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守正与创新作文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34:04 字数作文
守正与创新作文1000字字数作文

篇一:作文的创新与守正

作文的创新与守正——听后感

让我最震撼的是第一天上午各位专家的座谈会,真心太精彩了!让我不禁在QQ空间发说说大赞: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思想盛宴!! 孙老师说的那句:“作文教学是痛并快乐着的!”让我非常认同。作文是语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2017年高考改革之后,高考的语文总分将设定为180分后,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先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

正如孙教授说的:老师自己要先爱写作文,才会教授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确实,只有老师们自己有一定的内在积累和沉淀,才能有“料”可以传授给学生,否则只是“纸上谈兵”的夸夸其谈,只会误人子弟,甚至将学生引入歧途,让学生失去写作兴趣。

这边我特别认同孙老师觉得作为一位作文老师应该要达到的要求:

1、提高作文的评判能力,提高教师的水平、多写多练;

2、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现在我们处于知道水平很低、很混乱的阶段。

3、贴近生活的作文才能写得好!

4、善于观察,客观反映作文的“真”,方能打动读者!写作是心灵是自我表现,两者必须结合,带着感情去看待,这里只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写出作文的引申意。

5、对于一个文本要能够进行多元解读,站在各式各样的角度和心灵体验,必须写出“我”的心理感受来。

6、作文还是一种想象,想象的再现和创造,不可拘泥孩子的想象力。作家的写作过程都是经过提炼、提升的,自己找到对这事的思想感悟,把精神提纯了,不然只写观察生活的作文只能是记流水账,老师对文章缺乏判断的话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作文的守正与创新正是要求作文写作过程的真善美。要写出真性情、打动人的好文章贵在“做真人”:具有真性情、独立性和思考性。

作文的守正就是要回归常识、回归原点、理性和自我,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查资料,写一个他自己想成为的那一类人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形成文章。另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无不是以记忆力为基础的。

顾老师如是说: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对论点加以分析,需要运用批判性思想具体分析论点,做到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实际。

其中徐彪老师和何捷老师的同台教学课程给我的因此昂最深刻了。徐彪老师讲的《素材的搜寻和挖掘》把《曹刿论战》一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解,跟学生一起分析这篇文章,然后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到很多作文可以运用的素材,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这给我启示以后再我们阅读课的时候看到有比较好的素材也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积累起来,日积月累,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无米下锅”了。

收获最多的还是何捷老师的同台教学课了,他将写作大事“分身术”这堂课讲得真是活灵活现,整个得课堂氛围一直掌握在何老师的手里,看似轻松自由得气氛其实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掌握在了手

中。一步步的引导孩子们这样去推敲哪些才是生活中值得写的“大事”,在选材方面可谓是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这样的课堂老师教得开心,孩子们也学得轻松自然,还能充分吸收消化本堂客的知识。这点真的值得我学习!

篇二:谈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谈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谈语文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3年第9期)

山西大同大学 张毅

读了

曹文轩先生的《语文课的几个辩证关系》一文,很受启发,也引起了我对当前语文教学和教研中关注的守正创新问题的一些思考。

守正:“语文”到底是什么?

曹文轩先生认为语文教师上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细读”和“漫读”课文中的语言,他对观摩课教师“对于字词细致入微的解读”给予了充分肯定。曹先生这里所说的其实涉及到一个对“语文”认知的问题。

《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专版刊载了一篇国内知名教材专家写的《“语文”一词从何而来》的文章,文中称:“‘语文”从何而来,恐怕除语文教育方家,他人未必知晓”,“我们可能想当然地会以为‘语文’一词历史上早就存在了,其实不然”,该文断言“语文”一词系1949年由叶圣陶先生“首创”,这与“语文”一词的出现的历史严重不符。“语文”一词到底从何而来?这需要我们将考察的目光投向19世纪末。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僚认识到清王朝缺少的不只是强大的武装,也缺少包括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各类专业人才。由于“语言文字”频繁使用化简之需,“语文”这个缩略语应用而生。经笔者长期考证,使用“语文”一词的最早文献是1887年张之洞和吴大澂所呈的《粤省创设水陆师学堂以储材疏》,在这份奏疏中,二人陈述因张树声所办实学馆“肄习西洋语文、算法,??此外有关兵事诸端,未能肄及”,已下令“改名博学馆”,并奏请筹办水陆师学堂。此奏疏中尚有“挑选博学馆旧生通晓外国语文算法者三十名为内学生”“其水师则学英国语文”“其陆师则学德国语文”等数句。可见“语文”一词的本义是“语言文字”。据《现在汉语词典》:“‘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同样,“文字”在与“语言”并举时,只指书面语言。其实,“语文”一词在解放前早已普及,在台湾也是一个常用词,对此笔者在《呼唤母语课程重新命名——关于我国母语课程命名的考证与思考》(《语文学习》2013年第1期)中曾做过较详细的阐述分析,另有拙稿《“语文”课程更名是破局之举——兼与张心科先生商榷》将在《语文学习》10期刊载,这里不再赘述。应该看到,自从1949年将“语文”命名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之后,关于“语文是什么”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可是,“语文”之“语文文字”观一直是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中国语文》1952年第3期李克非的《关于“语文”的解释》一文就认为可对“语文”做多种解释,但也提出“假如一定要给‘语文’规定一个单纯的涵义,那就不如解释为‘语言’和‘文字’”,“实际上‘文章’和‘文学’也是从‘文字’的基础上面发展而来的”。

而现今仍在出版的《中国语文》《语文研究》作为语言文字方面的学术刊物,也一直秉承了“语文”之“语言文字”说的传统。

可以说,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所以把“语文”之“文”释为“文字”,而不释为“文章“和”文学”,就是强调语文课虽也学习文章和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更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学习。上语文课就是要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抓手,学习语言文字的成品——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通过分析文章、鉴赏文学作品的言语活动,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水平,并且学习文化和传播文化。十年课改成绩斐然,但也有些教师以“教改”为名义胡乱发挥,以制造噱头炫奇搞怪为策略而偏离了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正轨,对这种架空语文的“伪语文”教学倾向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我们注意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些表述有了微调,“语

言文字”在修订版中出现了16处,修订版在对课程的性质阐释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特别强调可以理解为母语课程的顶层设计者对母语课程性质阐释上的进一步明确。在教学实践层面,当今黄厚江先生的“本色语文”教学堪称语文教学的一代风范。

创新:语文人都应是追梦人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守正求真,要想永葆活力还须不断创新。守正当师黄厚江,创新要学程少堂。如果说程少堂先生他于2001年提出“语文味”这个概念及教法,是对真语文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自觉的话,2011年他又提出“文人语文”的概念以与“匠人语文”相区别,则是对教学创新的更自觉地追求;“文人语文”这种提法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很有启迪意义。正如前法国教育部中学总学监皮埃尔·克拉腊克在《法国语文教学》一书指出的“学习本国语言不是为了成为文人学者,不是为了成为口才出众或成为一个天才的作家”

那样,“文人语文”的提出亦不是以培养文人为目标的,而是强调语文教师不应甘于成为语文车间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不应将语文教学视作可以机械刻板操作就可完成的活动。“文人语文”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涵养文人气象,要将语文教学视作一种艺术创造活动,追求信、达、雅、美、博,从而让学生得以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生机盎然的文化场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言之,语文教师要全力以赴以自己的生命活力、生命体验来点亮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强烈渴望。文人语文还追求作为艺术创造者之一的语文教师的文化个性的彰显,如果说程少堂演绎的是中学“男版”的文人语文的话,北京名师王君、吉春亚老师演绎的则是“女版”的文人语文。 程少堂先生身为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除了搞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外,十分热衷上公开课。他认为观摩课是语文课程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是示范课,而应称之为“实验课”或“研究课”。曹文轩先生在《语文课的几个辩证关系》一文中把这类课与时装表演作类比,让人耳目一新。时装表演上模特所着衣饰虽然并非常人日常可以穿戴,但代表了服装的潮流,引领世界服装的走势,同样,语文实验课也彰显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前卫姿态。作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学生和环境和自身的潜在因素,悉心打磨,极力将语文课的真与美的极致充分地展现出来。应该承认,这种课备课量极大,像程少堂先生一节《锦瑟》就是在程老师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又饱读50本书之后的精心打造的结果,充满了学术气息和艺术气息。正如同大阅兵不同于常规作战、满汉全席不同于家常便饭、嘉年华不同于日常一日、中央春晚不同于普通表演一样,要将日常语文全部上成作为实验语文的观摩课那样是不现实的。但实验课作为语文课的一种应然的理想形态无疑为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提供了参照,所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广大教师在反观自身教学时可弥补自身教学实施时的弱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想这大概也是作为教研员的程少堂先生重视上“研究课”的主要目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必须带着研究的态度和创造的精神去教学。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有成长为教学大师的梦想,并朝着这个梦想去不断努力。著名作家梁衡在《匠人和大师》一文中指出:匠人与大师的区别首先就表现在“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大师高出匠人之处就在于“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他说:“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

不堪设想.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语文教学要创新决定着语文人都应是追梦人,愿所有的语文教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都能圆好自己的或大或小的语文梦。

篇三:2014作文题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5)作文解析评点

1.(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0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2014年北京卷)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 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 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③ 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5.(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6.(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7.(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8.(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9.(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201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1.(2014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12.(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成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下了一段难忘记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有的同学的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适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同体验,见闻成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4)字数不少

于700字。

13.(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领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拦,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立定义;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5.(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16.(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7. (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8. (2014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作文专项答案及解析

1.【试题答案】略。

【试题考点】写作

【试题解析】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依旧紧扣当下的社会现象——做事情是遵循规则还是打破规则,另辟蹊径?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固然不错,但适时灵活变通也未尝不可。结合作文材料,可以参考立意如下:一、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二、敢于打破常规;三、合作共赢,彰显智慧;四、守正与创新,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