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8:41 字数作文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

本周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婚夫妇住进了新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的生活,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笑了,两只手从背后伸过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入户,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提示】

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医患纠纷、职业道德滑坡、责任心淡薄、信任缺失,惟金钱万能论,我国舆论关于社会公德心缺失有很多热议。同时,每年3月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梦”,一时间“正能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

此背景下,本题仍然关注社会热点,反思在工业文明下失落的传统人文精神。

本题材料讲述了一个故事,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作文,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由故事的结果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夫妇的角度:本材料对这对夫妇的情感态度明显是批判的,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借给小女孩蜡烛,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小女孩心存戒心、不信任、怕日后有更多的麻烦等等,所以可立意:①防人之心亦可无;②用善良消除隔阂;③用真诚化解冷漠;④爱融化冷漠;⑤世界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坏;⑥打开心门,让阳光进来。

从小女孩的角度:本材料对小女孩的情感态度明显是赞扬的,为什么她愿意主动给这对夫妇送蜡烛,因为她心存善念、心中有爱,懂得关爱他人,所以可立意: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②用爱点燃心灵的“蜡烛”;③关爱他人,温暖社会;④替他人着想。

篇二:五上作文 9《发现生活中的真理》教学设计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11月5日

教学目标

1、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和对这件事的看法。

2、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能够发现平凡事件中蕴涵的道理。

3、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练习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恰当选材;叙事清楚、明白、完整,有条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理想、求知、道德、兴趣、爱好、爱心、勤劳奋斗”等格言,并明其意。

教学过程

一、格言引路,设境入题

1、激趣谈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格言太有道理了。知道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吗?老师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很少挤时间去读书。现在你们能不能用你所收集的格言劝诫我,让我改掉懒惰、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对于学生说出的比较难理解的格言,要提醒其简单解释。)

2、将学生说出的格言分类,及时出示在大屏幕上。如,时间篇:一寸光阴一寸金;勤奋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3、小结入题:这些至理格言都是先辈们在生活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它蕴涵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这节课我们来一同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趣味谈话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可使学生对格言有进一步的理解。为“用格言揭示事情所含道理”的写法作铺垫。]

二、读文解意,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读书上的提示,看此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

3、指名汇报读后的收获。

(1)明确习作内容: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情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2)归纳习作要求:

①学会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②选择一件遇到过的、可以说明一定道理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事来写。

③要写清楚对这件事的看法。

④题目自拟。

[审题乃立意之本、写作之根,在引导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多法并存,指导选材

1、提示:

(1)根据书中的提示或搜寻你的生活经历,自己静下心来组织好语言把你想好的事说给同桌听。

(2)也可以根据刚才大家说的格言来回想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如:刚上课时老师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了在准备上这节课前,挑灯夜战,查找了很多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事。

2、同桌互相练说。看看谁选的事情符合习作要求。

3、同桌推荐选取事例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听。

分类指名说:

(1)说提示中列举的或自己经历的事情。

(2)说由格言联想到的事情。

[多种选材法并存,可降低学生选材的难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有事可写。特别是由于课前搜集整理的格言,启迪了学生思维。使学生茅塞顿开,说理贴切,下笔习作水到渠成。]

四、美文放送,从读学写

1、剖析范文。

楼道里的烛光

当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急匆匆地背着书包赶到我家楼下。望着那黑漆漆的楼道,我吸了口凉气。唉!又得过这该死的楼道了。我鼓起勇气,两手摸索着,一步步探进了楼内,小心翼翼地登上楼梯。

拐到二楼时,一缕柔和的亮光进入了我的视线,驱走了心中的恐惧。我不由得好奇起来,只见在楼梯扶手的转折处摆着一个小药瓶,上面插着一截燃烧着的小蜡烛,虽然光很微弱,但在这黑暗的楼道里,它显得是那样的明亮!再往上走,在三楼楼梯扶手的转弯处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灯!咦?这是谁做的?我越发感到好奇。忽然,三楼左面的房门一开,走出来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梳着短发,带着发夹,一副可爱的模样,手里拿着一个使我备感亲切的小药瓶和小蜡烛,她去把那只快要燃尽的小蜡头换了下来,点燃了一支新的小蜡烛插上去。是她!于是我走上前去,对她说:

“太谢谢你啦,有了这烛光,我上楼就不害怕了。”

“那太好啦!”她看着我,微微地笑了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给大家做点好事??”她边换蜡烛边轻声地对我说。她的笑脸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红扑扑的。

她又指了指药瓶对我说:“这都是爷爷的,我也要为他祝福??”说着,她的笑脸上露出了一丝愁意。她又走下楼去换其他地方的蜡烛去了。

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红闪闪,亮堂堂,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多么善良、多么可爱的小妹妹呀!我衷心地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的爷爷健康长寿!

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结尾2: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红闪闪,亮堂堂,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一句话:“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我衷心地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的爷爷健康长寿!

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同学们,读完文章请思考两个问题:

(1)此文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叙事是否清楚?有无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2)在结尾2中用格言结尾是否恰当?你能发现这样写的好处吗?(引导学生采用以格言或诗句等揭示道理的写作手法。)

2、学生动笔成文。

[文无定法,但文有技法。让学生在范文中尽快找到写作的美妙灵感,产生习作的冲动,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开发思维,形成能力。]

板书设计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

恰当选材

叙事清楚 明白 完整

有条理。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和对这件事的看法,但也有一小

部分学生写的不完整。

篇三:语文:2011高考作文提分秘籍2 培养作文素质(1))

2011高考作文提分秘籍2.培养作文素质(1)

培养几样作文素质,很能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如下几个亟需习惯、起码追求:

一、勤于阅读记诵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书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样写好字时说:“要眼中有好字”。我们也可以移用于怎样作好文上:“要眼中有好文”。写作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见多识广,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广泛阅读是语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业”,成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养。

二、造语求新避俗

我们一旦动笔写作便应有这样一种追求: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要把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构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作为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严谨理性,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真正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动精彩又与众不同。作文时应该自问:写作中有什么因素比语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语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养。一旦有了提笔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习惯,才能迅速提高感悟语言和调遣语言的能力,才能形成个性语言。

语言避俗求新的途径多得不可胜数。

1、想象修辞——追求形象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对旺角的多家书店,我和一桃以怀素草书的笔意一路草过去,但有时也不免驻足留连。”

——比喻创新别致。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生动陌生。

“羞嗒嗒的音乐朗诵会,正在火辣辣地开。”

——拟人摹状,别具新意。

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

3、幽默诙谐——追求情趣

如一位考生论证“当代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必须十份重视课外阅读”,有一段对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的调侃,变叙述为描写,幽默风趣: 诚然,在考分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功课如山,许多人陷入了应试操练的怪圈。

议论语言中作生动的简笔描写,而且模仿楚辞,插入“兮”字,读来纡曲含蓄、意味深长,以一种轻松戏谑的笔触表达着严肃的态度,搅拌甜酸苦辣于一“锅”,绕有兴味。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何玉兴《图书比女人》)

有人写道:“明末清初直到传教士马利窦第一次带来世界地图时,王公大臣们强烈要求把中国摆在中间,否则,是可忍,孰不可忍;颇有些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感。”

这样的文字,幽默、活泼、俏皮,能让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诙谐、调侃,体现智慧。如果能适时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

4、精言警论——追求理性

“大地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春天来把这梦实现。”

“占领春天的空旷要比挤进夏日的葱茏更容易。”

“正是对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拥有一个丰饶的秋天。”

“惟有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谢,一股春风可以永远吹拂,一阵春雨可以永远淅沥,一缕春晖可以永远明媚。”

这些语句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在于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种思想;它们不是对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蕴含于形象之中。人们在阅读时,既能获得启迪,又能有一种审美体验的愉悦。概要地说,这些简短质朴的语句里有着灵动并美丽的思想。

鲁迅在有些东西因有违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写进文章时说:“可以画毒蛇和蝎子,但不能画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

蛮》?”“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祝福,浓缩了我对你的祝

愿。”“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

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篇四:赢在2011作文:作文训练系列1

赢在2011作文:作文训练系列1第一讲 认识作文特性

一、作文最能扬长避短

这是由作文的“综合性”决定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多方面“能力”、多方面“学识”的一种巧妙的艺术的“综合”。写作从“素养”上说,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禀性等;从“能力”上看,涉及了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众多方面;从学科上讲,综合到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作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文是一座综合着思想、知识、思维、语言的富矿。

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几点结论:

1.提高作文水平须作“综合”的努力。

2.作文是需要许多“诗外功夫”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靠“熏染”,要靠“磨砺”,“突击”、“速成”不一定见效。

3.写作活动是一种善于“调动”的艺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善于“调动”而“厚积薄发”则常常是文章的力量所在。

4.“作文知识”不是万能的,“作文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写作无世袭”——父不能传其子,兄不能予其弟,师不能授其徒。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决定性的“战役”要靠自己打。

5.得力各异,扬长避短。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的人得力于“表现”。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性,由此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在“综合治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应强调一个结论: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你的知识与能力并不都好,但你也能写出不错的作文来!

二、作文四个要件追求

1.思想情感——追求深刻;2.内容材料——追求丰富;(以上两点为“神”方面)

3.体裁结构——追求新巧;4.语言表达——追求有文采。(以上两点为“形”方面)

三、作文六种主观表现

(1)性格上,表现个性气息。文章能有个人风格或气息的印记,便更加真实可感,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果像王朔形容的某人长相平平“掉到人堆里就找不着了”的文章,就可能淹没在作文的汪洋大海中。

(2)思想上,表现情理内涵。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认识、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问题能够理性思考,拥有思想的自由、思想的深度与思维的广度。作为考场作文,对文章深刻性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能够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意见,能够给人一些思考与启发,都算是有思想的文章。一个写作者的思想水平往往代表了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高考选拔较为看重的。[

(3)学识上,表现文化底蕴。狭义的文化底蕴指文史修养,广义的文化底蕴则指对人类文化精神的深刻认识与领悟。文章的文化底蕴,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其做法是: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假丑恶;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或是哲学原理的即时粘贴,或是社会现实的独特透视,或是“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

其表现是:文章材料丰富、信手拈来和运用自如;其作用为:使文章的内容充实,文化品质增强,甚至能使读者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其效果为: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

(4)审美上,表现艺术品位。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审美能力。作文是个大舞台,对音乐、电影、美术、戏剧、曲艺等艺术种类的品鉴、感悟均可摄入笔端,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像对外国经典文化经典作品的陈说和评价、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的巧妙化用和赋予新意、对中外寓言故事的恰切引用和扣题评说、对中外文学艺术理论的引述??常常展现作者的艺术品位,给人耳目一新、格调不俗的感觉。

(5)阅历上,表现感染力量。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际遇。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活的情感绝不会千人一面。每个写作者走过的路不同:学校、家庭、社会,这是领域的不同;幸福与苦难、得意与失意,这是感受的不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财富。那些独特的际遇与情感体验,将使笔下的文字更具有感染力,终能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作为考场作文,拉近考题与个人生活的距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独到的感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文字上,表现语言素养。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具有个人魅力的表达,令读者期待,也令读者佩服。此项另有专题论述,此略。

第二讲 培养作文素质(一)

培养几样作文素质,很能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如下几个亟需习惯、起码追求:

一、勤于阅读记诵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书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样写好字时说:“要眼中有好字”。我们也可以移用于怎样作好文上:“要眼中有好文”。写作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见多识广,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广泛阅读是语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业”,成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养。

二、造语求新避俗

我们一旦动笔写作便应有这样一种追求: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要把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构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作为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严谨理性,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真正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动精彩又与众不同。作文时应该自问:写作中有什么因素比语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语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养。一旦有了提笔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习惯,才能迅速提高感悟语言和调遣语言的能力,才能形成个性语言。

语言避俗求新的途径多得不可胜数。

1、想象修辞——追求形象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对旺角的多家书店,我和一桃以怀素草书的笔意一路草过去,但有时也不免驻足留连。”

——比喻创新别致。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生动陌生。

“羞嗒嗒的音乐朗诵会,正在火辣辣地开。”

——拟人摹状,别具新意。

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

3、幽默诙谐——追求情趣

如一位考生论证“当代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必须十份重视课外阅读”,有一段对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的调侃,变叙述为描写,幽默风趣:

诚然,在考分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功课如山,许多人陷入了应试操练的怪圈。

议论语言中作生动的简笔描写,而且模仿楚辞,插入“兮”字,读来纡曲含蓄、意味深长,以一种轻松戏谑的笔触表达着严肃的态度,搅拌甜酸苦辣于一“锅”,绕有兴味。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何玉兴《图书比女人》)

有人写道:“明末清初直到传教士马利窦第一次带来世界地图时,王公大臣们强烈要求把中国摆在中间,否则,是可忍,孰不可忍;颇有些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感。”

这样的文字,幽默、活泼、俏皮,能让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诙谐、调侃,体现智慧。如果能适时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

4、精言警论——追求理性

“大地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春天来把这梦实现。”

“占领春天的空旷要比挤进夏日的葱茏更容易。”

“正是对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拥有一个丰饶的秋天。”

“惟有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谢,一股春风可以永远吹拂,一阵春雨可以永远淅沥,一缕春晖可以永远明媚。”

这些语句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在于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种思想;它们不是对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蕴含于形象之中。人们在阅读时,既能获得启迪,又能有一种审美体验的愉悦。概要地说,这些简短质朴的语句里有着灵动并美丽的思想。

鲁迅在有些东西因有违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写进文章时说:“可以画毒蛇和蝎子,但不能画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祝福,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

篇五:第二讲 培养作文素质(一)

第二讲 培养作文素质(一)

培养几样作文素质,很能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如下几个亟需习惯、起码追求:

一、勤于阅读记诵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书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样写好字时说:?要眼中有好字?。我们也可以移用于怎样作好文上:?要眼中有好文?。写作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见多识广,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广泛阅读是语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业?,成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养。

二、造语求新避俗

我们一旦动笔写作便应有这样一种追求: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要把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构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作为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严谨理性,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真正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动精彩又与众不同。作文时应该自问:写作中有什么因素比语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语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养。一旦有了提笔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习惯,才能迅速提高感悟语言和调遣语言的能力,才能形成个性语言。

语言避俗求新的途径多得不可胜数。

1、想象修辞——追求形象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对旺角的多家书店,我和一桃以怀素草书的笔意一路草过去,但有时也不免驻足留连。?

——比喻创新别致。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生动陌生。

?羞嗒嗒的音乐朗诵会,正在火辣辣地开。?

——拟人摹状,别具新意。

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

3、幽默诙谐——追求情趣

如一位考生论证?当代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必须十份重视课外阅读?,有一段对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的调侃,变叙述为描写,幽默风趣:

诚然,在考分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功课如山,许多人陷入了应试操练的怪圈。

议论语言中作生动的简笔描写,而且模仿楚辞,插入?兮?字,读来纡曲含蓄、意味深长,以一种轻松戏谑的笔触表达着严肃的态度,搅拌甜酸苦辣于一?锅?,绕有兴味。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何玉兴《图书比女人》)

有人写道:?明末清初直到传教士马利窦第一次带来世界地图时,王公大臣们强烈要求把中国摆在中间,否则,是可忍,孰不可忍;颇有些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感。?

这样的文字,幽默、活泼、俏皮,能让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诙谐、调侃,体现智慧。如果能适时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

4、精言警论——追求理性

?大地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春天来把这梦实现。?

?占领春天的空旷要比挤进夏日的葱茏更容易。?

?正是对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拥有一个丰饶的秋天。?

?惟有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谢,一股春风可以永远吹拂,一阵春雨可以永远淅沥,一缕春晖可以永远明媚。?

这些语句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在于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种思想;它们不是对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蕴含于形象之中。人们在阅读时,既能获得启迪,又能有一种审美体验的愉悦。概要地说,这些简短质朴的语句里有着灵动并美丽的思想。

鲁迅在有些东西因有违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写进文章时说:?可以画毒蛇和蝎子,但不能画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祝福,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