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课标创新作文解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1:26 小学作文
课标创新作文解读小学作文

篇一:2014年新课标卷作文解读及满分作文评析

2014年新课标卷作文解读及满分作文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读

2014年高考作文试题,依然延续了近几年来的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体现了持续性和稳定性,难易适中。较去年和前年而言,审题难度略有增加。今年的作文试题只叙述材料,介绍情况,不加评论,给考生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体现出立意的多元性。作文命题有一种大气、开放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材料作文对传统材料作文单一命意的更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时代风貌。虽然回避现实热点却暗合时代主题、反映出历史潮流。“山羊过独木桥”的生活故事,具有时代寓意,小中见大,折射出当前我们在价值重构时的种种思考———人们迫切希望成功,又不得不面临多种价值取向,然而多元的思考就意味着趋同、纠结,甚至碰撞。如此一来便拉近了考生与生活的距离,也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不论考生持有怎样的认识,都能催生出根植于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充分彰显出考生真实的人文底蕴。

纵观整个作文材料,命题人的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既能对纷繁的外在世界辨证体认、现实生活高度关注,又能对内在的心理世界反观开掘、精神空间探究发现、价值体系观照提升。 立意角度及写作点拨:

考场佳作 合作带来双赢

河南考生

合作,是相互紧抱海阔天空,平安度桥。相斗,是耗时耗力的持久战,是一败一伤的双失。

拥抱对手,实现合作,带来双赢。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合作中积蓄我们的力量,成就我们共同的辉煌。

合作是度过风雨的救生船。二战时人民的信心到了低谷,整个华尔街阴雨绵绵,各的银行在破产的边缘摇摇欲坠,沃伯格银行选择了与死敌罗斯柴尔德合作,面对困境,化敌为友,积弱为强。战争结束后,大量银行破产,而这两家银行则安然无恙。合作,让风雨中的他们看到了希望。合作,化敌为友实现双赢。

合作是梦想升空的助燃剂。犹太人维克多与前苏联合作,是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NBA两大性格各异的巨星科比、加索尔在?挡拆?的完美合作中携手创造紫金王朝;?千手观音?在她们的默契的合作中,诠释生命的奇迹与完美。合作,让人与人朝着梦想并肩前行。合作,让彼此为对方的梦想助燃。

合作是共同发展的纽带。古时,秦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一统天下,只因六国?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近代,二战中世界各国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一举击溃了黑暗势力,让人类重回和平。合作,让世界的红日光芒万丈。看中国,加入WTO,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交流,携手亚太经济共同发展,使?中国崛起?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看国际,联合21个国家共同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奥秘,在合作中共同迈进科学的圣殿。

合作既是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亦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带来双赢,降低了风险,减少了恶性竞争,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没有风的托浮,鲲鹏难以抟扶羊角而上,直冲苍穹。没有鲲鹏的翱翔,也无法彰显风的雄壮。

没有溪流鱼儿难以翱翔浅底,没有游鱼又怎知溪流的清澈见底?

社会是一个蛋糕,只有相互抱紧、乐于合作才能完美和谐,圆满幸福。

【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不偏不倚,直击靶心。在确立?合作?为主题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设臵分论点,以不同的角度,阐述?合作?意义与价值。作者视角开阔,从?二战?期间,企业之间为了生存发展的?合作?,到国家之间为了击败?法西斯?的合作,从六国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到秦王朝的一统天下,从中国融入世界到科学领域的合作,举例纵横古今,大开大合,信手拈来,令人信服。结尾处,于细微处再次回扣主题,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有这样一种声音

河南一考生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在世俗的争论和目光中长大;有这样一种声音,它作为历史和真理的忠诚信徒,穿越历史破空而来;有这样一种声音,它以合作团结的火光支起社会的脊梁——这就是合作求双赢的声音。这就是独木桥比赛时,双方以合作而顺利过桥,让人为之击掌高歌的声音。

因为这样一种声音,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看到生命最脆弱的底层。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如今有太多的欲壑难填,又有太少如林则徐般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才造成了众人哄抢福大姐从六楼掉下的800元钱的场景,才会有众人看到七旬老人晕倒路旁而无人搀扶的凄凉。但若我们有一种合作之心去共创美好家园,就会有更多生命的光辉和斑斓让我们领略。菩萨低眉,不只因众生苦厄,还因世间有爱和慈悲。心怀合作之声,让爱充分涌流。

因为这样一种声音,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看到生命最脆弱的底层。回首历史,当年曹孟德进攻吴国,若不是孙刘合作,化敌为友,怎会有赤壁之战的胜利?纵使周瑜的水军如何强大,怎抵过权倾一时的曹孟德?回首今朝,如不是比赛双方,紧密合作,又怎么能顺利的度过独木桥?心怀合作之声,才能将努力与付出深植于人生的土壤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因为这样一种声音,我们才能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古有沈德潜为乾隆润色诗文一事。乾隆对沈德潜重视有加,曾赞曰?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而沈德潜一心想出风头,不但不把替皇帝修改诗作的事情保密,反而四处炫耀,最终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如果当初两人能真诚合作,岂不是皆大欢喜?心怀合作之声,我们才能在转折时遇到梦中的风景。

流光雕镂于火红的花瓣,笛声沉睡于如雪的窗纸。凭栏远眺,思绪静寂——看屈原峨冠博带独立寒秋的喟然长叹,看苏轼身行万里独卧僧庵的落寞。看他们在困境中顿悟:心怀合作之声才能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季节而歌。

【点评】

文章开篇点出主题——合作,进而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主旨内涵:因为这样一种声音,我们……看到生命最脆弱的底层……看到生命最脆弱的底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角度涵盖广泛,层层深入,结构严谨。同时,本文的语言是一大亮点:句式多变,生动优美,写景抒情,诗情画意。开篇的排比句式,使文采飞扬。中间叙事,语言凝练概括,句式摇曳多姿。结尾处的写景可谓是一大亮笔?流光雕镂于火红的花瓣,笛声沉睡于如雪的窗纸……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季节而歌。?以景结情,情理交融,从而使本文成为为数不多个性化文章。

你们想的不是他们想的

——致换位选手的一封信

亲爱的选手:

你们好!

看了你们的比赛描述,也明白了你们的想法。你们想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共赢的目的。你们的行为时友爱的,也是善良的。但你们没有读懂竞技体育的目的。

你们想的不是对手想的。

对手们想的是在赛场上一展雄风,比个高下,论个输赢,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实力,找出自己的差距。林丹与李宗伟两大羽坛神将,他们每个心中想的都是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击败对手,从而赢得那份属于自己的胜利。

你们想的不是观众想的。

观众们花费金钱、时间,想看的是满足眼球的大战。观众们为的是享受视觉的盛宴,想见证一下奇迹和伟大的时刻。他们不愿意在那看一场双方故意?放水?的比赛。伦敦奥运会羽毛球赛场,选手们消极比赛,扫了观众的兴,败了观众的致,让观众一个个失望离开赛场,因为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你们想的不是裁判们想的。

运动员们积极比赛也好,消极比赛也罢,裁判们始终要尽职尽责地裁决每一个动作与结果。他们当然想用自己的辛苦裁定,去为了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比赛。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裁判,愿意浪费那么多的精力去裁定一场枯燥无味,没有胜负的比赛吗?

你们想的不是组织们想的。

组织者们动用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举办比赛,为的是记录新的成绩,检验运动员的水平,满足观众的需求。他们辛苦的付出,却一无所获。他们一定会失望,甚至愤怒。奥运会、世界杯等顶级的赛事,组织者们不可能动用这么的资源,去换取一个个毫无结果的比赛。

你们想的有你们的道理,但,你们没有考虑过他们所想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才能准确判断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如果你们积极去比赛,证明了自己,满足了观众,认定了裁判的价值,回报了组织者,这样的结果,你们不想要吗?

你们想的不是他们想的,他们想的你们应该去想想。换位思考,结果会更美好。愿你们积极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热爱你们的观众

2014.6.7

【点评】

这是一篇为数不多的书信体作文。本文的亮点首先体现在立论与众不同,新颖别致。当众多考生在高唱?合作双赢?之曲时,该文却一反常态,对于?拥抱过桥?行为予以强烈批判,而且文笔之辛辣,语言之老道,让人击节称赞。其次,文章的亮点体现在层层说理,逐层批驳,入情如理,逻辑性强。当其它考生侧重于举例论证时,本文的作者却注重于以理服人。文章的说理,字字严谨,句句合理,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体现出考生深厚的语言功底,从而造就了本文的出彩。

让?微双赢?成为理所当然

——河南考生

独木桥上,双方队员相互抱住对方,转身换位,双双顺利过桥。这里闪烁着一种发于细微的?双赢?理念。在对这种行为表示肯定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现场的争论有所思考——这种双赢的理念远没有深入人心,远没有成为理所当然。

这里的?双赢?远离?互惠互利?的皇皇大端,但它的光芒却无时无刻不闪烁在平凡琐碎的细枝末节。这就是所谓的?微双赢?。如论细头,前者的?互惠互利?或许更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而后者的?微双赢?则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细微而温暖的细微桥梁。

?微双赢?是消弭人与人之间戾气的一剂良药。?微双赢?本身存在着为他人利益着想的思想特质,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双方同时收益。当下许多社会戾气难以消除,如紧张的医患关系,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他人利益的践踏及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假如每个人都采用?微双赢?的思想,医者有仁,商家有德,在于消费者各取所需的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就会达到一种?双赢?的境界。

?微双赢?不要求?物美价廉?,而求?物美价平?,期许一个公道的价格,使双方同时收益。

?微双赢?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路遇农民工,我递去一个微笑;身旁有乞丐,我俯身留下一枚硬币。此时的?微双赢?已经上升到一种用积极的心态同周围的一切事物?讲和?的境界。与人生?微双赢?,我们收获一个靓丽的人生;与工作?微双赢?,我们收获一份美好的事业;与中国?微双赢?,我们收获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

当这种极为广泛的?微双赢?理念在人群中建立起来时,通过基数十三亿的社会正能量

放大器,这个发于细微的理念,必将收获悠长与悦耳的社会回响……

?微双赢?激发于个人,必须从个人自身做起。作为有担当的青年人,我们抵制唯利是图的小市民习气,我们需要为对方着想的温文尔雅。以此辐散,今日之筚路蓝缕必将在日后收建设之事功,历千万纪而永光。

比赛中同学们的?微双赢?,反映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良好素养。我们把这种精神素养借用过来,以期给追梦的?中国号?巨轮发动机注入一剂清凉的润滑剂。我们应以新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审视?微双赢?。扬起笑脸,牵手向前……

【点评】

?双赢?是一个人人熟知的概念,而?微双赢?一词则让人耳目一新。文章在开篇点出主旨的基础上,先阐释了?微双赢?的概念。?微双赢?则是一种?发于细微??远离‘互惠互利’的皇皇大端……无时无刻不闪烁在平凡琐碎的细枝末节?的人生素养。这种阐释可谓是石破天惊,新颖别致。在此基础上,作者不是泛泛而谈,故弄玄虚,而是紧扣现实,深入剖析。从医患矛盾到食品安全,对社会戾气予以详细探究,句句入理,发人深省。在此基础上,作者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找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采用?微双赢?,医者有仁,商家有德,奉献微笑,敢于担当,抵制唯利,提升素养。如此,则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文章构思精妙,论证严密是不可多得考生满分作文

篇二:2013年新课标语文作文及解读

适用地区

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云南 河北 黑龙江 海南 吉林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4]

编辑本段

作文要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2]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

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不禁诗歌。

注意立意要积极健康,肯定和谐的同学关系的正面作用。[3]

篇三: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范、整洁。

从以上引述的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目标的说明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注重写作兴趣、习惯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写作兴趣的问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说: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在小学阶段,学生何尝不是“谈作文而色变”的呢?正是意识到作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在作文目标中将作文的兴趣培养放在了第一位。从第一学段的“对写话有兴趣”,到第二学段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再到第三学段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起初的兴趣到自信,到为生活中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根据年段和心理的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这种作文是有别于课堂作文的,它将学生的作文引向了生活这个源头,以超越了一时的兴趣,必将影响学生终身的写作态度。

相对于兴趣,作文习惯的养成也是新课标的一个焦点。具体而言,重视培养这样几个习惯:一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以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二是在作文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在作文中主动修改以及与人交流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写什么”是目前学生作文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指导中应将学生的取材引向生活,“发现自我、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学生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少观察的训练。

第二个习惯以及主动修改的习惯其指向是作文语言的表达,重视生活积累与作文,特别是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第三个作文习惯:主动与人交流,其实也是在兴趣培养中最终极的目标:完成作文的交际需要的功能。

以上三个习惯的培养,个个针对作文的关键,作文前的准备,作文中的修改,作文后的交流,是对作文过程的揭示。

2.注重作文的生活化、交际性 ,文体的多样化。

作文按其不同的作用也具有了不同的目的,考试时作文的目的在于取得高分,作文课上作文为的是完成教师的作业,走向社会写自我鉴定为的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作家写作是为了表达思想、发表的需要。作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为生活的需要,为交际的需要。注重作文的生活化和交际性,在作文内容上就是上面所说的将学生作文引向生活,在作文的目的上就是实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体裁上表现为文体的多样化。在文体的多样化上,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根据实际需要的常见应用文,如书信便条;简单的写实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体);简单的想象作文;读书笔记。最终达到“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注重在习作中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新课程标准中将知识教学融于写作过程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在修改中达到语句通顺,没有明显错误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从新课程标准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语文知识:一、常见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二、语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掌握什么语法知识,但在表述中不难看出主要有词及句式两方面。三、书写的规范: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说明,其实质就是强调这些语文知识在作文中的实际运用,最终实现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新理念的阐述,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具体操作上我们还是感到不知从何入手。主要表现为,我们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编排的,而不是依据语言表达,年段作文目标不是很清晰,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似乎已超越教师的能力。所以导致的后果是,能教好作文的只有那些少数的特级教师和名师。

篇四:2013年新课标语文作文及解读

适用地区

吉林 黑龙江 山西 河南 新疆 宁夏 河北 云南 内蒙古

作文材料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的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作文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写作。

作文要求

考生[4]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篇五:中年级习作新课标解读与实践

落实目标 夯实基础

——中年级习作课标解读

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符卓先

引言

最近,我看了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写一篇文章《小学语文作用最大》,文章里提到“我这几年培训了上万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培训他们提高面对公众讲话的能力。我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们普遍不会讲话,更不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举例子等修辞手法。尤其是讲道理转换成故事来表达,更把他们难住了。”这让他“大为惊讶,大惊失色”。 案例:“中国好声音”用“然后”说感言。我想,是他们在小学阶段没学好语文还是落入了“八股文”的发言俗套里呢?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话无疑在提醒我们:在学生刚刚迈出写作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小语人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要以百倍的热情,课改的理念,正确的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需要!走好第一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习《课标》,落实年段目标

(一)、年段目标

学生写作难,教师习作教学难,这是我们习作教学的现状。《新课程在习作教学方面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从习作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是降低习作的难度,第二是注重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中年级习作年段目标有以下几点: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教学建议

课标创新作文解读

各学段目标有了明确的梯度:

第一学段称为“写话”; 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称为“写作”。

“写话”到“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以前中年级要求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语句要通顺。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这样的建议别无深意,无非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低年级: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从写一句话开始,一日一句,教师要 善于激发孩子说话的话头。

中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写片段。

高年级: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 闻、体验、想法。

二、理解教材,和编者对话

布鲁纳主张采用“螺旋式”组织,提出课程编排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又要使教材能进行适当的转化,以利于寻找适合儿童、促进儿童智慧生长的教学策略。课标要求我们要和编者对话,那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编排是怎样的呢?

教材对习作训练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图画”,秋天的景物,秋季里活动的场面;习作的要求:介绍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第六单元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写“家乡的景物”,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到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抓住植物、动物、风景的特点来写。这样的安排已经有了一

个缓冲的宽带了。

小学三年级的看图作文一般比较简单,它是一二年级看图说话的继承,但是相比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来说,三年级的看图作文要求上比较严格,大都要求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同时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可能我们在三年级孩子的习作里看出孩子的困惑:

1.每次写景,我看的时候觉得很美很美,写的时候却大为逊色,把握不住一个地方的自然景点的特点。

2.文章结构不清晰,老师总说写得凌乱,没条理,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三年级的看图作文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

1、指导孩子从整体上把握图画的内容,努力说清楚图画上都有什么东西。在这个环节一般不要求说具体。

2、指导孩子针对图画的每一个事物说话,让孩子逐一地把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行为说清楚。在这一个环节一般不要求要特别有顺序。

3、指导孩子观察刚才说到的所有事物哪一个或哪一部分特别突出,以此指导孩子就该部分说话。

4、指导孩子把所有事物连起来说,此时应该指导孩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表达,一般达到把图意说清楚说具体即可。

下册描写家乡的景物,方法很多,还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或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个顺序可以是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或由下到上,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还有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地点转换的方式)和并列段的方式叙述。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秋天的画》让学生秋天的图画,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景物的外形、颜色等等。激发学生的观

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展开想象,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借助图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怎样培养?在生活中,学生的眼睛在不停地扫描,耳朵在不听地听取,鼻子在不停地嗅闻,手脚在不停地触摸,大脑在不停地感受,就像一个口袋,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的事情、想法,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倒出来,加工使用,整理。怎么倒?八九岁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选择既形象直观,又充满童趣的图画肯定能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倒出来。

咋们70后成长的小时候“小人书”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现在的孩子呢?如何“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编童话。我们引导学生从多幅图画开始,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一幅幅编下来,并加以想象,就能编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一点王琴玉老师主持的“绘本阅读与习作”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引领。今年白沙儋州绘本阅读与习作专题协同研修活动,三节课堂让学生确立人物关系,编对话,编故事??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让小学生去写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既是训练想象力的好办法,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月亮你好呀》充满童趣,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对话,轻松指导学生学习句号、感叹号和问号的使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风趣幽默,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主人公的助人为乐,学习人物对话提示语的使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简单有趣,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另外,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空间”里写一些小日记、小练笔等,我想肯定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也会成为语文教师的马云。这种以其短小、自由灵活的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用好积累语言,让话更美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

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这里的“积累语言”与“好词佳句”是有区别的。哪个学生在作文和口语交际中用了“好词佳句”,就博得教师的赞扬和学生的喝彩。可是,三年级阶段如果让学生一下子用上“好词佳句”恐怕加大难度。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了五文大钱”,最一般的一个动词“排”能说不妙吗?

我们往往注重教学的时效性,没有注重实效性。仅关注学生积累语言的量,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用上自己积累的语言呢?就像国庆黄金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门票没买到”。这靠教师的训练。

《秋天的画》一课是这样用好积累语言的:观察一幅图,要让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搜寻,词语从孩子的“语言库”里倒出来。好像“五彩缤纷”一词刚积累就能用上,真的是挺好的。

“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汇集起来,就能写出一篇很棒的作文了!”适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吗?久而久之,养成说话、写作的习惯,不就是做到具体生动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得多形象、多贴切呀!

对待作文评析修改,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