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母亲伴随我一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1:43:32 高中作文
母亲伴随我一生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母亲,一生的榜样(征文)

母亲,我一生的榜样

——三八妇女节征文(梁鸿燕) 每到周末妈妈等候电话是我家一道多年不变的风景,飞越时空的电波犹如温暖的源泉倾泻心田,妈妈认定那是世间最美的声音,是她莫大的安慰,更是她对儿女悠长的牵挂,一句“平安和快乐”的传送,就足以让妈妈解除辛苦一周的劳累。足以让她卸去所有的疲惫。每当我们给她打电话问候时,妈妈总是说:我很好没事的,我生活的很好!不要惦记我,你们要好好安心工作,你们就放心吧!妈妈常说现在孩子们工作忙,生活压力都很大。尽量不给我们增加负担,我们也知道妈妈是很理解和关心我们的。这也是对我们兄妹工作上的支持呀,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报答妈妈的一片恩情。

我们都工作了,妈妈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了,但她还是停不下来。假日里她盼来了老大盼老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就是母亲,她时刻惦记着我们,别管你多大了,在她眼里你永远是孩子,她把我们都拢在怀里,看着都在身边她才放心,她总是挑我们爱吃的采购,老大爱吃鱼,她就买鱼,老二爱吃肉她就买肉,把儿女爱吃的都做出来,每次我们回家,妈妈都做一大桌子可口的饭菜给我们吃,生怕哪个孩子吃不好,如果有谁吃的不多,就要有一连串的问题:不好吃吗?不舒服吗?想吃啥呀?于是每次回家我们都要撑得饱饱的才放下手中的筷子。妈妈恐怕我们因为工作忙,吃不好,亲眼看到我们吃饱了,她才高兴,她才放心。不经意间竟发现妈妈的头上已是花白了,逛街的

时候,如果不挽着她,不走多远,她就落在后面了,人世间的儿女们,望着两鬓斑白的母亲,哪一个不心酸至极,这一切都让我心酸,而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为妈妈多做一些事呢?只有常回家看看,跟妈妈唠唠嗑,老人的心意我们要百分之百的去满足,带她到外边看看新的世界,品尝品尝美食。高高兴兴安度晚年,把儿女的孝心无私的回报给我们的母亲,这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

妈妈的爱滋润我成长的每一个年轮,无论上学还是上班,无论春秋冬夏,那份足以让我感动今生的最伟大的母爱。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妈妈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哪怕在家里最困顿的日子里妈妈也是倾其所能地为我们做最可口的饭菜,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我都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妈妈太不容易了!几十年来妈妈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都是一些很平凡的小事,但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充分体现了她的人性美。她永远占据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用他自己一生的爱,让我们肆意的索取.享用她,却不要任何回报。妈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渐渐的我们像妈妈一样学会感恩,懂得妈妈是用最淳朴的精神滋养着儿女最丰腴的心灵,用最朴素的形式阐释世间最无私的母爱!母亲她是美丽的化身,她是神圣的,伟大的~包括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她是我生命中的彩虹,是孩童时的幸福之所,因为母爱是无限的!祝愿她吧,我的妈妈,健康长寿,福气绵延!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简单的分数。 大约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已经开始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它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除不尽时,把余数作为分子,除数作为分母,就产生了一个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筹算形式。 继中国的筹算分数之后,又过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印度才出现了有关分数理论的论述。印度人记录分数的形式与我国古代的筹算分数是一样的,只不过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篇二:母爱伴随我成长

母爱伴随我成长

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太多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妈妈对我来讲既严厉又慈爱,她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爱将永远伴随着我成长。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是最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最幸福的。母爱,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女们内心的黑暗和前进的道路,它伴随我成长,给我力量。 小时候,母亲很和蔼。即使犯了错,她总是以她博大的胸怀来包容着我的放纵,以微笑来滋润着我。我很幸福,很快乐。

成长时,母亲变了,不再和蔼可亲了,她变得严肃,并不时苛刻地要求我。因为她知道我是一只雄鹰,就必须飞上蓝天,不能在躺在她的怀抱中,必须要学着独立。可是在母亲鞭打我的时候,我发现她流泪了,此时我才知道母亲的心有多痛。

长大时,我独立了,到外地求学了,但她还是天天给我打电话,说很想我。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她却对我又达又骂,我迷惑了。于是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告诉我,只有我在她身边时,她才会教导我,让我更好地走下一步。我明白了,母爱还是没有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母爱更深了。

长大后,母亲知道我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她了,她也只能在我身边默默地支持我,用她那如细雨的爱滋润着我,尽管那么渺小,那么细微。虽说母亲已不在我身边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却成为我记忆中永恒的风景线。

母亲的爱像春天的燕子为我们衔来醉人的光。母亲的爱像潺潺流水,流进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母亲的爱是一曲最动人的歌,为我们演奏出最圣洁的音韵,母亲节到了,对母亲说一句:我爱你!吧,爱不必羞于启齿。 泽夫中学高一:张丹丹

篇三:关于妈妈的作文: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关于妈妈的作文: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她永远是我们当儿女的心中的思念。

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久,我的外祖母就说过,说我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父亲的伯母和堂嫂。我的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老人,她待母亲不错。余下的几位“婆婆”都不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

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称谓名副其实。记得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鞋放在那儿,我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鞋,并踮着脚尖在地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制止我们。等我长大后,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说是小孩儿穿尖尖脚的鞋“钱窄”(前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个个有钱花,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象他们老一辈,日子整年都过得紧巴巴的。

有着三寸金莲的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挑水、做饭、针线活样样都得干。她每天凌晨很早就起床推磨、烙煎饼,晚上,等一大家人吃完了饭,还要刷筷子洗碗。等收拾停当,就已经很晚了,又得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饭。一家人吃的饭,几乎都由母亲来操持。大伯嫂子本应以长嫂的名分,带领妯娌去忙家务,但她却以孩子小为理由,对家里的活袖手旁观,什么事情都吩咐我母亲去做。母亲虽然为家务整日里忙忙碌碌,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被堂嫂告到婆婆们那里去,所以,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母亲怕起床晚了耽误了推磨,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一晚上不知要起来几次,到院子里去看星星。她从老人那里学到,以看星星的走向来推瘼时间的早晚。推磨的时候,有时候困的实在坚持不住,站在石磨旁边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毛驴拉着空的石磨,火星子从两片石头中间往外乱窜,母亲一个激灵醒过来,吓锝心里怦怦直跳,恐怕被婆婆们听见。

母亲年轻时身体单薄,加上脚又小,一对盛满了水的木桶,压在她的肩上就够辛苦了,但大伯嫂子还在一边说风凉话:看这杨柳细腰的,挑起水来也不好看。母亲擦着满脸的汗水,心里实在太委屈,可嘴上是不能说的。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才由大家分成了小家,母亲才如释重负的轻松了下来。

母亲是位勤俭持家,很节俭的人。我小的时候粮食不富裕,遇到灾年,粮食更显得金贵。每当新粮食下来,母亲总是把粮食计划好,菜粮搭配、粗细搭配,一年当中,把口粮匀开吃。小麦成熟了,生产队要按人头分配,因那时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分不了多少。母亲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吃顿饺子和有应酬才用细粮外,一般都不舍得动用,想方设法总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春节时包饺子和做面食用。秋天分了棉花,母亲挑拣好了,轧好花,用纺车纺成线,让人织

成布,染好了或印上花,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衣裳,和添置家里的被褥。虽然是土布,但因母亲纺的线又细又匀,所以织出来的布就显得格外细密,做成的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邻家的孩子都非常羡慕。记得那时候,每到冬天,母亲晚上都要点着煤油灯,挑灯纺线,天天如此。有时我们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看见母亲还在摇着纺车。她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姐弟几个所付出的,是一生的劳累和辛苦。

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她经常告诫我们,“粒米不成面,滴水不成河”。哪怕是看见一粒粮食掉在地上,她都要捡起来,就是每天用的洗脸水,也从来都节省着用。因为她深深知道任何东西都来的不容易。但如果邻居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在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的时候,当她看到邻家的孩子饿得直哭,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本就不富裕的饭食,拿去给邻家的孩子吃。她还经常把自家节省下来的粮食,拿去接济别人。东院儿的奶奶没米下锅了,哪怕家里只有两碗米,母亲也会拿出一半给她送去。前街的大婶儿家没了咸菜,她会让我们送去自家腌的咸菜。我们的衣服、鞋子穿小了,母亲把它洗刷干净了,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们穿。

母亲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剪纸样样都会。那时针线活都要靠手工来做,母亲做的衣服,针脚精细,样子时尚,做好的衣服穿出去,引得好多人都要比着去做。母亲做的鞋,耐看又结实,母亲绣的花,针针紧扣,鲜活靓丽。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缝的帽子,帽子上缝着一朵大荷花,荷花是用粉红丝布剪好了贴上去的,在荷花瓣的边沿和顶端,母亲用红丝线把它绣的同真花瓣一样好看,荷花周围露出绿色的荷叶。帽子后面有两条漂亮的飘带,左右两旁各坠着一颗叮当响的小铃铛,好看极了。给我弟弟缝的“老虎(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母亲伴随我一生作文)帽子”,那老虎的鼻子、眉眼、耳朵,既卡通又活龙活现。我们戴上帽子到街上去玩儿,周围便围过来一群姑娘媳妇,她们指指点点、惊讶赞叹。记得有几个男孩儿、女孩儿,还匆匆忙忙跑回家,喊出了自己的母亲来看,好让母亲也比着给自己做一个。谁家的姑娘出嫁,谁家的儿子娶媳妇,都让母亲来剪喜字和窗花。说母亲心灵手巧,那是理所当然的。

母亲还裁了一手好衣服。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和姑娘们,都经常拿着各种各样的布,让母亲来裁衣服。母亲从不推辞,仔仔细细的量好尺寸,认认真真地给他们裁剪。遇上家里没有人缝衣服的,母亲还一针一线的帮着把衣服做好了,让我们给送过去。

说起裁衣服来,还有一段笑话呢。我的一位远房的二大妈,人很实在,但手又笨又拙,母亲把衣服给她裁好后,教给她怎么去做。她在家缝了好几天,实在缝不下去了,就带着衣服来找我母亲,还埋怨我母亲把衣服给裁坏了。母亲接过衣服,看了一眼,笑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说,你这个拙老婆,怎么把裤腿缝到裤裆上去了。最后,还是母亲帮她把衣服缝好了。一个远房叔叔,从小就没了妈,母亲只要有闲空,就帮着做双鞋或是帮着做件衣服,有时还帮着烙煎饼,或是把做好的饭让我们送去一些。直到现在,这位叔叔只要说起我母亲,心里还充满了感激。

母亲一生心肠好,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母亲帮忙,母亲也从来都认为义不容辞,高兴得去帮助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在长期的摸索中,母亲学会了一些以挑灸、推拿治疗常见小病的土办法,还会治小孩脱臼。一年四季,寒冬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病人找来,母亲都会认真地去给他们诊治。当她看到哇哇直哭的孩子,脱臼复位后连蹦带跳地走了,当她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成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便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诸如如上所述的这些事情,在母亲看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贯穿了她的一生。

那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弟弟从家拍来电报,说母亲病重,让我回家探望。当我急匆匆赶到家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已大有好转。我看到家中的房间里,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各样的补品和点心。这些补品和点心,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可代表着乡亲们的一片心。母亲说过:“行下春风下秋雨”,她这话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时,是说好人有好报的。虽然母亲做事从不允许别人答谢和报答,但她对乡亲们的好,大家都记在心里,他们怎能不感激母亲呢。

我的家乡在沂蒙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子弟兵和老区人民那种“鱼”与“水”的感情,母亲每当说起,都令我十分感动。母亲曾舍着我的姐姐,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转战南北的子弟兵的后代。她积极参加“妇救会”、“识字班”,用自己的双手没白没黑得给解放军做军鞋、烙煎饼办给养。母亲做的军鞋,底子纳的结实,鞋面做的精细,每次交军鞋,都得到领导的好评和夸赞。她经常对姐妹们说,子弟兵是为咱老百姓的解放打仗的,他们一天行军上百里,鞋不结实急行军时破了怎么办,咱们只有把军鞋作好做结实了,才能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咱们自己的良心。所以,母亲对每一双军鞋,都认真、用心地去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在大家庭时的劳累,小家庭的操劳,就是在“坐月子”时,也都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生我那年,父亲参加担架队去“淮海战役”支前了,阴历十一月中旬的晚上,母亲在床前的地上生下了我,冻得浑身发抖。收拾停当后,她喊醒了我大姐,想让她到灶房里拿些柴火来烤烤暖和。被喊醒了的大姐,听见我的哭声吓得哇哇大哭,她这一哭不要紧,被她哭声惊醒了的二姐和三姐也一齐哭起来。母亲只好作罢,自己爬到床上躺下。那一夜,不知母亲是怎么度过的。第二天就起床烙煎饼给区公所办给养、做针线活。她还说,那个月子,一共吃了九个鸡蛋。前街的大妈送来了两个,后街的大婶拿来了一个,邻院的奶奶送了一个??。那时候各家都穷啊,邻居有的一个,多的两个,七凑八凑,一共九个鸡蛋,那都是大家的心意。这件事我听母亲说过多次,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方式感激乡亲们。我每次听了,心里都特别难过。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鸡蛋算什么呀,专挑有营养的东西吃。可母亲那个年代哪有这个条件,她们那代人受的苦,真是够多的了。

母亲生我弟弟时,是一九五四年的春天,那时节,几乎年年闹饥荒。阴历四月,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没了粮食,几天都揭不开锅,小弟哇哇待哺,母亲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奶水。父亲赶集买回来一把葱,母亲摘下一些葱叶,一个一个地往嘴里吃,父亲在一边只有落泪。听母亲说,每次坐月子,

别说好好养,就是想休息也没有时间,除了忙家务,空闲的时候还要做鞋卖,好换取一点油盐钱,贴补家用。所以母亲落了一身的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病病殃殃的,整天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都是年轻的时候操劳、受累和月子里伤了身子。我最小的妹妹,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给母亲捏捏脖子,柔柔肩膀,然后才去睡。这是小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直到小妹结婚到了外地。

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医疗条件,有三个夭折了。在夭折的三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已经有五六岁了,每当提起,母亲的心情就显得格外沉重。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能不叫她揪心呢。

母亲的六个孩子中,只有老六,我们的小弟是个男孩儿。四十五岁的母亲生了个老生儿子,按说是让她最心疼、最娇惯的。可母亲不这样认为,她没偏没向,和对五个女儿一样去心疼、去对待。所以我的弟弟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到现在,小弟也已经五十四岁了,他仍然是我们姐弟中,最孝顺的一个。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是母亲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日子,特别是等过了腊月十五,母亲更是忙个不停。那时候没有机械化,什么粮食都要靠在石磨上磨和用碾子压。母亲要带领着我们磨面和压年糕粉,她要亲手蒸年糕、发糕、粗面卷子,做豆腐,还要生绿豆芽和黄豆芽,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母亲虽然很累,但她忙得很高兴,我们也都很开心。那时我最喜欢吃的菜,是父亲做的“黄豆芽炖豆腐”。豆芽是母亲亲手生的,豆腐是母亲亲手做的,都是纯天然食品,做好的菜口感特棒,每当我回想起来总念念不忘。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可到哪里再去找这么纯正天然的食品呢?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清明节那天到沙滩上去“滚鸡蛋”。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年清明节前,无论家里怎么困难,母亲都不舍得把鸡蛋卖掉,她要把鸡蛋攒起来,等到清明节的时候,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煮五个鸡蛋。这也是邻居家的孩子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一件事。记得清明节那天,母亲早早起床,等我们起来的时候,她已经把鸡蛋煮好了。摸着热乎乎的鸡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三姐把鸡蛋给我们染成红的、绿的,或是把鸡蛋上画上一些花,或是画上一些红、黄、绿相间的小格子,总之是五颜六色。然后姐弟几个便每人怀揣五个鸡蛋,到河边的沙滩上去滚鸡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三姐还用柳条或杨树条给我们做一些哨子,大家边吹哨边在沙滩上打滚儿,嬉闹声、哨声响成一片,那是我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生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母亲一件粗布中式短袖上衣,那是用一件穿坏了的长袖衣服改的。已经穿过好多年了,上面早就打了好多补丁,可她还不舍得丢掉,被汗水浸湿了,洗洗晾干了,再穿在身上。母亲说,夏天穿衣服没好歹。可就看那衣服上面的补丁,就知道穿上有多热了。我生孩子的那年,爱人从省城带回来一块浅灰色的“的确良”布,我送给母亲,让她做一件上衣。那时,要是能穿上一件的确良布做的衣服,是件很荣耀的事。母亲不舍得自己穿,想留给我做衣服,推来让去,在我的说服下,她很高兴得接受了。可正好我婆婆也来伺候月子,母亲就把这

块布料让给了我婆婆。其实她是在为我长脸。母亲就是这样,自己再喜欢的东西,只要觉得别人需要,她会高兴的先人后己。

母亲非常爱清洁,一年四季屋里屋外,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这种习惯,一生都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年迈的时候,还是一丝不苟。那年我探亲回家,看到年近九十岁的母亲,每天仍擦澡洗涮,穿戴的依然利利索索。衣服穿脏了,自己去洗,洗好晾干后,叠整齐了放起来。母亲不光自己爱清洁整齐,她对孩子们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小时候,日子过的再紧,每到春节,母亲总要千方百计,给我们做新衣裳穿着过年,实在没钱买布,就用自制的土布给我们做。平日里,我们的衣服就是补了补丁,也总是给我们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让我们穿在身上,从来不让孩子们穿的拖拖拉拉。她常说,衣裳旧点破点不要紧,可要收拾利索了,穿到外面,那可是代表着一个家的形象。 母亲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她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着我们。孩子们同邻居家的孩子争吵了,母亲先来管教自家的孩子,从不护犊子。我们要是受邻家的孩子欺负了,她总是先问明情况,等事情平息了一阵子,再悄悄跟家长说明真情。她不管做什么事情,能方便别人的,尽量的去方便别人,能迁就别人的,尽量的去迁就别人。“吃亏是福”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道理,现在回味起来,无不是一句朴素的格言。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谦让一些,迁就一点,吃点亏,就避免了一些是非和争端,换来的却是友好与和睦,这与母亲经常说得“望人和福自和福”同是一个道理。中国人讲求一个“和”字,和气、和善、和睦,“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大家友好、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平静的生活与快乐,其乐融融,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可是以任何东西都难以置换的无价之宝啊。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母亲虽然识不了多少字,但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她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这对我们子女来说受益匪浅。我们是听着母亲“做诚实孩子”的话长大的,她的话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成了我们的座右铭。现在,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也会用母亲的这些最古朴的话去教育、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得去工作,光明磊落的做老老实实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在她九十岁的时候,以踏踏实实的步履,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母亲走了,但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宽于待人的美德,时刻铭记在我们心里——

母亲,我的吃苦、受累、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

篇四:伴随我成长优秀作文选编

《 伴随我成长》优秀作文选编

幸福伴随我成长

什么是幸福?我可能说不清楚,但生命当中那些看似平淡的事,却温暖着我、感动着我,它们如一朵朵圣洁的百合花,盛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陪伴着我,不曾离去。 不灭的灯

房间的灯亮着,客厅的灯也亮着。房间里的我奋笔疾书,为的是小学毕业能被心仪已久的好初中录取。客厅里的母亲却抵挡不住倦意,睡着了??

无数次了,我劝她:“妈,你不用陪我,我又不是小孩子。”母亲却执意不肯:“没事。妈又不困。正好可以看看报纸嘛。”我又气又好笑,报纸全滑落在地板上,她哪有在看,分明是累得要命。母亲比我还紧张,比我还认真。我不睡,她也不睡。为的是让我安心学习。

我叹口气,拿了条被子盖在她身上。母亲被惊醒,转而又急忙说:“我没睡!你快去做作业!我再看会儿报纸!”看着这样的母亲,我竟不知说些什么,心里暖洋洋的,感动地想落泪。母亲的行动告诉我:爱,是无条件的付出。

人生路上有关爱陪伴我,真幸福!

不关的门

我家小区有规定,每到9:30小区的大门就要准时关上。若要进入小区,必须绕15分钟的路走后门,大家对此很是抱怨。六十多岁的门卫老伯笑嘻嘻地说:“改天我在大门口装个铃,你们一按,我就出来给你们开门。”没过几天,老伯真的在门上装了电铃。大家对他很感激。

初二的那年寒假,为补习外语,我回到家要将近10点。一次,天冷得出奇,风吹得刺骨。猛地抬头,门卫室的灯还亮着!我加紧脚步赶过去按了电铃。老伯只披了件薄薄的棉衣就出来了。他的腿微微有些打颤。见了我,便拉开沉重的大门。我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啊。”老伯笑了:“没事儿!互帮互助嘛。快回家吧。天冷着呢!”

人生路上有温暖陪伴我,真幸福!

不败的花 一年一度的“真情义卖”活动如期在寒假举行,可作为班长的我犯愁了,为什么?今年是我们初三学生的最后一个长假,距离中考的时间不多了,大家抓紧时间四处补课,哪有闲空来布置教室,参加活动呢?虽然我已电话通知,但还是不抱希望地与团支书孤独地去学校。

“咦,你们早到了?”先到一步的小A仨人正在摆放桌椅,我一阵惊喜。“老班,这是最后一次,我们能不来吗?哈哈??”从这爽朗的笑声中,我分明听到了阳光和温暖。

不一会儿,小B一群同学带着准备义卖的礼物也来了。“哎,小B,你这漂亮的大娃娃不是你爸去年给你从美国带来的吗?你舍得啊?”“没事,我想多贡献一点呀。”俏

皮的笑声回荡着。

“呀,这束花开得真鲜艳,谁带来的?”我被眼前的美惊呆了。“嘿嘿,是我买的,快过年了,肯定卖得又快又好。”一如平日的憨厚质朴。

窗外,北风呼呼,室内,热气腾腾。我的眼前一片潮湿, 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陪伴我,真幸福!

这些就是我眼中的幸福,它们陪伴着我的成长,永远、永远?? 点评:

本单元训练重点之一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选择小而巧的切入口,通过具体可感且又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来表现主题,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言中有物,语里含情。

上文有以下几大特色:

1、小作者截取生活中的三个场景,放在三个明显的时间段中(小学毕业——初二寒假——初三寒假),将“成长”紧扣。

2、选材的精妙是本文一大特点。幸福是一个很宽泛、抽象的词,不太好把握,学生常常会写得很空洞,本文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找准一个小与巧的切入口,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角度来选材,使主题真切、厚实。

3、三则材料匠心独运编排使“幸福”的内涵得以拓展与深入。被人关爱、接受帮助诚然是幸福的,然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是更高意义上的幸福吗?段意的层递感出来了,文章的主旨因选材的精当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产生高等第的作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小标题的使用,结尾的排比,脉络的清晰,这些都为文章的靓丽增添了砝码。

诗词伴随我成长

至今我都忘不了初见《江南》时的惊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毫无章法不按韵律,一闭眼却又能看见鱼儿绕着莲叶打转,那样的飞扬跳脱。从那以后,我便疯狂的喜欢上了乐府。你无法想象一个小女孩对乐府可以痴迷到什么地步,我竭力寻找和乐府有关的一切读本,从汉乐府到新乐府,从浅显活泼的《江南》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我都读过。

7岁。第一次有事物可以把我从小人书前拉开,也是第一次我知道高兴不高兴都可以唱出来。

渐渐的,我发觉乐府诗已不能再满足我。于是,我沉入诗的海洋。

一开始,我是在“读”诗。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俯瞰千百年前的人情冷暖。可随着我年龄一天天的增长,经历过的事越来越多,我开始“品”诗。我会不知不觉地融入

诗人的心境中去,不知不觉地和他们一起体味人生的起起落落,世态炎凉。你知道,不

知不觉,就很难得。我会替“思君使人老,轩车何来迟”的那位女子着急,会为“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惆怅,也会在“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悼念远去的外公。这些,只有在抛开浮躁,真正静心时才体会得到。

10岁。第一次知道诗可以这样品读,也第一次学会真正的平静。

纳兰容若是我很喜欢的词人,那时刚在诗的辉煌下喘过气,投身词,读的就是他的小令。他的词清丽脱俗,婉约明快,是我喜欢的风格。再后来,喜欢上了柳永的长调。有天不经意间翻见了《戚氏》,有“《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之称誉的作品。当时觉得难懂并不喜欢。等我能懂了再去看,就为自己当初的肤浅感到可笑了。那时候我曾为“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之句险些被勾下泪来,好几天不能再读别的东西。

12岁。第一次发现人的心境可以凄苦至此,也第一次为一首词伤心至此。 掐指算来,诗词已伴我走过八个年头。难得有机会在这里述说我与她之间的点滴,却发现这已是言语难以描述的。诚如林清玄所言,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我有预感,以后她还会陪我走过更长、更远的路。

便条伴随我成长

①仲秋的菊花幽幽绽放,清馨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弥漫着这个宁静而悠闲的下午。 ②无事,收拾起早已杂乱的书房。一叠水红色的纸片被小夹子整齐地夹着。“便条!”我的心底泛起了一丝熟悉而温暖的情愫。便条,一个极为普通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它却伴随着一份特别的牵挂,特别的爱。

③“妈妈今晚临时开会,你自己先吃饭,我尽快赶回。”眼前的这张便条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小学一年级。

④那时我的妈妈还在医院住院部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经常早出晚归。我也毕竟还小,常常因为见不到妈妈而闹个不停。记得我第一次收到便条是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活泼的卡通信纸吸引了我。我好奇的打开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留给我的,我欣喜万分。就这样,我和妈妈之间特别的联系方式就开始了。

⑤以后,诸如“宝贝,明天变冷,要多加衣服呵。”“乖女儿,妈妈去外婆家,到家后给我打电话。”??这五颜六色的便条时常出现在我与妈妈之间,就像妈妈的爱萦绕在我的身边,有爱在,我不孤独。

⑥“女儿:你先乘 856到中山公园,再转地铁2号线,到人民广场下?? ”想起来了,那是我刚升入初中代表学校到黄浦区参加作文竞赛,那可是我第一次独自去外区呀,一路的紧张、忐忑不言而喻,特别是当我赶到比赛学校,看到同学们都是父母陪伴而来时,心中的孤独、怨气更增添了一份。晚上妈妈回来时,我将一肚子的不满一股脑儿地撒向了妈妈,孰料,妈妈温和地笑笑,将我往怀中一拥,对爸爸说:“怎么样,我

们的女儿不简单吧,小翅膀开始变硬了。”眉宇间的那份自豪、喜悦让我释怀:原来妈妈是有意让我锻炼啊。

⑦这张便条我收藏着,犹如珍藏着母亲的那份鼓励与期待。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你,打那以后,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组织同学慰问孤寡老人等系列活动都有我的身影呢。

⑧随着我的成长,便条没变,只是妈妈便条上的内容变了,不再是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让我试着做从前不曾做过的事,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或经验去试试。就这样我渐渐地走向独立。

⑨“妈妈相信你,你可以试着与老师沟通一下,或写信,或打电话。”这张便条是上学期末妈妈写给我的,当时的一切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出于热情与责任,经常帮助一个成绩较差的男生,同学中有风言风语,我想人正不怕影子斜,就一如既往,谁知老师也相信了,并找我严肃地谈话。我苦闷、我忧愤、我无助。后来妈妈知道了我的心事,就写了这么一张便条。妈妈的这份信任与安慰给予我莫大的力量,我按照妈妈的指导与老师真诚地进行了沟通,事情得到圆满地解决。

⑩看着铺在眼前的一张张便条,信纸换了,上面的图案也换了,可唯一不换的是妈妈对我的一份牵挂、一份关爱。我舍不得把它们扔了,因为我明白妈妈在这里花的心思,妈妈对于我的爱也融入在里了。

⑾妈妈的便条像春雨,滋养我干涸的心田;妈妈的便条似凉风,清爽我烦乱的思绪;妈妈的便条如秋波,荡涤我蒙尘的双眸;妈妈的便条是冬日,驱散我前行的严寒,便条见证着妈妈对我的爱。我相信妈妈的便条会陪伴我成长,永远,永远?? 点评:

题眼“成长”与“伴”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成长:“小学一年级”——“我刚升入初中”——“上学期末”,,用“便条”内容来开启明晰的时间段,妙!

伴:便条“就像妈妈的爱萦绕在我的身边,有爱在,我不孤独。”——“原来妈妈是有意让我锻炼啊”“就这样我渐渐地走向独立”——“妈妈的这份信任与安慰给予我莫大的力量”“事情得到圆满地解决”。 陪伴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不是时间上的平面延伸,而是要有层递感,即应该是螺旋式的上升,意义是由模糊到清晰、由情感到精神、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感悟。

本文在选材上也有可取之处。“爱”、“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宽泛的话题,常常被同学们拿来做写作材料(这次就有不少),但往往是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本文以“便条”(有同学用“短信”,异曲同工。)这生活中常见的联系方式为载体,文章中心得到生动有力的表达,一个充满柔情、善解人意而又有理性、有独特教育风格的个性母亲站在我们面前。

母爱伴随我成长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

——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点评:

文贵出新。读罢这篇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这“新”体现

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别出心裁。小作者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更可称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的主旨——母爱。其立意深刻,寓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写法独到新颖。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三是组织能力新巧。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篇五: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仅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田地辛勤耕作的母亲。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托人带来书信,逼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的守在破旧的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件事深深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城里的姑姑家,开始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看到我那农妇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中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的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

打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时,她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地,为了我她唯一的希望。

母亲,我曾经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的挥霍似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者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我永远爱你,敬你,爱你敬你!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