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未来图书馆画画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8:13 单元作文
未来图书馆画画图单元作文

篇一:未来的图书馆

未来的图书馆

一、自助借还书机

——Self-help borrowed books machine

(一)前言

1、目前图书馆借阅量很大,尤其新学期开始,图书馆迎来借还图书的工作高峰,借书往往需要排上很长队;还书大厅也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2、当书到期需归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图书馆没开门或者是下班时间,而延误还书时间,给读者造成不方便。

图书馆拥挤现象

(二)自助借还书机系统的优越性

1自助借还书机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设备,可以缓解图书馆读者借还书的排队现象,可以延长读者的还书时间,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2利用自助还书机,读者可以充分的管理自己的图书归还过程,并能够检查自己的账户信息、查阅已借图书、完成各种服务等项目。

3对图书馆管理员来说是将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借还书工作交给读者自己完成,将图书馆员从日常的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帮助图书馆提高服务层次。

(三)目前市场上自助借还书机

形式:有台式和立式。

介质:磁条,RFID芯片

存在缺点:1、操作界面繁琐,浪费时间

2、自动化程度:单一借还功能,还书加自动分拣

3、在借、还书时对图书有所损坏

4、体积比较庞大笨重,造型呆板

目前市场上自助借还书机

(四)自助借还书机

1设计灵感

自助借还书机操作很简单,就像我们在银行自动存取款机上取钱一样方便。

自助借还书机配备一个高效激光条码扫描仪,来扫描书标签;

液晶显示屏有中英文菜单提示,读者通过液晶显示屏和相应的语音提示就可以进行借书和还书操作。

现有自助借存款机

2自助借还书机的操作流程

1)自助借书流程:开始–->刷卡–->输入密码确认–->将图书放到平台上–->等待并确定提示的数量与实际相符–->选择是否打印–->结束;

2)自助还书流程:开始–->将图书放到平台上–->等待并确定提示的数量与实际相符–->选择是否打印–->结束;

3自助借还书机的应用

1) 基于条形码,自助借还应用案例 :浙江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首

都图书馆,上海市委党校等。

2) 高频 RFID应用案例:

国外: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国立新加坡大学图书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公共图书馆;

国内: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

3)全国首台“自助图书馆”。2008年4月23日,亮相深圳图书馆北门。只需刷一下身份证,付100元押金就能办一张借书证;再刷一下借书证,你渴望阅读的畅销书就能从机器里“吐出”;还书也只需刷一下借书证,图书就被机器“吞入”。一按、一刷、一取,整个借书、还书过程不到10秒钟。

这种机器有申办新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图书续借、预约登记、预约取书、查询服务、预付款充值、缴纳欠款等功能,并且可以“持二代身份证申办读者证”。专家称其为继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的“第三代图书馆”,市民更亲切地称呼它“家门口的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见证了世界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办证、借书、还书如同ATM存钱取钱一样方便!这台由深圳人自主研发的服务机,创下了世界图书馆界绝无仅有的技术先例。从此,深圳读者可不受图书馆开闭馆的时间限制,在街头的自助图书服务机上随意借还书。一台自助机的造价不高于40万元,比建一个基层图书馆要便宜数倍,却将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时间、地点、资源都大大延伸了。

二、实体图书自助漂流亭

24小时MINI智能图书系统设备是一种结合RFID识别技术和智能机械传动技术的图书馆设备,可放置于城市中的各个人群集散地,如轨道交通站、航空港、住宅小区、购物中心等;用户可在任一台图书馆自助终端上借阅、归还、预约各种实体文献资料,通过USB或蓝牙设备下载电子资源,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读者享受现代化图书馆服务,减轻图书馆管理的压力。

2010上海世博会,图书漂流亭。

利用身份证、护照、世博会门票等陆,用英文和汉语,

图书馆漂流亭在世博会上的新技术展现,外国人都说牛!

三、体感阅读器 MagicReader

进行操作

篇二:论未来图书馆的特征

论未来图书馆的特征

摘要: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将是集知识性与环境性于一体,管理模式将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价值取向将是以公益性为主,至于建筑则会考虑到文化、智能、无障碍、艺术、安全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

作者简介:苏全有(1966—),男,河南省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后,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邹宝刚(1987—),男,陕西宝鸡人,河南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

关于未来图书馆如何发展与演变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与热点,历来学界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至于未来图书馆的特征学者亦多有论及,然大多局限于对未来图书馆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细节探究,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者却极为罕至。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未来图书馆的特征进行宏观分析,以推动此领域研究深入发展。

1.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复合型

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形态,它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一种图书馆发展模式,集两者优势于一体,具有统一管理机制和统一检索系统。上世纪末数年间图书馆学界持“传统图书馆消亡论”者为数众多,然经过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此论断着实过于武断,以目前图书馆的发展形势而言,复合型图书馆才是大势所趋。正如武汉大学黄宗忠先生所言:纯数字图书馆时代不会出现,复合图书馆将是未来社会图书馆的主体。[1]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电子文献资源以其体积小、容量大、检索方便、信息更

未来图书馆画画图

新快等优势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资源,占据馆藏比例逐年攀升。与此同时,传统纸质文献仍会在未来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占据馆藏比例日益下降,由于其固有属性及读者的广泛性,纸质文献的绝对数量将会呈增长趋势。可以说,电子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履行情报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纸质文献资源则是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2]因此,把二者有机进行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在网络化时代体现其价值所在,那么最佳选择即是:复合型图书馆。

未来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复合型特征亦决定其业务范围和人员构成也相应将具备复合型特征。业务范围既包括传统大型珍贵纸质文献收藏及一般纸质印刷文献的采集、整理、存储、借阅、检索、保存等,亦包括电子阅览、远程检索、数据库建设等业务。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将有机联系,互相补充。图书馆人员也将成为复合化人才,既掌握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亦需掌握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2.未来图书馆的服务:知识性与环境性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运用自身具有的和可以利用的知识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该说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

[1]87发点和落脚点。未来图书馆将是服务内容的知识性与服务环境最优化两者并重而行。

未来图书馆的知识性集中体现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包括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两个方面。实体馆藏资源指所在图书馆通过购买和租赁拥有的印刷文献、电子文献、数字文献;虚拟馆藏资源指根据本图书馆各种需求而筛选、组织的网络信息资源。未来图书馆知识系统将不论是实体馆藏还是虚拟馆藏均会拥有庞大的规模和广博的覆盖面,根据读者自身需要进行不同层次范围的选择,能够使读者轻松获取自己阅读、学习、科研等所需书籍、报刊、档案,不用再为寻求资料而于全国、甚至全世界东奔西跑。真正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下图书馆是一家。

除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的特征,未来图书馆的知识性还体现在与其他场馆的兼容与合并方面。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曾预言:未来图书馆将往综合性发展,融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于一体。[3]上海市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亦认为无论是早期法国的洞窟画,还是记录人类活动的纸莎草和甲骨文,都是图书馆收藏对象,图书馆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载体上的限制。吴亦预言:将来,随着社区文化功能和布局的调整,文化馆、博物馆、市民会馆等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可能与图书馆融为一体,成为区域文化共同体,而其中图书馆在这一综合性文化共同体中将发挥核心作用。[4]

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另一个特征即是图书馆环境的最优化,图书馆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方面,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休闲场所。上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丹麦皇家图书馆等一大批西方图书馆已将咖啡厅引入了图书馆。直至目前,我国亦有图书馆进行效仿,以提升读者阅读环境。读者餐厅、茶秀、咖啡厅、音乐厅、氧吧等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彩色的地毯、舒适的沙发将会给读者如家一般的感觉,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阅读,真正实现读书休闲;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图书馆亦是一个交流的场所。高雅的格调,别致的建筑,清爽的环境,浩瀚的书刊??图书馆又将成为外地游客的目的地之一。

3.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未来图书馆能否适应社会的急剧转型与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至于管理模式将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人”,其管理对象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读者;其二,图书馆馆员。

未来图书馆的管理中对于读者来说主要是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尤为重要的是图书馆馆员应当具备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素质,因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为馆员,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由馆员来实现的。这些素质应当包括:有规划目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应理论知识及研究能力;具备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术。值得强调的是,最后一种素质是未来每位图书馆馆员不可或缺的,它是网络化环境之下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手段。接受培训学习成为馆员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通过不断进行崭新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应对图书馆界信息化应用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未来图书馆馆员都是一流的学科精英,他们在某个学科或某几个学科中的交叉领域,有精湛的研究,毫不逊色于在职的教授、专家,这是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当然,作为未来图书馆馆长需要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要求其以服务读者为宗旨,亦是要求其以管理馆员为中心。图书馆馆长应当有意识为馆员提供和创造更多机会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用于自身充实,以适应工作需求。对于馆长自身而言则需要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

4.未来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公益性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未来仍将作为图书馆的两大主体而存在,此两者性质决定未来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以公益性为主。

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师生的公益性服务毋庸多言,而图书馆未来也将会实现面向社会公众无偿开放,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力度在逐年增大。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2008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上明确指出:图书馆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图书馆的公益性是不以

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主要追求社会效益,旨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利益公共性。

未来政府对于图书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将会日益扩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将纳入常规的政府预算之中,《图书馆法》也将会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对于图书馆的相应支持,以保证图书馆公益性的经费来源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另外,在图书馆公益性的基础上将由相关部门倡导实行社会企业集团的捐赠以及民间资本的无偿赞助,使公民热心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的公益性特征使所有读者能够平等、无障碍地走进图书馆,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能够自由的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成为现实。为了更好实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各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将不拘一格,如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总分馆体制模式、跨区域图书馆联合模式等。

馆际之间资源共享亦是未来图书馆公益性特征的一大体现。图书馆的建立极大保障了公众求知的自由,它具有非排他性、非分割性、非竞争性等特点,在网络环境之下众多图书馆势必联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此外,未来图书馆馆员的公益性服务意识亦将大有提高,馆员将本着面向公众、服务公众的思想,以明确图书馆公益性本质。

5.未来图书馆建筑:合理化

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建筑自身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未来图书馆建筑将具有文化性、智能性、无碍性、艺术性、安全性等特征,真正体现图书馆建筑的合理化建设。

图书馆建筑将体现地区文化特色,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理念,并不是简单的追求新颖别致的外观。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作为文化建筑的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为此,要求图书馆建筑造型不但美观,还能启迪人们去体会期深邃的文化内涵。[6]如贵州图书馆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其立意为“书山蕴灵秀,墨韵沁清香”的设计创作,特别是裙楼外墙浮雕设计具有浓厚的贵州民族文化特征,展示了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又符合图书馆有图有书的特点,成为贵州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7]

智能性将是未来图书馆内部建筑的主要特色,以适应智能化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建筑智能化是指综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内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以及提供优质高效信息服务通道的现代化建筑物。[6]241

无碍性重点在于未来图书馆针对残疾人进馆阅读的无障碍化。在图书馆总能遇到一些身残志坚、热爱学习的读者,作为公益性场所的图书馆如何为他们提供便利,即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相应要求。未来图书馆将满足坐轮椅、拄拐杖、视障等不同残疾人的需求,具备相应设施,如有盲人阅览室,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手语字幕??

艺术性体现在未来图书馆建筑将具有象征意味,给人以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图书馆建筑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具备现代化建筑艺术又不乏民族性因素,给人以高雅的艺术感染力。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建筑个性,充分展示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独特思维。如美国克利夫兰图书馆,其建筑中心是一座椭圆形的玻璃塔。表达了图书馆为知识明灯这一象征。

未来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上,除考虑功能和美观之外,将对安全问题给以高度重视。比如楼梯高度、书架高度、排水系统、电网设计、防震系统设计、消防安全门设置等,其中火灾安全相关系统的设置尤为重要。总之未来图书馆将排除一系列安全隐患,给读者提供一个满意的阅读、休闲环境。

综上所述,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服

务将是集知识性与环境性于一体,管理模式将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价值取向将是以公益性为主,至于建筑则会考虑到文化、智能、无障碍、艺术、安全等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

[1]马谦.复合图书馆论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15.

[2]王淑华.未来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存在价值[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63.

[3]侯丽.未来的大学图书馆是啥样?[N]中国文化报,2010-08-23(005).

[4]吴建中.2040年中国图书馆展望[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3):28.

[5]詹福瑞.大力倡导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

[6]苏瑞竹.图书馆与人文关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229.

[7]王珍.图书馆建筑文化与图书馆服务文化[J].贵图学刊,2006(2):10.

篇三:现代绘画流派速成辨识

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学生发的系列图像,题目叫《一分钟看懂15种艺术流派》。我看以后,觉得挺有意思,马上把它转发给我们系包括美术老师在内的退休教师小圈子了。后来觉得倘在博客里介绍一下,也是功德之事,肯定能让更多美术爱好者有所受益。同时,自己对所有这些流派,并不都熟悉,乘整理成文的机会,还可顺便复习研究一下,纠正对一些画派粗浅而不全面的认识

虽然这15张图片,并未完全包括现代绘画流派的全部,也不是什么经典名画,而是带有漫画色彩的搞笑作品,但恰恰因为是同一描绘内容的重复,更容易区别出各流派的形式特征,你大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对现代绘画流派形态上的“高度概括”,让你不能不会心微笑着去看这些传神——传流派之神——的画面。当然,前提是你多少还看过些各流派的画作。不过,也许对完全不懂现代绘画流派的人,同样有启迪意义——只是,你可能会惊愕,笑是笑不出来的。

我感到,微信标题给这些图像定义为“艺术流派”,有点太笼统,是不确切的。一是它没有时间上的规定性,列出的其实是一些现代流派,而古典绘画流派,并没有包括在其中。当然空间上也是有问题的,中国画也有不同流派,就与这些图像并不相干。二是“艺术”按照一般理解,范围很广,舞

蹈、戏剧、音乐、电影??还可以包括我的专业建筑,而实际展示的仅仅是绘画,连绘画的近亲,版画、装饰、雕塑??等等,都未包括在内。所以,我的题目把“艺术流派”改称为 “现代绘画流派”,可能更贴切些。虽然大多数绘画流派名称,也会出现在其它艺术门类中,甚至起源于其它门类,绘画倒是追随。例如,建筑中的“新艺术主义”、、“极简主义”等,就先于绘画出现,同名绘画的主义,精神主张上是相通的,但具体形式表现上,却并非一回事。

这里顺便说一点个人对一些词汇的认识。由于英文中,有个“fine art”的词汇,翻译有时会翻成“艺术”、“纯艺术”,但似乎并不统一,而且艺术单独的“art”就够了。有时又译成“美术”(其实“美术”也是个借来的日文外来词),而美术就很容易与绘画混淆了。例如我们各级学校教育的美术课,实际上主要就是教绘画。另外绘画种类繁多,素描、油画、水彩、水粉、粉画??等等,在一些英文出版物上也确实会笼统地标示为“fine art ”作品。逻辑上来说,说绘画是艺术,犹如说上海人是中国人,以大概念包罗小概念固然不会错,不过,在主要讲上海人的特点场合,以中国人替之,却不见得总是妥贴的。

闲话少说,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流派都是些什么面貌

吧:

这是稍有文化的人都熟知的一个“流派”,不过这幅画,严格说,应该叫现实主义漫画版才是,因为人物已经加工变形得太多了。现实主义追求真实,所以也有叫写实主义,这幅画与真正的写实作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用线勾画对象的轮廓,与那些用明暗真实写照的绘画作品比,简化很多,但因为白描(如连环画人物那样)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所以还算,但漫画式变形却是另一路了。

一般将艺术作品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对比性的两端,但应该只是强调某种创作思想和表现方式的区别,二者并不对立。如果非要归类,所有现实主义以外的现代绘画流派,都是浪漫主义,而且已“浪漫”得无边了。

这张印象派的图,虽然抓住了一种印象派典型表现手法,有些绘画历史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但也容易误导门外汉,以为印象派只有这样的点彩技法,其实点彩派只是印象派中的一路。“印象”一词得名于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不久前法国博物馆来上海还开过他的作品展览会,十分轰动),虽然也色彩分离,但与这种修拉式的点彩是有区别的。雷诺阿那样的印象作品,也不是这种面貌。不过这幅画抓住色彩分

离这一特点,冠名“印象派”,基本上是得其神韵的。

野兽派,其实是评论家给命名的,意指画风的狂暴,特别是色彩上超乎真实的鲜艳狂放。如这图中的红眼睛,显然是为了标注拍蝇人对苍蝇的痛恨情绪,红、黄、蓝原色直接上去,也深得野兽派真传。

这可能是最难以说清楚的一个流派,他并不是起始于绘画,而是文学。“达达”本身就有多种解释,创始人之一的罗马尼亚文学青年查拉的说法,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但也有说是一群人翻字典偶然相中的一个词汇,又有说是表达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一种声音,以标榜他们主张的虚无、无意识、随意、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所以达达主义甚至标榜他们不屑艺术而是反艺术。

达达主义并没有统一的画风,比较有名的《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就是一张蒙娜丽莎印刷品用铅笔加上一撇胡子,竟成为美术史上的名作!而设计出来的这张漫画图,反映的正是其反传统绘画的常识性形式,表现荒诞、束缚加随意拼贴。

新艺术主义,是从装饰艺术演进的一种流派风格,在建筑上曾经成为一度的先锋和时髦。艺术家常用植物、花卉和昆虫等加以变形,来创作装饰图案,标榜“回归自然”,所以曲线被大量运用。这里人物和背景淹没在花海中,苍蝇都扎了蝴蝶结,一切直线都化为曲线,显然是夸张搞笑的。

表现主义画风,受尼采、叔本华唯心论哲学和直觉美学的影响,兴盛于德国和北欧。强调的是主观感受,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也反对艺术的目的性,而表现的就是画家的感情宣泄,所以画作随主观情绪任意夸张变形。因为强调主观,人各有志,表现主义绘画,不可能有统一的形态。公认的最经典的表现主义作品是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然而仅这张画,他先后就画了多次,每次都随情绪而改变画面形式。

其实画家的主义,除了少数有宣言,有明确主张,更多的常由评论家及后人归纳,像著名的梵高,有人认为是印象派的,也有人把他说成是表现主义的先驱。

篇四: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

王世伟

2012-9-25 9:15:12 来源:《图书馆建设》(哈尔滨)2011年12期

【英文标题】New Pattern of Future Libraries: The Smart Library

【作者简介】王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图书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200235

【内容提要】目前智慧图书馆正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智能技术支持下能够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地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其内在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的信息需求。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Presently, the smart librar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it could realize the association of books, the association of books and people, and the association of people in anywhere and anytime under the support of intelligent technique. Digitalization,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ized is the information technical basis of the smart library. People-oriented, green development and users' conveniencee are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the smart library. The inherent feature of the smart library is the people-orien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increasing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of readers. The smart library is a new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libraries, it could make libraries ent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关 键 词】未来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Future library/Smart library/Intelligent library/Library

service/Library management

随着全球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理念与实践已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有了初步的探索。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1、智慧图书馆的提出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物物相联的雏形。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而以物物相联的智能技术为信息基础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则是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展开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1.1智慧与智慧城市

智慧(Smart)一词可解释为对事物认知、应对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和应用能力,也作“智惠”。智慧的古英语“smeortan”源于西日耳曼语支,与德文中的“激痛”有所关联,在古英语中原是“引发剧烈疼痛”的意思,现在用得最多的义项是智能。1972年,Smart一词首次被解释为“智能型的并具备独立工作的技术设备”。根据牛津英语语料库统计,此后“Smart”成为与“Card”(卡)搭配最多的词语[1]。

根据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2],智慧城市可以从六大坐标维度来界定,即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人群、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从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概括,智慧城市可以定义如下:“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以泛在、绿色、惠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韬略。”

[3]

1.2智能图书馆的提出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前后,国内图书馆学界就已经出现“智能图书馆”的学名。目前,我国已发表有10多篇直接与智能图书馆相关的论文(还有不少是间接相关的论文,并未使用智能图书馆的学名),多是从建筑与技术的角度讨论图书馆的系统实施。如张洁、李瑾于2000年发表的《智能图书馆》一文认为,21世纪的图书馆应建成智能大厦,智能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新馆舍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它是高新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4],这是我国较早的关于智能图书馆的研究文章。陈鸿鹄于2006年发表的《智能图书馆设计思想及结构初探》一文认为,“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 Library,简称IL)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是在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应同时具备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特征和功能。”[5]这些关于智能图书馆的初期研究体现了我国图书馆学界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但尚局限在建筑和技术领域,还缺乏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层面的研究。

1.3智慧图书馆的提出

“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和实践率先出现在欧美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中。2003年前后,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一项新服务称为“Smart Library”,这一服务隶属于“Rotuaari project”项目[6]。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学者发表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会议论文,指出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7]。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也曾探讨了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建筑的关系问题[8]。其实早在2004年之前,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多所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就已经建立起了以“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命名的联盟,利用同一个搜索引擎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9]。2004年,米勒等学者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报告,题为《智慧图书馆:强调科学计算的图书馆的SQE最佳实践》。米勒等人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运用大量软件质量工程(Software Quality

Engineering,简称SQE)的实践,力图使用户和开发人员避免犯各类错误,包括使用、配置、安装中的错误,以及因应用程度的变化而导致的绩效下降或死锁等方面的错误[10]。可见,世界图书馆界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已从技术趋向了服务与管理以及社区的建设,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本质追求。

2005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从智能图书馆的研究深入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如上海图书馆率先开展了手机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台湾台北市立图书馆则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建成了无人服务的智慧图书馆[11]。2010年,严栋发表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他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

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12]。2011年,董晓霞等人发表了《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一文,认为智慧图书馆综合了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13]。

1.4智慧图书馆尚处于初始阶段

综观2003年以来全球智慧图书馆(前期为智能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全球的智慧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有待深化。Wiki和百度百科还未设立“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和“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 Library)词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主题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还未达到世人普遍关注和成熟的程度。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地注重与物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等概念相联系[14]。2011年初,笔者在主编《智慧城市辞典》时曾将“智能图书馆”列入了辞典的条目,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15]。但无论是智能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云计算,这些都是从信息技术的维度出发的技术型图书馆;而智慧图书馆注重的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集群与协同管理,注重的是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者服务,注重的是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011年10月27日,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分会场上,笔者作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初探”的演讲,初步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当一个公共图书馆既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又重视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公共文化的社会与环境担当;既重视文献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将读者参与式的互动管理与服务等融入其中,并将以上要素作为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并追求更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时,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可以被定义为“智慧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人与物的互通相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

篇五:儿童画画图片大全

[转] 快转啊,儿童画大全,很难得的

快转啊,儿童画大全,很难得的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