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家有诗书不算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8:45 字数作文
家有诗书不算贫字数作文

篇一:劝读书---书字对联集锦(上册)

“书”字对联集锦(上册) 河北省魏县一中退休教师郝仁祥辑撰

开场联:喜!大家家家无文盲; 乐!对联联联有书声。

1、读书,做人。

2、读益书,做好人。

3、读有益书,做正直人。

4、刻苦读书,正直做人。

5、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明.海瑞

6、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7、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清.包世臣

8、书应精读,友宜慎交。

9、爱书若命,惜墨如金。

10、书林漫步,学海泛舟。

11、书中滋味,字外功夫。

12、手脑并用,书画同源。

13、书斋不陋,画苑常新。

14、良书有益,妙笔生花。

15、嚼书品味,泼墨闻香。

16、甘居陋室,博览群书。

~ 1 ~

17、精研众艺,博览群书。

18、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19、此书有益,其乐无穷。

20、诗书益寿,金石延年。

21、珍藏墨宝,酷爱书香。

22、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23、书攻万卷少,德缺一分多。

24、要想知识博,得读书籍多。

25、都无做官志,唯有读书声。

26、读书能健脑,练字可强身。

27、良书架上有,悔药世间无。

28、图书聚所好,梅花得其真。

29、无事不串门,有空就读书。

30、无事不逛街,有钱就买书。

31、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32、日锄田间草,夜读枕边书。

33、读书破万卷,下笔成千言。

3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35、藏书如蓄宝,破卷为求真。

36、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

37、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38、有书就快读,无事莫闲聊。

邓小平 ~ 2 ~

39、不做无益事,要读有用书。

40、跳出小书斋,走向大课堂。

41、朝处案前事,夜攻架上书。

42、书通三更月,笔挥万里云。

43、好书千卷少,明月一窗足。

44、文飞书里凤,人仰骥中骝。

45、著书惊日短,看剑引杯迟。

46、小屋堪容膝,窗晴好读书。

47、龙从书海跃,鹏自笔山飞。

48、书里乾坤大,斋中岁月新。

49、读书思借鉴,攻玉必抛砖。

50、读书必提要,处世在通情。

51、独酌花为友,孤眠月伴书。

52、翰墨奇香远,诗书滋味长。

53、文章清似玉,书卷贵如金。

54、泼墨留香久,读书受益多。

55、笔墨随时代,图书鉴古今。

56、满门书卷气,四季墨花香。

57、益我书千卷,惊人笔一枝。

58、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59、文章千古事,书画一帘香。

60、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 3 ~

61、春风清眼耳,书味润身心。

62、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

63、书开得益处,房静畅春时。

64、书香最有味,室陋本无惭。

65、画卷江山秀,书斋翰墨香。

66、闲情寄墨趣,逸致品书香。

67、兰香盈素室,月色染书窗。

68、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

69、庭栽兰桂树,室有汉唐书。

70、读书须玩味,为学在精神。

71、风月畅怀抱,诗书悦性灵。

72、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73、闲里忙开卷,苦中乐著书。

74、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75、慷慨谈世事,卓荦观群书。

76、词赋千秋笔,风云当代书。

77、斗室何妨陋,奇书不厌多。

78、养心宜种竹,求知必读书。

79、书卷盈床榻,琴音满玉楼。

80、创业艰中乐,读书苦里甜。

81、出交天下士,入读古人书。

82、孝友一室政,诗书百代宗。

明.左光斗~ 4 ~

83、世泽绵为善,家声振读书。

84、阳光沐体魄,书海长精神。

85、读书读懂书,做人做好人。

86、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87、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88、文房藏四宝,书架列千秋。

89、书卷连三味,墨池润八方。

90、图书千古益,权贵一时荣。

91、家贫无利欲,室陋有书香。

92、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

93、广求中外名著,苦读古今好书。

94、书读古今中外,笔耕春夏秋冬。

95、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96、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郭沫若

97、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

98、读书当求甚解,做事务必认真。

99、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100、为钱图误前途,不读书却赌输。

101、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10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103、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104、路有千条行正道,书读万卷取真经。

~ 5 ~

篇二:腹有诗书心自安

腹有诗书心自安

有人说,最好的美容方式就是看书。因为再好的化妆品也留不住真正的青春容颜,但经常读书却可以留住一颗年轻的心。只要心灵是年轻的,岁月的痕迹就会在外表变淡,这就是所谓的“腹

有诗书气自华”吧。

我爱书,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我一天也离不开书。书就像我的一个贴心的朋友每天陪伴在我的身边,它让我领略到人间百态,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爱的书中,有女士喜欢的荡气回肠、秋水百转的情感故事,也有男士欣赏的大气磅礴、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有字字推敲、逻辑分明的哲理书籍,也有与职业接轨、诲人不倦的教育名著。不同的书为我提供了不同的知识,

不同的书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精神洗礼。

由于职业的关系,教育类的书籍是我现在看得最多的书,不少教育名人都是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的相应的教育理论,对我们这些从教的人来说可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还记得我读的最早的一本教育名著是魏书生的一本《语文教师经验谈》,那时的我刚刚毕业不久,面对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总有一种彷徨感,在知识的驾驭和学生的引导中,总不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魏书生的这本书分为“教书篇”和“育人篇”,整本书都是由他自己在教学中的小故事组成的。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在通过我们应用到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书中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一分钟记忆法”、“老师不妨留学生”??很多有指导价值的经验理论,还在我现在的教学中继续使用。这些好方法,让我避免的知识讲授中的单调和呆板,让我的课堂可以丰富多彩。随后的几年,我的教育理论视野逐渐开阔,张志公、叶圣陶等教育名家的教育观点深入我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爱的教育》??让我感受

到教师的人格美才会成就真正的教育美。

如果一个只知道从教育书中学教育的人,我想就会成为一个只知道吃主食的人。不少的微量元素就会缺乏。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还需要从其它方面补充从营养。文史类的书籍就成了我非常理想的副食。有句话说,文史不分家。尽管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一个文史知识丰富的教师和一个只看参考书的教师课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当学生听着老师朗诵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那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我至今难忘,当老师给学生展现收集的一张张精美的瓷器照片,学生那感慨祖国文化魅力的眼睛又令我自豪、当老师讲述中华民族与外族抗争的故事,学生的眼角竟有泪珠滚落,令我震撼。谁说小学的语文课堂知识读背写,偶尔结合课文讲述的历史故事,怎会不关注到学生的道德成长,一个了解祖国变迁的孩子又怎能不爱国?一个读书的老师可以培

养出一批读书的学生,几批有文化修养的学生就会成长成未来的栋梁。

一本好书,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年代越久,越是芳香醉人。书是没有国界的、书也是没有年代界限的。红楼梦中有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对老师来说,可以改为“腹有诗书

心自安”。因为爱书的老师可以培养出爱书的学生,学生爱书,老师就会心安!

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赞美颜回能够安贫乐道,读书自乐。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精神,书

就是我的“开心果”,书就是我的精神后盾!

篇三:读书致贫

读书致贫

——我们该有的思考

高等工程师学院

冶金E111班

杨泽荣 41102010

近日,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中的第八集《中国教育热潮》,我看的这集是日本NHK电视台版本的,这是一部谈论世界性贫穷问题的纪录片。看过之后,片中展现的社会现状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使我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也使我对中国绝大部分贫穷人口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个思考。{近日,我观看了日本NHK电视台创制的《为什么贫穷》,这是一部谈论世界性贫穷问题的系列纪录片。其中,《中国教育热潮》尤其使我感到震撼,使我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中国绝大部分贫穷人口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个思考}市。第一条故事线的主人公是王振祥,他是弘博软件培训学校的招生老师,他主要到各地农村去宣传,去招生,利用农村的消息的相对闭塞,骗取家长的信任。这所培训学校类似于国外的野鸡大学,即是为了敛财,兜售文凭的培训学校。王振祥作为一名这类学校的老师,【王振祥虽然最为该校的一名教师】但在片中却毫不保留的揭露所在学校的黑暗。这所学校仅仅有10%左右的老师有教师从业资格证,而且在这所培训学校的成立仪式的合照上,仅仅【仅仅去掉】寥寥无几的合照人员,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后勤工作人员,但是他们都被学校冠上了“著名学者”的帽子,宣称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它宣称保证就业率,而且收取高额学费,【来骗取高额学费】但是进入这所学校却没有换来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反的,得到的却是没有一点能力的“老师”的教授,得到的是空口无凭的承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换下工作时穿的衬衣领带的时候,说了一句“终于变回人类了”,

可见他对这个行业的厌恶,对自己为了生存昧着良心做事的不满【在生存与良心之间所做的挣扎】。王振祥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最有发言权,最能道出真实的中国教育,他真实而毫不避讳地讲出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阴暗,而且通过他,也映射【反映或折射更好一些吧】了中国一些高等院校敛财的本质,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独立院校和大专学校。

第二条故事线的主人公是王盼,她是一名普通的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但但什么呀,去掉吧】她的经历折射出了当今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命运。农村的教育条件本来就差,没有像大城市的厚实【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没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她毫无疑问成了农村教育的牺牲品,殉葬者,而她,也仅仅是千千万万农村学生中的一员,没能摆脱不能进入正规高等院校的命运。但她又是幸运的,父母的支持,能东拼西凑为她借钱上学。尤其看到她母亲去王盼的奶奶家为了凑钱的尴尬场面,【尤其看到她母亲为了凑钱去王盼奶奶家所造成的尴尬场面】我不禁为之一动,本来老人七老八十,【太口语化,当然了,你这样表达说明你是受感动的但是,口语化】是享清福,受儿女照顾,颐养天年的时候,【颐养天年就行了】却还在为子孙操心,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为数不多的养老钱还得拿出来】但王盼还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相对的,大多数类似于她这样情况的农村学生必然面临着辍学。

第三条故事线讲述的是万超,他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通过上网查看资料,我发现这类学校就是一些著名高校的衍生品,附庸(我知道的还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这类学校无非【去掉无非】就是挂着著名学校的牌子,招收一些学习中等,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中等生,说白了还是为了敛财,收取高额的学费,却提供不了相符的教

育服务和就业保障。万超在找工作中屡屡碰壁,在得到一份试用期工资1500的工作时欣喜若狂,但是由于工作技能的欠缺,不久就被解雇了。让我感触深的有两点,其一,月薪1500的工作在北京必然连生存都成问题,但应届毕业生的他却能欣喜若狂,让我反思到也许只有自己在为生存而努力的时候,才知道生活的不易。其二,本想通过高昂的学费,进入一所听起来不错的大学,来换来一纸有用的本科文凭,当毕业后才发现,这一纸文凭一文不值,毕业后一月不到两千的收入与一年将近两万的在校支出严重不成比例,这是个人的失败,还是教育体制的悲哀?

这集纪录片的结尾以三个结局来结束,王盼是一个幸运儿,她在交学费之前遇见了那所培训学校倒闭,只损失了一百元的注册费,最后上了一所大专,但空旷的教室里只坐了她一人,而且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王盼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换来了什么?学校倒闭后王振祥改行,但结尾的重点不是他,而是那所学校。那所学校倒闭后,其负责人又开了一家更赚钱的学校,难道就没有任何制度的监管,任由这些学校肆意妄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做着损害学生利益的勾当?第三条主线的主人公万超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成为了千千万万“蚁族”中的一员。

本片通过讲述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王盼、高等教育结束后的万超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的王振祥这三个人的故事,来阐述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也许把这三个人在纪录片中的片段映射【或者用浓缩?】的一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人从朝气蓬勃,充满理想,走向被现实摧残,进而奋力反抗的一段历程。本片还反映出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结果却往往不能让人满意。父母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用高昂的学费将子女送入大学,希望子女能通过

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才发现子女的悲惨命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因学致贫,使全家的命运一起变的更加悲惨。如此种种,是个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现实?我想,这是中国特色的现实。【本片通过讲述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王盼,高等教育结束后的万超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王振祥这三个人的故事来揭示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学费高昂将孩子送入大学希望子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结果常常是命运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将全家人都拖入贫穷。这是为什么?是个人的失败还是现实的无奈?我们的大学究竟以什么样的目标办学?而学校激增是教育真实的需求还是仅仅作为安置的工具?我们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大学,是一个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它是我们社会建设高等力量聚集地。应该始终作为一个严谨求实的治学之地而保护。但是,目前各类学校花样百出,大学城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蜂拥而起,大学也在逐年扩招。诚然,我们是给了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但是,当它的质量下降时,这样的机会还有何意义?四年时光换来的除去一纸文凭没有任何实在本领值吗?科教兴国一直是我们的战略国策,但是,如果连我们的大学,连我们科学文化的精粹之地都被污染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兴国?要知道,高考,即我们的国考时分,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出国或者去香港读大学的优秀学子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留美留英的精英也越来越多。这是人才的流失,是智慧的流失。

我们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的,体制也是要经过发展创新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实践,遵循客观规律。一旦脱离规律,不仅得不到发展还会适得其反。就像片中的三人,他们,不正是千千万万人的代表吗?

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

篇四: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九百多年前,北宋大词家苏轼留下的诗句,表明他非常看重诗词对人的内化作用。这里说的“华”,似乎 讲的是品位,是气质,是风度,是境界,概括起来就是美丽。 美丽和漂亮不应当是同义词,因为二者不在同一个层次。漂亮不等于美丽,而美丽的又一定是漂亮的,因为美丽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统一。

人靠什么给人以美丽的感觉呢?能不能认为最重要的是靠阅读?人们称赞昆剧演员喻振飞有书卷气,这是因为喻振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称赞某某领导有书卷气,是因为这位领导不是有知识,没文化,而是既有知识,又有文化;人们称赞有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着的人有书卷气,还是因为这些人有文化内涵的缘故。一个人有没有书卷气,能不能给人美的印象,不是靠打扮,不是靠涂脂抹粉,也不是靠装腔作势,如果是这样,其结果,可能只会带来“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评价。

现在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也从他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我想是否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因为这是“和谐”在起作用。所谓“和谐”,就是搭配得恰当、匀称,所以和谐就是美,或者说美就是和谐。和谐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指心理的和谐。中外学者早已认识到阅读对于心理和谐的意义。16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阅读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19世纪末英国小说家毛姆也认为: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生命中有任何灾难降临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心理避难。1916年,美国学者塞缪尔首次使用了“图书疗法”这一概念,即利用书籍来进行心理的治

家有诗书不算贫

疗,后来英国的图书馆学专家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了“阅读疗法”,并于1984年专门建立了“阅读疗法分

会”,中国学者曾将其翻译为“书目疗法”,即通过给读者开列书目,让人们在读书学习中进行治疗,促使人的身心和谐。而一个身心和谐的人,必然常常露出美丽的笑意。

因为优秀的书籍有益于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一个醉心于阅读的人来说,中外古今的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伟大心灵所呈现出来的崇高境界,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令其倾慕钦敬,见贤思齐。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多少人培育浩然之气;一篇《岳阳楼记》,引导多少人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阅读的过程,正是摒弃私心杂念、锤炼道德操守的过程。古人所谓“修身自读书始”,“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正是强调了优秀书籍对净化灵魂、造就人格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自然会鄙视并自觉地远离那些低级趣味,抵制一切腐朽事物的侵蚀。这样的人,自然形象高大,阳光靓丽。还因为阅读滋润生命,让人荡漾诗意。洁白纸张上的暗色文字,亦如美丽花瓣般飘浮在生命的湖上。文字穿过眼眸,抵达心灵,滋润生命,一个人便有了独特的气息,有了非凡的灵性,有了超脱的智慧。天长日久,你的眉宇间便有了勃勃英气,衣褶间便有了生动历史,举手投足间便有了天然诗意。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荷加重、物质生活日渐富足,人们的阅读率持续走低,尤其是目前那些世俗化、搞笑化的视频节目吸引了不少人。在一些人的业余生活中,各种应酬所占去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是值得引起警醒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我们需要振奋阅读的激情,亲近图书,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静气,把对优秀书籍的探索和积累,作为我们灵魂和生命的一部分,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篇五: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

?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人处世不要世俗,大家就会觉得你像玉一样美。多读书,你的

修养高了,气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

?

?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标准的写照。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

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这句话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可以算得上是名句了

?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当时董传很穷困)次年回长安后作此诗。

相关联对: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心无城府情方笃,腹有诗书气自华

身无傲骨情必卑,腹有诗书气自华

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

冯其庸先生书赠韩国李东泉先生的一首长诗中有这样四句: 十年一碑何足论,腹有诗书气自华。

江山满目钟灵秀,笔参造化神始足。

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整理出以下三个来源:

其一:

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二: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简析】

麤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

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腹有:胸有,比喻学於成。

气:表於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如:博学老儒。

瓠业: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燕饮之诗。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举子:被举应试的士子。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囊空不办:引用《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

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官贾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古有择婿楼。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其三:

据传,“腹有诗书”的典故出自一生喜爱读书,才华横溢,被尊为“医中之圣”的李时珍。在李时珍的家乡,有一位庸医,不学无术,但喜欢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命家人将藏书搬到院子里晒。各种古典医书摊开满满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在院子里踱着方步。

这事正巧被李时珍看见,他一时兴起,便解开衣襟,躺在晒书架子旁边,袒胸露腹,也晒起“书”来。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问道:“您这是做什么?”“我也在晒书呀”,李时珍答道。

庸医问:“先生的书在哪里呢?”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笑着说:“我的书都装在肚子里。”

以上典故显然是在讥讽挖苦庸医的不学无术、卖弄斯文。评价一个人的知识,不在于书架上摆有多少书,而在于腹内装有多少书。也就是说,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真正喜欢读书学习,是不是真有学问。

结束语: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书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其实,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是相通的,所以,书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使人气宇轩昂、气质高雅、风度翩翩。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所在吧。

读书,是心灵的美容。一个人的外貌是天生的,再高明的美容师也难以将丑变为美。但心灵的美容可以使人产生美丽的气质,高雅的风度。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读书足以怡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人只要坚持常读书、读好书,真正变得腹有诗书,就一定能够形成纯真、热情,成熟、稳健、刚毅、坚定,深沉、进取等良好的气质。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