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17:08 字数作文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字数作文

篇一:三篇课外阅读及答案(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怜悯和善行的距离,善良的种子)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回家了。""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你冷不冷?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⑤"你干什么?"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没见他快冻死了吗?"汉子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

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谢谢,谢谢。"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包括我。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24.文章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5.你认为文章结尾处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是什么?(2分)

26.结合语录境,理解第(2)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27.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汗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3分)

(2009年牡丹江市)

参考答案:(四)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回答23--27题。(共12分)

23.示例:通过医院里不同人对可怜的老人的不同做法,告诉人们爱心需要行动。评分标准:(2分)概括正确即可得分。

24.示例:通过环境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为下文人们同情老人的不同表现做铺垫。

评分标准:(2分)答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铺垫"其中两点即可。

25.示例:将爱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评分标准:(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距离"的含义即可。

26.示例:"裹"、"蜷"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的可怜无助。评分标准:(3分)动词或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性1分,表达的内容1分。

27.示例:经历:我在"5·12"抗震救灾中,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感受: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用行动表达爱心,大家都行动起来,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评分标准:(3分)经历1分,感受2分。

五,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3~20题。(23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

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篇二:2014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含答案)

2013学年七年级(下)语文独立作业(二)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结合语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语文世界风光无限。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

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

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了解到他鲜(▲).

为人知的贡献,jū(▲)躬尽瘁的精神。

2. 名著阅读。(4分)

(1)下面文学常识选项搭配错误的一项: ( )(2分)

A、《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

B、《口技》——林嗣环——清代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孙权劝学》——司马迁——北宋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每到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我们田园歌唱家蟋蟀——奉

献的一场场精彩的演奏会??它们不仅为大自然的美好而高歌,更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复苏而

歌唱。

上面的文段选自 《 》,作者是法国的。

3.古诗文默写。(8分)

(1)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4)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赵翼的《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江山代代出新人的诗句: , 。

(6)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春”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4.综合性学习。(6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直接关系我们的生活品质,健康安全,开展治污水、防洪水、

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是省、市党政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

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构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此学校

邀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补充填写下面的解说文字。(2分

)

(2)争当“五水共治”宣传员(2分)

学习雷锋、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班级板报

等阵地,拟写一条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来宣传“青山绿水”和“五水共治”的重要

性。

(3)争当“五水共治”践行员(2分)

学习雷锋,365我们在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争

当五水共治小卫士,为共建文明、和谐、低碳、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献计献策,让我们

的家园水更清、天更蓝。请写出两条计策。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14分)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

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

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

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

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

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

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

至于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

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会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

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

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砰”的一声巨响,

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

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

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

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

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

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

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5. 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⑤~⑧段的主要内容。(2分)

6.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3分)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3)离开时“砰”的一声,发出巨响:

7.本文反映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亲情?(3分)

8.文中画线句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3分)

9.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二)父亲的手 李亮 (13分)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了,但他那两只浑厚结实、握满人世沧桑的手,却一直晃在

我的脸前,好像我一伸手就能拉住。

父亲满手掌像一个大茧子,大茧上又长些小茧子,每一只都像一面小铜锣,以指叩击,

铮铮有声。手掌竖起来,就像一面大云锣—— 握拢手掌,能听见小锣们的撞击声。掌面凹凸不平,像丘陵,又极不光滑,像砂纸。这是终年不得闲造成的。即使雨雪天,不能下地干

活,也闲不住。房漏水,当然要修;如不修房,就折麻皮,拨麻绳,或搓蓖麻壳,敲核桃,

簸花椒,缚笤帚,缉草笼,或磨刀剪,修犁杖,垫鞍鞯,编筐篓,钉鞋掌??

父亲的手经常变幻着颜色,当他忙于割草、拔苗、翻秧时,呈墨绿色;摘柿子时,呈

红色;收花椒时,变成紫色;褪核桃皮时污染得最重。核桃硬壳的外面,有一层果肉,饱含

绿汁,常把人手污染成黑色,极难洗涤。好在大秋接踵而至,收割庄稼开始了,在各种庄稼

的叶子秆子穗子根子的磨蚀中,手上的颜色渐渐被磨掉。说父亲的手是五彩的手,并不夸张。

父亲手上很少扎刺,一如枣核大的蒺藜狗子,也能被他拈碎。刺进他手里的只是些硬

刺、老刺。正干着活,顾不上挑,要等到闲时才挑。因为手皮太厚,像鼓皮,绣花针是挑不

动的,须用上鞋的锥子挑。往往掘进很深不见血,像在掘一眼枯井。而在等待空闲的日子里,

一些扎得浅的刺,脱落掉了;扎得深的刺,竟被肌肉吸收掉;没被吸收的大刺,因为难挑,

就不再挑。这有点像战士体内残存的弹片。父亲说,反正不影响干活。

父亲的手指粗糙,却又极其灵巧。能解开头发丝上小结——他把发丝上的小结夹进手

掌横纹里,润点唾沫,只敲一阵,小发便松脱成大圈圈。他能两手抛起三颗、四颗乃至五颗

石子,顺溜飞个齐眉高,形成一条运动的虹,又像捧着一眼喷泉。这时候,便是父亲最高兴

的时候了??

在为他封棺时,我紧紧地握住了老父亲的手。他那如同铁片似的苍凉硬实的手,像洗

衣板,长着黑斑,不同于我的绵软平滑的手,人说我是握笔杆的手。我的手是父亲那粗糙得

掌心里能划着火柴的手变的,是父亲一双手的再生与延续。许多名人会在宏伟的建筑里留下

手模,父亲没留下手模,但我却觉得,在我们家乡的田野、沟谷、幽壑里,到处落着他的手

模。

10.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请赏析第二段画线句。(2分)

1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父亲的手的特征的? (3分)

13.文章结尾说:“许多名人会在宏伟的建筑里留下手模,父亲没留下手模,但我却觉得,在

我们家乡的田野、沟谷、幽壑里,到处落着他的手模。”,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4.本文以“父亲的手”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乡村四月 【宋】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5.诗中“ ” 、“ ”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7-20题。(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但当涉猎 ( ) ③卿今者才略 ( ) ....

18.下列加点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 ..

C. 以为妙绝。 D.此独以跛之故。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0.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学习启示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1-24题。(8分)

陈晋之读书法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

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

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岁计有余者 ( 年 ) B.遂无书不读(于是,就) ..

C.然旋读旋忘 (旋转) D.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毛病) ..

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予 少 时 实 有 贪 多 之 癖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

24.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你认为陈晋之的读书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3分)

四、写作。(45分)

25.生活是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十四五岁的你同样拥有一

片蓝天,一份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一切

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种花、画画儿??

你一定从中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得到了教益和启迪,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性情。

请以“_________真让我着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先补题,再下笔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3学年七年级(下)语文独立作业(二)答题卷

考试说明:全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 ) ( ) ( ) ( ) (4分)

2. (1) ( )(2分) (2)(2分)

3.古诗文默写。(8分)

(5) , 。 (6) , 。

4.综合性学习。(共6分)

(1)(2分)

(2)(2分)

(3)(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4分)

5.(2分)

6. (3分) (1) (2) (3)

7.(3分)

8.(3分)

9.(3分)

篇三:2013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附答案

2012—201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交卸 xia 踌chóu躇 讪sàn笑 懵měng懵懂懂

B.陨yǔn落 蹒跚pán 琐屑xiāo 唾手可得 tuò

C.狼藉jí 晶莹yíng 簌shù簌 喋喋不休di?

D.脸颊jiá 颓tuí唐 轻蔑mia 孤苦伶仃líng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辍学 蹉跎 玷轻怕重 触目伤怀 变卖典质

B.堤防 婆娑 附拾皆是 文质杉杉 寄人篱下

C.巧妙 造诣 无边无垠 立锥之地 热泪盈眶

D.夭折 赋闲 不能自己 接踵而至 大声急呼

3、依次填空恰当的是( )。(2分)

茶叶 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料, 是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之一, 很早的时候茶叶就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了。

A.因为 所以 因此 B.不仅 也 因此

C.只要 就 所以 D.虽然 也 但是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B.雷锋的出现是我们青年的杰出的代表。

C.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

D.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不能自己。

5、古诗文默写(9分)

①《采薇》中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 。

②《十五从军征》揭露汉代兵役极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③《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

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对历史兴亡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 。

6、仿写句子,使意思与整个语境吻合。(2分)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7、口语交际(2分)

近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精彩的节目,八年级某班的很多学生每天晚上看过后,熄灯铃响过后还评头论足,以致第二天课堂上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听说你们这段时间很用功,每天晚上很晚才睡。”同学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8、名著阅读。(5分)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回答问题。(13分)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

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本文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亲情?(3分)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3分)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分)

5、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受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感受。(2分)

(二)阅读《目送》,回答问题。(15分)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简要概括。(任选三个即可)任选一次目送场面,分析人物当时的感受。(5分)

2、第(5)段中说与你同龄的儿子“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请你替儿子说几句话(3分)

4、第(10)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5、第文章的第(9)段是否多余,请你谈谈看法。(2分)

6、“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篇四:2013-2014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7、补写文学常识或诗句填空。(12分)

(1)独坐幽篁里, 。

(2)峨眉山月半轮秋, 。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6) ,寒光照铁衣。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 (8)《黄河颂》的词作家 ,曲作家是 ,选自组诗,《 》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8、上学期相信你看过不少名著,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4分)

读书卡片 例: 所选的作品:《西游记》 主要人物: 孙悟空 相关情节:三打白骨精

人物评价:机智勇敢,富有斗争精神。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评价:_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古诗阅读:(4分)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9、全诗四句,一句一景,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10、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分) ) )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17、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结合文章⑥⑦两段说说作者“读”出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感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40分 ) 十四五岁的你,正步入青春的花季。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请你以“成长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篇五:《背影》同步练习1

《背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奔( )丧 差( )使 簌簌( ) 琐屑( ).....

狼jí( ) 踌chú( ) pán( )跚 tuí( )唐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①这些日子,家中光境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②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③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④在晶萤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①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 ②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D.“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5、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以 为线索,开头提及“背影”表达的是 之情,第二描绘“背影”突出的是 之情;然后寻找“背影”流露出的是 之情,最后回忆“背影”则集中抒发了对父亲的 之情。6、文章第二段可以拟定一个小标题为“徐州奔丧”,请以此为例,为下文的内容再拟写出三个小标题: 、 、 。

7、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① ② 二、阅读训练:(一)阅读文章第六段并回答问题8—13: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第1段文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爱子心切? 10、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11、找出段落间起过渡性作用的句子,请写在下面。 12、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13、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二)阅读文章《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并回答问题:14—17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文/苗青)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似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摘自《读者》2008年第5期)

14、第④段中作者说自已会非常留意关门的力度把握、倾听人们关门的声音,以至于成癖好。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着迷于此?为什么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15、“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品读下文,作者都从“那一响”中读懂了哪些人?1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在生活当中,你的父母肯定也有如文中父亲一般的行为,你注意到了吗?请举出两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一、1、bēn chāi sù xiè 藉 躇 蹒 颓2、①景 ②咐 ③已 ④莹3、①乱七八糟的样子。②看到家中惨淡的光景心里感到悲伤。4、D 5、背影、怀念、感激、惜别、思念6、南京勾留、车站送别、北平来信。7、①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人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②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二、(一)8、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9、①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②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③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10、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11、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12、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13、自主探究,言之成理即可。如: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不会。我懂得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因为爱我才会如此。(二)14、作者之所以琢磨关门的力度,倾听关门的声音,是缘于父母对自己无声的爱的付出,体会到了轻轻地关门,也是对他人表示关爱和尊敬的一种方式。每一次倾听到轻轻的关门声,就忆起父亲,如同感受到父亲那无声的爱。15、有三类人:第一类人,从不关门,能从中看出这类人粗心大意,不拘小节,对他人缺乏关爱;第二类人,用力关门,声响极大,能从中看出这类人比较自我,只关注自已的得失,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比较自私;第三类人,轻轻掩门,能从中看出这类人心细体贴,为人充满爱心,是最令人尊敬的人。16、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子轻轻掩门这个生活细节,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真挚的爱及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17、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举例子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