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作文漫谈书画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7:59 体裁作文
作文漫谈书画500体裁作文

篇一:漫谈给作文拟题的艺术

漫谈给作文拟题的艺术

作者:陈竹城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标题新颖,最能吸引人,只有新颖才能留住老师的眼光,只有新颖才会让人产生视觉快感。

关键词:标题;新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90-01

新课标标准要求"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它强调学生应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表达真情实感,达到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并非空穴来风。近小十年来漳州市的中考作文分值为70分,占卷宗总值的47%,作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了。俗语有言:"题好一半文。"一个人若能有一双明亮聪慧的眼睛,就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引人注目。而作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慧眼"。因此文题应该有传神的魅力和画龙点睛的功效。

中考作文这种限时作文尤其要如此,只有让新颖、独特的作文标题钓住评卷老师的眼光,才能让他们有耐心看你的文章,欣赏你的文章,给你文章打高分。那么,给作文下标题有何准则呢?标题新颖,最能吸引人,只有新颖才能留住老师的眼光,只有新颖才会让人产生视觉快感。那么,作文标题怎样才能够出新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心得。

1.中英文并用法

就是标题中引进英语单词和词语。这种标题给人以知识面广、脑子活、搞笑、幽默的感觉,让人读来轻松、愉快,给人以阅读的快感。比如:《不要说"Not"》《"Love"在心中》《"Youth"我们也愁》《"Net"让我爱来让我忧》。等文章标题都是中英文结合,但是,这种标题法要注意英文单词要简单易识,不要高深难懂,以免引起读者阅读时的心理障碍,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2.谐音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谐音的方法把平时常用的一些成语、熟语、词语涂脂抹粉一下,然后让它们闪亮登场。比如:《"出口成脏"要不得》《六味"地炒完"了》《今宵酒"请"何处,大话吃喝之风》《帅哥与"蟀哥"》《偶像与"呕像"》等。谐音法的好处是读者对有些词已有了先入为主的了解,来个谐音,这样也就有了新鲜感。

3.数字符号法

这种方法是巧用一些数字和特殊的标点符号,达到锦上添花,引人注目之目的。如:《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毅力+恒心=成功》《1+1﹤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未来》

《唉……!》《一百万》。数字符号法会让人感到新鲜和易记,同时也有种悬念的感觉,引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4.引泉法

即像引泉水一样引用一些有灵气的引人注目的古诗词、成语、历史典故、歌词作为标题。这样的标题多数人已是熟悉,有种预先的认可感,能留住老师的目光。从而使老师产生认同心理,给你的作文以更多的爱的关注。如《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近朱者赤"新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爱在何方》《星星点亮我心灯》《隐私权,掀起你的盖头来》《敢问路在何方》。《"房地产"敢说爱你不容易》《何时寒士才能俱欢颜》。

5.逆反法

就是运用逆反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想象,这样的标题与常规思维不一样,能让人耳目一新,大为称快,也能起到视觉快感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老师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读下去的念头。如:《兔子也吃窝边草》《好马要吃回头草》《近墨者未必黑》《秋香三点唐伯虎》《高处胜寒》《葛朗台也搞慈善》。

6.修辞法

就是运用修辞手法给标题美容,让标题靓起来,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活泼而不死板,也就能让读者感觉你的语法功底扎实,思维广阔,想象丰富,富有文采。一旦这种思维定势一形成,那么老师对你的作文也就有了很好的评价了。如《雨,吻湿了我的心》《幸福的小草》《母爱是春雨》《女孩是首诗》《父亲是座大山》《玻璃般的环境》《晒晒心情》《给心灵减肥》《让心打个盹》。

7.自相矛盾法

这种标题让人看起来有自相矛盾之感,但正是在这矛盾中创造出一种美感来,在矛盾中刺激老师的阅读欲望,催生老师的审美欲念。如:《跨不过的心河》《渴望死亡》《打死我也不走》《年轻的老阿姨》《"跳楼价"不跳楼》《害怕美丽》《屁股与尊严》《大嘴巴的小女人》。

8.悬念法

标题制造一个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让读者产生好奇心,产生读下去渴望。这样吸人眼球,让人眼睛放电,就像钓鱼一样钓住老师的双眼了。如:《当红作家当三陪女》《租个妞过年》《借个老爸来开会》《局长兄弟同屋藏娇》《爱上爱》

9.细节法

是用一个细节来作标题,从而起到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纲目分明。如:《叫我一声妈》《粽香飘来》《撞出来的爱情》。

10.旧瓶装新酒法

指把原来为人所知的故事重新演绎,从而以旧事为蓝本,在此基础上下新标题。

11.绰号法

指以人物的绰号为标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吸人眼球,能够达到搞笑、幽默的效果。但这种标题法只用于写人的记叙文。如《猪哥哥》《"铁拐李"的春天》《"笑笑仙"的明天》《"狗不理"的悲哀》《钱面》《"老抠"谈恋爱》。

12.新潮语言法

指用当下流行的语言作为标题,满足人们尝新和猎奇的心理。从而起到钓住老师目光,使老师对你的文章产生期待心理,从而给你的作文以高分。比如《点击科任老师》《一段无法覆盖的爱》《收藏心情》《牛出我的世界》《熊了的美元》《爱的软着陆》《叠印过去》《爱情呼叫转移》。这些标题用了电脑术语、股市术语、经济术语、电影术语、电信术语,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学生要多学些新潮语言,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拟出新颖、独特的标题只是挥师万里的第一枪,只是写好作文的开端。考生在拟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标新立异。如果拟出好的标题却无法就此写出内容,而要另起炉灶,造成标题与内容脱节,也就是所谓的文不对题。(2)忌题不对文。题是题,文章内容是是内容。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好效果。(3)不要模棱两可。标题确立一定要旗帜鲜明地为突出中心,不可含糊其辞。(4)不可拖泥带水。下标题要干脆利落,不要罗里罗嗦。(5)忌陈词滥调。标题的语言要尽量的新颖。

郑板桥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此,考生在拟题方面要在切题的基础上去追求新颖独特,把切题和新颖独特紧密结合起来,在突出中心的基础上去开创新颖的局面,把大作推销给阅卷老师,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文章才能出秀了,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篇二:作文漫谈

作文漫谈

作者:吕素云

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07期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哪怕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解读莎翁作品时才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文时如何使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其文章张扬自我的个性,使文章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我将从实际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的立意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思想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无论辞藻多么华丽,技巧多么高超,描绘多么细腻动人,文章如果没有思想的深度,哲理的启迪,那就如同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因而,教师在审阅作文时,对立意好的文章便格外垂青。学生从作文知识中也得知立意的重要意义。

但是老师眼中的立意和学生笔下的立意往往有些差异,前者侧重主题的统帅作用,这叫做主题明确。而学生则不然。学生在

写作时,看到题目以后,再到记忆的仓库中去寻找材料。学生对选材的认识往往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认为把主题放飞到天上去,就是中心明确,材料典型,立意高远。

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一个学生写道:“我将来一定要做个科学家,探索宇宙的秘密。”可这个学生的理想并不是科学家,他成绩平常,只想考个技校,学一门实用技术,做个普通劳动者。但作文中,却写了一件和自己的实际理想毫无关联的事件,也将实践和认识分了家。结果形式虽华丽,“理想”却如太空人一样缥缈超脱,找不到“我”了。其实,做个普通劳动者的理想并不差,后来我问他为何不实写,他说,怕立意平淡,没多大意思。一个“怕”字,就道出了写假的缘由,也表明了学生对“立意”的曲解。

滴水藏海,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往往蕴藏着普遍的自然规律、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一种文章,前部分作者像讲故事一样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而结尾所揭示的道理又让我们顿悟、震撼。

其实中学课文中,有不少写的是平凡的小事,我在讲评作文时,特别注重课文的示范作用,如课文《散步》、《背影》就是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要善加利用这些范文。

在历届中考作文中,都有不少的小作者的语言基本功相当不错,用词丰富,文笔流畅,特别是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可惜只停留在叙事上,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不能对这件

事深入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让这件事闪烁思想光辉,以至于高分失之交臂。看到这些习作,令人不禁为止叹惋。学生写作文不但是在用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也是在与读者进行思想的

交流。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到悬崖,文章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而是从中悟到的了一个应付所有困难和挫折的道理:“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部再走下一步,知道我所要到的地方。”也正因为这样,这篇散文才能不仅仅给学生美的享受,也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小困难,各个击破,困难总有解决的一天。

挖掘笔下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中蕴藏着的自然规律,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而触动读者心灵,启迪读者思想,感悟“滴水藏海”的震撼,焕发出思想光彩。这是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注意的。

二、作文的培养和训练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在作文教学时,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知识,也要指导学生的阅读、观察、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

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广积博蓄,厚积薄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了观察能力,就有了写作的前提和条件,反之,就失去了写作能力的基础。要使学生能够通过作文把客观世界的某一点真实面貌本质地反映出来,就必须给学生洞察世界的眼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没观察或不会观察,眼前的一切将会是模糊的一片,散乱的一堆,甚至会

熟视无睹。试想,白居易如果没有经过对荔枝外壳的颜色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仔细观察就写不出《荔枝图序》;朱自清如果没有月下观看荷塘美景,就写不出《荷塘月色》这脍炙人口的佳作。观察不是孤立的,作为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记忆、想象等共同构成人们思维认识的整体。

作文漫谈书画500

我们务必培养和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会观察,让学生通过日记等形式,随时记录下生活中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人和事。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三)表达能力是作文能力结构中必备的“硬件”。写作如同绘画、雕塑,光靠观察、阅读和听讲是学不会的。学生应根据

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采用各种手法,准确、形象而富有创造性付诸语言和笔端。 在作文能力结构中,表达能力居各种能力的核心地位。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文字,拥有比较丰富的词汇,熟悉各类体裁文章的特点,明确其写作要求,能够独立构思,正确立意,恰当选材,合理布局,熟练掌握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其次是多动笔、勤练习。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多动笔,要提高议论能力,可以常写些一事一议、就事论理的短论杂文等;要提高记叙、描写和抒情能力,可以多写一些记人记事的速写、随笔等。除了作文课外,还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肖像、场面、景物、心理描写等,启发学生写写小品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一个特写镜头,有的只是一个生活场面,一个环境片断,可长可短,不一定追求完整,达到训练目的即可。另外,有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征文竞赛、演讲比赛,还可组织一些口头作文,即兴演讲,这对提高表达能力十分有益,也特别重要。

“广读书胸中有本,勤作文笔下生花”,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长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日益提高。

篇三: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

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

我的自画像作文500字

作者:杜斌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我长什么样吗?那我就来给你说一说。

我叫杜斌,今年八岁半,读小学三年级,我长着一个小鼻子,别看我的鼻子,它能闻出各种味道呢,一对黑葡萄的闪亮的眼睛也是我的特点之一。

我很温和,暑假,我在做作业,弟弟正在玩玩具,他刚从我旁边走过 一不小心把墨汁滴到我手 上了,弟弟吓的哭了起来,我听到弟弟的哭声就问:弟弟你怎么了? 他说:我把墨汁三商到了你的手上,我怕你打我。我又说:没事的,再说这可以洗掉,我不会打你的。但我有时也很严肃,那天我在河里捉鱼,我放在岸上的五只鱼突然掉进河里游走了,这可是我半天的老动成果啊,我回头一看,发现是弟弟干的,所以我很严肃的批评了他。

我喜欢下棋、看书,如果是暑假或寒假,我都会带国棋或五子棋等和我的弟弟下,如果在城里,我有时能在超市里看半个小时的书。

我的优点很多,我认真、温和、乐于助人。有次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卖白菜,一般不喜欢吃白菜的我就让奶奶买下了她很多白菜,剩下的五元钱也没让她找,并对她说 :老奶奶,你挺不容易的,很辛苦就不用找了。老奶奶夸我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孩子。我缺点也不少,很粗心大意,一次我明明把买菜的钱放在口袋里,可我买菜的时候没有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才想起放家里忘了拿。

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了吧!

温和、认真、乐于助人、善良、爱看书、又帅气的我多可爱呀!

篇四:我的书法之路作文

篇一:我的书法之路

我的书法之路充满艰辛,经过许多挫折才有今天的成绩。

二年级暑假时,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好让我有一技之长,不然的话上初中不收我,我就去上了。

没想到这一去,我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刚上时,老师教我们握笔,我不会,只好用铅笔握法去写。当然写出来的不好看,可我没放弃,一回家就拿毛笔练,没毛笔时,就用铅笔。久而久之也拿的像样了,看见毛笔心中竟涌起一种奇异感觉。

写字时,我先按照老师的笔画描,反正乱写一通,每次交作业都被老师打回来,就鼓励自己,为了目标努力。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我能把简单的字写完,要点也记住了,忘也忘不掉,刻在心里了。

上书法课,老师让自己练,老师收作业时看到了我的作品,夸我写的好,要继续努力。后来我又在学校报了书法班,我要继续练下去,经过一番努力,在书法班有了一席之地。 星期六我又参加了书法考级,虽然不知成绩如何,但我相信一定会成功。书法这门艺术将伴我走一生,也将快乐一生。

篇二:我的书法之路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最让我自豪的是——练习书法。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对书法就产生好奇。当我看到老师们拿着钢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又弯又尖的笔下滑过一条条线,弯曲的线绕出各种各样的字符,就觉得十分有趣!那时,我就想:钢笔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曲线,这么优美的汉字,真了不起。 一回到家,我就嚷嚷着要买钢笔,但每次都被回绝!我不甘心,就在纸上用笔乱画一气。爸爸安慰我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给你买,到时候,爸爸亲自教你练书法。 以后,我每天都缠着爸爸教我写字,手把手地教。俺老爸以前可是大书法家

篇三:我的书法之路

书法是我的爱好之一,我从小和这门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的远些,从小妈妈就受到这门艺术的熏陶,妈妈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年轻时就开始练书法。可以说,自打我来到娘胎就是天天闻着墨香度过的。后来我出世后,在墨香的陪伴下一天天长大。

刚会走路的我总会兴高采烈的,摇摇摆摆的爬到写字桌上,摸摸这儿,瞧瞧那儿。再大些,我就爬到上面把小手蘸到墨砚里,在纸上印个可爱的小手印,有时也会拿起毛笔,乱写乱画起来。搞的全身都是墨。

每当外公写字时,我都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总是细细品味,留意那毛笔的运动和轨迹。不知不觉简单的笔画我也懂了一些。在幼儿园写字尽管歪歪扭扭,但和同龄人相比略胜一筹,老师经常夸我。

因此,家人看到我的表现和我对书法的喜爱,便准备让我学习书法。外公给了我一支小毛笔,教我笔画。第一天,我兴味盎然,特别认真,可第二天我再也没有耐心了,认为枯燥无味,很没意思。

直到10岁的时候,在这期间我了解了关于书法的一些好处和知识。渐渐的,我又爱上

了这门古色古香的艺术。于是,我的书法学习之路正式开始。

外公对我要求很严格,但我不在乎。我知道我不能再半途而废了,要下苦功,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坚持练习,终于有了进展,我又学会了一技之长,我感到很欣慰。后来为了使我的书法有更大的进步,又找了一位专业的老师教我学习。我在张瑞老师那里,因为以前的基础,有了更大的进步,更加明白了书法的乐趣,知道了从前所不知道的书法知识。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努力也换来了成果和荣誉,我更加明白了书法世界的其乐无穷。

我爱书法,我会坚持我的书法道路,不懈努力,一路向前!

篇四:我的书法之路

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中总有很多邻居拿着一条条红纸儿,排着队等着我父亲给他们依次编词儿写春联。那情,那景,那人,尤其父亲写字时的专注神情,那只毛笔在红纸上时而彳亍而行,时而跳跃奔舞,任四十多个春秋沧桑而去,我都难以忘怀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书法这一美丽儒雅,祥和而又神秘的艺术魂灵,深深地根植于我的生命之中。旧式军人出身的慈爱的父亲在他的生命中最后几年对我人生的教诲,对书法领域的理解,我都永远铭刻在心。

开始信笔涂鸦时,父亲告诉我:任何事,都有法。农民种地有法,军人打仗有法。你看京剧舞台上满台武打,混战一场,可混而不乱,双方大将,这个长矛猛戳,那个大刀飞舞,打得天翻地覆,你看双方没有受伤的。为什么?因为有法。干什么都要依照法则。写字,更要有法。一辈子持之以恒。因而我有了生命长河中循序渐进的描红,填黑,映格,脱格,临写,背临,以至日后的创作。其间的酸甜苦辣,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尤其在那段长长的像条河的蹉跎岁月中。在那枯寂的日子里,我把生命放在了蓝天上,放在了旷野中,书法伴我左右,抚慰我心,不管外边世界如何,自身有如天空,旷野一样宁静,辽阔而丰富。那时我确认书法真的是我一辈子永远醒着的幸福美丽,充满诗意的梦。

在亦步亦趋临帖学字的时日里,父亲见我躁,告诉我:书法学习,开始时要求无我,末了一定要求有我。就是说凡是一门艺术,决不能终身寄人篱下,书法学习也是如此,最后要求有自己面目。历史上从来都是渊源相继,各自成家。颜真卿学褚遂良,可毕竟颜真卿是颜真卿,褚遂良是褚遂良。先是拿到,后来是去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入门时要下死功夫,好比韩信的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还是要写活它。这才叫胜利。时隔四十余载,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即空,归于破灭,唯有逝者的灵魂和对书法的参悟是永远的存在。父亲讲的话,引着我拜帖为师,定时,定数地完成每天自定的任务。夜深人静之时,我徜徉在浩瀚深邃的历史中,渐渐沉醉在书法世界的神秘玄妙之中,以至今天我可以挥毫泼墨,表我情怀,诉我心声。

现在,书法给我好多知识~

篇五:我的书法之路

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法。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已走过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尝尽了酸甜苦辣。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因为觉得很新奇,所以还能坚持每天练习。可是,后面的作业张数越来越多,字越来越难写,于是我便不想学了。但妈妈对我说:干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你看成功的人哪有不付出辛苦呢?听了妈妈的话,我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书法,写

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果然,我在两次书法大赛中得了铜奖,在学校的作业也常常被老师评为优加。这两年的春节,爷爷家和我家的春联都是我写的,当听到亲朋好友们夸我写的字好时,我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下面就让我带你来认识一下我学到的两种字体吧,一种是像魁梧骑士的楷书,还有一种是像矮壮骑士的隶书。楷书我学的是颜体,讲究的是结构平衡,笔画要横斜竖直,横细竖粗,圆起圆收和圆起尖收,写出来的字很工整。隶书我学的是张迁碑,主要是讲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变化,最常见的是方起方收和方起尖收。隶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蚕头燕尾。蚕头指的是一个笔画的起笔是圆的,像蚕宝宝的头一样。带燕尾的那个笔画两头粗,中间细,在末尾压笔,最后露尖,像小燕子的尾翼。一个字里只能出现一个燕尾,叫燕不双飞。隶书写出来扁扁平平、矮矮壮壮,看起来也很有气势。

书法艺术的海洋无边无际,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认真领悟。以后我要更加努力练习,争取能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佼佼者!

|||

篇六:我的书法之路

几年前,我怀着崇敬的心理和一颗小心翼翼的心踏进书法的殿堂。因为我的字写得很差,以致我自己写的字都不认识了,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向着一个目标——写好字前进。沿着这条弯曲蜿蜒的小路前进。

第一站:苦练横画

第一天上书法课,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黑板上那大大的一:‘一’首先要逆锋起笔,折锋顿笔,再行笔,顿笔,收笔。听老师云里雾里说一些专用术语,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建桥的画面——工人们首先在左岸放石头,搭成一个v字形的桥墩,然后在右岸放上▽的桥墩,再把桥身放上去。好了,一字桥建好了。哇,我的想像真像一这个字啊。于是,我也照猫画虎地建桥去了。

第二站:小有成就

我读五年级的一天下午,学校要举行钢笔书法比赛了。我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随着一阵铃声,比赛也就开始了。我笔走乌龟写得十分慢。比赛结束时间快到了,我还在学乌龟呢!终于,大功告成,真是辛苦我了。几天以后,老师告诉我,我得了第一名,我兴奋不已。 第三站:妙笔生花

有一天,我拿我刚刚写的毛笔书法作品给妈妈看。妈妈大惊失色,十分惊讶地说:这是你写的吗?如果是你写的,那我们家的宝贝可大有长进啊。

现在,我仍沿着书法之路走着,朝那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目标走着、走着,直到永远。

篇七:我的书法之路

小时候,才一两岁的我,就对这种行如流水的字体特别感兴趣,每当看见它,我就心潮澎湃,血液也会快速流动,就像遇到难觅的指引似的,因为我的心总是能感觉到它的气质,它的音韵。

上幼儿园时,明白了这是书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修养,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渐渐地,我由感兴趣变成了尊敬。于是,我吵着要学习书法,爸爸妈妈坳不过我,在我七岁那年,终于给我报了个书法班。临去学书法的前一个晚上,我兴奋拿起水彩笔,在白纸学着大人的样子练习起来——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被带到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镜镜,叫汤老师,以后你就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哦!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教导道。就这样,我向书法迈出了第一步。可是,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要求要抬着手写,一节课下来,我的骨头都要散架了。背也必须挺得直直的,左手也不能休息,必须五指张开,撑在桌子上,否则就要罚站。尤其是到了雪花飘飘的冬天,窗外呼啸的寒风就足以让我冷得腿打颤,就连握在手里的毛笔都是冰冷入骨,加上我的手又冻得发紫,耳朵也是快冻成脆薯片了。每当我要退缩时,耳朵总是会回荡妈妈教导我的话:难道你忘了你的志向吗?

暑去寒来,我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渐渐惊奇的发现书法并不是单纯的写几个字,它是要将情感融入到字体里。我抱着这种兴趣,总是趴在汤老师的桌子上看他写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时而明快的字,心中就会跟着节奏敲打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勤学苦练,终于酿出了甜美的蜂蜜——我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书法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还曾经获得过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一次,书法大师王毅看了我写的字,拍手叫好,跟我交谈了一下书法的心得,还亲自提笔送我一幅字,希望我能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今年,我已开始向行书迈出了第一步。

书法就如一轮太阳,照亮我前进的方向。我一定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篇八:我的书法之路

我很喜欢书法,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林老师说我的字写得很漂亮,说我可以去培训班学习书法,老师说那样字会越写越好看耳的,并且还可以学会写毛笔字。于是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书法之路。

在我学习书法的第一个学期里,我写毛笔字书法老师也说我写的字好看,于是我就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书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以半途而废。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地一直学习书法,每次都仔细的在家里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没有说书法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因为我知道书法这门艺术诗瑶多练才会越写越好的。

在我学习了几个学期之后,我就取得了成绩:我荣获温州市第八届青少年硬笔书法现场大赛小学(低段组)一等奖、温州市第十届青少年硬笔书法现场大赛小学(高段组)优秀奖、2014年兰亭奖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三等奖、温州市第二届青少年临书、临印现场比赛书法类相爱哦学高段组三等奖、校第十一届艺术节书法比赛三等奖、校第十二届艺术节书法比赛三等奖、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龙霞校区2014年艺术节软笔书法比赛三等奖还有硬笔书法考级六级。在我获得第一个奖项的时候我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我的爸爸妈妈都为有我这么棒的女儿而自豪。我一定会继续学习书法,取得更多的成绩的,加油!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会继续在我的书法之路上行走,加油哦!

篇五:语文漫谈

《语文漫谈》

作者: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

(应两拨人之邀写的文章,供需要的人没事时当消遣读。)

A开篇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著,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C关于写作

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

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写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网站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校刊啊,我很少拒绝,因为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

春蕾杯一等奖?高考满分作文?登报登刊?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文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高考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D关于老师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小学起读中文、当作家的理想就没变过。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考分数到清华读中文,是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与国学大师,是为我的理想。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着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我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六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文老师。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喜欢语文的学生的幸运,而从头到尾都由这些老师教导,我只能说,我没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气。

这些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是分数。

小学毕竟已经太遥远,要说我在语文上的启蒙老师,当属我初中时教我的王丽老师。我是怎么养成练笔的习惯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师“每天随便写三百字”的作业。那时的我有着一切那个年龄自诩热爱文学的小屁孩的缺点:目中无人、尖锐刻薄、孤芳自赏,喜欢无病呻吟地感伤。前几天我收拾屋子时找出了那时的随笔本,我看着里面一个个的“忧伤”、一句句的“我突然觉得我和同龄的孩子好遥远”,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师没有,她不但没有掐死我,还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我经常超出规定长度好几倍的随笔划线、写评语,她也会反对我的观点,有时还和我辩论。她是真的把我当成一个试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在我的随笔本上与我交流。

王老师说,我是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她能够透过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悲秋伤春,看到我在写作上的可能性,她对我的这种了解与信任让我最为感激。同样,王老师也看出了我在语文课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许我离开教室,去到阅览室去读《史记》、读各种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师是第一个让我明白什么叫语文素养的老师,我作为她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不听课,有时还考不好,但她对我的信心是从始至终的。

在四年制高一时,教我的老师换成了姚源源老师。那时我正处在一个彷徨的时期,刚开学我的成绩不像初中时那么拔尖了,因为我的数学和物理太过一塌糊涂。我怀疑自己,甚至开始不信任自己一贯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学科,我在每天写给自己的随笔中写了大量语气强烈的自我批评与质疑。

那时留做作业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现实的潜意识因素吧,我写了很多虚构的小说和相当意识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开始姚老师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没有否定我的写法、勒令我去写所谓正常的作文,姚老师是从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拿着我的作文本来问我。她愿意倾下身来听她的学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达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着绝对的耐心与兴趣。

慢慢地我和姚老师之间有了一种默契,不用我解释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写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了无数的笑脸、让我把几乎每篇作文的电子版发到她的邮箱。她拿我的作文给全班同学讲解,把她当时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讲给此时同样不理解的同学听,然后大家才会觉得,孙婧妍真的写了一篇好东西。姚老师也允许我走出课堂,去看我喜欢的书籍。是姚老师帮我保持住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和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令我没有被压垮、慢慢恢复到以前的优秀的原因。她让我相信我依然有着足以令我自己走向优秀的才华。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师开始教我语文。雷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他出版的作文书和他为学生撰写的册子是我们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师从一开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语文能力,在他的课上我的成绩一直优秀,我的许多作文都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一直以来都不能说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表现之一就是我总是不听讲,尤其是语文课,这可能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们唯一“教坏”我的地方。

语文课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张纸写随笔,或者从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张胆地看书,雷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只能说对不起老师、我连问题都不知道。这时雷老师看到我在看书,他就很宽容地一笑,让我坐下了。他没有在这件事上批评我一句、找我谈过一次话,在之后的课上我发现他就很默许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和语文有关他绝对不会干涉我。

一般来讲,我是特别不喜欢找老师问问题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师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师,我会主动拿着我的作文去问他,让他帮我看看还有哪里可以改进,这在我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雷老师本身就很会写作也很会讲作文,他有那个底蕴,也有着敏锐到足以在很短时间里看出我的问题的目光。雷老师教会了我怎样改作文,他让我明白不管我自认为自己多么有天赋,优秀没有一蹴而就。

雷老师让我对作文的修改,无形中为高二开始教我的南红英老师的出场做了铺垫,因为这位看上去极其和蔼、训起人来却异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师,对我作文的批判简直如狂风骤雨。她对我作文的评语包括“乱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有年轻老师才能一气读完你这段,否则一定喘不过气”——然而她却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南老师告诉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书,这帮了我却也害了我,导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进作文。我是个没有任何脾气的人,但只有在语文这一科上,我倔得简直无法理喻。我那时总是试图和南老师理论,给她讲我的语言、我文章的内在逻辑有多漂亮。南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能把我讲明白,上考场你能一个个去给判卷老师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