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年俗作文1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5:11 高中作文
年俗作文1500字高中作文

篇一:年俗征文

常州的市井风俗

六5 刘雪

常州的市井风俗,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人们生活中的情趣、理想、追求和信仰,这些旧时的风俗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岁月中,风俗就是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风俗,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伴随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婚丧喜庆,生老病死,这些民俗民风,曾经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们的生活,蔚籍我们的心灵,安顿着我们的家园,如果一个城市, 一个民族没有民俗将是难以想象的,就会失去信仰。

大年夜:

农历十二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是农历最后一天,称除夕,指的就是除旧布新之意。常州人称“大年三十夜”。尤其是在外的亲人,这天即使在天南海北也务必赶回家,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过年。除夕前一夜称为“小年夜”,一般家人都要赶回家团聚。除夕这一天三大功能:一是团圆,二是祭祖,三是守岁……除夕下午每户人家在门前空场上,用石灰画米囤,瓶,瓶上画鱼,瓶旁画戟,以取白米满囤,称心如意,富足有鱼(余)瓶(平)安吉庆等吉兆,画弓箭,囤瓶不但可以安吉还可以驱邪。大年夜,必须吃丰盛的年夜饭,喝团圆酒,守岁酒。年夜饭中必须有百叶,红烧鱼,肉圆,豆芽菜……表示团团圆圆,称心如意……

年夜饭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因为不但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今年也是如此。在大年夜,首先上场的便是刘大厨(我的爸爸),只见他往油锅里撒上一些葱花,然后放入食材,炒起来顿时厨房里烟雾弥漫,还传来噼里啪啦的炒菜声。看着一盘盘美味的佳肴端上桌来,不禁垂涎三尺,我为它们取了名字:百花争艳,莲子鸡汤,水果沙拉……我家请姑姑一家来。这是门铃响了姑姑一家来了我向他们问好。看着表妹我就想起去年表妹去年吃饺子吃坏肚子的事,我就忍不住想笑。

这时表妹问我为什么要吃年夜饭,我对她说:“从前,高阳氏有三个儿子,死后变成疫鬼,两个住在江边,一个住在人房屋内,专门在除夕出来吓唬小孩…….火可以驱邪人们在除夕夜生火炉,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闲话家常,人多疫鬼便不敢出来吓唬小孩了……..”姑姑这时过来我对姑姑说:“新年快乐”。姑姑给我一个卡通压岁包里面有一张购书卡这对书呆子的我太有用了。这时妈妈叫我来吃饭,我们在饭桌上举杯祝福大人们:“事业顺利,天天开心。”家长们祝福我们学业有成,开开心心…….这时爸爸端着炒鱿鱼出来。我们正要吃时,表妹突然说:“不能吃会被炒鱿鱼的。”她的这句话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有其深远的意义。它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是应酬交际的黄金时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愿今后“年”能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开心。

节日习俗

六5 饶薇娜

节日习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颇能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人们不但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认识到时令节气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它们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的四时俗尚,促进了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每个市俗各有特色。特别像春节、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都是风俗的重要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元宵节吃元宵是顾名思意,元月为一年中第一次月圆良辰吉日,所以,城乡都要以庆贺月圆、人团圆的美景盛况。中午饭备得丰盛无比,不差于年夜饭。因为许多人家吃完团圆饭后,就要各奔东西了,要到来年过年再团圆,所以十分珍惜正月半的这顿团圆饭。晚上一般家家户户都吃米粉汤团,当然还有团子馒头各式糕点,早早吃完团圆饭,大人小佬就要上街娱乐和晚上观灯了。

元宵节的夜晚,是灯会最热闹的辰光,城内城外、南北四城门、八水关、四邻八乡满城放灯,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各种腔调的观灯人,真是显现了“邀月客邀邀月客,看灯人看看灯人”。沿街望去,灯火尤如白昼,孩子们手提各种花灯,如兔子灯、西瓜灯、荷花灯、蛤蟆灯等等,在街上玩乐。

所有乡镇的元宵灯会,要数奔牛的尤为兴旺。这里,正月初五就开始出灯,到正月半的所有灯出齐,要持续到二月初二止。奔牛的灯会品种花式也最全,方圆数十里的男妇老幼都云集奔牛镇上,沿线有好几里路,华灯初上,锣鼓喧天,百灯争艳,流光溢彩

在元宵节,猜灯谜是重头戏,在各村镇、各店家、各场合猜灯谜是有趣的民间游艺活动。各种各样的灯谜,让大家不但津津乐道,还普及了文化知识,产生了许多乐趣。

这一天,我们一家过的其乐融融,使我现在还仿佛还沉浸在那天的欢乐之中。那天晚上,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任交给我,我十分小心翼翼,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颗颗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洁白的大珍珠,看的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又香又糯。一把他们端到桌子上,就被一抢而空了。这时,奶奶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娜娜,你包的汤圆真好吃,看来你可以做一个小厨师了,你真棒!”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十分高兴。

元宵节作为中国节日中的重要节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全家团圆的向往,以及反映出中国的文化特色,希望下一个元宵节能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开开心心,团团圆圆!

指导老师:曹荷霞

篇二:年俗

过年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因为姥姥怕我生病每年春节都留我在城市度过。记得那是2006春节,我第一次跟随爸爸妈妈去天津远郊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年,乡下那特别的年俗至今还历历在目。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个家庭都必须要吃一顿年夜饭,我爷爷家也不例外。那天晚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都坐在桌子旁边包饺子,妈妈和面、奶奶剁菜,爷爷不善于做饭,只是在一边笑呵呵的看着,都齐备了,爸爸擀皮儿,妈妈和奶奶包饺子,我在一旁也学着擀皮儿,不过我擀的皮尔都是异形的,像狗舌头......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干着自己的工作。忽然,奶奶像忘了拿什么东西似的,急匆匆的走进西屋,后来听到几声水声,不一会儿,奶奶手里捏着什么东西,神秘秘的走过来,然后我也没太注意。大家一边看着春季晚会一边干着,不多时就包完了,最后我发现还剩了一块面,奶奶说:“剩面好,一家都心整,剩馅不好,象征心碎”我心里想,这个还有这么多讲究呀! 午夜子时,爷爷几乎分秒不差的煮熟了饺子,同时在那一刻,窗外的鞭炮响如爆豆,爷爷准备了很多小小的盘子,我不解的问,怎么用这个吃饺子呢?爷爷笑笑说:“这个先要供奉祖先和灶王,他们会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哦,我帮您,很快摆好贡品,爷爷恭恭敬敬的上了一柱香,并且磕了3个头。“好了大家都来吃饺子吧,但是要面对西南方向,因为这一年喜神来自西南。”爷爷大声喊道。讲究真是多呀。我们都按爷爷所说面向西南端着碗吃饺子,忽然我“哎呀”

一声,牙被咯了一下,我赶紧吐出嘴里硬物,居然是一个一角的硬币,这就更奇怪了。“这孩子真有福,肯定今年会交好运,能考出好成绩了”奶奶在一边笑呵呵的说着,原来如此呀,这时我这才明白刚才奶奶神神秘秘的去西屋的目的了。

这个春节,我是一家的福星,我最高兴,我们一家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篇三: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春节

八(3)班 刘佩霖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 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篇四:各地年俗特点

各地年俗特点

北京年俗

北京人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会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上海年俗

除夕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初四,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尾翘起,像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者络绎不绝。

广州年俗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江苏年俗

江苏春节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江苏的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江苏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初一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山东年俗

大年初一零点开始这个时间鞭炮齐鸣,节日的欢乐笼罩了千家万户。天一放亮,妇女们便笑

呵呵地忙着煮饺子。煮时,有的地方要鸣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烧火,意味着新的一年响响亮亮,节节增高。吃罢饺子,该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辈给长辈拜,平辈之间再相互拜;而后近拜,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四川年俗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广西年俗

广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陕西年俗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年俗作文1500字)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陕西人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福建年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

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湖北年俗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山西年俗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山西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湖南年俗

湖南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云南年俗

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大门上贴的是春树和大象的图案,由家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制作,最小的娃娃粘贴。一边贴一边唱"春回大地百福生,万物更新千祥临;户对青山六畜旺,门含田畴五谷增;丰衣足食家和顺,国泰民安享太平"这样的民歌。贴好大门的"歌联",接着贴堂屋门、楼门、

房门、厨房门,再贴犁、耙、鞍等生产工具,最后贴花草树木??"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篇五:民谚里的年俗

民谚里的年俗

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尘——陈,辞旧迎新、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吃豆腐渣的习惯,是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3、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4、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

杀家禽,买年货。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纸钱、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

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6、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7、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一在丈夫家过年,初二去岳母家过年,初三初四是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拜年。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