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王嫂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9:50 体裁作文
王嫂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语文)2016届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散文化小说(含解析)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散文化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王 嫂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问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饼大大的发髻。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问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衣还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看见横蛮

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他一来,王嫂就骂骂,这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他学坏。

B.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没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小说第四段一方面交代了王嫂的女儿去世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暗示了全文的主题:小人物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奋力抗争,但无能为力。

E.这篇小说以自然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答案 CD

解析 C项“这表现了她的麻木”的说法不当,女儿去世,王嫂也很伤心,只是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她只能用古人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安慰自己。D项文章并未展现小人物的抗争。

2.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介绍王嫂的情况,点明王嫂的身份,说明王嫂和主人一家相处融洽;②展示王嫂女儿的可爱,与后文写其不幸早逝形成对比,表现对美好生命逝去的惋惜;③展示王嫂的

幸福,表现了底层人物生活中温馨幸福的一面,与下文形成对比。

解析 考生在答题时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要求分析的文段是文章第一段,就要结合全文思考,思考其对主人公王嫂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表达等有什么作用,同时还要关注这一段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王嫂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活于社会的底层,相信命运的安排,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②对主人忠心耿耿,勤劳能干、节俭,深受主人的重视与信赖;③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不溺爱孩子;④意志坚强,亲人逝去的苦难并没有使王嫂失去对生活的信心;⑤善良,对主人家的小动物充满爱心。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人物的言行,二是抓与人物相关的情节,三是抓作者或者其他人对人物的评价等。具体作答此题时,要关注王嫂的社会地位,其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思想观念等,当然,这需要以具体的情节为切入点。如从王嫂对待孩子及主人家的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王嫂是个慈爱而善良的人,从王嫂对待主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她是个对工作尽心尽责、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人。如此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4.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后半部分描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不仅体现了她的勤劳,也说明她对待动物同样充满爱心,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王嫂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和主人一家,后半部分写王嫂如何对待主人家的小动物,展示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③突出人物情感。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与前半部分所写的她对待女儿的死的情况形成对比,突出王嫂情感的内敛与压抑。④使小说主题更丰富。王嫂作为旧社会的一名传统女性,女儿因生产而死,她“竟还是一切照常”,这体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而对待小动物的情况,则体现了王嫂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朴素、善良等美德。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可根据题干的要求,从小说的几个要素如“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角度进行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必须立足于文本,不可随意发挥,如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探究,就要针对小说中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表现了她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展开。答题时注意要分条陈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饿

刘半农

①他饿了;他静悄悄地立在门口;他也不想什么,只是没精没采,把一个指头放在口中

咬。

②门对面的荒场上,聚集着许多小孩,唱歌,捉迷藏。而他不愿意加入,也没人来招他去。地上的人影,渐渐地变长;太阳的光,渐渐地变暗。“妈妈说的,这是太阳要回去睡觉了。”他看见许多人家的烟囱,都在出烟;天上一群群的黑鸦,咿咿呀呀地叫着,向远远的一座破塔上飞去。他说:“你们都回去睡觉了么?你们都吃饱了晚饭了么?”他远望着夕阳中的那座破塔,尖头上生长着几株小树,许多枯草。他想着人家告诉他:那座破塔里,有一条斗大的头的蛇!他说:“哦!怕啊!”

③他进门去,看见妈妈正在屋后小园中洗衣服——是洗人家的衣服——一只脚摇着摇篮;摇篮里的小弟弟,却还不住地啼哭。他又恐怕妈妈向他垂着眼泪说:“大郎!你又来了!”他就一响也不响,重新跑了出来!

④他爸爸是出去的了,他却不敢在空屋子里坐;他觉得黑沉沉的屋角里,闪动着一双睁圆的眼睛——不是别人的,恰恰是他爸爸的眼睛!

⑤他一声也不响,重新跑了出来,咬着一个小指头,在门槛上坐着。他真饿了!可是他并不啼哭,他啼哭过好多次,却还总得要等,要等他爸爸买米回来!他想爸爸真好啊,但是一转身,他又想着了——他想着他爸爸,有一双睁圆的眼睛!

⑥他想到每次吃饭时,他吃了一半碗,想再添些,他爸爸便睁圆了眼睛说:“还要多吃!留些明天吃罢!”他妈妈总是垂着眼泪说:“你便少喝一瓶酒,让他多吃一口罢!再不然,便譬如是我——我多吃了一口!”他爸爸不说什么,却睁圆着一双眼睛!他不懂得爸爸的眼睛,为什么要睁圆着,他也不懂得妈妈的眼泪,为什么要垂下。但是,他就此不再吃,他就悄悄地走开了!

⑦他还常常想着他姑母——三年前,他姑母来时,带来两条咸鱼,一方咸肉。他姑母不久就去了,他却天天想着她。他还记得有一条咸鱼,挂在窗口,直挂到过年!

⑧他常常问他的妈妈:“姑母呢?我的好姑母,为什么不来?”他妈妈说:“她住得远咧!——有五十里路,走要走一天!”

⑨是呀,他天天是同样地想——他想着他妈妈,想着他爸爸,想着他摇篮里的弟弟,想着他姑母。他想着妈妈眼泪不会垂下,爸爸的眼睛不会圆睁,摇篮里的弟弟不会啼哭,姑母还会来的。

⑩他又听见一声听惯的“哇??呜??”,他又看见那卖豆腐花的,歇肩在对面的荒场上。孩子们都不游戏了,都围起那担子来,捧着小碗吃。

?他也问过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吃豆腐花?”妈妈说:“他们是吃了就不再吃晚饭的了!”他想,他们真可怜啊!只吃那一小碗东西,不饿的么?

?他看着看着,直看到远远的破塔,已渐渐地看不见了;那荒场上的豆腐花担子,也挑着走了。他看见街头上,来了四个兵,都穿着红边马褂:两个拿着军棍,两个打着灯。后面是一个骑马的兵官,戴着圆圆的眼镜。荒场上的小孩,远远地看见兵来,都说“夜了”!一

下子就不见了!只剩下他孤独地看着他们,一只黑狗紧跟着兵官的马脚,汪汪地嗥!

?他也说:“夜了夜了!爸爸还不回来,我可要进去了!”他正要掩门,又看见一个女人,手里提着几条鱼,从他面前走过。他掩上了门,在微光中想,这是什么人家的小孩的姑母啊!1920年6月20日,伦敦

5.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A.反复出现的他“咬指头”的细节,贯穿文章始终,成为文章的线索,生动鲜明地体现了他极度饥饿的状态。

B.文中的父母是典型的严父慈母,他们都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全身心为孩子着想,想解决温饱问题,却无能为力。

C.文中第⑤段画线语句表现了孩子对爸爸买米归来充满了希望,但又害怕爸爸不满自己想多吃一点的矛盾心理。

D.文中出现的手拿军棍的士兵和骑马的军官,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也揭示了造成人民饥饿的社会原因——军阀对人民的欺压。

E.本文擅长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画,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答案 AB

解析 A项文章只是在第①段和第⑤段出现两次“咬指头”的细节,不足以贯穿全篇,成为文章的线索。B项“全身心为孩子着想”在文中缺乏根据,母亲对父亲的埋怨“你便少喝一瓶酒,让他多吃一口罢”说明父亲不是全身心为孩子着想。

6.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对景物的客观描述和人物的主观感受相结合,从他的视角写出了玩耍的孩子、暗淡的夕阳、人家的炊烟、远去的乌鸦以及废弃的破塔等典型的人与物。作用:表现环境的荒凉衰败,烘托了孩子因饥饿而暗淡恐惧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解析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要从景物内容和描写手法入手。内容有夕阳、炊烟、乌鸦、破塔等,手法包括客观描述和主观感受相结合等。作用方面,考生可以概括出这些景物的特点——总体是荒凉衰败的,由此分析其对气氛的渲染,以及对主人公的情感烘托的作用。

7.结合全文概括“他”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活贫困,长期被饥饿感困扰;性格孤僻,不善和外界交往,但情感丰富;通情达理,理解父母的艰难;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

解析 考生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来概括要点,如他咬手指的细节体现他极度饥饿;他不愿意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说明他性格的孤僻;“他就此不再吃,他就悄悄地走开了”说明他对父母的理解;“他想着妈妈眼泪不会垂下??姑母还会来的”说明他对未来充满美好

篇二:南宁市高二语文期末考试(三校联考)答案

2014年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三校联考)参考答案

1、D 【解题思路】 “只有在书中虚拟的世界里,我们才能感觉到什么是天堂”“只有??才”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2、B 【解题思路】 “仪式的力量往往超过仪式的内容”“往往” 表述不正确,原文是“有时甚至超过”。 3、C 【解题思路】 “图书馆的出现,一定能够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一定能够表述太绝对。 4、D 【解题思路】 权:代理

5、A 【解题思路】 ④是说李万超没有害人之心;⑤是李万超劝告翟令奇的话,说的是刘公的行为;⑥是说李万超要拘捕违反法令的马陶。这三句均与题干中的“勇猛”无关。

6、D 【解题思路】 “李万超的部下逮捕了他”错误,原文说的是李万超下令逮捕马陶,马陶恐惧逃走。 7(1)、 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方事宜委托给王守恩,逃走了。(关键词“会”“委”“遁”各1分,大意2分)

7(2)、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来的心意。(关键词“盖”“计”“宿心”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李万超,并州太原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担货贩卖以供养母亲,晋祖在并门起兵,李万超应募隶属部下。作战连续获胜,提升成为军校。跟随李守贞在青州讨伐杨光远,奋勇率先登城,飞石打中他的头,呼吸中断很久。开运年间,跟随杜重威在阳城抵御契丹,流箭射穿手掌,李万超拔箭又战,神色自若。因功升为肃锐指挥使。

契丹进入中原,当时李万超率所辖军队驻於潞州,主帅张从恩即将放弃城池归附契丹,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方事宜委托给王守恩,逃走了。契丹使者到达,独揽州中事务,王守恩於是没有任何事可干。李万超激愤地对他的部下说:“我们这些人是挂在虎口的食物,性命危在旦夕,现在想要杀掉使者,保住这座城。不仅是逃生,也足以建功立业,你们能这样做吗?”众人都喜悦地说:“岂敢不听从命令。”於是率领所辖部队大声呼喊进入州府官署,杀掉那位使者,推举王守恩为帅,陈述情况上报。汉祖听从他的请求,又命令史弘肇率军首先渡过黄河到达潞州,见李万超,对他说:“能够光复这个州,是你的功劳。我想要杀掉王守恩,由你担任统帅,好吗?”李万超回答说:“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来的心意。”史弘肇感到他很不寻常,表奏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途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归降,李万超骑马奔驰到城下,告诉他说:“现在契丹逃到北方,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主持大义,平定中原,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后归服的诛族,何不及早图谋此事。”翟令奇这才打开城门迎接。史弘肇就留李万超代理州中事务,汉祖於是任命他为刺史。到征伐李守贞时,任命李万超为行营壕寨使。河中平定,为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随从征伐慕容彦超,又为都壕寨使,因功授洺州团练使,参加收复秦、凤,改授莱州刺史。随从平定淮南,接连调任蕲、登二州,所到之处有政绩。有诏令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令马陶,户籍属於文登县,隐瞒

庄稼不上报,命令逮捕他,准备斩首以后再上报。马陶恐惧逃走,从此境内肃然。 宋初,入朝任右武卫大将军,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8、 【答案示例】 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9、 【答案示例】 “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10 (1)、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千载谁堪伯仲间。

(3)、惟有幽人自来去。 (4)、昆山玉碎凤凰叫, (5)、云无心以出岫,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张天一色。

11(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11(2)、 【答案示例】 ①介绍王嫂的情况,点明王嫂的身份,说明王嫂和主人一家相处融洽;②展示王嫂女儿的可爱,与其不幸早逝形成对比,表现对美好生命逝去的惋惜;③展示王嫂的幸福,表现了底层人物生活中温馨幸福的一面,与下文形成对比。

11(3)、 【答案示例】 ①生活于社会的底层,相信命运的安排,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②对主人忠心耿耿,勤劳能干、节俭,深受主人的重视与信赖;③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不溺爱孩子;④意志坚强,亲人逝去的苦难并没有使王嫂失去对生活的信心;⑤善良,对主人家的小动物充满爱心。(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1(4)、 【答案示例】 ①王嫂是中国旧社会下层女性当中的一员,她朴素、善良,是旧中国传统女性的化身(2分)。②王嫂勤劳能干,节俭善良,不仅能与主人一家相处融洽,还深受主人的重视与信赖,她疼爱却并不溺爱孩子,对待公鸡和小狗一类的动物充满了爱心(2分);③女儿因生产而死,她“竟还是一切照常”,突出王嫂情感的内敛和压抑,同时也体现了她的宿命论的思想(2分);我们应该学习王嫂身上具有的中国传统女性朴素、善良的美德,摒弃旧社会的宿命论。(2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言之成

理即可)

12(

王嫂阅读答案

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12(2)、 【答案示例】 ①在奔赴现场查看后,他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毁城行为加以制止;②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发出呼吁,以阻止“拆墙”风潮;③撰写文章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主持拆毁明城墙的有关部门提出批评;④电告国家文化部,请求制止南京的“拆墙”风潮。(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2(3)、 【答案示例】 ①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他学贯中西,青年得志;②正直执着,坚持真理:他挺身而出,保护南京古城墙,勇敢撰文,批评政府有关部门;③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④有崇高的气节,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2(4)、 【答案示例】 ①朱偰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青年便扬名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用生命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敬的先驱者。②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二十二岁就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二十五岁就担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连朱自清都自愧不如;③他治学态度严谨,对南京的名胜古迹进行考察

研究,亲自摄影、测量,编写成了《金陵古迹图考》和《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出版后在学界赢得很高了声誉。 ④他还乐于奉献,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由私有变为公藏;⑤如此一位伟大的文人,更难得的是他用

生命去捍卫了南京古城墙,在人们把古城保护看作与城市发展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今天,他无疑是值得

我们去学习的。(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13、D 【解题思路】 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忾:抵抗所怨恨的人(抵抗敌人)。意谓共同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戮力同心抵抗敌人。

14、C 【解题思路】 A选项缺少介词“从”,“从思想政治、历史、物理??”B选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应该是“原因是??”“是由??造成的”,D选项搭配有误,当今世界不是??时代 15、D

16、 【答案示例】

17、 【答案示例】 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考察拟写对联的能力,先对上联进行切分,即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其次,对切分出的词语分别给出相对的词语;最后整合修饰。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不能相同,内容要互相关联。)

18、 【立意探索】 (1)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从海因茨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偷,却充满道德光辉。选择药剂师作为角度,立意可以是: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等。选择警察作为角度,立意有: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

(2)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

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关于扣字数分的评分细则】

①写了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

期末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蕴藏(yùn) 停滞(zhì) 恍然大悟(huǎnɡ) ...

B.笃志(dǔ) 绽开(zàn) 花团锦簇(cù) ...

C.酝酿(niànɡ) 聒噪(ɡuā) 小心翼翼(yì) ...

D.颤栗(chàn) 纳罕(hǎn) 撩起一角(liāo) ...

【解析】选A。B项中?绽?应读zhàn,C项中?聒?应读ɡuō,D项中?颤?应读z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收敛 铭记 一字不露 蛛丝马迹

B.辉皇 劝慰 一丝不苟 洗耳恭听

C.徒手 荣耀 头晕目眩 独具慧眼

D.轮翻 丑陋 仙露琼浆 喜出望外

【解析】选C。A.露—漏,B.皇—煌,D.翻—番。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

B.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次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

C.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

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解析】选D。A项中?忍俊不禁?含有?笑?的意思,不能再与?笑了?搭配; B项中?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能与?迟到?搭配; C项中?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4.(2014·广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解析】选C。选项A的?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选项B?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属于归类不当。选项D中的?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5.(2014·厦门中考)名著阅读。(2分)

下面这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的作品《繁星》《春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冰心(或者谢婉莹) 示例: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之情。(大

意相近即可。)

6.名句默写。(7分)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

(4)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泊秦淮》中讽刺当时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山郭外斜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禅房花木深 (4)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7.综合性学习。(7分)

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公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踪迹。

(1)以下是两位“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事迹,写出他们身上分别有哪些值得我们感动的品质。(3分)

材料一: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

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 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

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

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2014年11

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材料二: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

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新疆和田地区公安民警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①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知此次感动中国人物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于是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几位居民,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写两个问题。(2分)

采访社区老大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一名中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举行了一次“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的班会,主持人孙凤凤同学写了一则结束感言,但仍差一句。请你仿照句式续写一句以表达心中的感慨。(2分)

爱心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上锁的灵魂;爱心是一道清泉,能传递给人源源不断的甘甜与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仁爱善良、助人为乐。②勇于担当、勇敢果断。

(2)采访社区老大爷:大爷,您好!您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这个栏目吗?

采访一名中学生:你好!你觉得感动中国人物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示例:爱心是一片冬阳 能融化孤独的人们内心的冰块

爱心是一座灯塔 能指引迷茫的心灵找到温馨的港湾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篇四:期末综合检测

期末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蕴.藏(yùn) 停滞.(zhì) 恍.然大悟(huǎnɡ) B.笃.志(dǔ) 绽.开(zàn) 花团锦簇.(cù) C.酝酿.(niànɡ) 聒.噪(ɡuā) 小心翼.翼(yì) D.颤.栗(chàn) 纳罕.(hǎn) 撩.

起一角(liāo) 【解析】选A。B项中?绽?应读zhàn,C项中?聒?应读ɡuō,D项中?颤?应读z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收敛 铭记 一字不露 蛛丝马迹 B.辉皇 劝慰 一丝不苟 洗耳恭听 C.徒手 荣耀 头晕目眩 独具慧眼 D.轮翻 丑陋 仙露琼浆 喜出望外 【解析】选C。A.露—漏,B.皇—煌,D.翻—番。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次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

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 2 -

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解析】选D。A项中?忍俊不禁?含有?笑?的意思,不能再与?笑了?搭配; B项中?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能与?迟到?搭配; C项中?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4.(2014·广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解析】选C。选项A的?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选项B?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属于归类不当。选项D中的?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5.(2014·厦门中考)名著阅读。(2分)

下面这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的作品《繁星》《春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冰心(或者谢婉莹) 示例: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之情。(大- 3 - 意相近即可。)

6.名句默写。(7分)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

(4)日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泊秦淮》中讽刺当时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青山郭外斜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禅房花木深 (4)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7.综合性学习。(7分)

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公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踪迹。

(1)以下是两位“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事迹,写出他们身上分别有哪些值得我们感动的品质。(3分)

材料一: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 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2014年11

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材料二: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

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新疆和田地区公安民警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①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此次感动中国人物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于是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几位居民,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写两个问题。(2分) 采

访社区老大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一名中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举行了一次“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的班会,主持人孙凤凤同学写了一则结束感言,但仍差一句。请你仿照句式续写一句以表达心中的感慨。(2分)

爱心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上锁的灵魂;爱心是一道清泉,能传递给人源源不断的甘甜与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仁爱善良、助人为乐。②勇于担当、勇敢果断。

(2)采访社区老大爷:大爷,您好!您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这个栏目吗?

- 5 -

采访一名中学生:你好!你觉得感动中国人物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示例:爱心是一片冬阳 能融化孤独的人们内心的冰块 爱心是一座灯塔 能指引迷茫的心灵找到温馨的港湾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自己没有的知识、技能、才能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 ) (2)不逾矩. ( ) (3)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 (4)勿施. 于人 ( ) 答案:(1)生气,发怒 (2)规矩,规范 (3)正反两个方面 (4)施加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站立) C.人不堪.其忧 (忍受) D.其.“恕”乎 (大概,也许) 【解析】选B。?立?在这里应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2)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虚伪,也不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身边随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人或物。在学习中,只有拥有谦虚的态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附后六则【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去。?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7分)

扇动的翅膀从脸上轻轻擦过

李良旭

母亲在院子里搓洗着衣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水泥地上湿了一片,像画上了地图。我从外面回到家,推开院门,一脚将院子里的一只小凳子踢翻,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吓得几只鸡乱飞起来,并发出尖利地叫声。

母亲诧异地抬起头望着我,满脸疑惑地问道,怎么,一到家就想发火,好像心情不太好?

我阴沉着脸,郁闷地说道,村头王嫂太不自觉了,刚才将一盆水泼洒到她家门口的小巷里,我从那走,鞋子上都黏上了烂泥,这种人太没有素质了。我边说边将脚上的鞋脱下,让母亲拿一双干

净的鞋来。

母亲没有应答,只是用手在额前轻轻挥动了几下,好像在驱赶着什么。我疑惑地问道,妈,您怎么啦?

母亲淡淡地回答道,刚才有一只蝴蝶从我面前飞过,它的翅膀从我脸上轻轻擦过。 我问道,一只蝴蝶?我怎么没有看见?

母亲回答道,你没看见,我也没看见,不过我感觉到有蝴蝶扇动的翅膀从我脸上轻轻擦过,那从脸上擦过的翅膀真让人不舒服。

我对母亲的举动感到很可笑,我在说王嫂,她却在驱赶那只看不见的蝴蝶,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又在数落着王嫂,母亲又在额前轻轻挥动了几下,又好像在驱赶着什么。我停下话,母亲就停止了驱赶。如此反复几下,我感到很不可思议,问道,妈,您这是怎么啦?

母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对我说道,你刚才说的话就是那只蝴蝶的翅膀,是你那只翅膀从我脸上轻轻擦过。

我扑哧一下笑出声来,说道,妈,您说话可真逗,我怎么成了蝴蝶的翅膀了? 母亲看着我,严肃地说道,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总是要求别人去做什么,而应该认真地反省下我们应该去做什么。王嫂将水泼洒到门口,使你鞋上黏上了烂泥,当时你脸上的表情一定很难看。如果王嫂看到了,那一刻,她的心里也一定郁闷。而你回来后,不停地数落着王嫂,那口气好像要把王嫂吃掉,你的这种表情和言语,和王嫂泼水的性质没有什么两样。

母亲的一席话吓了我一大跳。我的表情和言语怎么会和王嫂泼水一个样?我带着哭腔说道,妈,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呀?

母亲放下手中的衣裳,理了理额前的发丝,说道,你不要总是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如果因为别人的行为给你造成了不便,你不应把怒火发泄到别的地方去,你的这种恶劣的情绪,对别人同样是一种伤害,你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如果因为你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给别人带来一些影响,这也是一种进步。

母亲的一番话,像一缕柔和的春风,吹进我郁闷的心灵,沁人心脾。是啊,生活中,我似乎总是有许多地方看不惯,于是常常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有时莫名其妙地就会发一顿牢骚,让人避之不及。就像母亲说的,我就像扇动着翅膀,在人家脸上轻轻擦过。这不仅不公平,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

母亲的话,在我耳旁久久回荡着。停顿了片刻,我拿起一把铁铲转身走出门去了。 母亲在后面喊道,儿子,你到哪里去?

我头也不回地回答道,我将王嫂家的屋前培点新土。

(选自《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5年2期》)

12.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两方面来理解。 答案:①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恶劣的情绪就像蝴蝶的翅膀从脸上擦过一样,给人造成伤害。②提醒我们要宽容待人。③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3.第3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结合上下文来回答。?我?说的话是之前发生的事,属于插叙。

答案:插叙。交代了?我?发火的原因,突出了?我?气愤的心情,为下文写?我?去王嫂屋前培点新土做铺垫。

14.为什么母亲说“我”的表情和言语,“和王嫂泼水一个样”?(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下文母亲的话可以概括出来。 答案:因为?我?和王嫂的行为都给别人造成了伤害。 15.说说下面这句话好在哪里。(4分)

母亲的一番话,像一缕柔和的春风,吹进我郁闷的心灵,沁人心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分析其作用时,要点明其含义,同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关系。

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这番话对?我?的教育意义,让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7.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2分) 答案:奶奶的粽子(或:粽子) ?我?对奶奶的思念 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相互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19.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轻轻捧.

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字词在句中的作用。解答时,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和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不能单纯解释词语的含义。

答案: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意思对即可)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爱,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20.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必须通读文本,在基本了解文章内容及感情的基础上,从?简单至极??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出发,结合重点词句,如第④段、第⑦段、文末一段?端午的歌谣又

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中的?又??相思凝望?去理解。

答案: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

篇五:大开一中学业水平测试题(1)含答案

2013年大开一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⑤⑥④②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②③①⑥⑤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高兴地欢迎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

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让我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⑤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A.①中的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琵琶声,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B.②的两句也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琵琶声,大弦和小弦的声音错杂成一片,如同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中发出的响声。

C.③④中的四句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莺语花底滑”和“泉流冰下难”两种景物来写弦声的滞涩不通。

D.⑤的两句是说从琵琶女弹奏的声音中,听出她有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怨,在琵琶声停止后,还一种打动人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语 文

(本试卷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满分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B.老张原先的处世原则是随遇而安,近来他又提高了一步:知足常乐,能忍则安。这境界....显然是提高了一步。

C.他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多次招聘会,但都屡试不爽,非常沮丧,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多学本....领,以至现在还无法找到人生的坐标。

D.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C.中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中的北宋三位举足轻重的大作家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都活了六十六岁,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 , ; ,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

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人告余以春及 及:到。 .B.寓形宇内复几时 寓:寄托。 .C.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违背。 .D.怀良辰以孤往 怀:留恋。 .

7.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陶渊明安于田园的心愿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两句说作者希望同外界断绝交游,表现了作者回归田园后不与他人交往想过独立自主生活的心愿。

B.“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两句说既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写的是作者从事田园劳作所经之路。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将万物与吾生对比,表达了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意思是荣华富贵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表明作者抛却杂念一心归隐田园的想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共16分)

一刻钟 刘心武

下午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虽有些吃惊,我还是答应了。 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叫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的父亲是我的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尼娜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衔。我偶尔应邀去尼娜家与王兄晤面,开始我也并没多想,但是有一次,在他们家客厅的落地窗前,

俯瞰万家灯火,我就禁不住有些惭愧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介乎白领、蓝领之间的打工仔,哪能提供这种?法式情调、英式管理?的空间来让我独自待客!不过回到自己家里,也就自我安慰:人各有运,知足常乐,他们过得固然极好,我也并不糟,祝福他们,也祝福自己。

尼娜飘然而至。?你要出远门??她是跟名牌拉箱一起进屋的,我不由得如此发问。还不只是拉箱,她还提着一个大纸袋,那样的纸袋本是装名牌服装的,现在鼓鼓囊囊,似乎乱塞着一些零碎的物品。?叔叔,我不出门,我一会儿回家去。我想求您——这些东西暂存您家。?我莫名其妙,她却又说:?我先用一下您家的卫生间好吗???当然可以!?她匆匆进了卫生间。那临时搁在我家茶几边的纸袋歪倒了,里面有东西滑落出来,我拾起两个小镜框,一个里面是她妈妈的照片,想到王嫂去年仙逝,我一叹;一个里面是尼娜和儿子佳佳的照片,为什么她这个年龄段的白领丽人,多有像她这样成为?单亲母亲?的呢?再一叹。又拾起一个银制小奖杯,上面錾着英文,应该是他们公司为表彰她的业绩颁给她的。我把滑落的东西往纸袋里放妥,尼娜从卫生间出来,又问:?能不能喝杯热茶??我知道她是习惯喝咖啡的,我一边冲咖啡一边问她:?怎么回事??她把自己的身体抛进沙发,双手拢拢头发,简洁地说:?我刚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

原来,她所在的公司全球同步裁员,尼娜两点一刻接到被裁通知,当时她还正忙着。也用不着她跟谁交接,公司规定,自接到裁员通知后,一刻钟内必须撤离。她想用座机往外打个电话,但她那部电话已经被撤销;想再用电脑发封?伊妹儿?,局域网已经不允许她进入;她赶紧收拾私人用品离开办公区;到前台,交回钥匙卡,从此她再也无法进入几年来所熟悉的空间了……?这太不人道了啊!?针对我的说法,她惨然一笑:?很人道的,我看见医务室的门大开,很显然是为了及时救助无法承受这一刻钟的被裁人士。路过那里我没有停步,但一瞥之间,看见高大的姜森——他比我高一级,金发碧眼,平时很威严,正在那里面一张躺椅上抽泣,周围两个医生也不知是在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尼娜。但她喝了几口热咖啡后,镇定下来,冷静地对我说:?尽管我们早知道公司会有裁员的大动作,也知道所谓‘一刻钟撤离’的游戏规则,不过事到临头,还是有些发懵。?我问:?你下一步怎么办??她一时沉吟不答,我就说:?如果你有困难,叔叔虽然不是特别富裕,总还能……?她没等我说完,抬起头笑了:?我们这种人,遇到的问题,不是没饭吃,而是今后能不能换个小碗吃饭,可是,一旦过惯了这样的生活,放下架子来,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她告诉我,公司裁员,按合同,会给她这样级别的雇员一定的补偿,但是,?别的不算,光我那房子的月供,一个月就得两万……把大房子换小,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心理上说,纵使我承受得了,老爸现在住我那儿,他能马上接受这样的事实吗?他能接受了,佳佳呢?原来开福特接他,他都觉得没面子,现在如果把本田再换成福特甚至QQ,不敢想!我只能缓冲一下,把这些东西暂存您这儿,起码一周之内,还能天天开车离家做上班

状!?

尼娜告别后,我想,对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既狼狈而又宝贵的。

(选自《读者》2009年07期)

9.下列对尼娜这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从小说中交代的尼娜的留学经历和职业来看,她是一个有知识、有业绩的白领阶层中的人物。

B.从“我”对尼娜衣食住行的了解来看,她是一个开好车,住大房,用名牌,追求高档次消费的人。

C.从尼娜对我讲述“我们这种人,遇到的问题??”来看,她爱面子,很难一下子习惯过朴实的生活。

D.尼娜把她的东西暂存在“我”这儿,一周之内还要装作上班状,是丢掉工作的羞愧使她不敢面对家人。

10.对文中第二段划线部分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通过我到王家做客,亲自感受王家的富有,突显尼娜家庭条件的优越。 B.通过把尼娜与自己儿子进行对比,突出了尼娜的职业好,待遇优厚。. C.写“我”的儿子工作一般,从而凸显出小说福祸并存、知足常乐的主旨。 D.写王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表现人物性格作了铺垫。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小说通过主人公尼娜所在的公司全球同步裁员、她必须在一刻钟之内离开公司这一事件,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白领阶层中某些人的生存状态。

B.小说开头巧设悬念,“我”忽然接到尼娜来我家“打扰一下”电话,有些吃惊。引出矛盾的双方,设置疑团,吸引读者,推动情节的发展。

C.“为什么她这个年龄段的白领丽人,多有像她这样成为“单亲母亲”的呢?”“我”的这一叹息,揭示了尼娜牺牲家庭而成为白领的辛酸。

D.尼娜说的“不是没饭吃,而是今后能不能换个小碗吃饭??放下架子来,那不是一桩简单的事”,说明她对今后过简朴生活已经有了准备。

E.小说的题目“一刻钟”,既指尼娜接到裁员通知后经历的“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也象征着人生中可能遭受的一些挫折和种种难堪的遭遇。

既狼狈而又宝贵的。”很有深意。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公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下阕(请注意款识)。(8分)

14.仿照下面一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运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一组句子。(4分)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答: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你家由我装,我家由你装,只要别和从前一样。?这是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主题曲中的歌词。对这歌词,有人说它非常好,?只要别和从前一样?表达了人们渴望改变的诉求,合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有人说它太过绝对,要把?只要别和从前一样?改成?只要别和从前都一样?,这样才能既体现人们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能表达对充满憧憬的未来的追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第Ⅱ卷(满分60分)

四、(满分20分)

12.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尼娜告别后,我想,于她那样的人士而言,人生中的这一刻钟,是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C(A、百家争鸣:用来形容各种思想、各种说法相互争论、研讨的局面。B、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C、屡试不爽:指屡次尝试都没有差错。这里属于望文生义。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

2.C(A、成分残缺,应在“或者真相”后加“是”的宾语 “的学问”并删除第二个“帮助我们”; B、主客颠倒,将“私有概念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私有概念”,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D、句式杂糅,将“有着”改为“具有的”,或删去“同样不可小视”。)

3.B(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先写梧桐,后写桂树。)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A(“响”,名词作状语。“响应”,回声似的应和(他))

5.C(“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错误,这里运用的还是比喻手法;③句也不是“写弦声凝滞不通”。) 6.C(委:顺从,随从。)

7.D(A、B、C表明的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乐趣以及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8.A(分析错误,“请息交以绝游”是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三、(满分16分)

9.D(说“是丢掉工作的羞愧使她不敢面对家人”,分析错误。尼娜丢掉工作,并没有什么羞愧,她主要是怕她的老父亲和孩子接受不了这一现实。)

10.C(分析错误。这篇小说的主旨可以有多种理解,但说有“福祸并存”的意思却没有依据。) 11. A、E(B项“引出矛盾的双方”,分析错误,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并没有体现出什么矛盾,只是职业、生活条件上的一些差异而已;C项中“尼娜牺牲家庭而成为白领”的分析有失片面;D项说“她对今后过简朴生活已经有了准备”,分析不恰当,这些话只能说明尼娜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满分20分)

12.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一刻钟撤离的游戏规则使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刻钟,这一事件在当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这样的人生经历对像尼娜一样的人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可以使她们更实际地面对复杂的社会,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③小说中的故事也启发读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生总有坎坷起伏,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们。

如有其它看法,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即可。 13.(答案略)

14.(参考示例)自己开阔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洞。或: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奇妙,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每句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2分;后一句运用比瑜手法,2分。) 五、(满分40分)

15.立意提示:(1)从有人充分肯定歌词的角度,可以确立“改变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立意;(2)从认为歌词太绝对的角度,可以确立“过去与未来是不能割裂的”,或“不能断绝人们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3)从评价人们看问题的方法的角度,可以确立“看问题不能绝对化,要辩证地看问题”,等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