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千户苗寨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3:32 体裁作文
千户苗寨5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美丽的千户苗寨

美丽的千户苗寨

那冉冉

千户苗寨500字作文

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亘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这就是千户苗寨。

在几座美丽的山上,树木成林,种类繁多,有橡树、松树数都数不清。在山上不乏许多美丽的月季、大丽菊、鸡冠花。山上有一千多户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这。

千户苗寨果不其名,在美丽的山窝窝上,一大片一大片独特的苗房,足足有一千多户之多,你别看从山顶的房子到山脚的房子距离好象很近很近,实际上,从山顶走到山脚,要大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分美丽,房子全是用木头做的,十分独特。在四角的屋檐下,有几扇木头框成的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走进房里,虽然没有城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房子的结构十分巧妙,一间连着一间,让人感觉十分宽敞。两脚蹬在木地板上,一阵清脆的咚咚声十分好听。

美丽的千户苗寨,你真是山林中一颗耀眼的星星!

篇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五(3)班董宽泽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苗族最大的根据地,风景十分美丽。我们参观马岭河大峡谷后,来到了这里。

我们乘坐电车,去山上观看风景,一路上,树木繁茂,遮住了夏天的炎热,山上的房子也特别有特色,全是木头所制,十分独特,简称吊脚楼。路上,到处都是苗人与游客。那些苗人身穿银衣十分艳丽。

我们到了山

顶,整个苗寨映

入眼帘,到处都

是吊脚楼,每一

座吊脚楼都紧

紧挨着另一座

吊脚楼,远远望

去,整座山上是

吊脚楼的海洋。

在山顶,我们还

拍了很多照片。

下山以后,

我们去苗寨中

逛街,街上到处

是餐馆、特产店

等等,在石板大街上,到处弥漫着香味。

晚上热情好客的苗族人给我们摆起了长桌宴,长桌宴上酒菜丰盛,还有那醇香的糯米酒、美味的酸汤鱼。吃了一半,几个苗人走过来,向我们敬酒,给旅游的气氛增添了不少生机每个大人都喝了一碗糯米酒,这种酒十分甜十分好喝,酒精度也不高,我也十分喜欢。

苗寨之所以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不仅是因为风景优美,还是因为这民风淳朴。

篇三: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自编整理)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家乡西江千户苗寨,我是本次导游,我的苗名叫XX,根据苗族子父连名的传统,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因为很早以前苗族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也就是有名无姓,但在清朝雍正年间,实行全面改土归流,西江苗寨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后,才按照苗名的谐音来给苗族制定姓氏。我的汉名叫杨XX,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

景区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它也被称作中国的犹太人,因为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是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里西江已有近1300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同胞。

我们知道,贵州是中国苗族乃至世界苗族的大本营,在国内近1000万的苗族人口中有超过一半聚集在贵州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外也有苗族,据统计,在中南半岛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就有超过100万的苗族,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在美国也有近20万苗族,西欧部分国家也有近万余的苗族,在境外,苗族被称为赫蒙族,但苗族毕竟发源于中国,而西江又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自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苗寨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乾隆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个名称不够雅观,因而改称“西江”。“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在苗语里“西江”的含义是苗族“西”氏族“讨”来的地方,“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江苗族是由其他地方迁居过来的。

西江苗寨现作为贵州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实早于1982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西江举办,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而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又成功荣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景点介绍:

观景台

现在,我们将前往苗寨第一站:观景台,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观景台放眼望去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你可以看到白水河穿寨而过,吊脚木楼层层

叠叠,初看之下无不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很多人都好奇苗族为什么喜欢把居住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其实,倒不是说苗族人喜欢住在山上,而是因为苗族人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平地。苗族是农耕民族,只有依靠耕地才能够生存下来,在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平地很珍贵。因此,当地人为了少占耕地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建设吊脚楼,所以才会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情景。

吊脚楼

说到吊脚楼呢,不得不提一下,这一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吊脚楼是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民居建筑形式,而苗族吊脚楼的最大特点,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有长椅,苗语叫“道更息”或者“更息自”,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人靠,因为苗族女子通常都喜欢在这上面挑花刺绣。整体来说呢,吊脚楼的一楼一般都是用来圈养牲畜和放置生产用具等,二楼才是住人用的,而三楼基本都是用来存放粮食的。西江苗寨的吊脚楼群鳞次栉比,其建筑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雨桥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苗族另一种特色建筑—风雨桥,这里就是西江苗寨的风雨桥,它区别于侗族风雨桥一贯的宝葫芦顶,更彰显苗族建筑的特色。大家可以看到桥的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另外,这里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约会的首选之地。其实,风雨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桥头那几个字吗?这是苗语“就郎嗡”的谐音汉字,直译过来叫“回龙桥”,意思是拦住河水中的龙。我们都听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但我们也清楚,龙并非现实存在的生物,其实龙代表了很多种含义,在这里,它是风水的代称,我们已经看到整个西

江苗寨是有一条河水环抱着的,苗族人认为水湾越大的地方越能聚集灵气,风水也就越好,为了避免灵气外泄,就需要建造一座桥来拢住灵气,这就是“回龙桥”的真正含义。

博物馆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西江苗族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000㎡,建筑面积1700㎡,共有11个展厅,陈列以世界、贵州、黔东南、雷山、西江为逻辑顺序贯穿全馆各展厅,以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仰为主要内容分类布展,以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巧妙布局,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的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和智慧,这是一座集学术研究、交流、收藏、展示、教育、服务为一体的中型博物馆,是了解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进行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地。所以,到西江不到博物馆,一定会留下许多遗憾。

银饰

走出博物馆,来到游方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银饰商店。银饰是苗族女子不可缺少的饰物,银梳、银花、银雀、围腰链、耳环、响铃、银角等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古朴,纹理细密,代表了苗族银饰工艺的最高水平。每一位待嫁的苗家女子,其父母必定要准备好一整套盛装,严格来说,搭配盛装的银饰最重可多达6公斤!

歌舞表演

在西江,不可错过的另一道风景是去铜鼓坪看歌舞表演,这些表演内容丰富,包含了苗族各种歌舞,如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锦鸡舞等,当然,这些歌舞是经过编排的,浓缩的。因为真实的苗族舞蹈通常只能在特定场合才能看到,比

如大型的芦笙舞在重大节庆时才有,小型的一般会出现在祭祀性的活动上或者葬礼上。而板凳舞则是苗族地区的妇女在庆祝小孩子满月时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长桌宴

到吃饭的时间了,摆在大家眼前的是苗家的长桌宴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苗族同胞在过苗年、接亲嫁女、办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时,最高的待客规格就是长桌宴。每到村寨里举行“长桌宴”,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顺着寨子街道,一长溜排上数百米,那阵势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在宴桌上,通常都会摆上当地最具特色的食物,如酸汤鱼、腌鱼、苗王鱼、腊肉、腊肠、麻辣鸡、鸡稀饭等等,这些都是宴请宾客最丰盛的菜式,当然,你要是觉得这些大鱼大肉太过油腻的话,我会推介你去尝试酸汤米豆腐,或者砂锅粉,也是不错的!但在平时来说,苗族的日常饮食都是素菜多一些,还有一些山野菜,家常炒菜等等。

结束语

好了,,,酒足饭饱之后,是大家的自由时间,我最后推介大家去看下我们西江的夜景,也许你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西江的夜色却独具情调,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所以,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

此文档为本人课堂模拟现场导游实践作业,上传分享,仅作参考。另附演示PPT,如有需要,自行下载!

(贵财旅游 20112216011019 元宏)

篇四:西江千户苗寨优秀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杨,大家也可以叫我杨导。我今天会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获,也祝大家旅途愉快。①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2005年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住1288户,人口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们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②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所以说,苗族来源于皇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代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贵州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③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苗族人传统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人勤劳的象征,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贵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居住风格,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前为房楼后为平房,下层堆放柴草和关畜生。二楼住人,如有三楼则是用于堆放谷物之类,(图)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一种有特色的椅子,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上面坐着刺绣,

所以被命名“美人靠”,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五: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内容: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

2013.6.24 - 2013.6.30

前言: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艺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西江千户苗寨的人们的每一件每一样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苗族人能创造出令世人为之赞叹的传奇?我有时在想,少数民族除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神话和传奇,让世界为之赞叹的还是什么?

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喜欢的风景,这里有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喜欢的人!感受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

专业考察,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前人的传统智慧;从现代设计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

雷公山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决定着设计,现代人们越来越注意的生活的品味,舒适性,人文环境等周边环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需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过一过日子,但是住在山林野趣的时候,享受大自然的时候就觉得太寂寞了就想到市井繁华中享受物质生活。

在当今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亲近大自然。 西江千户苗寨领略人文,雷公山领略自然。

一、考察时间、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6月30日 考察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峰雷公山

二、考察见闻所感

西江千户苗寨

从贵阳出发,途径足足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们,门口的西江苗

寨人有他们古老的方式欢迎者我们的到来,他们载歌载舞,他们热情好客。

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

670年就形成了如今两座山头的建筑规模。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江已有1285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

为苗族。

在西江最引人注目的是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次第升高,

气势磅礴,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型,堪称建筑艺术瑰宝。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建筑群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是全世界

最大的苗寨。

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除少数盖杉

木皮外,全是一色青瓦。吊脚楼的脊梁顶用瓦块砌成“龙脊”图案,

两头翘角,中间饰以“龙宝”,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 在西江的吊脚楼中,通常会分为三层木楼,房子的第一层是存放

生产工具、关养牲畜的;第二层是住人,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厢房、卧房。第三层是贮存粮食、饲料等生活资料。苗族民居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曲型栏杆,因苗族妇女们喜欢在此梳妆打扮、刺绣,所以把它又叫做“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

苗寨都是依山建的,一来是因为苗族先民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聚居在一起便于相互呼应,好聚集在一起抵挡外来侵害,有事呼之快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