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翠竹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58:19 字数作文
翠竹颂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我爱翠竹作文

我爱翠竹作文

我爱翠竹作文

在我的家房子背后,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竹林。它们就长在我家田边,看,每一棵竹子都是那样青翠,那样挺拔。

清晨的竹林十分幽静。许多雾把竹林罩着,好像是给竹林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随着太阳公公出来,雾渐渐散去了。走进竹林,你会看到竹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是那么的晶莹透明,仿佛就像一块瑕疵的翡翠。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竹笋宝宝被春姑娘唤醒了,它们钻出松软的泥土。春雨一下,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竹笋宝宝被春姑娘唤醒了,它们钻出松软的泥土,春雨一下,它就破土而出,春风拂去层层笋衣,换上一身嫩绿的新装,好像天真活泼的少女,亭亭玉立在一片春光里。

夏天慢悠悠的来了,竹林里的竹子一天比一天显得更翠绿,更粗壮,更高大。还有一些小孩子会在竹林里乘凉、扳竹笋。还有一些老人会在竹林下象棋、聊天。

>秋天渐渐来了。竹林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天,而那片竹林却成了我们的小天地。我和几个>小伙伴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竹林玩耍。我们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追逐嬉戏,还有的在丢沙包……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冬天来了。竹林里清静优美,竹子依然翠绿常青,清秀挺拔。他们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昂首挺胸站在那,这种坚强不息、默默无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啊!我爱你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竹林。

姓名:陈义志

班级:五年级三班

学校:国人小学

年龄:11岁

指导老师:李大田 《我爱翠竹作文》

篇二:翠 竹

翠 竹

小区里的翠竹又长出了翠绿的竹叶,虽然今天寒风刺骨,但这坚强不屈的翠竹在寒风中依然挺拔地站在那儿。

今天虽说已经立了春,但还是非常冷,那翠绿的竹子站立在池塘边,它的叶子虽绿,但枝干却十分枯黄,因为它把所有的养分全都奉献给了竹叶。就像父母把自己的青春给了我。

翠竹旁有一个小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见翠竹在水中的倒影。那池塘里的水虽然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青苔,但翠竹的倒影却十分清,在水中好像永远都到不了底。

翠竹旁都是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木,让翠竹显得格外耀眼,它虽不及那在柳树那么美,虽没苹果树那么有用,虽没桂花树香,但它比它们都坚强。

它象征着顶天立地、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说的不正是小区里的翠竹吗?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翠竹颂作文)

翠竹虽平凡,但它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来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坚强。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翠竹长得愈翠绿,愈挺拔。 它是最有灵魂,最有骨气,最坚强的。它扎根在岩石中,却在寒风中挺直了腰,连人都不肯出门,植物都不愿意发芽,小草都不愿探出头来。

但这翠竹却偏要探出头来,就像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就像我们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却没有叫苦叫累,那么远的路啊!我像这翠竹一样坚强。

翠竹在寒风中绿,却还挺拔,学习中我们也该像翠竹一样。

篇三:让学生的作文思路活跃起来

让学生的作文思路活跃起来

作文思路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现在,有的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训练学生的语 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作文思维的训练。在这一期所刊登的内容中,向大家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

五、运用点改法,促使学生的作文思路活跃起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并不差,写作技巧也掌握了一些,但写出 的作文往往是颠三倒四,干干巴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能不考虑学生作文中的思维问题。学生作文的过 程,也就是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如果思维不流畅,受到阻碍,受到限制,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方面的能力也 发挥不出来。我们在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在这方面也要进行一定的努力。我们通过学生在语言文字 、篇章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问题,尽量发挥点改法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拓宽他们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用象征的手法作文,反映在学生的思维上,也就是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过程。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找准类 比点。类比点找得准确,文理才会畅通,学生在作文中才能左右逢源,或是抒情,或是叙事,或是议论,那都 显得很自然了。如果找不准类比点,不但是文理不通,叙事、议论、抒情也显得别别扭扭。然而学生在写这类 题材的作文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找不准类比点。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了《白杨礼赞》、《井冈翠竹》和《 松树的风格》这几篇课文之后,便试图用象征的手法作文,他用蜡烛象征教师,歌颂教师的献身精神。虽然主 观愿望是好的,由于思路产生偏差,作文中类比点不对,教师和蜡烛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致使抒情显得勉强 ,议论也论不到点子上。结果作文写得不伦不类。针对这个学生在作文思路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总批中设计 了类似下面的题:

(一)、阅读《松树的风格》答下列各题:

1.松树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产主义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者的类比点(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自己的作文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和教师的类比点(相似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答以上几道题的体会,你认为自己在作文中有哪些不足,在下面写出来,并请你重新写这篇 作文。

出这样的题,目的很明确,就是指导学生把《松树的风格》和自己的作文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学习怎样 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怎样确定二者之间的类比点,进而学习、掌握象征手法。如果学生能够找准二 者之间的类比点,就基本学会了这种作文方法。这几道题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思路不清切入的 。学生看了这些题,也就会知道自己作文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在阅读时也就会注意学习什么,也就会在以上几 道题的引导下,去阅读,去思考,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调整作文的构思,写出比较合乎要求的作文来。

学生在作文中也经常运用各种推理,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不管是自觉也好,还是不自觉也好 ,我们在点改时都要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途径。

例如,有个学生在一篇作文里这样写道:“我的乳名叫‘带小’,从这个名字上可

以看出重男轻女这种社 会现象。”

我们则在总批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从起乳名中确实可以看出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但例子少,不足以证明这一点,你能再举出几个吗?

这个学生是这样改写的:

我的乳名叫“带小”,我发现一些女孩子的爸爸妈妈也给她们起了类似我的乳名,如“盼弟”、“错子” 、“招弟”、“迎弟”等等,从这些乳名上,我们可以看出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来。

这个学生运用了归纳推理,但是中间拉掉了一个推理过程,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所以,在第二次批改的时 候,我们又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出了一道题:

这些乳名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如果你能把它指出来,就更能使人信服了。 这个学生又是这样修改的:

我的乳名叫“带小”,我发现一些女孩子的爸爸妈妈也给她们起了类似我的乳名,如“盼弟”、“错子” 、“招弟”、“迎弟”等等,这些乳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这些女孩的身下是一个男孩。从这些乳 名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重男轻女这种社会现象来。

这样,经过前后两次修改,反复思考,她终于完成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从烟头到火灾》的作文,为了使大家便于理解,现抄录于下: 今天是星期日,我参加了打稻子的劳动。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一个小青年走过这里,他戴着一副墨镜 ,上身穿着闪亮的皮夹克,下身穿着牛仔裤,留着长发,嘴里叼着烟卷。他一边走路,一边哼哼唧唧地唱着流 行歌曲。当烟抽没时,他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这时,一个人对他说:“你咋不看地方,就乱扔烟头,万一失 火怎么办?”听了这话,那个扔烟头的小青年好像不服气似的,斜着眼睛瞅瞅说他的人,便若无其事地走了。 望着这个人的背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现在的年轻人,真得好好教育教育,什么事也不在乎。 ”“老杨家那次的教训还不到一年呢,现在就忘了?”这句话,使我想起了去年那个可怕的夜晚。

漆黑的夜里,我正熟睡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惊呼:“失火了!”“失火了!”我从梦中惊醒,披着衣服 到外边一看,原来是老杨家的柴垛着了。只见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把房子也烧着了。如果不及时 扑灭,整个村子都有被烧着的危险。火光下,人们奔跑着,呼喊着,哭叫着,有的泼水,有的往出抢东西,有 的上房扒房子,但也无济于事。有人见救不住了,便给消防队打电话,消防车开到,才把大火扑灭。事后大家 才知道,这场大火,是由一个小烟头引起的。

防火,要时时注意。小烟头能引起大火灾呀。一年的劳动果实不能因为一时不注意就白白葬送掉。

这篇作文的目的很明确,告诉人们防大火要先防小火。如果这个学生能进一步展开联想,适当地再引用一 些事例,将会增强这篇作文的说服力。为此,在总批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这个学生思考填写:

由小烟头引出老杨家失火,能否由此进一步联想到有害于国家和人民的大火灾?这样写的好处是:更能增 强这篇作文的说服力。

这个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加进了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事件,使作文的说服力加强了,第一次点改的目的 基本达到了。按一般要求,这个学生的作文修改到这种情况,也算可以了。我们认为,指导学生作文,一板一 眼的老程序固然可取,但作文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形式,我们培养的是活脱脱的人,活脱脱的人必须有活 跃的思维。在作文训练和批改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要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学 生面

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去认识,写出不同目的的文章,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 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又对这个学生的作文进行了第二次点改,出了下面二道题:

1.这篇作文的材料很有再利用的价值,请你参考下面的提示想一想,如有启发,重新改写这篇作文。

烟头引起火灾

小事引起大事

小错发展成大错

2.注意:

虽然你作文用的都是同一件事,但作文的目的不同了,第一篇作文的目的是:告诉人们,防大火要先防小 火;再次修改后的作文目的应该是: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作文目的不同了,对作 文材料的使用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剪裁。 这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和提示,认真地思考后,对这篇作文重新改写,从第三段起是这样改写的:

1987年,大兴安岭的火灾,就是由小火引起的。那次大火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原来的绿山 变成了秃山,那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如果对一个小火头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大火灾。进一步去想,如果一个人不严格要 求自己,容忍自己的小错误,就会犯大错误。我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个叫《从车铃到手铐》的故事,故事里说 ,一个叫张宝贝的,小时候偷了一个车铃,长大以后又去偷钱,结果被捕了,当他带上手铐的时候,才悔恨当 初不应该偷盗铃,可已经晚了。

由小引大这类事,在我们的周围还是屡见不鲜的。由此可见,要消灭大火,得先防小火。一个人要健康成 长,必须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

前后两次对这个学生的作文进行点改,目的是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个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 ,思路开阔了,思想也冲破了旧框子的束缚。两次改写,使他的思维得到锻炼、得到发展,这可从他对作文改 写的过程中看出来。

在点改学生作文时,不但要注意理顺学生的作文思路,更主要的是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果 引导得法,点改得当,会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例如,甲学生写了一篇《说猪》的作文,乙学生也仿 照这个学生的作文写了一篇,乙学生的作文基本和甲学生的作文雷同,我们先看甲学生的作文:

说猪

有人常用这样一句话来说猪:“记吃不记打。”的确,猪是有这么一个特点,它偷吃了人家的东西,人家 打它,它溜之大吉。等人家走了,便又想起了人家东西的香味,忘掉了挨打的痛苦,便又情不自禁的去偷吃。 就这样,人家打了它一遍又一遍,可它呢?打疼了就跑,跑了再来。它从不记挨打的滋味,只记住食物的香味 ,所以,人们常用猪来比喻那些没脸没皮、不知羞耻的人。

社会上也有一类人和猪相似,那就是小偷。他们整天在集市上乱逛,专干偷摸拐骗的事。人们抓住他,他 又下决心,又对天发誓,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保证今后不再干那营生了。可是从派出所一放出来,他的决心 就下在脚后跟上了,看见人家的好东西便又来了瘾。就这样,他们一次次被抓,一次次下保证,一次次再犯。 那才是:硬让脸受热身受苦,不丢偷摸这营生。

难道他们不像猪么?简直是一头蠢猪。

我们有双手,为何不好好劳动?要知道,吃自己的劳动所得那才是最香最美的。 对乙学生的作文,我们并没有下一些“剽窃”、“抄袭”、“没有新意”之类的批语,而是想通过思路的 引导,启发他写出一篇好作文来。在乙学生的作文总批中,我们出

了下面的几道题,去鼓励他、指引他:

1.你这篇作文的思路,甲学生已经抢先(为了不挫伤乙学生的积极性,故这样说)写了,你能否也以猪为 题,写一篇与他立意相反的作文,我相信你一定会写出来的。

2.提示:

猪记吃不记打——小偷记偷不记抓(意在讽刺、劝戒);

猪记吃不记打使自身胖了,发展了,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能否从这一点上作文章,对一些人鼓励、赞扬 呢?

这个学生通过认真地思考,真的写出了一篇与甲学生立意相反的作文,现把这篇作文附上:

我也说猪

今天,我读了×××同学的作文《说猪》,读后有一点感想。×××同学在那篇文章中,把猪“记吃不记 打”的性格做为一种恶习来批评,说得一无是处,我和他的意见略有不同。

猪由小到大,由瘦变肥,全是靠“记吃不记打”的性格成长起来的。不管你是打它,还是骂它;不管你是 拿着大棒子,还是举起一把雪亮的钢刀,它都毫不在乎,你打你的,你骂你的,而猪呢?却是我吃我的。在它 的心中,只要能吃到有利于自己成长、发展的好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它也敢冒棒打刀砍的危险;至于骂么 ,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从猪的这个性格上我们能借鉴点什么呢?我们现在,迫切的需要掌握知识。我们有了知识,才能有力量。 有本领,才能实现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理想。知识,就是我们学生的食粮,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吃的 好“东西”。在“吃”知识这方面上,我们真得脸憨皮厚,不耻下问。老师不是给我们讲过程门立雪的故事么 ?据说孔老夫子还曾把一个小孩子当做老师呢。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小人书,名叫《偷拳》,故事的主人公杨 露禅,他为了学会陈家的太极拳,甘当奴仆,装哑巴,他“吃”知识脸憨皮厚的精神,可真让人佩服。只要能 获取知识,把知识“吃”进来,我们就可以把一切置之度外,不能怕打,不能怕骂,不能怕人家挖苦,也不能 怕人家的讽刺和讥笑。总之,我们只要能“吃”进知识,就要什么也不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 展自己,壮大自己,才能使自己装知识的肚子大起来。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不然的话,有知识也“吃”不进 去,就会成为一个瘦得干干巴巴的可怜的人。咱们班有个同学,有了疑难从来不请教老师和同学,结果,成绩 是一天不如一天。有一次,我问他:“你有不会的题、不懂的地方,为啥不问老师,不问同学呢?”可他却是 怎样回答的呢?他说:“问人家有多不好意思,万一人家不愿意,说你两句,那你的脸往哪搁呢?”这个同学 ,说得苛薄一点,真没有猪想得开。

在我们的心中,要牢牢记住“知识”二字,为了“吃”知识,我们要敢豁出去。我写这篇作文,并不是鼓 吹大家成为脸憨皮厚、不知羞耻的人,然而我确实认为,在猪“记吃不记打”的性格上,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 地方。这几天,老师不是在训练我们我们求异思维能力吗?因此,写了这么一篇作文,和×××同学唱唱对台 戏。

把这两篇作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看出来,乙学生确实在和甲学生唱“对台戏”,虽然是针锋相对,但能 自圆其说,并且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乙学生的作文过程由同到异,由沿袭别人的旧路到自己另辟蹊径, 不正是表现出了他的创造力吗?

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有利于拓开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想象力还不够强。在作文中常常是孤立地对待人或事,看不见事物发生、 发展的过程,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在作文中,局限于自己的一孔之见,思路受阻,文思不畅, 写几句就觉得无啥可写了。例如,我们以“家乡未来畅想曲”为题作文,应该说这个题所受的限制比较少,如 稍一展开,写个千八百字是没问题的。然而有个学生却写了二百多字便收笔了。学生的思想拘束,想象力发挥 不出来,对这种情况,我们则在总批中设计了下面几道题:

畅想家乡的未来,不是写家乡的现在,也不要受现在家乡情况的限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1.别的地方有的,家乡没有的可以写进来。

2.现在没有的,将来可能有的,也可以写进来。

3.你认为将来能有的、应该有的,也可以写进来。

4.可以把现在的家乡和未来的家乡对比写,这样可以看出家乡变化、发展。

这个学生经过指点、引导,思路大门打开了,感情也被激发出来了,他尽情的想象,尽情的发挥。在他的 笔下,现在的各家各户的小草房,变成了楼房;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有小汽车,村旁的臭水塘变成了水上公园, 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在村里小卖店的地址上,修起了百货大楼,楼上还有喷泉、飞机场。村里的小学, 变成了大学;俱乐部、医院、图书馆应有尽有。机器人在地里劳动,人在室内用电钮操纵。晚上不用电灯,人 造太阳就自然升起来了。他还想象村子的上方,修建了一个太空村,村里的人在太空村里都有一所别墅。村里 的人都享受公费医疗,每年还可以到外国公费度假三个月。村上成立了好几个跨国公司,外国人争先恐后地到 村里来签合同开工厂,甚至连美国的总统都申请在村里定居。这个学生破除了思路上的阻碍,展开了想象,竟 然洋洋洒洒写出了一千五六百字。 学生在作文中时常出现语句混乱,句序颠倒的现象。这表现了学生的思维混乱,有必要让学生整理自己的 思维。下面的一段话,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摘录下来的:

我心里十分烦恼。期中考试的成绩发表了,和上学期比,下降了许多。我想,我怎么学习也赶不上那些学 习好的同学了,自己咋就这么无能呢?想到这,我真想哭。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想 到这,我的精神又振作起来了,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拼搏。虽然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低, 如果不学,成绩不就更低吗?如果自己认认真真地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也许下次考试还能夺冠军呢。

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点改学生作文时,在总批中则出这样的题要学生回答:

1.在每一句话的前面加上序号。

2.请重新排列语句,使之上下连贯,意思衔接。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生作文整篇混乱,轻重颠倒,对这种类型的作文,我们常出类似于下面的一些题:

本文提出四个问题,应由重到轻排列:

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写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生作文,把许多问题混在一起写,条理不清。对这种情况,我们则在作文的总批中出下面的题让学 生填答。

请按下面的要求答题,然后写出作文的修改计划。

甲类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类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类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学生作文中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经常根据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题让他们思考、 回答:

有的学生看问题片面、单纯,往往是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待事物。对学生在作 文中所表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有时出下面一类思考题: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同学的评论也要尽量做到全面,×××同学的成绩差,但也有长处,希望你能重 新认识他,评论他。

篇四:初二作文:梅颂

初二作文:梅颂

初二作文:梅颂

非雪也,暗香来。红似暗波,白似冬雪。红则艳而不妖,不可污其乎;白则素而不茫,不可轻其乎。其高贵而不傲、娇弱却不矫;不卑、不亢、可敬、可钦(玩)。是谓内表双

修。桂之香远,仍觉太过。貌不可赏,肤择不润。棠之形姣,却少风姿。香不可闻,色具不佳。

颂梅之形妍质贵,虽不足以色而侍,贵在之质甚佳。因不以色竭而衰,姿败而孤。牡丹雍容,华贵太过,质不足比矣。色竭而衰,姿败而孤,无可赏心之处也。

愿予可立雪,可临风;愿予可具其风骨贵而不傲,不弱不矫。梅,立雪临风,风骨俱不去竟平添。颂梅之元神为贵,喜梅之凝华为清。

暗波似浮白雪间,冬雪似傲风雪中。其美不足言,质不必夸,凌然风雪雨间,风骨凝华自见。

白三分偷梨蕊,艳三分借玫瑰。莲之高洁素雅学来四分。另独具其一格,芳姿夕隐,嫣然莞尔。

正应山花烂漫,丛中清铃笑声闻。——丛中,她在笑。送春归,迎春到。

篇五:有关竹的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積累 竹

一.外在内在特点:

(1)耐寒坚韧,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竹、松)之一

(2)虚心,竹是中空的,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

(3)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夏日为我们带来凉意,冬日为我们带来绿意。其全身都是宝。

(4)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

二.名言: 虚心竹有低头叶。

弯竹子生直笋子。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瘦土出韧竹。

人有志,竹有节。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郑板桥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入土先有节;凌云仍虚心

十人种竹,一年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金钢钻虽小,能钻瓷;竹杆虽大,节节是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清·魏源: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三.诗:

竹石 (清.郑燮) 野竹 (元.吴镇)

咬定青山不放松,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立根原在破岩中。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千磨万击还坚劲,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任尔东西南北风。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咏竹 (唐.张必) 竹 (梁.刘孝先)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四.文

竹颂

管桦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

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

我坐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描画着潇洒而又挺拔雄健的劲竹,愿你的情操和美德,潜藏在我生命的深处。

竹 子 精 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

“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爱竹

竹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公园里,在小院中,在山坡上常常都会看见竹子的身影。

我爱竹子,爱它的样子。春雨刚过,鲜嫩的竹笋就破土而出。它们从土地冒出来,从石缝中钻出来,从沙砾中挤出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比钢钎还坚硬,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竹笋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乳汁,几个月工夫,就长成了一片竹林。竹子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冰凉舒适。它的整个身体油亮亮的,绿得像一块翡翠。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听上去十分惬意。

我爱竹子,爱它的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

我爱竹子,爱它的无私奉献。竹子全身都是宝,它的主干可以做房梁,枝干可以用来加工成笔杆或扇子,既精致又美观。竹片还能做成许多生活用品:如扁担、凉席、竹椅等,竹叶可入药或泡茶,竹根可以做根雕等工艺品??可以说竹子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绿色宝藏。竹子任由人们从它身上索取,却从不抱怨。

我爱竹子,爱它的品质,爱它的坚强不屈,爱它的默默无闻,爱它的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就有着这样的人汶川大地震中,有数以万计的群众受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武警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每天都在废墟中挖掘着,搜寻着幸存者,他们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受难群众。这种精神不正是竹子的精神吗?在去年湖南发生的冰冻雪灾面前,电力工人们冲锋在前,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有三名烈士因工殉职,他们的献身精神不也具备竹子的高贵品格吗?

这些英勇的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光荣地献身祖国,他们值得我们歌颂,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人。

竹子与精神文化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其所有财富奉献给人民。 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

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竹子与中国诗画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史上对《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实上指竹子是确凿无疑的。《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

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量,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扬州八怪”的异军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