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现代滥竽充数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40:59 体裁作文
现代滥竽充数的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元旦故事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剧本

八宫女上台报节目名称。

故事引入:

场景一:路上偶遇小布浑身泥土,垂头丧气地走着,小风迎面走来。 小风:小布,你怎么了?

小布:小风,你的足球踢得那么棒,能教我吗?

小风:小布,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身上怎么弄得那么脏?

小布:小盖他们正在踢足球,我骗他们说我也会踢,他们发现我不会时,就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我就变成这样了。

小风:你怎么能撒谎呢?来,我们坐这边。我说一个滥竽充数的故事给你听听。 小风:有一个南郭先生??

场景二:古代 南郭先生正趴在地里找粮食。

扮演场景(地里的草、地里的花、地里的番薯??)

南郭先生:哇!总算挖到一个红薯。再找找看!哎呦~~ (翻到) 我的红薯,跑到哪去了?啊!怎么不见了!

场景三:家里 南郭回到家里,家徒四壁

南郭先生:可怜的南郭,今天又只有青菜吃了。(拿着碗唉声叹气)要是每天都有鱼有肉,该多好啊~~

南郭朋友:南郭南郭!你在家吗?(便喊边走进来)

南郭,我要去拜师学吹竽了,你去吗?

南郭先生:干嘛要去学吹竽啊,我不去。

南郭朋友:听说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吹竽,正准备招人去吹,工钱还非常多呢。所以,我准备去学艺。

南郭先生:啊!真的吗?工钱很多,是吗?

南郭朋友:当然啦,我得走了,以后不能照应你了。

南郭先生:喜欢三百个人一起吹竽,那么我可以??(边说边转眼珠子,边转脑袋)妙啊!哇~~

场景四:宫中。 一群人在给齐宣王吹竽。

小朋友们用口风琴代替古代的竽,跪坐在中间进行吹奏。

南郭先生心里暗想:还是我聪明,在里面塞了豆子。这样就没人知道我不会吹竽了。

突然发出怪音。

齐宣王:什么声音?怎么回事?

南郭先生:啊~~被发现啦~~

站起身来。

南郭先生:大~大~王,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有一只鹤在那边乱叫,可能是他又叫了。

齐宣王:哦,是鹤呀。继续吹吧。

南郭先生:好险啊~~那豆子怎么会跑出来呢。(边抖动嘴唇)

旁白: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位,而这个新继位的皇帝,却有与齐宣王不同的嗜好。

南郭朋友:知道吗,南郭。听说这个新继位的大王,不喜欢听一大群人吹竽。 南郭先生:哎呀,那要喜欢听独奏,那该怎么办呢。(边冒汗边说)

大王到~~

齐泯王:先帝喜欢听多数人吹竽,而我呢,喜欢你们一个一个地吹给我听。你们之中有谁吹的比较好一点,明天第一个吹给我听。现在,大家就回去准备一下吧。吹得好的,我重重有赏。

南郭先生:别人都准备吹竽,我看,我得准备逃跑了。

旁白:假装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这个时候,只好夹着包袱,灰溜溜地逃走了。

场景切换到现代。

小风:因此,后人把“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小布:可是,我并不是向南郭先生那样混吃混喝。

小风:小布,我知道你想和大家一起玩,但是你不能对别人说谎。明天,我教你

踢足球。

小布起身,跌了一跤。

小布:难道这就是学南郭先生的代价吗?

八宫女:同学们,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南郭先生。在课堂上,我们不可以滥竽充数。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可以滥竽充数。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全体同学谢幕。

篇二:滥竽充数的故事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现在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比如:“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浏览次数:3794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7-5 20:48 | 提问者:q623699436 谢谢

最佳答案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篇三:滥竽充数之历史故事双语

滥竽充数之历史故事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滥竽充数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the King of the State of Qi was very fond of listening to yu ensembles. He often got together 300 yu players to form a grand music. The king treated his musician very well. A man named Nanguo heard about that and he managed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band, even though he wan not good at playing the instrument at all. Whenever the band played for the king, Nanguo just stood in the line and pretended to play. Nobody realized he was making no sound at all. As a result, he enjoyed his treatment just as the other musician did. When the king died, his son became the new ruler who also liked the music played on the yu. However, he preferred solos so that he ordered the musicians to play the yu one by one. Therefore, Nanguo had to run out of the palace.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通常是三百人的大合奏。因为他给予乐师非常优厚的待遇,所以一个叫南郭的人尽管并不擅长吹竽,也设法混进乐队。当乐队演奏时,他就站在队伍里假装也在吹。没有人注意到其实他连一点声音也没吹出来,所以南郭也享受到和其他乐师一样的待遇。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竽,可是他喜欢听独奏,让乐师一个个吹给他听,于是南郭不得不逃跑了。

the idiom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is used to mock someone who passes for a specialist. You can also hear people saying it about themselves to show their modesty.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嘲笑那些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的人。 人们有时也用"滥竽充数"来表示自谦。

篇四:《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五稿)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谁知道什么是“寓言”?(用小故事来寄托一个道理。)

2、这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出示课题)

3、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课题)跟老师读一遍。打开书112页。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 寓言很短,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吗?

2、 生回答。

3、 咱们刚才都听出来了,故事中出现了哪三个人物?(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

4、 这则寓言就是讲南郭先生为?和?(吹竽)的事。

5、 瞧!咱们先找人物,再想想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6、 现在咱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

三、自主学习(3分)

1、 出示:

自主学习

1、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哪些词句能看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作好批注。

2、从故事的结局来看,“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合作交流

1、 出示:

合作交流

小组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到课文中哪些词句能看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从故事的结局来看,“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第1个问题。

相机出示重点句:①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自称”是什么意思?(自己说自己。实际上他不会,从这里就能看出他是在?(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自称呢?(理解“讲排场”,要——板书:三百人一齐吹。你是怎么知道的?真会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战国时期,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齐宣王时达到鼎盛,他肯定会想:瞧我们齐国,吹竽的都有那么多人,多有面子呀!原来是齐宣王的讲排场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他才有机会去滥竽充数呀,来,让我们读一读这个假装聪明的南郭先生。)

②刚才两个小组找的是两句话,其实有一个字就能看出他是滥竽充数!大家找一找。或: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混”,板书,吹竽队中不会的就得?混!紧张吗?害怕吗?他紧张得装作不紧张,害

怕得装作不害怕,不会吹得装作会吹。这就叫“混”!这样,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居然都没有被发觉。)

③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他是怎么样地吹?你来学一学,你觉得这个南郭先生怎么样?很有趣,请你有趣地读一读;很认真,请你装作很认真地读一读。很高兴,请你很得意地读一读;很担心,请你忧虑地读一读??

请大家带上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他真是唬弄得有模有样呢。瞧!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的动作、神态,把他滥竽充数的样子写得多传神呀!(板书“鼓”、“捂”、“装腔作势”)

(板书:细节描写)

3、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细致观察,学会抓住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这样文章才 得具体生动。现在我们来用一用,看同学们是否把刚才老师讲的进行运用。 (出示图片)谁能抓住这只小狗的动作、神态来说一说。(出示练习)

4、小组汇报第2个问题。

老师想请你们小组能不能把故事的结果先告诉大家呢?小组长可以带领组员用齐读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我们来齐读第4段。”板书:逃。为什么要逃走?因为齐湣王喜欢——板书:一个一个地吹。他打马虎眼混不下去了。那请你们小组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相机板书 )(读结局——问问题——讲道理。)

5、现在我们不仅会写了“滥竽充数”四个字,而且读懂了这个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滥竽充数”说一个句子,看谁平时注意观察了生活。

(音乐课上,有很多同学滥竽充数。)

(我买了几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几个烂橘子滥竽充数,让我很是气愤。)

6、(相机板书:没有真本领;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小结:同学们造句都不错!看来,“滥竽充数”这个词是来讽刺没有真本事的人和以次充好的现象。你们理解的是其中一个意思。其实,“滥竽充数”这个词不一定都是表示贬义,有时候也有褒义。看这个句子,出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经常受邀参加学术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常常说:“我哪是什么学者,只是滥竽充数而已。”那我们能不能说莫言先生没有真才实学呢?原来自己讲自己“滥竽充数”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四、拓展应用

1、 大家知道吗?这则寓言是两千多年前韩非子所写,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这则故事是怎么

写的吗?(出示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现代滥竽充数的故事)

2、 听老师读一遍。一边听一边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

3、 对,这就是最初的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在竹片上刻字是很困难的,刻在竹片

上的文字非常少,这个故事只有44个字。所以文言文是相当简洁的。

4、 文言文离我们很遥远了,为了让小朋友们读懂,后人根据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通俗的

话解释出来,经过加工就成现在白话文。(板书:语言简洁)

咱们来看这篇这则寓言,就是经过加工的白话文。跟其他的类型的课文相比,怎么样?短短的4个自然段,居然写了南郭先生为两代君王吹竽的故事,时间跨度这么大!而且有了对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这个重点部分(板书:重点部分)进行了细节描写,所以整个故事说得清清楚楚。

5、 你瞧!寓言故事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文字简洁,表意清楚。咱们中国文字多么

高明,多么有魅力呀!汉语,真美!学汉语,真幸福!)

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否了解了寓言尤其是现代寓言的特点:(手指板书,生齐读:语言简洁 (重点部分)细节描写)?下节课我们就根据寓言的写作特点,给一则寓言编一个精彩的续写。

7、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世界著名的寓言。

显示:

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庄子》、《孟子》中也有不少经典寓言。

寓言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课后大家可以来找这些寓言书来读一读。)

板书: 滥竽充数

三百人一齐吹 混 没有真才实学;谦虚

一个一个吹 逃

副板书: 寓言

语言简洁

(重点部分)细节描写

篇五:我的滥竽充数故事新解

滥竽充数的故事新解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精于合奏,听说齐宣王喜欢,就毛遂自荐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对齐宣王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由于绝技得到发挥心里得意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特意要和齐宣王不一样,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要每个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战战兢兢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而精于合奏的南郭先生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好连夜收拾行李扬长而去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善于合奏的乐师你偏要让他独奏,不能发挥其特长反而会在众人之前露丑,是国王的悲哀,是没有伯乐的现实造成了不能发挥他的特长,而他有自知之明也是识时务为俊杰的体现;同时也对南郭先生提出来个任务:既要精于合奏,也要善于独奏,谁知道

你遇到什么人什么要求呢?你哪里就遇到伯乐了呢?

附:滥竽充数原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

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