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与华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12:43 单元作文
篇一:[精品]高考模拟材料式命题作文“朴与华”审题分析与佳作
高考模拟材料式命题作文朴与华审题分析与佳作
高考模拟材料式命题作文朴与华审题分析与佳作饶水知音
朴与华作文审题分析与佳作展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化……
请以朴与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意理解】
提示语既诠释了朴与华概念的部分内涵,也揭示了朴与华的外延范畴,并点出了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认真研读提示语,有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朴可以理解为抱朴守素、简约质朴、返璞归真……(不可理解为贫困、不如意的生活处境),华可以理解成人生华章、人格光华、生活奢华……
能准确理解题意,必须要能揭示朴与华二者的关系。朴与华可以理解为内里与外表、内敛与外现、朴素生活与人格光辉、坚实积累与华彩绽放,二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并列共存,也可以是相互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还可以是对立统一。深度立意应该能体现出辩证思考,对二者的论述最好兼顾中有所侧重。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五类卷来打分。一类卷63—70,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三类上49—55,三类下42—48),四类卷28—41,五类卷27以下。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二者关系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点明二者关系,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未能点出二者关系,或对朴和华概念的理解前后不太一致,或有部分内容(不超过三分之一);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暴露问题】
本次暴露的主要问题是,说理论证严重匮乏。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事例,或者简单地列出分论点,而分论点间缺少论证的深入与思维的张力,比如有文章的三句脉络句为:人性中那一份最朴实的情感能超越血缘,缔造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当然,华美也是人生的底色。在我看来,若能实现由朴到华的变,将会是人生价值最完美的实现。这样的文章其实并没有任何分析,貌似议论,观点为描述,由一二两个分论点根本不能推出第三个分论点来。也有些同学未能揭示出朴与华的关系,或者只是结尾点明但文中缺乏充分的论证、阐述。
还有部分同学论证时观点闪烁不清,尤其是对朴和华的理解前后不尽一致,比如前半部分将华理解为人格的光华,后半部分理解为生活上的奢华。
用例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叙例冗长且不会裁剪,有叙无议,观点与材料脱节。
【佳句拾遗】
1.其实,当一个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在并不华丽时,他已经是在向华丽迈步了。
2.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容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他们虽然各自迥异,却拥有一样的特点,华美其外,质朴其内。
3.静坐在月光下,掬一捧清水,洗去身上的油彩,褪去心中的欲望。在阵阵菊花香中体味弘一法师淡淡的话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佳作展示】
朴与华
曾经喜欢词句优美的诗文,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迷蒙,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婉。
所以,初读《红楼梦》,记忆最深的不是《咏白海棠》,不是《葬花吟》,却是那《芙蓉女儿诔》,认为晴雯成了芙蓉花神的宝玉对着池中的芙蓉花焚香祷祝,写下祭文。当时,觉得颇为感动,作为贾府嫡亲子孙,这于他本是不合身份的。(最好能引《芙蓉女儿诔》中的几句华丽的句子为证。)
后来细读时,发现宝玉在写祭文之前思考要用何文体来写,写完后竟与黛玉讨论文中有待斟酌改进之处。虽然是出于审慎,却好像写祭文不是为悼念,倒像是为欣赏。渐渐觉得,那字斟字酌的《芙蓉女儿诔》竟不再是字字泣血。
其实,不少古人都作过悼亡的诗文,却往往过于在乎形式,追求骈散结合,讲求词藻华丽。写出来的诗文读起来固然唇齿留香,却不免有文字游戏之感,真情大概也在字斟句酌间稀薄了许多。
最真切的大概要属苏轼的《江城子》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最是质朴,也最为动人。尤其喜欢东坡那一句小轩窗,正梳妆。我想十年中他一定常常回想起妻子梳妆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不曾揽胜自己的妻子如何美丽如何贤惠,然而那回忆中却含着深切的怀念,其他的其实并不重要。(此段论述应该突出朴。)
最质朴的真情远胜于最华丽的诗篇,因为太过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暇顾及事物的本质。即使当初情真意挚,却无法天长地久。
为人亦如此。
那善于诗文、精通音律的司马相如离开了卓文君,那《凤求凰》的华彩曾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但却没有能演绎司马相如的忠贞如一。
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狂傲不羁的苏轼却最是深情。
太过华丽的东西终究短暂,光彩夺目的人生无法长久。时间将会慢慢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质朴的本相。质朴的人像是蚌中的沙粒,经历漫长的岁月,却越发圆润光泽,被时光静静打磨成光芒耀眼的珍珠。
越是质朴,往往越是真实。(末句应扣住朴与华收结。)
点评:本文能以《芙蓉女儿诔》为由头,引出悼亡诗文的朴与华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的朴与华,角度小巧而挖掘颇深,此种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但由于考场行文仓促,本文还有一些值得润色加工之处,眉批中已点出。得分:62分。
朴与华
1965年初,绵延了一个冬季的大雪终于停了。
她一个人从家里带出了木叉大扫把,奋力扫开了戏台上堆积一季的雪。冰碴粘住了扫不掉,她就脱掉手套徒手去扒,直到双手冻得通红。
那一个冬天的夜晚,她站在乡村的戏台,全身上下,只有一件红袄看的过眼。戏台的顶棚只有几根粗糙的木梁,上面随意的铺着稻草。雪化开了,水从缝隙滴落下来,叮叮咚咚,伴着鼓点,有着说不出的味道。
她捏了一个指花,不着粉黛的脸上带着忧伤的神情。一边甩着不存在的舞袖一边唱了起来,是汤大师的游园惊梦。声音哀怨中透着华丽,情感饱满中透着真挚。
台下摆着几排破旧的木椅子,满满地坐着几十个村民。他们衣着朴素甚而破烂,表情却是渴求神往。看着台上的她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戏,却被她真挚的情感打动,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一曲唱毕,人走的七七八八,留下的瓜皮果壳,她耐心地一一拾起扔掉。
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唱多久,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唱着昆曲的日子,华丽而充实。能多唱一天就是一天吧她想。
2012年初,她坐在新修的梅兰芳大剧院的观众席上,拿着一张价值不菲的门票。
可以容纳500余人的大厅豪华气派,墙壁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扩声、隔噪器。身下的座椅还散发着特有的新家具的味道,柔软而舒适。
面前的舞台被各种高价灯打出的灯光的拥簇着,完美的背景前,站着华服的艺人。她们的脸上是厚厚的一层粉妆,堆砌得毫无瑕疵,服装繁纷复杂,十分考究。
年轻而有名的表演者按照既定的剧本演唱着,声音缠绵婉、柔曼悠远。从扩声器里传来的声音带着点不真实感,却被机器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杜丽娘……穿得倒花哨,声音不错,只是节奏和咬字差了些。她像个老行家似的,细细品味着,不自觉说了出来。
旁边认真听着的人白了她一眼,好似她贬低了昆曲艺术一样。
自嘲地笑了笑,她起身离去。与其让人不快倒不如自得清净。
北京的雪下得猛烈,像刀子一样要将你的脸划开。她驼着背在街上慢慢走着,额上纵横的沟壑是岁月的痕迹。像碴子一样的雪飘散在眼前,随风摇起她的记忆。
她突然站定了,眼睛因怒气瞪得滚圆,手指不听使唤地捏了一个极不标准的指花,就要放声唱了,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
戛然而止,她愣怔了片刻,手无力地垂下。天际有些昏暗,她的背在夜色中显得更加佝偻了。
那一声苍老干枯的声音,已不再华丽,随飞雪飘散在空中。
点评:本文以一位昆曲行家为主角来写,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意境悠远,语言颇佳。主体部分写了两例,一是简朴中的华丽,二是华丽中的浅朴,——前后的朴与华不是同一内涵。结尾点题有些含混,如果改好,此文可进入一类卷。想想怎样改?得分:60分
朴与华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生梦蝶
许多年后,仍有许多人会念及那对伶人兄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曲朴与华的霓裳。 人间,是抹了脂粉的脸,淡妆浓抹,深一眼浅一眼都是云烟。
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每次抬头望天,他总是记起母亲临终前的那一句善待阿妹,这短短一句凝成蝴蝶,时常飘至耳边。他记得当年是他带着妹妹在寒冬腊月在戏园外跪了三天才进了园子。他替阿妹挨打受罚,阿妹窝在墙角静静流泪,那一段质朴无华的岁月啊!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眼已是十年。当初的兄妹也成长为角儿。血色罗裙间拾级而下的白衣花旦,罗浮仙子素霓裳,他眼里流动的波澜,竟可叫人心醉。如今的奢华岂是当初的质朴可比?说来也怪,其实不过是些抑扬顿挫的曲子,添了几抹华丽的长短句,生生道来一出美丽到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戏文。角色里的帝王将相带来华而不实的快乐,可毕竟还是显出撕裂后破败的颓唐。
三教九流,戏于卑贱。生命是蝴蝶,盲目而华丽;是蝴蝶,却飞不过沧海。 1932年,日军袭击上海,一座歌舞升平的城市顷刻硝烟弥漫。
而于他,仍旧是血色的罗裳,风情的妆。他是要唱一辈子戏的,差这一场都不行。于是
在台上唱他的独角戏,我便在千万麻木不仁或惊恐的眼中看见这双绝望的眼,疯癫了,沦陷了,叫人心碎了。终于,他不能忍受这样虚无的华,跪倒在地,泪湿了朱粉凝妆,垂死的光华,不要它又何妨。
繁华,果真是一掬细沙,总会从指缝中溜走。不如那当初的朴,苦涩却让人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阿妹在为他画眉梳妆,阿妹轻喃:来生仍愿做你的妹妹,相依为命,执朴弃华。他浅笑,这笑里一片斑斓,是爱,是悟,是舍弃戏园的不悔。在不用仰头寻朴,出手便可触到风之朴的清爽舒心。
自此,世上多了一双蝴蝶,蝴蝶的名字,叫朴。
点评:立意、落笔皆不凡。此文之序,微显其功力。将目光投诸梨园这一域,已显其素材之新。以蝴蝶为线,将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故事婉,扣题精巧,语言雅致,更难得的是将文章的人物的情感通过故事的表现而升悟为国家大义。着实让评卷者赞叹。
朴与华
泊于秦淮河上,她是绝色娇娘;漫步于青石小巷,她是世间最羞涩的姑娘。
若想用一个字形容江南的美,无论是朴,或华,我想都是不合适的。想来也是,若能一言以蔽之,那江南就不能称其为江南了——这使人炫目、令人神往、复杂而又简单的江南。 秦淮河里流水的,不是水,是六朝脂粉。这胭脂溶在酒里,化在泪里,终汇到了河里。我们醉,不以微涩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迎面的暖风带来的,是无尽的欢声笑语,是无尽的奢华。难怪杜牧会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叹,江南的华丽已足以让她背负亡国之恨了。
然而,光靠华美的外表是不能吸引世人全部的目光的。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无数,都偏爱江南,在我看来,更是为她淡妆艳抹之下的清谈质朴所吸引。
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汽弥漫着江南宛如女子一般的雅气。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打破了水面的静谧,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幽静的气息。在蒙蒙薄雾中,周围的一切,石头桥、巷子、小船,甚至自个儿,都渐渐地变淡,变淡,淡到已不可说,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一片的空灵宁静,再配以橹轻划开水面的汩汩声和船身轻微晃动的吱吱声,江南的质朴恬静之美显露无疑。
其实,若仅仅是奢华,江南也许会沦为一个花红柳绿的销金窟;如果只有质朴,江南也永远是个小家碧玉,不能登大雅之堂。而江南正是集两者之精华,成其这边独好之风景。 有时候,朴与华似乎也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它们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溶。华丽到了极点便归于质朴,质朴到了极致也便成了华丽。弘一法师有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或许我们也可以化用一句佛语——华即是朴,朴即是华。
行走在水乡,品味江南的朴与华。
行走于心灵,品味精神的朴与华。
评语:本文是质美兼具的优秀之作,文章将江南喻为女子,紧扣朴与华的内涵与关系,把江南的华丽与质朴演绎得惟妙惟肖。文章先写江南的华丽,然后笔锋一,又写江南华美的外表之下深蕴着质朴的神韵,最后写江南是朴与华的完美统一,阐明两者的关系,层次清晰明朗。语言清新、细腻且富有感染力,字迹工整,字体美观。
朴与华
揉碎桃花红遍地,关山倾倒再难抉。
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又偏爱打扮的出色,有着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尤三姐以她万人不及的绝代风华和倔强的个性,格外耀人眼目。然而,她那华美的外貌却给她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在贾府这么一个肮脏混乱的地方。尤三姐卑微地活着。在贾珍贾蓉的眼中,尤三姐就是
一朵令人垂涎的野花。她必须是布偶,任其摆布;她必须是微尘,任其践踏。
然而在那华美的面容下却俨然藏着一颗倔强而又朴实的心。她不认为只要顺了他们,她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她所想要的知识一份平淡的生活。所以,她终于爆发。像火山喷发,像长堤决口,所有的隐忍的屈辱,积郁的不满喷泻而出。唇舌似剑,刺破了他们衣冠禽兽的堂皇外衣;厉言如鞭,抽打着他们无耻肮脏的糜烂灵魂。
然而,为了生存,那颗朴实的心被封存了。她以那华美的容貌去报复。可朴实之人终究朴实。她明白,金银珠宝买不来生活的希望,肥鹅肥鸭填不满生活的空洞,绫罗绸缎掩不住身上的污迹。她的痛苦,不只是来自最底层空间的压迫,更深的创痛来自于她对自己的谴责。她可以不在乎别人的侧目,却逃不开自己对自己的审判。朴实的她或许也只希望自己只有一幅朴实的面容。如花的年纪却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她华美面容后,到底还藏着多少辛酸的泪水。
贾府的生活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昭示着她是一个不洁的女人,没人相信她内心的坚贞自首,朴实无华。活着只剩下一副屈辱的躯壳,绝望中,她想到了鲜血,只有鲜血才能洗清她不白的女儿身,剑锋一横,那华美的面容伴着她朴实的心灵消逝了。
或许尤三姐是华美与质朴的矛盾体,却也是朴实华美的完美结合。在她华美的面容下永远藏着一颗朴实的心。亦或是朴实与华美本就是人生底色吧!
她是一朵花,就要绽放;她是一把火,就要燃烧;她是一柄剑,就要挥舞;虽然花儿零落了,火光黯淡了,剑气消弭了,但朴实的心却依旧温热。
点评:这不是第一次以尤三姐作为文章的素材了。她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写作。文中所相关的华与朴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所能想到的。难得的是她的主题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得很有深意。
朴与华
朴实,不追求外表的艳丽,而注重内在的光芒,就如那外表质朴的河蚌,不想外壳炫彩夺目,而以内附珍珠展现内在纯洁。华丽,追求外在玲珑缤纷之美,以此来夺得关注,就如双翅光彩的蝴蝶,以己之美艳引人追逐。朴与华,内与外,孰更受青睐。
世人大多是追求朴实无华的。鲁迅先生的文笔虽不华美,但其质朴犀利的言辞为先生争得了傲骨的名声。乐圣贝多芬外表朴素,却凭其坚韧品质谱写了震撼命运的乐章。大器晚成的苏珊凭其天籁之音受人尊重,而没人厌恶她的外相。人们常常追求朴实,欣赏它的美。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朴实,而有时不顾及外表呢?为何从未有过华而不朴这一形容词出现呢?因为人们总有着这样的观点: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内在美的前提下,外表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况且,朴实无华的外表更能衬托出外在的美丽。外表不出众的人往往能因内心的美获得比外表美丽者更多的赞美。
华丽总因为其特点限于表面而抛弃,是因为人们不喜欢美丽的外表吗?还是不值得自己去为华丽拼搏?不是的,而是因为人们总认为华丽之下虚无的,飘渺的,让人感觉用华丽来吸引人的一般都是镶金璀璨的空盒子。
然而,我恰恰认为华丽不应该被舍弃,外表不应被忽视。内在美固然重要,朴实也因其衬托的不能舍掉,但如果将朴实与华丽相结合,不是更能起到惊人的效果吗?周瑜因其英姿飒爽和用兵如神而为后人推崇;梅花因其纯洁之美与铮铮傲骨独立于百花之间;《红楼梦》因其绝妙的文采和现世的内涵为后人深究。
朴实因其使用价值而无可非议,华丽以秀美夺人眼光,二者集于一身,妙不可言。但同时,不应过于苛求朴实与华丽。过于朴实,隐含之才难以被发现;过于华丽,便会激起人们厌恨假象之感和审美疲劳。必须把握朴与华的度,适度方显作用。
谁又会拒绝使用华而朴来形容事物呢?
点评:本文立意独到,在大多数同学为朴喝彩时,此文却挖掘出华的必要性,最后辩证
篇二:“朴与华”作文审题分析与佳作展示
“朴与华”作文审题分析与佳作展示
【作文题目】
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
请以“朴与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意理解】
提示语既诠释了“朴”与“华”概念的部分内涵,也揭示了“朴”与“华”的外延范畴,并点出了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认真研读提示语,有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朴”可以理解为抱朴守素、简约质朴、返璞归真??(不可理解为贫困、不如意的生活处境),“华”可以理解成人生华章、人格光华、生活奢华??
能准确理解题意,必须要能揭示“朴”与“华”二者的关系“朴”与“华”可以理解为内里与外表、内敛与外现、朴素生活与人格光辉、坚实积累与华彩绽放,二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并列共存,也可以是相互转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还可以是对立统一深度立意应该能体现出辩证思考,对二者的论述最好兼顾中有所侧重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五类卷来打分一类卷63—70,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三类上49—55,三类下42—48),四类卷28—41,五类卷27以下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二者关系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点明二者关系,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未能点出二者关系,或对“朴”和“华”概念的理解前后不太一致,或有部分内容(不超过三分之一);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暴露问题】
本次暴露的主要问题是,说理论证严重匮乏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事例,或者简单地列出分论点,而分论点间缺少论证的深入与思维的张力,比如有文章的三句脉络句为:“人性中那一份最朴实的情感能超越血缘,缔造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当然,华美也是人生的底色”“在我看来,若能实现由朴到华的转变,将会是人生价值最完美的实现”这样的文章其实并没有任何分析,貌似议论,观点为描述,由一二两个分论点根本不能推出第三个分论点来也有些同学未能揭示出“朴”与“华”的关系,或者只是结尾点明但文中缺乏充分的论证、阐述
还有部分同学论证时观点闪烁不清,尤其是对“朴”和“华”的理解前后不尽一致,比如前半部分将“华”理解为人格的光华,后半部分理解为生活上的奢华
用例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叙例冗长且不会裁剪,有叙无议,观点与材料脱节
【佳句拾遗】
1.其实,当一个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在并不华丽时,他已经是在向华丽迈步了
2.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容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他们虽然各自迥异,却拥有一样的特点,华美其外,质朴其内
3.静坐在月光下,掬一捧清水,洗去身上的油彩,褪去心中的欲望在阵阵菊花香中体味弘一法师淡淡的话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佳作展示】
朴与华
曾经喜欢词句优美的诗文,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迷蒙,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婉
所以,初读《红楼梦》,记忆最深的不是《咏白海棠》,不是《葬花吟》,却是那《芙蓉女儿诔》,认为晴雯成了芙蓉花神的宝玉对着池中的芙蓉花焚香祷祝,写下祭文当时,觉得颇为感动,作为贾府嫡亲子孙,这于他本是不合身份的(最好能引《芙蓉女儿诔》中的几句华丽的句子为证)
后来细读时,发现宝玉在写祭文之前思考要用何文体来写,写完后竟与黛玉讨论文中有待斟酌改进之处虽然是出于审慎,却好像写祭文不是为悼念,倒像是为欣赏渐渐觉得,那字斟字酌的《芙蓉女儿诔》竟不再是字字泣血
其实,不少古人都作过悼亡的诗文,却往往过于在乎形式,追求骈散结合,讲求词藻华丽写出来的诗文读起来固然唇齿留香,却不免有文字游戏之感,真情大概也在字斟句酌间稀薄了许多
最真切的大概要属苏轼的《江城子》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最是质朴,也最为动人尤其喜欢东坡那一句“小轩窗,正梳妆”我想十年中他一定常常回想起妻子梳妆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不曾揽胜自己的妻子如何美丽如何贤惠,然而那回忆中却含着深切的怀念,其他的其实并不重要(此段论述应该突出“朴”)
最质朴的真情远胜于最华丽的诗篇,因为太过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暇顾及事物的本质即使当初情真意挚,却无法天长地久 为人亦如此
那善于诗文、精通音律的司马相如离开了卓文君,那《凤求凰》的华彩曾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但却没有能演绎司马相如的忠贞如一
“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狂傲不羁的苏轼却最是深情
太过华丽的东西终究短暂,光彩夺目的人生无法长久时间将会慢慢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质朴的本相质朴的人像是蚌中的沙粒,经历漫长的岁月,却越发圆润光泽,被时光静静打磨成光芒耀眼的珍珠
越是质朴,往往越是真实(末句应扣住“朴与华”收结)
点评:本文能以《芙蓉女儿诔》为由头,引出悼亡诗文的朴与华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的朴与华,角度小巧而挖掘颇深,此种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但由于考场行文仓促,本文还有一些值得润色加工之处,眉批中已点出得分:62分 朴与华
1965年初,绵延了一个冬季的大雪终于停了
她一个人从家里带出了木叉大扫把,奋力扫开了戏台上堆积一季的雪冰碴粘住了扫不掉,她就脱掉手套徒手去扒,直到双手冻得通红
那一个冬天的夜晚,她站在乡村的戏台,全身上下,只有一件红袄看的过眼戏台的顶棚只有几根粗糙的木梁,上面随意的铺着稻草雪化开了,水从缝隙滴落下来,叮叮咚咚,伴着鼓点,有着说不出的味道
她捏了一个指花,不着粉黛的脸上带着忧伤的神情一边甩着不存在的舞袖一边唱了起来,是汤大师的游园惊梦声音哀怨中透着华丽,情感饱满中透着真挚
台下摆着几排破旧的木椅子,满满地坐着几十个村民他们衣着朴素甚而破烂,表情却是渴求神往看着台上的她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戏,却被她真挚的情感打动,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一曲唱毕,人走的七七八八,留下的瓜皮果壳,她耐心地一一拾起扔掉
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唱多久,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唱着昆曲的日子,华丽而充实“能多唱一天就是一天吧”她想 2012年初,她坐在新修的梅兰芳大剧院的观众席上,拿着一张价值不菲的门票
可以容纳500余人的大厅豪华气派,墙壁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扩声、隔噪器身下的座椅还散发着特有的新家具的味道,柔软而舒适
面前的舞台被各种高价灯打出的灯光的拥簇着,完美的背景前,站着华服的艺人她们的脸上是厚厚的一层粉妆,堆砌得毫无瑕疵,服装繁纷复杂,十分考究
年轻而有名的表演者按照既定的剧本演唱着,声音缠绵婉转、柔曼悠远从扩声器里传来的声音带着点不真实感,却被机器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杜丽娘??穿得倒花哨,声音不错,只是节奏和咬字差了些”她像个老行家似的,细细品味着,不自觉说了出来 旁边认真听着的人白了她一眼,好似她贬低了昆曲艺术一样
自嘲地笑了笑,她起身离去与其让人不快倒不如自得清净
北京的雪下得猛烈,像刀子一样要将你的脸划开她驼着背在街上慢慢走着,额上纵横的沟壑是岁月的痕迹像碴子一样的雪飘散在眼前,随风摇起她的记忆
她突然站定了,眼睛因怒气瞪得滚圆,手指不听使唤地捏了一个极不标准的指花,就要放声唱了,“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
戛然而止,她愣怔了片刻,手无力地垂下天际有些昏暗,她的背在夜色中显得更加佝偻了
那一声苍老干枯的声音,已不再华丽,随飞雪飘散在空中
点评:本文以一位昆曲行家为主角来写,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意境悠远,语言颇佳主体部分写了两例,一是简朴中的华丽,二是华丽中的浅朴,——前后的“朴”与“华”不是同一内涵结尾点题有些含混,如果改好,此文可进入一类卷想想怎样改?得分:60分
朴与华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生梦蝶
许多年后,仍有许多人会念及那对伶人兄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曲朴与华的霓裳
人间,是抹了脂粉的脸,淡妆浓抹,深一眼浅一眼都是云烟
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每次抬头望天,他总是记起母亲临终前的那一句“善待阿妹”,这短短一句凝成蝴蝶,时常飘至耳边他记得当年是他带着妹妹在寒冬腊月在戏园外跪了三天才进了园子他替阿妹挨打受罚,阿妹窝在墙角静静流泪,那一段质朴无华的岁月啊!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转眼已是十年当初的兄妹也成长为角儿血色罗裙间拾级而下的白衣花旦,罗浮仙子素霓裳,他眼里流动的波澜,竟可叫人心醉如今的奢华岂是当初的质朴可比?说来也怪,其实不过是些抑扬顿挫的曲子,添了几抹华丽的长短句,生生道来一出美丽到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戏文角色里的帝王将相带来华而不实的快乐,可毕竟还是显出撕裂后破败的颓唐
三教九流,戏于卑贱生命是蝴蝶,盲目而华丽;是蝴蝶,却飞不过沧海
1932年,日军袭击上海,一座歌舞升平的城市顷刻硝烟弥漫
而于他,仍旧是血色的罗裳,风情的妆他是要唱一辈子戏的,差这一场都不行于是在台上唱他的独角戏,我便在千万麻木不仁或惊恐的眼中看见这双绝望的眼,疯癫了,沦陷了,叫人心碎了终于,他不能忍受这样虚无的华,跪倒在地,泪湿了朱粉凝妆,垂死的光华,不要它又何妨
繁华,果真是一掬细沙,总会从指缝中溜走不如那当初的朴,苦涩却让人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阿妹在为他画眉梳妆,阿妹轻喃:“来生仍愿做你的妹妹,相依为命,执朴弃华”他浅笑,这笑里一片斑斓,是爱,是悟,是舍弃戏园的不悔在不用仰头寻朴,出手便可触到风之朴的清爽舒心
自此,世上多了一双蝴蝶,蝴蝶的名字,叫朴
点评:立意、落笔皆不凡此文之序,微显其功力作者将目光投诸梨园这一域,已显其素材之新以“蝴蝶”为线,将“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故事婉转,扣题精巧,语言雅致,更难得的是作者将文章的人物的情感通过故事的表现而升悟为国家大义着实让评卷者赞叹
朴与华
泊于秦淮河上,她是绝色娇娘;漫步于青石小巷,她是世间最羞涩的姑娘
若想用一个字形容江南的美,无论是朴,或华,我想都是不合适的想来也是,若能一言以蔽之,那江南就不能称其为江南了——这使人炫目、令人神往、复杂而又简单的江南
秦淮河里流水的,不是水,是六朝脂粉这胭脂溶在酒里,化在泪里,终汇到了河里“我们醉,不以微涩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迎面的暖风带来的,是无尽的欢声笑语,是无尽的奢华难怪杜牧会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叹,江南的华丽已足以让她背负亡国之恨了
然而,光靠华美的外表是不能吸引世人全部的目光的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无数,都偏爱江南,在我看来,更是为她淡妆艳抹之下的清谈质朴所吸引
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汽弥漫着江南宛如女子一般的雅气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打破了水面的静谧,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幽静的气息在蒙蒙薄雾中,周围的一切,石头桥、巷子、小船,甚至自个儿,都渐渐地变淡,变淡,淡到已不可说,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一片的空灵宁静,再配以橹轻划开水面的“汩汩”声和船身轻微晃动的“吱吱”声,江南的质朴恬静之美显露无疑
其实,若仅仅是奢华,江南也许会沦为一个花红柳绿的销金窟;如果只有质朴,江南也永远是个小家碧玉,不能登大雅之堂而江南正是集两者之精华,成其这边独好之风景
有时候,朴与华似乎也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它们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溶华丽到了极点便归于质朴,质朴到了极致也便成了华丽弘一法师有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或许我们也可以化用一句佛语——华即是朴,朴即是华
行走在水乡,品味江南的朴与华
行走于心灵,品味精神的朴与华
评语:本文是质美兼具的优秀之作,文章将江南喻为女子,紧扣“朴与华”的内涵与关系,把江南的华丽与质朴演绎得惟妙惟肖文章先写江南的华丽,然后笔锋一转,又写江南华美的外表之下深蕴着质朴的神韵,最后写江南是朴与华的完美统一,阐明两者的关系,层次清晰明朗语言清新、细腻且富有感染力,字迹工整,字体美观
朴与华
揉碎桃花红遍地,关山倾倒再难抉
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又偏爱打扮的出色,有着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尤三姐以她万人不及的绝代风华和倔强的个性,格外耀人眼目然而,她那华美的外貌却给她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在贾府这么一个肮脏混乱的地方尤三姐卑微地活着在贾珍贾蓉的眼中,尤三姐就是一朵令人垂涎的野花她必须是布偶,任其摆布;她必须是微尘,任其践踏
然而在那华美的面容下却俨然藏着一颗倔强而又朴实的心她不认为只要顺了他们,她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她所想要的知识一份平淡的生活所以,她终于爆发像火山喷发,像长堤决口,所有的隐忍的屈辱,积郁的不满喷泻而出唇舌似剑,刺破了他们衣冠禽兽的堂皇外衣;厉言如鞭,抽打着他们无耻肮脏的糜烂灵魂
然而,为了生存,那颗朴实的心被封存了她以那华美的容貌去报复可朴实之人终究朴实她明白,金银珠宝买不来生活的希望,肥鹅肥鸭填不满生活的空洞,绫罗绸缎掩不住身上的污迹她的痛苦,不只是来自最底层空间的压迫,更深的创痛来自于她对自己的谴责她可以不在乎别人的侧目,却逃不开自己对自己的审判朴实的她或许也只希望自己只有一幅朴实的面容如花的年纪却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她华美面容后,到底还藏着多少辛酸的泪水
贾府的生活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昭示着她是一个不洁的女人,没人相信她内心的坚贞自首,朴实无华活着只剩下一副屈辱的躯壳,绝望中,她想到了鲜血,只有鲜血才能洗清她不白的女儿身,剑锋一横,那华美的面容伴着她朴实的心灵消逝了
或许尤三姐是华美与质朴的矛盾体,却也是朴实华美的完美结合在她华美的面容下永远藏着一颗朴实的心亦或是朴实与华美本就是人生底色吧!
她是一朵花,就要绽放;她是一把火,就要燃烧;她是一柄剑,就要挥舞;虽然花儿零落了,火光黯淡了,剑气消弭了,但朴实的心却依旧温热
点评:这不是作者第一次以“尤三姐”作为文章的素材了她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写作文中所相关的“华”与“朴”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所能想到的难得的是她的主题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得很有深意
朴与华
朴实,不追求外表的艳丽,而注重内在的光芒,就如那外表质朴的河蚌,不想外壳炫彩夺目,而以内附珍珠展现内在纯洁华丽,追求外在玲珑缤纷之美,以此来夺得关注,就如双翅光彩的蝴蝶,以己之美艳引人追逐朴与华,内与外,孰更受青睐
世人大多是追求朴实无华的鲁迅先生的文笔虽不华美,但其质朴犀利的言辞为先生争得了傲骨的名声“乐圣”贝多芬外表朴素,却凭其坚韧品质谱写了震撼命运的乐章大器晚成的苏珊凭其天籁之音受人尊重,而没人厌恶她的外相人们常常追求朴实,欣赏它的美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朴实,而有时不顾及外表呢?为何从未有过“华而不朴”这一形容词出现呢?因为人们总有着这样的观点: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内在美的前提下,外表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况且,朴实无华的外表更能衬托出外在的美丽外表不出众的人往往能因内心的美获得比外表美丽者更多的赞美
华丽总因为其特点限于表面而抛弃,是因为人们不喜欢美丽的外表吗?还是不值得自己去为华丽拼搏?不是的,而是因为人们总认为华丽之下虚无的,飘渺的,让人感觉用华丽来吸引人的一般都是镶金璀璨的空盒子
然而,我恰恰认为华丽不应该被舍弃,外表不应被忽视内在美固然重要,朴实也因其衬托的不能舍掉,但如果将朴实与华丽相结合,不是更能起到惊人的效果吗?周瑜因其英姿飒爽和用兵如神而为后人推崇;梅花因其纯洁之美与铮铮傲骨独立于百花之间;《红楼梦》因其绝妙的文采和现世的内涵为后人深究
朴实因其使用价值而无可非议,华丽以秀美夺人眼光,二者集于一身,妙不可言但同时,不应过于苛求朴实与华丽过于朴实,隐含之才难以被发现;过于华丽,便会激起人们厌恨假象之感和审美疲劳必须把握朴与华的度,适度方显作用 谁又会拒绝使用“华而朴”来形容事物呢?
点评:本文立意独到,在大多数同学为“朴”喝彩时,此文作者却挖掘出“华”的必要性,最后辩证地提出“华而朴”的辩证统一善于分析,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作者不是平面地呈现观点,而是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这是很难得的略有瑕疵的是,在表述上及材料运用上个别处显生硬
朴与华
回首历史长河,脑中闪过无数人影,却再没有一道,朴质如他,华丽如他只有他,是傲然孑立于风中的一支竹,演尽生活的质朴,灵魂的华丽——东坡居士
有谁会料到,仕途大好的他,会因为一个提议,触怒龙颜,从此踏上一条左迁之路虽然路途艰辛,但这艰难的生活又岂会将他的信念压垮?他坚信,在苦难的磨砺之下,才能更好的成长,在朴素的生活中自可体会出别样的风味“暮鼓朝钟自撞击,闭门孤枕对残红”在这种环境下,体验生活的朴素,不也是美事一桩吗?生活的好坏,不必放在心上,不被荣华所蒙蔽双眼,才最是重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生活的简朴背后,隐藏不了的是那颗充实而华丽的心,在这期间,终于焕发出了“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的风采苏轼现存诗词三百四十多首,就有过半是在这期间创作而出,他心中有太多想说的了,于是,大笔一挥,胸中的情愫跃然纸上,顷刻间化为卷卷诗词,供人们品味去品味这华丽的诗词,品味他华丽的内心世界洗净铅华之后,留下的是朴实的外表和那颗洋溢不住的充实的心在艰难的环境中偏居一隅,心却似白云常在,乐在其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质朴如他,华丽如他这样的人,已经无法用言语去赞美了只是,如此的人也曾有过迷惘,在那段沉浸在黑暗的时光里“殷勤且更尽离觞,此生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幸而,不久之后,豁然开朗何必纠结呢?只要心中充实,那便够了他不再追求物质的奢华,静下心来,去体会生命的伟大“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想到了弘一法师的一番话:“问余何适,廊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说的不就是这种人生的态度吗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孔子赞美颜回的话语,在耳边响起是啊,如果夫子在世,遇到苏轼的话,相信也会赞上一句“贤哉”的
在朴与华之间,演绎着的是苏轼生命的足迹
朴与华
与她邂逅,我朴实平淡的生活焕出一丝光亮
彼时,她是纯净美好的天使,沐浴着和风细雨,浸润着春光,吐露芬芳
最最撩人心弦的,便是那落英缤纷微风拂过,拈走片片娇嫩的花瓣,惹得纤纤枝条轻颤和着清风,瓣瓣落花仿若翩跹地跳起圆舞曲般,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都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她氤氲着泥土的湿气,熟睡于大地的怀抱
总会不经意地沉醉于樱花的华美,就像不经意间被大和文化所吸引——那种难以共存的极端主义,那种于生命最辉煌时凋零的,绚烂却无比短暂的美学,每每使我动心因而,我摒弃朴素无味的生活,我追求华美,期待着,“人为武士,花为樱花”的蜕变
然,再次与她相遇,那一幕,却刺痛了我双目
莫名地,她被挂上了标识身份的树牌,仿佛沉重的枷锁,压抑顿生;莫名地,她被困在冠冕堂皇的“某某景区”,如若囚笼,再无自由可言;莫名地,她投下的花荫被嬉笑玩乐的游人占据,难得片刻安宁
篇三: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朴与华”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朴与华”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
请以“朴与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意理解】
提示语既诠释了“朴”与“华”概念的部分内涵,也揭示了“朴”与“华”的外延范畴,并点出了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认真研读提示语,有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朴”可以理解为抱朴守素、简约质朴、返璞归真??(不可理解为贫困、不如意的生活处境),“华”可以理解成人生华章、人格光华、生活奢华??
能准确理解题意,必须要能揭示“朴”与“华”二者的关系。“朴”与“华”可以理解为内里与外表、内敛与外现、朴素生活与人格光辉、坚实积累与华彩绽放,二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并列共存,也可以是相互转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还可以是对立统一。深度立意应该能体现出辩证思考,对二者的论述最好兼顾中有所侧重。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五类卷来打分。一类卷63—70,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三类上49—55,三类下42—48),四类卷28—41,五类卷27以下。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二者关系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点明二者关系,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未能点出二者关系,或对“朴”和“华”概念的理解前后不太一致,或有部分内容(不超过三分之一);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暴露问题】
本次暴露的主要问题是,说理论证严重匮乏。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事例,或者简单地列出分论点,而分论点间缺少论证的深入与思维的张力,比如有文章的三句脉络句为:“人性中那一份最朴实的情感能超越血缘,缔造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当然,华美也是人生的底色。”“在我看来,若能实现由朴到华的转变,将会是人生价值最完美的实现。”这样的文章其实并没有任何分析,貌似议论,观点为描述,由一二两个分论点根本不能推出第三个分论点来。也有些同学未能揭示出“朴”与“华”的关系,或者只是结尾点明但文中缺乏充分的论证、阐述。
还有部分同学论证时观点闪烁不清,尤其是对“朴”和“华”的理解前后不尽一致,比如前半部分将“华”理解为人格的光华,后半部分理解为生活上的奢华。
用例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叙例冗长且不会裁剪,有叙无议,观点与材料脱节。
【佳句拾遗】
1.其实,当一个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在并不华丽时,他已经是在向华丽迈步了。
2.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容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
凌霜自得,不趋炎热??他们虽然各自迥异,却拥有一样的特点,华美其外,质朴其内。
3.静坐在月光下,掬一捧清水,洗去身上的油彩,褪去心中的欲望。在阵阵菊花香中体味弘一法师淡淡的话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佳作展示】
1、朴与华
曾经喜欢词句优美的诗文,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迷蒙,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婉。
所以,初读《红楼梦》,记忆最深的不是《咏白海棠》,不是《葬花吟》,却是那《芙蓉女儿诔》,认为晴雯成了芙蓉花神的宝玉对着池中的芙蓉花焚香祷祝,写下祭文。当时,觉得颇为感动,作为贾府嫡亲子孙,这于他本是不合身份的。(最好能引《芙蓉女儿诔》中的几句华丽的句子为证。)
后来细读时,发现宝玉在写祭文之前思考要用何文体来写,写完后竟与黛玉讨论文中有待斟酌改进之处。虽然是出于审慎,却好像写祭文不是为悼念,倒像是为欣赏。渐渐觉得,那字斟字酌的《芙蓉女儿诔》竟不再是字字泣血。
其实,不少古人都作过悼亡的诗文,却往往过于在乎形式,追求骈散结合,讲求词藻华丽。写出来的诗文读起来固然唇齿留香,却不免有文字游戏之感,真情大概也在字斟句酌间稀薄了许多。
最真切的大概要属苏轼的《江城子》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最是质朴,也最为动人。尤其喜欢东坡那一句“小轩窗,正梳妆”。我想十年中他一定常常回想起妻子梳妆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不曾揽胜自己的妻子如何美丽如何贤惠,然而那回忆中却含着深切的怀念,其他的其实并不重要。(此段论述应该突出“朴”。)
最质朴的真情远胜于最华丽的诗篇,因为太过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暇顾及事物的本质。即使当初情真意挚,却无法天长地久。
为人亦如此。
那善于诗文、精通音律的司马相如离开了卓文君,那《凤求凰》的华彩曾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但却没有能演绎司马相如的忠贞如一。
“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狂傲不羁的苏轼却最是深情。
太过华丽的东西终究短暂,光彩夺目的人生无法长久。时间将会慢慢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质朴的本相。质朴的人像是蚌中的沙粒,经历漫长的岁月,却越发圆润光泽,被时光静静打磨成光芒耀眼的珍珠。
越是质朴,往往越是真实。(末句应扣住“朴与华”收结。)
点评:本文能以《芙蓉女儿诔》为由头,引出悼亡诗文的朴与华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的朴与华,角度小巧而挖掘颇深,此种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但由于考场行文仓促,本文还有一些值得润色加工之处,眉批中已点出。得分:62分。
2、朴与华
1965年初,绵延了一个冬季的大雪终于停了。
她一个人从家里带出了木叉大扫把,奋力扫开了戏台上堆积一季的雪。冰碴粘住了扫不掉,她就脱掉手套徒手去扒,直到双手冻得通红。
那一个冬天的夜晚,她站在乡村的戏台,全身上下,只有一件红袄看的过眼。戏台的顶棚只有几根粗糙的木梁,上面随意的铺着稻草。雪化开了,水从缝隙滴落下来,叮叮咚咚,伴着鼓点,有着说不出的味道。
她捏了一个指花,不着粉黛的脸上带着忧伤的神情。一边甩着不存在的舞袖一边唱了起来,是汤大师的游园惊梦。声音哀怨中透着华丽,情感饱满中透着真挚。
台下摆着几排破旧的木椅子,满满地坐着几十个村民。他们衣着朴素甚而破烂,表情却
是渴求神往。看着台上的她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戏,却被她真挚的情感打动,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一曲唱毕,人走的七七八八,留下的瓜皮果壳,她耐心地一一拾起扔掉。
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唱多久,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唱着昆曲的日子,华丽而充实。“能多唱一天就是一天吧”她想。
2012年初,她坐在新修的梅兰芳大剧院的观众席上,拿着一张价值不菲的门票。
可以容纳500余人的大厅豪华气派,墙壁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扩声、隔噪器。身下的座椅还散发着特有的新家具的味道,柔软而舒适。
面前的舞台被各种高价灯打出的灯光的拥簇着,完美的背景前,站着华服的艺人。她们的脸上是厚厚的一层粉妆,堆砌得毫无瑕疵,服装繁纷复杂,十分考究。
年轻而有名的表演者按照既定的剧本演唱着,声音缠绵婉转、柔曼悠远。从扩声器里传来的声音带着点不真实感,却被机器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杜丽娘??穿得倒花哨,声音不错,只是节奏和咬字差了些。”她像个老行家似的,细细品味着,不自觉说了出来。
旁边认真听着的人白了她一眼,好似她贬低了昆曲艺术一样。
自嘲地笑了笑,她起身离去。与其让人不快倒不如自得清净。
北京的雪下得猛烈,像刀子一样要将你的脸划开。她驼着背在街上慢慢走着,额上纵横的沟壑是岁月的痕迹。像碴子一样的雪飘散在眼前,随风摇起她的记忆。
她突然站定了,眼睛因怒气瞪得滚圆,手指不听使唤地捏了一个极不标准的指花,就要放声唱了,“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
戛然而止,她愣怔了片刻,手无力地垂下。天际有些昏暗,她的背在夜色中显得更加佝偻了。
那一声苍老干枯的声音,已不再华丽,随飞雪飘散在空中。
点评:本文以一位昆曲行家为主角来写,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意境悠远,语言颇佳。主体部分写了两例,一是简朴中的华丽,二是华丽中的浅朴,——前后的“朴”与“华”不是同一内涵。结尾点题有些含混,如果改好,此文可进入一类卷。想想怎样改?得分:60分
3、朴与华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生梦蝶
许多年后,仍有许多人会念及那对伶人兄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曲朴与华的霓裳。 人间,是抹了脂粉的脸,淡妆浓抹,深一眼浅一眼都是云烟。
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每次抬头望天,他总是记起母亲临终前的那一句“善待阿妹”,这短短一句凝成蝴蝶,时常飘至耳边。他记得当年是他带着妹妹在寒冬腊月在戏园外跪了三天才进了园子。他替阿妹挨打受罚,阿妹窝在墙角静静流泪,那一段质朴无华的岁月啊!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转眼已是十年。当初的兄妹也成长为角儿。血色罗裙间拾级而下的白衣花旦,罗浮仙子素霓裳,他眼里流动的波澜,竟可叫人心醉。如今的奢华岂是当初的质朴可比?说来也怪,其实不过是些抑扬顿挫的曲子,添了几抹华丽的长短句,生生道来一出美丽到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戏文。角色里的帝王将相带来华而不实的快乐,可毕竟还是显出撕裂后破败的颓唐。
三教九流,戏于卑贱。生命是蝴蝶,盲目而华丽;是蝴蝶,却飞不过沧海。 1932年,日军袭击上海,一座歌舞升平的城市顷刻硝烟弥漫。
而于他,仍旧是血色的罗裳,风情的妆。他是要唱一辈子戏的,差这一场都不行。于是在台上唱他的独角戏,我便在千万麻木不仁或惊恐的眼中看见这双绝望的眼,疯癫了,沦陷
了,叫人心碎了。终于,他不能忍受这样虚无的华,跪倒在地,泪湿了朱粉凝妆,垂死的光华,不要它又何妨。
繁华,果真是一掬细沙,总会从指缝中溜走。不如那当初的朴,苦涩却让人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阿妹在为他画眉梳妆,阿妹轻喃:“来生仍愿做你的妹妹,相依为命,执朴弃华。”他浅笑,这笑里一片斑斓,是爱,是悟,是舍弃戏园的不悔。在不用仰头寻朴,出手便可触到风之朴的清爽舒心。
自此,世上多了一双蝴蝶,蝴蝶的名字,叫朴。
点评:立意、落笔皆不凡。此文之序,微显其功力。作者将目光投诸梨园这一域,已显其素材之新。以“蝴蝶”为线,将“华,是戏园里的人生;朴,是戏园上方的天空。”故事婉转,扣题精巧,语言雅致,更难得的是作者将文章的人物的情感通过故事的表现而升悟为国家大义。着实让评卷者赞叹。
4、朴与华
泊于秦淮河上,她是绝色娇娘;漫步于青石小巷,她是世间最羞涩的姑娘。
若想用一个字形容江南的美,无论是朴,或华,我想都是不合适的。想来也是,若能一言以蔽之,那江南就不能称其为江南了——这使人炫目、令人神往、复杂而又简单的江南。 秦淮河里流水的,不是水,是六朝脂粉。这胭脂溶在酒里,化在泪里,终汇到了河里。“我们醉,不以微涩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迎面的暖风带来的,是无尽的欢声笑语,是无尽的奢华。难怪杜牧会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叹,江南的华丽已足以让她背负亡国之恨了。
然而,光靠华美的外表是不能吸引世人全部的目光的。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无数,都偏爱江南,在我看来,更是为她淡妆艳抹之下的清谈质朴所吸引。
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汽弥漫着江南宛如女子一般的雅气。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打破了水面的静谧,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幽静的气息。在蒙蒙薄雾中,周围的一切,石头桥、巷子、小船,甚至自个儿,都渐渐地变淡,变淡,淡到已不可说,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一片的空灵宁静,再配以橹轻划开水面的“汩汩”声和船身轻微晃动的“吱吱”声,江南的质朴恬静之美显露无疑。
其实,若仅仅是奢华,江南也许会沦为一个花红柳绿的销金窟;如果只有质朴,江南也永远是个小家碧玉,不能登大雅之堂。而江南正是集两者之精华,成其这边独好之风景。 有时候,朴与华似乎也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它们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溶。华丽到了极点便归于质朴,质朴到了极致也便成了华丽。弘一法师有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或许我们也可以化用一句佛语——华即是朴,朴即是华。
行走在水乡,品味江南的朴与华。
行走于心灵,品味精神的朴与华。
评语:本文是质美兼具的优秀之作,文章将江南喻为女子,紧扣“朴与华”的内涵与关系,把江南的华丽与质朴演绎得惟妙惟肖。文章先写江南的华丽,然后笔锋一转,又写江南华美的外表之下深蕴着质朴的神韵,最后写江南是朴与华的完美统一,阐明两者的关系,层次清晰明朗。语言清新、细腻且富有感染力,字迹工整,字体美观。
5、朴与华
揉碎桃花红遍地,关山倾倒再难抉。
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又偏爱打扮的出色,有着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尤三姐以她万人不及的绝代风华和倔强的个性,格外耀人眼目。然而,她那华美的外貌却给她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在贾府这么一个肮脏混乱的地方。尤三姐卑微地活着。在贾珍贾蓉的眼中,尤三姐就是一朵令人垂涎的野花。她必须是布偶,任其摆布;她必须是微尘,任其践踏。
然而在那华美的面容下却俨然藏着一颗倔强而又朴实的心。她不认为只要顺了他们,她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她所想要的知识一份平淡的生活。所以,她终于爆发。像火山喷发,像长堤决口,所有的隐忍的屈辱,积郁的不满喷泻而出。唇舌似剑,刺破了他们衣冠禽兽的堂皇外衣;厉言如鞭,抽打着他们无耻肮脏的糜烂灵魂。
然而,为了生存,那颗朴实的心被封存了。她以那华美的容貌去报复。可朴实之人终究朴实。她明白,金银珠宝买不来生活的希望,肥鹅肥鸭填不满生活的空洞,绫罗绸缎掩不住身上的污迹。她的痛苦,不只是来自最底层空间的压迫,更深的创痛来自于她对自己的谴责。她可以不在乎别人的侧目,却逃不开自己对自己的审判。朴实的她或许也只希望自己只有一幅朴实的面容。如花的年纪却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她华美面容后,到底还藏着多少辛酸的泪水。
贾府的生活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昭示着她是一个不洁的女人,没人相信她内心的坚贞自首,朴实无华。活着只剩下一副屈辱的躯壳,绝望中,她想到了鲜血,只有鲜血才能洗清她不白的女儿身,剑锋一横,那华美的面容伴着她朴实的心灵消逝了。
或许尤三姐是华美与质朴的矛盾体,却也是朴实华美的完美结合。在她华美的面容下永远藏着一颗朴实的心。亦或是朴实与华美本就是人生底色吧!
她是一朵花,就要绽放;她是一把火,就要燃烧;她是一柄剑,就要挥舞;虽然花儿零落了,火光黯淡了,剑气消弭了,但朴实的心却依旧温热。
点评:这不是作者第一次以“尤三姐”作为文章的素材了。她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写作。文中所相关的“华”与“朴”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所能想到的。难得的是她的主题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得很有深意。
6、朴与华
朴实,不追求外表的艳丽,而注重内在的光芒,就如那外表质朴的河蚌,不想外壳炫彩夺目,而以内附珍珠展现内在纯洁。华丽,追求外在玲珑缤纷之美,以此来夺得关注,就如双翅光彩的蝴蝶,以己之美艳引人追逐。朴与华,内与外,孰更受青睐。
世人大多是追求朴实无华的。鲁迅先生的文笔虽不华美,但其质朴犀利的言辞为先生争得了傲骨的名声。“乐圣”贝多芬外表朴素,却凭其坚韧品质谱写了震撼命运的乐章。大器晚成的苏珊凭其天籁之音受人尊重,而没人厌恶她的外相。人们常常追求朴实,欣赏它的美。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朴实,而有时不顾及外表呢?为何从未有过“华而不朴”这一形容词出现呢?因为人们总有着这样的观点: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内在美的前提下,外表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况且,朴实无华的外表更能衬托出外在的美丽。外表不出众的人往往能因内心的美获得比外表美丽者更多的赞美。
华丽总因为其特点限于表面而抛弃,是因为人们不喜欢美丽的外表吗?还是不值得自己去为华丽拼搏?不是的,而是因为人们总认为华丽之下虚无的,飘渺的,让人感觉用华丽来吸引人的一般都是镶金璀璨的空盒子。
然而,我恰恰认为华丽不应该被舍弃,外表不应被忽视。内在美固然重要,朴实也因其衬托的不能舍掉,但如果将朴实与华丽相结合,不是更能起到惊人的效果吗?周瑜因其英姿飒爽和用兵如神而为后人推崇;梅花因其纯洁之美与铮铮傲骨独立于百花之间;《红楼梦》因其绝妙的文采和现世的内涵为后人深究。
朴实因其使用价值而无可非议,华丽以秀美夺人眼光,二者集于一身,妙不可言。但同时,不应过于苛求朴实与华丽。过于朴实,隐含之才难以被发现;过于华丽,便会激起人们厌恨假象之感和审美疲劳。必须把握朴与华的度,适度方显作用。
谁又会拒绝使用“华而朴”来形容事物呢?
点评:本文立意独到,在大多数同学为“朴”喝彩时,此文作者却挖掘出“华”的必要性,最后辩证地提出“华而朴”的辩证统一。善于分析,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作者不是平
篇四:作文素材
真诚
1、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拉罗什福科
3、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4、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英)莎士比亚
5、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英)哈代
6、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美)爱默生
7、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8、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英)乔叟
9、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英)莎士比亚
10、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傅雷
1、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著名作曲家的到来。署门德尔松之名的一支曲子《伊塔尔兹》演奏以后,女王倍加赞赏。陛下开言道:“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详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原来,他妹妹芬妮亚也是个极有音乐造诣的作曲家,她写了这首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暑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尽管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艺术才华出类拔萃,但他并不想夺人之美,贪他人之功为已有,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2、享誉全球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创业老板唐·道格拉斯,非常希望东方航空公司能购买他制造的首架喷气式飞机, 东方航空的总裁雷肯巴克告诉他:他的飞机可以同波音707抗衡,可这两种飞机的噪音都太大,假如道格拉斯能保证降低噪音,就可以取得订购合同。道格拉斯同工程师经过一翻认真的讨论后,再次去见雷肯巴克,头一句话就是:“老实说,我不能确保把噪音降低。”“我也不能”,雷肯巴克说,“但我希望知道的是,你是不是对我诚实无欺。”最终,道格拉斯得到了1650万美元的订单。由于“诚实无欺”,道格拉斯的公司声名远播,事业越做越大。
3、唐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贺拔甚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很欣货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但又不满意于他与贺拔甚的交往,就派人带信给白敏中,要他断绝与贺的关系。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在贺拔甚来拜访时,就让仆人说自己不在家。但是贺技甚刚离开,白敏中就后悔了。他跑出去追回贺拔甚,将事情告诉了他,然后说:“壮元有什么了不起,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两人于是开怀畅饮。王起知道后,没有怪罪白敏中,反而说:“我原来只想录取白敏中,现在我却想连贺拔甚一起录取了。
礼貌
1、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法国)梅里美
2、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切斯特菲尔德
3、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国)约翰洛克
4、礼貌是快乐地做事情的方法。——(美国)爱默生
5、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前苏联)冈察尔
6、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国)歌德
7、一切的门户都向礼貌敞开。——(英国)蒙塔古夫人
8、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爱尔兰)约翰·霍尔
9、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英国)培根
10、当你思考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就做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因为这样可以赢得时间。——(英国)卡罗尔
1、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杨时。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2、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3、日本著名企业东芝公司曾一度陷入困境,刚上任的董事长士光敏夫决心振兴企业,他的方法是礼遇部属 ,他毫无架子,经常不带秘书,一个人步行到工厂车间与工人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他常常提着酒瓶去慰劳职工,与他们共饮。员工们一开始都不知所措。渐渐地,员工们都愿意和他亲近。他们认为,士光董事长和蔼可亲,有人情味,我们更应该竭力效忠。于是公司的效益就大力提高,两年内就把日暮途穷的公司支撑起来,使东芝成为日本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礼,不仅是调节领导层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调节上下级之间关系,甚至和一线工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稳重
1、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尘世上,遇事还是尽量把稳一点才好。——(美国)马克·吐
温
2、心思要缤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中国作家)弘一大师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英
国作家)狄更斯
4、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唐·王勃)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朴与华作文素材)5、人到了成熟之年,应能摆脱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不管幸与不幸,都能
奋发有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6、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中国古代学者)中涵光
7、一个人如果内心不浮躁,他外表自然就比较深沉,那些在外表上故作深沉的
人,恰恰是些内心浮躁得不行的人。——(中国诗人)汪国真
8、一切事情都得冷眼观察,一切事物都得盘算掂量,别让自己沉醉,别胡思乱
想,不受诱惑,哪怕幸福就在眼前。——(俄国作家)冈察洛夫
9、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法)雨果
10、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
稳,故君子居易。—曾国藩
1、十一届韩国三星冠军杯,常昊的对手是李昌镐,李昌镐有一个外号叫‘石佛’。在日本人们称下围棋的高手有两个腰,坐在那里动都不动,韩国人就称李昌镐为‘石佛’,像一尊石像,一尊石头的佛像一样。最后李昌镐被我们中国上海的常昊赢了三目半打下去,而且是2:0完封,完美的封杀。三赛里面两胜,第三局就不用赛了。对一个棋王来讲,三目半赢的太多了。在赛中的时候如果慌乱,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机会,又如何能够赢得第一届三星杯的世界冠军呢。
2、有一个人回忆,他父亲在过世前,告诉他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如果你想生气,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等24小时。24小时过了之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即使想去揍人也可以,但一定要等足24小时才能行动。”这人说道:“这句话令我十分受用,从此以后,愤怒没有再对我造成任何困扰,因为我必须等待24小时才能回应,而24小时之后,整件事情就会变得愚不可及,甚至幼稚可笑。有时候我还觉得对方的立场是对的,反而跑去谢谢他。”“等一等”往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缓冲,有时候太快反应,太快出手,太快回嘴,结果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让人懊悔不已。
3、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空谈理论 ,结果被秦军大败。只说不做,是错误的。只有实践,做事,才有经验去总结,只有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篇五:作文素材——彭丽媛朴槿惠
彭丽媛,山东人,
中国著名女高音 歌唱家,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民族声乐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少将军衔),也是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
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总政歌舞团艺术指导。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她多次担纲重大晚会的压轴演出。
她的歌声也成为中国歌坛的一座高峰。因其端庄、高贵、大气的舞台形象,从“牡丹之乡”——山东 菏泽走出的她,常常被誉为“牡丹仙子”。
彭丽媛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曾获“文华奖”、“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国家音像大奖”等国家级大奖和国家级声乐比赛大奖。并荣获由65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十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声乐排名第一位。
从艺历程
彭丽媛14岁由郓城一中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专攻民族声乐。1980年代表山东济宁艺术学校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演时,以歌曲《包楞调》、《我的家乡沂蒙山》震动京城音乐界。国家派她出访了欧洲六国演出,深受欢迎。18岁参军成为军队的一名文艺战士,她的足迹遍及边海防前线,营房哨所到处都回荡着她的歌声。老山前线、长江抗洪第一线、雪域高原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是解放军官兵心目中的一颗明星。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大专,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声乐教育家王音旋教授和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
198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并随即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而赢得大半个中国的观众。
1984年,她正式由前卫歌舞团调入总政歌舞团。并连获国家级大奖。
1985年,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比赛‘民族唱法组’”金牌。继而又因主演中国大型歌剧《白毛女》获全国戏剧界最高奖第三届“梅花奖”。
1990年,彭丽媛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举办了大型独唱音乐会,时任新加坡总理王鼎昌先生前来观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她努力把中国歌剧和中国民族声乐推向国际舞台。
2005年9月应“联合国成立60周年”组委会之邀,在美国 纽约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首演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大获成功。并荣获林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艺术家”奖。
200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彭丽媛推出她的新专辑《我的士兵兄弟》。专辑中精选了她多年来演唱的军事题材的歌曲《我的士兵兄弟》、《军港之夜》、《我爱祖国的蓝天》、《战士与母亲》、《十送红军》、《洗衣歌》、《天路》、《军港之夜》、《共和国之恋》、《我的祖国》、《当那一天来临》、《小白杨》等歌曲,既是她用心血和汗水对中国军旅艺术宝库的无私奉献,也是对中国民族声乐教材的充实,将在中华民族艺术史册中留下光辉的一笔。
彭丽媛的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林在《我的士兵兄弟》座谈会上讲话,他说彭丽媛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民族艺术家,她在学习老一辈歌唱家歌唱艺术的基础上,成功地探
索了用科学发声法来表现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她的成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的一个典范。著名钢琴表演艺术家刘诗昆在会上发言说,彭丽媛博取众家之长,汇集百家之精华,勇于创新、敢于不断突破自己,坚定不移地在中国民族声乐这条路上发展、开拓,彭丽媛为中国民族声乐和军旅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彭丽媛到过许多革命老区、边疆海防、军营哨所、贫困山区、雪域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和工农业生产科研第一线,和全国的老百姓心连着心,她的艺术生涯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她的艺高德重在中国深入人心,她和她的演唱艺术深受中国大众和海外华人的喜爱和欢迎,她的歌曲在海内外华人中广为传唱。彭丽媛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洲、亚洲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彭丽媛都能以 “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彩多姿赢得当地观众的喝彩,人们由衷地称彭丽媛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来自仙境的歌神”。彭丽媛是拥有听众群最多的歌唱家之一。 故事:
“有开水喝就能考上”
因为弟弟生病,家里没有人能陪伴只有十四岁的彭丽媛去赶考。爸爸就给了一位拉煤的卡车司机两条烟,又给了音乐老师十块钱路费,就这样彭丽媛来到了艺术学校的考点,“当时最满意的是住的地方能保证每天都有三壶开水喝,妈妈说只要能喝到开水就能唱出好听的歌”,考试的时候,出现在考官面前的是土气的黄毛丫头,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甚至被考官要求“等别人考完了再说”,一天的考试即将结束时,彭丽媛面对墙壁唱出了让早已疲惫的老师们惊喜的歌,“我连什么调都不懂,就是唱出最本色的声音”--就这样在经过了几个月的等待之后,彭丽媛成了山东艺术学校的一名正式学生。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钢琴,“我们县里也只有一架钢琴,当时我想我要是会弹钢琴,会五线谱该有多好呀”。“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优越感,但是那种想出人头地的心理却十分强烈”,一位朋友无意中送给彭丽媛一个日记本,她在本子的扉页上写到:“事业上的野心是至高无上的,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基础”。几年后,彭丽媛被中央电视台的已故导演李晓兰选为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演员的时候,面对着郭兰英,蒋大为这样的“大腕”,彭丽媛更加地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
“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事业上的野心是至高无上的,而人品的较量是艺术的另外一种竞争。“艺术成就到了一定的阶段,人品是最后的较量”,这是彭丽媛学艺的另外一个收获。随和的她永远把为人的谦和做为与歌唱并重的事情。在《艺术人生》将近两个小时的录制中,彭丽媛与普通观众聊着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中国音乐学院的同学们也不失时机地向她请教专业上的问题。观众中有一位19岁的男孩背着父母一个人跑到北京就是想亲眼见一见心中的偶像,他用“彭丽媛”这三个字练习书法,而今可以把这三个字用不同的字体写得行云流水;另一位同样19岁的北大女孩为彭丽媛写满了整整一本日记,“我一直像喜欢妈妈一样热爱着彭丽媛”,“我可以牵着你的手唱一只歌吗?”“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有人会像爱妈妈一样热爱一位歌唱家。曾以为偶像也许只是有机会成为观众的“梦中情人”,现在才知道,任何一种爱都有可能用来崇拜,我们羡慕彭丽媛。
“你长的真像彭丽媛!”
生活中的彭丽媛更愿意做一个普通的女人,有时间相夫教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经常穿着运动服,骑着自行车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见到我说:你长的真像彭丽媛??”每当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彭丽媛心中就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喜悦。彭丽媛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平和而简单的,那种心静的状态就是彭丽媛特有的魅力。
成功是由努力与机遇组成的,在与彭丽媛的接触中,我们感受到了歌声中蕴藏的另一种动人心弦的魅力,正如一位74岁特意赶来看一眼彭丽媛的山东老人对她由衷的祝福:祝彭老乡永远年轻,永远歌唱??
彭丽媛近几年较少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201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她作为联合国艾滋病亲善大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业上。2012年11月28日,她以“彭妈妈”的身份,在北京与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20名爱滋病患儿相聚。几天后,她又以世卫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身份,和青少年一起参加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当天,彭丽媛参与拍摄的公益短片《永远在一起》首次发布,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儿,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彭丽媛是片中的主角之一,而主题曲《爱你的人》也是由她演唱。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说,彭丽媛老师经常参加预防爱滋病的公益活动,孩子们经常在活动中见到彭老师。去年11月,彭丽媛专程到学校看望孩子们,那天到了午饭时间,临汾市的领导要安排彭丽媛一行去市里吃午餐,但被她拒绝了,她坚持要在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吃饭。一位老师这么说:“彭老师真正从行动上亲近这些孩子,孩子们自然也会跟彭妈妈更亲近。”
联合国一位官员曾表示,当初选中彭丽媛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除了考虑到她的影响力和公众形像之外,更因为她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之心,她身上凝聚着一种勤奋上进、锲而不舍的精神、
朴槿惠,韩国女政治家,现任韩国第18任总统。 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2012年12月19日韩国时间下午6时,执政党新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朴槿惠高达51.6%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朴槿惠是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未婚总统、第一位第2代的总统(父女总统)、第一位得票过半数的总统。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正式宣誓就职。
生平简历:
朴槿惠9岁时,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她以“第一女儿”身份入住青瓦台。22岁时,母亲陆英修遭刺杀,她匆匆结束法国留学生涯回国,一度代行“第一夫人”部分职责。27岁时,父亲朴正熙遇刺身亡,她被迫远离政坛,销声匿迹近20年。
1970年至1974年就读于韩国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74年至1980年任韩国女童子军名誉总裁。1987年获台湾文化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头衔。1993年任韩国文化财团董事长,1994年任韩国文人协会会员。
1997年加入韩国大国家党。1998年4月在其父朴正熙的出生地——庆尚北道和大邱赢得中期选举,当选国会议员。当时她竞选的口号是“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一点力”。2004年3月和7月,两度当选大国家党代表。
2002年以平民身份赴平壤访问,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接见。
2006年6月辞去大国家党党首职务。2007年6月宣布竞选韩国总统。
2005年5月、2006年11月来华访问。2008年1月作为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的特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朴槿惠
使再次来华访问。
2006年5月20日,朴槿惠在首尔帮助一名大国家党候选人竞选首尔市长时,遭到暴力袭击,右脸被文具刀割伤,伤口长达11厘米。2007年,凶手池忠浩因谋杀未遂、违反选举法、伤害他人等罪名被判处10年监禁。
2012年12月19日,朴槿惠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代替父亲返回青瓦台。
她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将顺应民意,实现韩国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的伟大梦想,为建设一个国富民安的大韩民国而不懈努力
家庭背景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1917年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1944年毕业于日本关东陆军士官学校,而后在伪满第六军管区任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朴正熙归国在仕途上扶摇直上,朴槿惠与父亲朴正熙年发动政变推翻李承晚政权。1963年12月起,朴正熙连任5届总统。
作为有日军背景的“韩奸”,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施行铁腕统治18年,朴正熙注定与批评撇不清关系。但另一方面,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迅猛腾飞,人均GDP飞涨近20倍,为后来的“汉江奇迹”奠定了基础。朴正熙的功与过使他成为韩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
60年的人生中,朴槿惠几起几落。作为总统的长女,在母亲遇刺身亡后她成为韩国“第一女儿”,基本上代行了“第一夫人”职责;在父亲被枪击身亡后,她不得不离开青瓦台,过了十几年的“隐居”生活,精神上承受极大痛苦;上世纪90年代,重返政坛的朴槿惠屡次制造选举成功神话,如今她站在了角逐总统的战场上,誓言重返青瓦台。
“作为一个在职总统的女儿,并非如想像般美好。”60岁的朴槿惠如此回忆年少时的青瓦台岁月。
朴槿惠的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是最具有争议的总统之一。1961年5月16朴正熙以政变方式推翻李承晚政权。人们斥责朴正熙是不折不扣的独裁者,排除异己,培植特务机构,甚至通过规定总统终身制的《复活宪法》;但人们同时又怀念朴正熙带领韩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1974年8月15日,韩国政府在国立剧场举行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活动。当朴正熙致辞的时候,妻子陆英修被朝鲜人文世光开枪射杀。
此时,朴槿惠年仅22岁。她结束在法国的学业,迅速返回韩国。由于父亲不肯续弦,年轻的朴槿惠便代替母亲,部分履行了“第一夫人”的责任。她在回忆当时的经历时表示,扮演了5年的“第一夫人”,理解了什么是政治权力,也学习了如何处理国家大事。
五年后的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带领他的卫队长车智澈到情报部长金载圭官邸吃晚饭。席间朴正熙和车智澈斥责金载圭及其领导的情报部门工作不力,金载圭一怒之下,拔枪将两人射杀。
深受历练
父亲的死对朴槿惠打击巨大,她的身上出现不明斑点,没有一个医生能够确切诊断。 “我想这是巨大悲痛在身体上的体现。”朴槿惠的一个亲密助手说,“当我听人说朴槿惠没有吃过苦头,我简直忍不住发笑,因为真不是这样。”
在1981年6月10日的日记中,朴槿惠写着:“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如今,朴槿惠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但是痛苦的经历不会消失。
她的痛苦很多,交织着亲人亡故的伤痛和遭遇背叛的愤怒。
在为父亲丧葬事宜忙碌9天后,朴槿惠和家人在1979年11月上旬离开了青瓦台,回到首尔一个社区的老房子里。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之前,朴槿惠一家就住在这里。
1980年,全斗焕成为韩国总统,韩国掀起批评朴正熙独裁统治的浪潮,特别是他推行的规定总统终身制的《复活宪法》。
在这些批评者中,很多朴正熙曾经的部下冲在了前面,韩国前总理金钟泌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29岁的朴槿惠曾写过一则日记,陈述自己对背叛的痛恨:“没有比背叛一个人更悲伤,更恶心的了。最重要的是,对一个背叛者的惩罚是毁灭自己心灵的堡垒。只要背叛了一次,对做背叛之事的抵抗力就会逐渐减弱。”背叛的刺激磨练了朴槿惠的政治直觉,更加谨慎地分辨忠奸小人,同时也显得不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韩国环境部前部长尹月久(音译)曾经与朴槿惠共事过很久,他说,朴槿惠对于背叛的认识,影响到了她的性格。“她看起来铸上了层层铠甲,她感觉没有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值得信任。”
“她不开放,不与任何人沟通。她不热情,也不冷酷,只是冷冰冰的,一直都这样。朴槿惠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这是她的标志。”尹月久说。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