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故乡的桂花雨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1:49 作文素材
故乡的桂花雨赏析作文素材

篇一:《桂花雨》案例分析

书声琅琅 书香浓浓

——我教学生读《桂花雨》

一、主题与背景

《桂花雨》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阅读教学的设计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抓手,以诵读、感悟为主要手段。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二、案例描述:

【一】感受“桂花香”

师:谁能用几个词语赞美桂花的香气?

生:芳香四溢、香气扑鼻、喷香、沁人心脾、香喷喷??

师:课文里,哪一个字,说它真的“香”?

生:是“浸”字。

师: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

生:三点水。

生:是浸在水里的意思。

师: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

生:就是很香很香,整个宅院都浸在香味里了。

师:对,淹没在水里就叫“浸”。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点评】“桂花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通过对关键词语“浸”的品读,将学生带入了浓浓的桂花香中,也为课文的学习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情感基调。

【案例二】体验“摇花乐”

师:琦君喜欢桂花,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到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桂花雨,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大事有哪些呢?(生畅所欲言)

师: 谁来读一读“我”是怎么缠妈妈的。

生读。

师:你的语气里有缠。

生再读:

师:你的表情里有缠

生再读:

师:你的动作里也有缠了。

师:小琦君把“摇桂花”当作大事,那缠着妈妈摇桂花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呀!

生:我体会到了急切。

生:我读出了作者的快乐。

生:我感受了迫不及待。

师: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

【点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读中感悟、体验快乐。

【案例三】品读“思乡情”

师:桂花的香气味给作者带来的快乐,让她终身难忘。每到桂花开时,她总要带好多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总说:

生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故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时候的母亲沉浸在——(板书:思念) 正如琦君在书中写道:

生读: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啊,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哦,也一定会在母亲的心间久久飘荡。

师:作者琦君, 2岁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 32岁去了台湾,59岁又去了美国。她曾

在作品《下雨天,真好》中说:“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绕的好地方。” 在《烟愁》中写到:

生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

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

这怎么可能呢?”

师总结:感谢琦君,把这种情思寄托在桂花雨上,化做了文字,这种花香便留在了我们

心里。

【点评】对课文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适时地补充课外资料。通过一次次

走进作者,把学生从“闻香”带入到了 “思乡”的精神家园,进一步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情意。

三、案例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用心体会,就能感受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感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这真挚的感情,正如文中“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所写内容自然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是要想真正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就比较难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地运用“读”这一手段,通过反复吟读,读中感悟,品味“文中味”和“文外意”。

(一)、读出喜爱:

“桂花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我引导学生抓住了文中关键词语“浸”、“沉浸”先感受桂花香,再指导学生通过一次次有感情朗读,把大家带入浓浓的桂花香中。这样的朗读,读出了对桂花的喜爱,读出了意境美。

(二)、读出快乐:

“摇桂花”这一段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以读为基础,为纽带,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我引导学生从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加以体会。对于“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先合理想象,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的真情实感。在充分的读中,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读,促进了学生的感悟;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读,使整个课堂充盈着快乐,充满了语文味.

(三)、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适当地补充原著中关于外地桂花的一段描写,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比较,得出“并非是外地的桂花不如家乡的金桂香”,从而体会母亲的思乡情。在此基础上,再读读琦君作品中关于“思乡”的句子,这种感受就会更加深刻了。这里的读,使感情得以升华,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乡情的种子。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课堂,因读而精彩。

篇二:陈莺慧:《桂花雨》教学设计及评析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评析

执教: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莺慧

评点: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智文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无比怀念。作者以孩童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了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只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

问题对策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

1. 运用小学中高年级“244”阅读教学模式,既关注文本“讲什么”,也关注文本“怎么讲”。

2. 探讨如何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 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读出文本背后的情感,能联系生 活实际,体会作者蕴涵着的那份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桂花香,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及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所要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品桂花香。

第二课时:体验摇花乐,感悟思乡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起:导课初读(17分钟)

(一)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1. 板书(桂花):课前你们都预习过课文,搜集过桂花的资料了,能用一句话说说对桂花的了解吗?(补:雨)

2.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这么美的题目,谁愿意读读?咱们今天就跟着台湾作家琦君,一起领略童年那美妙的桂花雨。

(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关注文章的“眼睛”,是引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一条捷径,借此导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擂台赛:(屏幕出规则,音乐渲染)顺势指导:

⑴ 长句子停顿。(师范读,生用笔画好停顿线)

⑵ 多音字“和”:出示在字典里的五种读音,让学生根据意思选择。

⑶ 擂主访谈。

2. 制订目标,自我检测朗读。

3. 这篇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自己的预习笔记。(爱桂花 桂花香 摇桂花 用桂花 思桂花)(强调抓关键词,重点句概括)

4.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桂花,去品味它的香气吧!

?评:通过激励手段促使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并适当质疑存疑,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承——品读桂香(16分钟)

1.(屏幕出示静读要求)默读课文,用“——”画出具体描写了桂花香气的句子,你认

为重要的词语用“......”标出,还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 按段落交流:

⑴ 第一段:※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迷人”你是怎么理解的?桂花的香气味儿究竟有多迷人呢?咱不急着说,等你再找到其他香的句子,你就更能体会它香气的迷人。

⑵ 第二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桂花香的?

② “浸”这个字是三点旁,原意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这儿呢?(泡在桂花香里)

③ 泡在桂花香里会是什么感觉?

④ 其实你们真正走到桂花树下,那种香比刚才我们闻到的更浓郁!一定会让你醉倒 在树下。师范读。生闭眼感受。

⑤ 让我们把这种迷人的香通过朗读呈现出来。

师:老师发现咱们的作者对“浸”字情有独钟,在文章的另一个地方也用到了浸,也能感受到桂花那浓郁的香气。(出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

⑶ 屏幕出示课文第四段。

①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谈感受。

②在琦君的家乡江浙一带种植了许多桂花,给农民带来经济收入,这桂花丰收就像庄稼丰收一样,让人兴奋,让人快乐!(出桂花丰收资料图片)再读这句话。

③品“全年”、“整个村庄”。

全年,该有多长?

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整个村庄”包括村庄里的什么呢?(人,动物,植物——每一样东西)这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⑷(音乐响起)说话练习:是呀,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家乡。你会来到哪儿呢?是桂花树下,还是村庄里呢?静静地想一想。(任选一句写一写)

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桂花树下, 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村庄里, 桂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一户人家里, ⑸生上台按句子汇报。

?评:“香”是本课的魂,是本课的精髓。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香”,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了充分的课堂“自主权”,通过学生、教师、编者、文本的多向多层次的对话,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体悟了文章内涵。创设情境,让孩子练笔补白,更增加了教学之“厚度”。?

三、转——赏析桂香(5分钟)

1.师引:难怪琦君说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其实文章写桂花香气的句子还有很多,快速地找一找。(从摇桂花、桂花丰收等方面谈香)

2.仔细读读这些句子,比较一下,同样写香但又有哪些不同呢?(引导孩子发现句子写法上的不同。如从味、色、形等方面来写)

?评:通过比较“香”的句子在写法上的不同,品析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探讨表现形式的不同,明白编者“怎么写”,以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四、合——结课存疑(2分钟)

1.小结:桂花迷人的香气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间,充盈着她的童年。或许有一天,作者会遇到更香的桂花,但在她心中却怎么也比不上家乡的金桂。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作者以《桂花雨》为题的目的仅仅是表现它的香气吗?她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些疑问咱们留着下节课继续探讨。

2.布置作业

①搜集琦君的资料。

②积累本课的一些好词佳句。

?评:“合”课,既是一种巩固,也是一种拓展与提升。抓住关键问题存疑,为下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爱 桂花 收

香 摇

第二课时

一、起——回味“桂花香”(2分钟)

1. 欣赏图片,唤起回忆。

瞧,这就是 的桂花。虽然桂花笨笨拙拙的,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 ,至少 ,没有 。到了落花时节你看(出示桂花雨图片)多美的桂花雨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这迷人的桂花雨吧!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图片引路,接力背诵,回味桂花香,加上桂花雨的图片营造出一个浪漫氛围,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哪!)

二、承——感受“摇花乐”(23分钟)

1.出示学习小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描写“我”快乐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关键词语用小黑点做记号。

2.交流汇报。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⑴ 指名读,交流这句话中的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到快乐?引导关注重点词“可乐了”“使劲地摇”,读出快乐的感觉。

⑵ 结合插图想象,配上动作读。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⑴ 创设情境说话:你想在这树下干什么?

⑵ 指导个性化朗读。齐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⑴ 表演解词:师生通过表演理解“缠”的意思,体会小琦君的急切、期盼。

⑵ 分角色引读。

⑶ 再读回味摇花乐。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⑴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父母的快乐?抓“洗净” “撮一点” “口占一绝”体会。(动作演示法,字词解析法)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故乡的桂花雨赏析)

⑵ 出示“绝”字在字典中的四种解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口占一绝”。

⑶ 父亲的诗里透着淡淡的香,却流露着浓浓的喜悦,咱们也像父亲那样一起吟诵吧。

篇三:《月是故乡明 花犹故里香》——《故乡的桂花雨》说课设计

月是故乡明,花犹故里香

——《故乡的桂花雨》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武昌区武珞路中学的姜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花犹故里香”(《故乡的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峡两岸,往来隔绝,乡情与亲情萦绕着几代人的情怀。台湾女作家琦君以真挚之情、素雅之笔书写了许多倾诉乡愁、亲情的感人之作,《故乡的桂花雨》就是她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故乡的桂花雨》是鄂教版中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借用王维的诗句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1、独在异乡为异客:作者琦君童年时生活在浙江省的一个近海县,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后来又到美国定居。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以倒叙手法回忆童年时与母亲在故乡一起摇桂花的情景,那如雨飘落的桂花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身在异国他乡的作者,“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可以说,桂花、桂花的香味、一起摇桂花的家人和乡亲,这一切和故乡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3、遥知兄弟登高处:“故乡”一词已经暗示学生,这是一篇利用时空交错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缅怀往事的回忆性散文,回忆由桂花而起,它将牵起学生的思绪,和作者一起踏上芬芳的乡土,分享愉快的童年,体味难忘的乡情。

4、遍插茱萸少一人:离乡多年,触景生情,作者只能通过桂花抒发自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寄托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相融。

二、说教理,说目标

(一)教学理念

1、感受传统,吸取文化精萃

于漪老师说:“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了《故乡的桂花雨》的文本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认识、传承民族文化。

2、品词析句,感悟人物情感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本文的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字重点字词、语段的品悟、推敲和咀嚼,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体会蕴藏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彰显语文本色

阅读教学中要让写作“挤”进书声琅琅的课堂,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我设计了一个内容,让学生模仿“月是故乡明”这个句子,以“( )还是故乡的( )”的形式,以家乡武汉这个城市有特点的事物为素材,再写两三句。这在提高学生“能说会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自然委婉的语言,圈点勾画做旁批,并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2、把握“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个主旨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文意。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了解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

其中,“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了解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是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思乡情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乡愁的内涵是教学这篇课文需要突破的。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七——九年级目标“阅读”目标是这样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为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很适宜学生朗读,所以我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快读、默读、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2、启发诱导

《课标》七——九年级目标“阅读”目标中还有这样的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我设法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质疑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个性的体验。

3、合作探究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学定教。鼓励自主探究,适时点拨,并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学法

1、朗读研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学生最初接触的课文内容开始,层层推进,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在解决,从理解课文的只言片语再到整体内容的理解,从理解课文的内容到理解课文的主旨。

2、想象体验

《故乡的桂花雨》语言浅白,淡而有情有味,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尤其是“摇花乐”的内容,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想象其情景,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3、圈点勾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帮助之下,在教学的每个阶段始终贯穿圈点批注的做法。

4、品味诵练

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有意识的记诵好的语句,能够在课外有意识地练习运用课文中好的语句。七年级是起始年级,要养成积累语言和写作方法的习惯,因为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是一节阅读课,但积累了好的语句,学到了借物抒情的写法,就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说过程

(一)预习——间接经验打基础

1、积累,填写语文知识卡片,初步积累好词好句好段;2、采访,让学生回家采访父辈祖辈,谈谈他们离开家乡的感受,用间接经验来帮助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3、查阅,了解作者琦君的背景资料,为理解文本的感情打基础;4、朗读,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4、课前积累乡愁诗。

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进行: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理读——水到渠成文理清; 品读——一枝一叶总关情;试笔——宕开一笔创新意;拓展——滴墨渐染润心灵。

(二)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声中,我深情补充了一小段背景,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中秋时节,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大洋彼岸抬头远望那一轮明月??这时,他仿佛闻到了那股子熟悉的香味——那香气,真是迷人!那故乡的桂花真是叫人魂牵梦萦啊!”同学们,你们能体会此时,她在心里在渴望着什么呢?在音乐与场景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开始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感受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也奠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

(三)理读——水到渠成文理清

根据《课标》品读文本的要求,在学习文本时,我从整体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分析题目,质疑初读

(1)“桂花雨”是什么?

学生都是从课题开始接触一篇文章的,况且《故乡的桂花雨》这个课题充满了想象。我先让学生找到文本的两处写桂花雨的地方,概括两处的内容和区别:一处是回忆儿时在故乡摇桂树,桂花飘落如雨;另一处是补述念中学时在杭州满觉陇边走边摇桂树,并联想起母亲说的“金沙铺地”。

(2)“故乡”的桂花雨实际上指的是哪一处内容?

学生很快可以判断出:是儿时在故乡摇桂树,桂花飘落如雨的情景。让学生从课题质疑,并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有的放矢。

2、感知内容,感情朗读

(1)把描写故乡的桂花的内容找出来。

“故乡”一词已经暗示学生,这是一篇利用时空交错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缅怀往事的回忆性散文,所以找到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不难的,应为1-3自然段。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圈点勾画做旁批。

提示:批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修辞手法入手进行分析批注;2、从描写方法入手进行分析批注;

3、从情感表达角度进行分析批注;4、从课文结构去分析批注;

5、从表达主题角度进行分析批注。这里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

3、理清结构,浏览默读

(1)用小标题概括每段文意,再找出能够点明这部分内容主旨的句子。 速度前三段内容,以“ 桂花”的格式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忆桂花、爱桂花、摇桂花,学生恐怕难以把握;但如果先限定范围,再让学生梳理内容结构,就能正确把握其构段方式,从而概括出前三段内容,并找出主旨句:“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2)“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文眼,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铺展开下文的内容。带着学生分析句子作用,这个是析读的过程,需要学生全面了解文本。

篇四:《故乡的榕树》分析

7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沓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饭甑(zèng)〕做饭用的蒸笼。(甑,古代蒸食的炊器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

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女子缠过的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9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

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10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

12“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

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

13故乡的榕树呀??

叱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人

间许久了。?这种呼应不仅使文章

结构完善,也使抒情更深沉、更浓郁,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篇五:四上11桂花雨教案

明光市第三小学

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暨听课评议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