。

④理解词的内容。

(三)学习过程(用四边教学法逐一完成目标。)

1、目标一:了解词、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

师导学:

①同学们对词、作者的了解有多少呢? ②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

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展示、互评、互补:

【词的常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2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作者及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以词著名。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二主”中的 “另一主”是李煜的父亲李璟。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本词就是其降宋后囚居汴京时所作,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本词选自《南唐二主词》。

【释题】“相见欢”为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小令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2、目标二、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师导学: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诗词一般按什么原则来划节奏?试着读一读。

(3)联系作者生平,走近词人理解词意,这叫知人论世法(板书)。该用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词呢?

生自学后,展示交流:

(1) 给画线的字注音。

寂寞( )( ) 梧桐( )( ) 省悟( ) ( ) 锁( )清秋 琐屑( )( ) 唢呐( )( ) (2)这是一首小令。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朗读指导,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而非轻烟似的闲愁。该用哀痛低沉的语气来读。慢些,再慢些。即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读词。(节奏缓慢、语气低沉、哀痛,要读出压抑感、悲痛感。)男女生朗读比赛,熟读成诵。

3.目标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词的大意。 结合注释相互质疑、释疑、展示、交流后掌握:

【重点词语】

(1)、锁:锁住,笼罩。

(2)、清秋:清冷的秋天。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古词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另有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4、目标四:理解词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1)、齐读全词,这首小令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2)、读完这首词,有一个人从词里走出来,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展示、交流、互评、互补后学生掌握:

(1)、上阕:写景(寓情于景)(借助意象来写愁)写后主眼中之景。用孤寂凄凉的夜色烘托词人寂寞愁苦的心情。

下阕: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来直接抒写亡国之愁(离愁),点明主旨。

第二课时 2010年3月 日

(一)、复习提问导入:

1、谁来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一下《相见欢》呢?

2、这首小令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这首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赏析《相见欢》这首词。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用正确的方法赏析这首词、把握主旨。

2、体会写作特色。

3、理解作者难以解脱的愁苦之情。

(三)、学习新课(用四边教学法逐一完成目标。)

1、目标一:用正确的方法赏析诗歌,把握主旨。

师导学:①我们以前总结的赏析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②这首词上下片该怎样赏析?

②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后展示并互评、互补:

(1)、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①内容:写景:后主眼中之景(寓情于景)描写孤寂凄凉的环境, 用孤寂凄凉的夜色烘托词人寂寞愁苦的心情。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A、“无言” “独上”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无言” “独上”描写了一个“独上西楼”孑然一身的孤独身影。 写出词人处境孤寂凄凉,心境萧瑟、愁苦、惆怅、寂寞。

总结:这句话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无言独上西楼”真切地写出被幽禁的人孤独、寂寞、痛苦、悲伤的感受。

B、“月如钩”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月景,说说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点明时间是夜晚,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缺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蕴寓冷落凄清的感情;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的时间,蕴含惆怅、寂寞,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

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A、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句话所表现的画面。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点明季节是秋季,是俯视之景,地面之景。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无言”“独上”。

C、渲染出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孤独、寂寞、痛苦)的心情。

D、后来的鉴赏家都认为“锁”字最绝妙,是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锁”字是锁住,笼罩、被囚禁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突出梧桐深院的萧瑟、秋意深重和凄清,(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其实被锁者不仅是清秋,更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锁”字暗含着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孤独、寂寞、凄凉、愁苦的感受。

④小结:上阕写后主眼中之景。首句写词中人“独上西楼”孑然孤独的身影;二三句写词中人所见的楼外之景。

(2)、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①内容: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来直接抒写亡国之愁(离愁)。

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从哪两个方面写“离愁”?在写作上的妙处是什么?

——这句是人们传诵的写离愁的名句。它从两个方面去写“离愁”:①剪也剪不断——写愁实在难以排除;②越理越乱——写愁思纷乱如麻。把抽象的情感写得真实形象、细致入微。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时有什么新意?

——运用比喻修辞,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的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

篇五:【阅读欣赏+训练】《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题

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

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1

2

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题库

1.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上片抒写词人伤春惜花,感叹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词人借林花凋谢,春红匆匆而去,表达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无奈”句点出这是环境使然,突出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慨叹。

2.词的下片中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

该句不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它是词人为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使用的比喻、比拟的间接抒情手法。“胭脂泪”对应“林花谢春红”,花虽无泪,但人却有情,词人将其人格化。“相留醉,几时重”,即为花怜留人,人惜留花,彼此相识相知,眷恋难舍,但又无法实现。该句中比拟的妙用将词人迷离和怅惘的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2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