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0:53 体裁作文
篇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
2
课堂随笔
3
【反馈练习】
一、 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鄙( ) 赫赫战功 ( ) 平庸( ) ....
携带( ) 揣摩 ( ) 缅怀 ( ) ...
帕斯卡 ( ) 嘈杂 ( ) 沐浴 ( ) ....
萎缩( ) .
二、作者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下面哪些选项能体现“高贵”( )
A.有知识 B. 有名望 C. 有理想 D.有高尚的道德
E. 有权力 F. 有钱 G. 有思想 H. 有贡献
三、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先生的生平。
2、 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 查字典,理解灵魂的几个含义,思考《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灵魂的
所指义项?
四、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阅读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这
个论点?
2、 文中的事例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事例吗?
3、 你怎样理解“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
(提示:了解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精神内涵。预习议论文
的基础知识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后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篇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课课练答案
初一语文课课练答案 (用时30分钟)编号:
课题: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命题: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用时: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显赫( hè ) miǎn怀( 缅) mù浴( 沐) 热忱(chén) jié衣缩食( 节 ) ..
萎缩(wěi) xié带( 携) chóu集(筹) 平庸(yōng) 流连忘fǎn( 返 ) ..
二、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相应的横线处。
三、诗文名句默写。
(1)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2)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3)低头乍恐丹砂落, 晒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池鹤》)
(4)转觉鸬鹚毛色下, 苦嫌鹦鹉语声娇 。(白居易《池鹤》)
(5)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6)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四、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据《南方周末》报道:一位八旬的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位子女。卫生院也曾多次联系老人子女,希望他们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
②据报载,一位学生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料却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的讥讽,让其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学生,面对上面的现象,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A、面对遗弃父亲的子女,你会对他们说:叔叔(阿姨),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民族美德,你也不希望你们的子女这样对你吧!快把老人接回去,好好照料吧!
B、面对被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德的人都为你喝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五、阅读课文四、五两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
“平庸的背景”指车厢里闹哄哄的 ; “灵魂生活的迹象”指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书、记笔记我觉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 ; “很动人的光彩”指我心中充满感动 。
2、前文例证中引述的人物分别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作家”,而这里引述的却是无名丫头,你认为这样写合适吗?
答:小女孩是凡夫俗子的代表,用她作例证能更有力地证明: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有纯正向上的追求,你的灵魂就高贵。这样举例,更具有感染力,是必不可缺的。
3、小女孩“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唐李贺“背一只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样勤学、巧学的例子很多,你搜集了这类事例吗?请简要列举两例。
答:汉朝的孙敬头悬梁、战国时苏秦锥刺股、晋代车辙囊萤孙康映雪、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等
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6勺书,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足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②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是人类丈化宝库中千百年流传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尔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很难,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③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所说:“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④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在阅读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我们从一个人的读物中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1.结合全文看,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读永恒的书
2.在文中,“永恒的书”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含义:①它是千百年流传的不朽之作:②它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
3.就读书而言,你如何理解“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
从一个人的读物中(阅读兴趣)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是什么人)。也可答“读不同品位的书籍的人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
4.按作者的主张,一个人怎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来阅读?
要有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
5.文章认为《论语》、《史记》、《红楼梦》属于永恒的书,请你以其中一例来说明。也可列举语文课本中其他名著一例来说明。
例:《论语》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至今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品,其中许多关于治学、修身、治国的学说在现代社会仍在发挥巨大作用。
篇三:《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案练习及答案
版本 苏教版 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2、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并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学习重点:
培养举例论证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自主预习:
1、查资料,了解作家与作品。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
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3、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4 、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假如把“高贵”换为“高尚”好不好?
体现:1、有思想;2、有丰富的精神财富;3、有纯正的追求。 不好。因为“高尚”一
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本文的高贵强调人要有一颗能思考的灵魂。(见教参“探究·练
习”一参考答案)
5、课文第2、3段分别举了阿基米得、第欧根尼和王尔德的例子,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这
三人展示的“灵魂”的内涵是否相同?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先哲的共同特点。把对精神
生活的追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阿基米德。 精神追求超越了权势————第欧根
尼。 精神财富超越了物质财富。————王尔德。
6、文中说:“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
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对于这一观点,作者应用两个例子进行论证,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
(二)达标测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平庸(yōng) 卑鄙(bǐ) 贤哲(zhé) 携带(xié) 嘈杂(cáo) .....
沐浴(mù) 缅怀(miǎn) 热忱(chén) 诱惑(yòu) 萎缩(wěi) .....
2、作者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下面哪些选项能体现“高贵”( A,C,D,G,H )
A.有知识 B.有名望 C.有理想 D.有高尚的道德
E.有权力 F.有钱 G.有思想 H.有贡献
3、综观全文,请你谈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句中的”灵魂”的含义。
4、课文第二段举了阿基米德、第欧根尼两个古希腊名人的例子,是否重复?能去掉一个吗?
不重复。不能。因为他们的内涵不同,一个是生命将被别人剥夺的时候,另一个是在地位
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
5、“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
在罗马广场。”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哲学家布鲁诺的例子呢?为什么?
6、在平庸的背景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的身上闪烁着高贵灵魂的动人光彩。你在
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的例子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探究分享
学习完本课后,你对作者、字词、篇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想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篇四:《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及答案[1]
九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目标导学
1.体会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2.学习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3.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字词的字形、字音或成语比较重要,写在下面并在文章圈画
出来。(不少于10个)
(2)理解词义。
平庸: 卑鄙: 赫赫: 无足轻重: 显赫: 贤哲: 缅怀:
(3)了解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2.二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交流你认为重要且应该积累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理清文章的思路。
(四)三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说说文中举出下面人物的事例各是证明了什么观点?
举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的事例是为了证明
举王尔德的事例是为了证明
举车厢中少女的事例是为了证明
(五)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3. 学完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 ( )
A.蹲(dūn) 踩坏(cǎi) 列举(lia) 揣摩(chuǎi)
B.碌碡(liù) 萎缩(wěi) 羡慕(xiàn) 嘈杂(cáo)
C.不妨(fáng) 闹哄哄(hōng) 混乱(hùn) 手帕(pà)
D.卑鄙(bǐ) 劈叉(pǐ) 胚胎(pēi) 泥坯(pē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
(2)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 ..
(3)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么样了。 ..
3.选词填空。
(1)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____________(软弱 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2)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____________(高贵 高尚)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3)我们不妨稍微留心____________(视察 观察)周围的现象。
(4)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____________(理想 幻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
实际。
4.仿照例句造句。
例句: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 仿句:使他引以自豪的是,___ ________,但_______ _____。
(二)课内阅读。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 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
“平庸的背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很动人的光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
3.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
4.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 ( )
A.“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
B.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
C.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D.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
五、拓展阅读
人生如瓶
(1)“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句名言。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振聋发聩。
(2)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面注入任何液体。
(3)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就绝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了博爱和热情……
(4)今天,我们为自己的房子、票子、位子整日忙忙碌碌;我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但我们的神经依然绷得紧紧的,我们的心情依然沉重,没有一天感到轻松、感到欢乐。这是为什么?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一则故事。
(5)一个自以为对禅理很精通的和尚,一直没有开悟,便向一位大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大师对他的讲述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儿地为他沏茶。杯子已经满了,但大师还在不停地倒茶,水从杯子里流出来,淌到桌子上,淌到求教的和尚身上,大师好像没有看见,还是不停地为他倒着茶。
(6)“大师,茶水已经满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了。”和尚说。
(7)大师面无表情地说:“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
(8)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里,装满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宁静与欢愉当然被驱逐得无影无踪。
(9)一个想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人,他必将无暇顾及自己物质上的私利。
(10)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新婚燕尔,搬进了五层楼上的三间小屋,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
(11)后来,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两把椅子而没有他的坐处,只好快走。正如居里夫人后来所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正因为他们远离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辉的顶点。
(1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潜心学问,心无旁骛,矢志不渝。
(13)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他一生只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但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他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并拒领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拒当“东方之子”。一次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他竟称病辞掉。事后,有人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真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
(14)人生之瓶,注入高尚与纯粹,人的一生将显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洁。
1.本文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第(5)~(7)自然段援引大师开导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说“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的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答案
二、自主预学
1.(2)平庸:寻常而不突出;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2.明确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三、互动探究
(三)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四)三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侧重阐述献身于文选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
(3)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五)合作学习
1. (1)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选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
反思:“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3)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反思: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