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结构严谨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3:31 初中作文
结构严谨的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作文从“结构混乱”到“结构严谨”

第6练 从“结构混乱”到“结构严谨”

写作技能提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幻灯片2

病文展示

常识与我同行

①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

②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有时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信息、技术。我们都有了一定解决生活中一些难题的常识。但我们还是会犯各种常识的错误。

③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④常识告诉我们烧菜时油着火了,要马上盖上锅盖或用湿布扑灭而不应往油里泼水。屋里着火了,我们应用湿布捂着嘴巴,蹲下身来走,而不是乱跑一通??这些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⑤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我这时看到了火,心里一慌,马上拿起水往锅里泼。这时,火烧得更厉害了,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冷静一下,我想应该是用锅盖盖上,之后火就灭了。

⑥虽然油烧起来是不应用水泼的,这是一个常识,但遇到困难时,人们的理智往往会受到慌张、害怕情绪所影响。明明懂得应怎样去做,但在那时,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⑦在新闻中看到了一起公共汽车着火使25人死亡的视频。在视频中,看到公交车火势较猛,这时,车上的人都拥到车门口,导致车门打不开,听到车上的人惊慌的惨叫,却还没有看到有人打破车窗逃生,人们只是一味的堵在车门上,导致车上25人死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幻灯片4

⑧在我看到视频时,我在想,他们应该打破窗户逃走,而不是在那里惊慌乱叫。但想深一点,他们身处在那危险的地方,往往惊慌的情绪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虽有常识却没有实行措施,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⑨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

⑩以前认为地震到来,应立刻逃到桌子下,而经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地震到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逃跑,跑不了才藏在桌子下,保护自已,这是实践和实验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

?虽有常识更需要有遇事冷静的心态。

?有时遇到事情,不是因不会或不知道而做不好,常常是因为人们的惊慌、紧张使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要保持冷静。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们要用常识加上冷静灵活的思维去应对。

考场得分:内容16+表达18+发展6= 40分

幻灯片5

病文诊断

①用材料开头,虽保险,却无创意。

②句子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导致整个语段中心内容不突出,表达不通畅。

④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诠释抽象的“常识”比较好,但就此得出“虽易知而难行”的结论还太牵强。

⑥“困难”改为“危机”更好。应把句中“所”改为“的”。此段对“难行”作了分析,得出了“情绪影响”的结论。此结论只是一个点而已,不具备普遍性和典型意义。此段应该生发开去,重点分析“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深层原因,并为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留下伏笔。 幻灯片6

⑦此段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语言表意重复混乱。

⑧ 面对危险抓紧逃命不也是常识吗?当“常识”之间互相打架了,怎么办?

⑨此处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使全文头重脚轻,结构明显不对称。

⑩结论生硬、笼统,不会分析。

?紧承这一段,怎么又得出第一个分论点的结论?况且,又是个病句。

?结论没有覆盖全文的整体构思。

幻灯片7

病文点评

病文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混乱,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不匀称。原文在“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上用了绝大多数的笔墨,直到结尾才匆匆提及“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全文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缺乏结构的对称性。

2.作者整体构思的能力不够。行文中缺少对整体构思的完整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和逻辑欠缺。

3.表达不清。因为语感的欠缺,思维的逻辑性不够,整体的把握、能力不强,致使表达上显得过于零散,语段意识不强。

4.事例有余,分析不足。作者不能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展开分析,只能在事例后强加生硬的结论。

5.由于结构混乱,影响了主题的表达。标题似乎在揭示思想,但原文中还有两个分论点: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原文的组材主要突出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这一论点,这样导致了主题不明确。

幻灯片8

篇二:单元作文:结构严谨

作文:结构的严谨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结构严谨。

2.能总结自己习作时,结构上存在哪些毛病。 3.通过例文训练写作。

重点:总结结构严谨包括的内容。 难点:能在习作时做到结构严谨。 二、预学导学

1.收集资料,说说什么是结构严谨。

1. 搜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优秀范文,并以《白杨礼赞》为例,理解结构严谨包括的内容。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 “预学导学”。

(二)考场作文中,在结构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三)教师总结。

结构,简而言之就是文章的框架。它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的思路外观。结构完整,就是要求作文的思路展开有序严密,用清晰的思路,合理的层次,严密的照应,完整的段落,巧妙的过渡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结构分为 1.纵式结构法。

这是记叙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进程和材料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安排写作的先后顺序。 2. 横式结构法。

此法可以运用于各种文体当中,它的特点是文章所选用的材料之间有一种并列关系。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白杨礼赞》《乡愁》,还有《谈骨气》也是采用横式结构法。它用“齐人不食嗟来之食、文天祥拒绝降元、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拍案而起”三个事例并列,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

第 1 页 共 4 页

要做到结构完整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要有头有尾,前后照应。 (2)要胸有程式,思路清晰。 (3)要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4)一线贯穿。 (5)总分相映。

(6)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当堂作文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这样的人或物,起初你觉得他(它)们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好感,后来,经过接触、了解,你的感情和认识有了改变,请以《我发现了他(它)的美》为题写篇文章,要求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字数600字以上。附【范文】

我发现了她的美 她,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她,我的视野里必不可少的人物;她,我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衣着不整、习惯不好、朋友不多、成绩不佳、身材不棒心目中,“丑”简直成了她的“代名词”,两人“形影不离”,“相生相息”。天哪!竟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不能“甩”开的一个人。

上课前,在操场“奔驰”的是她:老师提问时,呆若木鸡的是她:跑步时,遥遥领“先”的是她;公布成绩时“名落孙山”的还是她。

为此,我丢了不少的脸,心里早就不大乐意了。为什么?为什么让我摊上个“她”? 在家中,吃饭狼吞虎咽的是她;在户外把游乐场弄得“鸡飞狗跳”的是她;在图书馆被管理员赶出门的是她;在飞机起飞的前一秒,在候车室里睡得云里雾里的还是她!到底是何方神圣,要把她放在我身旁?

可也竟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发现了"她”的美...... 考场失利,安慰、鼓励我的是她;心情不好,带给我快乐情绪的是她;下定决心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硬揪我起来的是她;我说要学好英语,和我在花园里一起疯的也是她......她,我的生活中有了"她",真好!

整天嘻嘻哈哈、活蹦乱跳的是她;一天到晚笑料不断的也是她;联欢晚会,一展歌喉的是她;期末总结,脸上笑开花的也是她。

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多才多艺、善解人意的好词,能用在她身上;“贪图小利”、懒惰等不好的词也能用在她身上。看她的“丑”看厌了,换个角度,便发现了她的美...... "嘿!"肩头被人拍了一下,回过头,原来,是她......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善于观察,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事.也许你也拥有一个这样的"她".

第 2 页

......在我的

4 页

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篇三:浅谈如何使作文结构严谨

浅谈如何使作文结构严谨

【摘 要】一篇文章要想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严谨合理的结构在作文中至关重要。或运用分明的线索,将颗颗闪

亮的珍珠串起,串成一篇让人过目不忘的美文;或设置一条条起伏

的波澜,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巧用题记,将文章的主旨

一语引出,将读者的心牢牢抓住。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中

间段落的联系以及交代、照应等多方面的安排,是作者驾驭作文能

力的具体体现。“文有序”,这个“序”,就是作文的结构。人们常

说“谋篇布局”也就是这个意思。好的一篇作文,不仅中心突出,

材料典型,而且在文章结构上也有令人叫绝之处。首先要指导学生

作文结构要做到清楚、完整,就是说写文章要有头有尾,有详有略。

段与段的安排要清晰、合理,过渡照应要自然和谐,这样,会给人

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关键词】作文结构 严谨合理 谋篇布局 自然和谐 赏心悦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结构设置得好、文章才能完整而有序,美丽

而动人。所谓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组织、运用材料反映

中心思想的方法。它要求将文章的内容按恰当的方式进行安排,使

文章成为一个有头有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如果说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

章的“骨骼”;缺少健壮而完整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

无处寄托。正因为如此,结构是否完整、严谨,是人们评判文章优

劣的重要标志。

结构严谨,是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

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形式上,结

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

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文章中

的每一个意象或字句都像是一个士兵,在调用之前,须进行一番检

阅。不能作战的,得一律淘汰;能够作战的,须各就各位。排定岗

位,摆出阵势,在写作中叫布局。”朱先生的这个比喻,将结构严

谨的重要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呢?在这里我浅谈几点心得:

一、彩线串珠——选用分明的线索贯穿全文。

丰富而生动的材料犹如一颗颗珍珠,而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起

来的彩线。在文中,只有线索确定得当,文章的结构才能安排得合

理,才能浑然天成,不可分割。 “彩线串珠”法是把具体的人、

事物、景、话或情等作为线索,将多个类似“珍珠”般琐碎散乱的

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形散神聚,如翡翠珍

珠,璀璨夺目。这种结构方法,有利于打开思路,驰骋我们的想象

力,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1、以人为线,刻画动人形象。

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以《分享》为题的习作中,以李白这个人物作

为全文的线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谈人物命运时,诗人

的个性特征跃然纸上;讲诗人佳篇时,语言芬芳四溢;讲述诗人情

感时,内容真挚动人。短短600多字,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丰满动

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原因是选择了合理恰当的人物线索。

2、以景为线,描绘绝美画卷。

将某种景物作为线索结构全文也是常用的方法。中考满分作文《沉

醉在竹子的世界里》,就是以竹子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家乡独特的

风景。开篇时,用细腻入微的笔墨,展示了竹子姿态的柔美;接着,

用精彩的神话故事展示竹子的文化魅力;最后用精美的工艺品,展

示了竹子的用途。文章处处写竹子,而内容却各不相同,读来可谓

美不胜收。

3、以物为线,串出清晰脉络。

“如今,菠萝算不得什么稀奇的好东西,然而每当我吃到它时,

总觉得它特别甜,特别香。”“我懂得了,我品尝的不仅仅是一份菠

萝??”在中考满分作文《菠萝的滋味》中,小小菠萝,牵系着母

子的一份深深的关爱和理解。作者通过写自己最先吃尽菠萝,后来

留一半菠萝给妈妈吃,到现在又吃完菠萝这样三个生活细节,反映

出自己由无知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

4、以情为线,情动读者心扉。

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一文,不知让多少人感动涕零。作者

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虽然叙述的情节在不断变化,但贯穿全文

的 “因无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悔恨之情” 这一线索却始终流露

在字里行间。作者的一番深情可谓是情透纸背,直达读者心间呀!

二、巧设波澜——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行文妙趣横生。

在《水浒传》中,我们对武松打虎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对李逵连

杀四虎的壮举却鲜有所闻,原因何在?前者写的跌宕起伏、险象环

生,后者则缺少波折,一览无遗。两者相比,可谓妍媸尽现,高下

自分。同是叙事类的文章,有无波澜,其结果是迥乎不同的。如果

故事本身波澜迭起,情节自然妙不可言;如果事情本身看似寻常,

然经过我们一番加工,化平常为神奇,那更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我

们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招法。

1、倒叙展开,效果不同反响。

表现母爱的一文《熄灭了的长明灯》,按常理,是先写自己买书,

后写妈妈生气,最后我明白了妈妈的苦心。可作者将结果特意调到

首段,用倒叙的方法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让原本寻常的事件顿时

荡起了波澜。

2、悬念布局,下笔引人入胜。

中考满分作文《一封“情书”》,以悬念布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

果。作者巧妙地把故事放在家长会上,让矛盾集中在短短的时间里

来展开。文章继而大肆渲染信中颇为“肉麻”的内容。当这位家长

快要承受不了的时候,那“三个字”才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是—

—“借我钱”!结构巧妙,内容妙趣横生。

3、巧用抑扬,行文精彩无限。

《那一天,我很感动》,文章开篇便说“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

复父亲”。文章用“父亲再婚”和“小弟出生”这两个进一步渲染

出“我”的极度愤怒与痛苦,这是抑。谁知,当作者准备进入新的

学校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欲扬先抑,让文章宛如有一条

起伏的情感波浪,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4、妙用巧合,情节风起波生。

两个关系极好的朋友,却因为一场误会,成了“仇人”;当“我”

正准备送一件礼物给他表示歉意的时候,他却离开了这所学校。于

是一句“对不起”便成了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一份伤感。也正是这

份伤感,这种巧妙,让“我”明白了友谊的珍贵。如此错落有致的

结构,让《真想说一声“对不起”》一文大放光彩。

三、巧用题记——添上漂亮的题记力求夺人眼球。

结构紧谨、完整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需掌握一

些美化文章结构的技巧。美化文章结构的技巧有许多种,题记是有

效而常用的一种。题记放在正文之前,位置抢眼,往往能让读者有

眼前一亮的感觉。一个精美的题记,一般得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合

适。二是简洁。三是煽情。为做到这三点,我们可以试试以下的招

法:

1、题记含情,奠定基调

《化在牛奶里的爱》一文用了“生命只因有爱才变得完美”这样

篇四:2011高考作文辅导:第三节 结构要严谨

2011高考作文辅导:第三节 结构要严谨

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文体不限,这里仅就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介绍几种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常规结构方法

1.记叙文结构比较灵活,开头、结尾、过渡,都有一定的讲究。如开头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气氛渲染式、环境描述式、结果交代式等;结尾的方式有:呼应开头式、议论抒情式、自然结束式、戛然而止式等;构思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埋下伏笔法、正反衬托法、虚实相应法、误会巧合法、设置悬念法等。

2.议论文结构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引论的方式有:揭示论点式、引用名言式、设问启示式、叙述事实式、对比争议式、描述靶子式等;本论的方式有:分论点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结论的方式有:卒章明志式、问题启发式、希望号召式等。

3.说明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说明对象不同,说明展开的方式也常常不同。如动态说明常用时间顺序,静态说明常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常用逻辑顺序,可以用因果式、分类式、比较式、层进式等方式说明。

二、创新结构方法

1.片段结构

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合,平铺直叙,使写作更为便利、容易;各片段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描述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为自由灵活。

如作文《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的感慨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2.借用文体

写话题作文时文体不限,这时借用一些特殊的文体表现主题,往往能出奇制胜。这些特殊的体裁包括某些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戏剧、童话、杂文等;某些应用文体如讲演稿、书信、日记、采访录、调查报告、现场演播、新闻报道以及某些领域内所专用的文体,如医疗诊断书、说明书、广告、调查报告、判决书、招标书等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擅长来选择文体,扬长避短,取得创新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均因结构有新意,被评为满分作文或一类作文。

例如广东省一位考生以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为被评论对象,让代表社会上种种不正确名利观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主题。设计的现场为“敢讲敢说”演播室,主持人为“崔人进”,主题为“猪八戒能否得2008年度感动心灵奖”,“嘉宾”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乡亲组成了亲友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还“先看大屏幕”,作为现场演播的程序都出现在文章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电视播现场,被文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所深深吸引。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

如《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文,将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加以改造,构思颇为新颖、巧妙。湖南考生写的《西游记后传》,将西游记进行了一番续写与改写,演绎了师徒四人取经的离奇故事,文章把大唐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唐玄宗没有读取回来的真经,故事新颖,立意深远,实在是一篇绝妙的佳作。

4.特殊的视角

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特殊的视角是指普通人以外的特殊人物,或者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的事物的视角。另外,还可以选择多主体视角,比如一个故事设几个主人公,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述这个故事。采用特殊视角可以使文章达到新奇的效果,造成一种新鲜感,使描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广东的一位考生写的《月光下的一只孤老虎》一文,采用特殊视角,以一只老虎的口吻自述悲剧,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贵州的一位考生写的《给地球人的一封公开信》一文,采用特殊的视角,以特殊主体——外星人的口吻叙事议论,表明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尖锐批评。

5.镜头式结构

有些作文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同学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等形式来展示作文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而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题为《生活中的亮点》的作文:文章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剪切生活中四个镜头来表现“亮”。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小巷中——街头——商店中——回家路上),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镜头式结构,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更集中,节奏更明快。

6.问答式结构

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比如,题为《挫折四问》的作文,以四问四答的形式布控全文结构,“挫折是什么”“挫折真的存在吗”“挫折与成功的界限在哪里”“挫折给我什么启示”四个“问”形成了一个逐层深入的议论阶梯,使得文章结构井然,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7.一线串珠式结构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一事物,可以是某一事件,也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或者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换等等。

作文线索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置的线索,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是线索要有始有终,贯串到底。

三、结构安排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文体,健全结构

高考作文考生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体式。但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确的书写在相应的位置。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如果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重的。

2.排列合理,分段恰当

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空间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就成为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老套呆板的“三段式”。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3.过渡照应,紧凑严密

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折、叙事更迭、人物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承上启下,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力争使结构自然、紧凑、严密;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帅局部。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作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四、文章中的“照应圆合”

文章中的“照应圆合”,一般分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含蓄的文章中,文中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因此行文标题起了注释和点化的作用。

3.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的语言多次重复照应。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比如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裳上的破洞出现四次,突出了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5.关键词句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为补充。

6.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下悬念,并不急于解开,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比如萧乾的《枣核》。

五、快速构思方法

1.主题+材料定位法

确立主题,占有材料,是作文构思的关键环节。“主题+材料定位法”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同步确立文章的主题和材料。在具体的篇章中,主题和材料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构思时,我们可沿着主题和材料这两极作相应的发散思考。

举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主题+材料

A.位置决定价值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结构严谨的作文)

a.武则天登基实现其价值

B.位置改变,价值相应改变

b.刘翔通过奋斗登上冠军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C.位置不一定决定价值

c.小草,清洁工??平凡也有伟大的价值

D.同样的位置价值迥异

d.成克杰居高位贪赃枉法,孔繁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E.立足于岗位追求自身价值

e.水电工徐虎立足岗位,成就人生价值

F.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

f.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主题+材料”的同步发展思考中。遴选出独到新颖、具有思辨色彩的观点和材料,进行进一步深度的思考。如F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作深度展开:其一,居高位可能无价值,如平庸的皇帝、得宠的侍臣、无作为的官员等;其二,处平凡岗位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如岗位能手、劳动模范等。展开之后,综合归纳:位置高低不决定价值大小。然后追问:决定个人价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把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相统一,个人价值就如水滴汇成大海,获得永恒,得以放大。如此构思,行文就有了深度。

“主题+材料定位法”之所以成为一种快速构思法,诀窍在于同步定位,关键在于主题与材料互动。主题牵引材料,材料又反过来牵引主题,连续的思维形成多种构思,多中取优。最佳构思一旦形成,就要集中精力作深度开掘,使之完善深入,臻于精美。

2.材料+故事推动法

第一步,重视材料或故事。想一想与材料或故事相关的人,想一想相关的真实场景和有意味的细节,是哪一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故事一定要新鲜、动听。

第二步,品析故事,感悟人生。故事讲完后,我们可以对故事作出品析,品析故事贵在入情入理,细致深入,品析的方向在于发现并揭示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并引导读者对故事作出同样的探析。

第三步,由此及彼,再述故事。品析中我们得到了关于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认识,这种认识应该触发我们想到更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完全可以聚合成另一个新颖的故事。“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这样,我们开始向读者讲述第二个故事。

第四步,再品故事,引导主题。对第二个故事的分析和点评既要与第一个故事的品析保持统一,也要在感悟和理解上发展一步,以显示同中有异。综合对两个故事的品析,就形成了文章的主题。篇末点题是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

这种快速构思法主要由材料和故事推动,主题由对故事的品析彰显。这类文章的可读性源于故事或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阅历广泛和阅读积累深厚的同学可尝试这种构思方法。

3.“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因法果”快速构思法,既适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下面我们以《心灵的愿望》为例,介绍这种构思方法。

“类”即归类为“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文题或话题中筛选出关键词,并确立关键词“是什么”。如《心灵的愿望》,从“类”这一角度思考,即“愿望是什么”。其他如《心灵的选择》即换为“选择什么”。至于话题作文,这种换就要复杂许多。如“入”与“出”,从“类”这一角度

思考,包含三个问题:什么是“入”?什么是“出”?“入”与“出”是什么关系?对“类”即“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是科学的定义,但更多的是从考生知识经验出发给出的操作性含义。只要你不让它摇摆不定即可。比如你认定“入”是近距离体察,“出”是远距离审视,“入”与“出”是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即可。如果你认为“入”是积极投入社会人生,“出”是逃避社会人生,“入”与“出”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可。

“法”即“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以《心灵的愿望》为例,从“法”这一角度思考,“怎么办”即化为“怎样去实现心灵的愿望”。从实现心灵愿望的策略方面去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优,挑选一两个方面展开成文。如“如何使学校成为快乐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方法:改革高考选拔制,以素质学分制作为选拔标准;改革课程,增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活动课程,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减少训练量,增加阅读量;减少考试次数,增加课外活动时间。

(2009年四川卷)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所给的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熟悉”。“熟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为“知道得清楚”。碰到这类独词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将题目进行适当的扩展,将其变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这样内涵就会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至于空泛无物。对于本作文题,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但相对而言,一个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的作文题,要想写出彩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考生在构思立意、行文结构、 素材运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所突破。考生应多加留意考场作文中的亮点,如贴切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开头、点明主旨的话、优美顺畅的语言、耐人寻味的结尾、整洁的卷面等。 在作文时,估计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这就需要在人或事的选择上下工夫——如果写父母、老师或者生活小事等,就需要以情动人;如果写一个熟悉的场景、一种熟悉的声音、一本熟悉的书等,就需要选择独特的切入点。当然,考生也可以“实题虚写”,写熟悉的感觉、熟悉的爱等,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熟 悉

四川一考生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禅宗三祖僧璨大法师《信心铭》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郎朗悠扬婉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训诫。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

篇五:2011高考作文辅导:第三节 结构要严谨

2011高考作文辅导:第三节 结构要严谨

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文体不限,这里仅就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介绍几种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常规结构方法

1.记叙文结构比较灵活,开头、结尾、过渡,都有一定的讲究。如开头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气氛渲染式、环境描述式、结果交代式等;结尾的方式有:呼应开头式、议论抒情式、自然结束式、戛然而止式等;构思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埋下伏笔法、正反衬托法、虚实相应法、误会巧合法、设置悬念法等。

2.议论文结构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引论的方式有:揭示论点式、引用名言式、设问启示式、叙述事实式、对比争议式、描述靶子式等;本论的方式有:分论点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结论的方式有:卒章明志式、问题启发式、希望号召式等。

3.说明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说明对象不同,说明展开的方式也常常不同。如动态说明常用时间顺序,静态说明常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常用逻辑顺序,可以用因果式、分类式、比较式、层进式等方式说明。

二、创新结构方法

1.片段结构

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合,平铺直叙,使写作更为便利、容易;各片段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描述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为自由灵活。

如作文《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的感慨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2.借用文体

写话题作文时文体不限,这时借用一些特殊的文体表现主题,往往能出奇制胜。这些特殊的体裁包括某些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戏剧、童话、杂文等;某些应用文体如讲演稿、书信、日记、采访录、调查报告、现场演播、新闻报道以及某些领域内所专用的文体,如医疗诊断书、说明书、广告、调查报告、判决书、招标书等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擅长来选择文体,扬长避短,取得创新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均因结构有新意,被评为满分作文或一类作文。

例如广东省一位考生以猪八戒奋不顾身下井救小孩为被评论对象,让代表社会上种种不正确名利观的“嘉宾”一一亮相,以现场演播的形式演绎主题。设计的现场为“敢讲敢说”演播室,主持人为“崔人进”,主题为“猪八戒能否得2008年度感动心灵奖”,“嘉宾”为“感动评委会成员、八戒亲友团、各界代表”,还特别注明“唐僧师徒亲自出席,高老庄乡亲组成了亲友团,嫦娥作为评委出席”,开始时还“先看大屏幕”,作为现场演播的程序都出现在文章中,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读后,我们仿佛置身于电视播现场,被文章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所深深吸引。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即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取材便利,方便构思,易于出新;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使文章显得轻松、风趣。

如《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文,将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加以改造,构思颇为新颖、巧妙。湖南考生写的《西游记后传》,将西游记进行了一番续写与改写,演绎了师徒四人取经的离奇故事,文章把大唐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唐玄宗没有读取回来的真经,故事新颖,立意深远,实在是一篇绝妙的佳作。

4.特殊的视角

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特殊的视角是指普通人以外的特殊人物,或者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的事物的视角。另外,还可以选择多主体视角,比如一个故事设几个主人公,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述这个故事。采用特殊视角可以使文章达到新奇的效果,造成一种新鲜感,使描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广东的一位考生写的《月光下的一只孤老虎》一文,采用特殊视角,以一只老虎的口吻自述悲剧,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贵州的一位考生写的《给地球人的一封公开信》一文,采用特殊的视角,以特殊主体——外星人的口吻叙事议论,表明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尖锐批评。

5.镜头式结构

有些作文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同学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等形式来展示作文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而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题为《生活中的亮点》的作文:文章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剪切生活中四个镜头来表现“亮”。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小巷中——街头——商店中——回家路上),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镜头式结构,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更集中,节奏更明快。

6.问答式结构

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比如,题为《挫折四问》的作文,以四问四答的形式布控全文结构,“挫折是什么”“挫折真的存在吗”“挫折与成功的界限在哪里”“挫折给我什么启示”四个“问”形成了一个逐层深入的议论阶梯,使得文章结构井然,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7.一线串珠式结构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一事物,可以是某一事件,也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或者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换等等。

作文线索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置的线索,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是线索要有始有终,贯串到底。

三、结构安排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文体,健全结构

高考作文考生常常有“文体自选”的自由,可用记叙文、议论文等一般文体,也可用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寓言、童话等文学体裁,还可用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图表、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体式。但不论选用什么文体,都必须要有标题,首尾俱全,而且必须符合各类文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书信,就要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且要正确的书写在相应的位置。结构残缺是考场作文之大忌。如果缺少标题或结尾,显性的扣分和隐性的扣分导致的损失是惨重的。

2.排列合理,分段恰当

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既要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使文章上下一体,前后贯通,起伏有致。一般说来,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空间顺序安排结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就成为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这种老套呆板的“三段式”。题目要引人注目,开头要引人入胜,主体要充实丰富,结尾要精悍有力。

3.过渡照应,紧凑严密

过渡是材料的粘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凡思路折、叙事更迭、人物换、论题变化、总分起止以及表达手法化等处,都要安排过渡。一般常用的过渡形式是关联词、过渡句和过渡段承上启下,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力争使结构自然、紧凑、严密;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在行文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帅局部。文章一个具体的用语,要考虑到在全段的位置和作用,上下句的连续;一个段落的构成,无论是句型、长短、表达方式都要考虑到与邻近段落的协调,在整体中是否确切、恰当;文章结尾要看开头,如何呼应,有无重复。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篇层次分明而又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作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四、文章中的“照应圆合”

文章中的“照应圆合”,一般分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含蓄的文章中,文中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因此行文标题起了注释和点化的作用。

3.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的语言多次重复照应。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比如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裳上的破洞出现四次,突出了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5.关键词句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为补充。

6.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下悬念,并不急于解开,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比如萧乾的《枣核》。

五、快速构思方法

1.主题+材料定位法

确立主题,占有材料,是作文构思的关键环节。“主题+材料定位法”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同步确立文章的主题和材料。在具体的篇章中,主题和材料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构思时,我们可沿着主题和材料这两极作相应的发散思考。

举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主题+材料

A.位置决定价值

a.武则天登基实现其价值

B.位置改变,价值相应改变

b.刘翔通过奋斗登上冠军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C.位置不一定决定价值

c.小草,清洁工??平凡也有伟大的价值

D.同样的位置价值迥异

d.成克杰居高位贪赃枉法,孔繁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E.立足于岗位追求自身价值

e.水电工徐虎立足岗位,成就人生价值

F.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

f.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主题+材料”的同步发展思考中。遴选出独到新颖、具有思辨色彩的观点和材料,进行进一步深度的思考。如F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作深度展开:其一,居高位可能无价值,如平庸的皇帝、得宠的侍臣、无作为的官员等;其二,处平凡岗位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如岗位能手、劳动模范等。展开之后,综合归纳:位置高低不决定价值大小。然后追问:决定个人价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把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相统一,个人价值就如水滴汇成大海,获得永恒,得以放大。如此构思,行文就有了深度。

“主题+材料定位法”之所以成为一种快速构思法,诀窍在于同步定位,关键在于主题与材料互动。主题牵引材料,材料又反过来牵引主题,连续的思维形成多种构思,多中取优。最佳构思一旦形成,就要集中精力作深度开掘,使之完善深入,臻于精美。

2.材料+故事推动法

第一步,重视材料或故事。想一想与材料或故事相关的人,想一想相关的真实场景和有意味的细节,是哪一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故事一定要新鲜、动听。

第二步,品析故事,感悟人生。故事讲完后,我们可以对故事作出品析,品析故事贵在入情入理,细致深入,品析的方向在于发现并揭示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并引导读者对故事作出同样的探析。

第三步,由此及彼,再述故事。品析中我们得到了关于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认识,这种认识应该触发我们想到更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完全可以聚合成另一个新颖的故事。“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这样,我们开始向读者讲述第二个故事。

第四步,再品故事,引导主题。对第二个故事的分析和点评既要与第一个故事的品析保持统一,也要在感悟和理解上发展一步,以显示同中有异。综合对两个故事的品析,就形成了文章的主题。篇末点题是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

这种快速构思法主要由材料和故事推动,主题由对故事的品析彰显。这类文章的可读性源于故事或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阅历广泛和阅读积累深厚的同学可尝试这种构思方法。

3.“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因法果”快速构思法,既适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下面我们以《心灵的愿望》为例,介绍这种构思方法。

“类”即归类为“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文题或话题中筛选出关键词,并确立关键词“是什么”。如《心灵的愿望》,从“类”这一角度思考,即“愿望是什么”。其他如《心灵的选择》即换为“选择什么”。至于话题作文,这种换就要复杂许多。如“入”与“出”,从“类”这一角度

思考,包含三个问题:什么是“入”?什么是“出”?“入”与“出”是什么关系?对“类”即“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是科学的定义,但更多的是从考生知识经验出发给出的操作性含义。只要你不让它摇摆不定即可。比如你认定“入”是近距离体察,“出”是远距离审视,“入”与“出”是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即可。如果你认为“入”是积极投入社会人生,“出”是逃避社会人生,“入”与“出”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可。

“法”即“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以《心灵的愿望》为例,从“法”这一角度思考,“怎么办”即化为“怎样去实现心灵的愿望”。从实现心灵愿望的策略方面去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优,挑选一两个方面展开成文。如“如何使学校成为快乐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方法:改革高考选拔制,以素质学分制作为选拔标准;改革课程,增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活动课程,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减少训练量,增加阅读量;减少考试次数,增加课外活动时间。

(2009年四川卷)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所给的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熟悉”。“熟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为“知道得清楚”。碰到这类独词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将题目进行适当的扩展,将其变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这样内涵就会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至于空泛无物。对于本作文题,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但相对而言,一个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的作文题,要想写出彩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考生在构思立意、行文结构、 素材运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所突破。考生应多加留意考场作文中的亮点,如贴切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开头、点明主旨的话、优美顺畅的语言、耐人寻味的结尾、整洁的卷面等。 在作文时,估计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这就需要在人或事的选择上下工夫——如果写父母、老师或者生活小事等,就需要以情动人;如果写一个熟悉的场景、一种熟悉的声音、一本熟悉的书等,就需要选择独特的切入点。当然,考生也可以“实题虚写”,写熟悉的感觉、熟悉的爱等,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熟 悉

四川一考生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禅宗三祖僧璨大法师《信心铭》

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郎朗悠扬婉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训诫。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

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