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大人们这样说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28:09 小学作文
大人们这样说ppt小学作文

篇一:大人们这样说

大人们这样说说

广昌塘坊小学张小燕

一 、说教材

《大人们这样说》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名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含义,层层递进,让人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们以自豪与振奋并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龙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

2、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4、理解“真切,缩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气魄,喷涌,呼啸,搏击,旭日东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重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加学生的强烈民族自豪感 难点:理解作者对龙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 说教法学法

立足校本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法

1、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体会作者风格。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的形式展开教学,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智慧,创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3、提问法:在教学中,针对文本,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鲜明自己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1、勾画发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抓住文章描写的细节重点,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2、朗读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从中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我将采用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使用PPT图片(图片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

你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

那么龙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有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教师一连几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文本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疏通自居,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解决

2 分小组朗读课文(一个小组读一小节)教师随机指导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3 集体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写了几个大人对龙的看法。

{设计理念: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潜心品读,品文悟情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的?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2 请一小组同学读一读奶奶说的话,然后大家找出相关词语

(关键词:水里出生的神,缩小,伸展等词)

引导学生概括出奶奶告诉“我的“是龙的神通广大,龙的无边威力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第二节,然后男女比赛,看谁最能读出龙的变化多端和神力无比的节奏感。

3 指名一同学读爷爷说的话,并由此同学找出关键词

4老师读爸爸说的话,请一名同学找出关键词

老师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像长城那么长,那么曲折,那样多灾多难,也像长城那样伟大,那样坚强。

5 请全体男同学读一读妈妈说的话,由一位女同学找出关键词

师:课文举了三个例子,用排比的句式从工业,交通,国防科技等方面展示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为了加深理解课文,我安排学生改写第二,四,六行,用同学们所知道的今天的建设成就造句。

6 请全体女生读一读老师说的话,找出哪些是体现龙形象的词语

全班一起读第六节,以强有力的气势感染每个学生

{设计理念:本环节主要采用“读“来教授文章内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四 )回归整体 ,拓展延伸

1 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概括出开头的作用

3 文章赞美了什么

作业布置: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收集带龙字的成语

{设计理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全文脉络,体会文章赞美的思想感情}

篇二:大人们这样说

大人们这样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以自豪与振奋之感并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3、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龙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的描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六、教学准备:

1、教师:PPT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PPT图片,猜一猜这些图片的内容。

2、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们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名称里面都有一个“龙”字。

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学们见过龙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学生齐读课题《大人们这样说》)

二、美读,感悟语言美:

1、师范读。

2、 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3、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如“搅”(jiao)的读音。

三、精读,感悟诗歌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想一想,文中介绍了哪几位大人对于“龙”的看法?

2、你最喜欢谁的说法?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出示课件,指读:“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

颂。)

四、拓展延伸:

“龙”象征着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表达了什么含义? 板书设计:

大人们这样说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大人们这样说ppt)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

龙——腾飞的中华

教后反思:

以图片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章的特点,以形象,直观,新颖的表格形式概括课文内容。并由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由续编课文,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以直观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正如巨龙般腾飞。

篇三: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大人们这样说-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大人们这样说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课时:1

篇四:第二课 大人们这样说

2 大人们这样说

教 材 分 析

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 情 分 析

课文采取了现代诗的形式,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和浓厚的感情,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特别是课文最后列出的八个生字词需要重点掌握

2、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如黑龙江省、九龙壁、龙口、龙门等地理名词需要学生尽量了解并掌握。

【过程与方法】

1、领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在学习中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2、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龙的形象逐次升华的表达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要深刻理解“龙”的形象和含义,并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和一些地理名词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表达出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 学 准 备

准备关于九龙壁、龙口、龙门等龙文化有关的资料图片,并指导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预习

教 学 时 间

2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赛龙舟、舞龙灯、九龙壁的图片)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同学们能读出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吗?(找出生字读音,如有错误同学们一起纠正)

“舞龙灯”中的“灯”读dēng而不是dēn

“蚕蚁”中的“蚕”读cán而不是chán

“震惊”的“震”读第四声zhan而不是zhang

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大家还记得吗?同学们还能在文中找出哪些容易误读的易混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一找。

2、记准字形

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大家一起学习,例如:

缩 suō 偏旁为“纟”,左右结构,可组词“伸缩”、“缩手”

蚕 cán 偏旁为“虫”,上下结构,可组词“蚕丝”、“桑蚕”

同学们互相检查,看看这些生字你们记住了没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自主运用工具书学习“搅、嘉、基、坝、喷、旭”这些生字?

3、理解词义

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京九线”——是指北京到广州的铁路,成为京九铁路,简称“京九线”,是连接我国南北的一条铁路大动脉。

“搏击”——奋力斗争、冲击;搏斗。

同学们能运用工具书查一查“喷涌而下”、“呼啸而过”、“翻江倒海”的意

思吗?

4、想一想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大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呢?(板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分别说了他们心中龙的形象)

5、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请带着问题阅读、思考, 龙的形象是什么?概括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别是怎么描述龙的形象的?

三、认知贯通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的《龙的传人》在文章体裁上有什么不同吗?

课文采用了现代诗的形式(意思答对即可,诗,诗体均可以)

⑵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思考,文章开头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什么是龙,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

⑶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课文第一段出现了哪些新的名词?你能找出它们的意思吗?

黑龙江、赛龙舟、舞龙灯、九龙壁

⑷大家将第一段一起朗读一遍(教师起头,学生自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同学们,通过对第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想要解决“龙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大家想一想第二段主要说的是谁对龙形象的描述?

(学生齐声答)奶奶

⑵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传说中的“龙”在奶奶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A、龙是水里出生的神

B、龙大概的外貌“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

C、龙有时候“显露于云端,有时候隐入深渊”“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D、总之,“翻搅起四海水,威力无边”

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以奶奶为代表的老一辈人们的心目中,“龙”带有什么色彩,大致是什么形象?

在爷爷奶奶老一辈人的心目中,龙更多带有很多迷信色彩,更多以一种传统文化中威力无边的神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言之有理即可)

⑷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奶奶心目中龙大致的形象,那么爷爷认为龙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段吧!

3、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请同学们思考:爷爷心目中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句回答)

A、“龙的故乡在中国,于是大地上留下了龙口、龙门、九龙坡”——在爷爷心目中,龙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神的形象、迷信的形象上升到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B、“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⑵大家再想一想,爷爷眼中的“龙”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龙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⑶请大家比一比:爷爷奶奶心目中龙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A、奶奶心目中龙只是单纯的神的形象,停留在迷信层面的“呼风唤雨、威力无边”。

B、爷爷心目中,龙的形象已经脱离了迷信的层面,上升到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⑷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四、课外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Cán yǐ yún duān qì pò qīu fēng jiǔ lóng bì t?ng yún jià wù

( ) ( ) ( ) ( ) ( ) ( ) Fēi wǔ běi hǎi shēn yuān fān jiǎo sài lóng dēng pēn yǒng ?r xià

( ) ( )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崇( ) 架( ) 纪( )

嵩( ) 驾( ) 记( )

传( ) 雾( ) 消( )

转( ) 霄( ) 俏( )

3、按照课文学习将词语填写完整

腾( )驾雾 腾空( )去 万里( )空

呼风( )雨 呼( )而过 ( )日东升

威( )无边 喷( )而下 崇山( )岭

4、按要求该写句子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可是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

改为陈述句:5、将关联词语准确的填写在括号内

不但??而且?? 不仅??还??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⑴( )龙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动物,( )它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⑵( )龙是诞生于中国,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 )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封建皇权的象征,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⑷在周日的大扫除中,小明( )按时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打扫走廊的卫生。

6、将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⑴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这句话是比喻句——( )

⑵龙是水里出生的神。这句话是比喻句。——( )

⑶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这句话是反问句——( ) ⑷我知道北海有九龙壁,这里“北海”是海洋。——( )

⑸他指点着老龙头方向。这里的老龙头是指明长城的起点。——( )

答案:

1、蚕蚁、云端、气魄、秋风、九龙壁、腾云驾雾、飞舞、北海、深渊、翻搅、

篇五:培训记录

五年级语文培训记录

一、总体介绍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五年级下册,教师仍然需要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

教材秉承了前几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的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回想学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2.回忆并整理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收到常学常新的效果。3.对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的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的话是学习更广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的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

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2.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

3.“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

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也可以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有较大价值的问题。有些拓展阅读的课文通过小“金钥匙”提出了教学要点,需要教师做相应的诠释和练习,不能简单地把课文放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某些篇目作为主体课文学习。

4.有三个单元的“语文天地”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加强综合性,并与六年级的学习形成发展的梯度。

二、总体把握教材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承前启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太窄太浅或太宽太深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前四年半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又应把五年级看成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要把六年级的学习任务一股脑揽到五年级来,加重五年级的负担。

1.单元文化主题的提升

有些单元的主题,表面上与前九册重复,例如一年级上册有“劳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劳动”,类似的还有“梦想”(一上)――“愿望”(一下)――“幻想和想象”(三上)――心愿(五下);有的单元主题还接续到六年级,例如“破除迷信”(五下)――“科学的精神”(六下)、“我们去旅行”(五下)――“母亲河”(六上)――“遗迹”(六下)。

[例] 关于“书”这个主题,本套教材曾经在二上、三下分别安排了单独学习的单元,分别引导学生认识书的价值、爱读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还是“书”,选编名家作品作为课文,从人生意义的高度谈书,思想内涵比较原来高了许多;教材还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对读书计划、读书方法、读书的选择、读书守则等等方面做总结性的练习。这样的安排,对指导学生终身与书为侣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2.积累方面

“积累”的一层含义。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习和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的积累。教师要把积累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督促、检查、辅导学生,并做出评价。积累的对象,可以是生字新词,也可以是佳句、片段和篇章,也可以积累信息。

“ 积累”的另一层含义。学生学过的字、词(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句(包括名言警句和古诗名句)、文(包括诗歌),并不等于都学“会”了,更不等于完全可以

当工具“用”了。俗话说,“复习是学习之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巩固学过的东西。但是这种练习巩固,不应当脱离语文实践单独训练,而应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3.关于学法

传统教学主要以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包括各种标准答案)为主。新课程则要求老师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上来。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法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

识字的方法(第一学段学习)、学词的方法(三年级学习)、提问的方法(四年级上册)、阅读的方法(四年级下册)、检索的方法(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等)、修改习作的方法(四年级上册)、自我评价的方法……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方法,升入五年级后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应该加强实际运用,逐渐达到纯熟的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把这些学习内容抛在一边,由教师包办代替,或者简单地放给学生,任由他们随随便便做,以致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下面分项提出教学建议。

三、识字、学词、练句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字、词、句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2.字词句的学习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实际。

3.教师要积极(而不只是消极的监督检查)引导,有所作为。

五年级上册曾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也应当成为本学期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一定要想方设法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还引导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练习常用偏旁连笔,还有对对子,都可以结合本学期的阅读和写作继续做下去。如果时间太紧,也可以暂不做。

四、阅读

在阅读方面,教材一贯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功夫。在这些方面,前四年半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主要是:

1.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2.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5.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6.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因为具有了独立阅读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阅读课上更多的应是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从总的发展趋势看,教师的讲解应逐步减少,尤其是不应像原来那样设计问题、安排阅读步骤、统一标准答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五年级上册在写提纲笔记、心得笔记和进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继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五年级的教师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

课文后面的小“金钥匙”中,还提出了新的学习要点,主要是:

1.自测阅读质量。

第一单元提出了自测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第2页),第六单元提出了阅读一本书的自测方法(第60页)。自测的能力不是讲一讲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从而逐渐形成不断跟踪自己的阅读状况、及时调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这样做,附带的好处是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蹈旱!?/p>

2.写好自读笔记。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升入五年级后又学习了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五年级下册则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见第80页“金钥匙”。

3.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

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既来自于生活实践,也来自于阅读。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文化含量加大,作品不仅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有联系,更与整个社会、历史有联系。教材在第57页“金钥匙”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在第97页“金钥匙”中引导学生在历史背景下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4.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能力反映了探究进取、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简单地把质疑理解为否定教材、否定作者。进入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应该更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能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共鸣则更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只有敢于质疑,才可能对作品做出“评价”,质疑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先提条件。

但是,五年级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不可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所以教材只在86页“金钥匙”中做了简单的指导,留待中学继续发展这样的能力,以期日后取得长足的进步。

5.快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检索需要快速阅读。五年级上册曾在这方面给予了较充分的指导,教学本册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如第74页“金钥匙”又提出了阅读译文――外国人名的方法。

6.古诗文阅读。

全套教材在古诗文教学方面始终坚持的观念是:

(1)重在积累。

(2)注重朗读、诵读、吟咏,而不是传授文学史知识,也不是分析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3)注重整体感受,不搞一对一的直译(教材没有注解)。

五年级下册第5页讲到古今词义的演变,只想对学生有启发作用,还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具体内容和规律,老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

另外,教师应提出通过课外阅读主动朗读背诵古诗或名言警句的最低要求,例如: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8首,连同自选背诵的内容,全学期不少于15篇(段),要组织学生互查,作为课外阅读成绩的一个方面。

7.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

表达顺序的教学,不要落实在知识上,而应作为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一个步骤来进行,并作为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尤其不要离开课文阅读而纠缠在语文知识的概念里,大讲特讲什么是“顺叙”、什么是“倒叙”、什么是“插叙”,硬要学生去分辨哪里是倒叙,哪里是插叙。

8.与作者对话。

人们在入情入境地阅读时,在深入地阅读时,不仅要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还要跟作者、甚至跟教材的编写者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求不但要就“这一篇”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而且要把“这一篇”放到作者的全部作品中整体去把握“这一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五年级下册在56页、71页都通过“金钥匙”引导学生这样做。但是这只是建立一种联系,由于阅读量不够,学生还不能做到历史地看一位作者、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