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纸上谈兵是写谁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8:06 作文素材
纸上谈兵是写谁的作文素材

篇一:习作就是要纸上谈兵 高林生

习作就是要纸上练兵 高 林 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尽管“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但习作的关键是“写”。所谓写作,最为重要个关键的是要把心里的话运用语言文字在纸上写出来。还是《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得地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是在如今的习作教学中,重说轻写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每逢作文,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内容热热闹闹地说上一通,然后再让学生用文字把所说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说的时候七嘴八舌、活灵活现;一旦要动笔了,不少的学生依然是眼望着天花板,紧皱着眉头,长吁短叹,就是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简单地将“说”等同于“写”,自认为“会说就一定会写”的缘故。

从宏观上讲,“说写同源”、“先说后写”是不错的。人不就是先有了语言,学会了说话,然后才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学会写字的吗?所以有人说,语言和文字本来就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但是,我们在肯定和强调语言与文字同根同源的时候,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二者的差异。 首先是“说”与“写”在“年龄”上的差异。这二者在“年龄”上的差异绝不是一天、两天,而要以百万年计算。有关资料显示:人类的语言大约诞生在200万年以前,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可能正是语言和文字诞生年代相去甚远这一原因,直至今天,在人脑的中指挥人发音说话的神经中枢与指挥人书写的神经中枢并没有合二为一,此二者并不在同一个脑区。近现代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在人脑中,司职言语运动的“布洛卡区”是在人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而“对于用右手写字的人来说,书写动作是由大脑左半球前运动区的中间区域(即爱克斯纳区)所控制。”(请见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编著的《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和170页)因此,要想使司职言语运动的“布洛卡区”和指挥书写动作的“爱克斯纳区”之间的神经联系得到加强,那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反复多次的“写话”锻炼。没有这种锻炼,“说”与“写”是无法实现自动连接的。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脑各区的兴奋和抑制总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各个脑区的活动与抑制就像是跷跷板或扳手腕一样,一个脑区往往会牵制另一个脑区。在一般的情况下,跷跷板上的一个人比其同伴轻得多,或扳手腕的一方比其对手弱得多,那么,大脑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一个脑区的活动偏低,另一个脑区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请见苏珊.格林菲尔德著《人脑之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一个人在他“说话”所涉及的脑区异常兴奋的时候,指挥“书写”的神经中枢就会受到相对抑制。所以说起来滔滔不绝与天花乱坠并不一定能直接带来笔下的丰富多彩。这倒很有点像一个人学骑自行车,当他的骑术尚不熟练的时候,骑车人是不敢也不能与人交谈的。只有到了骑术已相当熟练,已经将骑行变成了一种不需思考的习惯动作时,他才有可能“一心二用”,才能可能在车上随心所欲地与他人交谈。与之同理,真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口”理想境界,那就必须在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反反复复的手脑并用的“写”的锻炼,先要把“写”变成一种动力定型后,才可能把心中要说的“话”即刻转化为笔下足以传达自己意思的文字串。这就是为什么要在低年级进行无拘无束的写话练习的原因。没有这种大量的写话做基础,到了中年级,进入习作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心中有话,笔下无言的尴尬局面。因此,简单地、笼统地说“会说就一定会写”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

第二、从“得心应口”与“得心应手”的转换方式来看,得于心而用口去说和得于心而用手去写的差异也很明显。所谓“得心应口”,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从现实的情况看,“得心应口”几乎成了一个人的本能。一个发育正常的小孩子,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大约到了5、6岁,“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无怪乎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惊叹:“人的思维特性使得一个孩子能够习得一种复杂的和具有高度表达力的人类语言。”语言学家称小孩在2—6岁这个时期是小语言学家的时期。然而,要想达到“得心应手”,即“看到什么就能用恰当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的境界,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你得识字,这也就是说,你得把日常生活中那些举目能见的事物和那些数目众多,但只能与这一事物相对应的文字符号挂起钩来。其次,你还要学会写字,要把已经能够与具体事物挂起钩来的文字符号用笔写出来。这二者相较,“得心应手”远比“得心应口”来得复杂。 回到习作这个话题上来,不管是“得心应口”也好,还是“得心应手”也罢。首先要得于“心”,这也就是说,必须把日常能见的事物通过观察、感受、积累变成存储于胸的“说”或“写”的素材。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说”,还是“写”都是无法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而各种信息进入感觉器官以后,首先要通过不同的神经通道传递到分属于左右半球的各个脑区,然后再通过信息交流进行整合。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儿童时期,能“把大脑左右半球联系起来的粗大神经纤维束——胼胝体的发育所持续的时间较为漫长(约为10年)。这极大地限制了儿童大脑两个半球之间

的信息交流。有实验证明:4岁儿童的大脑两侧半球的信息交流的渠道很不畅通,不能共享各自得到的信息,一些触觉的、复杂视觉的、情感的信息难于在两个半球之间进行有效的传导。因此幼儿一侧大脑对另一侧大脑所感受到的内容及活动往往无法完全了解。”(请参见杨雄里院士在教育部组织的“科学教育”总课题南京开题会上的讲话)所以,10岁以前的儿童,能够搜集和储存在大脑中的说话与习作的素材往往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断。再加上这个时期儿童的识字量和书写的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此时的儿童说和写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写的能力就更差一点。故而,简单地把会说等同于会写是一厢情愿的事。面对客观实际,一方面要求我们重点加强写字和写话的训练,“抓差补缺”;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不能犯“急躁病”,不能过早、过高地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三、从构思、表达、理解的角度来看,写出来让人家看得懂,也要比说出来让人家听得懂困难得多。我们知道: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大都需要构思。构思时往往使用的是内部言语,而内部言语是多维的、不连贯的、直觉的、稍纵即逝的。开始构思的时候,伴随表达意图的形成,大脑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能与表达意图相匹配的、由内部言语勾画出来的图像。这些图像可能是事件,可能是场景,也可能是具体的事物,还可能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要表达了,用嘴去说的时候,人们靠的是行为、表情、手势、词语的共同发挥作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听话的人呢,也往往是通过以上这些表象多渠道地搜集与获得信息,并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到了使用文字进行交流的时候,原本可帮助说话的行为、表情、手势,如果没有专门的交代,这些辅助手段也就不复存在了,原来立体的信息传递就只能靠单向的、线性的文字符号编码串来承担了。所以,“写”自然要比“说”来得困难。

综合以上三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写”要比“说”来得复杂、艰巨,写作的真本领是在一定的时机,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在“写”的实践中实现的,习作是纸上练兵的事。针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我们在坚持纸上练兵这一大原则的前提下,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手脑并用的写话练习,为习作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其实,人之初,就是靠手脑相互作用进化发展起来的。生理学与神经科学的有关研究证明: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肌肉和关节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参与运动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则担负着随时监视运动的职能。而大脑呢?不但要参与行为发动时的决策,而且要综合由神经系统传入的动态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再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和关节进行不断地校正,从而使人的行为越来越合乎规范,越来越准确、精细。因此,要想做到“得心应手”,只有通过大量的手脑并用的练习,才有可能形成快速反应的神经通道,为“我手写我口”奠定基础。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起来的,语言系统也不能例外。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词就是由词素组成的,然后再由词组成句子,组成句群,组成章节,乃至整部作品。这其中,词通常标志的是和其它对象分离开的、处于孤立状态中的对象。可是一旦由词组成了句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句子中的词所标示的是处于联系、运动之中的对象,而整个句子呢,描述的是某一对象和其它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如“汽车”这个词,它原来标示的只是一个孤立、静止的对象。但如果将“汽车”组织到“这辆汽车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这句话中,“汽车”和“我们”就联系起来了。汽车不仅是人的制造物,同时也参与了表达“我们制造了这辆汽车”这件事。句子中的“汽车”在意义和内容上都比单独的使用丰富得多。在现实世界中,任何对象都不是孤立、静止存在的,都处于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而这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在一定的时空区间便构成了某一完整“事件”。一般说来,事件通常包容着若干对象及对象的状态、运动和属性等,因此,有学者断言:任何真正的语言,都是以句子作为其成熟标志的,或者说,只有达到了句子水平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因为只有通过句子,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人们所把握的对象的整个过程,才能较为完整地表达出人的思想。动物语言之所以不能和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的“语言”没有达到“句子”的水平。因此,要让小学生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它的基础就是由词组句能力的培养。

荀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写话之“足”应该从那里起步呢?一句话,从把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入手。正如以上所分析的那样,在一般的句子中,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比如“马吃草”这句话,既要有“马”,又要有“草”,缺一不可。但仅有表示相互作用双方的词(主要是“名词”或代词)还不能表明他们之间进行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以,这两者之间还必须嵌入一个表示联系和作用的“系词”。除特定的省略句之外,一般都以“动词”做谓语。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将句子定义为“以谓语的存在为特征的句法单位”(高尔斯基主编《思维与语言》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98页)的原因之所在。句子之中的“名词”往往是居于相互作用主动地位的“施动者”,被人称作“主语”,处于被动地位的“受动者”

则被称为“宾语”。所以一般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有学者认为:“所有人类语言中的句子结构无非是这样三种主要的形式:SVO(主动宾)、SOV(主宾动)和VSO(动主宾)。”(请参见肖锋著《从哲学看符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小学生能将心中的话语以基本句式写出来的时候,最基本的习作本领也就具备了。应该说,写话是一个能让学生们施展创造才能,纸上练兵的“大舞台”。

第二、把握好写话与习作的关键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里所说的“关键时机”,一是指开始“写话”的年级,二是指“写话”和“习作”动笔的火候。开始写话的年级自然是尽早为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提前。根据儿童生理、心理以及知识技能的成长进程,一般安排在孩子们对句子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动笔写字的基本能力之后为宜。再者,开始阶段的写话练习,要求一定不能太高,应该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练习。只要孩子们愿意写,而且能大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可以了。一句话,只要他们能将心里的话在纸上演练一番就为好,至于威武雄壮、赏心悦目那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谈到“写话”和“习作”动笔的时机,我们首先要树立为需要而表达和交流的理念。意思是说,写话与习作时,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用笔交流的氛围,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把原来的“要我写”转化为如今的“我要写”,充分调动学生写话与习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我们要在学生们进入眼睛发亮、不吐不快的状态时,尽量排除对学生的干扰,放开手脚让学生在纸上练兵。学生所写的草稿哪怕是东一句、西一句,不是那么完整,不是那么有条理,那也没有关系,回头再作调整、修改就是了。我们说,当学生使用内部言语进行构思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在这一当口,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外界干扰,都很有可能让已经浮现出来的“话语”发生转移,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这样或那样的规定,让他们自由地、迅捷地在纸上留下思维的痕迹。用一句流行的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有一位老师曾经以《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为题上过一节习作课。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手拿着自己带来的照片,每一个学生都能说上一大串有关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写作了,老师对学生说:“待会儿起草时,大家一定要写清楚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如此这般规定下达之后,学生刚才拥有的写作冲动骤然消失得荡然无存,剩下的依然是口咬笔头,长吁短叹。大量事实证明了这样一点:习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重要的是有表达欲望、有积极构思、恰逢其时的纸上练兵。 第三、关注反复修改的过程,认认真真地在纸上排兵布阵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习作要做到以下三条:一是“具体明确”;二是“文从字顺”;三是会“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一句话,就是要看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己或别人能不能看得懂、读得顺。如果看不懂、读不顺,那就要改一改。所谓改一改,其实这就好像是在纸上“排兵布阵”,最终是要使每一个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各得其所,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达意的功能。怎么改?老师们创造了读一读、改一改分步实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是以自读的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然后动手去删节、调整、添加??直至满意为止。有学者曾经告诉我们:学会在读中修改的本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字句上的有些好处和毛病是读得出,却看不出来的。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这项功夫的修炼尤为必要。鲁迅先生说过,他写好一篇文章之后,总要反复读上好几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可以说,要想使句子顺口,词儿通达,必须再三默诵,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的气势强弱合度,缓急适宜。这种方法的第二步是与同学交换着读,商量着改;这种方法的第三步是“发表”出去,在更大范围内让别人读,并根据反馈意见再行修改。不管是哪一种修改方法,首先是发现毛病或不妥,然后是在纸上不断地重组,从而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其中的关键依然是要落实到纸上,依然是要纸上练兵。

以上所说的方方面面,其实用一个词语就可以概括,习作就是要纸上练兵。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又说又练那才能出真功夫。”

篇二:不会纸上谈兵的运营不是好运营

不会纸上谈兵的运营不是好运营

谈到店铺运营计划,很多人说,我只会实操,不会纸上谈兵,实际上,如果写都写不出来,那么如何相信你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这也是几年前领导问我的问题。

记得几年前,在361度负责旗舰店运营,被领导要求写一份详细的年度运营计划,于是就找了一个现成的模板往里套,领导观后,喜忧参半;现在回头看那份运营计划,格式确实是对的,但内容全是错的。

懂淘宝搜索优化的人很多,懂直通车和钻展推广,转化率体系优化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懂整体运营把控,并且将运营思路策略写一份详细店铺运营计划的人却很少。

做为电商运营,有没有全局观,能不能从整体运营角度出发,会不会写运营计划,这就是电商运营土八路与正规军最大的区别。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店长运营,肯定都意识到,写计划是一个电商运营必备的能力。金字塔天猫运营有不少学员都说过,在参加培训前,有去品牌企业应聘高薪店长运营工作的经历,但是被要求写运营计划而感到仓皇无措,感觉自己懂的也不少,最后因为写不出来计划,不会表达,最后失败。

在4年中,从我在361度都到探路者的运营工作经历,几乎每个月都会写一份上月总结,下月计划等之类的东西,每月至少去一趟杭州带着这些东西和小二沟通,一年或者半年,还会写年度的计划与总结。

很多人我问如何与小二沟通,我一般会反问一个问题,你和小二沟通什么想要?我在金字塔天猫运营活动策划中讲到如何与小二沟通的问题,以我四年和他们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你,认识他们很容易,但很多时候不是有什么内幕或者潜规则,是我们自己没有计划和规划

不懂运营,而只想从小二那单纯要点资源回来,那再想,为什么给你而不给我,谁能创造更多价值?

一份详细完整牛逼的店铺运营计划,对上可以让公司老板知道你在干什么,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支持,横向可以使团队分工明确配合自己运营工作,对于自己,更是可以使自己工作有序,提升自我执行力,包括与类目小二沟通,运营计划都必不可少,所以不会写计划,就谈不上是一个专业的运营操盘手。

一个行业在爆发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的是行业的浮躁,电商运营里面浮躁的人才太多了现在。

经常看到很多运营抱怨,一年辗转离职三四个公司,这家因为推广费问题,那个因为团队配合问题,或者老板不支持等等各种理由,觉得公司对不起你,老板对不起你,谁都不懂你的运营思路,最后感慨不识千里马走人;

其实以我四年企业电商运营工作经历来看,我倒建议不妨从自我身上找找原因,是你不适应电商商业竞争环境不懂规则,或者自己根本没有计划,沟通都不会的问题。

那么运营计划包含哪些内容到底?最简单的包含以下几点:

1、推算销售额、流量、转化、客单价

2、拆分各渠道流量来源(免费/付费/活动)

3、全年促销活动节奏

4、全年商品销售运营计划

根据我四年的运营经验积累,我把运营思维做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的体系:

第一层流量层,四大推广方式的具体优化技术:直通车、钻展、seo优化、淘宝客; 第二层,转化层:页面视觉、转化数据、活动和营销策略的提升; 第三层,运营层面,运营计划、产品竞争以及分销和定价等全局层面的运营。

但是,太多的人太过于浮躁,不愿意花精力吃透金字塔基础层,就想一步登顶!

如果让你做老板,那么从公司老板角度出发,你一定希望找一个能制定一份详细计划,告诉你需要什么,能做到什么,怎么做的店长运营,而不是不承诺任何结果,没有任何计划和数据支撑,和你说钱反正你只管给,只管听我话,不需要知道我每天对着电脑在干什么,这样的牛逼运营你敢用么?

因为写计划,需要在系统化学习了所有具体操作以后,计划是最终落地执行方案,什么具体操作都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写计划,那必定是纸上谈兵,这不是我们写计划的目的。

关于整店运营规划的文章,在我博客之前发布的《一年卖6个亿的天猫店铺如何操盘》中,也有讲解整店运营规划的重要性。

运营计划实际上是起统筹与协调所有实操工作内容的,和提升自我执行力作用,掌握了操作技术以后,制定的运营计划才是真实可落地的;否则就是我该开始提到的,给你一个现成模板你可能也会套用,但最后即使格式是对的,内容却是全错的,也没用,无法实现。

在越来越专业化的电商运(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纸上谈兵是写谁的)营同时,一份详细的运营计划是店铺发展与团队执行力的保证,所以学会写店铺运营计划,才能适应电商环境,才能实现自身从游击队土八路到正规军的华丽转身。

篇三:作文教案

篇四:读《纸上谈兵》有感

读《纸上谈兵》有感

今天,我读了《纸上谈兵》一课,主要写了古时后有个人叫赵奢,赵括从小就读兵书,因此,他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后来,赵奢死了,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赵括当大将,代军打仗,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的熟,但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赵王不听,结果,赵括接受兵权后,生搬硬套书上的条文,不久,在两军交战中,令全军覆没,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赵括虽然兵书读得很多,可是却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才会全军覆没。而赵王做事太鲁莽,用人不当,也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 读完了这篇课文,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学车的故事。

去年暑假,爸爸教我学骑车。爸爸首先说了骑车的要领。我一听,原来骑车这样简单,于是,我自信地对爸爸说:这么简单,我学会了,你就瞧好吧。说完,我就按照爸爸说得要领去做,谁知,车子到了我的手中却不听指挥,我刚上车,车子就到了,我也重重得被摔在了地上,这时我才知道骑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知道要领不去练习是不行的。扶起车,我红着脸走到爸爸跟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爸爸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车。 我掩卷沉思: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只空谈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将事情做好。

篇五:“纸上谈兵”—浅谈如何怎样指导孩子写好字

“纸上谈兵”——浅谈怎样教孩子写好字

从0岁到12岁,也即小学毕业之前的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再培养就很难了。孩子书写工整,看上去美观大方、干净整洁。写字工整,不潦草,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中国有句俗语:“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是的,当你用整洁流畅的文字写出一篇文章时,当你用苍劲的笔体写成一份报告时,甚至当你用清丽娟秀的字体写就一封书信时,这笔财富的价值就会充分显露出来。

学生写字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 执笔方法不对。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将食指弯曲,让食指的指甲背压住笔杆,再用大拇指紧紧包住,握紧了拳头写字。这种执笔法写字,不仅样子难看,而且费力,速度慢,还阻挡视线。此外,少数学生执笔时,手腕向外翻出,手心向内,其状如同画素描中的线条一样,力不在指上、掌上,而在向外翻出的腕上。如此写出的字,特别难看。

二、 写字姿势不当。

有些学生写字时,为了避让邻座,互不妨碍,喜欢将左肩垂下,让右肩拱起,侧着身子写字。随着身子倾侧,作业本也随之歪斜。久而久之,字中的横画也就倾斜;严重的,连整个字、整行字、整篇字都一股脑地歪斜。

学生写字时,还有一个易犯的毛病,是两脚喜欢前后左右的移动和晃动,脚的这种不稳定又影响了上身和头部的不稳定。从无定势,写出来的字也就容易东倒西歪。正确的书写姿势应该是八个字“头正,臂平,身直,足安”。

三、 缺乏点画应有的形态,笔画不规范。

由于脑中缺乏点画形态的印象,因此在低年级初学写字时,无论一点一捺,都是一段直线。到了高年级后,有的同学改正了,有的仍停在原地,有的则简为圆笔。如一个“心”字,其中的卧勾开始都写成斜勾,有的后来写得无勾,变成半圆了。至于比较难写的捺笔,就更缺乏应有的形态。

四、 结构松弛、不注意组合

学生写字时,往往只记住一个字由哪些笔画和部分组成,而不注意如何组合。由于脑中缺少一个字的形象,以及还未形成把心中的形象用笔反映出来的能力,就难以做到意在笔先。因此,动笔后常常写到哪里是哪里,不前后照应。这样,字的结构大都松弛,比例不当。笔画显得无力,甚至歪扭。

五、 间距不匀称

写字时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是否匀称,在写字指导中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字间距很大,给人感觉很不舒服,反之有的字间距很小,字和字之间挤得太紧,也不能写好字,因此教师要随时指出,让学生加以改正。

六、 书写工具选用不当

低年级的学生写铅笔字,高年级的学生写钢笔字。笔的好坏也影响着字的美观。有些家长为了图方便,给孩子买自动铅笔,而小学生刚刚开始学写字,手中力度把握不住,刚一用力,笔芯就断了,所以不敢用力,写出来的字浮在纸面上,全无骨力。而钢笔的使用,一是笔竿的粗细,过粗或过细都不好,以握在手中舒适为宜;二是笔尖的粗细,过粗易使笔迹模糊,而过细又体现不出笔锋。

指导孩子写好字,可以分为:

三个步骤,

四个结合。

第一步描写

在写之前,首先是读贴。“七分读、三分写”。读帖习惯胜于勤动笔的习惯,因为不少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一遍一遍的练习,但就是不愿动脑。汉字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汉字所有的美都是靠小小的笔画变化表现出来的,我们必须要静下心来体会,必须要用心一遍一遍的去读,学字最忌讳的就是把脑力劳动干成体力活!要“手写心思”。少而精,绝不急于求成。

第二步临写

要求学生把字帖放在桌子一边,看一个字,学着写一个字。开始临写,宜慢不宜快。写一个,停下来,比一比,看看像不像;哪里像,哪里不像;不像再写,反复写,直到相像为止。 每天临写,字数宜少不宜多,十个字左右为好。临写时间也不要过长,长了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描易得其形,临易得其神”。一般来讲,描临结合练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步默写

开始进行忆写,可与临写结合起来,即每天先临写一段字,然后合上字帖,回忆字形,把临写的文字默写出来。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每天练写时先看字帖,再把看的文字忆写出来。 四个结合:

1.结合故事,端正态度,培养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练习字对小学学生是比较困难和枯燥的活动,学生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厌烦情绪越来越大,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但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能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我们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讲给他们听。

2.结合讲解,寻找规律。

1、 上紧下松、左收右放。

2、 汉字是方块字,它的书写原则是“在变化中求奇美、在均衡中求稳妥”。

3、多笔画汉字组合时往往不是民主制而是君主制的,也就是说,是有主笔划的。

3.结合评比,激发上进心。

比,有两种:一是与自己比。学生每天在练字纸上写明日期,一张张保留下来,每过一个月,拿第一张与末一张相比较,让学生

看到自己的进步,内心感到喜悦,增强继续下功夫的信心。

二是与别人比。“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让其他同学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想一想,产生动力,自找差距,奋起直追。对有较好书写习惯的同学进行表扬,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结合应用,提高效率。

练是手段,用是目的。光练不用,练失去意义。而现在练字和写字是完全脱节的,两张皮,不少学生忙于作业,基本不考虑书写质量。这就要求,在平时,我们引导学生确立一种“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