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唐僧取经的西天指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0:12 作文素材
唐僧取经的西天指哪里作文素材

篇一:25唐玄奘西天取经

25、唐玄奘西天取经

教学目标: 天竺(zhú)堡垒(lěi)朝拜(cháo)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

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

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

(“奘”读zàng,而不读zhàng;,“壮”与“奘”的区别)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

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

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

的僧人?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 [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 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 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 1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

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要点:1)混出玉门关2)单人匹马走沙漠

※重点句: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

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1、从学者的角度, 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

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

意志。

※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

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

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

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

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

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

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

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史贡献。

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

做了哪些事情?

(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2)师生合作交流资料

※屏幕出示: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

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

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

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

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

普通的僧人吗?

角度:

2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总结全文,提炼升华 1、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玄奘西行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 2、出示季羡林先生引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板书: 百折不挠 唐玄奘西行取经 舍身求法 中国的脊梁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篇二:唐僧西天取经团队需要裁员,该裁掉谁?分析的很到位!

如果把西游记的取经团队比做一个项目团队的话,为了节约成本,唐太宗需要这个团队里裁掉一个队员,该裁掉哪一位?为什么?

职场背景:为了完成西天取经任务,组成取经团队,成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其中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白龙马是老板座驾。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

团队的组成很有意思:

1、唐僧作为项目经理PM,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

2、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承担了项目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

3、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

4、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的性格极极端,回想他那大闹天宫的历史,恐怕作为普通人来说没有人会让这种人待在团队里。

5、白龙马是唐僧办公、出差用的座驾,身份地位的象征。

成本唐太宗必须裁掉一个人。该裁掉谁呢? 既然如此,这话题就很有趣,也很经典,原本是缺一不可的“五人帮”,堪称“完美团队”,但是要节约

1、唐僧肯定不能裁,直接得到唐太宗(总裁)的任命书,既给袈裟,又给金碗,没有他就不可能完成总裁的任务——取经。他是项目团队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总舵手。

2、孙悟空,法力高强,技术精通,业务能手(打怪),可谓是技术攻关队长,碰到困难(妖怪),一路排除,保驾护航,确保师傅生命安全,取经道路顺畅。

况且神魔两界都有关系户,各路神魔boss也要三分让。虽然他有大闹天宫的前科,但是在五指山下反省和历练,为人处世及脾气有所改善。创业之路,虽然多次受师傅气,且时常发脾气,可是最后还是回到师傅身边,共度难关路。俗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想成大业者,唐僧必须要有长远眼光看问题,取舍就在一念之间。有能力的人肯定是有个性的人,看领导怎样去用好他,扬长避短,把特长发挥极致。所以,不能没有孙悟空,光有司令,没有战士,留几个烧菜的后勤,打仗必败。

3、猪八戒,他原本是天蓬元帅,因色,毁掉前途。他能当上元帅,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魅力和沟通能力强,而且他性格开朗,充满活力,特讨女人喜欢,受尽孙悟空的欺负,经常背黑锅,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心态特别好,依然开心做好本职工作。

他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开心果”,只是一股沉闷的氛围,没有活力和欢乐,想必后果会很严重,会被逼疯。欢快的工作,才能有好的绩效,所以,猪八戒不能裁。

4、沙和尚,他相当于企业中辅助工、搬运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没有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完全可以把任务分给团队其他成员(悟空、八戒)。

唐僧在没有招收沙和尚之前,这些杂事,还不是悟空和八戒干。所以,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必要时候就要裁掉沙和尚。如果哪天组织想要召回他时,我想,以沙和尚的性格,他还是会很乐意回来的。不管从长期或短期考虑,裁掉沙和尚,都是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5、白龙马,他是唐僧的座驾,身份地位的的象征,如今企业哪位高层出差、办事、接客不开豪车(宝马、奔驰、奥迪等)?总不能叫他出差办公坐公交车或步行吧。同时,白龙马对唐僧来说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间接能节约成本。所以白龙马也是不可缺少的。

综合以上分析,最佳的选择只能是裁掉沙和尚。

【职场励志启示】因此,光埋头苦干是没有用的,要想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被轻易淘汰,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技能的含金量,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自然笑到最后的肯定是你。

篇三:揭秘:史上去西天取经比“唐僧”还早的大师

揭秘:史上去西天取经比“唐僧”还早的大师

法显撰《佛国记》,又名《历游天竺记》等。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他便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折,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岁的法显送到寺中做小沙弥。法显20岁时受大戒后,勤学不止,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

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唐僧取经的西天指哪里)经典有很多或残缺不全,或是释义不清,于是便萌生了远赴天竺求取经书、“令戒律流通汉地”的念头。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不顾65岁高龄,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鄯善)、乌夷(今新疆焉耆),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

接着,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内,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

法显等人在摩揭陀国首都巴达弗邑(今印度巴特那)停留3年,学梵语,抄经律。后来,法显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农历八月,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归国。一路上,艰险濒濒,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回到青州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历时15年,游历30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着手翻译佛经。七年间,他共译出佛学经典6部63卷,其中《摩诃僧袛律》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佛国记》。该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取经、译经之功不仅得到佛教界的敬重,也赢得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

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是法显。”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赞扬说:“中国的旅行家法显,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公元422年,法显大师圆寂于荆州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篇四:“唐僧”是中国西天取经第一人吗

“唐僧”是中国西天取经第一人吗

一提起我国到西天去取经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西游记》里的唐僧,也就是唐朝的玄奘和尚,认为他是西天取经第一人。尤其这两年的假期更是让少年儿童乐翻了天,每天都有一个电视台或几个电视台转播《西游记》,动画版的、新版的、旧版的齐上阵,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开学后,来询问我“唐僧是不是中国西天取经第一人”的更多了。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详实的历史事实郑重其事地向学生说明:唐僧不是我国西天取经第一人。在他之前,有许多人在这件事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对他尊称为释迦牟尼。因其宗教信仰“众生平等”、“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对民众产生了麻醉的消极作用,对统治阶级的统治极为有利。于是佛教迅速传播开来。我国因为佛经资料不足的问题,经常有人到古印度取经。

据记载最早到西天取经开始于东汉明帝时,他曾经派蔡愔等十八人,到印度求佛法。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到达天竺,因而没有把真经取回。之后,三国时期的佛家弟子朱士行被派往西天取经。朱士行西行是在公元282年,比唐朝的玄奘要早三百八十多年。他到达了天竺,也取得了真经,但遗憾的是他未能亲自将搜集到的经典送回国内,就客死异乡。由他的弟子弗和完成了他的遗愿。

在这之后,有许多人到西天取经,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取经成功,并且成就非凡,有许多学者认为他才是我国僧人西行取经的先驱者,他就是东晋时代的法显和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乞求神灵护佑,这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并且统治阶级又大力提倡,对佛教从政治、经济上给予支持,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佛经太少和没有较好的译本,影响了佛教的传播。因此,迫切的任务就是西行取经和译经。据史料记载,当时去印度取经的人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显。法显,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沁阳东南)人。他于399年3月中旬从长安出发,走南道,越葱岭,先后到北天竺、中天竺等地,最后到达狮子国(斯里兰卡),然后从海道归国,历时十三年。其间法显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律,并把亲身经历的三十余国的见闻写成《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佛国记》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外交通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今天中亚、南亚一些国家历史的重要文献。继法显之后西天取经的还有释智猛、释昙无竭,北魏末的惠生、宋云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认为唐玄奘是西天取经第一人呢?那是因为唐玄奘对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影响很大。

玄奘,原名陈祎,法号玄奘。他从小就常随兄长去听高僧的讲经说法,逐渐喜爱上了佛学,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及聪明过人的智慧,被称为佛门的“千里驹”。随着学习研讨的深入,玄奘发现国内的佛教经论体系杂乱,对教理的解释也众说纷纭,传入的佛教经典甚少,典籍的翻译又差错较多。他认为经弄清楚佛教的教理,必须亲自到它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这样方能求得“真义”。于是,贞观元年(627年,一说为贞观三年),玄奘毅然踏上西行之路。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来到当时印度最大的寺院——达伽耶城的那烂陀寺求学佛经。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为得道高僧。贞观十七年,玄奘带上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以及中、南亚特产的奇花异草的种子离开印度,历时两年,回到了长安,完成了西天取经大业。

唐玄奘归国之后,把西天取经的过程一一写下来,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的问世,被世人视为中外文化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对全世界影响很大。世界各国学者,尤其是东亚和中南亚的学者从语言、民族、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对《大唐西域记》作了深入的研究,因此玄奘的一生不仅为繁荣佛学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直接沟通了唐代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联系,成为中印友好的历史象征。

总之,唐玄奘对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贡献很大,但并不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我们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人和事。

篇五:揭秘:如来让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真实内幕

揭秘:如来让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真实内幕

看过西游记,好多人闹不明白,唐僧师徒不是西游记中最优秀的,为何要让他们去取经。要知道取经的路上虽然九死一生险关重重,可是跨过这道坎,取回真经,就是风光无限。那么为何要让唐僧师徒取经。

先看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人,也就是佛祖的下派干部,唐僧根正苗红,佛祖的嫡系弟子,又是大唐皇帝的结拜兄弟,父亲是状元,母亲是丞相之女,因此有那么的天份,更重要的是唐僧讲的佛经也是天花乱坠,深得佛种三昧,法力高深,实在让人敬佩。更加意志坚定,实在是取经的不二人选。另外唐僧仪表堂堂,形象也好,自然官运亨通,让人一看就是做官的料。

再看孙悟空,和唐僧一比,明显的败下战来,首先无父无母,没有后台,靠着自己的奋斗,打了一片天地,但还是斗不过佛祖,被压到五行山下,那是一个有前科的人,如何是唐僧的对手,在唐僧面前自惭形秽,形象不行,这就输了一大骨节子。但孙悟空有法术,有本领,会七十二变,更主要的是他是须菩提的徒弟,所以才在唐僧手下做了第一名大徒弟。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取经路上如何要找他。

第三个就是猪八戒,虽然本人没有多大能力,但当年曾经是威风八面的天蓬元帅,掌管着十万水军,更主要的是居然敢酒醉洗刷嫦娥,天上人间的头牌姑娘,这让玉帝很恼火,于是让他投了猪胎,变成了长嘴大耳猪的模样。不过再怎么,人家以前也曾在天宫混过,因此和天上的神仙多少有点交情。谁都知道取经后意味着什么,好多人托关系走后门未必行得通,可老猪有的是实力,因此做了唐僧的二徒弟。 再看沙僧,当年也是了不起的角色,和玉帝有关系,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失手打了琉璃盏,被玉帝发配到流沙河做水怪,也犯了好多事,还不是玉帝看他昔日的面子让他出去渡一下金,今后能安排个职务。

最后一个是小白龙,本身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你看一个堂堂的龙子,连唐僧的徒弟做不成,做成了唐长老的脚力,居然也欢天喜地,可见取经确实是个大造化。

唐僧取经,本就是十拿九稳的事,如果不是孙悟空保驾,照样一帆风顺,有如来佛祖护着,有众天兵保佑,有诸位神仙协助,唐僧取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会一路绿灯,后来论功行赏,唐僧孙悟空都是佛,地位比观音菩萨还要高,至于八戒沙僧白龙马也都有自己显赫的位置。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