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天与地怎,么看不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09:50 字数作文
天与地怎,么看不了字数作文

篇一:天与地1

观《天与地》(一)

写在前面:

首先必须感慨一句,天与地里阿佘的演技,收放自如,已入化境,无人能比。

天与地可以说是TVB自金枝欲孽以来最好看的一部剧了,甚至敢预言,他能远远超过金枝欲孽的高度。佘诗曼,陈豪,林保怡,黄德斌,每个都是实力演技派,再加上迷幻的剪切,完美的配乐,这是第一部让我反复看都能发现惊喜的剧集。虽然我更希望黄德斌能换成本来的张家辉,因为这个纠结的角色让影帝张家辉来演的话,外形和演技都能再提升一个级别,不过黄德斌的演技也是不会让人失望的。而对于佘诗曼和林保怡来说,能以一部这样的作品离开TVB,简直是完美的收官。

其实像Rocky一样,我也一直想写些东西,只不过我比较逊,自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好在终于碰到了天与地这样的神作,能让我在摘抄里面台词的时候再凑些傻兮兮的文字进去。

四人爬山遇上暴风雪,三人为了生存,杀死重伤的伙伴,靠人肉撑过了暴风雪,这即是天与地故事的起因。

以Nichole Alden一首迷幻慵懒的Baby Now开始整部剧,注定了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TVB模式的剧集,故事将被娓娓道来。

阿佘醒来后,慌忙地寻找婚戒,但找到后,露出的不是开心,只是松了口气,然后留言给Arthur:That’s it. Don’t call me.

镜头转到了阿佘和丈夫的结婚纪念晚饭上,可惜,阿佘还是被Arthur一个电话叫了出去,“我们做人生活已经有太多挫折,我们生命中不应该再有这么多妥协。”不是为了Arthur,而是因为曾经有个人跟她说过类似的话。

饭后,丈夫Bowman送阿佘去电台开工。(话说看到辣姜哥演好男人真的有点不习惯。。。总感觉他会嘴脸一变然后凶光毕露的样子,但是,他确实演得很好!)“头先妈妈在店里不知道你去了哪里,她想出去找你,我不想她出去看到你和一个男人在一起,我拦住她,帮你撒了一个谎。作为一个老公,我要帮一个在街边搂着另一个男人的老婆说谎,我真的忍的好辛苦。我不想问为什么,因为有太多个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应该从那里问起好,我只是想,我只是想你选清楚”。选清楚是失望,不选清楚是痛苦,因为一开始就已经错了,就像飞蛾扑火。 做节目时,阿佘聊到了电影《Frankie And Johnny》,“所以最后,当你看到两个大明星在一起,搂抱着在窗前刷牙,你难免会觉得,这一种所谓的幸福,始终还是太好莱坞了,就好像平凡人,正如你和我,都是没资格享受到一样”。

独自来到海边录音的阿佘,突然发现了海豚,兴奋的忘了时间一直录到了晚上。躺在山坡上,她发现了最纯净的风景——星空,也唤起了她心中最纯净的回忆——家明。

从这里开始,剧集开始了无缝式回忆切换:现在的阿佘,因为山火被困在了山上;而过去的阿佘,从山上狼狈地下来,上了一辆小巴,不过可惜钱包掉了,于是被赶下车,还遇上了大雨,避雨时,她遇到了家明,一个修电话线的学徒工。“所以说咯,这个世界哪有人没自己的问题,你看我好,我也看你好,有时候和别人比较下,就会发觉自己的问题不一定那么大,你这样想可能会想通”。像星空一样纯净的家明打动了阿佘,阿佘爱上了纯净的家明,一爱,便是一世。

Bowman从医院接回了被从山上救下的阿佘,车上,阿佘打电话给Arthur,要他以后都不要找自己了,“没什么为什么,是我自己搞错了一些事情,对不起,就这样吧”。不过,她并不

是选择了Bowman,“我头先之所以在你面前打那个电话,就是想告诉你听,我决定离婚,是真真正正因为我想我自己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敷衍的理由”,“错已经错了,我一早就不应该拿你们两个跟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人相比”。Arthur和Bowman都被阿佘当成了家明的幻影,只是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占据自己心灵全部的,只有家明。记住一个人一世也好,喜欢一个人一世也好,让一个人占据自己的心一世也好,太多人只有在伤害了另一个人后,才能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做这些事。

因为阿佘这位电台主播也算公众人物,所以阿佘被困在山上的事,也引起了三位以前的老友的注意,这便是靠吃人肉活下来的那三人。三人因为关注阿佘都来到现场,重逢时已形同陌路:陈豪打理黑市期指生意,用打泰拳麻痹自己;保怡投身工会工作,成为素食者以求良心好过;德斌获救后选择性失忆,对山上的事情一无所知,他刚从国外回来,和一家大小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积极地想和以前的朋友重归旧好。作为阿佘这些苦难真正的根源,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痛苦。

观《天与地》(二)

保怡似乎已经结婚,但是屋内却看不到女主人,只能通过衣服,保怡的留言条来确定,这里有另一个女人居住。

保怡的工作遇上问题,原本定好一起举行发布会的一班工人临时失约,原来是一位政客为了增加政治资本,向工人承诺解决问题。保怡仍然不肯放弃,想以工会自己的立场绝食、抗议,引起公众关注,帮助那些工友。师傅泉叔开解他说:“总之我认为可以帮到那些工友的,最后谁领功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

保怡不情愿的来到电台参加有关这次行动的访谈,并发现阿佘就在这家电台做事,他想找阿佘,但不敢见她。这时配乐响起了Nichole Alden的Not Looking Back,这首歌明明是I'm not looking back开头,却跟着You are in my mind。

之前被困山上后,Bowman、Arthur和阿佘成为了媒体的话题,于是阿佘的爸爸约她收工后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她爸爸现在的妻子——一个顶多大阿佘一年的女人。

“你妈妈前一阵子打电话给我,她关心你,她两口子没办法劝服你,现在你对着我还是这样,你说,我怎么对你妈咪交代”,“算了吧,爸爸,你们以前在一起你也不怎么向她交代的,能有多为难呢”。

饭后,阿佘和姐妹一起去夜店,也是这集最搞笑的一段。“男人要不是用下面来思想的话,你又怎么能看到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太监都那么奸诈呢,就是因为他们被逼要用脑子思想”,“为什么你们这些女人,总是要把男人的智商形容得比海豚只高过一点点才满意”, “中学有没有读生物学,雄性动物为了要增加自己基因繁殖成功的几率,所以要找不同的伴侣来繁殖,这还不叫禽兽啊”,“女人不也一样吗?你们有没有看动物奇趣录啊,知不知道母猩猩同一时间交上几只公猩猩啊,他们就是希望那些公猩猩不知道她肚子里面的孩子是不是他的,才不舍得把她扔下山”,“这就叫聪明了”,“是啊,是啊,男人是单细胞嘛,怎么你们一个个不在家里养仓鼠,要跑出来夜店等男人泡呢?”

于是,第二天,阿佘酒醒后,发现旁边偏偏躺着一个不认识的男生时,只能仓皇离开。看来就算人类可以有丝分裂,也摆脱不了滚床单的宿命。

来到电台后,德斌突然出现在了阿佘面前。阿佘虽然对十八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完全清楚,

但她不傻,她能感觉到十八年前发生过一些事情,所以她对德斌冷面相对。

德斌其实已经拥有很幸福的生活了,有份好工作,有个好老婆,还有一对爱他的儿女,虽然这些幸福的基础是他的选择性失忆。所以可能这些幸福本来也不是他的,就像和恶魔做的交易,10年之后,用生命作为代价去偿还。

将来有一天,当他记起当年的事的时候,他会变成怎么样呢?所以做人真的不能太贪心,已经生活在幸福中了,就不要再对那些难以触碰到的事情费尽心思了,最终可能不光得不到,反而连现在的幸福也会完全失去。不过可惜,没人能做到,你我都不能。

保怡还是进行了绝食示威,但是超过了本来约定的时间,泉叔来劝他停止。这也是这集最精彩的部分——现在的保怡和十八年前雪山上的保怡所说的话的对比:“如果我现在停止绝食行动,我相信什么结果都不会有的”“你不吃东西会死的”“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贯彻始终,我们应该有一套,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做人准则,这一点是你教我的”,“你不用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只知道我不想死在这里”,“我这次就算饿死也不会放弃的”。

原来在十八年前,为了生存,保怡唆使陈豪一起杀死重伤的家明,来得到维生的食物——人肉。而当时高烧的德斌,就在他们挣扎不敢动手的时候先一步举起刀捅向了家明,这一刀,彻底捅烂了三人做人的底线。家明没有从山上下来,他们三人的灵魂,也被山上的风雪,吹得粉碎。

十八年后,保怡可以从容的切肉,蒸肉饼,但他成为了素食者,吃到肉就会吐;陈豪打理的地下期指公司可以把其他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但他要用每天打泰拳打到鼻青脸肿、吃半生的肉来麻痹自己;最幸福的德斌选择性失忆,有着美好的生活,可讽刺的是,十八年后,将要再一次亲手破坏三人脆弱生活的平衡的人,依然是德斌。

观《天与地》(三)

很喜欢阿佘卧室的装修,特别是和窗外的房子对比的时候,能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完全隔绝;还能在深夜坐在窗边床边喝红酒,享受这种与世隔绝。

陈豪和他的医生一起吃早餐,医生劝他注意饮食习惯,不要一大早就喝咖啡加威士忌。不知道咖啡加上威士忌是什么味道,不过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咖啡和酒都不是我的爱好。不过陈豪这句话形容的很妙,“咖啡因可令人头脑清醒,而酒精会令人灵魂麻木,我们做金融的,两样都要,怎么会没必要”。 讽刺的是,原来这个医生也是陈豪黑市期指的客户,而当陈豪劝他转做正规的期指的时候,教授找了个可笑的理由拒绝了。咖啡加威士忌和黑市期指,他们果然是半斤八两。

保怡的同事听了他在电台的访谈之后很气愤,她气愤保怡被议员抢走了所有功劳,气愤保怡做了这么多事结果没人回应,“你不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面,整件事你就好像没做过任何事一样,你认为这样公平吗?”,“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不公平,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不完美的,所以这样我们才有事情做,这样不好吗”。

德斌依然执着的跟到了保怡正在维权的工厂,一想到他将来的样子,就觉得他很可怜。

接下来是TVB近年来少有的商战剧情了,精彩而又精悍,“澳门盘房的电脑系统花了一百多万,将年钟调快了四十多秒,就这样捡那些笨蛋的货就已经是赢家了”。可惜,人再精,在

天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刚一收市,天文台便宣布,下午会挂八号风球,意味着下午不会开市,股市高开高收,没时间下跌。电脑快了40秒也好,人再聪明也好,在天面前都要明白自己的渺小。

因为八号风球,陈豪只好去拳馆打拳,却又看到了“阴魂不散”的德斌。。。剧集到现在为止,都在疯狂的表现德斌的幸福和执着,所以无论怎么看,都只能感觉到这个人物的悲剧。

陈豪因为打拳鼻腔出血,邵美琪担心一定要他去医院。到了医院,碰到了护士Gina,她似乎也是位故人。邵美琪看到后担心Gina是陈豪的旧女友,很没自信地在陈豪面前大谈让爱。这部剧之前,我基本上是很嫌邵美琪的,因为她总是演一些自以为很精明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的长相和演技不光完全表现不出这些特点,还会过犹不及地惹人嫌。还好在天与地里,她终于演了个傻女人,并且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仍然相信爱情。

这个镜头我很喜欢,陈豪和邵美琪在风雨中行走。如果有一天,能去香港,希望能遇上八号风球,还有一个和我在风雨中行走的人。

陪完邵美琪后,陈豪去见邵美琪的姐姐金燕玲,黑市期指公司的真正老板。金燕玲查清了陈豪的底细,知道陈豪接近邵美琪只是为了她们的家族生意,所以对他各种羞辱,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惜像陈豪这么聪明的人,会在这个时候放弃么。

Gina回了家,原来她就是那个住在保怡家里的人,也许他们是夫妻,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变成了现在这样。他们也是非常纠结的一对,看起来是夫妻,也住在一起,但是完全没有任何交流,甚至看起来Gina正在跟一位医生交往。但是,当Gina看到印有保怡照片的宣传画在风雨中被吹得脱落的时候,仍然冒着雨去把它重新挂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以后才知道了。

保怡仍然在工会加班,泉叔过来劝他不要太辛苦,不要太勉强自己,“我是想同你讲,眼前我们所做的事,由始至终都是为别人做,不是为自己做”“泉叔,你认为我是在出风头?”,“为了利益,当然是为自己了,但是如果为了自己良心好过些,也都是为了自己”。

阿佘继续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一次爬起来喝酒,看来失眠已成为她的习惯。是否因为这个习惯,卧室才被装修的这么适合失眠的时候用?

喝完酒后,她才发现这段时间又喝了很多瓶酒了,于是去把空瓶扔掉。扔瓶子时,垃圾袋破了,她看着掉落的瓶子的镜头,可能戚其义想暗示她明白了什么。

接着,她一个人拿着录音器材去街边录电车的叮叮声,那叮叮声是属于她和外婆的回忆,录着录着,她突然想起了过去,那段家明、陈豪、保怡,德斌四人对她如众星捧月的时光。这时,背景音乐又响起了Not Looking Back,那首明明开头是I’m not looking back,却跟着You are in my mind的歌。有些事情,曾试过欺骗自己,但后来发现那不止没有用,反而还会有反效果,所以,与其勉强自己做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不如坦然面对,不在乎让自己做到什么,只为不再压抑内心。

观《天与地》(四)

邵美琪答应了陈豪的求婚,她这个角色确实很傻,很相信爱情。我想知道这两者有联系么,是因为很傻所以很相信爱情;还是因为很相信爱情所以很傻;又或者它们其实没什么关系。 可惜无论有没有关系,她所相信的这份爱情,就好像第一集里面阿佘说的那样:这一种所谓的幸福,始终还是太好莱坞了,就好像平凡人,正如你和我,都是没资格享受到一样。

但是,我始终觉得,这个角色,是这部灰暗电视剧的一抹阳光,就好像十八年前的家明那样。可惜,家明已经不在了,希望她,能够在面对这些灰暗的人群时,坚持住这份阳光。

朱慧敏演的Jessica这个角色,是陈豪的前上司兼前女友,是邵美琪的好朋友,是陈豪的现任助手,从这些身份里,基本上可以看出陈豪的上位之路了。“麻烦你告诉Emma(邵美琪),你们结婚那天,我不方便做她姐妹”,“又怎么了”,“我没你那么本事,上班一张脸,下班一张脸,好像不用卸妆下班似的,我知道自己现在是你的下属,我没权过问你的私事,我自问也同Emma减少了聊天,但如果要我在你结婚当天,还要像你那样化好妆,堆其笑容,做你太太的姐妹,就算别人不觉得肉麻,我自己也觉得难看”,“你别告诉我,你现在才来生气”,“我还有什么好气的?你以前把我当是一个好帮手,我现在也是你的好帮手,这样就够了,我出去忙了”。她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保怡在帮一班工人追讨薪水,而这班工人的老板,也欠了陈豪的期指公司一大笔钱,于是,陈豪约德斌和保怡出来,想保怡让那些工人不要罢工。最终当然是不欢而散,而保怡回去更是向那些工人提出第二天一早便静坐罢工。

陈豪回到家,发现邵美琪姐妹竟然都在,三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陈豪本以为金燕玲竟然肯让他和邵美琪结婚了,但金燕玲告诉他,邵美琪为了证明陈豪向她求婚不是为了钱,已经把自己的所有股份以两元的价格卖给了自己。面对这样的打击,陈豪表现的满不在乎,不过心里已经决定抛弃邵美琪了。

第二天,当他找借口不见邵美琪的时候,金燕玲依然找来高级设计师为妹妹设计婚纱,还做出高兴的样子。“回头那个臭小子不用我来踩,Emma都会恨他一辈子,我现在做姐姐的越替她高兴,做妹妹的以后就会越感激我,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陈豪现在也好不到哪去,他因为期指赌错欠了别人近一千万,还发现保怡的罢工已经开始了,乐极生悲、腹背受敌用来形容他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雪上加霜的是,工厂的老板就在这些工人面前跳楼自杀了。讽刺的剧情一幕接着一幕:罢工的工人看到老板死了,被记者稍微问一两个问题就马上指着保怡说,“是他?煽动我们罢工的,他说这样做,才能让雇主正视我们的声音”。需要帮助的时候,就雄哥(保怡在剧中的称呼)前雄哥后,出事了,就马上把责任推给这个雄哥,这就是人的本性吗。

不管怎样,陈豪和保怡是彻底决裂了,而戏剧的转折也在这里出现了:德斌想起了当年家明创作的一首歌的曲调,自己录了出来,交给了阿佘。因为是家明创作的歌,阿佘在电台把这首歌播了出来,因为阿佘,曾经的好友竟又聚到了一起。

四人在酒吧坐下,德斌无意间说了一句,“怎么了,Yan(佘诗曼剧中的名字),难得人这么齐,我们可以?”“什么叫齐了?我很清楚你们为什么要找我来,我也很清楚为什么你们认为我说的话还有份量。我现在就同你们三个讲清楚,当年是你们欠我的,你们一起去新疆,你们三个都答应过我会好好照顾家明的,结果你们没把家明带回下山来。这件事你们欠我一辈子,我没兴趣、没时间,也不想、不愿意知道你们几个大男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现在告诉你们,如果你们硬要吵架,麻烦你们跑远点,远到不要让我知道、让我看见,否则从现在开始你们都给我闭嘴。但是如果你们硬要作践,请你们以后以后都别再来找我!我不想见到家明为了你们这种人,在山上丢了性命。”

因为罪孽而反目的兄弟,因为阿佘停止了争吵。从酒吧出来,保怡发现自己的车被两辆车卡住开不出来,德斌立刻过来帮他,过了一会,陈豪也走了过来,“我只是来看热闹的,别指望我会帮忙”,我不得不吐槽一声,豪哥,你傲娇了。。。

三兄弟重新变回了当年那么好,因为德斌,更因为阿佘,那个那些年他们一起喜欢的女孩。

篇二:理论知识 弥补基础理论!解读摄影基本的构图

弥补基础理论!解读摄影基本的构图 每每说道摄影作品,总离不开谈及构图,构图有这么重要吗?好的构图怎么就看的那么舒服呢?构图有没有诀窍呢?构图会不会捆住我们的手脚,使我们变得教条呢?图片一出等等构图问题就不断地萦绕着我们,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困扰着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构图的困惑之一:主体居中

这是最常见的构图困惑,很多主体居中的照片是不能让人有感觉的,为什么会这样?摄影者不禁要问,在拍摄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感觉,当看到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景物时,是真有那么一阵创作的冲动,用眼睛通过取景框尽力地盯住看,生怕抓不住这个景象,最后,照片还是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照片虽然很清楚,色彩很鲜艳,可是为什么不能吸引人呢?困惑挫伤了我们的创作热情,这个困惑

的原由究竟在哪里呢?

这个困惑的产生是个生理自然的问题,解决这个困惑先从了解我们自己开始。图片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看的,摄取图片也是通过我们的眼睛。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与看就这么不同呢?剖析现象我们可以了解,看图时我们用的是双眼看大图,拍摄时用单眼(即使是双眼)看的是小图,还有相机的聚焦和测光功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心。双眼看图和单眼取景、大图和小图这些怎么就会有两种观看的感受呢?从图片是为了观赏这个目的看,双眼审视图片是决定图片构图成败的关键,双眼到底在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是感受外界明暗色彩的唯一器官,在张望时还可以区分物体的远近,区分远近是依赖的双眼,两个眼睛看到不同的视场,经重合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立体的景象,既然双眼是不同的视场,就会产生两幅景象重合不到的地方,这个位置一般称其为盲区,双眼的盲区是在中心部位,无怪呼双眼对中心位置出现 1

的物体视而不见,原来眼睛看不见中间的物体,这样说可能夸张了,谁说看不见!照片中间的一个小点都能看见,看见是看见了,可是,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少能对此感兴趣,如果真正体会到自己生理上的这点需要,会不会从照顾自己的需要出发,安排好图片的画面。

取景时为什么这个现象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取景时也是用眼睛感受景物的,取景的感受怎么与图片的感受会不一样!我们大家忽略了拍摄时是用的单眼观看的现实,单眼是不存在盲点的,但是,看景物也不是立体的,即使是双眼,看到的是取景器小图,小图在眼睛看到的范围只是一个部分,这时小图在眼中只能算是一个点,我们宏观的眼睛不能完全融入小图中去体会眼睛的观感,只能做的是尽力的捕捉,很少去安排布置。

另外,相机制造商也在诱导我们做主体居中的行为,对焦(自动聚焦)、测光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央,使得我们的主体脱离不了中间的部位,结果产生的都是让人不感兴趣的图片。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不让把主体放在图片的中央,放哪儿合适呢?看过舞台报幕员站的位置吧!舞台的1/3或2/3处,图片是个方框平面,这样处理画面,上下左右1/3或2/3处放置主体,我看应该可以吸引大多数欣赏者的视线。

主体居中也不是完全不可,这要看是什么样的主体了,如果是要对称图形或金子塔构架,就该突破这种框框了。

2

线条是绘画表现的基本方法,在摄影中同样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很多很多的照片不能登入艺术的殿堂,究其原因有很多便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主体与其它线条之间的关系,不能让线条达到错落有致,很好的去衬托主体,使得线条无序的与主体重合交错,最后,无情的“切碎”了我们精心营造的画面。

线条起着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怎么会这样无视各种各样的线条存在,怎么会让线条无序的充盈画面,我们的眼睛平时都在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图片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线条?这又不得不说我们观看的方式,眼睛在观看实景时看到的是立体的景象,视点始终是一个,不论你怎样运用眼睛,只能看住一个点,有人说了,我们不是把朝向方整个扇面的景象都看清了,怎么能说只看到一个点呢?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清很大面积的景象,依赖的是眼球不停的运转和眼睛不断地变换焦距,景象在脑海中有所暂留获得的印象。

图片是个平面的景象,把实景的前后都反映在一个平面上,景象已被固化,虚实已不能由眼睛来随意调节,景象的前后重合在一个画面上,那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不就在发挥强大的视觉影响力吗!

由于我们眼睛的运作,让我们忽略了主体物前后无关线条的存在,使我们的画面经常是横出枝节、头上长枝、斜切画角等等,对我们的图片构图起着破坏力的影响。

如何避免混乱线条的影响力,这需要不断地锻炼我们眼睛的观察力,锻炼让眼睛对拍摄景物无关的光影、色彩、物体也引起注意,避开或用技法处理有影响的线条,让画面变得整洁一致。

3

如果我们把每个风景图片都看作是一个一个的小天地,再把这方天地往大了去想,就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天下,那这个天下我们怎么分配好呢?看看我们多数人怎么分的,天与地平分,天与海平分,平分来,平分去,却总感到是分配不均,画面不能稳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已经很公平的处理了天下,而这天下却显得这么的不够太平,细想一下历史给我们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大一统时代以外,三国是最富有时代故事的历史了,也是我们印象最深的时代了,孔明为了不具备抗衡实力的刘备能够存在一方,提出要促成三足鼎立之势,让刘备在天下相对稳定的阶段得到了发展。

三足鼎立与我们的摄影又有何干呢?两点是线,三点是面,两点的线是扯不清的,而三点在面上是可以站稳的,一个稳定的格局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来应用呢!

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只看到了天与地、海与天,难道在这两者之间再加上一个什么的,才能做到所谓的三分天下,达到我们要的平衡,那这个能使我们画面平衡的东西究竟在什么地方。

别急!就在天与地、天与海之间,这个平衡应该由摄影者自己来掌握,怎么做呢?在自己的心目中始终把图片的天下看作是三份,在两分天地间如何应用这三份天下,不是有个远交近攻的策略吗!中间的这部分不是被天侵占,就是被地吞并,这样天下就会相安无事,一个感觉良好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记住,希望感觉到景物的深远,地面或海洋多些。希望感觉到辽阔那就让天空多些。 4

什么是趋势?趋势是事物发展可能到达而还没有到达的方向,发现某种趋势,便可以引导众多追随者去追寻相同的目的。趋势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没有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些趋势都隐藏在图片中的什么地方,这些隐含的趋势都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趋势在图片中具体的是些什么呢?

趋势在图片中没有具体的指向,趋势的表现基本隐含在线条或着事物的指示当中,什么样的线条具有趋势的作用呢?平行的线条有吗?可以说没有,平行的线条即使在地球上转上几圈也不能相交,就是说没有到达的方向。在图片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有吗?也是没有,因为相交的线条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线条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我们要的趋势呢?不是平行的线条,不在画面中交错(线段可能在画面内交错,但是,没有实质交错也可)的线条,要在画面以外的不远处相交,还有隐含在事物指示当中落点在画面以外的隐含线,这些都是具有趋势作用的线条。

发现具有趋势作用的线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图片有了这些趋势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宽阔的想象力,发挥思维的空间,产生无穷的乐趣,让观赏者在图片以外找寻各自的答案,这样扩大了图片的作用。比如,图片上一个人或一群人都在看着画面以外的某点,看图者就会被这些视线所吸引,去想象画面以外有些什么东西。还有,风景图片中运用好具有趋势的线条,这幅风景图片就存在无尽的想象魅力。发现了这个秘密,我们还能放过这些具有趋势意义的线条和指示隐含线吗!

5

篇三:构图的困惑

构 图 的 困 惑

一、主体居中

每每说道摄影作品,总离不开谈及构图,构图有这么重要吗?好的构图怎么就看的那么舒服呢?构图有没有诀窍呢?构图会不会捆住我们的手脚,使我们变得教条呢?图片一出等等构图问题就不断地萦绕着我们,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困扰着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困惑之一主体居中

这是最常见的构图困惑,很多主体居中的照片是不能让人有感觉的,为什么会这样?摄影者不禁要问,在拍摄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感觉,当看到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景物时,是真有那么一阵创作的冲动,用眼睛通过取景框尽力地盯住看,生怕抓不住这个景象,最后,照片还是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照片虽然很清楚,色彩很鲜艳,可是为什么不能吸引人呢?困惑挫伤了我们的创作热情,这个困惑的原由究竟在哪里呢?这个困惑的产生是个生理自然的问题,解决这个困惑先从了解我们自己开始。图片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看的,摄取图片也是通过我们的眼睛。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与看就这么不同呢?剖析现象我们可以了解,看图时我们用的是双眼看大图,拍摄时用单眼

(即使是双眼)看的是小图,还有相机的聚焦和测光功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心。双眼看图和单眼取景、大图和小图这些怎么就会有两种观看的感受呢?从图片是为了观赏这个目的看,双眼审视图片是决定图片构图成败的关键,双眼到底在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眼睛是感受外界明暗色彩的唯一器官,在张望时还可以区分物体的远近,区分远近是依赖的双眼,两个眼睛看到不同的视场,经重合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立体的景象,既然双眼是不同的视场,就会产生两幅景象重合不到的地方,这个位置一般称其为盲区,双眼的盲区是在中心部位,无怪呼双眼对中心位置出现的物体视而不见,原来眼睛看不见中间的物体,这样说可能夸张了,谁说看不见!照片中间的一个小点都能看见,看见是看见了,可是,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少能对此感兴趣,如果真正体会到自己生理上的这点需要,会不会从照顾自己的需要出发,安排好图片的画面。

取景时为什么这个现象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取景时也是用眼睛感受景物的,取景的感受怎么与图片的感受会不一样!我们大家忽略了拍摄时是用的单眼观看的现实,单眼是不存在盲点的,但是,看景物也不是立体的,即使是双眼,看到的是取景器小图,小图在眼睛看到的范围只是一个部分,这时小图在眼中只能算是一个点,我们宏观的眼睛不能完全融入小图中去体会眼睛的观感,只能做的是尽力的捕捉,很少去安排布置。

另外,相机制造商也在诱导我们做主体居中的行为,对焦(自动聚焦)、测光都设计在取景器的中央,使得我们的主体脱离不了中间的部位,结果产生的都是让人不感兴趣的图片。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不让把主体放在图片的中央,放哪儿合适呢?看过舞台报幕员站的位置吧!舞台的1/3或2/3处,图片是个方框平面,这样处理画面,上下左右1/3或2/3处放置主体,我看应该可以吸引大多数欣赏者的视线。 主体居中也不是完全不可,这要看是什么样的主体了,如果是要对称图形或金子塔构架,就该突破这种框框了。

二、错乱的线条

线条是绘画表现的基本方法,在摄影中同样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很多很多的照片不能登入艺术的殿堂,究其原因有很多便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主体与其它线条之间的关系,不能让线条达到错落有致,很好的去衬托主体,使得线条无序的与主体重合交错,最后,无情的“切碎”了我们精心营造的画面。

线条起着这么大的作用,我们怎么会这样无视各种各样的线条存在,怎么会让线条无序的充盈画面,我们的眼睛平时都在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图片上会出现这么多的线条?这又不得不说我们观看的方式,眼睛在观看实景时看到的是立体的景象,视点始终是一个,不论你怎样运用眼睛,只能看住一个点,有人说了,我们不是把朝向方整个扇面的景象都看清了,怎么能说只看到一个点呢?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清很大面积的景象,依赖的是眼球不停的运转和眼睛不断地变换焦距,景

象在脑海中有所暂留获得的印象。

图片是个平面的景象,把实景的前后都反映在一个平面上,景象已被固化,虚实已不能由眼睛来随意调节,景象的前后重合在一个画面上,那这些纵横交错的线条不就在发挥强大的视觉影响力吗!

由于我们眼睛的运作,让我们忽略了主体物前后无关线条的存在,使我们的画面经常是横出枝节、头上长枝、斜切画角等等,对我们的图片构图起着破坏力的影响。

三、平分天下

如果我们把每个风景图片都看作是一个一个的小天地,再把这方天地往大了去想,就是我们一个一个的天下,那这个天下我们怎么分配好呢?看看我们多数人怎么分的,天与地平分,天与海平分,平分来,平分去,却总感到是分配不均,画面不能稳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已经很公平的处理了天下,而这天下却显得这么的不够太平,细想一下历史给我们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大一统时代以外,三国是最富有时代故事的历史了,也是我们印象最深的时代了,孔明为了不具备抗衡实力的刘备能够存在一方,提出要促成三足鼎立之势,让刘备在天下相对稳定的阶段得到了发展。三足鼎立与我们的摄影又有何干呢?两点是线,三点是面,两点的线是扯不清的,而三点在面上是可以站稳的,一个稳定的格局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来应用呢!

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只看到了天与地、海与天,难道在这两者之间再加

上一个什么的,才能做到所谓的三分天下,达到我们要的平衡,那这个能使我们画面平衡的东西究竟在什么地方。别急!就在天与地、天与海之间,这个平衡应该由摄影者自己来掌握,怎么做呢?在自己的心目中始终把图片的天下看作是三份,在两分天地间如何应用这三份天下,不是有个远交近攻的策略吗!中间的这部分不是被天侵占,就是被地吞并,这样天下就会相安无事,一个感觉良好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记住,希望感觉到景物的深远,地面或海洋多些。希望感觉到辽阔那就让天空多些。

四、趋势的秘密

什么是趋势?趋势是事物发展可能到达而还没有到达的方向,发现某种趋势,便可以引导众多追随者去追寻相同的目的。趋势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没有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些趋势都隐藏在图片中的什么地方,这些隐含的趋势都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趋势在图片中具体的是些什么呢?

趋势在图片中没有具体的指向,趋势的表现基本隐含在线条或着事物的指示当中,什么样的线条具有趋势的作用呢?平行的线条有吗?可以说没有,平行的线条即使在地球上转上几圈也不能相交,就是说没有到达的方向。在图片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有吗?也是没有,因为相交的线条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线条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我们要的趋势呢?不是平行的线条,不在画

篇四:斯通:美国看不见自己的黑暗

斯通:美国看不见自己的黑暗

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美国导演、编剧和作家奥利弗·斯通看来,美国是个躁动的帝国,他关注的是“不断犯错”的美国之后将何去何从。

斯通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合作的新著《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被称为“美国最具世界主义良知的自我批判之作”。

斯通参加过越南战争并负伤,他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等作品很注重对社会的反思。

1月24日,奥利弗·斯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的“自恋”让美国人只看到美国好的一面,而忽略了黑暗的一面。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他强调说:“美国正确的对华态度就是放松,顺其自然,消除偏执并且以史为鉴。”

美国正在犯的错就是全方位遏制中国

环球时报:

您在新书《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中描述了美国的另一面历史——不断犯错误的历史。

您觉得现在的美国政府正犯什么错误?

斯通:

2008年我开始和美国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联手,合作5年写完这本书。我出生于1946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学习美国历史,当时学的是传统的“美国例外主义”,即美国是二战的胜利者,抵御苏联的冷战进攻,是1949年后共产主义中国的人权维护者。我在学习这样的历史中长大,对此深信不疑,大多数美国人也是如此。

我40多岁拍进步电影时,意识到美国历史黑暗的一面。普通美国人包括孩子,只看到美国好的一面,看到它的“家长作风”,看到它为自由民主而奋斗,却没有看到它从战争中牟利,并拥护民粹主义。这些问题各国都有,但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军事强国,所以美国的狂热或自恋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

本书最后一章从19世纪90年代跨到2013年奥巴马执政时期,关于现在美国政府的错误,必须提到重返亚太战略。就是全方位的遏制中国,这与1947年或1948年时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很像。最近日本政府的政策让人极为不安,且对世界构成威胁,这与美国重返亚太有很大关系。日本政府经常更迭,但基本都是保守派,对美国言听计从。而日本的左派政府执政都不会太久,

比如鸠山由纪夫。

环球时报:

去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美国罕见地表示“很失望”。分析认为美国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加强美日同盟,另一方面美国也很看重中美关系,您怎么看美国在其中的角色?

斯通:

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会有人不赞同。我认为美中必须保持好关系,这对新时代来说至关重要。有趣的是,许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会保持强力增长,其兴趣也不会转移。换句话说,中国不会像二战前的日本或是一战和二战前的德国,因为它知道战争会让世界失去方向,并且带来巨大的财富损失。我认为,中国领导人和大部分民众都想与世界和谐相处。中国本质上是追求一种和谐感。中国不会像英法美那样去掠夺他国的土地。

不过,美国人对中国有强烈的恐惧感,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美国会有周期性的偏执狂和强烈恐惧。

在美国,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说,中国是个健康的国家,中国人工作最为努力,有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融入而不扰乱社会,他们喜欢赚钱,喜欢和平。这些并不难理解,但

很多人并不这样看中国人。这种“中国一旦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只能屈居第二”的大众思维可能会导致战争。越战就是毫无缘由地由美国开始的,所以不要小看美国发动战争的能力。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们美国并不希望战争,但是人民无法控制政府,而政府有自己的决定,可以借助强大的媒体来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去年12月,美中军舰就险些在南海发生碰撞。中日钓鱼岛争端都可能导致战争。

沟通不畅时加重美国对华恐惧

环球时报:

您刚才提到美国对中国有强烈的恐惧感,那么,美国正确的对华态度应是什么样的?

斯通:

我认为,正确的对华态度应当是联盟、和平与合作,要放松,顺其自然,消除偏执并且以史为鉴。中国在美国有大量投资,华人及其他亚裔遍及美国各地,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我希望这种正确的态度能占据主导地位,消除当前许多新闻里的排外情绪。

环球时报:

美国应当从中美关系历史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斯通:

在二战中美国选错了边,支持蒋介石,而蒋的国民党腐败严重,不得人心。1949年共产党统治中国后,美国极为害怕,将中国当成敌人,进入长期的反共阶段,因为美国错误地认为中国会和苏联结盟来针对美国,很快朝鲜战争便成为例证。但美国从未想过中国对美国也有很多担忧,比如美国当时的对华言论使中国担心美国侵入朝鲜,打到鸭绿江后会进一步入侵中国。顺便说一下,当时美国的麦克阿瑟说应用核武器轰炸中朝边境,如果中国要加入战争甚至应轰炸中国,所以朝鲜战争是深刻影响美中两国关系的一场战争,自那之后美中就断了联系,直到尼克松执政时,两国关系出现缓和。但每次两国沟通不畅时,对华的恐惧感又会产生。我认为,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美国的极端民族主义一样危险,一些人老想发动战争,觉得民族自尊心被践踏。

环球时报:

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精英认为,美国是世界强国且很有智慧。但您书中提到美国总统经常会做些不太明智的决定。最近美国前防长盖茨在回忆录中也提到奥巴马对自己的阿富汗政策缺乏信心、不信任下属等。您怎么看这种反差?

篇五: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 2012

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

2012-11-29 21:43 |作者: 苏永利 |来自: 哲学中国网

六十四卦排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比如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马王堆帛书卦序以及宋人伏羲卦序等。不同的卦序能够反映不同的易学思想。对于各种卦序思想,学者们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得出多种结论。不过,结论中的多数似乎太过受制于具体与局部,未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就现今所见几种典型的六十四卦卦序而言,它们可能主要反映了三种彼此不同的易学思想:阴阳之义、五行之理和图书之数。而阴阳之义又基本是围绕《周易》这部经书展开。传统的治易方式一般都被大别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不同卦序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展现的实际上是以象数与义理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而其中又以三分法的分类更为实质。

关于六十四卦卦序,传本《周易》的排列最为人们所熟悉,似乎也最为经典,学者的研究也最为繁多。传本《周易》卦序所反映的最重要的易学思想就是阴阳。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被称之为老生常谈。因为阴阳是易学最基本的思想,有关阴阳的任何认识应该是一切易学研究的当然结论。况且,人们在探讨卦序的时候绝没有不论阴阳者。不过,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谈论阴阳,但不同的学者对于阴阳与卦序关系的实质内容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说《周易》卦序最重要的易学思想是阴阳,意味着阴阳是作者排序最基本的理论根据。甚至可能是唯一决定全局的根据。学者虽然也能从《周易》卦序中寻找出其它一些规律或思想,但是,这些其它规律或思想往往不具备完全的适用性,也即总不免存在例外,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除此之外,其它一些卦序虽然也离不开阴阳,但是与《周易》卦序相比,其中心思想则显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阴阳,而是另外一些既具备阴阳又超越了阴阳的特殊思维。

关于《周易》卦序的阴阳思想,古代学术已经进行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易纬》和唐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易纬·乾凿度》曰: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成、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下经以法阴,故以成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

《乾凿度》总体明确地论述卦序者仅此一段。其间虽运用了许多天地人伦的词句,但都是为了说明卦序的阴阳二元结构。关于《周易》将阴阳作为排序基本原则的思想,其言虽未明,但其意已彰。

根据《乾凿度》这段论述,学者们还产生了其它一些联想。其中既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者,也有批判否定者。发挥者如天、地、人三才思想。在这段文字之中,确实出现过天、地、

人三个概念。但三者并未处在同一个思维层次上。天与地相对而论,天地与人之间不是分别对应,而是结合在一起成为自然整体再与人相对。在人文之内也是如此,虽然分男分女,但男女也只是彼此相对而论。与天地自然相对的是由男女共同组成的社会人伦。正如作者所谓“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易纬·乾凿度》文),天、地、人只是指易中所具备的多种哲学思想之一,而不是六十四卦排序最基本的原则。就像文中“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同上)一样,其真正所指不涉及八卦排序,而在于论述易卦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的广博思想内涵。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周易》卦序之中确实存在三才思想。但此时的天、地、人就像阴阳之与任何一种卦序的关系一样,都只是从宽泛的一般意义而言。天、地、人三才也是易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任何一种卦序都会与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这样的发挥对于学者深入辨别八卦排序的真实原则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批判者多集中讨论该文所列举的卦名的数量,认为仅乾坤、泰否、坎离、咸恒、损益、既济未济这几对卦不足以全面地揭示《周易》卦序的思想。部分学者还因此根据各自的理解分别补充加述几卦,以求完整妥贴①。其实,严格而论,这些增补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非但一时解决不了,恐怕永远也无法彻底解决。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不存在于《周易》卦序或《乾凿度》对于卦序的论述之中,而是出在其学术思路本身。《周易》六十四卦排序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阴阳。在阴阳之外似乎再没有明显地确立学者们所追寻的其它任何的“骨架”或“经络”。《乾凿度》的论述也只是概要地说明阴阳,其所列举的“天地”、“男女”、“上下”、“终始”等已经足够说明《周易》卦序中所包含的彼此相对的两仪思想。

关于《周易》卦序的阴阳思想,《乾凿度》的论述源于卦理,而孔颖达的论述则是基于卦象。

《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其周氏就《序卦》以六门往摄,第一天道门,第二人事门,第三相因门,第四相反门,第五相须门,第六相病门。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运数门也。如讼必有师,师必有比等,是人事门也。如因小畜生履,因履故通等,是相因门也。如遁极反壮,动竟归止等,是相反门也。如大有须谦,蒙稚待养等,是相须也。如贲尽致剥,进极致伤等,是相病门也。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不取深缊之义,故云“非易之缊”,故以取其人理也。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故不用周氏之义。(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卦传疏》)

“非覆即变”指的是六十四卦阴爻与阳爻之间的对应关系。上下颠倒是覆,隐显交错是变。“覆”之所指即为阴阳,“变”之所论亦为阴阳。“覆”与“变”的错综原则即是阴阳思想的上佳表述。不过,孔氏虽然总结出了“非覆即变”的规律,但没有自觉地认识到阴阳是《周易》卦序的基本原则,或者说他并没有从六十四卦排序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去认识“覆”与“变”的作用。因为他最后所肯定的是韩康伯的“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的思想,而对于周弘正的“六门”之说却持否定态度。其实,所谓“乾之次坤”、“讼必有师”、“小畜生履”、“遁极反壮”、“大有须谦”、“贲尽致剥”等不同性质的二元对应关系恰恰都是阴阳的不同表现形式。

所谓卦序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要在整体上成为六十四卦排序的指导思想,而且对每一卦所处位置的原因都能够作出说明。如果只能解释部分现象,挂一漏万,那样的“原则”只是卦序中可能包含的某些思想,很难称之为排序的主要思想或基本原则。韩康伯说《序卦》“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只是一种或然的认识,其文辞表述本身并不严谨。《序卦》所论主要是义理,包括每一卦卦名的义理和六十四卦卦序的义理。比如“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所谓天地之间充满万物,这是人们对世界的义理认识,其中并没有卦爻之象。“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徲也。物樨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这一系列的表述、演进几乎全部都是理性推衍。当然,对于卦名的理解也可以源自卦爻之象。比如临卦,“可大之业,由事而生。二阳方长而盛大,故为临也”(李光地《周易折中·临·程传》)。但从《序卦》的总体文字内容来看,似乎还是以义理为主。

韩氏之论如果能够再进一步或许就可以深入到《周易》卦序的基本思想,那就是对于“托象以明义”之“义”的解释。从探究卦序思想的角度而言,韩氏的认识有些浅尝辄止。从《序卦》的思维方式和整体思路来看,作者所要表述的主要易学思想,也即“义”,可能就在于阴阳。阴阳思想之于《序卦》,除了《乾凿度》所作分析之外,还充分体现在文章自身的行文节奏上。从天地自然到男女人伦,作者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穷上反下”、“否极泰来”的两仪互为其根、互相转化的阴阳之道。“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序卦》之“终焉”,终而未了。

重阴阳是《周易》一书整体和一贯的思想。例如,《周易·文言》一篇只论说了《乾》、《坤》两卦而不是全部六十四卦,对于其中真正的历史原因,学者们至今未能确然了解。对此,我们不妨更换一种思路。或许《周易》的作者原本就只撰写了乾坤两卦,因为易道太过广大,每一个具体的学者一时之间只能选择一种角度来探究,而《文言》的作者所选择的角度就是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就只是乾坤。就像迄今为止的许多易学学者一样,他们的研究虽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其它的卦爻,但究其实质,其主要内容基本上都还是集中在乾坤两卦,其中心思想也往往只是停留于阴阳二元。当然,《周易》作者对于易的认识没有局限于乾坤两卦,但他所始终强调者却明显在于阴阳乾坤。“乾坤,其易之组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系辞传》)《周易·系辞》篇虽然涉及到十六个卦十八个爻辞的内容,但是其中心论点还是乾坤天地阴阳。可见,《周易》六十四卦排序的原则从于阴阳,正是与其多数传文的基本思想相一致的。

要全面地认识传本《周易》卦序的基本思想,还必须对照分析其它不同的卦序结构。六十四卦排序可以呈现出千万种形态,但真正能揭示出深刻易学思想的卦序并不多见。综观易学历史,除传本《周易》卦序之外,较有特殊代表性的卦序主要还有两种: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

对于京房八宫排卦,学者们已经总结出许多的思想,比如:八宫、纳甲、纳支、世应、飞伏、游归、卦气、建候、积算、五行、六亲、消息等。初看起来,其内容之丰富博杂不免有些使人眼花缭乱。然而,所有这些内容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五行。也就是说,在京房的八宫卦序理论之中,五行不是与其它内容相互并行而可以单独列举的议题,而是全部思想的核心。所有其它内容基本上都是五行解易这一总体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

京房八宫卦序中所运用的五行易学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其主要内容而言,首先,通过八宫分组确定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六画卦的五行属性。每一宫都以一个纯卦为基础,按照阴阳爻交互变化的原则产生其余七卦。每宫八卦的五行属性相同。例如:“乾,纯阳用事,象配天,属金”;“震,分阴阳交互用事,属于木德,取象为雷”。其间,阴阳爻自下而上的变化为消息,消息的过程形成世应,消息的结果产生世魂: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与归魂,而飞伏则是一宫八卦各爻因消息变化而存在的隐与显的相对关系。其次,通过纳支确定三百八十四爻中每一个阴阳爻的五行属性。“阴从午,阳从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四阳卦顺配,四阴卦逆配;阳卦六爻配阳支,阴卦六爻配阴支。在京氏八宫易学之中,广义的纳支还包括建候、积算和星宿等。例如:《乾》曰:“积算起己巳火至戊辰土,周而复始。”《噬嗑》曰:“五星从位起镇星,女宿从位降己未土。”干支是阴阳五行存在的具体形式,纳支的本质就是纳阴阳五行。最后,按照五行之间的生克原理将卦五行与爻五行相结合,从而产生六亲。“八卦,鬼为系爻,财为制爻,天地为义爻,福德为宝爻,同气为专爻。”(《京氏易传》)也就是说,京房的八宫排序是以八宫分组为始,以六亲定位为终,由宫、卦、爻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五行解易体系。

京房的五行易学体系比较复杂,其中有些内容一时还不能被现代学者所详尽认识。比如纳甲,纳甲即是卦爻配十天干。在《京氏易传》之中,同时存在着几种不同形式的纳干系统。如《乾》,既有“甲壬配外内二象”,又有“积算起己巳火至戊辰土”。但是,不管那种纳甲,其五行解易的思想本质完全一致。《京氏易传》有曰:“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

由于京氏八宫的排列顺序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有的学者就认为京氏八宫卦序反映了“父母六子”的思想。“父母六子”是八卦最普通的人伦之象。在大多数的易卦排序之中,我们几乎都能找到“乾坤六子”形形色色的存在形式,特别是将八组分类作为基本排序结构的各种卦序,其情况更是如此。不过,如果我们仅仅停留于一般共性,简单地分列“父母”、“六子”的长幼顺逆,就无法真正认识不同的卦序背后所深含的不同的易学思想。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781978-1.html

与京氏卦序一样,帛书卦序也是按照八组分类,每组八卦的首卦也同样呈现出“父母六子”的情况。但是,帛书卦序所反映的易学思想不是五行,而是阴阳。与《京氏易传》相比,帛《易》与传本《周易》两种易学著作在整体思想上同属一类。这种异同的特点在各自的传文之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京氏易传》上、中、下三卷,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文字内容基本都是围绕五行这一中心论题。如卷下曰:“易者,包备有无,有吉则有凶,有凶则有吉。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其以五行解卦的主题思想非常突出。与传本《周易》一样,帛《易》传文之重乾坤阴阳的倾向也极为明显。特别是《易之义》,其中还分列有《乾坤之参说》、《乾之详说》、《坤之详说》等专章详论阴阳。帛《易》虽然也提到过五行,但是,从其总体内容来看,五行原理似乎可有可无。而帛《易》与传本《周易》,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文辞句法,都在极力突显阴阳这一中心思想。当然,两者在六十四卦排序的具体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传本《周易》卦序所依据的是简单的两仪阴阳,而帛书卦序则扩大到八卦阴阳。

八卦阴阳的顺序源自帛书《易之义》与传本《周易·说卦》两部文献共同具有的一段类似论述。帛书《易之义》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八卦相错。”② 传本《说卦》则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学者常以《说卦》之“水火不相射”来“校正”《易之义》之“火水相射”③,但向来没有确切的根据。而帛《易》卦序的阴阳排列或许可以就水火两者的前后顺序提供证明。帛书八组每组之内八个卦的先后顺序是: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水在前,火在后。八组首纯将阳四卦与阴四卦分开,分别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也是水在前,火在后。帛《易》卦序与传本《周易》卦序,所不同者只是细微表象,所相同者是阴阳二元的基本实质。

元包卦序与京氏卦序之间的关系也基本相似。元包卦序同样分为八组,每组内八个重卦的卦变原则与京氏八宫相同,在总体上也属于五行解易。但是,元包八组的首纯的先后顺序却是坤、乾、兑、艮、离、坎、巽、震,而不是京房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与京氏八宫相比,元包八组排序的区别主要有三:一、将阴卦置于阳卦之前,阴阳倒置;二、将八纯阴阳连配,而不是阴阳两分;三、父母之后,少在先、长在后,长幼颠倒。元包卦序的这三点变化显然在于重阴抑阳,它可能是为了综合表现《归藏》“首坤”的易学旨趣,而京氏八宫先父子后母女的卦序则体现《周易》“尚乾”的易学取向。不过,元包卦序虽然存在这三点阴阳变动,但并未改变其五行解易的整体思想本质。

易卦排序的不同必有其不同的内在机理。对于不同卦序之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不宜简单地进行取舍,否则难免产生毫厘之谬。与帛《易》卦序一样,宋人邵雍的“伏羲卦序”也是以八个三画的经卦为基础,按照“八卦相荡“的原则进行排列的八组卦序。即:每组八卦的所有上卦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经卦,下卦也都是由八个经卦按照一定的顺序与不变的上卦相叠而配。只不过这八个下经的先后顺序与帛《易》不同: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伏羲卦序与帛《易》卦序两者所深含的易学思想的差异就正是反映在每组八卦下经的排列顺序这一貌似细小的区别之上。

伏羲卦序是宋人图书卦序的典型代表。邵雍以数解易,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排序是伏羲先天之数一至八的数字序列。伏羲卦序的排列基础是易数。在伏羲卦序的八组排序之中,不仅每一组之内的八个六画重卦是由各自下卦的三画经卦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排列,而且八组的先后顺序也是遵循这一数字原则。更有甚者,在将伏羲卦序制成八组方格图时,作为每组八卦中心的纯卦都不在居首的第一位,而恰恰都分别被排列在各组之内相应的数字序位之上,即位于组内排序与组间排序两种序列相同序号纵横交错之处。就全部六十四卦的排序而言,从第一组首卦之乾开始到最后一组末卦之坤为止,所有位次都完全符合宋人图书易学经“加一倍法”所计算出的六十四卦的数字序列。

根据卦与卦之间的数字关联,宋人将六十四卦制成方圆

天与地怎 么看不了

两种图形。而不管是方还是圆,都能充分反映伏羲卦序以数解卦的独特易学思想。

以数解易的历史似乎非常久远。早在《周易》之中,就已经存在一些数与易的论述,如天地阴阳之数与大衍揲蓍之数等。就连宋人的所谓“加一倍法”,好像也能从中找到根据:“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个三画经卦的先天之数正是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加一倍法”的逻辑生成。在《周易》流传的过程之中,虽然从来没有缺少过易数的研究,但是易之数真正形成一种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