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6:16 作文素材
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气作文素材

篇一: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元子街镇中心学校 蔡晓丽

为了增加社会生存的砝码一些女孩子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一些男孩则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反而养成了文弱、多愁善感、“娘娘腔”等习气。我们不要认为生出来是男孩,以后就一定会从生理、心理成为一个男孩,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会角色教育。

“阳刚教育”不只是肌肉发达、勇猛好斗的身体、强悍外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阳刚气质、精神的培养。

阳刚气质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然而,我国幼儿教育大多都是向着“阴柔”进军,许多男孩成了温顺的“绵羊”,气质越来越像女孩,由此便有了社会饱受诟病的“阴盛阳衰”。因此,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就显得格外紧迫。要找回男孩阳刚气质,必须先找到男孩女性化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

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家长娇生惯养、唯恐孩子受累、受苦、受难、受压力,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担当、独立处事、发明创造的机会,男孩都成了温室中的鲜花,又何来阳刚之气呢?二是幼儿园多是女教师,孩子完全被女教师的阴柔氛围包围,即使心中有点“阳刚”,也会被同化;三是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阻挡了男性优秀教师进入幼教梯队。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幼儿园、小学的老师70%至80%都是女性,女性化倾向太严重,不利于男孩树立雄心壮志。远离男子汉气概的幼儿园,阳刚之气对孩子就是“隔墙看花”。许多

幼儿园也想拥有男教师提振阳刚之气,可是由于地位不高、待遇不丰等原因,优秀男教师根本不愿意到幼儿园任教。

当然,提高幼儿园男教师比例是必需的,但这并不等于有了男教师就有了“阳刚教育”。

要让孩子具备有人格魅力和阳刚之气,只有让孩子从父母双翼紧护下走出来,给其宽松的发展空间,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健全人格才会张扬开来。

首先,外在穿着。幼儿教师要指导家长给孩子得体的穿着,男孩子就要穿有男孩特性的衣服。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爱好,把男孩子打扮得不男不女,甚至打扮成女孩模样。

其次,玩具。男孩子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像枪、车之类的,所以,幼儿园里可以适当添置些此类玩具,还要鼓励男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带到园里,在活动课时供其玩耍。

再次,要培养孩子坚强、阳刚、勇敢的性格。教师在平时与孩子的玩耍中,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多对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你很勇敢”,而不要说孩子“他很害羞、很胆小,像小女孩一样”之类的话。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也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

另外,除了体育活动外,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像男子汉一样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例如带孩子爬山、旅游等,这些活动都能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

一个人的阳刚之气,不可能与生俱来,它多是靠后天“修”得。因此,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精神空间,为其蕴孕阳刚之气提供“养份”。

篇二:怎样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

怎样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

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父亲角色的缺失是导致很多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越是这个时代越明显,很多父亲不重视家庭教育。当然这跟社会大环境有关,因为男士承担了更重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他们因为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想管,觉得教育孩子就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当然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单亲家庭。

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很多男孩不但长得越来越像女孩,穿着打扮也像女孩,更有甚者连声音都像女孩。这让一些人很看不惯,也让很多家长担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办呢?

有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抗压能力差等;而缺少母爱,孩子会缺少安全感,变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

天津市教科院一项历时十多年的亲子关系调查发现,男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观能动性差,经常参加家长会的中小学生家长中,父亲的比例不到30%,65%的家庭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主要由母亲承担,只有20%左右的中小学生表示父亲会经常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为此,专家呼吁父亲要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费点心、尽点力,与母亲的教育形成互补。

上述调查结果是家庭教育专家、天津市教科院教授孟育

群带领亲子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天津市20余所中小学进行十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数据还显示,父母教养态度最差等级中,严厉型父亲占12.9%,而严厉型母亲达26.2%;只有22.6%的父亲较多干涉孩子的个人事务,而母亲这方面的比例达50.8%。

这表明在教育态度、方式等方面母亲比父亲更严厉。越是严厉的管理,越容易使孩子丧失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为一切都由家长安排好了,自己只要听命就行了。而失去了这些能力的孩子必然变得犹豫、依赖性强,而这也正是孩子缺乏阳刚之气的表现。

如今的独生子女,聪明、伶俐不乏其人,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孩子大多都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和雨。这也难怪,除了来自家庭的无限关爱,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都是在以女性为主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也许,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成长环境,造成了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阳刚之气。

阳刚不能单纯理解为像男性一样,而应该是男性所具备的突出的、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如自信、勇敢、果断、大方、关爱等,这些都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竞争不分性别,因此,不仅是男孩,女孩同样应具备一些阳刚之气,而且,培养阳刚之气必须从小开始。于是,一些幼儿园开始引进男性教师,虽然还未普及,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了。

一个人的阳刚之气,不可能与生俱来,它多是靠后天“修”得。因此,做家长的要给孩子充分的精神空间,为其蕴孕阳刚之气提供“养份”。

首先,不要排斥孩子的个性发挥。现在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而不考虑孩子自己愿意怎么去做。结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棱角被磨平,成为一个没有锋芒、缺少主见的精神侏儒,一个惟命是从如同模具里压出来的呆板者。

其次,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差,受挫折力普遍低下。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直面逆境的信心与毅力。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切不可将其当作温室的嫩苗来培养。要将孩子推上风口浪尖,让其经风雨历磨难,这对孩子克服软弱形成刚毅的性格大有帮助。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失败。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掌握技巧,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

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应让孩子明白,快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另外,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塑造也很重要。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尚未完全具备,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左右。家长应适时把握住孩子的精神状态,教育孩子性情要乐观,胸襟要宽阔,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所短,帮助孩子克

服自私的心理。让孩子在从善中凸现人性之美。端正孩子的生活态度,建立起孩子学习的恒心,使其逐渐形成有远大的抱负和过人的胆识,有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质及独立的人格。

要让孩子具备有人格魅力和阳刚之气,只有让孩子从父母双翼紧护下走出来,给其宽松的发展空间,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健全人格才会张扬开来。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父亲的勇敢、刚毅、健康、活力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父亲不能在孩子身边,那做妈妈的就要承担起培养小小男子汉的责任。

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气

首先,外在穿着。男孩子就要穿有男孩特性的衣服。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爱好,把男孩子打扮得不男不女,甚至打扮成女孩模样。这些外在的暗示对孩子成长也起着引导暗示作用。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定好位。

其次,玩具。男孩子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像枪、车之类的,所以,家长应该选择这样有男性气质的玩具给孩子玩,而不是任由做妈妈的做主给孩子买娃娃之类的女孩玩具。

再次,要培养孩子坚强、阳刚、勇敢的性格。在平时与孩子的玩耍中,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多对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你很勇敢”,而不要说孩子“他很害羞、很胆小,像小女孩一样”之类的话。

生活中,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像男子汉一样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或者带孩子爬山、

旅游,这些活动都能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

男子汉如果失去了阳刚之气,对个体,对社会乃至对整个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当我们惊呼体育竞技场上的“阴盛阳衰”现象时,在小男孩的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不和谐”现象。

心理卫生工作者指出,儿童在早期男性观念与行为的获得,很关键的就是说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与行为,并接受家庭特别是父亲对其男性化角色的规范影响,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许多父亲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争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而对家庭里的事,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事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将此重任托给母亲,回到家里也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有的甚至认为“教孩子”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所以,在家庭里,母性的温柔字根表和性别角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龙的传人”、“听话、不要太顽皮”的评价标准使小小男子汉应有的阳刚之气悄然离去......

有的家庭喜欢安静而有序的生活,对孩子的吵闹极为厌烦,小男孩稍有顽皮吵闹就会遭到训斥,长此以往,在母性的循循善诱下,他们也会变得和小女孩一样细腻,胆小,依赖性强,习惯于独自宁静玩耍。实际上,对于小男孩而言,父亲既是教育者,又是纪律执行者,社会化指导者,在很多家庭中,父亲一般比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接触社会广,在家庭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更具权威,故应引导小男孩在很多问题上向父亲求教,而不要一味依赖母亲。如果父亲将小男孩健康成长时刻放在心上,就更利于把男孩培训成更加符合男性所需的性格特点。

篇三:发挥教育独特功能 培养男孩子阳刚之气

发挥教育的独特功能 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摘要: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危害,本文试就这一现象的危害、成因解决办法略做探讨,其中解决办法主要涉及发挥教育的特有功能。

关键词:男孩子 阳刚之气 危害性 原因 教育

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这一社会现象日益引起关注。

无需统计数据佐证,作为一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敢于挑战、越挫越勇、渴望突破、张扬外显的男性特质在越来越多的男孩子身上萎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阴柔内敛的气质,甚至胆小、退缩、依赖、推卸、狭隘、软弱、因循、保守的消极性格正在日益侵蚀男孩子的心性,这些情商的退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积极发展,更有专家学者在这种趋势日深的情形之下预见到了更深层次的、属于社会和民族的潜在危机,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认识这一趋势的危害性:

1、个人成就会因性格绵软受到限制。

2、家庭负担会因性格绵软日益沉重。

3、社会发展会因性格绵软失去动力。

4、民族复兴会因性格绵软走向停滞。

所以,任由这一趋势发展下去是危害极大的。而这一危机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内容的沿袭。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本身崇尚“温文尔雅”,主张顺从和中庸,“官本位”思想依然严

重,在民主法治有待健全的变革时期,“听话” “明哲保身”才有更大可能博得上位。在全民阴柔的大环境下,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是一种必然。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学校教育也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在学校内被普遍认可的是听老师话的、安静的、不提意见的学生,敌视相反的“乖戾”学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挑战意识的潜能发挥。

在学校教育以分数为标准的具体评价层面上,男孩子往往处于劣势,因为男孩子爱动脑、爱挑战、爱运动、爱创新,这些行为倾向都与刻板的考试制度存在严重冲突,男孩子特长得不到发挥,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评价,成就感缺失使中国男孩子逐渐妥协、消沉,甚至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而家庭教育又往往与学校教育形成了默契,共同构筑起男孩的牢笼。

此外,具体环境也不利于男孩子的成长。每个人的背后都藏着另一个性别的特质,心理学家荣格指出,人格中有两个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前者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而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质,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赋予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如果两种特质发展不平衡,则会引发女人阳性化,男人阴性化。如果一个女孩从小生活在男性环境之中,那么她可能去学习男性的言行甚至着装,形成类似男性的思

维方式和行为。而反之亦然。这正是当前男孩子的环境困境之一,在父亲操劳生计无暇教育交流的家庭氛围之下,父亲角色的缺失往往导致男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胆量。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在男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之后得到改善,男老师比例亟待提高。

再有,溺爱的普遍存在、挫折教育的缺失、教育内容选择的不合理也会导致男孩子阳刚之气的日益萎靡。

解决如上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大量时间,更需要的是一种危机感和一种正确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繁复就将其搁置,那是对民族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必须大有作为。

改变教师性别比例结构并不难,行政干预即可做到,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从根源上消除男孩子的危机,因为根本问题不是谁来教孩子,而是怎么教孩子、教孩子什么。孟子、岳飞都是母亲教出来的大丈夫。改变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当前的中小学更多的像是为老年人设立的养老机构,片面追求安静,学校的体育教育处在涣散状态,更多的体育活动只能由学生自发开展,而且受到各种限制。课外实践活动时间更是完全被应试训练挤占。现在还有多少中小学敢于开展春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体验教育在学校从来都是纸上谈兵。

二、学校教育应该区分性别

已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曾感叹学校:“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一个模样”。个人区别尚大,更何况是性别之间的差别。略举简单的例子,男孩子比同龄女孩子读写能力发育相对滞后,男孩子在语言表达及形象思维方面的能力也逊于女孩子。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居然长时间无视这种天然的差别,男孩子女孩子学的东西、评价的标准居然完全一样。难怪有一句略先偏激的话:教育简直就是专门与男生的天资和倾向作对的阴谋诡计。我们能不能在充分研究男女生理、心智、能力等诸方面区别的基础之上,把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一下性别上的区分,制定出适合彼此特长的教育规划呢?

三、将挫折教育纳入学校教育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挫折教育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给予挫败感,因为这一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换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保持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

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教材内容亟待调整

作为学校教育最主要载体的教材,虽然屡经变革,但是范围仍旧过于狭隘。自然科学类学科知识更新不及时,生活化、操作性和探索性不足。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材更是缺乏思辨色彩。而在培养孩子性格上最具熏陶效果的语文学科的教材又是如何呢?几乎被温情和忧伤全部占领,鲁迅的阵地也被日益削减。具有批判精神的、或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少,有豪放气质、进取精神的作品比例严重不足。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居然被冠以“血腥”而难逃被砍掉的厄运,试问,让鲁提辖和镇关西坐下来绅士地谈一谈才符合中国人的精神吗?难道一个中学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吗?难道一个中学生不能判断文中的店小二是否无辜吗?学生的进步空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主观臆断断送!

中国人不能失掉自信力,中国男孩子不能失掉阳刚之气。教育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篇四: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注意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2004年06月18日 15:05 《小学生科学性教育》

性认同是儿童对性角色的自我体验,而性角色则是性别的公开表现。3岁以前的幼儿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认同了,但是在行为方面尚没有明显的男女区别。5岁是幼儿以自己性别角色适应社会的起始年龄。目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多为女性。所以,家庭在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家长参考。

(1)带孩子到户外去游戏、去玩耍

父母亲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尽可能地多和孩子接触、玩耍,进行体能活动,尤其是父亲。父亲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到室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和孩子踢皮球、打篮球、打雪仗、爬山远足、玩捉迷藏、摔跤等游戏和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体会了冒险带来的刺激、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且躲闪能力、奔跑能力等体能也得到锻炼。在游戏中,孩子身心愉悦,这是孩子成长中最积极的因素;在活动中,父子可能会遇到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有时,需要做出快速决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独立感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2)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儿童在玩耍、游戏和好动的实践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和环境,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对其严格要求,给孩子立规矩,主要是对其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所为提出具体要求,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孩子刚一出门,连忙说:“别跑,摔着”、“别跳,磕着”;看见孩子蹲在地上玩,又说:“别玩土,脏”、一会儿又说“别爬高,摔下来”??孩子在那儿玩,家长总是说这不能摸,那不能碰,不许这样,不要那样,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唯唯诺诺,事事都要看家长的脸色行事。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也就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限制孩子的游戏与运动,会使孩子失去很多欢乐,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玩耍在儿童,

尤其是低年龄儿童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孩子正是在玩耍中增长各种生活能力的。 总之,家长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当然,为防止意外伤害,也要注意禁止孩子从事危险的活动。

关键字:

篇五: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气质?

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气质?

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气质?

研究发现,大约6%的男孩在其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即出现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那么,如何才能让男孩远离“娘娘腔”,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呢?

男孩“娘娘腔”如何改造?

所谓“娘娘腔”,指的是男孩行为上某种程度的女孩化,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其中较典型的有:说话爱发嗲,走路踩“碎步”,举手投足动作忸怩,爱跟女孩子玩等等。一般来说,“娘娘腔”并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可能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了“娘娘腔”,专家们建议:切勿大惊小怪。要知道,家长表现出的“大惊小怪”,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异常感”,并进而发展为自卑感、内疚感,时间久了便更难克服。

1、请爸爸做好男孩阳刚的榜样

教育男孩子更像个男孩子多在于潜移默化的培养,在于文化的认同。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所以爸爸需要加入孩子的教育行列,爸爸可以陪儿子做一些刺激性、运动量大的游戏和活动。男孩有问题了,也可以去咨询爸爸,而不是妈妈。妈妈注意让父亲参与教育,才能让父亲将阳刚气质传递给男孩。不能人浮于事,只走形式。

2、鼓励男孩多参与户外活动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能够开阔自己的心胸和视野,还能强身健体。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不仅能增强亲子间的交流,还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运动、健康的榜样。户外活动有助于孩子保持活泼开朗的个性。孩子多参与户外或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孩子的眼界,增进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孩子更活泼自信。

3、对男孩进行性别强化训练

妈妈应该从吃、穿、住、行等各种生活细节上,提醒男孩。男孩刚开始并不明确男孩子应该怎样做,妈妈的性别强化教育,能让男孩知道自己应有的行为模式,从而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引导。男孩应该怎样走路,走样说话、穿衣服,怎样表达情绪。这些细节要在生活中时常提醒,让男孩能明确男性的行为模式。如果男孩的言行像女生,妈妈应该提出来,防止他将女性化的举动变成习惯。

4、打造男孩的强健体魄

要想让男孩变得阳刚,就先要让孩子练就一幅强健的体魄。一个强健的体魄是男孩阳刚的外在标准。在孩子的青春期,妈妈要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的身体能够得到更好的发育和生长,而不要长成一根豆芽菜,风一吹就倒。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注意孩子发育期的饮食营养,让男孩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爸爸在培养孩子的阳刚气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爸爸忙,就把事情都交给妈妈。许多事情需要爸爸来做,妈妈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的,男性一般没有自觉性去主动教育孩子,这时候妈妈要主动要求爸爸来做这件事情,让父亲的阳刚影响孩子的气质。

第 1 頁 共 1 頁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