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8:06 体裁作文
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是体裁作文

篇一:课文生字和阅读

作业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 r?u pí fū lǎn dài dào suì bái h?u gēng zh?ng

( ) ( ) ( ) ( ) ( ) ( )

jú zi ha sa hu? shì wǎn jiù ch?n diàn diàn máo dùn

( ) ( ) ( ) ( ) ( ) ( )

fú n?n cí zhě suìyuàn w?i qún duō suō kǎo ?

( ) ( ) ( ) ( ) ( ) ( )

quán tuǐ guàn jìn d?ng jiāng t?ng qì nuǎn hōng hōng

( ) ( ) ( ) ( ) ( )

huǒ cái gěng liǎng sāi ch?ng fáng sǒng qǐ qí gān

( ) ( ) ( ) ( ) ( )

qíng zhē qú dào diàn niǔ xú xú shàng shēng qízhì

( ) ( ) ( ) ( ) ( )

r?ng h? sī lìng huǎn màn chǐ rǔ xún mì diǎn zhuì

( ) ( ) ( ) ( ) ( ) ( )

rǔ zhī jīng jí bù fá wēi ? wān yán wú yín

( ) ( ) ( ) ( ) ( ) ( )

b? gěng fēng huǒ wàn qǐng kuī jiǎ hàn wai

( ) ( ) ( ) ( ) ( )

c?ng c?ng zī yá liě zuǐ bí tì tì t?u xiǎo biàn zi

( ) ( ) ( ) ( ) ( )

zhuài zhù līn zhē yāo he shǎ hū hū hēng qǐ tān huàn

( ) ( ) ( ) ( ) ( ) ( )

yàn zhan shì n?ng chuí dǎ xù dāo wān d?u rǎng zhe

( ) ( ) ( ) ( ) ( ) ( )

qǐ dí miǎn tiǎn t?ng xiě miáo huì cān zhuō chū bǎn

( ) ( ) ( ) ( ) ( ) ( )

jǐn shan qiān chuíwàn záo f?n shāo gōng ch?ng yāo xi?

( ) ( ) ( ) ( ) ( )

qīng mia xuán yá qiào bì dǒu pō ca huì jī xiào chà dào

( ) ( ) ( ) ( ) ( ) ( )

ní jiāng jùn gōng miǎo shì jiē duàn shǎn xī hú kǒu

( ) ( ) ( ) ( ) ( ) ( )

zhuǎn fù lǚ liáng shān tāo tiān jù làng jīng tāo hài làng

( ) ( ) ( ) ( )

hǔ xiào l?ng yín yáo d?ng zhu? làng hǔ p? sōng zhī

( ) ( ) ( ) ( ) ( )

shan chū bāo guǒ p?ng pài nián ch?u xiáng xì

( ) ( ) ( ) ( ) ( )

fū huà cháo yīng cháo xu? tuí sàng yú chǔn míng mai

( ) ( ) ( ) ( ) ( ) ( )

xiǎng cha yún xiāo yú bù kě jí chǔn shì kǎi xuán b? xu?

( ) ( ) ( ) ( ) (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mǐn zuǐ xiǎo jiào chē miǎn qiǎng

( ) ( ) ( ) ( )

(二)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班级: 姓名:

1.《稻草人》的作者是1894—1988)原名,著名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童话集有《 聪明的野牛》、《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

2.《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势》,作者时期思想家。

《画蛇添足》选自《 》它告诉我们:

3.查字典,理解词语。

自相矛盾: 近义词:( )反义词;( )

画蛇添足:比喻 近义词 :( ) 反义词:( )

4.查资料填空

安徒生(1805—1875), 国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 童话创始人。被称

为 ,他一生共计写了童话 篇,代表作有《 》、《 》、《 》

等。小女孩共 次擦烧了火柴,分别看到了

5.《刺猬汉斯》是国作家写的。我还读过他的其他的童话有

《 》、《 》、《 》等。课文中的刺猬汉斯遇见了 个国王,第一个国

王是 ,第二个国王是 。

6.(1)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中国

早年参加 ,进行反对

《望大陆》于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这

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是)

7.背诵并默写《望大陆》

8.查资料填空。

(1)香港,有 ”的美誉和“ ”的美称。 年 月 日,中国政府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中国人可以称华夏儿女,也可称 子孙,还可以称 的传人。

10.《山海关》的作者是凌青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

11.读课文,填空。

(1)中国“东方第一哨”在 ,位于东经 ,北纬 ,

是祖国大陆的 。

(2)课文采用了 和 对话的方式,主要写了:1、 ;2、 3、 ;

的思想感情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献上了革药和小鱼。老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

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1)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了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2)这里没有写老师说话,如果老师说话,她会说些什么呢?

13.《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文章通过对母亲关心,照顾“我”的细致描写,表现了

母亲对 ,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

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

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的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

(2)成年后,作者为什么也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答:

15.《花边饺子里的爱》围绕“花饺子里的爱”分别写了和

16.《为了五美元的礼物》的作者是国的。课文主要讲述

了 ,表达了作者对

的思想感情。

17.连一连。

《夏日绝句》 于谦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 李清照 明 生当作人杰

《石灰吟》 郑燮 宋 要留清白在人间。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 诗句表达了豪迈的理想和爱国精神。

19.假如根会说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根会说些什么?用你自己的话写一段通顺、完整的句

子。

20.课文《詹天佑》的中心句是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京张铁

路 提前两年竣。

课文在叙述詹天主诗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三件

事: 、 、

2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所用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

线路。

居庸关 八达岭 “人”字形线路

22.《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 南宋 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诗中的

“ , 。”

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天祥 的民族气魄,也表达了他 的坚强意志,这首诗是决心书,

又是宣战书,它告诉人们:

23.阅读《恕孔吧,黄河》完成练习。

他的声音时而 ,时而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

时而 , 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 , ;

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小溪 ,时而 ,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

的黄河??抗敌演剧队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抑扬顿挫:

(3)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光未然朗诵《 》 歌词 运用了 和 的修辞

手法。

(4)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24.《一句话》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著名 《红烛 》

《死水 》是现代计坛经典之作。《一句话》中的“一句话”是 ,作者通过这

首诗表达了 。

25.《琥珀》这篇文章是根据家)作者《 》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2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块特殊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分两大阶段,一是形成松脂球,一是松脂球变成化石。琥珀形成

有四个阶段:(1) ;(2) (3 ) ;(4) 。

27.《自然之道》课文中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

篇二:诗歌的阅读

诗歌的阅读

王宜振

新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的比重并不大(除北师大版以外)。但这部分课文,不少老师认为是难点,不知道怎么去教。今天,我不想具体地谈诗歌教学的问题,只想就诗歌的阅读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我想谈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是诗歌

诗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体。大家知道:文学又分为多种文体,如小说、散文、杂文、童话、戏剧、报告文学等等。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种。可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诗?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诗歌是什么,女诗人依尼诺·法吉恩有一首著名的诗《什么是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诗的语言探讨了什么是诗。

什么是诗?谁知道?/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苍蝇不是诗,苍蝇身上的亮闪才是诗;/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我不是诗,那使得我/看见听到感知某些散文无法表达的意味的语言才是诗;/但是什么是诗?谁知道?

依尼诺·法吉恩告诉我们玫瑰的香气、天光、苍蝇身上的亮闪以及海的喘息等等,这些才是诗,这些才是诗要给予孩子的。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儿童诗《下雪》: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天上没有飘的声音,/地上没有落的声音,/鸟儿没有声音,/狗儿没有声音,/汽车都开的小心了,/忘记了声音。/哎呀,没有声音!//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太阳没有照耀的声音,/月亮没有微笑的声音,/星星没有声音,/灯光没有声音,/呼吸都变成轻烟了,/哎呀,没有声音!//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那是我们没有听,/那是我们没有看,/下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说:下雪了!/所有的人都在说:雪好大!/所有的人都在说:好美啊!/所有的人都在说:好冷啊!/所有的声音加起来好响啊!/哎呀,这么大的声音!

从这首诗,我们不难领会到:下雪不是诗,下雪时的宁静和喧闹才是诗。怎么样?通过这两首诗,使我们对诗有了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那么,还用给诗下定义吗?如果一定要下,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诗同其他文学样式比起来,要求更高、更突出。它必须以最简洁的文字,最小的篇幅,去反映和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果从审美视点来观察,诗这种文体同其它文体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诗是内视点文学,也可以说,诗是一个人内心图景的文字显现。借助这些诗歌,我们可以走进一个个心门,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小说、散文不同,它是外视点文学。外视点文学和内视点文学不同,外视点文学是叙述世界,内视点文学则是体验世界;外视点文学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内视点文学则是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是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诗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诗

诗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大国,一部文学史有一大半是诗的历史。从大人来看,儿童是需要读诗的。从儿童呀呀学语开始,大人便教儿童去背古诗。可是,诗歌不像小说、童话、故事那样有情节,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孩子而言,自发地喜欢读诗的孩子很少。大人让孩子读诗,而孩子又不大喜欢读诗。这就形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读诗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或者说,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诗?我想,读诗至少能给孩子带来以下五点好处。

一.读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儿童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儿童是成长的。大人面对这个世界毫无奇异感和发现力,而孩子则不同,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和新奇感,他们不仅会听到下雪的声音和花开的声音,他们甚至能嚼出阳光的味道。对于一个大人感到恶心的苍蝇,他们绝不会发现苍蝇身上的亮闪,而孩子却不同,他们不仅会发现,而且还充满了神秘感和兴趣。所以,我说孩子读诗,不仅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世界,还可以培养孩子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我们来看日本著名诗人、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金子美铃的诗《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的耳朵里。//

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这首小诗,完全从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把露珠想象成眼泪,以此联想开去,产生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会获得新鲜的感受,获得看待世界的新的方式和角度。

二.读诗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我一直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开发至关重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大的方面看,孩子的想象力的开发攸关国家、民族的强盛;从小的方面讲,攸关个人前途。一个孩子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这个孩子长大了是否有出息。诗歌是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一种文体。孩子读诗,可以从诗中发现超强的想象力。我曾写过一首只有4行的小诗《红蜻蜓》: 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

红蜻蜓大家见得多了,可谓司空见惯。我们的童年时代,都有捕捉红蜻蜓的经验。可要就红蜻蜓写出一首诗来,而且还要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发现,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诗人要面对两个方面的考验。一是要考验诗人的观察力,二是要考验诗人超拔的想象力。要两个能力都出色才行。第一个能力是观察力,这没有问题,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几乎天天同红蜻蜓打交道,还在夏天用扫帚捕捉过红蜻蜓。第二个能力是考察诗人在观察中能不能拓展想象,在想象中能不能有新的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难。我经过长期地思考,惊异地发现,红蜻蜓在天空飞来飞去,多像春天的一只红脚丫呀!孩子们把红蜻蜓捉住了,做成了标本,使春天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红脚丫,春天自然会哭了!这种想象,是在大自然中的想象,是一种美妙的超拔的想象。

我们再来看著名诗人孙晓杰的诗歌《不该有的奢望》:

我已经生而为人/不该有太多的奢望//

如果生为动物,我想有/母马的眼睛:深情,湿润,明亮//

我想拥有两双翅膀/一双是蝴蝶的翅膀,用于在花间漫步/一双是鹰的翅膀,用于在天空翱翔//

我想有梅花鹿的犄角/像山谷间灵动的自然景象//

我想有一只熊的脚掌:一个/奇妙的仓库,储存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食粮//

我想拥有豹子的奔跑/鱼的自由,和夜莺的歌唱//

我还想拥有一只袋鼠的口袋/把所有心爱的宝贝珍藏//

然而,我只是这样想想/作为人类,我实在不敢/把那么多的美集中到自己一个人身上

这首诗用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写成,极富想象力。诗用了假想的手法,首先假想自己为动物,然后写了自己想拥有母马的眼睛、蝴蝶和鹰的翅膀、梅花鹿的犄角、熊的脚掌、豹子的奔跑、鱼的自由、夜莺的歌唱、袋鼠的口袋,然后联想自己既然为人,不应把这么多的美集于一身。孩子常读这样的诗,自然会获得想象力的启迪,久而久之,想象力自然会胜人一畴。

三.读诗可以使孩子熟练掌握表达能力。孩子从小读诗写诗,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感觉和文学趣味。诗是一种有魔力的语言,当孩子读出来诵出来时,这个世界就变了,变得更加新鲜、神秘和奇特。一个喜欢写诗的孩子,他的语言会十分简洁优美,写起其它的文体来,自然也是高手。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每当我们读诗的时候,艺术就这么发生了。”说的就是诗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一个人。美国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一个诗人,就是一个魔术师。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内心彩画,开启孩子心灵的大门。下面,我们来看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片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人艾青对水手生活十分熟悉,有着深切的体验。但要写好水手生活,又该抓些什么呢?诗人艾青深谙化大为小的手法,他首先抓住了水手生活两件最常见的事,那便是起锚和抛锚。起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起锚时那一片洁白的浪花;那么,抛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抛锚时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层层化小,越化越小,化大为小的手法,帮助诗人抓住了海员生活中最常见却又是最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牵牛,牵住了牛鼻子,那牛自然就会乖乖地跟你走了!但小诗写到这里,只写了诗人对水手生活的体验,并没有写出在体验中的发现。所以,诗人的笔力继续触及生活的深处,在生活的深处开掘。揭示出海员一生一直是“盼望出发”和“盼望到达”的。从而揭示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胜利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发现,其内涵深刻,令人回味。学会

表达,是我们学会写作的重要一环。而读诗写诗,可以更迅速、更熟练地学会表达,继而学会写作。

四.读诗可以陶冶情感,培育孩子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我认为,情感很重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主情的。一首诗,只有情感真实,也才能感动人,也才具有文学价值。我们来看日本诗人赤岗江里子的诗《苹果和橘子》:

从爸爸的故乡,/寄来了苹果。/拨开箱子里的稻壳,/红红的苹果滚了出来,/这些曾经在岩木山麓/燃烧的一团团的火。//

从妈妈的故乡,/寄来了橘子。/箱子里挤满了/金黄的小太阳,/还飘出樱岛前的小村里的风/浓浓的,沾满了橘香。//

高高地堆在桌子上,/闪耀着光芒的/爸爸的故乡,/妈妈的故乡。

这首诗充分调动了艺术手段,把爸爸的情感、妈妈的情感、故乡的情感,集中在苹果和橘子上。这便使堆在桌子上的苹果和橘子,不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两个故乡。这是蓄积诗歌情感的自然结果。我们再来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蒲华清的《天气预报》:

自从爸爸出差了,/全家人天天看天气预报。//

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流,/奶奶直叨念爸爸没带棉袄;/第二天那城市气温回升,/全家人露出舒心微笑。//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气象,/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又担心爸爸没带草帽。//

我说太阳大有啥可怕?/只要爸爸多吃冰糕。/我只希望天气稳定,/千万别下大雨,/别落冰雹。//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我们夜夜在屏幕上追踪、寻找,/全家人都随着天气预报,/一忽儿高兴,一忽儿心焦。//

不知爸爸知不知道,/坐在电视机前的一家老小。//

蒲华清是一个表达情感的高手,善于在平凡的细小的生活中捕捉感动,捕捉情感的变化。小诗写爸爸出差去了,一家人围着爸爸的行踪,在追踪、在随着天气的变化或高兴或心焦。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天气变化,却牵动着一家人的心呢?

篇三:诗歌——分析妙处

分析妙处,应该依次考虑(1)诗句的意思,(2)词类v n(3)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在文中结构的作用,(5)与意境主题情感的作用(6)注意描写的角度有:动静明暗,声光色态,视听触嗅。 确定题目类型:翻译型 概括型 归纳型 鉴赏型 情感型 母题1—象征类诗歌 屈原 母题2—愁情类诗歌 母题3—写景意趣类 母题4---叙事类诗歌 母题5—怀古类诗歌 一(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二.(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高考考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歌赏析】 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见,“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画角”以下便描绘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写凄怀。下片“从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不停的纷争,不息的战火,将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悲凉。最后又以景语作结,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毛泽东批语云:“看出兴亡。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出此篇之旨。吴士昌评价此词时说:“此首通体俱佳。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词林新话》)这是从词的写作技巧上说的。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琢,情韵哀婉深长。 一时是金戈铁马的滚滚烽烟,一时又是昭君慷慨出塞换来的和平时光,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性德虽仕于朝廷,怕还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 势之大。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 停而轻松的心情; 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

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简析】南宋诗人华岳是一个出了名的硬骨头。他以武学生出身,上疏请杀权相韩诧胃,结果自己被关进了监牢,直到韩倪胃死后才得以出狱做官。后来又策划铲除奸臣史弥远,事败而遭杖杀。他的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不肯附和浮议”。其诗歌也一反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的饭仃、雕琢习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体现出苍劲豪健的风格。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水湾里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翻车轴,形容风雨声的巨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波涛顷刻间卷上了沙滩,轰鸣的瀑布如同十万军队发出喊声。让原先心情悠闲早早出门的牧童慌忙冒雨渡溪,谁知天突然晴了。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四.(陕西)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 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 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着眼于诗题中透露的信息;否则容易解读成行客思家,羁旅 之愁。拟写答案时,不但要答出感情,还要具体阐述“怀古”“伤今”之情在诗文中的 具体语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 景、以景衬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一一排查即可。 五.(陕西)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 而》)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 白《蜀道难》)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 修《醉翁亭记》) 【答案】⑴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⑶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解析】⑴中注意遗漏“焉”“其”;⑵中注意不要写错“峨眉巅”“栈”“钩”;⑶中注 意“暝”不要漏“也” 六.(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来源:学|科|网]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 【解析】分析妙处,应该依次考虑(1)诗句的意思,(2)词类的活用,(3)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4)在文中结构的作用,

(5)与意境主题情感的作用。注意描写的角度有: 动静明暗,声光色态,视听触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3分)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 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給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暝”,日暮,黄昏。“更”古人入夜会敲更鼓,“更深”即是“夜深”。根据这 两个词可知时间在推移。“人去”“寂静”“酒醒”,事件的发生凸显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可见是以时间来组织情景的。答题时一要答出具体的线索,二要答出线索在组织情节时 具体体现在何处。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 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 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 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 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孤”“ 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 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 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八.(辽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 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 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 从真景返回画境。 【解析】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 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 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 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析】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秒的,给2分;能做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 思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诗歌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

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 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羞耻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哀景衬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诗歌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十.(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 逸。 (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 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 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十一.(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十二.(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

篇四:王宜振:诗歌的阅读

诗歌的阅读

王宜振

新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的比重并不大(除北师大版以外)。但这部分课文,不少老师认为是难点,不知道怎么去教。今天,我不想具体地谈诗歌教学的问题,只想就诗歌的阅读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我想谈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是诗歌

诗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体。大家知道:文学又分为多种文体,如小说、散文、杂文、童话、戏剧、报告文学等等。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种。可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诗?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诗歌是什么,女诗人依尼诺·法吉恩有一首著名的诗《什么是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诗的语言探讨了什么是诗。

什么是诗?谁知道?/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天空不是诗,天光才是诗;/苍蝇不是诗,苍蝇身上的亮闪才是诗;/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我不是诗,那使得我/看见听到感知某些散文无法表达的意味的语言才是诗;/但是什么是诗?谁知道?

依尼诺·法吉恩告诉我们玫瑰的香气、天光、苍蝇身上的亮闪以及海的喘息等等,这些才是诗,这些才是诗要给予孩子的。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儿童诗《下雪》: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天上没有飘的声音,/地上没有落的声音,/鸟儿没有声音,/狗儿没有声音,/汽车都开的小心了,/忘记了声音。/哎呀,没有声音!//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太阳没有照耀的声音,/月亮没有微笑的声音,/星星没有声音,/灯光没有声音,/呼吸都变成轻烟了,/哎呀,没有声音!//

下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声音。/那是我们没有听,/那是我们没有看,/下雪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说:下雪了!/所有的人都在说:雪好大!/所有的人都在说:好美啊!/所有的人都在说:好冷啊!/所有的声音加起来好响啊!/哎呀,这么大的声音!

从这首诗,我们不难领会到:下雪不是诗,下雪时的宁静和喧闹才是诗。怎么样?通过这两首诗,使我们对诗有了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那么,还用给诗下定义吗?如果一定要下,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诗同其他文学样式比起来,要求更高、更突出。它必须以最简洁的文字,最小的篇幅,去反映和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果从审美视点来观察,诗这种文体同其它文体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诗是内视点文学,也可以说,诗是一个人内心图景的文字显现。借助这些诗歌,我们可以走进一个个心门,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小说、散文不同,它是外视点文学。外视点文学和内视点文学不同,外视点文学是叙述世界,内视点文学则是体验世界;外视点文学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内视点文学则是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是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诗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诗

诗是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大国,一部文学史有一大半是诗的历史。从大人来看,儿童是需要读诗的。从儿童呀呀学语开始,大人便教儿童去背古诗。可是,诗

歌不像小说、童话、故事那样有情节,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孩子而言,自发地喜欢读诗的孩子很少。大人让孩子读诗,而孩子又不大喜欢读诗。这就形成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读诗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或者说,孩子为什么要去读诗?我想,读诗至少能给孩子带来以下五点好处。

一.读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儿童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儿童是成长的。大人面对这个世界毫无奇异感和发现力,而孩子则不同,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和新奇感,他们不仅会听到下雪的声音和花开的声音,他们甚至能嚼出阳光的味道。对于一个大人感到恶心的苍蝇,他们绝不会发现苍蝇身上的亮闪,而孩子却不同,他们不仅会发现,而且还充满了神秘感和兴趣。所以,我说孩子读诗,不仅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世界,还可以培养孩子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我们来看日本著名诗人、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金子美铃的诗《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的耳朵里。//

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这首小诗,完全从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把露珠想象成眼泪,以此联想开去,产生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会获得新鲜的感受,获得看待世界的新的方式和角度。

二.读诗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我一直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开发至关重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大的方面看,孩子的想象力的开发攸关国家、民族的强盛;从小的方面讲,攸关个人前途。一个孩子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这个孩子长大了是否有出息。诗歌是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一种文体。孩子读诗,可以从诗中发现超强的想象力。我曾写过一首只有4行的小诗《红蜻蜓》: 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

红蜻蜓大家见得多了,可谓司空见惯。我们的童年时代,都有捕捉红蜻蜓的经验。可要就红蜻蜓写出一首诗来,而且还要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发现,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诗人要面对两个方面的考验。一是要考验诗人的观察力,二是要考验诗人超拔的想象力。要两个能力都出色才行。第一个能力是观察力,这没有问题,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几乎天天同红蜻蜓打交道,还在夏天用扫帚捕捉过红蜻蜓。第二个能力是考察诗人在观察中能不能拓展想象,在想象中能不能有新的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难。我经过长期地思考,惊异地发现,红蜻蜓在天空飞来飞去,多像春天的一只红脚丫呀!孩子们把红蜻蜓捉住了,做成了标本,使春天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红脚丫,春天自然会哭了!这种想象,是在大自然中的想象,是一种美妙的超拔的想象。

我们再来看著名诗人孙晓杰的诗歌《不该有的奢望》:

我已经生而为人/不该有太多的奢望//

如果生为动物,我想有/母马的眼睛:深情,湿润,明亮//

我想拥有两双翅膀/一双是蝴蝶的翅膀,用于在花间漫步/一双是鹰的翅膀,用于在天空翱翔//

我想有梅花鹿的犄角/像山谷间灵动的自然景象//

我想有一只熊的脚掌:一个/奇妙的仓库,储存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食粮//

我想拥有豹子的奔跑/鱼的自由,和夜莺的歌唱//

我还想拥有一只袋鼠的口袋/把所有心爱的宝贝珍藏//

然而,我只是这样想想/作为人类,我实在不敢/把那么多的美集中到自己一个人身上 这首诗用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写成,极富想象力。诗用了假想的手法,首先假想自己为动物,然后写了自己想拥有母马的眼睛、蝴蝶和鹰的翅膀、梅花鹿的犄角、熊的脚掌、豹子的奔跑、鱼的自由、夜莺的歌唱、袋鼠的口袋,然后联想自己既然为人,不应把这么多的美集于一身。孩子常读这样的诗,自然会获得想象力的启迪,久而久之,想象力自然会胜人一畴。

三.读诗可以使孩子熟练掌握表达能力。孩子从小读诗写诗,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感觉和文学趣味。诗是一种有魔力的语言,当孩子读出来诵出来时,这个世界就变了,变得更加新鲜、神秘和奇特。一个喜欢写诗的孩子,他的语言会十分简洁优美,写起其它的文体来,自然也是高手。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每当我们读诗的时候,艺术就这么发生了。”说的就是诗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一个人。美国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一个诗人,就是一个魔术师。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内心彩画,开启孩子心灵的大门。下面,我们来看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片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人艾青对水手生活十分熟悉,有着深切的体验。但要写好水手生活,又该抓些什么呢?诗人艾青深谙化大为小的手法,他首先抓住了水手生活两件最常见的事,那便是起锚和抛锚。起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起锚时那一片洁白的浪花;那么,抛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抛锚时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层层化小,越化越小,化大为小的手法,帮助诗人抓住了海员生活中最常见却又是最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牵牛,牵住了牛鼻子,那牛自然就会乖乖地跟你走了!但小诗写到这里,只写了诗人对水手生活的体验,并没有写出在体验中的发现。所以,诗人的笔力继续触及生活的深处,在生活的深处开掘。揭示出海员一生一直是“盼望出发”和“盼望到达”的。从而揭示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胜利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发现,其内涵深刻,令人回味。学会表达,是我们学会写作的重要一环。而读诗写诗,可以更迅速、更熟练地学会表达,继而学会写作。

四.读诗可以陶冶情感,培育孩子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我认为,情感很重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主情的。一首诗,只有情感真实,也才能感动人,也才具有文学价值。我们来看日

本诗人赤岗江里子的诗《苹果和橘子》:

从爸爸的故乡,/寄来了苹果。/拨开箱子里的稻壳,/红红的苹果滚了出来,/这些曾经在岩木山麓/燃烧的一团团的火。//

从妈妈的故乡,/寄来了橘子。/箱子里挤满了/金黄的小太阳,/还飘出樱岛前的小村里的风/浓浓的,沾满了橘香。//

高高地堆在桌子上,/闪耀着光芒的/爸爸的故乡,/妈妈的故乡。

这首诗充分调动了艺术手段,把爸爸的情感、妈妈的情感、故乡的情感,集中在苹果和橘子上。这便使堆在桌子上的苹果和橘子,不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两个故乡。这是蓄积诗歌情感的自然结果。我们再来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蒲华清的《天气预报》:

自从爸爸出差了,/全家人天天看天气预报。//

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流,/奶奶直叨念爸爸没带棉袄;/第二天那城市气温回升,/全家人露出舒心微笑。//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气象,/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又担心爸爸没带草帽。//

我说太阳大有啥可怕?/只要爸爸多吃冰糕。/我只希望天气稳定,/千万别下大雨,/别落冰雹。//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我们夜夜在屏幕上追踪、寻找,/全家人都随着天气预报,/一忽儿高兴,一忽儿心焦。//

不知爸爸知不知道,/坐在电视机前的一家老小。//

蒲华清是一个表达情感的高手,善于在平凡的细小的生活中捕捉感动,捕捉情感的变化。小诗写爸爸出差去了,一家人围着爸爸的行踪,在追踪、在随着天气的变化或高兴或心焦。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天气变化,却牵动着一家人的心呢?原来这里充满着我、奶奶、妈妈对爸爸的深厚感情,真是一个亲切、和睦、快乐的,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充满温馨的家庭。不少人认为,平凡生活难以找到情感的变化起伏,蒲华清的《天气预报》,恰恰验证了这一点,不但可以找到,而且还可以写得很好。蒲华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歌呢?这源于他对生活真实、独特的感受,真实了,独特了,诗就有了恒久的艺术生命。孩子读这样的诗,自然会受到情感的陶冶,达到美化心灵的艺术效果。

五.读诗可以启迪智慧、孕育孩子的创造能力。文学的价值在于创造,好的诗歌,充满了创新思维,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十分有益。我们来看俄罗斯著名诗人日丹诺夫的一首诗《鸟儿死去的时候……》

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这首小诗只有4行,却是一首世界经典诗歌,许多世界经典诗歌选本都少不了这首诗。为什么一首只有4行的小诗,却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读了诗歌我们不难发现,诗歌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创造力,来自诗人全新的创造思维。小诗描写的事物并不复杂,只有子弹和鸟。

子弹和鸟,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子弹要把鸟射死,两者势不两立。可是,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射杀鸟的罪过并不在子弹身上,而是操纵子弹的那个人。诗人的创造就在于从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身上,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就是:子弹和鸟都把飞翔作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子弹射杀了鸟,使子弹和鸟的共同愿望均遭受破灭。一首仅仅只有4行的小诗,实在是太不寻常,仔细琢磨,它蕴含着生活的深层哲理,可谓耐人咀嚼,常读常新。诗贵在创新,孩子不难从这首诗的身上,得到创新的启迪,对孕育孩子的创新能力极为有益。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

前面我们说过,诗歌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诗具有超拔的想象力。我们说:人的想象力有两种:一种是文学的想象力,一种是科学的想象力。两种想象力中,文学的想象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想象力。这是因为一切科学发明,都是以文学的想象力为先导的。文学的想象力又分为两个阶段,它的低级阶段称之为联想,它的高级阶段称之为想象。那么,联想和想象又有什么区别呢?它的区别在于联想只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并不产生新形象;而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印象进行加工,创造出了新形象。

一.诗歌要引导孩子自由地联想。联想虽然是想象力的低级阶段,但它依然十分重要。它是思维的重要一翼。学习写诗,首先要学会联想开始。我们不妨来看著名诗人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要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亲亲她,/然后快乐地融化。

这首11行的小诗,曾选入多家小学语文课本。这首小诗有些什么特点?我以为,引导孩子掌握小诗的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就很容易抓住这首小诗的关键点。小诗运用了三层联想,它用的是辐射式。这是一种横向的并列联想,也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方式。即以A为圆心,由A想到B,由A想到C,由A想到D。这是最常见的联想方式,先是飘到小河,变成水,和小鱼小虾游戏;或是飘到广场上,变成胖雪人,望着小朋友笑眯眯;最后选择飘到妈妈脸上,亲亲她,再快乐地融化。联想使小诗鲜明、形象、丰富。

我们再看著名诗人樊发稼的《问银河》: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为什么大伙/都管你叫“河”?/一阵风吹过,/你可起浪?你可生波?/那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可有爱钻洞的泥鳅?/可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可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这首小诗,也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从银河想起了河,既然是河,就应该有河所具备的特点。如风吹过,可起浪生波;河里有长胡子的小虾、爱钻洞的泥鳅、摇头摆尾的小鲤鱼、穿硬壳衣服的田螺。就应该可以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全诗利用连环式联想,这是一种纵向的垂直联想,是一种不断扩大范围的联想方式。即由A为起点,由B到C,由C到D,由D

篇五:阅读训练一

阅读训练一

一、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创业的艰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________ ____。

①有的工厂考虑到成本因素,婉拒他们。

②有的工厂答应下来了,却又找借口拖延进度,最后交不了货。

③在研发阶段,由于需要采购大量零配件,团队的成员们牺牲了周末和节假日,四处奔波。

④他们一遍遍介绍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才争得供应商的支持。

⑤刚开始,供应商觉得他们采购的配件数量少,不卖给他们或者是故意抬价。 ⑥在生产阶段,由于订单量少,工厂不愿意接活。

A.③⑥②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949年,余光中随父母去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大陆与台湾断绝交往。一直到1992年,作者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写这篇散文的时候,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①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②。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注释]①裾,指裙子,裾边是裙子的边脚。②?一打少年听雨?三句语意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听雨》。

1.选文第一段开头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多个叠音词来写雨,这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粗的几个词?楼上,江上,庙里?是有所指代的,请你联系上下文,写出它所指代的是作者人生的哪几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一段末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_________;

(2)句中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描写在岛上?听雨?,作者为什么说?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2

一、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②?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 ③一切艺术都可以叫做诗 ④我们甚至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 ⑤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 ⑥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⑥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⑥②⑤ D.③⑥①④②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 过去将它 住,然后将手指 开一条缝, 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

动,并为之震惊。

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小题2:第三段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捕捉蚂蚱的动作,请从下面的几个词语中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备选词语: 捏 罩 扑 裂

我张开双手,迅疾过去将它住,然后将手指 开一条缝,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小题3:文中第⑦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别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对?生命?有什么理解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训练3

一、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②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节

③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

⑤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⑥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A.②⑤③①④⑥ B.⑤②④①③⑥ C.②④①③⑥⑤ D.⑤③⑥④①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爱的信笺

施 倩

母亲有个爱写信的习惯,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从1941年的冬天开始的。哥哥约尼自应征入伍后,一连数月没有音讯。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坐在厨房的大桌子前给他写信。

我弄不明白既然约尼从不回信,她干嘛还要写呀写。

?等着吧,我们总会收到他的来信的。?她总是那么自信。母亲常说,信同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神圣的上帝之光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她相信这束光芒能帮助她找到约尼。

我不知道她说的这些话是不是为了让她自己或我们大家放宽心,但这毕竟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终于有一天约尼来信了——他还活着,正在南太平洋上。 母亲每次都在信末署上她的名字?赛西丽娅·卡普契?,这一直使我有些迷惑:?干嘛不写‘妈妈’??原来,她从来就把自己当做赛西丽娅?卡普契,而不是妈妈。这使我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母亲,这位身材娇小、穿着不足5码的高跟鞋的意大利女人。

母亲从不化妆,也不佩戴首饰,除了一只金黄色的结婚手镯。她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又黑又直,盘在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轻巧的银丝边眼镜。

每次写完信,母亲总是让父亲去发。然后,她端来咖啡壶,我们便边喝咖啡边回忆起以前一家10口人围坐在桌边时的美好时光——爸爸、妈妈,还有8个孩子。那时,我们这5个男孩3个女孩中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离开这个家,去工作,去参战或者结婚,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

到了第二年春天,母亲写信的对象中又加上了另外两个儿子。每天晚上她要写3封不同的信,然后让父亲和我在信上加上我俩的问候。

母亲写信的事在村子里传开了。一天上午,一位瘦小的妇人找上门来。她颤着声向母亲问道:?你能写信,这是真的吗???我常给儿子们写信。?

?你也能念信??那位妇人又轻声问道。

?当然可以。?

妇人急忙从提包里拿出一叠航空信:?念……请您快给我念念。?

这是那位妇人正在欧洲打仗的儿子寄来的。母亲还记得那个以前常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玩耍的红头发小伙子。她把信由英文译成意大利文,一封一封地念给那位妇人听。妇人听着,两眼闪着激动的泪光。?我得给他回信,?她说,?可怎么写呢???达菲,去做点咖啡。?母亲边吩咐我边把妇人领进里屋坐下,然后拿出钢笔、墨水和信纸开始写了起来。写好后,她给妇人念了一遍。

?你怎么知道我想说这些??她问母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