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以自由与平等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17:14 字数作文
以自由与平等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病文和优文)

作文训练: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真题呈现】

更多的时候,他们并不希望一定得到你多大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你给他的一个平常的眼神,一句平常的话语,一个平常的态度,这样,他们就很满足了,因为,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最大的平等。而心灵的平等,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全部。 请以“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题意作文;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或摘抄试卷文段;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导写】

1.审读导语,找准切口。题干中“平等”是作文的切入口,但如何呈现呢?借助什么呈现?审读导语,可以发现的,平等可以通过“一个平常的眼神”“一句平常的话语”“一个平常的态度”来表现,“心灵的平等”是他们需要的全部。 2.抓住关键,定位视觉。题干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就是”,这显然是起强调作用的。意味着这是经过众多的比较与取舍之后,陡然发现“心灵的平等”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写好此文,首先要定位好叙事的视觉,用第一人称记叙,而且必须是从“我”的视觉,不是“我们”。

3.注重行文,真实叙事。紧扣中心呼唤“平等”,行文可以有两种结构:一是记叙不平等,最后巧妙点题呼唤平等;二是叙述平等之事,来强调平等的重要性。基本能抓住主题,得分高低主要在以下几点:选材是否新颖;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完整,中心是否突出等。

【病文呈现】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平等,多么普通的两个字,可他却包含了无数的故事,多少人为它而献出生命,无数人为它而斗争,一直到现在,平等依然是一种重要的话题。

从古至今,无数人民为他而斗争,平等以人类出现以来不断充实人们的生活,印度有种姓制度,受压迫的人们为他而起义,无数人民为此失去生命,只是为了平等二字。 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平等,那他失去的就不只是平等,它失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的,人们的一切来源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果失去了平等,就会失去了一切。 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些有权有事的人借着自己的身份来打压那些没有社会地位的人。富夫办起事情来总比穷人的速度快,效率高,只是因为他们有钱呢!钱有什么用?世间最珍贵的东西都是用钱买不到的,可现实生活中又不离开钱,真是好笑!

品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可信任也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我希望有一个平等的世界,没有权益之分,只有人人团结。

我也知道,世间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所以我要的是一个大限度的平等,人生来而平等,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不要用世俗的眼睛来看待别人!平等是相对而言的而非绝对,不要让社会失去平等。

失去平等,犹如天平朝着一端倾斜,最终导致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别让天平朝着任何一端倾斜。

平等是自由的,它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平等的世间有助于社会发展,平等的社会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坚固。平等,人人都需要,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平等,让我们彼此努力维护这个社会的平等吧!

点评:全文都是对平等各个角度的阐述,没有体现我所需要的,因而缺乏真情实感,对题目的把我也不到位。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在这冬季的一个早晨,寒风瑟瑟,吹得我的骨头像被针刺了一样,这一天,妈妈给了我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让我自己去买早饭吃。

我站在寒风中,正与寒冷在做战斗中,我看见了一家混沌店。我走进去,立马迎来了一阵暖意。随后也进来了一位中年男子。那位男子身穿西服,带着领带,肩膀里夹着一个似用羊皮制成的黑包包。外面还停着一辆轿车。

“欢迎顾客光临。”店主老板对这位中年男子叫到。可我进来时,为什么没有欢迎呢?我没有在乎这些。我对老板说:“馄饨给我一碗。”我手里攥着妈妈给我的五元钱。老板冷清得看了看我手里的钱说:“馄饨八元一碗,小馄饨五元一碗。”我便要了一碗小馄饨。回过头的确是老板的歧视。

“给我来一碗青菜肉丝面,加一块卤肉。”“好嘞”老板热情的回答道,脸上充满了笑容。

我与那位中年男子同坐在一桌上。过了一会“青菜肉丝面来了,加卤肉的。”老板叫到。我立马就问:“老板,我先叫的餐,为什么他的先到啊!”老板气愤地回答道:“他的贵,当然先到!”

过了几分钟后,我的那碗热腾腾的小馄饨才到来。我心中充满了争执。不耐烦的吃了起来。

吃完后,那位中年男子给了老板一张崭新的一百元整钞。老板热情地说道:“欢迎下次光临!”随后男子走出门,打开车门,又随手关上后。“吱--”的一声,轿车开走了。我递给老板五元钱,我能看出老板虽然口中没有说什么,而脸上却充满了一种带有杀伤力的眼神!我顿时茫然了。

我走在寒风中,一路回想起刚才的情景,我不由自主的说道:“我虽买得很便宜,可那眼神真是让我感到恶心!我要的是一个平常的眼神,一句平常的话语,一个平常的态度就满足了。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热火融化了寒风刺入我心中的针,在那之后,我没有再去那家店。 点评:作者只是为文造事,为了写这个题目的文章胡诌了一件根本没有的事情,虚构能力之差令人咋舌。文章较多地采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但是这类语言无法扣住人物形象,缺乏表现力。虽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竭力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但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缺少善意的成分,所以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不平等”的。而这些“不平等”大部分也是他虚构的!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平等是我们所需要的,社会上有很多不平等的事,平等只要你给一个眼神,或许一句平等的标语,一个平等的态度,他们就很满足了。

心灵上有很多的不满和平等在一篇报道上司机撞了人就跑了,你说对受害人平等吧。 在法律师面前从平等,只要你用平等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他也会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你,就比如在电视上一些富家千金都是用自己的高贵去看待那些平民百姓,只要千金丢了钱就会说是那个百姓拿的,就会滥用自己手上的权力来判这个百姓死罪,而老妈子也是狗眼看人,比如给小姐和夫人去买东西就会拿了东西就走不付钱。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在平时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平等,而还有一些是比成绩,成绩好的就比较嚣张,反而成绩不好的就会被那些成绩好的人欺负,和看不起在成绩面前可是平等的,成绩好就是自己努力出来的。

还有比身高,身高的照样被欺负,身高与矮不是我们决定的,为什么身高矮就要这样的代遇呢?身高;成绩;身份;年龄,都会决定一切的。

而成功一般站在你的一边,反而成绩不好就泔 会需手段竞争更高的职务了。身高不矮的就会有会一点点成功,矮的人来婚姻都会很困难了。

年龄小的人有一种老实不会说谎,也不会说反而比较聪明,人生是一场平等的,什么时候会结束谁都不知道,平等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如果你不可能得到平等那你就是失欢的人。

点评:此文语言不大通顺,既未认真审清题意,亦没有明确的中心,不知所云。全文一味地东拉西方扯,所写内容与要表达出的意思相去甚远,词不达意。也没有什么文学价值,语言过于平淡,体现出作者文学底蕴的浅陋,是差文的典范。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花儿有绿叶衬托,雷有闪电相伴,光有热的传递,鸟儿有歌声的相随,大地有水的滋润。世间万物都充满生机都充满了平等

那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我小时候特别贪玩,淘气和调皮,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玩游戏正玩得起劲时忽然只听见小雷叫了一声:“我帅吗!”我们回看一看,他正站在小围墙上对于当时来说可是风光一时的举动许多人都称他说:“你太厉害了。”“你太了不起了”之类的话,我听了便感到不服气,于是我也想装帅。我双脚弯曲储藏力量,一会儿我双脚跳起来但因为我没跳好,双脚被拌在围墙那儿,头朝下摔了下去后来去医院也狠狠的扎了针导致我头上还有印迹。

平等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后来我逐渐长大了上了小学但因为我头上的印迹我常常被人所嘲笑,我经常遭到同学们说三道四,他们经常来问我:“为什么你头上有个印迹,你难道是模仿包公?”说完一大片学会“哈哈”大笑,我的脸颊顿时变得热热得像米饭刚烧好似的,我连忙回了一句:“我不小心弄得。”他们仍旧在嘲笑我匆匆跑出教室在办公室门口哭了起来,老师出来摸着我的头亲切地问我:“怎么了是谁欺负你吗?”老师于是带着我到了教室说:“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他,难道你们小时候既没有一些可笑的是么?你们以后嘲笑别人时应该想想如果你被嘲笑会是怎么样?”老师的话让我心头对是温暖了许多。老师的话让我的心头顿时温暖了许多。

是的,在我们嘲笑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懂得换位思考,更多的时候,他们并不希望一定要你多大的关怀和照顾。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你给他一个的平常的眼神,一句平常的话语就够了。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也那些被嘲笑的人所需要的

点评:这段文字,我们容易看出:它是作者的故事是为凑字数而写,并且不能为题目和中心服务。这样的文章就缺乏材料的力度。文章题目为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可文章只有最后两小节在写平等,有一半在写如何头上得疤,没有紧扣题目。文章也缺少细节的描写,大都在泛泛而谈,不够生动。

【佳作】

平等,就是我所需要的

霜是一名从深山来的学生。她记得那天,爸爸把布满老茧的手抚在她头上,说:“囡囡啊,你别跟着爸爸一样,一辈子在这穷山沟里劳累无为到死,你去城里读书吧,那儿天大!”于是她来到了城里。

城里好大!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明晃晃的一片,她看到了红绿灯一闪一闪的,好像天上的星星换了衣裳?..

她终于来到了学校。学校也好大!

“这学期,我们新转来一位同学,叫霜。”老师的话简短而有力。“那儿有个空位子,去那儿坐吧!”霜走了过去。“下面开始讲课??..”

“叮??.”下课了。

“你瞧她穿的,真不愧“节简”啊!”

“嘘??..我听说过她啊,是从xxx来的!”

“什么!就是那个穷小山沟?也想来这儿读书?也不知道走了什么歪门道子??.”在霜后面,三四个女生围在一起,议论着。女孩们都穿着校服,但也不难看出来,她们都是“富贵人家”之后。

霜突然就觉得委屈。我的衣服怎么了?记得深夜,母亲忍着睡意,在灯下,一针一线为自己缝好,这还是买的新布,在我看来,这比过新年还过新年了啊!又想起这是为了给同学们留下个好的印象而如此的,真不值。

发作业了,霜是坐在较后面的。“啪!”几本作业本砸在霜桌上。霜有点生气了,瞪了那个女生几眼。

“瞪什么瞪!不过是穷人家的孩子,横什么!”

霜的手,不受控制,使劲向前推了那个女生一把,她认得,那个声音!

办公室里。

霜站在老师桌前,脸上也有淤青。

“霜,没有想到你是这样的孩子,才来学校第一天就打架!”

“可是,是他先骂我的!”

“他骂你什么了,不过就是传个本子而已。”

“我??”霜说到一半的时候抬头,发现老师的目光中而有几分鄙视!

“穷人家的孩子,别浪费这大好的机会!”老师突然说。

“哦,穷人啊??”

“怪不得,怪不得??”

一句话像是炸弹爆裂一般。

霜顿时感到十分委屈,不顾一切的跑向操场,大哭了起来。

穷人,穷人怎么了?穷人就比富人贱吗?穷人生来就要比富人低人一等吗?为什么没有人关心我!抬头,猛然看见了宣传窗中写着:“人人平等??”

平等!可是平等在哪儿!霜又埋头痛哭起来。我需要平等!

平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平等?——后记

篇二:关于自由的作文

关于自由的作文

关于自由的作文

自由?自由

什么是自由?

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长大,因为觉得不自由。想吃零食,父母说不干净;想看电视,父母说坏眼睛;想出去玩,父母说作业没有写完。

“为什么总有人管着我!大概因为我是孩子吧!”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是长不大的孩子,上了小学,一心想:等我上了初中,就没人管我了。以此类推,直到大学,也没有觉得如何自由。现在反而不再去想这些事情了,因为早已对自由有了不同的理解,真的自由,并不是离开了某人,离开了某地。当然,我也不会像某些搞学问的人,理解为:“身体自由不代表心灵自由”之类的话,因为我压根就不是一个文人。

有些时候,我又纠结于自由的问题,因为我太想自由了。我们总觉得自己不自由,但是有些人却明白了什么是自由。

有的人困于四壁,却借着满屋的书籍,心早已遨游于天外,因此他自由。

有的人身在世外,却不能割舍亲人、朋友,心却牵挂一方,便不自由了。

世界上果然没有绝对的自由!自己心里面想的,只是自己当时的情绪,那些小情绪伴着一些磁场作怪,常常让人迷失。其实,我是个多么自由的孩子,我还是个孩子吗?或许不是了,但是我的自由无比真实。

当然,我这么说会被人讥笑也不一定。诸如:“你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权力,怎么会自由呢?你会为柴米油盐烦恼,会为疾病贫穷伤悲。会不知明日如何如何??”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你想:你现在可以笑,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一些话,可以做一些能力以内的想做的事情,难道你不自由?但是人的奢望永无止境,这样单纯的自由常常被忽略了。

我其实很笨,不会说话,也不会和人交谈,如若两人见面,就知道我的语言多么拙劣了。也许有的时候并不是不会,只是不愿意。其实有很多人都会这样,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些不用交流的行业,如画画、摄影、写作,学艺术的孩子其实并不高傲,他们只是内心柔软,就把外壳做成了变形金刚。

自由就是每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每天见到亲爱的朋友,每天拥抱到身边的亲人。

当别人把这些当成一种奢望,就会明白,自己是多么奢侈,又是多么自由! 当然,最后还有我自由的涂鸦奉上,朋友们要每天开心! 《关于自由的作文》

篇三:2014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共8篇)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范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

孙慧敏

掬一捧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宁和。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令所谓“绝对”的沙漠有所动摇,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与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听上去是在自欺欺人。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因心灵的释然洒脱而自由的境界。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凉州观日,竟成晨昏莫辨,望朱成紫,可我们亦能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

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 王婉听

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穿越沙漠的,作为所谓的“命运之注定”,我们足踝上那层抹不去的黄沙便是这一生注定要担负的镣铐,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绿洲的浓荫中逃避,因为这黄沙之旅便是人之一生。

或是烫人砂砾磨坏了足踵,或是水袋空瘪,食粮断尽,或是漫漫沙漠中无处可寻觅绿洲踪迹??这千百种生之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正如罗蒙诺索夫无法拒绝在污泥中摸打滚爬的童年,正如曼德拉无法拒绝锌皮房里二十七年的逼仄,正如史铁生无法拒绝在“最狂妄的年纪”遭遇病魔,不幸也罢,不公也罢,这副镣铐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礼物”。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尽情舞蹈吧!纵使身着镣铐。就算你没有了拒绝沙漠的自由,没有了回避灾祸的权利,没有了鲜花,绿荫与清风供以选择,你也照样可以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

唯有此,你才能打破生命的限制,舞出不凡的天地!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孙贺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李瑞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

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自由与束缚,一株并蒂莲

刘汉卿

一株并蒂莲,结着两个莲子,它们连在一起。在你剥莲子时,你不可能将它们一一分开,所以你只能同时剥,自由与束缚就像这样,彼此无法分离。可是,当今的人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只追求自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李天一陨落了,周正龙被抓了,宁财神凋零了。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与自由并蒂而立的束缚。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如是说。自由是束缚的保障,束缚是自由的前提。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但你必须穿越它;在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上你自由的,但倘若没有这片沙漠,没有必须穿越沙漠的要求,又何谈选择的自由呢?同样的,如果一点自由也没有,却有一堆的束缚,那么人和奴隶有何区别?正因为如此,自由才保护了束缚,否则史书上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画面又怎会出现?自由与束缚是两种调味剂,必须调和均匀才有香甜的味道——自由与束缚是一株并蒂莲,只有携手而立才有锦簇的花朵。

“所有的伟大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爱默生如是说。要善待你周围的束缚,感谢你周围的束缚,因为正是你的束缚才让你不断成长。当林书豪精湛的球技被肤色束缚时,当他的强大的灵魂被瘦弱的身躯束缚时,当他的雄心被谦逊的外表束缚时,当他的球风被大家误解时;他也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退出NBA,也可以在NBA继续跑他的龙套,当然还有在NBA打出真实的自己。是的,束缚给予他自由,他就用这样书写传奇。别人的束缚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只是看你是否伟大,是否能从束缚中脱颖而出。在这株并蒂莲中,只有越多的爱,才有越多的束缚;只有越深的束缚,才有越美妙的自由。

选择是自由的,因此要慎重地选择。同样身陷囚牢,王尔德选择郁郁终生,因此他的才华消逝在黑暗的牢房;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重生,因此有了旷世神作《罪与罚》。二战前夕,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选择新政,而德日选择燃起战争之火,于是,德日至今面临罪恶的审判。现在,同样面对侵略这一事实,德国努力洗刷,而日本极力美化,于是德国赢得世人的尊重,而日本却遭人咒骂和谴责。选择是自由的,但我们要给它定一个束缚,这样选择才不会失衡,自由才得到保证,并蒂莲才会中通外直。

当你追求自由时,善待周围的束缚;当你被束缚时,慎重地行使自由。唯有此,这株并蒂莲才会常开不败。

享受不自由的自由

陈圣洁

人在出生之前有些事便已注定,无从改变,无法抗拒,却又不得不往前走,因此人不是自由的。然而人又是自由的,尽管要穿越沙漠是强制的,但是穿越沙漠的方式、姿态和过程却是可以选择的,人生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只有享受“不自由”的自由,才能领会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

乔布斯说过:“你将会死去。”是的,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也是每个人命中注定的事,无论如何长寿的人都逃不过这宿命,惟其如此,生命也因此变得珍贵。可是,这也使那些畏惧死亡的人开始畏惧前行,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一天,就是离死亡近一步。”然而人生就像那片必经的沙漠,不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穿越,哪怕终点是死亡。所以,与其畏手畏脚,惧怕那个终会到来的一天,不如像史铁生一样,将死亡看做一个终会到来的“节日”,以一种乐观快乐的心情享受这个充满限定的人生。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诚然,人生充满了限定,充满了不可挣脱的枷锁,就像大自然一样,人生也定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原则,有些向往“自由”的人企图去挣脱束缚,结果又如何呢?追求到的自由变成了更多的不自由。那么,难道我们一定要在束缚中压抑地过完一生吗?当然不是。尽管我们不能逃离人生本质的束缚,但是我们可以享受这不能自由中的自由,做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就像约翰·康缇斯一样,人生于他充满了束缚与不自由,诊断当天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哪怕人生给他安上枷锁,带上镣铐,他也能在心灵上翩翩起舞,用心灵去享受这个看似不自由的人生。

的确,人生的不自由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以改变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但就像你可以选择种方式穿越沙漠一样,你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度过人生。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享受,享受这个不自由的人生,享受不自由中的自由。 鸟飞得再高也飞不出天空,鱼游得再快也游不出大海。万物生活在不自由中却又活得自由自在,就像人生一样,享受不自由的自由便不会感觉自己活在束缚中。

戴着镣铐跳舞

谢雨欣

人生如一次在茫茫大漠的旅行,你可以自由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但你必须穿越沙漠。人生亦如一场在囚室中的演出,你看可以自由地跳跃、旋转、舞蹈,但你必须戴着镣铐。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从来都是束缚在一定限制内的,否则必将损害另一些人的自由。如果没有束缚,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以自由为名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交通将因没有红绿灯的束缚而一片混乱,学校将因没有规矩的束缚而无法运行;社会将因没有法律的束缚而暴乱四起——任何人都拥有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任何人都没有自由。

所以,才有了任继愈的“人不敢从心所欲”,我们都拥有自由,我们也都受到限制,我们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并不一定带给你的只是限制,只是束缚,利用好了,它就是你手中翻飞的彩带,脚上清脆的串铃,利用得不好,

篇四: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 比较容易联想到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

可以联想到法律。自由和民主不是百无禁忌,必须在规则下有序进行。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度过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们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趋势分析】

【2011年上海高考】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合前几年的题目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为思辨类作文。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考生们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似乎还需要对一些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为一个标志性转折。那年是说郑板桥的事例,结果造成一定审题的障碍,考生感觉困难重重。因此10年作文是一个反弹,是这几年来最简单的一个材料。材料中的两个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无需考察两个事例的区别,所谓两个事例,就是一个事例,不过,命题者是把发展观放到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而已。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变化,他的思辨性变强了,给出了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风格就此形成。微光,需要进行思辨考虑,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别人、由内而外的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材料中隐含的条件也比较多,比如放弃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写作时要必须考虑进去的。也就是说,材料在开放之外,内含的限定性条件增多。那么13年的作文是这个延续,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辨思考,结合自身以及社会。所以,上海作文的稳定就在这两年体现的特别明显:自我与社会联系,思辨性突出,观察自我以及思考社会,我对自己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注,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还是社会的一员。

以自由与平等作文

题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是上海高考作文坚持的命题思想。所以学生要善于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因此,明年作文,我们可以预计上海依然会延续这个成熟的作文命题风格,这也是新一届高三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1)

掬一捧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宁和。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令所谓“绝对”的沙漠有所动摇,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与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听上去是在自欺欺人。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

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因心灵的释然洒脱而自由的境界。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凉州观日,竟成晨昏莫辨,望朱成紫,可我们亦能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

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2)

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穿越沙漠的,作为所谓的“命运之注定”,我们足踝上那层抹不去的黄沙便是这一生注定要担负的镣铐,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绿洲的浓荫中逃避,因为这黄沙之旅便是人之一生。

或是烫人砂砾磨坏了足踵,或是水袋空瘪,食粮断尽,或是漫漫沙漠中无处可寻觅绿洲踪迹……这千百种生之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正如罗蒙诺索夫无法拒绝在污泥中摸打滚爬的童年,正如曼德拉无法拒绝锌皮房里二十七年的逼仄,正如史铁生无法拒绝在“最狂妄的年纪”遭遇病魔,不幸也罢,不公也罢,这副镣铐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礼物”。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尽情舞蹈吧!纵使身着镣铐。就算你没有了拒绝沙漠的自由,没有了回避灾祸的权利,没有了鲜花,绿荫与清风供以选择,你也照样可以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

唯有此,你才能打破生命的限制,舞出不凡的天地!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3)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

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4)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篇五: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积累(一)

1、“我们追求的是人人获得自由和尊严的道路”——曼德拉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家中平静去世,走完了他95载充满风雨的光辉岁月。

曼德拉一生追求自由和平等。他带领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走向多种族的民主制度。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达到他传奇人生的高潮。环视全球政治家,罕见有人像曼德拉一样,能赢得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家的人们的一致赞誉。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称:“纳尔逊·曼德拉表明了如果我们相信正义和仁爱并为之梦想和共同奋斗,世界和我们每个人将有怎样的可能性。在推进联合国价值和诉求方面,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曼德拉做得更多。”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则说道:“曼德拉这个名字激荡我们的良知和心灵,它成为全球追求尊严和自由的同义词。今天,一盏明灯熄灭了。这个来自特兰斯凯的男孩结束了漫长的旅程。他的旅程不仅改变了南非,也改变了人类。”的确,曼德拉配得上这所有的礼赞和尊崇。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今天,他回家了。他现在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世世代代。”

历史永远会记住他。在遥远的将来,他仍不朽。

【素材看点1】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一个部落酋长家庭。但是,天然一身黑皮肤的他注定不可能享受到公平公正。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绝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曼德拉从小就立志要当律师,因为他一直牢记着那位傲慢的哈罗教授的话“黑人难以成为好律师”,并立志要做出个样子来。在约翰内斯堡,他和他的朋友创办了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师事务所,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以及反对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斗争。“非国大”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焕发了蓬勃朝气和洋溢着斗争激情,掀起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运动,猛烈地冲击着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籓篱。他亲自出任“民族之矛”第一任总司令,成为叱咤时代风云的著名人物。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改判为无期徒刑。

但是,曼德拉在法庭辩护时,喊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种族隔离制度是不道德、不公正、不能容忍的。我们的良心激励我们抗议它、反对它、努力改变它!”被判终身监禁后,被关进大西洋上的罗本岛监狱,南非当局企图以长期囚禁和苦役消磨曼德拉的意志。但是,曼德拉每天三点半就起床,开始做操、举重、俯卧撑,继而开始学习。由于不准携带计时器,曼德拉在牢房墙壁上自制一个日历,记录时间。在他反复抗争下,狱方同意他在铁窗内函授学习伦敦大学法学硕士课程。在一张三角板凳充当的书桌前,借着走廊长明灯浑浊的光线,曼德拉自学了经济学和外国语言,并偷偷完成了几十万字的回忆录。还组织囚犯足球队、拳击队,跑步,漫长的抗争之后,曼德拉甚至拥有了一个小小的菜园。狱墙边的泥土中,番茄和洋葱放肆生长,享受着阳光的味道。1990年2月,迫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曼德拉被释放。那一年,曼德拉72岁。

【经典语录】

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度升起。

【素材看点2】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首位民选黑人总统。但当时的南非种族对立仍然严重,国家裂痕触目惊心。掌权之后的曼德拉展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他呼吁黑人“将武器扔到海里去”,而不要“将白人赶到海里去”,为此,南非诞生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尝

试用一种更加温暖的力量平复这个深受种族隔离之苦的国家的累累伤痕。

【经典细节】

1994年5月的一天,已经垂垂老矣的格列高里收到曼德拉亲自签署的总统就职仪式邀请函。在过去的18年,他负责看守曼德拉。格列高里曾和其他两位看守侮辱曼德拉,还故意往曼德拉的食物里泼泔水,再强迫他吃下。他恐慌地预感到自己遭报应的日子已经来到。但是曼德拉就职总统仪式开始,曼德拉却说:“今天更让我高兴的是,当年陪伴我在罗本岛度过艰难岁月的3位狱警也来到了现场。”他邀请格列高里等3人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接着,曼德拉也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我年轻时性子急、脾气暴,在狱中,正是在他们3位的帮助下,我才学会了控制情绪??”曼德拉说。听到这般出人意料的话,三人更是无地自容。世界在那一刻,变得如此安静。正是这种精神与胸襟,使得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素材眼:曼德拉最伟大的功绩,当属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和解。他以非凡的胸怀原谅了囚禁他的人,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救赎和仁慈的有力榜样。他是一个拥有极大道德勇气的人,改变了他的国家的历史。

【素材看点3】

作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民选黑人总统,他在民众中的声望无人可及,连任于他犹如囊中探物。然而, 1997年,79岁的曼德拉宣布辞去非国大党内主席的职务,并表示不会在1999年谋求连任。他给出的理由异常单纯:国家权力,不宜由年逾八十的老人执掌。他将担子交给了年轻的姆贝基,而且为了向继任者表达敬意和支持,在庆祝晚会上,曼德拉特意比姆贝基提前5分钟到场,他笑着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公民,理应恭候总统。

素材眼:身为一国领袖处于荣誉巅峰时,曼德拉却敏锐地意识到:让权力过于集中或长久滞留在某人手中,无论如何都是危险的、不道德的,都是对国家利益和公共权力的损害,都是对民众力量的蔑视和不尊重??这样的想法,基于一种品格,更源于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如果说不屈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是曼德拉魅力之源的话,那么退位的勇气则给这种魅力新添了迷人的光环。

一个伟大的人物,不在于他怎么上台,而在于他怎么下台。比起5年前的就职,曼德拉的卸任更深沉地镌刻在世人心中。有时候,一个人离去的背影比其迎面走来的时刻,更显高大。

2、陈道明“回戏”:“戏比天大、艺无止境,德为先”

2013年11月26晚,京城大风降温,但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住观众们到北京人艺观看话剧《喜剧的忧伤》的热情。然而,比平时迟到了8分钟的开场铃后出现的,是让全场观众都十分吃惊、在人艺历史上也极为特殊的一幕:高烧始终不退、被救护车送到剧场、一直在后台输液的陈道明,在被搀扶下登台,因为无法继续演出只能“回戏”(所谓“回戏”,是因故不能演出对观众进行告知的一种传统),陈道明哽咽着向观众深深鞠躬致歉。

陈道明是26日凌晨四时开始发烧的。虽然白天竭尽全力治疗,可直到下午,体温依然高达39摄氏度。17时打了退烧针后,体温降到38.5摄氏度的陈道明,坐着急救车来到北京人艺。此时观众已经入场,陈道明在剧场后台坚持着化妆并换好了服装,“我要是不演,对观众太残酷了。” 19时20分,演出前的第一遍预备铃声响起。陈道明试着从化妆间走到台口,短短几步路他已经虚弱得气喘吁吁,在众人的建议下,他又返回化妆间的走廊。此时正在友谊医院输液的院长张和平也闻讯赶到剧场,看到陈道明当时的状况,他果断地决定“回戏”。十分钟后,毫不知情的观众目睹了人艺领导和剧组主创集体上台致歉的那一幕,陈道明哽咽着道歉:“很抱歉,大家花了那么多钱,跑了很多路来北京人艺看这场演出,我们如果凑合演,我觉得对不起你们。”之后,他在向观众深深鞠躬时差点栽倒。这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陈道明站在舞台上,坚持要目送所有观众离席,而台下的观众则坚持让他先走,

很多人拥至台前高喊:“放心吧!我们能理解,陈老师快回去休息吧!”直到看观众走得差不多了,陈道明才转身回到后台。目睹了这一切的张和平由衷感慨:“话剧观众太可爱了!”

北京人艺方面表示,会在2014年初为观众补演三场《喜剧的忧伤》,时间不允许的观众,则可以退票。可当晚售出的900张票,只退了33张。

3、钢子:“傻捐者”一个大侠梦

做慈善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为了作秀博曝光率,有些为了回报社会;有些高调浮夸,有些默默无闻,钢子显然属于后者。

“这一年,大概捐了900多万元吧。”电脑屏幕前,钢子一页页地翻着自己的支付宝交易记录。如今,他在新浪微公益等网络慈善平台的爱心影响力、募款能力都高居榜首。但时至今日,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仍然只有“钢子”这个名字,他的真实姓名、身份、经历,依旧被种种离奇的猜想包裹着,“因为我要践行我的慈善理念——做没有回报目标的慈善”。

钢子有很多外号,“补齐哥”“傻捐者”“网络首善”等,他最喜欢的是“傻捐者”。他说:“我的慈善理念需要的就是一个什么都不要的傻子,用默默付出把这个理念推出来。”以前钢子虽然也经常帮助人,但多是出于热心劲儿。直到2012年10月,浙江温岭爆出幼师虐童事件,身为父亲的钢子被深深触动了,他开始筹划建立儿童权益保障组织,并成为中国儿童权益保障促进基金会的创始人。2012年10月26日,钢子开通新浪微博账号,不久便捐助了山东一名年仅两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此开始了他的网络慈善之路。2013年3月1日,钢子成为微公益平台首个捐款超百万的爱心用户,被网友称为“网络首善”。2013年3月27日,钢子在网上成立“钢丝军团”(后改名为钢丝善行团),发起“1起捐”公益活动。2013年6月27日,钢子宣布以两亿元转让他名下价值六七百亿的钼矿49%的股权,以成立一个慈善纯公益信托基金,用作钢丝善行团的长远发展。

4、别了,“明星大使”骆家辉

2013年11月20日,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发表声明,宣布辞职。骆家辉称,作为第一个就任此职位的华裔美国人,他感到无比荣耀。

100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从广东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那时候,他举目无亲,不懂半句英文,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100多年后的2011年8月13日,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骆家辉携着妻子和3名子女,乘坐了12小时的经济舱抵达北京机场,他自背双肩包、穿休闲皮鞋,没有保镖也没有随从,如同一个普通华人带着家人回到他不熟悉的“祖国”。 骆家辉无疑是外国驻华大使中最“有人气的”。两年多时间,骆家辉从个美国长大的华裔高官,成了一个“中国通”,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中国网络引起热议。潘石屹曾在微博上这么调侃:“骆家辉同志在北京工作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聘中国人办理签证,大大加快了签证速度。坚持每天公布PM2.5,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其实,不止签证、PM2.5,骆家辉还因为“廉洁亲民”的作风而成为任职期间“中枪”最多的驻华大使。他乘经济舱,用咖啡打折券,带副总统拜登去吃小吃等行为,都被一些网民拿来与中国某些官员的不良作风作比较。

通过刻苦学习拿到耶鲁大学政治科学、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骆家辉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在声明辞职原因时,他写道:“我的孩子正在西雅图上高中,我想这个阶段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很重要。我希望回到美国,和我的孩子一起去参观大学,选择大学,帮助孩子成长。”骆家辉说起家人的时候不由得扬起嘴角。他本人心中,也许家人就是唯一的选择。

5、胡佩兰:固守医道,仁心仁术

她可能是中国最老的一位出诊大夫。胡佩兰70岁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退休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一周六天,风雨无阻。工作几乎就是她的生活,也是她最大的爱好。她的职业生涯少有的一次中断是,一个雪夜在走下医院台阶时,她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只要这位老大夫一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从早上8点半到午后,

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她中途几乎不出诊室,也不上厕所。有一次,为看病,她甚至没能准时出席孙女的婚宴。

医生要为病人做检查。她多次行走于办公桌和检查室之间。虽然这段距离只有一臂远,但对于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平日靠轮椅行动的胡医生来说,并不轻松。她双脚在地面上蹭着,就像要最大限度地寻找摩擦力,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毕竟,她已经97岁了。但是,胡医生并不认为自己老了。她说,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她大病看不了,小病还能看一些,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都高兴。

在病人看来,这个不起眼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胡医生最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她开药便宜,退休后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有超过100元钱的”。“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胡佩兰的年纪确实大了,有时候也会犯迷糊。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她都记不住了。不过,她却能一下子叫出不少病人的名字。她一再嘱咐学生给病人打电话:“咋还不来看病咧,情况咋样了?不要嫌我啰嗦。”身边的人说,她是一个“抠门儿”的老太太,舍不得浪费一个馍、多买一棵菜。不过,她很多次大方地给人垫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作为一个医生,胡大夫享受着治病救人的成就感,以及病人对她不打折扣的信任。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这个老医生或许已经“过时”了。有人问:“你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要工作?”她几乎不用多想,便用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回答:“为人民服务啊。”她还会念叨着:“以前医生以病人为主。”她说自己行医70年没收过红包,没被病人“医闹”过,她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诊室会有危险。她说:“没有妨碍,以人心换人心。”

她的学生说:“老师就是守着医生的这片净土。”也有人说,这位老式大夫真正守护的是,医道。

6、王青意、蔡福想:蹲下身的“中国好干部”

2013年10月31日晚,平阳一名孕妇在横穿马路时,被车撞倒,两名村干部王青意和蔡福想,正蹲下身将孕妇抱起时,一辆农用车撞向3人,他们和孕妇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后,他们救人遇难的事迹感动了每个人。出殡那天,上千村民含泪相送。

他们的义举,看似瞬间的举动,却和他们平时心怀善念、一心为民密不可分。36岁的王青意,6岁丧父,母亲改嫁,从小生活贫困,因此也格外懂事。在学校里,他做事稳重、周到,打开水、打扫卫生、拿盒饭这些活似乎都是他在做。1997年,大专毕业后,因工作出色,他先后十余次获得先进称号。52岁的蔡福想,2010年当选青湾村村主任。上任后,他带领村民拓宽了3条机耕路,方便村民出行;负责修建了自来水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每次村里修路或村民生活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被称为“贴钱主任”。2013年11月2目,他们被授予“最美温州人”的称号。

这是一个“礼失求诸野”的社会,这更是一个“治国先治吏”的时代。经济规则对公序良俗的侵蚀,令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道德英雄、更呼唤官德与吏治的澄明。“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对“好干部”最直接、最生动、最简洁的“肖像”描写。王青意、蔡福想事迹的背后,时时处处都能探寻到信念与理想的交响、勤政与为民的和弦。基层是最接地气的热土,也是检验群众路线的试验田。与其说村民对“王青意、蔡福想”们情有独钟,不如说是民众对基层好干部求贤若渴。

总要有一些英雄,带领我们激情进发;总要有一些好干部,带领民众往梦想深处奔走。或许是时代造就了“最美温州人”,抑或是他们大写着“中国好干部”—不管怎么说,在王青意、蔡福想的事迹之上,在我们湿润的眼里,不止盛满感动的情愫。唯愿好干部一路走好!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