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眼中的顾城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7:11 体裁作文
我眼中的顾城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眼中的顾城

眼 中 的 顾 城

提 要: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以其鲜明的诗歌风格和创作个性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称号。在前一辈对顾城的评价面前,本文通过?黑眼睛的哭泣?和?童话历程?描绘了自己眼中的顾城的形象,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幻想 黑眼睛 童话 回归 比较

顾城他还活着,只不过活在另一个不受打扰的梦的世界里,请不在再去打扰他,让他在梦里继续描绘自己的童话,让他的?黑眼睛?不再哭泣,让?我?与?我们?真正融汇,请不要再打扰他。作为诗人的顾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真正的回归?自我?,因为他真的能够?回家?了,将那?病态?的诗性作了一个匆匆的结束后又匆匆地离开我们而去。但为什么评论家说那是?远离诗歌的一种纯病态行为?,因为他们没有诗的情感,诗的同情。为什么把顾城的诗学说是死亡哲学、死亡诗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体会那颗飘零的心需要构筑感情的堤岸。顾城没有病态,只是在迷途中走进童话的梦里,在那梦中苦闷地遨游、挣扎……

一、“黑眼睛”的哭泣

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以一首《一代人》而一举成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简洁的意象,真挚地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和心声。?黑夜?那是十年浩劫的身影,时时笼罩着那双企图寻找?光明?的?黑眼睛?。可那?黑眼睛?里沉淀的黑暗始终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诗人的一生,他痛苦过,哭泣过。

常言说得好,幼年学的好比石上刻着。顾城的童年时代是在暗无天日中度过的,这恶梦般的童年影响了他的心路历程甚至一生的幸福。这在《无名的小花》的序中有记载:《无名的小花》长久以来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大革命中一个随父?下放?少年的畸形心理……当然,随着一个时代沉入历史的地层,《无名的小花》也变成了脉纹淡薄的近代化石。我珍视它,保存它,并不是为了追忆逝去的青春,而是为了给未来后考古学者提供一点根据,向他们证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间,有一片多么浓重的乌云,一块多么贫瘠的土地。这些内心独白似的言语,使我深深地颤粟,心也越来越沉。

有的人认为,顾城他们是在无病呻吟,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五四?时代要求个性解放的回声,这恐怕也是过去简单的否定吧。是的,如果我们站在居高临下的位臵,往往很容易把本来是上升运动的螺旋错当成周而复始的圆圈。事实上是,历史毕竟不会重演,不管它们有时是如此惊人地相似。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已经不是六十年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这是大家都能看得明白的。因此,即或这些诗作中有着消极的甚至是颓废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应否定社会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有多么的刻骨铭心。

有人认为,新的一代是思索的一代。思索,这确是抓住了一代人的主要特征。

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

望着布满灯光的大地

不断地吸着烟卷

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顾城1968年写的,当时,林彪和?四人帮?及其高级顾问的倒行逆施,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作者年仅十二岁。这首诗也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但它的确说明了一个历史的客观过程:文化大革命初期被人为地制造出来的狂热逐渐冷却了,各地武斗升级,血泪成河,所有佩戴过或者羡慕过红卫兵袖章的孩子们开始进入了生活的新阶段:思索、一叶知秋。这就是一叶,接下来顾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你遇见过这么一个小男孩,他独自一人在荒凉的河滩上踽踽而行,他不时地望望昏黄的天空,怨恨着为什么要刮这么大的西北风,而瘦小的身子也不由自主地瑟缩起来;忽然他又天真地一笑,希望西北风刮得更猛烈,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捡到更多的枯枝;他的那个新近迁来的下放人员家,喘息着灶火正在等待着柴草。这个小男孩酷爱读书,但偏偏命运把他从文化的伊甸园放逐出来,仿佛他偷吃了什么禁果,犯了什么罪。此刻,他只好在劫后余生象小牛犊那样反复咀嚼着《辞海》。他的一切权利(包括受正常教育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唯一剩下的只有任谁也剥夺不不掉的幻想: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既然幻想有着独特的魔力,顾城发现了以后,就再也走不出了,他喜欢幻想一个没有丑恶、没有污染、没有曲扭的?童话?世界,可

见这个?童话?世界经常被现实撞得支离破碎。顾城是在幻想中成长的,他仅有幻想的乳汁。这样,他便有了病态的早熟。他写了一首题名《生命幻想曲》的诗,由衷赞美了大自然、太阳、月亮、大地和谷物。表露了积郁在这最年幼的心灵中对祖国对人类的无尽的爱,我们能说他不热爱生活吗?

幻想是现实的折光。有时,幻想象一位魔术师,的确能变化色彩斑斓的东西来。然而,人毕竟不能通过万花筒看世界。结果,幻想也终不免掺进去了对于现实的辛辣讽刺。浪漫主义一个斤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是从现实中腾空而起,也不能不落回现实中来。试看以下这首小诗:

我们小小的茅屋

成了月宫的邻居

去喝一杯桂花茶吧

顺便问问心的问题

历史在迂回曲折中前进,在它的某一阶段,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逆流倒冒名顶替了主流,而真正的革命大潮却被斥之为?妖风恶浪?,就在这样反常的氛围之中,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应该怎么办?有的堕落了,当了?白卷先生?一类的?当代英雄?;有一小部分则扎扎实实深入到人民中去,如同蚯蚓之于土壤,但大多数人却因为?既不能前进,又不愿后退?只好像顾城那样,以《铭言》来自勉:

且把搁浅当作宝贵的小憩

也不要去随浪逐波

宁愿?搁浅?,这在奋发有为的年华,实在是一个悲剧。他们在?搁

浅?时,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他们失望了、迷惘了、彷徨了,便深陷?幻想?的泥潭。那?黑眼睛?便同处寻找光明。

顾城属于?后红卫兵?一代,与比他年长几岁的红卫兵一代相比较,?黑夜?沉淀着不尽相同的?黑暗?的内容。最显著的不同的是,在顾城幼小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彻底的黑夜,没有受到理想主义的阳光温暖地普照过、真心关怀过。顾工曾在《顾城和诗》里这样描述顾城的童年?在文革初期,有人在我们楼窗下马路对面的潮湿墙壁上,刷了两条大标语,不知是贴反了,还是贴错了,马上被众多的路人围拢来,死命地缠住、揪住,按下头,用脚踢……顾城起初是从窗户的缝隙中久久凝视,后来他恐惧了,脸色惨白。他关紧窗户,蜷缩在床头上,躲开眼睛,躲开喧嚣、激越的声音,只想去那没有人只有天籁的世界。?一双稚气的眼睛里呈现人的冷酷无情,人的粗野暴性,看见了人对人无耻的摧残,?可怕的人的世界?是那样的坚固而又牢不可摧,那是?黑暗?无情和洗涤。顾工想挽救处于黑暗的儿子,在《两代人---从诗的?不懂?谈起》中曾说过?努力驱散他心灵的阴霾,让他心灵中永远充满瀑布般的阳光。?在那人类社会中找不到出路的顾城把矛头指向?天籁的世界?。

麦可在《我所理解的顾城和他的文学》中这样评论顾城?一个隔绝于现实、沉迷于虚幻,有着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处在外围世界的我们,竟这样给一个在特殊环境中长大并受过很大心灵伤害的诗人定位,这未免有些冷酷无情。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人的一大劣根性。想起来真有些胆颤心惊,追问中国人的仁义道德哪去了?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哪去了?为什么要去嘲笑一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顾城曾想过寻

篇二:《顾城精选集》读后感

《顾城精选集》读后感

对于顾城以前了解的并不多,直到前一阵子海子的25周年祭,去图书馆借他的书,没找到,却无意间看到了《顾城精选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深深被这个“童话诗人”所吸引,以致我阅读时不敢大声呼吸怕惊动了字里行间那纯洁、童真的心。

面对书页,我多么想穿越时间、空间去寻找他,到他身边去,与他共同营造一个童话的梦,可以让他继续做一个任性的孩子,继续为世人写出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污染的诗句,让我们尘世之人也有幸一窥那种至纯、至真的美。然而他却早早的离开了我们,在,最好的年纪。

他那一代人和我们的民族一起经受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所有的真、所有的美都被赶尽杀绝,消失的无影无踪,顾城的诗因此而生,他用生命寻找着纯净的美和光明,就像诗中所写“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这盏灯指引他无畏地向前。 最著名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句一千年一万年之后也还是经典吧,还有人在清冷的早晨或是慵懒的午后默默诵读,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寻找光明的先驱,每个时代都有对生命之谜不断探索之人,在这条道路上后继者们绵延不断,永远会有人如他那样希冀着: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看到这句话的一刹那,我释然了很多,明白了我的那些闲愁别绪的由来,是的,我拥有生命,这

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生命是有限的,我没有把握能使它大放光彩,又知生命易逝,因此我又渴望永恒来给我无限的机会,让我慢慢掌控生命。可以看出人是多么的贪心啊,也许仅仅能够做人已是无上的荣幸,我们却还要求永生。但诗人也说了: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永恒之人大多是些出世得道之人,超脱于凡尘琐事,斩断了七情六欲,非一般人所能为也,如我等之辈,生命的美在于它的不可捉摸、变幻多端,莫叹世事无常,这正是它美之所在,至于长生不老,实属妄想,也不必太过为此劳神伤心,白白耽误了美好时光,只需牢牢把握现在,全然融入生命的波澜壮阔中去,这一生足矣!

读顾城的诗最明显的是他那孩子式的单纯,这种单纯是人间的最美,你看: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这种单纯,这种可爱的思想是所有人都极其羡慕的,我想,顾城是幸福的,造物主赐予了他如此珍贵的礼物,他是宇宙的宠儿。

然而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在《简历》一诗中出现了: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也许孩子有自己世界的纯美,成年人也有他们的的欢悦,固执的不肯长大,缩在自己创造的脆弱的童话梦里,离世界太远,不切实际,也不符合人类生存法则,注定要毁灭。这样的人可敬可叹,敬其追求至纯至美,人人望而却步,独他有勇气探索,且不改初衷;叹其顽固,

知己局限仍孤注一掷。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也许,唯有如此才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篇三:作文: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

作文: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面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① 一、二则材料是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 ②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

至于文体选择,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审题时,如果能够兼顾到两个方面, 写“咫尺天涯”与“天涯咫尺” ,则视为最好的立意。

点评:

成语也是名言,本题通过一个成语的倒序,展示了时代的进步和科枝的发达。写作时要打开思路,深刻领悟命题“要求”中“内容不限于通讯技术进步方面,说社会现象,谈人际关系,畅想未来世界??只要切合题意就可以”的含义。这样,构思时就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插上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充分扩展自己的写作空间,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天涯成咫尺 从历史上的“天涯”变成了今天的“咫尺”写起,表现科 技的巨大进步。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是古代时的天涯,现在几小时的飞机就到了 。美国在地球的另一面,似乎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一切都应 归功 于科技的发展,将来科技很可能也会让银河系、太阳系变成“咫尺”,遨游太空就不再是梦 ??

距离 从“咫尺”与“天涯”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距离出发,虚构一则故 事。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阿勇觉得用 它来 形容最近的女朋友阿丽最恰当了,因为她老是用奇怪的眼光看他,仿佛是一个陌生人。阿勇 觉得事情不妙,结果终于证实了他的猜想;阿丽又认识了新的男朋友。经过一番曲折,阿丽又回到阿勇身边,看着阿丽一如初识时纯真的笑脸,阿勇觉得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好远?? 

牵挂 将“天涯”与“咫尺”拟人化为兄妹俩,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母爱的无私。

一位母亲有两个孩了:一个是哥哥天涯,一个是妹妹咫尺。哥哥出外闯荡,走得很远,偶尔 让人捎钱捎平安信回来。妹妹在家照顾父母。母亲常常在傍晚的时候到村口张望。妹妹心疼母亲,便要托人将哥哥唤回,母亲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让他窝在家里一事无成。 ”妹妹望着母亲渐白的头发,不由得眼眶湿了??

那一年,这一天

——献给遥远的奶奶

风,掀起落英跟思念厚厚的一叠,往记忆里堆砌,拼凑了凌乱的情结。抚一把残琴,断了的弦,把我的思念弹奏,遥远的你收到了吗?

那一年,这一天,村里的桃花开得煞是绚烂。朵朵粉色的小花儿随风在枝头笑着闹着,像是淘气的娃娃。你牵着年幼的我,迈着小步儿到树下看桃花。那时的你离我是那样的近。你望着那些可爱的花儿,把眉毛都笑弯了,让皱纹绽放成朵朵美丽的桃花。赏花时的你就是那朵最美丽的桃花。而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离我如此遥远: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又过了一年,也是桃花灿烂的季节。然而阳光被压抑得不语,乌云震碎了桃花投射的影子。那时你最后一次看桃花。只是你那如桃花般的笑靥被疾病吞噬的苍白无力。你唤着我的乳名,紧紧握着我的手,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握着,生怕我——你最疼爱的小孙女会淘气的离开你身边。

你知道吗,奶奶?那时的我也害怕,最疼我的你会抛下我远去,任我在桃花林中徘徊。我不要你走,我想要你永远牵着我的手,带我看桃花。

可是,那一年,这一天,你还是走了,走在桃花怒放的季节,走得很安详。暴雨打落的片片桃花,铺了一地。那些雨点是云儿在哭泣吗?那些落花是桃树在悲伤吗?泪儿在我的脸上汇成了小河。我的天灰了,心开始落叶。

无数次我透过记忆的纱窗静静的看着你,我感到你并未离开,你近在咫尺。可当我伸手想抚一抚你的面庞时,无数次的,我只能抓住一抹思念的空气。这把我打回了残酷的现实:你已离去,在另一个世界,在遥远的天涯。

独自走在开满桃花的林荫小道上,看风儿掠过桃枝,吹落点点桃花。那缓缓掉落的叶像思念,拼凑着你的笑颜。我随着正在掉落的花轻轻旋转,幻想能再回到和你漫步花海的那一年的这一天。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夹杂着你的熟悉的气息,片片花瓣亲吻着滑过我的脸颊,我感觉到那是你的爱。

哦,奶奶,我明白了,你其实并未走远,你的心和我在一起,你的爱滋养着我成长。你其实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活在我的心里,离我是那样的近。你就在那片桃花林里。

点燃你留给我的爱化作烛火,紧紧关上记忆的纱窗,守护者,不让岁月偷偷溜进窗口,带走关于你的记忆。

虽然,我再也无法回到那一年的这一天,但只要有那爱的烛火,你我虽生死相隔却如近在咫尺。

话题:天涯与咫尺

咫尺天涯,天涯咫尺

在夕

空间的远近决定不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拉开人们距离的是难以逾越的心灵鸿沟,难以拆

除隔阂高墙。海上生明月,有些分隔两地的人的可以天涯共此时,而有些相距咫尺的人却不愿(能)共赏冰轮。

我们在人生路途中不断向前,送走了故人(会引起歧义,可改为“旧友”),新(结识)的人又接踵而至。其中不乏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贤才(,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人)。有的人可以用客观的眼光去评价他人,惜才、用才。有的人却偏偏有一种带着个人的情感、喜好来看待这包罗万象的世界的习惯,这好比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使他们不能真正的了解他人。

宋代的王圭是一个跋扈和虚伪的老人。他凭着资格和地位,自认为文章天下第一,当后起之秀苏轼名震文坛时,他便想尽办法栽赃陷害。年轻人朝气蓬勃,少保守思想,有创造性,年长者阅历深,经验丰富,本来可也相互学习,却因为王圭的恃才傲物、矜持自夸和嫉妒拉开了距离。

俗话说:“人生难得忘年交。”同样是一老一少,章太炎与邹容却一见如故。拥有一颗惜才的心让他们跨越年龄的距离。他们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因惺惺相印(惜)从而对他人有客观的评价,为世间留下一段佳话。

惜才,不仅要跨越年龄的距离,不以长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轻易否定后生晚辈,而且要克服尊卑观念,做到贤(识)才不问出处。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被我们所津津乐道:一个是技艺高超的琴师,一个只是在江渚上打柴的樵夫,伯牙眼中的中的钟子期不是一个卑微的樵夫,而是一个贤才,于是把钟子期引为知音。假如伯牙没有用客观的眼光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嫌弃对方贫贱而不结交的话,他还能觅到他的知音吗?

尊卑观念、恃才傲物、矜持自夸、嫉妒??无论是其中的哪一样都足以让我们看不清自己和别人,让我们不能把他人和自己,他人和他人一视同仁。

人与人的距离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朋友,您是选择把咫尺变为天涯,还是把天涯化为咫尺?珍惜贤才,放下你的偏见与矜持,摘下你的有色眼镜,用客观的眼光去看看这个世界吧,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点评]

经过修改,文章显得思路流畅,选材正确,文章也富有深度。第1、2段主要论述人们之间的距离远近关键在于你能否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第3段反面论证,第4、5段正面论证,层层深入,最后总结。条理清晰,观点辨证,是一篇很规范的考场文章。

[佳作选萃一]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烈日当头,黄沙滚滚,一个孤寂的骑者在驿道上飞驰。人,昏昏沉沉,摇援欲坠;马,口鼻急喘,微带白沫。但人与马却没有片刻的休息,一味的奔驰??驿站到了。另一个接过了信筒,跨上一匹骏马急奔。而先前的一人一马却似虚脱地萎顿在地??

这就是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驿递。说是“我国”有些不确切,因为其它国家的邮递方式也是大同小异。这种方式极端落后,传递速度可想而知:人马在大道是奔驰,当时的路面质量当然远不如今;甚者,如有人截杀驿车,那就不论距离多么近,也收不到信件,真可谓是“咫尺天涯”。

公元394年,西晋的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刘聪建立的成汉政权所虏,送往邺城,并于

十二月被杀。但他的死讯却直到第二年三月才传递到驻在建康的晋王司马睿那里。邺城与建康相隔不远,但传信息却用了三个月。这不是什么特别注重的事,但军国大事呢?

唐高祖李渊派卫国公李靖攻打萧铣。金陵城被唐军围困数日,城外不满五十里就有多于唐军数倍的援军。但这些援军由于不知金陵是否被攻破而始终按兵不动。萧铣在城内欲眼望穿,也是咫尺天涯??

斗转星移,月日如梭,千年时光转眼即逝。地上,蒸汽机车呼啸奔驰;海上,远洋帆船破浪前进。但邮递的技术始终没有实质的发展,一个个迟到的迅息不知给多少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儿子不知父亲病重,而来不及见上一面;爱人收不到彼此的信息而伤心欲碎;将军得到不到急时的情报而全军覆灭??

托马斯·莫尔发明了电报机,从这时起伴随着莫尔斯码的清晰节奏,一个个重要的信息送到当事人的手里??

马可尼发明了电话,彼此的声音相互交流,多年的老友暄寒问暖;远涉重洋的游子倾诉思乡之苦;母亲的爱也不因万水千山而阻隔??

今天,互联网技术更使人结新叙旧;随着可视技术的发展,邮递信息不仅仅是语言,声音,还有面貌——最真挚的情感。

世界似乎变小了。不错,人们的信息交流从“咫尺天涯”到了“天涯咫尺”。未来?那一定更加灿烂。

评点:

这篇话题作文能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的生活质量上的“提速”。作者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带着我们去体味低效对人类发展的极大阻碍作用,让人们在铁的事实面前反省顿悟,也让人们看到提速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作者在申诉了低效的危害性之后,笔锋一转“莫尔、马可尼、互联网” 人们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人类正加快提速的步伐,这意味人类社会在提质。

这篇话题作文能抓住问题的症结——提速的重要性、迫切性,重槌响打,水到渠成地阐明了提速重大意义:提速意味人类社会在提质。文章层次分明,观点鲜活,材料紧扣话题,极具说服力。

[佳作选萃二]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给哥哥的一封信

哥:

新年好!不知你在海口独自过年是不是孤单,我们在北京可是热闹极了,奶奶也熬到了十二点听世纪钟声呢!她老人家最近身体很好,心绞痛一直没儿犯。

你还记得吧,就是你参加高考时,奶奶的心脏病犯了,当时你们全家还住在兰州,爸爸给大伯写信都不敢提奶奶住院的事,怕你分神。幸好,后来奶奶出了院,你也考到了北京,当时,大伯给这边挂了长途,爸爸刚告诉他“妈妈前一阵病了”,话还没说完,电话突然断了,那时候的长途,你还记得有多难打吧,十次有九次接不上,我们在这儿急,你们在那边急,我记得很清楚,奶奶摊开地图,戴着老花镜,手颤巍巍的,找兰州,我一指:“不就在这儿呢吗?”比划了一下,“离北京才几尺远!”谁知奶奶一下哭了起来,爸爸在公用电话守了两个小时,才终于等到电话通了,跟大伯讲清楚,他回来以后,我很小心地告诉他刚才我把奶奶气哭了,爸爸看着地图,无奈地自言自语:“这就是‘咫尺天涯’啊。”

你到北京念了四年书,工作了三年,说要去海南岛的“天涯海角”,这一去就真是天边儿了上了,她放不下心,你当时连哄带骗才把奶奶稳住了,说,只要分公司建起来了,你马上就回北京的总公司,陪在她老人家身边,如今已经快一年半了了,你说话到底算不算数?不过,我看奶奶倒是不着急了,你三天两头一个长途电话过来,奶奶这边捧着电话,在床上一靠,一聊就是一个钟头,也是,现在长话费越来越便宜,精打细算的奶奶也不在乎那几个钱了,她说:“听见我大孙子跟我说话,比什么都强,声儿真着哪!”她举起话筒让我听,我明白,以前的长途老是有干扰,现在没这个问题了。她也不念叨着让你回来了,好像你就住在家里一样,这算不算“天涯咫尺”呢?

不过,我不会让你轻易蒙混过关的,奶奶不提了,我必须得说,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大伯和大妈也要从兰州“飞”过来呢,到时候,我可不许就缺你一个,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忙得脚朝天,春节一定要吃口团圆饭。

不罗嗦了,祝你工作顺利,还有,千万别累着。

2008年8月10日

评点:

这篇作文选自北京市东城区2000年期末全区统考优秀作文。作文采用了书信体形式。在记叙中抒发情感,反映了习作者生活丰富,思想活跃,行文构思巧妙,文章材料准确、翔实,分析说理深刻透彻;文章能立足于现实,语言朴实,还能灵活地运用对比联想来表情达意。

[佳作选萃三]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北京 程 甄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这首千古传颂的爱情诗在今天怕是不太适用了。因为超声速飞机可以一解这相思之苦。

请注意,这不是开玩笑。看看今天的世界你就会明白,我们的世界改变了多少。破牛车比不上“桑塔纳”,煤油灯比不上电灯泡,针线包成了老祖母的回忆,取而代之的纺织业的机器大生产;80天环游地球已不是天方夜谭。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不禁感叹道:世界变小了!这可真是一个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的剧变!

然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有没有感觉到人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天涯咫尺”到“咫尺天涯”了呢!一家人坐在一起平心静气吃晚饭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忙着工作,孩子忙着学习,饭桌成了办公桌、课桌;厨房里几乎没有油烟,因为大多数时候,一包快餐就解决了问题;即便真坐在一起,一家子又都木然地动筷子,木然地看电视。家,已不再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倒仿佛是一个长途中的驿站了。朋友是好久没有联系了,亲戚也是好久没有走访了。我们每天披星戴月地穿过钢筋水泥大厦去淘金、去搏斗。我们仿佛是一群“孤独斗士”。的确,人们在20世纪创造了比前几个世纪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可我们在创造的同时是否还丢掉了些什么?我们捡到物质的钻石的同时,是否我们也失去了精神深处的钻石?如果我们失去了亲情、爱情、友情,那我们就没有资格去取笑那对夫妻,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真挚、更纯粹、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不是让大家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休息、去玩乐。我只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交流,多一点温情,少一些冷漠,少一些戒备。都有一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爱别人

篇四:《顾城诗集》读后感

《顾城诗集》读后感

4-3 刘梦章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他的那首《一代人》,当中的句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那以后我便知道有这样一位朦胧诗人。浏览过顾城先生的许多照片时,我略感惊讶,他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脚改成的帽子。依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一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正是这样一位如荷花一般诗人,让我感到他就像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有着自己非比寻常的灵魂。《顾城诗集》中当我阅读《顾城诗集》之时,我依旧十分钟爱《一代人》,并非因为我听到的最多,也并非因为它最有名,短短的两句诗将黑暗与光明对立统一在了一起,十分潇洒地跨越了这之中棘手的樊篱,黑不是色彩,没有了光的反射便是黑,带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而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正是一种叛逆,一种反抗,是一代人渴求吸收一切光明的象征。从中我也看到了顾城澄澈的内心,这是他的自我阐释,经历了“十年浩劫”他用诗歌道出了一代青年人坚定的内心。我相信,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诗人定会拥有一颗无比向往光明的心。我愈发认为,他的高洁,与生俱来,由内而外。

而当我读到《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时候,便想到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诗中这句“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描述了他的一生,正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顾城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诗人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这让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固执地这样想过。现在也会偶尔想一想,但大多数,也只是偶尔。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守住自我编织的小世界。

我可以从他诗中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很多时候,他的诗让我感到他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正是这样一颗心让他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诗句。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爱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就算扣上手中书本,也扣不上和诗句一同律动着的我的心。

有关顾城资料的感想

4-3 刘梦章

我曾经写过篇名为《麻雀》的作文,老师在评语中写到“颇有些顾城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好奇顾城是谁。后来读到了《一代人》、《远和近》才算真的与顾城的诗有了接触。但大多都是朦胧诗。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顾城并不单单创作朦胧诗。所以在这里我更想说说朦胧诗外的顾城与顾城本身。

在《走了一万一千里路》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存在于我记忆之外的顾城。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注解,或是校正词句,亦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仔细看来,发现写作时间大多在他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后半部的寓言诗,诗写得非常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有人说“这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我到现在依旧是似懂非懂。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

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现在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接受,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这样的顾城变,脆弱的内心一触即发,而做出了最后令人诧异的行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对于顾城最后的做法,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认同。这样的高洁过于极端,过于偏执,而导致最后精神上的分裂。虽然是因为心中所向往的,编织的世界过于干净纯洁,而面对世俗的心里落差也就越大。顾城的结局就像海子的卧轨自杀一样,让人万分遗憾。

篇五:我读顾城

我读顾城

近来考试特多,烦心事特多,失望也特多,对生活起不来劲儿。看着自己颓废的样子,我想,我该找点书来读读了,降降心火。就这样,我在图书馆里翻到了一本叫《顾城的诗》。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读诗的,一般时候看点历史居多。而且在一个人缺乏正能量的时候,也不太适合看这种朦胧派的诗歌。但就是在这错误的时候,错误的习惯下,我看上了顾城。

顾城?何许人也?一个以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般的诗人,用孩童般的语体和文思构筑了一个意境的天堂。一个胆小,不爱说话,却还执着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诗人。一个想逃避生活,又在时刻反抗着生活,想高于世界,却又时刻面对着世界的诗人。

然而我,从他的诗里读出的多有悲伤,可能最近的不娘情绪,误解了他的本意吧。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也许,当时的他是快乐的吧,有个人呆呆的望着他,天涯很远,但佳人就在身边,未来就在眼前。除了那一丁点快乐,或许更多的是失望吧。你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云,静默不语,仿佛离别的感伤缱绻在我们的周围,令人窒息。坐在一起,却始终不看向我,一直盯着天边的云,仿佛那才是你心中的皈依。

我的心在摇曳,顾城的心在颤抖,他又想要逃避,在《避免》里写道:“你不愿种花,你说,我不愿看着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凄惨的文字里,是多么的自欺欺人啊,呵呵,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

这是个任性的孩子,眼睛是黑色的,拿起手中的蜡笔,描绘了日出。画下了苹果,画下了草莓,画下了世间的美。他还想去“画下早晨,画下露水,画下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我再次呵呵了,那应该是一场梦,而我们的顾城顾大神,不过只是一阵风吧??

“睡吧,孩子,闭上双眼,世界就与你无关。”

“不!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我眼中的顾城作文)

“这样你会遍体鳞伤的>-<”

“我不怕,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那又怎么样呢,即使你们早已睁开了一切能看清结局的眼睛,又如何呢。

“一切都已明明白白,你们还是匆匆错过,因为他相信命运,因为你怀疑生活。”或许,这是一个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的现状吧。在最后的最后,他杀妻自损,也许明白可这一切吧。他在《早发的种子》里写道,“我从没有被谁知道,所以也没有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

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世界,你好~

世界,再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