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51:23 初中作文
篇一: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1985年5月31日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1985年5月31日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211高地是1军在1985年2月11号拔点夺下的阵地,67军1985年5月18日与1军换防后,接守了这个阵地。13天后,1985年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第二军区对立足未稳的67军突然发动“M-1”进攻战斗,对老山战场全线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准备持续了45分钟。5点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越军982团5营在140、 142高地实施佯攻。越军在猛烈准确的炮火掩护下以优势的兵员迅速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阵亡;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班长鲍虎民放弃阵地跳崖后在草丛中潜伏7天后溜回了友邻阵地。越军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0、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30分,越军停止进攻。211高地并不大,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当天67军在对昆明军区与总参汇报中说211高地仍在控制中。但时任总参作战部长的隗福临中将表示要亲自去老山检查工作,要67军从211高地叫个战士下来谈话。 67军没办法了,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 当时的199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后在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休)反对冒险出击,认为部队刚接手阵地,对战场情况、地形、敌情都不太熟悉,应该让部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郑广臣说,首战非常重要,不打则已,打则应该必胜,应该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首战。郑广臣的意见非但没有采纳,反而还被67军参谋长粟戎生指责为“畏战”、“动摇”。粟戎生到军长面前告了师长的状。军长一气之下,解除了郑广臣的指挥权,让粟戎生越过199师师机关,直接带军部机关组织199师595团进行反击。 还有个题外话,粟戎生本来是新提拔才一年的200师师长,战前靠疏通高层就火线提拔当上了67军的参谋长,他的镀金之旅也成了199师官兵的悲情之旅。67军惨败后粟戎生在军参谋长位置上了窝了五年,1990年被平调总参军务部副部长赋闲。 “杨家将”倒台后楚青托粟裕大将的老下级军委张副主席,把粟戎生提拔到他父亲的老部队24军任军长。1997年11月又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机关、内务、外事活动)。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粟戎生同志还是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1985年6月1日,67军由粟戎生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在一连二排长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 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 211高地的1、2号哨位。与此同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 在255、 211高地上面,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弹雨横飞。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这块大石与我军固守的211高地3号哨位仅15米,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双方又打成一团。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压了下来。幸存的8名突击队员退到3号哨位,8个
人中还有5名伤员。越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增援部队上不去,上面的8名突击队员也下不来,在211高地3号阵地硬挺的几天后,5名突击队伤员先后死去。在其后的战斗中,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军人的尸体示威。事后查明,被吊起的阵亡者为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越军的行动激起了我方指挥员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67军前指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 在861 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 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许多发起冲击的突击队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在满天弹雨中倒下,3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在总参作战部隗福临部长到来前夺下211高地,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从6.2到6.11,十天的战斗中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而前指的指挥员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在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的情况下,67军还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对211进行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复争夺。战斗中,由于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我方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67军前指下达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1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在211高地附近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到处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只是当时我方并不知道他们还在坚持还在等着我们的医生去抢救。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被调离前线休整。为接替595团,济南军区在山东紧急组建了598团(三个营分别来自598团、599团、600团、团属炮兵连来自76师)接替595团。 从地形上看,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67军首长就认为不能丢失,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6.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全军一片哗然!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 595团人员来说,遗憾不仅如此,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除了贾柯外,鲜见在6.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 199 师全师上下对67军军首长极其愤怒,一大批干部战士联名告状,告到军委总部,指责军参谋长不听部队的意见,纸上谈兵,造成部队首战的严重失利。总部先后派总参军训部长石侠等人前往调查。调查后肯定了并非199师领导惧战,而是当时军首长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我情,越级指挥,失利后又把责任推给师里是不对的,对67军提出了严厉批评。粟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带着军机关的人撤回了军部。199师师长郑广臣恢复了指挥权,以后的战斗就由199师师部组织指挥了。 郑广臣组织199师开始熟悉战场、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整理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一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8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发起白昼奇袭,于上午十点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其后越军报复性炮击,造成副连长原明左眼受伤失明,突击队两名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途中牺牲。 67军因为5.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一个在211高地幸存下来的枣庄籍战士,早饭时进入军指挥所的饭堂向粟戎生开枪。粟躲得快藏在了餐桌下面,没有受伤。粟的警卫员却被打死了,67军军长张志坚肩胛骨贯通伤,当场还打伤10 多名官兵。整个场面大乱,都以为是越南方面
的特工队摸上来了钻进前指偷袭,几天后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而这名战士从现场全身而退,几天后才在军指挥所后面的水窖里发现了他自杀了,还抱着冲锋枪,由于时间长人已经炮得发了,很臭很臭。67军又一次被全军通报。 事发后中央军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济南军区纷纷派要员来67军前指调查事故原因,张志坚在医院接受调查时哭着说: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士会拿枪打自己的军长 。 补: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是一起当兵的战友1985年在14军秘书处,被派到67军协助工作,他和我讲过这事,本文所说基本是事实,由于是件丑闻,加了密,除了67军,军内包括当时驻云南的部队都不知道这事的真像. 需要更正一点,"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不正确,在1984年4月底收复老山战斗中,就有人被俘,其中一个是14军40师118团(即:老山主攻团)4连副指导员王兵被俘叛变,经常在越南电台向惜日的战友喊话,后送到苏联训练.他在山东的老家,被牺牲烈士家属贴上"叛徒之家",后来的事都不知道了. 还要说一点:11军32师从40师手中接到阵地时,除了个别调整外,一切照旧,人员的装束都刻意和40师一样,留长胡须,打赤膊等,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和越军打了4个多月,越军一直已为还和40师在斗.到32师离开时广播站还向我前线喊话呼我为"118团的官兵们". 而后上来的部队就有点脱离实际了,1军接32师时,大骂32师是烂部队,没有军容军威,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马上搞了新的一套,新车场,新标语,大搞卫生大扫除,帐篷用被包带拉成一条直线,人员军容严谨,总之,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解放军打仗是什么样,1军上来就是什么样的.人员的装束就更不一般了,不管老山一年平均35度的气温,都是帽徽领章带齐,扎武装带,斜挎一边水壶一边挎包,脚下打绑腿.越军看到新对手来了,了解一下是平原表达,就手痒了,一个月下来,1军连丢4个阵地,亡100多,伤400多人,这可是32师4个多月的总伤亡数啊! 不求实际的形式主义害人啊!教训深刻.
篇二:老山前线
1984 年 4 月 2 日到 27 日,昆明军区部队陆军第 14 军、第 11 军奉中央军委 命令,对入侵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者阴山地区的越军,进行炮火还击, 打得越军狼狈不堪;接着,在 4 月 28 日、30 日和 5 月 15 日,排除了越军 侵略据点,一举收复了老山、者阴山两个要地。老山海拔 1442 米,是个极 其重要的制高点,谁占领它,谁就可以控制对方二十多公里的纵深地带。 我们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大大改变了防御态势,争取和掌握了战场的主 动权。越军为夺回这两个要地,向我军进行反扑,特别是 7 月 12 日,陆军 第 14 军在老山英勇顽强地打退了越军一个师规模向反扑,给了敌人以沉重 的打击。浴血奋战就在云南老山战斗进入到激烈的情况下,驻防在江南苏浙水乡地区的陆军 第 1 军(35151 部队)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云南省老山地区,执行对越 作战任务,这意味着在我军战史上的老山轮战启动了。部队告别了营房, 告别了都市,从和平走向战争,经过四个月的临战训练,于当年 12 月接替 老山防务。经临战训练,陆军第 1 军于 1984 年 12 月初,接替陆军第 11 军, 进入正面为 23 公里、纵深 35 公里的地幅内,担负着老山总共 120 多个阵 地的防御任务。 老山作战地区,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与越南河宣省接壤。这个地区属 热带雨林气候,地势险要,地形复杂,为山岳丛林地,山高坡陡,沟深林 密,雾大雨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越军在我防御对面,始终保持着 3 个 师、10 至 13 个步兵团、1 个特工团、1 个炮兵旅和 2 个炮兵团的兵力。同 时采取“掘壕延伸”的所谓新战术, 构筑了长达 54 公里纵横交错的交通壕, 妄图分割包围我前沿一些阵地。我们有 28 个阵地与敌人阵地靠得很近,最 近的只有 10 米左右。敌人在战区还埋设了数以 10 万计的地雷。在陆军第 一军接防阵地最初的一个多月内,每天都遭到越军上千发炮弹的轰击,一线 阵地的工事、堑壕大部分被炸毁,有的阵地干部战士只能躲藏在石缝里防 炮。由于地形山高坡陡,沟深林密,前送后运十分困难,甚至有些地方无 路可走,加上雨多路滑,运送 1 名伤员,需要 8 至 10 个人才能抬下来。
篇三:老山前线 英魂永存
老山前线 英魂永存
———记河北省康保县哈必嘎乡烈士郭万福
郭万福,男,汉族,1960年8月生于康保县哈必嘎乡沙院村。 郭万福在故乡学校读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社会上深得乡亲们的好评,在家中更是博得父母长辈的欢心。198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转为志愿兵。生前他曾先后任驻中卫某团和师警侦连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等职。
1985年8月,驻宁夏中宁某师奉命从师警侦连和驻青铜同峡某团八连抽调184名官兵组成武装侦察二连,隶属成都军区第十侦察大队,赴滇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此时,郭万福任第十侦察大队二连二班班长。
在前线侦察作战中,全连官兵多次深入敌方排地雷、开通路、摸敌情、抓“舌头”,出色地完成前方指挥部赋予的各种任务,多数官兵荣立战功。1986年春节前夕,侦察二连奉命在老山西侧伏击敌军。这一仗由于准备充分,敌情侦察清楚,仅用50多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歼敌40多名。
1986年3月5日至18日,侦察二连奉命在1828高地组织破袭战斗。1828高地位于中越边境2号界碑南侧,距国境线实地距离7公里,是敌军苦心经营了6年之久的阵地,地形复杂,设防坚固,经常对我方实施军事挑衅。上级命令侦察大队查明情况,为我军拔除这个钉子做准备。侦察二连领受任务后,经过9天昼伏夜出,完成了至
1828高地西南侧350米的开辟通路任务。3月15日晚,连长带领侦察兵潜入敌军阵地前设伏,他们忍受着30 ℃以上高温的蒸闷、遍地蚂蟥蚊虫的叮咬,整整潜伏了一天两夜,未找到捕俘机会,到3月18日,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已经用完,仍继续潜伏待机。13时我军向敌发起攻击,1400多发炮弹准确地倾泄到敌阵地上,刹那间,敌阵地表面工事大部分被摧毁,毙伤敌人几十人。先后摧毁敌驻兵房9栋,暗火力占6个。至14时47分,捕俘组又有2名同志负伤,为避免强攻造成更大伤亡,上级命令连队撤出战斗。
在我炮火掩护下,捕俘组迅速回撤,这时敌军向连队潜伏的地区打来两枚燃烧弹,燃着了指挥所及通路附近两米高的茅草,六七级的大风借着火势迅速蔓延,数十平方公里的作战地区顿时一片火海,卷起几丈高的烟火。与此同时,大火引爆了敌军布满遍野的地雷,到处轰响爆炸,情况十分危急。连队党支部决定无论有多大危险和困难都要组织部队冲出去,把伤员救出来。
原定的4个接应组织相继前去接应伤员都出现了伤亡,得知消息后,正在营房担负留守任务的郭万福,组织了11名炊事员、通信员,跑步11公里,从营房赶到战斗地点,冲入火海,他沉着果断地指挥全组人员先后救出5名伤员。第一次他冲入火海与另外两名同志救出伤员幸延锋,虽然这时他的衣服已被烧焦,全身多处烧伤,仍然再次冲入火海,与另一名战士抢救伤员王树林,为了不使伤员再次烧伤,他把自己烧剩的衣服脱下盖在伤员身上,坚持抬了300多米不让人换,途中再次昏倒。把伤员支给其他同志后,他又冲入火海纵深,发
现军医陈梅华昏倒在烈火中,他迅速过去抢救。此时,火愈烧愈大,他的烧伤也越来越严重。当他刚抱起战友走了两步,终回过度疲劳,烈火吞噬,严重缺氧,使他再也没能站起来。牺牲时,年仅25岁。经过3个多小时的拼搏,全连撤回驻地。在这次战斗中全连有5名干部和15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后,云南前线指挥部为郭万福等11名烈士追记一等功;198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成都军区授予侦察二连“团结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828高地破袭战斗2年后,第十五侦察大队侦察二连终于成功实施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这次雨季敌后捕俘战斗成功标志着越1828高地“反华模范阵地”神话的破产。
我上中学时,和同学们经常到郭万福父母家中做家务。有时候干完活,会不经意间看到郭母抹眼泪,我们也觉得心里不好受,就过去陪郭母说说话,安慰她几句。有一次,很少提及儿子的郭母突然说了句:“万福死得值!我没白养他二十多年!”她说这话时目光里透着刚毅与坚毅,我的眼泪忍不住一下涌了出来,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做母亲的哪能不心疼儿子,但她知道战场上需要像儿子那样的军人。
这就是我们善良耿直、坚强英勇的康保人,战争年代不被吓倒,和平年代我们更不能被贫穷打败!努力吧,故乡人,让家乡更加美丽富饶。
2013年3月28日早上,康保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县科局干部与百余名中小学一冒着零下15度的天气在龙山公园举行康保县革命烈
士开园仪式,以缅怀革命先烈。首先县委书记宣布了康保龙山公园既烈士陵园开园,县武警战士为革命烈士碑献上花篮,并且由县领导整理了花篮锻带,接着全体参会人员为革命烈士默哀。此次活动旨在教育激励全县干部职工及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履职尽责。
篇四:著名紫砂陶艺家笑阳年轻从军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前线的纪实
一,战地诗人
1987年的正月初一,与越南接壤的云南文山州老山、八里河东山。
中越两国一场及其惨烈战争的间隙。
清晨,笑阳早早起床,打开房门只见外面雨雾腾腾,连日的阴雨浓雾使阵地上的一切都是潮湿的。老山阵地在白色蘑菇状祥云的堆积下,飘伏起荡着紧密重叠相连在一起。在老山和东山一带,只有几个阵地上有双方的小炮在零星射击,没有战斗的阵地显得十分安静。
根据上级的通知说,各界人士慰问团要来老山前线慰问参战部队,听说还有三总部和各地的文艺团体也来前线慰问演出,要求各部队搞好迎接准备工作。
那些过去只有在电视和影片中才可看到的各界英模和影视巨星,在老山前线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董文华一曲《十五的月亮》鼓舞指战员们杀敌立功,张海迪身残志坚鼓舞伤员与伤病作斗争,田华妈妈语重心长的嘱托则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愿……
笑阳说,那个时候的慰问信,小学生、中学生包括高中生写信的有几百万封,那个麻袋装都装不下。我们从山底下扛到山顶猫耳洞里面,抗了有整整两麻袋信件。
“我们虽然不能和家中的父母亲人团聚,但我早已习惯了长年的军营生活。尤其能在战场上和战士们在一起过春节,心里并没有那种遗憾和孤独,反而感到自豪和荣幸。人在旅途,象这样战争环境下的春节在你一生中又会遇到感受到几次呢?”
春节期间,前沿一线敌情很少,越军炮兵十分规矩。阵地上没有炮击战斗任务,战士们的节日生活过得很愉快,可以在阵地周围闲逛,观赏一下阵地上新长出的报春草和云遮雾盖的群山。也有一些战士头戴钢盔身挎冲锋枪站在火炮前留影,准备寄回家中让亲人看看自己在前线的战斗英姿。
吃过早饭,笑阳给团部领导电话拜年,又分别向观察所的弟兄们和其他各连打了问候电话,这才心安理得地上床看书。
笑阳是石晓良的笔名。这个笔名是他决定自主择业,并决心走文化传播之路的时候取的。他说,因为选择了一个新起点,所以给自己起一个新笔名,开始一段新道路;其次,“笑阳”也是他的生活之道,一种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笑阳”跟他的本名“晓良”也是谐音。
笑阳1963年4月出生在陶都宜兴市郊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原是宜城港区的搬运工人,1960年下放到生产队当小队长,母亲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笑阳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农村里长大,放过牛、插过秧。
1981年,笑阳参加第三次高考落榜。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继续第四次高考,其阻力与压力可想而知;二是顶替父亲上放。
“当时我父亲在乡里的砖瓦厂上班,于是我一边帮父亲干活,以免被邻里说我游手好闲。一边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所以心里压力很大也很焦灼。8月份民兵连长来到我家动员我入伍,其实当时我对参军没什么概念,但是既然找到我了,而我又处于一个比较彷徨矛盾的时刻,于是干脆就决定应征入伍了。”
体检的时候几乎所有项目都合格了,到最后医生问笑阳的身体有没有问题,而笑阳还在犹豫要不要参加第四次考高,于是就透露了自己的左关节有点疼,在学校当运动员时落下的伤,医生检查了一下,说没什么问题。就这么一路体检合格了。
后来有领导到笑阳家里了解到他高中毕业,在当时来说文化程度算比较高的,而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兵。经过一番动员,笑阳就顺利入伍了。可以说,当初笑阳参军的初衷并非什么立志报国,而是想尽快逃避现实,逃离街坊邻居的闲话。
在部队,笑阳考进了长沙炮兵学院。1985年毕业分配到石家庄某集团军当了排长。
在当了大半年排长以后,部队接到老山前线参战的命令,此时有两条路给笑阳选择——一条是从事军事参谋人员,一条是到政治处当干事。几番斟酌后,笑阳选择了后者。
若干年以后,坐在宜兴八面来风堂宽敞的画室里, 笑阳谈起当初的选择时说,参谋就是军事,干事就是政工。政工就是写文章的。我那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表现的欲望特别强烈,就想写诗。我的内心当中,就是非常想出名。
当时,笑阳很浪漫的天真遐想,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后,可以坐在猫洞口遥望着对面越南的雾蒙蒙大青山,绵延穿流的盘龙江,仿佛回到宜兴家乡,见到浩瀚的太湖,还有那在田间回响的江南小调……在那种环境和心情下,有时间学习、看书和写诗。可以天天看中外名人的诗,天天学着写。
“那时候的我天天点支蜡烛,(还没有灯)看诗集,像席慕容、北岛、舒婷啊。领导都不知道你干什么了,实际上当时整个宣传股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干,干的都拉血。但是干这些东西,说实话,很枯燥。”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枪炮声不绝,意味着血流成河,天天死人。
一切的一切,对于初次进入老山战场的每个干部、战士都是陌生的、新奇的、也是充满恐惧的。
进入前线,笑阳同他的战友们都要面临一种新的生活,新的战斗方式:一个哨位,一个煤油炉、一口锅、这就是老山猫耳洞里的生活。
一位当年进入老山前线阵地的战友在战后是这样描写的:为尽快熟悉战场,进入阵地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副班长就带领我们刚上山的新战士去老山脚下背水,为防止越军特工伏击,副班长命令我们都要拴好配发的“光荣弹”,全副武装,背上用雨衣布做的水袋,朝山下走去。一路丛林小道,茂密的森林有利于我们隐蔽,但看着小道两旁黑洞洞的丛林,又浮想越军特工的影子让人恐怖。一路直下,副班长在前面边走边叮嘱我们:只能沿着道走,不得离开半步,因为周围全是雷区!望着那漫山遍野丛林好风光,但真是不可越“雷池”一步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真的会死人的!
好不容易下到山根下,听到有潺潺的水流声,只见在一棵大树旁边的小河沟涌出一股山泉,为接水方便,有战士用竹筒埋在泉水涌出的地方,泉水从竹筒口哗哗流出,茂密森林,清清的泉水,若不是有荷枪实弹的我们存在,谁能想这就是战场啊……
我们很快灌满了水袋拧上盖,为节约用水,也顺便手捧泉水洗洗脸,好让自己更加清醒,全副武装,背上这袋水,足有上百斤,从山根直上到哨位,是件不易的事,从这以后,我们每天一趟,天天如此,且有时是在枪声、炮弹爆炸声伴随中来回穿梭!
笑阳说,进入阵地后,白天还好过一点,晚上是最难熬的、最也是恐惧的,为防止越军特工偷袭,天黑前是必须封阵地的,第一道防线是吃过空罐头盒用绳子串联起来绷上,再埋上地雷,第二道防线是用四个加重手榴弹一捆,环拉纵横交叉,这样就保险了,两人一班,转换站岗。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伴随着枪声炮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对鲜血淋漓,尸横残肢变得麻木、冷漠了,猫耳洞里的笑阳和战友们个个长发蓬头,穿着浸满汗渍味的作战服,若无外来人员,干脆全裸在猫耳洞,各自闲扯着家乡的奇闻轶事,当然更少不了女人的话题,往往枪炮声、爆炸声会打断那些兴奋的话题,就这样让那些难捱的时光流逝!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那是因为戍守的艰辛,那是因为战争的惨烈。笑阳却说,战争无法让诗人走开!群山绵绵的边塞沙场,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对于诗人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诗人是时代的记录者,是戍边将士内心世界的代言人。真正的诗人岂能对沙场与征战无动于衷!
战争培育一代诗人,真正的诗人无法冷眼面对战争。
当时,在前线的每一个连队的墙上,几乎都能看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在这些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和古典情怀的熏陶下,笑阳开始了他的诗歌征程。
笑阳回忆他的写诗动机是:“在老山前线整天呆着没事,也很少与外界接触,闲着就看老鼠打架,要么就写些讨女孩子喜欢的诗。”待在猫耳洞里感觉非常寂寞,就开始写诗。当时,有个集团军首长也是无锡人,叫朱增泉,创办了一个猫耳洞诗人的群体,当时我就加入了这个群体,被称为猫耳洞诗人。
笑阳说:“1985年9月从军校分配到石家庄部队当排长,一个月工资是七十四块钱,第一个月就花了五十多块钱买书,还买了个录音机学习英语。没过几个月,团里就把我分配到宣传股做干事。又不久,我把自己这些年买的书带到云南前线,在猫耳洞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然后写诗。那时多是写情诗,写完后有女孩子会寄来信。
“当时,收发邮件的都是女孩子,所以大家特别喜欢在信封上写上漂亮的字,那时觉得,谁写的字好,谁的信就有希望被女孩子尽快寄出去。其实,还是异性间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军队基本都是这样。但也正是因为年轻时内心的这种冲动,才可以激起一个人的激情和才华,进而产生一种动力去追求、去实现。
“在猫耳洞,每天只能看到老鼠求爱或是打斗。在那样的环境,时间很充裕,但感情是被压抑的,所以有了写诗寄情的欲望,基本每个在猫耳洞写诗的战友都有这样的同感。记得刚开
始时,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那种忧虑伤感的风格,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以至于我之后写的爱情诗都是凄美的。实际上那时是不会写诗的,现在念着特别扭,不过那时的我,感情很真。
我是一颗流星/没有脱离星系/为了———/南山群永远显示青春风姿/百灵鸟永远无忧无虑欢唱/海平面永远沿着视线延伸/从北星座向南星座滑行//我身穿国防绿滑行/留下一片绿色灿烂的世界/我佩戴三点红滑行/留下一道闪光永恒的轨迹//我是一颗流星/释放完最后一颗细胞的热量/轰轰烈烈倒下/和地平线平行……
这是1987年5月26日发表在《文山报》上的一首诗,题目叫《我是一颗流星》。
《我是一颗流星》发表后,笑阳激动地捧着那份报纸一夜没睡着觉,“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自己第一次变成铅字的诗,看了不下50遍,照一遍看一遍,因为它终于变成了铅字,也是第一次变为铅字,那时候激动的不得了,看到两三点钟,后来实在太困睡着了。睡着了之后做了个梦,梦到右手手指流血了,睡梦中感觉似乎有个东西爬到我身上咬了一口。第二天四点多醒过来的时候,发现真是给老鼠咬了。那个老鼠大的不得了。
老山前线潮湿的猫耳洞独产硕鼠。笑阳用手比划着,那个老鼠大的不得了,像成年兔子一般大,当时老山有谚语讲:“三个老鼠一麻袋,十个蚊子一盘菜”。
“我们当时的副团长有把气枪,他对我还是比较好的,我就问他借了来,去打老鼠,一打一只母老鼠,打了十个老鼠都是母老鼠”。
自此之后,笑阳便一发而不可收。他在猫耳洞里思索,在硝烟里思索,在洞里洞外,向苍天大地,唱出一阙阙硝烟里思索的歌。
“身体永远佝偻不是军人的性格/枪刺带着血迹不是军人的追求/小小田地/容不得军人深沉的思索/心系国家心系亲人/猫耳洞奏响人生交响曲——”《猫耳洞》等一批诗歌频频见诸报刊。当时,笑阳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写100首诗就肯定是一个大诗人了,但事实却大声对他说不,哪怕是写1000首诗也不一定成名。
笑阳说,人类的理性啊,只能够照亮眼前一米远的黑暗。人类往往为眼前一米的自由而无所畏惧,享受着那一米的自由却不知道生命通向一个如何的方向。而猫耳洞诗人则对一米远的黑暗所笼罩的一切无所畏惧。他们尝试让生活按自己的意志前进。他们尝试开展属于自己的战争。
猫耳洞诗人的眼睛就是久久未愈合的伤疤。它们流着血,淌着泪水,即使疼痛,也要看着这个奇妙的世界。所以他们彪悍又忧郁 。
他们将生命作为一场祭祀来爱,将生命当作一场行刑来爱,将生命当作一座殿堂来爱。并且,不要为它不爱你而长久忧郁,不为自己的懦弱开脱。
在老山前线,笑阳特别推崇写《登鹳雀楼》的王之涣。这位唐朝大诗人,尽管一生都榜上无名,没有中过进士,但境界是何等的阔大,气概又是何等的豪迈。
他常常在繁星满天的夜幕下苦苦探寻: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什么能力压高适、王昌龄的诗作,得以荣登当时流行乐坛的排行榜首?
微风轻轻佛来,告诉他:千万张百姓的口,就是一座座诗歌的纪念碑,因为王之涣的诗作更强烈地道出了千万人渴望和平,渴望天下太平的心声。如此难能,怎不可贵?作为一位诗人,王之涣没有远离战争,没有远离民众。王之涣这样的诗人,如果不能不朽于诗歌,谁能不朽?
哦, 笑阳顿然大悟:猫耳洞诗人的使命和职责……
老山前线对笑阳来说,是一段极其短暂的年月,但这对他个人价值观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时段。因为有了这段经历,笑阳这个名副其实的“猫耳洞诗人”,才会有浪漫的诗人情怀、深情的文学情愫,以及所诞生的感人的猫耳洞故事,和美好的爱情诗篇。更重要的是,笑阳结识了《诗神》杂志主编、大书法家旭宇。
发自我的iPhone
篇五:老山前线自卫还击战参战回忆
老山前线自卫还击战参战回忆───(1)开赴前线
1987年3月14日上午,在塞外古城河北宣化火车站,一列即将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战场的威武军列,停靠在军用站台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7医院为主体 组建的“北京军区第一野战医疗所”的100名战友列队有序的登上了指定的车厢。战友们把靠站台一侧的车窗打到最高限度,尽可能的凑到窗前和站台上送行的亲 友挥手话别----只见丈夫拉着儿子用力挤过送行的人群气喘嘘嘘地来到我在的车窗跟前,向我挥着手大声说:放心吧!我一定把小孩带好,到了前线及时来信! 幼小的儿子仰着头向我喊着,我听爸爸的话,妈妈,妈妈,早点回来!活着回来!---在列车徐徐开动,开始提速的那一刻,只见平时听话的儿子猛地挣脱他爸爸 的手,向着我在的车窗口追赶着,摇摆着双手奔跑着,哭喊着妈妈!妈妈!-------那一刻,我心在颤抖,泪水涌满眼眶---我猛然想到,此刻我更是一名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把心一横,转过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心绪随着飞速开往战场的列车向前奔去----。
当日中午,军列到达北京丰台站。我们在军供站就餐时见到了北京军区后勤部的首长,对我们进行了简短讲话,预祝我们第一野战医疗所和友邻的第二、第三医疗 所、防疫、修理等北京军区后勤的“五所一队”赴滇轮战取得圆满成功和胜利!并同我们共进午餐,到站台为我们送行。列车开出很远看到首长们还在向我们招手致 意----。
军列像吃饱喝足的骏马,满载着北京军区配属27军赴滇作战的“五所一队”的全体官兵和战时装备物资,向着祖国的西南边陲昂首飞速的奔驰----大好河山 壮阔美景在我们眼前快速闪过,郑州,宝鸡,成都,----------军列又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过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到达昆明,列车终于歇脚 停靠在军供站。战友们下车就餐稍事休息,又上了军用卡车,踏上了摩托化行军的征程。 汽车行进在盘山公路上。那山,真是大!那路,真够险!司机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我们坐在车里,向左看,车厢几乎紧挨山体,向右看,平视像在彩云 间,低头看,天哪!万丈深渊!战友们都不由自主地将身体向左边倾斜。延绵的车队前面看不到头,后面见不着尾---远望此景,恰似一条绿色巨蟒蜿蜒缠绕在大 山上,缓缓蠕动。车队两小时停车一次10分钟,解决个人的方便问题。说是方便,对于女兵来说成了难题。开始规定男兵在左边,女兵在右边。天哪,车右边几乎 没有空地儿,车轮紧挨着路边,低头一看,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又重新规定男兵在车前,女兵在车后。这样还是不行!前后每辆军车的间距很小,这辆的车前是那辆 的车后!最后想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女兵分两批轮流紧紧站成临时屏风来解决方便问题。
傍晚,车队到达一个叫“大荒田”的地方停车,部队在当地驻军腾出的营房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像紧急集合一样的速度打起背包登上汽车继续前进。
摩 托化行军途中,最辛苦的要数炊事班了。每当就餐时间,车队停车我们可以稍事活动一下腿脚,这时炊事班的战友们得抓紧时间野炊快速的供应部队就餐。又经过一 天的摩托化行进,车队在“开远”的驻军营房停靠。吃过晚饭当我到炊事车旁准备刷洗碗筷时,只见炊事班战士沈晨平坐在地上双手托着腮,两眼发呆、满面愁容地 在想着心事,他面前碗里的饭菜还没动筷。我询问后得知,他家乡在石家庄藁城县农村,去年探家时结的婚,现在媳妇已经怀孕9个月了。他和媳妇两人都没有母 亲,而他作为丈夫又在奉命执行作战任务,他难免发愁:到时候谁伺候月子啊!我听了也发起愁来,到底我是过来人,年龄比他大,给他
出了个主意,让他抓紧时间 给藁城县妇联、他所在乡政府妇联各写一封信详细说明情况请求他们的支援和帮助。他一听是个理儿,小伙子性急,当时就从身边的挎包里拿起纸笔写起来,一会儿 信就写好了,我俩商量着如何以最快的方法把信发出去。有了这办法,小沈脸上露出了笑容,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 第二天一早,部队整装上车,继续向前开进。汽车行进在南疆的红土地上,路两旁的美景尽收眼底!用“红彤彤”来形容那辽阔土地的颜色一点也不为过。大地里生 长着碧绿茂盛的热带植物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片片甘蔗林、芭蕉林、剑麻、菠萝。还有,这个山头是满山开满了的映山红(红杜鹃),那个山包长满了清一色的 翠绿饱满高低粗细不一的仙人掌,有的仙人掌上还开了漂亮的白花--路两旁还不时的闪过高大的木棉树,上面挂着大朵大朵的红艳艳美丽的英雄花---抬头看 看,湛蓝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几朵白白的云,微风轻抚----看着看着我被这美景陶醉了!
啊!祖国的云南,美丽的彩云之南!我竟然忘记了这是坐在开赴战场的军车上。
3月23日,车队又经过一天的行程,到达了战区的平远街。我们第一野战医疗所驻扎在飞机场的旁边,刚下车就全体集合,所首长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部队要 在这里进行几天的战前休整为进入前沿阵地接防做好充分准备。(强调平远街这个边境小镇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号称“小香港”无特殊情况不许外出,并规定了活动 范围。)
老山前线自卫还击战参战回忆───(2)平远街之夜
3月23日中午我们到达了平远街砚山飞机场旁边友邻部队腾出的营区,刚下车,集合哨就吹响了,战友们立即列队集合,所首长宣布:从现在开始,进入临战状 态!我们第一野战医疗所战区接防的具体地点是: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主要担负老山、猛洞方向8个团的战地救护和卫勤保障任务。要牢记北京军区党委争当“两师 一队”的指示,发扬“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并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强调了严明军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性。即将到前沿一线战区接防的第一 野战医疗所的战友们将在这里驻扎几天,进行短期的临战休整。
自从3月14日离开宣化到现在,一路颠簸紧张,现在可以放松一下了。我们十几名女兵临时安排在两间贯通着的大房子里,床板与床板之间紧挨一起,整齐的靠墙 排成两排,睡觉时要求一律头部挨着墙壁的一侧、脱下的军装、鞋子放置在每个人身边固定的位置,便于出现紧急情况时迅速的穿衣集合,能以最快的速度将部队拉 出。
晚上,熄灯的哨音吹过,我和战友们都整齐的紧挨着躺在各自的铺位上。劳累紧张了一天的战友们这下可该休息睡个好觉了!不知为啥,我虽闭着眼睛却迟迟不能入 睡,在宣化临出征前的情景在脑海里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当8岁的儿子得知我要赴老山前线参战的消息后,我发现他变了!8岁,正是淘气贪 玩的年龄,平时他一有空就跑到外面找小伙伴疯玩,吃饭时到处找不到他。可最近他变得像个小姑娘,特爱粘着我。前几天,给参战人员注射3联、5联疫苗,注射 后我身体反应较大,发起烧来,儿子像个小护理员似的不离我的身边,不时的端来温开水让我喝,用不知他从哪里听来的知识安慰我:妈妈,你打的是预防针,知道 不?打了这针在前线战场受了伤就不得破伤风了!----妈妈,你到前线打仗啥时候能回来?,要是你不回来等我长大了就到老山前线找你去!------想着 想着我鼻子有点酸,睡意全无.睁开眼睛看见睡在身边的战友王玉娜也没睡着,她正双眼直视着天花板,她在想啥呢?她比我小,她的孩
子才一岁多刚会走,出发之 前找了个年轻女孩给她带孩子,孩子小,年轻女孩能带好吗?真替她担心!爱莫能助,我没敢惊动她。一起参战的女兵战友大部分是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刚毕业的年轻 女护士。我发现她们也都没睡着,年轻的姑娘们在想什么呢?即将奔赴血与火的战场,是对父母的惦念,是对恋人的思恋,还是对未来的畅想?------
平远街,是云南边陲的一个小镇,因为战争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扬名和被关注。这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边境内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加使得平远街人际关系复杂和神秘----号称“小香港”。我们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不许到那里去!我们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营区周围。
第二天中午,司务长和炊事班长带着车到平远街军供站拉给养物品回来了,战友们围拢过去争相打听在平远街的见闻。我们了解到了在平远街到处都能买到一般的军 用物品和用子弹壳、炮弹皮做的各种工艺品和用具。比如用子弹壳做的戒指、耳环、印章、小刀、用高射机抢子弹壳连接起来做的拐棍,炮弹壳做的匕首、弹簧刀、 菜刀、----。
还有妇女在街上挎着篮子里面装着黄色扑克、黄色录像带、甚至毒品、上面盖着毛巾和掩饰物品来回走动着低声向路人兜售。境外走私过来的小商品也是琳琅满目 ---。这是战区,部队有严格的军纪约束,在平远街上很少能看到现役军人的身影。这里人员复杂社会治安差,怪不得号称“小香港”呢!
老山前线自卫还击战参战回忆───(3)进入阵地
1987年4月8日一大早,部队提前起床,我们洗漱整理就餐完毕,背起背包按照各自所在的编制组(所部、前接后送组、伤检分类组、救护组、医疗组、手术 组、医疗保障组、生活保障组。),分别登上一辆辆解放牌军用大卡车,有序的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在军车发动的轰鸣声中,所长站在车队的最前面庄严的大声宣 布:向我们的阵地----南温河,出发!当医疗所的车队驶离平远街时,天刚蒙蒙亮。
车队向着战场前沿开进,行驶在我们前边的那辆车里装的是战场救护用的各种医疗装备、器械、急救药物和用品。昨天,按照上级指示,我们把紧急救护用的各种无菌器械,打包重新消毒装箱,做到一下车就能立即展开救治工作。 当我们的车队驶入麻栗坡境内快要到达南温河时,与和我们交防的兰州军区驻南温河野战医疗所的车队相遇了!双方的车队都临时放慢了行驶的速度,双方的战友们 都纷纷探出身子向对方挥手致意!我们的战友大声向他们高喊着:祝贺你们胜利凯旋!向你们学习!----!友军战友也大声的回应着我们,并热情地向我们介绍 情况,同时还告诉我们:救护所驻地马上就要到了,炊事班把100人份的饭菜已给你们做好留在锅里还热着呢!手术室、供应室都给你们留好了刚消毒过的无菌敷 料-----你们下车就能立即开展救治工作!还有留守人员等着跟你们交接和应付意外情况!一位年长点的女战友向我招着手大声喊道:我们把扇子都给你们留下 了,进了宿舍就看见了!上厕所别忘了带扇子!----我们听了心中都充满感激之情,感觉到了战场友谊,这擦肩而过的战友!战友情深!!
不一会儿,车队驶过南温河小镇,向西沿着滔滔奔流着黄水的盘龙江北岸,继续行驶到大约3华里的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一小片排列整齐的军绿色简易木板房,车队停了下来。啊!老山前线第一野战医疗所的确切地点到了!
车刚刚停稳,战友们背起背包迅速地下车,遵照在平远街上车前领导宣布的规定和交待,各组男女战友分别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和具体铺位,刚放下背包,都迫不及待地脱下外衣找毛巾或手绢擦着脸上和身上的汗,左顾右盼地找着能扇风凉快的用具,我们感觉瞬
间到了盛夏酷暑的季节!我从挎包里拿出碗筷正准备出门,忽然,年轻的女护士淑敏尖叫着,双手一边束紧着裤带,快速的从厕所跑来!我定神一看:天哪!她的头发上、眉毛上还落着好几个大蚊子呢!分明看见她的颈部、前额上已被叮起了好几个大红包!她惊恐的说:厕所里蚊子多的没法上!说话的同时只见她双手不停地使劲的隔着裤子抓挠着臀部,估计被蚊子叮咬的不轻!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兰州军区救护所的女战友为啥特意大声嘱咐我们:“上厕所别忘了带扇子!我们把扇子都给你们留在宿舍里了!----”我们这才注意到多数的床板上都放着一把用过的扇子!我拿起扇子,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谢您,擦肩而过的战友!我放下碗筷,和另一位战友拿着扇子到厕所一看,天哪!密密麻麻的大蚊子嗡嗡作响在露天厕所的空间盘旋!低头一看,又宽又长的大深坑足有3米深!上面用木板架起了小方格,使用时就蹲在上面。这大深坑不只是当厕所容纳大小便,我看见里面还倒有手术后的医疗拉圾,沾满鲜血的敷料、----浓浓的血腥味惨不忍睹!这鲜血招来和滋养着大批的大蚊子!据说使用杀虫剂效果不行,因为是露天环境和特殊的医疗垃圾------。无论谁上厕所,扇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俩手不停的上下左右使劲的摇着扇子驱赶着蚊子走出厕所,看见房旁边有一个接着山泉水的水龙头,刚准备洗洗手和碗筷去吃饭,突然,急促的哨音响起!战友们不约而同的向吹哨的方向跑去。我迎面碰上疾步跑来的我们医保组的组长许主任,他急促地对我说:各组都已开始进入情况,快到你的岗位去!有伤员下来,已经进手术室!你的工作立即展开!我的心突突直跳,快速跑向我的岗位--------。啊!战斗开始了!白衣战士,这,就是你的战场!这,就是你的阵地!
老山前线自卫还击战参战回忆───(4)特殊的战斗(上)
是战场,却听不到炮声。
是阵地,却没有猫耳洞。
无影灯下,
刀光剪影,
这也是战斗,
这也是冲锋!
为了战友,
为了弟兄,
白衣战士,
向死神进攻!
多少个不眠之夜,
多少次战斗险情。
高超的医术,
使垂危的生命又起死回生。
汗水与血水,
凝聚着战友深情。
伤员溢出了晶莹的泪水,
脸上绽开了笑容。
军医湿润了红肿的眼睛,
心中格外轻松。
为了祖国,
为了和平,
猫耳洞,无影灯,
同样 在战斗,冲锋---------!
外 科医生这首小诗,再现了手术台前抢救伤员、与死神搏斗,争夺战友生命这“特殊的战斗”场景。4月8日我们刚接防10分钟就展开了第一例救治手术,成功地完 成了第一野战医疗所的“老山第一刀”。在这特殊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战友们对前沿阵地下来的伤病员倾注满腔的热情,齐心协力的救治。医生在手术时对四肢 伤的残端处理,哪怕能多留1毫米也全力争取!
一天,在同时抢救老山3团5名危重伤员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团结奋战8小时,仅从1个伤员身上就取出86个弹片!也就是在这一天,炊事班为大家连续做了12 顿饭。1987年5月15日,前沿阵地出现紧急情况,救护所派出“前出手术抢救组”到前沿阵地抢救危重伤员,白衣战士们连续奋战15个小时,从死亡线上挽 救了多位战友的生命,当他们摘下口罩、脱下沾满血污的工作服时,累的顾不上吃饭,有的歪着身子、有的坐着就呼呼的睡着了-----。类似这样“特殊的战 斗”,记不清具体发生了多少次。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伤员!”“抢得下、救得活、治得好”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全体救护所白衣战士的实际行动。
残 酷的战争,致使有的年轻战士受伤致残,有的失去了手,有的失去了脚,有的肢体残缺,有的双目失明,还有的主要脏器受到严重破坏。面对这突发的事实,血气方 刚的年轻战士一时无法接受。入救护所后,他们往往心情烦躁,脾气暴躁,有的拒绝治疗,悲观失望,甚至绝望。他们此时又无亲人陪伴,极需要理解和温暖体贴。 面对伤员,医护人员怀着极大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热情来进行每一项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有的伤员从前沿送到医疗所时浑身上下全是泥土;有的鼻子、 耳朵里也是泥,护士们就一点一点地抠出来,再用棉球蘸水和酒精揩干净;有的伤口周围的血迹干了,清洁皮肤时为了减少疼痛就用湿毛巾轻轻反复擦洗,直到干净 为止。对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伤病员,在做好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做到了“从头洗到脚”(洗头、擦澡、剪指甲、洗脚),衣服“从里洗到外”(背心、裤 头、衬衣、外衣、鞋袜等),喂水、喂饭、扇扇子。有的食欲不好,饭菜不可口,就把伤员的想法告诉炊事班,炊事员尽力满足。前线文化生活单调,有时弄到一本 杂志就让伤病员先看,对眼伤失明的伤员,就挑他感兴趣的章节读给他们听。驻守在老山主峰五连阵地的战士陈林,在战斗中头面部负伤,虽经多方努力救治,双眼 还是没保住,他失明了!年轻的护士含着眼泪为他精心细致地做着治疗和生活护理。当给他擦完澡准备给他剪剪指甲时,他双手顺势抓住护士的手,哽咽着说:我看 不见你的脸,不知道你的年龄,但我能感觉到,你对我的关心像妈妈!我的妈妈是个聋哑人,我从没喊过她,今天,就让我喊你一声妈妈吧!----。
南温河气候闷热潮湿,在雨季,木板房内的温度高达43度多。 从老山阵地上下来的伤员大都伤势很重,在这特殊的环境下对他们除了进行正规细致的治疗护理外,皮肤护理显得更加重要。正常人在室内稍待一会儿,都会大汗淋 漓闷热难耐!伤员经过野战外科手术、清创、缝合、包扎后送入病房时,身体受伤的部位都被厚厚的敷料包扎着。如不及时降温,他们伤口处包扎着的敷料很快就会 被汗水浸湿从而造成感染!这意味着对伤员的救治将会前功尽弃!这绝对不行!在伤员转往后方医院之前的分分秒秒,野战救护所都要尽心尽责到底!不能让战友身 伤心再伤。这,没有难住救护所的白衣天使们。在这里没有上下班时间,也不分白天黑夜,护士们在重伤员的身边为他不停的扇扇子。边扇边安慰着,聊着,不时的 喂水。年轻护士李淑君在给伤员扇扇子时自己热的汗流浃背,头发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