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百年沧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11:22:26 字数作文
百年沧桑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近代百年沧桑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840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

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

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忻为首(曾国藩、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

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篇二:香港的百年沧桑

香港的百年沧桑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回归历程 1982 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并且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中方团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中英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

百年沧桑

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香港的世界第一

1、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全球最大的机场客运大楼 占地55万平方米、全长1.3公里,自1998年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 2002年全球最杰出机场

2002年最杰出货运机场

2、香港的地下铁路全球最繁忙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 , 全球能够赚钱的二条地下铁路系统之一

3、九广铁路是全球最繁忙的跨境铁路之一

4、罗湖出入境管制站是全球全球最繁忙的过境口岸之一

5、红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四线行车沉管式海底隧道之一,

6、亚洲最受旅客欢迎的城市,2001年访港旅客总数再创新高,达1,370万人次。

7、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香港海洋公园占地170英亩。

8、健康及医疗, 全球免费医疗系统比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球人均寿命最长的城市之一

篇三:百年沧桑话历史

百年沧桑话历史

同学们,假期已经开始了。在我们愉快的假期里,你们想知道开学后,我们要学习的历史新知识是什么吗?那就跟随我到那令我们刻骨铭心的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去看看吧!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灰色的画面,灰色的基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不堪回首的屈辱。在灰色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鸦片战争,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过后,清政府签署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是灰色的组成内容。接着我们发现在灰色的最深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挣扎和下沉。

离开了令人悲痛的灰色,映入眼帘的却是绿色,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在灰色中国的土壤中,出现了绿色的生命迹象,林则徐虎门销烟告诉世界中国反抗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绝唱都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脊梁。看吧!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吹起了近代民主的号角。武昌起义的枪炮声,使得三民主义的大旗在南京飘扬,孙中山敢把皇帝拉下马,快哉!更有甚者,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在奔走呼号,是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这种淡淡的绿色没有冲掉灰色的阴霾,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中,遍布着干柴。冲啊!要回中国的领土和尊严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的革命力量,开天辟地的大事出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大地上开始涌动着红色的革命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昌城头厮杀阵阵,北伐战争顺利进军。白色恐怖突然降临,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革命火焰接受风雨考验,南昌城头风云突变,秋收时节暴动频繁,中国共产党自己创建的军队出现了。从红军到八路军,从八路军到解放军,多少岁月沧桑。经历了多少蹉跎岁月,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有确立舵手的遵义会议。有悲惨时候的九一八,卢沟桥的抗战枪声。平型关、台儿庄都展示了中华儿女的奋勇,有百团大战的怒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重庆谈判的声音还没有结束,全面内战已经开始。经历了转战陕北之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枪声阵阵、炮声隆隆,三大战役势如破竹,渡江战役摧枯拉朽。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们知道我们新学期要学习什么了吗?我们要学习百年的屈辱历史,也要学习百年的抗争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建设我们幸福的家园,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新学期的历史知识丰富,让我们翘首企盼吧!

篇四: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假如我是一位世纪老人

我的家乡在罗布泊,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小时候,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里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我曾经还划着小船在罗布泊玩耍,他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记得还有几只野鸭在湖面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愉的歌唱﹍﹍在罗布泊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是最“美丽的树”。

现在一百百岁的我,想起曾经那个快乐的童年,那个美丽的罗布泊,真是一种享受,但好景不长,当我风华正茂17岁时,那年是1925年。国名党不知道为什么,将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人孔雀河汇入罗布泊。由于错误的改道,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正因为没有水,天地种不了,生活也过不成,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了这里。直到解放后的1952年,才把塔里木河河道改过来,生态环境才得以好转。

在近30年来,要建设边疆,所以一批批人就来到了这里。人口的迅速增加,水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扩大后的耕地需要用水,开采矿藏要用水。那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生态,更别谈如何去维护了。人们拼命的向塔里木河要水。悲剧的事终于发生啦,30年侯罗布泊消失了。它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浑然一体了。水没了,植被没了,动物消失了,仙湖找不到了。曾经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消失了。

我的家乡,那生机勃勃,那绿意盎然,河流清澈的绿洲到哪里去了﹖又有谁可以恢复她以前的容貌呢?望着广阔无垠的沙漠,想不到在这80年前,还有着我快乐的童年。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又过三十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急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他们肆意修筑水库,任意掘堤和建抽水泵站,他们盲目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提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的水抽干,人类才罢休,这一抽干,将罗布泊的水完全变干涸了,没有小鸟敢在这里穿越.也没有野兽敢在这里奔走跳跃,更没有什么娱人之物{花.鸟]会在这里繁衍,几十年的沧桑变化"终于"使罗布泊变恐怖了,这里仿佛成了一个地狱,连那千年不死的胡杨,在煎熬了20年烈日的酷晒下终于倒下了,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个神幻的,出现了,却又消失了的罗布泊还能在眼前重现吗?那个千年不死最终却向沙漠投降了的胡杨还能获得重生吗?苍天啊!恳求您下一场瓢泼大雨吧!人类是罪魁祸首,人类使罗布泊走向毁灭,但他们不认错,他们也不承认罪行啊,恳求您再给我一百年,我要为人类弥补过错,我要赎罪,为了罗布泊,也为地球这个家!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在我日日与罗布泊为伴的日子中,已度过百余年。在这百年来的岁月里,我也亲眼目睹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那仙境般的罗布泊真的回不来了吗? 美好的回忆 呜呜呜,看!这可就是我住的地方哦,它叫罗布泊,我一直为生活在这仙境中而骄傲。 湛蓝的晴空如一幅油画盖在我们头顶;柔软的白云如棉花般贴在一片蔚蓝之中;小巧的鸟儿如曲线般划过天际;连绵的草原如林缎般铺在大地上;五彩的花朵如星星般点缀其间;成群的牛马如箭般穿梭于天地之间。 每天空闲之时,我和伙伴们总喜欢躺在大草原上,享受软绵绵的触感,仰望天穹,或者与牛马嬉戏,有时我们还可以到溪边玩呢!溪水清清的、凉凉的在手中跳跃,别提有多清爽了,我们说,这样的日子永远是幸福的。 心痛的过程 溪水哗哗流过的日子,我已长大了。 “轰——”哎呀,哪有一大早扰人清梦的,我揉着睡眼走到外面,咦?那个吵人的大家伙是什么啊?还有那些人是谁呢?我问长辈,长辈说塔里木河要改道呢,而且塔里木河两岸的居民多了,正修水库建泵站抽水呢。我很奇怪:“又改道又抽水,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怎么办?”。“哈哈!”,长辈大笑:“放心吧,年轻人,塔里木河是抽不干的。” 轰隆的声音伴随了我无数个日夜。我每天看着塔里木河的水被大量地抽走,每次抽水泵响起的声音都如一道道鞭子打在我心上,我的心被抽痛了。 残酷的现实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习惯了那轰鸣声,然而我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这些住在罗布泊的居民,可以直接去罗布泊或塔里木河取水,可每次取水时,我总是发现罗布泊的水好像少了一点。我告诉自己这是错觉,是啊,塔里木河不会被抽干的。可一些年轻人说,那些外面来的家伙们说塔里木河短了几百公里,罗布泊也变小了。 我走到胡杨林中,还记得小时候在这里嬉戏的情景,胡杨林挺拔地立在那儿。而现在的胡杨轻轻一用力便折了。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最后一次来到罗布泊时,很惊讶地发现水已没了,罗布泊干涸了。记得上一次来还有水的,可现在它没了。塔里木河真的被抽干了吗?罗布泊真的不再是生命绿洲了吗?面前的黄沙没有说话。 悲愤的控诉 转眼间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看着罗布泊变成一片荒芜的沙漠。愚蠢的人类啊,你们这是亲手毁了自己的家园那!你们为何如此贪婪地向塔里木河要水?你们是亲手把一个仙境埋葬了啊!你们为何要把一片片绿洲毁灭?你们害了罗布泊,还要把别的地方拉下苦海吗?如果没有你们的话,哪来这么多悲剧!?人类啊,快收手吧,晚了就来不及后悔啊!不要再继续破坏生态了,为自己建造美丽的环境吧! 后记:罗布泊真的住不下去了,我们好多人都要搬走了。临走时,我望着漫漫黄沙想起了以前快乐的情景。 “好美啊!”我说。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奇怪地望着我。 呵呵,年轻人啊,如果时光能倒流,你会看见这儿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罗布泊湖畔,那时候,罗布泊碧波万顷,我跟小伙伴常常撑小船在湖面上转悠呢。我们看野鸭在水面嬉耍,我们听小鸟在空中歌唱,啊,那时候,阳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丽,湖面多么广阔!听老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么可怕,那还远着呢,我们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杨林,像绿色的长城,遍地绿草,牛马成群,夏熟时节,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家家过得挺殷实,新疆是个好地方,咱罗布泊也是个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长,我25岁那年,就是1925年吧,国民党政府不知为什么,偏要将塔里木河改道,让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那年头,我年轻力壮,也被拉去当河工,又打坝,又开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们庄上断了水,风沙飞扬,田没法种了,日子没法过了,只得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新疆解放了,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听说我老家那一带又好了一阵。你问我如今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唉,那会儿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么生态不生态,建设边疆,热情是挺高的,队伍浩浩荡荡开来,地质队又发现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许多矿藏,开垦农田,开矿办厂,好不热闹,耕地要水,开矿要水,这里修水库,那里修引水渠,河水哗哗流淌,流向农田,流向矿山,真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罗布泊水域一天天缩小,最后完全枯干了。前不久,我给考察队当向导,到过小时候住的地方,那里连棵草也不见,连只鸟也不见,更不要说胡杨林了,望着成片倒塌的胡杨林,我心疼啊,那胡杨树我也亲手栽过,祖祖辈辈的汗水都白流了!望着茫茫沙漠,我心疼啊,我蹲下去抓了把黄沙,对考察队员说,你们想像不到吧,80年前,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啊。

篇五:百年沧桑话通衢

百年沧桑话通衢

——上世纪前期的木洞及其陆路交通概述

属 金

“太平天国”石达开部昔年西征,兵过木洞。向楚《巴县志?大事纪下》载:“石军三月十四日过丰盛场,下木洞,复过栋青庙,进二圣场,经永兴、忠兴场,??”

当年解放大军入川,扫荡重庆残敌,二野先头部队即由丰盛而下,取木洞、过栋青,直逼南岸。我94团团长田世繁与12军一部,还直接从木洞登船,竖渡长江,攻入市区。

上世纪二十年代,军神刘伯承丰都受伤后蛰居木洞,受到了杨沧白表弟蒋俊明,以及商会主事林宅安、林达邦兄弟的盛情款待和资助。有名的范绍增、罗君彤亦囤兵木洞,《范帅怒斩张老幺》的故事,至今还有亲历老叟在茶房酒肆引为趣谈。

前面所言“木洞”为古巴县东里长江边上重要口岸,它护卫渝州,俯揽荆楚,锁控南涪,地接黔湘,明清以来皆为兵马商贾青睐。

古代巴州,即今重庆。从俯瞰川东的朝天门顺江而下,穿过铜锣峡,掠经广阳坝。当人们还来不及尽赏明月峡的险峻,江面就又豁然开阔,只见绿波漾漾,中坝岛坦卧江中,修竹拂帆,南岸有小城依山。埠上高楼林立,码头繁忙,商贸昌荣,人勤气旺,这便是明清以来的川东四大名镇之一“木洞”。 传说旧时这里有一岩洞,鲁班神师不知何年在洞内藏了许多优质木材,人们发现后,誉为神木。乡人焚香礼拜后将神木取出,用为镇内慈光寺和禹王庙的栋梁之材,“木洞”因此得名。

木洞镇地处长江和五布河形成的半岛之上。镇西现有高桥如虹,横跨五布河上;大道通衢,直抵南岸、渝中。明月山层峦迭嶂,锁卫巴渝;东泉岭逶迤东南,地阜物丰。旧时巴、涪(陵)、南(川)三县山区乃至贵北、湘西商贸、往来货物多经木洞出河进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年陆路交通不便,进出四川,全凭长江水道。巴县在历史上从来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木洞水陆冲衢,商贾云屯,百物萃聚,万帆并舷,是通商航运的重要枢纽。川汉、川黔、川湘等地南来北往的货物,东下西上的物资,都将在木洞码头吞吐集散。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奠定了木洞镇历史上一度繁荣的坚实基础。

木洞距朝天门38.4海里,该地东靠双河、麻柳,下抵硌碛、长寿;后倚长坪、丰盛,远接涪陵、南川;南连东泉、二圣,遥望綦江、万盛;西交广阳、迎龙,输通鹿角、长生;北涉五宝、鱼嘴,畅连渠涪、北川。地理位置的优势,使木洞成为上世纪前军旅商贾、雅士名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明代木洞曾设水驿, 置有“五省公署”协调总揽各地交涉。(五省者,两湖黔滇川也。)清康熙46年(1907年)定制后,木洞隶属巴县仁里九甲行政编制,雍正九年(1713年)在此设巡检一员,光绪年间木洞镇建制确立。是时,木洞市容已成相当规模,有书记载,誉为“五方杂处,百货交通,贾舶行舟,往来停泊,樯桅林立,市井繁荣” 的“川东第一大镇”。

旧时四川的农村基层集市,一般都称为场。嘉庆《梁山县志》卷一“市井者,场镇也,利之所在,人必趋之,聚民间日用之需,入市交易,谓之赶场。各有定期,辰集午散。盖犹河北之谓集,岭南之谓墟,中原之谓务也。” 木洞鎮却与众不同,场曰“百日”,卯辰即集,午未不散,夜市仍喧。盖因木洞非只水路畅达,陆路亦不菲也。

木洞水路进货以外埠运来之盐糖棉纱,“洋油”百货为主,出货皆南川涪陵乃至黔滇之山货土产。

木洞地处大河(长江)小河(五布河)夹角之半岛,陆上总分东西两路。

现今河边正街为民初所建,旧时木洞商贸是以“涧上”为中心。“涧上”者,溪涧之上也,当年这里是木洞东南行的通道。

木洞半岛后湾尖顶坡下有小溪经四方井泻下,清光绪年间河边正街过街楼猪市坎下修建了“八洞石桥”。“八洞石桥”俗称“八洞桥”,系两镶宽约三尺、长约八尺之十六块石板平搁于石柱之上所成。汛期长江水涨,“八洞桥”亦被淹没,路人肩舆“上涧”进山就只好绕道后湾。(当地人到正街称“下河”,到老街曰“上涧”)“八洞桥”过去新家咀下又有小溪曰“水沟子”,“水沟子”入江口修有单孔石拱桥。现代文化名人李华飞故居就在“水沟子”对面,抗战前,李父向立斥资修建此桥后,到也方便了许多“起旱”东下的穷人。(由于木洞有水陆两路,凡走陆路者俗称“起旱”。)现木洞水沟街俗称“水沟子”,“水沟子”以上才是昔年码头的商贸中心。

“水沟子”向上走,一路商号栈店连檐接匾,次第排列,有锅铁作坊、大小盐店,亦有棉麻糖油、百货炊饮,今日亦可见到一些旧屋门外还残存昔年商栈硕大的木质柜台。转过猴子洞(沧白故居),沈家油坊,一路三里有余便到垭口街。

木洞垭口街右下过箭桥是走 “五洞河”、(五步)东泉、二圣的大路。往左上就是“上丰门”,这里迎面有条石砌成的八十三级石梯,俗名“陡石梯”。“陡石梯”两旁砌有护栏,两棵千年黄桷枝繁叶茂,犹如两把巨伞不分冬夏地为路上行人遮阳档风。“陡石梯”建于光绪末年,梯旁有地方捐资石碑,可惜文革被毁于一旦。“陡石梯”下系“盛祥商号”,梯中左侧有“万庐别墅”石牌门,上去一坡都是“茂祥商号”产业。原来茂祥、盛祥乃是林氏弟兄,茂祥之子即木洞商会长林宅安老先生。由垭口到长坪山脚“三窍湾”,乃南川涪陵山货“下河”必经之地,当年“林氏两祥” 商号,把住了这一陆上门户,地方商人都唯其马首是瞻,难怪木洞商会会长非林氏莫属。

上世纪中叶之前,此路上下轿舆肩夫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夏秋之交,运粮亦赶季节,驼铃叮当,肩夫喝道通宵不绝于耳。待到中午之后,暑气蒸腾,下力人纷纷歇脚树下,或啃包谷碎米粑以充饥肠,或倚石而寐,稍驱困乏,此时常有人“打痧”,甚或中暑瘁死。目睹这班力行劳苦之状,惹出人们几多悯恤,当年“林氏两祥” 三伏天均在树下施水,看到千恩万谢捧水而饮的村夫农妇,也算有了一丝施仁济生的慰安。

综观“涧上”街道,皆丈二石板铺路,两旁多穿逗土墙建筑,大宅均有三合泥碉楼配套,盖因常有土匪偷袭绑票,商户惧而备防也。

“三窍湾”上去青岗坪、进入下城门洞便是长坪寨,穿过三里嶆地便觉目接长空,东泉山脉逶迤群岭尽在眼中。但脚夫可无心观赏那木鱼山秀,“大茶营”巍,只见山势陡峭,层层叠叠,路人眼看一梯将完,转瞬一坎又立面前,难怪人称此地为“错欢喜”。想昔年不知多少荷担肩舆之人吁天喟叹,到此方知行路之难啊!

“错欢喜”下曰“梅子沟”,绎道过小桥依山势盘旋而上,行路之人挥汗不息,爬上过街楼,木洞至丰盛这四十里山路总算才到了终点。

木洞以水路之便而背负丰盛,两镇互相依托,言木洞陆路,不可不言“丰门”。丰盛长期曾为木洞所辖,木丰一体,其繁荣是不可须臾分割的。

丰盛即原“丰门”,属巴县辖治八坊二厢七十二里中的新封里,明朝中期正式建场。清末,巴县辖治七镇十四乡,丰门改名丰盛乡,此后丰盛之名沿用至今。丰盛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便有先民居住,据《巴县志》记载,宋朝到明朝,大清至民国,丰盛都是重庆通往贵州陆路交通的中转站,同时也是涪陵、南川、硌碛、木洞等周边城镇物质交流的集散地,是“一脚踏三县”的渝南要冲,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

上世纪末,“丰盛”始建镇制。2008年12月2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物局颁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铜标志牌送抵该镇,丰盛声名更见兀显。 丰盛可至涪陵增福,又交南川太平,当年来往货物仍靠马帮脚夫,其中攀越艰辛便是我辈只可意念,难以亲历的了。

前面提到,木洞垭口街右下过了箭桥幺店子就是南行大道。旧说此走“五洞河”(俗称,即现五步)30里、东泉、二圣40里、姜家80里。早年小船可摇至杨家洞,行人花上两角钱便可省20里脚力。然一般力夫却无此好事,因力资本无几文,除了人货船资也就所剩无几了。民国时官绅李灿东领头筹款拟修木南(川)公路,但沿河只修了四道石桥墩留个痕迹便无疾而终。1964年,地方广征民夫(笔者亦在此三道桥上箕畚运土、荷杠抬石达半年之久),方修好了这条通往五步菩萨滩的简易公路。

过去东泉、二圣乃至姜家一带到重庆的人,大都“起旱”至木洞搭船。杨家洞沿五步河上行便至东泉,路亦平坦,可到到二圣却要过“宝石桥”翻齐家岗。齐家岗上有贞节石牌坊一座,这里去二圣,沿途还有一水磨、两石桥。再往前,“二圣殿”才踮足可望了。

“二圣”以“二圣殿”得名,除丰盛外,当初这里是南川走重庆城的又一过道,“二圣”百业兴旺,非常热闹,它也是老巴县著名的“旱码头”之一,修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的二圣戏楼,成为地方的标志性建筑。

木洞涧上陆路往下湾过白龙沱,可至双河、麻柳,但因两地可通水路,货担往来甚少。只是每日有“揽载”船往返豚溪口,往双河、羊鹿,涪陵三合的货物便在此上岸登舟。抗战时重庆市中迂至此“何家祠堂”,许多知名文士亦来此讲学。1950年后,被政府没收的“何家祠堂”辟为粮库,时码头己成雏型,“幺店子”也集结成了一截街道,然而今粮库不在,码头退为“野渡”,也没了贩夫脚力,那截街道也破败得不成样子了。

木洞西边五步河口俗称“小河边”。从“小河边”百年义渡登上水口,又是一条石板大道,此即“西大路”。此路经水口寺、养山寺、蒋家垭口达栋青庙(场),(川剧名家沈铁梅祖上便在此场黄泥沟定居)然后翻冷水垭、下道宗庙(迎龙)、过长生桥、越凉风垭、到黄桷垭后,龙门浩、夫归石便在眼下了。木洞西大路当年货担甚少,多有轿马通行,因江水湍急,木船多险,官绅士商多起旱往来渝木之间。上世纪中后期,汽轮畅行,西大路上就几无远行之人了。

悠悠木洞,历史悠久,然世纪交替之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导至了水码头的衰落,也带走了昌旺的人气。肩挑背磨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今天,当我们乘

坐在舒适的车箱里,从层峦耸翠的山间风驶电掣而过的时侯,朋友,你在那一恍而逝的蒿草丛中,可曾看到祖辈们荷担负筐,艰难跋涉的古道遗踪?

2009.3.9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