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白蒿和青蒿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7:16 小学作文
白蒿和青蒿的区别小学作文

篇一:白蒿

白蒿,学名茵陈蒿,别称茵陈或绵茵陈。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多分枝。茎生叶,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形花丛,秋季开花,总苞片三四层,卵形;花绿黄色,瘦果长圆形,无毛。根繁殖,全草有香气。

白蒿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京西分布广泛,以中部山区和浅山区居多,多生于田间、地头、路边、沟边,尤其撂荒地里居多。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都挺好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茵陈又称白蒿,属菊科类植物,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多为野生,现在也有人工栽培,为常用中药。

【药 名】:茵陈

【拼 音】:YINCHEN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功 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主 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性味归经】:苦辛,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④《珍珠囊》:“苦甘。”入肝、脾、膀胱经。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①《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配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配附子,温阳利湿退黄,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配大黄,治黄疸初起。配白藓皮,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配车前子,清热利湿,通利小便。配厚朴,滑石,清湿热利胆宽中下气,化浊气消疸利尿泻火。

【别 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

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茵陈、茵陈蒿、因陈、绵茵陈、西茵陈、北茵陈

【商品名】:茵陈、茵陈蒿、北茵陈、西茵陈,以质嫩、干燥、色灰绿或灰白、软绵如绒、气清香浓郁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 Et 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炮制方法】: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本草图经》:“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而无山茵陈。《本草》注云:茵陈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茵陈。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②《纲目》:“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土所传,遂致淆乱。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③《本草崇原》:”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茵陈;无花实者,名毛茵陈;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④《本经逢原》:“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茵陈而言。”⑤《中药志》:“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类似。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茵陈,类似今用之白花茵陈。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茵陈者甚多,又有名山茵陈、石茵陈者。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生药材鉴定】:之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aib.(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A.frigidaWilld.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 A. strictaEdgew.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显微鉴定:茵陈蒿叶粉末:灰绿色。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②腺毛少,顶面观鞋底形,由6,8细胞上下成对迭合而成,直径15-22μm。③丁字形非腺毛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可至2mm,直径5-26μm,左右两臂不等长,壁厚,木化;基部1-3细胞,极扁短。

【中药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Scopa-rone),即6,7一二甲氧基香豆精(6,7一Dimethoxycoumarin);含率因季节而异,开花期最高,达1.98%,以及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全草含精油约0,27%,果穗中精油较多,含率达1%。其成分有:B一蒎烯(B一Pinene),茵陈炔酮(Capillin),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炔(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褐煤酸(Montanic acid)。灰分中含氯化钾。种子中也含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黄蒿含蒿属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蕾中有0,5%,花头和种子中有2%;开花期全草有0.46%,开花前的花头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而含绿原酸。全草含精油约0.6%,以开花期含率最高,约达0.95%。其成分有:侧柏醇(Thujyl-alcohol),正丁醛(Buty-r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甲庚酮(Methylheptanone),葛缕酮(Carvo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侧柏酮(Thujone),乙酸?牛儿酯(Geranylacetate),毕澄茄烯(Cadinene),丁香油酚(Eugenol, a一蒎烯(a一Pinene),B-蒎烯,冰草?A

篇二:白蒿嫁接什锦菊

白蒿嫁接什锦菊

什锦菊作为一项艺菊栽培方式已有数年之久,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在黄河以南的很多城乡地区常以一年生黄蒿、青蒿为砧木进行嫁接。而黄河以北地区由于无霜期短且生产白蒿取材方便,故常以两年生的白蒿为砧木进行嫁接。综合几种不同蒿子特性分析,

黄蒿、青蒿,

优点是生长期

短,侧枝分蘖

早易于尽早嫁

接。缺点是侧

枝细弱挺立性

差,生长后期

容易老化致使嫁接菊株夭折。

白蒿,优点是株型粗壮,侧枝挺立性

强,生长后期不易老化,且后期能够

有后续生长动力,嫁接菊株后期生长

旺盛花开得足。缺点是生长周期长,

养护时间长,嫁接时间晚于黄蒿。

根据不同蒿子的生长特性,各地

业界人士总结出很多养蒿方法,通过

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基本可以克服

各种蒿子的缺陷。使嫁接菊株顺利完

成生长开花周期。就北方气候条件及

资源情况,以下对白蒿嫁接什锦菊进行重点论述介绍。

白蒿在北方地区野生资源丰富,无论是城市农村、山区平原,处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白蒿株型高大魁梧,株高2至3m,甚至4m以上。

一、 培育白蒿

嫁接什锦菊成败与否关键之一就是白蒿砧木的培育,如何使白蒿快速生长成株,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白蒿是两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主要是生长根茎,经过冬季低温休眠,来年地上部分迅速长出茎干。根据这一特性将事先采集的白蒿种子于立秋后播种。播种方法;找一块背风向阳的地块,做成宽90cm至1m,长根据数量需要而定。地畦做田埂。畦面可先撒一层腐熟农家畜禽粪或多元素复合肥,然后进行深为20cm-30cm的翻耕。之后用耙子将畦面耙细耙平浇水。再薄撒一层细河沙,把种子与细沙拌合并均匀撒播于畦面。天干时注意保持畦面湿润,可用喷雾法保持湿度。小苗出土后长到4至6片叶时进行一次间苗,适时除草浇水,任其自然生长。如要做国庆节短日照处理艺菊砧木,冬季应对畦地进行小拱棚防寒处理。以使蒿苗提前生长。注意防止人员进入踩踏,否则以后容易出现多主干苗,影响嫁接工作。

来年春季,3月中至4月初,挑选生长充实健壮的根茎,先用普通培养土上17cm盆栽植,并用17:17:17复合肥混入土中做底肥。以后随时观察盆底孔,发现底孔长出根须随即更换大一号的花盆。反复按此方法进行几次换盆,可使白蒿迅速生长。原理是盆的大小与蒿苗大小匹配,其浇水与盆土干燥周期快,为多追肥创造了机会,基本是浇水与施肥交替进行。施肥适合以速效无机化肥为主(例如1‰尿素+0.5‰磷酸二氢钾,或1‰尿素+0.5‰全元素复合肥配水浇灌。)5月初,把白蒿定植在水桶盆或口径40cm深筒塑料盆养护。白蒿体型高大粗壮,可达3m以上。一般根据布摆需要,株高30cm至50cm 厘米时,摘除全部侧芽,预留明显的单株主干,在此高度以上侧芽全部保留。根据长势及预定开花时间留出25至35个侧芽摘除顶尖,让养分分流到各个分枝,促使其分枝粗壮起来,为嫁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菊花品种选配

标本菊品种繁多,花期早晚大相径庭,从十月上中旬至十二月初花期相差一个多月。要使什锦菊花期一致色彩缤纷,必须针对使用需要合理搭配品种。要求花期早晚相近,花型、花色协调,避免单一颜色、单一品种的搭配。枝叶节间疏密相称,花茎、花柄粗壮挺拔。花期长短一致,构成色彩绚丽、光彩夺目、挺拔向上的株型姿态。

三、嫁接

5月下旬至7月上旬,观察白蒿侧枝生长程度,应自下而上依次逐枝嫁接。嫁接点要老嫩适度,过老过嫩都不利于接穗成活。最好的办法是用手弯曲蒿子枝条,在自然弯曲处的下方下剪就是最理想的位置。截口髓心实心且稍呈灰白色,则恰好适度。截口呈肉质绿色实心水浸状时,说明太嫩需等几天再接;截口呈白色絮状空心时,说明过老不能再接。枝条的老嫩与截留砧木的长短有关,先端嫩,末端老。需灵活掌握时机。一般叶节稀疏的长干菊花品种,砧木枝条可留20cm

左右,叶节密集的短干菊花品种,可留30cm左右。

具体操作方法,选择晴天或多云天的上午,按照扦插菊苗的方法,采集8cm至10cm长菊花顶

枝,随采随摘除接穗下端的

叶片,上部保留3至4个叶

片,浸水防蔫。嫁接时,左

手拿接穗,右手持嫁接刀,

在距离接穗下端2cm处,从

两侧向下相对各斜削一刀,

恰好削成厚背刀刃形,一边

薄一边厚。在薄的一边上方留一片叶,在削接穗时,同时连带把这片叶的叶柄两侧表皮一并削去,把切口含在口中。

嫁接操作先截去砧

木上段,切口要平。然

后左手扶住砧木,右手

用嫁接刀从茎部有棱线

处向下纵开一刀,长

3cm左右,深度恰到中

心即可。这样可以夹住

接穗,紧密结合而有利

成活。夹插接穗时,左

手把砧木向切口方向弯曲,使切口张开,随即用右手把接穗薄的一边带叶的叶柄一并插进切口内5至

6mm。这样可以保护叶芽,防止

干枯和机械损伤,接穗厚的一边

表皮应与砧木表皮平整密贴,最

后用薄塑料条自上而下将接口

密封绑扎,并套小塑料袋保持湿

度,或用塑料布把接穗卷在其

篇三:遍地蒿香

遍地蒿香

何 频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7日 08 版)

马年春节,“破五”和立春相逢于同一天。节日到北京旅游的人很多,老同学徐兄做东请吃饭,这天正应着“咬春”和“破五”吃饺子的风俗二合一,前门一带的饭店,家家都热闹非凡——有老北京团聚,几家人围着吃春饼套餐的,也有外地人排队吃烤鸭或涮羊肉的。大伙就着薄面春饼和卷烤鸭的小面饼,人人卷食碧绿的香葱和生菜,同时又蘸起甜面酱,嚼着青萝卜条或“心里美”红瓤生萝卜皮;而热气腾腾的炭火涮锅里,食客不止下油脂白的大白菜叶,也有嫩绿的生菜和茼蒿。徐兄是湖北人,在北京工作久了,入乡随俗,按北方“破五”吃饺子的习惯,又特意点了一份韭菜鸡蛋素饺子。昔日邓云乡讲《春盘故事》,引古人语,“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而眼下迎春的餐桌上,铺排着各式各样的绿叶蔬菜,远非旧年的苦寒可比。岁时节日,通过饮食传承光大,分明演变得空前热烈和丰富了。 说风俗节令,无论中外,总与吃食紧密关联。但华夏先祖,早就开启了通过饮食而讲究保健养生的传统,讲食疗、食补和药食同疗。民间尤其看重春日吃蒿。早春的江南,“蒌蒿满地芦芽短”,芦蒿、藜蒿和茼蒿同时应市,而茼蒿的味道,略似菊苗,与芦蒿味近。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茼蒿为同蒿,另外还记录有白蒿、青蒿、邪蒿等五种可食用的野蒿。我的老家人应时要吃的便是白蒿。

《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二月二,龙抬头。”惊蛰的雷声,一下掀开春绿的门帘,春雨滋润过的土地,新生的野菜和青草,首先沿着田埂和沟坎绿成一线一片。老家隔着黄河,看得见一脉邙岭两边连着的郑州、洛阳。老家人过二月二,河边的平地人家,一直有吃“菜蟒”的

白蒿和青蒿的区别

风俗,用野菜作馅儿,蒸好大的花卷馍。“正月茵陈二月蒿”,二月的野菜,白蒿品最高。《食疗本草》里孟诜记白蒿:“春初此

蒿前诸草生。捣汁去热黄及心痛。”但它却一味靠着黄土岗和向阳的沟壑边缘生长,早春,在霜雪浸染过的枯草里寻找白蒿细茸茸的嫩苗不容易,类似西北人在沙漠里搂发菜。本地也多荠菜,方言叫“木锨花”的,但与这个时节江南时兴的荠菜、马兰头不一样,老家人总要先吃白蒿。这或许和北方人过冬烤火,“猫冬”久了生内热有关。就是别的野菜,为去火而贪苦味的居多。白蒿现在的吃法,与古人用醋腌着吃不一样,常用面粉拌了蒸食,轻轻上笼一蒸,不用放油盐最好,散散碎碎模样,淡淡的土地味道带了隐约的清香,一碗下肚,浑身隔天就通透了。

白蒿与蒿草伏地而生,仅比地衣高一个层次,属于草木最下者而最接地气,有益打通人的血脉。吃过白蒿一类春蒿的食物,人就活泛了,增强了抵抗力。若遇到一冬干旱而白蒿稀少,乡邻为找不到白蒿会很着急。传说,孟诜当年做官在武则天一朝。原本他也是进士出身,史料记载,他先后出任凤阁舍人、春官侍郎、侍读,外放做过台州司马、同州刺史,人称孟同州。但他也没少受官场的窝囊气,“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最终出局回归民间,隐身草泽之间,在老家活到九十三岁高龄。作为“药王”孙思邈亲传的弟子,孟诜结合自己的体验,身后留下《食疗本草》一书,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医家和美食家。如今,在河南汝州的孟庄村,还遗留了他为改善乡邻生活环境而打的一口水井。

二月踏青绿未遍,所以邓云乡说“讨青”。二月里来好春光。农家开始忙于松土备耕,灌园浇麦,兼了食蒿挖野菜。三月三,清明把春的波浪推向最高,回乡祭祖和上坟的游子,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与故土,既悼念先人,又兼了春游。大地以淮河为界分南北,北方种麦,南方种稻子和油菜。豫南大别山里人上坟烧纸,采杜鹃花,同时也吃米蒿。主人说,用面粉裹了新蒿吃下去,可以把小鬼和邪气带走。楚俗好巫,当地纪念先人的花圈非白色,而全部是红色鲜艳的各式纸扎。此时,乘火车沿着京九铁路南下,大别山连着鄂东一带,透过车窗,看油菜花里的上坟人,男子担着上坟的花篮,女人和子女持物跟进,大人小孩随风在漫漫花海里飘摇,仿佛是坐轿子。这时,在蕲春李时珍的墓园里,当地人给李时珍上香祭拜,还不

忘采一把墓头草,说是百病可医。还有人随地采艾。艾叶,又名艾蒿和艾蓬,同样可以入馔的一种香蒿。李时珍说,原产于靠近黄河的汤阴一带者称北艾,产于宁波一带的为海艾。但风水轮流转,从明成化年后,医家开始重视鄂东之艾,名曰蕲艾。李时珍父亲特地著有《蕲艾传》。而艾与蒿一样可以取汁液染米面食用。《本草纲目》转引《食疗本草》的内容: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清明时节,苏州的青团,徽州人吃的清明果,都是同样的方法,在踏青的时候,采取野外的嫩艾与青蒿,取汁染面食用,贪的是一口春天的气息。

春来蒿先绿,比柳和杞绿得还早。春愈浓,一世界铺地是蒿草的蔓延。随着春天的脚步,北方从“小青缀树,花信始传”,到江南“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民间总动员,都要踏青食蒿。野蒿入馔普遍,实际的种类,远比《食疗本草》多而驳杂,假设通过各地的田野调查,不难续写一部清香扑鼻的《中华食蒿谱》来。春天过了,就是临近端午节的时候,而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客家人,说艾蒿是香艾,还要打艾草吃艾草食品。如此遍地蒿香不断头,我想这是中原风俗的隔代遗传。

篇四:三月茵陈四月蒿

我认为“三月茵陈四月蒿,但是五月砍了当柴烧”是不对的。 茵陈既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中草药,作为美食的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身体的某些疾病,实在是一举两得。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是说要吃茵陈就要在3月采摘,这时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疽的功能。将其洗净晒干泡茶喝,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也可以食用,只是味略苦。到了4月份,茵陈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且人们食用的茵陈一般都是三四月的,这个时候的茵陈口感比较好,比较鲜嫩,到了五月以后茵陈长大了口感就变得不好了,就不会食用了。

随便打开《本草》或《药典》,都能看到详尽的介绍:茵陈属菊科植物,生微寒,味苦、辛,无毒。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肿、清热利湿、解毒疗疮的功能,民间常作为利尿、发汗剂,可以治疗感冒、黄疽等疾病。

《本草拾遗》更是刨根究底:“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根而生,故曰因陈,后加蒿字也。”茵陈也叫因陈,“茵”说明它是草部,“因”是讲它的出处,都说得过去。李时珍曾说过:“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看来古代已有人吃这种茵陈和面粉做起来的混合物了,面饼也好,面团也罢,蒸菜也可,性质都是一样的。但应注意,只有嫩苗可食,到夏天则苗老成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民间还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据说神医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茵陈的功效。为了使人们便于识别,他还

编了一首《菌陈蒿歌》:“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须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痔,四月青蒿当柴烧。”

李时珍和华佗都是古代名医,一个说是二月茵陈,一个说是三月茵陈,既有四月蒿、五月蒿还有的地方是说“六月七月当柴烧”。我想这只是因为地域和气候的区别,其实都是说的嫩茵陈,也就是绵茵陈。至于说四月蒿还是五月蒿,无非是说,茵陈老了就变成了蒿草。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近代研究证明,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药物有效成分最多,比绵茵陈更好。

《中国药典》收载茵陈入药有二种形式:一是春季幼苗采收,习称绵茵陈;一是秋季花蕾期采收,称茵陈蒿。我国常用绵茵陈入药,而日本常用秋季带花实的枝梢入药,在我国很少有以茵陈蒿入药,茵陈蒿基本上是有名无市。茵陈中多种成分均有利胆的作用,滨蒿内醋(6,下二甲氧基香豆素)是其中主要的利胆成分之一。同时也是茵陈药材的特征性成分之一。滨蒿内醋对鉴别和控制茵陈药材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据韩晋在解放军药学学报第21卷第2期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不同采收期和不同部位茵陈药材滨蒿内酯的含量测定与资源利用律议》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茵陈药材滨蒿内醋含量差异明显:

花期>花前期(含幼苗期);带花(蕾)枝梢>枝干。茵陈药材中滨蒿内醋含量比较高的时期主要是在花蕾期和花期,也即茵陈蒿。而花前期的茵陈药材滨蒿内醋含量甚微。建议采收茵陈蒿时,最佳时期为9月中上旬。

因采收时间不同,绵茵陈和茵陈蒿无论是药材性状还是药效物质迥异。绵茵陈含绿原酸为主,几乎不含滨蒿内醋,而茵陈蒿主要含滨蒿内醋。建议《中国药典》将二者区分,作为不同的2种药材处理。

鉴于滨蒿内醋是茵陈蒿的主要利胆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其特征性成分之一,建议《中国药典》将滨蒿内醋作为对鉴别和控制茵陈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有资料显示,茵陈蒿利胆退黄作用优于绵茵陈,并且秋季采收茵陈蒿,资源丰富,且采产量高,也有利于野生资源的自然更新和植被生态的保护。

在过去贫穷的年代,夏季人们常将不管是几月的茵陈蒿的茎叶拧成绳,晒干,傍晚时分在房间或禽畜的栏圈里点着,散发出独特的熏

香味,可以驱除蚊蝇,效果很好。现在蚊香和杀虫剂普及了,它的这一功用渐渐被人遗忘了。

篇五:种苗区别

种苗区别:

用种子生产长出来的苗称为实生苗,由枝条繁殖的称为营养繁殖苗,其他还有嫁接苗等。

所谓嫁接繁殖,就是把植株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也就是枝或者芽,嫁接在另一植株上,使两者愈合、生长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法。被取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利用嫁接繁殖法繁殖出来的苗称为嫁接苗。嫁接苗的特点是砧木吸收的养分和水分输送给接穗,接穗又把同化后的物质输送给砧木,两者形成了共生关系。

嫁接繁殖的优点是:成苗快、开花早;在利用实生苗特别是利用一些野生品种的实生苗作砧木时的嫁接苗,它们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好,生长势更旺盛,植株的寿命也更长;在引入名贵品种时,利用嫁接繁殖还能大大节省繁殖材料,提高产苗量。

对于花卉来说,嫁接还有特殊意义。通过嫁接能调整株形,培育具有艺术价值的盆栽佳品,或者在同一砧木上嫁接几个品种,让一株上同时开出几种颜色的花朵,从而增加艺术情趣,提高观赏价值。

虽然嫁接繁殖有它的优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操作的过程较烦琐,对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还要有能与接穗具有较强亲和力的砧木,并事先培养好砧木苗,生产程序比较复杂。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能够用扦插或者压条繁殖的种类,就没有必要进行嫁接繁殖。

一、嫁接的优点

(一)克服某些植物不易繁殖的缺点

有些园林植物扦插或压条不易成活的优良品种,或者播种繁殖不能保持其优良特性的植物均可以用嫁接繁殖,如矮化观赏碧桃、重瓣梅花等。

(二)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

由于做接穗的繁殖体性状稳定,能保持植株的优良性状,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三)能提高接穗品种的抗性

嫁接用的砧木有很多优良特性,进而影响到接穗,使接穗的抗病虫害、抗寒性、抗旱性、耐背薄性有所提高。如牡丹嫁接在芍药上、菊花嫁接在白蒿或青蒿上,西鹃嫁接在毛白杜鹃上等均可提高其适应能力。

(四)提前开花结实

由于接穗嫁接时已处于成熟阶段,砧木根系强大,能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其生长旺盛,有助于养分积累。所以嫁接苗比实生苗或扦插苗生长茁壮,提早开花结实。

(五)改变植株造型

通过选用砧木,可培育出不同株型的苗木,如利用矮化砧寿星桃嫁接碧桃;利用乔化砧嫁接龙爪柳;利用蔷薇嫁接月季,可以生产出树月季等,使嫁接后的植物具有特殊的观赏效果。

(六)成苗快

由于砧木比较容易获得,而接穗只用一小段枝条或一个芽,因而繁殖期短,可大量出苗。

(七)提高观赏性和促进变异

对于仙人掌类植物,嫁接后,由于砧木和接穗互相影响,接穗的形态比母株更具有观赏性。有些嫁接种类由于遗传物质相互影响,发生了变异,产生了新种。著名的龙凤牡丹,就是绯牡丹嫁接在量天尺上发生的变异品种。

二、嫁接的缺点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