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彗星撞击木星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0:35 字数作文
篇一:彗星碰撞使木星
1.彗星碰撞使木星出现“黑眼圈”
近期,一个巨大的太空星体碰撞木星,在木星表面形成一个太平洋大小的“黑眼圈”,从而暗示着宇宙中存在着“暴力事件”。科学家分析称,木星表面出现的黑眼圈很可能是由一颗未探测到的彗星碰撞造成的,提示许多天文学家未来有一日可能出现类似的碰撞事件,足以对地球构成致命的毁灭,使人类重蹈恐龙灭绝之路。
2.恒星的剧痛死亡——超新星爆炸
1604年10月9日,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观测发现一种新恒星比其他夜空的任何恒星都明亮。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才明白这种恒星实际上是处于暴躁的剧痛死亡,并将其称为“超新星”。此后科学家继续研究当前开普勒发现的这颗超新星,将其命名为“仙后座A超新星”,进一步研究究竟有多少颗恒星最终以这种爆炸形式结束生命。如图所示,这张图片基于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从而揭示仙后座A超新星是以相同的形式的产生爆炸,当它们进入太空时仍保留其外层。
3.热核恒星爆炸
一颗恒星是太阳体积的150倍,它在遥远星系演变成为超新星,许多科学家认为它的爆炸可能性是超大质量恒星的两倍,并且更接近地球。此外,超新星是迄今所观测到拥有更强大能量和最明亮的星体。在此之前,科学家曾认为此类的超大质量恒星很可能会崩溃成为黑洞,或者分解更多的质量,最终成为超密集的中子星。目前,他们知道此类超大质量恒星能以巨热核恒星炸弹的形式变成超新星,这项发现暗示着在银河系内类似的恒星——伊塔星(Eta Carinae)将最终遭遇类似的命运。科学家称,超新星爆炸事件非常明亮,观测者能够较早期地在夜晚观测到超新星释放出的光亮。如图所示,这是超新星SN 2006gy的爆炸过程(最亮超新星)。
4.伽马射线爆
距离地球75亿光年星系中的一颗恒星爆炸非常强大,所释放的光度很明亮,人们在地球上完全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观测。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雨燕”人造卫星记录了此次恒星爆炸更详细的观测资料,称此次爆炸为“伽马射线爆”。之后他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地面和太空基础的望远镜进行了观测,相应的观测数据成功地描述出目前天文学家对伽马射线爆的最佳观测图像,并显示出该恒星释放的最接近地球的喷射流路线。天文学家称,如果在银河系出现类似的伽马射线爆,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将带来很大的麻烦。如图所示,这是近距离观测到的伽马射线爆。
5.黑洞吞并共同恒星的气体
如图所示,一个黑洞的形成源自垂死的恒星,该黑洞正在吞噬着垂死恒星另一颗共生恒星所释放的气体,黑洞能够吸食范围之内的所有宇宙物质和光线。科学家发现了黑洞存在的证据,垂死恒星的共生恒星旋转出现异常,逐渐加热并释放X射线。同时,科学家们还能够确定该恒星和黑洞彼此环绕时速度有多快,从而能够推断出恒星和黑洞的质量。他们最终计算该黑洞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24倍。
6.黑洞撕裂恒星
对于多数黑洞而言,恒星气体显然并不能提供完全的食物养料,黑洞需要寻求完整的宇宙物质作为食物。如图所示,这是距离地球7亿光年之遥的RX J1242-11星系中心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曾将一颗太阳大小的恒星撕裂。科学家指出,黑洞的重心牵引力使得这颗恒星延伸,实际上只有大约百分之一的恒星被黑洞所吞噬。恒星的其他部分通过交互动能被抛入星系之中。
7.星系黑洞喷射出的电子流
如图所示,人马座A星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电子流与无线电、X射线和可见光结合在一起,该星系距离地球大约0.13亿光年。星系内的黑洞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亿倍,该电子流被吞入超大质量黑洞之中,电子流需要传播0.5光年。当电子流猛烈撞击在周边的气体上,就会形成一股冲击波,在图示右下侧正是冲击波喷射出的蓝色X射线。
篇二:马克思原题
绪论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B.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 )
A.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绪论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C)
A.《共产党宣言》的发
C. 《哲学的贫困》的发表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著名的工人运动是(ABD)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C D)
C.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D.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
4、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 BCD )
B. 亚当·斯密 C. 大卫· 李嘉图 D.威廉·配第
5、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ACD)
A.圣西门 C. 欧文 D. 傅立叶
6、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BC )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科学社会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8、下列各项属于对待马克思义的正确态度的有(ABCD )
A.既坚持又发展
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D.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第一章 单选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C.世界本质问题
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C.人的实践活动
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
1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
D. 把握事物的度
1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D)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C.主要矛盾
1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19、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C)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1、“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实质
23、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C )
C.辩证法观点
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B )
B.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2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B.能动性
第一章 多选题
1、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万物皆备于我
3、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BD)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D.主观、任意的否定
4、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为山九仍,功亏一篑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BD)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有(B
D)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D.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外部原因
10、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科林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记录时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BCD)
A、创新是永无止尽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事在历史上产生就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1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就是说( ACD )
A. 运动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有( ABCD)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B.它们统一于社会实践
C.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
1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CD)
A.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15、意识是( A BD)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6、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ACD)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18、下列说法正确表达了时间一维性的有(ABC)
A.光阴一去不复返
B.时间好比长流水,只能流出不流回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BC)
A.公安人员办案 B.渔民出海捕鱼
C.农民培育新品种
2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ABC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章 单选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B)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3、“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4、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表明 (C)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C)
C.改造世界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
D.反映论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D)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9、概念、判断、推理是(B)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D)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1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C)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B)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
篇三: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一节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课重点是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地球上存在生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盛夏的夜晚,我们坐在户外乘凉,仰望那满天的繁星,常听老人们讲“天上”的故事。人人都说天上好,你对“天上”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吗? 板 书: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推进新课
生 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自己所知道的宇宙知识或神话故事传说等向全班汇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北斗星、哈雷彗星等等)
师 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述)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可见宇宙范围估计为140亿光年,可谓“沧海一粟”。
生 读P6活动材料,完成1、2题。
生 (回答)1.光年是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2为30万千米/秒,所以可以计算出1光年约等于94608×10千米。目前人类已经观测
23到的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约为135×10千米。
2.面对以上天文数字,我们感到宇宙是巨大而深远的,人类是十分渺小短暂的,在天文学上用千米这样的距离单位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天文学这一领域,为此人们引用了光年这一新的距离单位。
通过计算,我们已经感觉到,宇宙是巨大的,各种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遥远的。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一简短的儿歌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呢?
板 书: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师 (总结)从刚才的儿歌中我们可能感悟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绕转,从而形成了天体系统。问题:
1.天体系统可分为哪些级别?它们主要由哪些天体构成?
2.总星系就是整个宇宙吗?
生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简单回答。
1.天体系统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级别,主要由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2.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总星系只是我们探测到的可
见宇宙部分,其空间范围不过是140多亿光年。
师 要了解关于宇宙的详细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
师 (播放课件,认识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或天体系统)
板 书: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生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我们的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和很多由尘埃、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即星云组成。
恒星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需以光年为最小单位,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包含着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如下图所示为天女座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起来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对我们人类来说特别重要,这颗恒星以及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了解下一部分内容。
板 书: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
师 (播放课件“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让学生观察太阳系及组成,提出探究问题:
问题1: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不能发射可见光?为什么太阳能够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问题2:太阳系由哪几大行星组成?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如何正确区分内地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及所包括的行星?
问题3: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其周期为多少年?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4:地月系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系统?导致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生 阅读教材P8“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自主探究后,合作小组内各成员讨论解决本组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恒星与行星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比恒星小得多,故不发出可见光。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第二小组:太阳系共有九颗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它们按照距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它们都是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并且绕日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地内行星与地外行星的划分是以地球的位置为界,水星和金星叫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叫地外行星。
木星和土星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常常把它们称为巨行星,巨行星卫星数量多,而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第三小组:小行星是一大批质量小得多的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基本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时会运行到地球与火星之间,甚至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很多科学家相信,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和哈雷彗星如下图所示。
第四小组代表:地月系是指由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师 (总结)以上各小组讨论得非常积极,小组代表发言简洁生动,有的小组还展示了搜集到的图片,这说明,同学们课下是下了工夫的。
(承转)根据两周前的布置,同学们已经观察过了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地球的卫星——月球,看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并搜集到了如“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等许多美丽的传说。那么,导致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师 请同学们根据活动探究中的观察记录,并利用“三球仪”演示,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月相的成因。
生 分组探究,并记录探讨的结论。
师 利用多媒体模拟日、地、月三者相对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周期(注意提示观察
月相时的方向)。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月相的规律(如右图)。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的西方天窗,月亮的凸面向西),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的东方天空,其凸面向东),
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师生活动)以上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请同学们总结完成框图: 天体系统的概念:各种天体受彼此间的引力作用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完成后依次显示)
投影:
总星系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总星系仅限于目前天文学所说的可见宇宙,其半径约为140.52亿光年。
师 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所在的银河系,是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其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普通一员,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5万光年。地球在太阳系中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然而又是太阳系乃至宇宙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 书:
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投影:
“太阳系示意图”、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见教材),合作讨论分析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生 阅读、合作讨论,完成P11活动1.(1)(2)(3)题。
师 ①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即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湿度范围及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被科学家称之为“金锁链条件”。产生这些条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特别是氧气。
c.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昼夜温差不大,保护了地面生命有机体的存在。 ②除具有优越的自身条件外,地球还拥有适于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即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促使地球形成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和探测,我们已知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在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星球上,有没有智慧生物存在呢?自古以来,就有“天外来客”“外星人”的传说,是否属实?我们今后将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呢?这些都是每个中学生特别是天文爱好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及上网搜索材料,了解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情况。
据科学家预言:20年内捕捉到外星人信息。
一位科学家大胆预测,如果银河系中确实生活着其他智慧生命,那么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射电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地球人在20年内捕捉到外星人的信息并与其取得联系。据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大约有1万到100万个星球上的智慧生命也在发射无线电波,寻找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科学家预计,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能得到足够多的无线电信号,并发现第一个地外文明。但由于这些星球都距离地球200到1000光年。因此,对方收到地球人的“回信”,也要经历数百年。上图为科学家推测到的可能存在生命的某行星假想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之大,认识了构成宇宙的各种天体及它们之间因相互联系、相互运动构成的天体系统;知道了地球是银河系、太阳系的普通一员,地球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别,最显著的差别是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更浓,对自身的了解和对宇宙的认识必将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光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
篇四:2014年大彗星或撞击火星:天空将上演奇观
2014年大彗星或撞击火星:天空将上演奇观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彗星C/2013 A1以一个令人不安的轨道正向地球轨道内侧运行,这一次威胁太阳系行星的并不是恐怖的“宇宙十字架”,而是可能发生的撞击火星事件。根据初步的模型判断,该彗星将在2014年10月19日近距离飞掠火星,最近点离火星表面仅10.1万公里,但这个数字并非准确值, C/2013 A1彗星的轨道还处于观测计算中,仍然存在撞击火星的可能。科学家估计彗星可能源于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这里被认为包含了数十亿数量级以上的小型天体,是原始太阳系形成初期的一个“弃儿”。
早在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每小时21万公里坠入木星大气,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内行星发生的天体撞击。地球历史上也遭受到彗星或者小行星的撞击,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存在撞击留下的痕迹,天体撞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件,对于生命进程而言更是重要的启动因素,彗星可以将生命种子或者水分带到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促进宇宙生命的诞生。位于澳大利亚的赛丁泉观测站在1月3日发现了这颗彗星,发现者依然是被喻为王牌猎人的罗伯特·麦克诺特。
根据NASA喷推实验室计算,彗星抵达火星时距离0.0007个天文单位,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颗彗星仅进行了47天的观测,科学家们还没精确定位彗星的位置,初步的结论只提出了一个警告性的轨道,此外,该彗星抵达太阳系内侧时速度将是每秒56公里。
C/2013 A1彗星的体积信息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研究人员估计其不会太小,如果没有击中火星,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将观测到火星以及邻近空间发生一次壮观的彗星之舞。如此近距离的彗星飞掠事件意味着彗尾将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呈现别样的情景,我们的火星探测器群也将面临新的威胁,彗核喷发物质依然是个值得研究的关注点。
来源:腾讯科学
篇五:法建强分析2014年大彗星或撞击火星
法建强分析2014年大彗星或撞击火星
媒体报道,科学家法建强发现彗星C/2013 A1以一个令人不安的轨道正向地球轨法建强道内侧运行法建强,这一次威胁太阳系行星的并不是恐怖的“宇宙十字架”,法建强而是可能发生的撞击火星事件。根据初步的模型判断,该彗星将在2014年10月19日近距离飞掠火星,最近点离火星表面仅10.1万公里,但这个法建强数字并非准确值, C/2013 A1彗星的轨道还法建强法建强处于观测计算中,仍然存在撞击火星的可能。科学家法建强估计彗星可能源于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这里被认为包含了数十亿数量级以上的小型天体,是原始太阳系形成初期的一个法建强“弃儿”。
早在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每小时21万公里坠入木星大气,这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太阳法建强系法建强内行星发生的天体撞击。地球历史上法建强也遭受到彗星或者小行星的撞击,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存在法建强撞击留下的痕迹,天体撞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件,对于生命进程而言更是重要的启动因素,彗星可以将生命种子或者水分带到宇法建强宙中的其他地方,促进宇宙生命的诞生。位于澳大利亚的赛丁泉观测站在1月3日发现了这颗彗星,发现者依然是被喻为王法建强牌猎人的罗伯特·麦克诺特。
根据NASA喷推实验室计算,彗星抵达火星时距离0.0007
个天文单位,到目前为止我法建强们对这颗彗星仅进行了47天的观测,科学家法建强们还没精确定位彗法建强星的位置,初步的结论只提出了一个警告性的轨法建强道,此外,该彗星抵达太阳系内侧时速度将是每秒56公里。
C/2013 A1彗星的体积法建强信息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研究人员估计其不会太小,如果没有击中火星,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法建强将观测到火星以及邻近空间发生一次壮观的彗星之舞。如此近距离的彗星飞掠事件意味着彗尾将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呈现别法建强样的情景,法建强我们的火星探测器群也将面临新的威胁,彗核喷发物质依然是个值得研究的关注点。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