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意林读者卷首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8:34 高中作文
意林读者卷首语高中作文

篇一:读者、意林 读后感

柔和的灯光,淡淡的茶香,细细品味着《读者》。

每次,当我买回一本《读者》,我都会品味着“卷首语”,我觉得,一本书的“卷首语”是不可缺少的,《读者》的每一篇“卷首语”都会告诉人们一个深深的道理,让你不容易忘记。

深夜,静静的躺在床上,手捧着一本《读者》,当我读完几篇故事时,心中不免波澜不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朋友,有一个寓言也许你早已听过,但是,我们所有的“寓言智慧游戏”却都要从这个“关于寓言的寓言”里开始,所以,请耐心地听我把这个故事讲一遍。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来勇敢地面对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难。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蛮干一气了——我是个人,是个有头脑的人。”果然,他变得理智了,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

当我看完这一篇故事后,我深深的叹了口气,想想,一只小小的蚂蚁的体积与我们一个人来相比是一个多大的天壤之别啊!但现在的我们与蚂蚁也有一种天壤之别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只小小的蚂蚁途径了7次失败都还不放弃,而让现在的我们呢?也许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会让我们放弃了以及整个人生,也许你会笑我说,一只蚂蚁怎能和一个人相提并论呢?但是的确是这样的,就比如一些高考失败的高中生吧!他有可能会因为人生中的这一次挫折而放弃了整个人生,也许会天天呆在家里上网啊,玩啊……依赖着自己的家庭,想让家人来养活自己,让我觉得这种人真是白活了这么多年啊!也许他也会因为自己去找工作的时候没有文凭,没有公司录取而走上犯罪之路……甚至因为高考失败而精神崩溃,也许还会想不开而自杀。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事啊。

我觉得这种事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我坚信挫折能锻炼一个人的心,也能就此毁了一个人,也许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想远离挫折,甚至逃避挫折,当是人人心理都应该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当如果高考失败换做故事里的两个人的话,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对人生放弃的,要么就去重考,要么就找工作,就从低层慢慢做起,再苦再累也会忍着。

这种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我们,也许人生就像想一盘棋,而与你对奕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优势,即便你只剩下一炮的残局,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远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没准就打它个"闷宫"!所以不要轻易被挫折而打败,即使命运将自己避进死角,只要心中有盏不灭的灯,生活就会展开新的出路和生机。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记叙了想为爷爷买助听器而少带400元的我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就当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店主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做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钱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没有担心受骗的惶恐,没有被骗的气愤,人与人之间没有戒备,那该多好啊! 另一篇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有103个孩子》,这篇文章写了一名山区教师在山里教书教了13年,即使他连粮食也没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离婚,即使他每天要背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没有工资,他也不曾改变过他的想法——教孩子们念书。多么伟大的一名教师,最终他获得了“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读者》交往久了、深了,才会发现:它会让你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

那篇《爱的力量有多大》让我有感而发。文中,记叙了那么一件事:

一位编辑找隔壁的小女孩,让她为他的杂志写一篇文章,小女孩花了三天,挤出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语句不同、没条理、错别字多、字迹如同狗爬。编辑部不忍心退稿,便登上了杂志。原本的稿费是25元,但编辑觉得太对不起小女孩的努力了,于是倒贴了15元,凑成40元给了小女孩。那个女孩欣喜若狂,从此,她没事就写文章,最后,作文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进了北大。

那4(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意林读者卷首语)0元钱,它代表的不只是稿费,代表的,还有编辑对小女孩的爱。爱使小女孩走进了北大的校门。

写到这里,所有人都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世上有很多爱:关爱、父爱、母爱……这许许多多的爱,都是伟大的。

还有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弱智哥哥的爱——那全身心的爱。因为他是弱智,一个有爱的弱智,所以他才会把原本就少得到的糖全给弟弟;因为他是一个有爱的弱智,所以他才会把所有新年里长辈们给他的新衣服,在弟弟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全给弟弟,而自己一生只穿着同一件衣服;因为他是一个有爱的弱智,所以他坚决地把“兄弟”读成“弟兄”,只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没有弟弟就没有哥哥;因为他是一个有爱的弱智,所以尽管他不会游泳,也要跳入河中救出溺水者,而不

在乎自己的死活。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它是一个有爱的弱智。

我们的生活需要爱,爱的力量永远是伟大的。

接着,我看了一篇名叫《一滴泪落下,需要多长时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我”的妈妈得了精神分裂症,亲人又只借了三十几块钱,而全家的费用只有那么几十块钱,“父亲”只好到处找人借钱,钱够了后,就对“我”和“姐姐”“哥哥”说:“我们明天外出看病,你们好好照顾自己。”懂事的“姐姐”“哥哥”主动地对“父母”说:“你们放心去看病吧,我们会照顾自己的。”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草稿纸上乱挥乱画画完就另翻一页;每个学期都买三个笔记本,上学期还没用完就买……从今以后,我要学会勤俭节约,要珍惜每一件物品,还必需知道,父母的金钱是那么来之不易,我们每一时,每一刻,都是在用父母的“血

汗钱”。

这是《读者》刊登的一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说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让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来就布满了荆棘,能否抵达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没有勇气穿越过去。而这勇气的组成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当然是非自信莫属了。你尽可以先别想着前面的路有多么难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过去!然后鼓足勇气,大步向前;而不要红着脸,腼腆地自言自语:“我……我不行。”

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会成为自卑的仆人!将在懊恼与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阔步走进荆棘丛吧!当你伤痕累累地走出来时,温暖的阳光将会洒满你的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将感受到金色的喜悦。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懂得:信心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所以,请大声告诉自己:“我——能行!”

课堂上,有问题尽管回答,别因为害怕可能的出错而犹豫不决。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因为只有你才是站着说话的巨人!而别人,只是坐着听话的矮子。相信自己:我能行!

赛场上,看着同学疾弛于跑道,犹如体育健将,不要退缩。谁一出生就会走路?别因为担心“技术不行”而怯场,勇敢地去试试、多练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赛道上又多了一名风驰电掣的健将,那极可能就是你!相信自己:我能行!

丹尼斯?威特勒曾说过:“成功者的态度包含众多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心。”朋友,请高高举起信心这盏明灯,它将引导你在漆黑的夜里找到光明的前途

《别盯着杯子》读后感

夜深了,但毫无睡意的我随手拿起一本不知已看过多少遍的《读者》翻了起来。当翻到一篇文章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其实是一篇已被我走马观花过好多次的文章,从未细读过。因为未曾用心去感受,所以一直没能理解。但是,今晚不知怎么的,读着读着,眼睛竟湿润起来了……

有一段话给我触动极大:“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不是自寻烦恼吗?”

这段话让我不由联想到自己。不错啊!我们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杯子”上,也就是:整日考虑穿什么衣服漂亮啊,斟酌用什么文具会让同学羡慕呀,寻思什么东西好吃;或是左思右想着交际、追星、时尚等话题。那我们还哪有心思放在我们的“水”——学习上呢?通过文章,我已经明白,那一切不过只是盛起生活之水的杯子而已,而“水”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试想,对于贝多芬而言,上帝是多么不公平:失恋,逼得他几乎自杀;贫困,使他差点儿行乞;耳聋,令他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永远无法听到声音……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于他而言,只有音乐才是他心灵的载体,只有音乐才是他生活之水;其它的一切,无非是盛起水的杯子罢了。也正因为他不依赖杯子的好坏,一心琢磨着如何使“水”如何格外甘甜,才能给世人留下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伟大乐章。我们倾听那动听的音乐时,分明听到的就是他心灵深处“水”在流动的声音……

我也曾迷失过方向,我也曾迷茫、徘徊,那全是因为“杯子”作祟。现在,我终于“参透”了。我想:我也该抛下那些华而不实的杯子,转而专注地去品尝生活之“水”的甘甜了吧!

《读者》,这本好书,每一则故事,都给人以新的感觉,深的体会,大的道理。

意林 ——伤害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

我忠实于自己的感觉:捧起《意林》,读下去,逐渐沉浸其中———就像突然来到了森林里、小溪旁;就像突然坐到了课堂里,注视着黑板;就像走进了音乐厅,跟着拉赫玛尼诺夫纵情于他的第二交响乐;就像突然回到参加工作的那天早上,父兄对我说:“走上社会,世界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生活中有很多故事。生活在时时进行亦在一刻不停地撰写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是现实的柴米油盐、香车宝马、打拼奋斗,这是我们每日沉浸其中的,像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还有一小部分是浪漫主义的高山流水、山盟海誓、鸟语花香,这是一不留神就容易忘掉

的,需要不断捡拾起来,予以重温。 如今的生活节奏快得像闪电,这个瞬间没做完的事,到了下一个瞬间也许就衔接不上了。所以我们常常顾此失彼,长此,也就遗忘了许多本质性的东西。捧起《意林》,读进去,使我回想起了这些。那么拜托《意林》,请永远帮我们找回感觉。 《折断翅膀的雄鹰》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知道有时候伤害也是一种成长.

文章介绍一种生活在亚马逊平原的叫做"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飞翔时间之长速度之最堪称鹰中之王.被它所盯上的猎物一般难逃厄运.

可美丽的飞翔背后却有悲壮的血泪故事.幼鹰出生几天后就要学会飞行去争夺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悬崖边上把幼鹰推下去练习高空飞翔不少幼鹰因此丧命;第三步更为残酷与恐怖幸存下来的幼鹰被母亲残忍地折断正在生长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被母亲再次从高处推下.很多的幼鹰因此成为飞翔的祭品. 一只又一只的幼鹰死亡了但母鹰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明白这种伤害是成长为雄鹰的必经阶段.

有人曾丛丛把幼鹰从母亲身边带走.长大的幼鹰只能飞到屋顶般高便掉下来两米多长的翅膀成了累赘失去遨翔蓝天的机会.

其实母亲残忍折断幼鹰的骨骼是决定幼鹰能否在广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在翅膀折断后仍不断忍痛飞行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凤凰涅磐更加强壮有力.如果不这样做幼鹰便失去飞翔的机会.

多么悲壮的成长历程多么艰苦的飞翔之路没有人能帮助幼鹰只有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为蓝天准备的一双翅膀能在自己辽阔美丽的蓝天中飞翔是每个人的梦想;没有强壮的翅膀我们如何能在蓝天中自由飞翔 我们的翅膀也常会被受到伤害而折断这个时候我们是应该继续忍痛飞翔还是躲在怜悯下静静养伤 人与动物一样一生中不可能就一直平平坦坦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与伤害.这些挫折与伤害常常会令我们感到痛苦与失落令我们一厥不振.玫琳·凯——一间以其名字命名的著名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说过:"挫折是上帝化了妆的礼物."上帝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礼物其中就有挫折与伤害."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不体味人生的辛酸怎懂得生活的甜蜜 生命中没有挫折怎算一个完整的人生

伤害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读后感

非洲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肺呼吸,即使是在枯水时期,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但有时间的限制。 肺鱼之所以能在水外生活,正如它的名字所显示的,它可以用"肺"来呼吸。因为它的鳔在生理构造上具有肺的功能,里面都是分枝繁多的血管网和螺旋瓣,有短的鳔管与食道交通,可以在缺氧时用鳔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有趣的是,非洲肺鱼在旱季时也有将自己深藏在淤泥里的本领,并用周围的泥土建成一个很坚固的"小泥洞",在嘴巴的前方开一个小小的呼吸孔,它静静地躺在里面夏眠,度过长达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它便破洞而出。 ——作者是不是根据肺鱼的这种习性写了这么一篇励志的小故事呢?试想,那是在非洲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不是在城市,那条肺鱼,它不是谁的宠物,没有可能

篇二:读者卷首语100篇 经典美文

《读者》的“卷首语”始于 1985 年第1 期。本刊的老读者可能记得,那一年的“卷首语”基本上是主编写的“本期导读”。1986 年,编辑部发现,读者对“卷首语”的希求已在导读之上。于是决定,将“卷首语”的版面让给名家和名篇。从此,《读者》的“卷首语”逐步演化为一个知名的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的“卷首语”应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

10 年下来,100 多期的“卷首语”足可以收集起来,付梓出版了,大家都很激动。

随着“卷首语”在中国期刊中推开,众多期刊都订制了自己的“卷首语”,风格突出,异彩纷呈。此种势头还在发扬光大。为不使遗珠,《卷首语》也收录了兄弟报刊的一些精彩篇目。在此,谨向诸位编辑们深致谢意。

《卷首语》实际上是短文精品集。有些篇目虽是原大的片断,但仍然不失完美地表述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条闪闪发光的哲理,一星划过夜空的亮迹。这些短文,含蓄凝炼、肃洒自然,你可诵之,你可歌之,你可思之,你可叹之。旅途携带,或置之案头,随时览阅一页,既有神韵与灵性的感悟,又有芬芳与飘逸的魅力,相信会带给你无尽的乐趣——高雅的乐趣。这便是编辑的初衷。

《读者》编辑部

还生命以过程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 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摘自春风文艺出版社《文明的碎片》)

有所敬畏

●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 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 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摘自《追求》)

上帝只掌握一半

●罗秋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摘自《涉世之初》创刊号)

心灵的轻松

●刘湛秋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最佳地运用时间。由于我这种意识的强烈萌生,我越来越吝啬地消费我自己。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自我宽松的日子。而这种感觉会导致行为的选择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一个人自己活得很累,会使你周围的人和社会也感到很累。如果说,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体,就是因为我能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使别人和我有缘相聚(无论多么短暂) 都能感到快乐。

只有轻松才能使人不虚此生,才能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以恶是治不了恶的。

对于我们这群黄土地的子孙来说,古老的文明、漫长的历史已使我们背负够重的了,复杂的现实和人际关系使我们体验够累的了。

我愿意以轻对重,以轻对累。对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我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对周围群体,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轻松,从而增添或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悦和痛楚。

当然,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个愿望,为社会、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也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摘自《南方周末》)

想 念

●徐智慧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

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幽幽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便觉得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他们,但他们稍纵即逝。

当你想念滑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憎都化做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摘自《现代人报》)

无需太多

●陈桂芳

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 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

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

只要在我心身透支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出,我便能借助这一臂之力走出困境;

只要在我苦恼时,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我身边,我就能吐出所有心事求得心灵上的舒展;

只要在我忧郁时,天边有一抹淡淡的斜阳,便能照亮我那双迷茫的眼睛。 只要?? 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 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

无需痴想太多!只要我们每一刻都在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

(摘自《女士》)

幸福的柴门

●栖

云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摘自《扬子晚报》)

平 静

●[美] 戴尔·卡耐基 ○效轩 译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 50 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摘自《上海泽报》)

幸福三要素

篇三:读者卷首语100篇_经典美文

《读者》的“卷首语”始于 1985 年第1 期。本刊的老读者可能记得,那一年的“卷首语”基本上是主编写的“本期导读”。1986 年,编辑部发现,读者对“卷首语”的希求已在导读之上。于是决定,将“卷首语”的版面让给名家和名篇。从此,《读者》的“卷首语”逐步演化为一个知名的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的“卷首语”应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

10 年下来,100 多期的“卷首语”足可以收集起来,付梓出版了,大家都很激动。

随着“卷首语”在中国期刊中推开,众多期刊都订制了自己的“卷首语”,风格突出,异彩纷呈。此种势头还在发扬光大。为不使遗珠,《卷首语》也收录了兄弟报刊的一些精彩篇目。在此,谨向诸位编辑们深致谢意。

《卷首语》实际上是短文精品集。有些篇目虽是原大的片断,但仍然不失完美地表述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条闪闪发光的哲理,一星划过夜空的亮迹。这些短文,含蓄凝炼、肃洒自然,你可诵之,你可歌之,你可思之,你可叹之。旅途携带,或置之案头,随时览阅一页,既有神韵与灵性的感悟,又有芬芳与飘逸的魅力,相信会带给你无尽的乐趣——高雅的乐趣。这便是编辑的初衷。

《读者》编辑部

还生命以过程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 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摘自春风文艺出版社《文明的碎片》)

有所敬畏

●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 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 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摘自《追求》)

上帝只掌握一半

●罗秋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摘自《涉世之初》创刊号)

心灵的轻松

●刘湛秋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最佳地运用时间。由于我这种意识的强烈萌生,我越来越吝啬地消费我自己。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自我宽松的日子。而这种感觉会导致行为的选择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一个人自己活得很累,会使你周围的人和社会也感到很累。如果说,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体,就是因为我能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使别人和我有缘相聚(无论多么短暂) 都能感到快乐。

只有轻松才能使人不虚此生,才能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以恶是治不了恶的。

对于我们这群黄土地的子孙来说,古老的文明、漫长的历史已使我们背负够重的了,复杂的现实和人际关系使我们体验够累的了。

我愿意以轻对重,以轻对累。对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我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对周围群体,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轻松,从而增添或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悦和痛楚。

当然,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个愿望,为社会、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也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摘自《南方周末》)

想 念

●徐智慧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

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幽幽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便觉得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他们,但他们稍纵即逝。

当你想念滑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憎都化做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摘自《现代人报》)

无需太多

●陈桂芳

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 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

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

只要在我心身透支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出,我便能借助这一臂之力走出困境;

只要在我苦恼时,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我身边,我就能吐出所有心事求得心灵上的舒展;

只要在我忧郁时,天边有一抹淡淡的斜阳,便能照亮我那双迷茫的眼睛。 只要?? 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 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

无需痴想太多!只要我们每一刻都在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

(摘自《女士》)

幸福的柴门

●栖

云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摘自《扬子晚报》)

平 静

●[美] 戴尔·卡耐基 ○效轩 译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 50 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摘自《上海泽报》)

幸福三要素

篇四:读者卷首语

《读者》的“卷首语”始于 1985 年第1 期。本刊的老读者可能记得,那一年的“卷首语”基本上是主编写的“本期导读”。1986 年,编辑部发现,读者对“卷首语”的希求已在导读之上。于是决定,将“卷首语”的版面让给名家和名篇。从此,《读者》的“卷首语”逐步演化为一个知名的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的“卷首语”应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

10 年下来,100 多期的“卷首语”足可以收集起来,付梓出版了,大家都很激动。 随着“卷首语”在中国期刊中推开,众多期刊都订制了自己的“卷首语”,风格突出,异彩纷呈。此种势头还在发扬光大。为不使遗珠,《卷首语》也收录了兄弟报刊的一些精彩篇目。在此,谨向诸位编辑们深致谢意。

《卷首语》实际上是短文精品集。有些篇目虽是原大的片断,但仍然不失完美地表述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条闪闪发光的哲理,一星划过夜空的亮迹。这些短文,含蓄凝炼、肃洒自然,你可诵之,你可歌之,你可思之,你可叹之。旅途携带,或置之案头,随时览阅一页,既有神韵与灵性的感悟,又有芬芳与飘逸的魅力,相信会带给你无尽的乐趣——高雅的乐趣。这便是编辑的初衷。

《读者》编辑部

还生命以过程

●余秋雨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 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摘自春风文艺出版社《文明的碎片》)

有所敬畏

●周国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

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 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 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摘自《追求》)

上帝只掌握一半

●罗秋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摘自《涉世之初》创刊号)

心灵的轻松

●刘湛秋

生命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可转让的专利。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最佳地运用时间。由于我这种意识的强烈萌生,我越来越吝啬地消费我自己。

我试图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创作轻诗歌。我所说的轻并非纯粹的游戏人生和享乐,而是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过自我宽松的日子。而这种感觉会导致行为的选择更富有人性和潇洒。一个人自己活得很累,会使你周围的人和社会也感到很累。如果说,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体,就是因为我能释放出这种轻松的气息,使别人和我有缘相聚(无论多么短暂) 都能感到快乐。

只有轻松才能使人不虚此生,才能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以恶是治不了恶的。

对于我们这群黄土地的子孙来说,古老的文明、漫长的历史已使我们背负够重的了,复杂的现实和人际关系使我们体验够累的了。

我愿意以轻对重,以轻对累。对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我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对周围群体,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能带给他们所需要的轻松,从而增添或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喜悦和痛楚。

当然,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个愿望,为社会、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追求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也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摘自《南方周末》)

想 念

●徐智慧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幽幽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qs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便觉得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他们,但他们稍纵即逝。

当你想念滑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憎都化做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摘自《现代人报》)

无需太多

●陈桂芳

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 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

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便可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

只要在我心身透支时,有一双温暖的手向我伸出,我便能借助这一臂之力走出困境; 只要在我苦恼时,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我身边,我就能吐出所有心事求得心灵上的舒展;

只要在我忧郁时,天边有一抹淡淡的斜阳,便能照亮我那双迷茫的眼睛。 只要?? 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情,尤其是向生活。是否记得?我们曾经多么专注地设计美妙的未来,我们是如何细致地描绘多彩的前途,然而,尽管我们是那样固执、那样虔诚、那样坚韧地等待,可生活却以我们全然没 有料到的另一种面目呈现于面前。

无需痴想太多!只要我们每一刻都在认真地做人,认真地生活。

(摘自《女士》)

幸福的柴门

●栖

云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摘自《扬子晚报》)

平 静

●[美] 戴尔·卡耐基 ○效轩 译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 50 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摘自《上海泽报》)

幸福三要素

●余也鲁译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摘自《花香满径》)

篇五:《读者》杂志卷首语精选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