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进化论无法面对的事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8:56 体裁作文
进化论无法面对的事实体裁作文

篇一:进化论的疑问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简单到复 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 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 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 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 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理和无可 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 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 笔者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 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甚至代替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在事实面 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个人。

一、暴露的问题被掩盖了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下出土了许多精巧的石器工具,鉴定后确认这是5500万年前的 遗迹,完全打破了进化论里人类进化的体系。然而,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被莫名其妙地“淡忘” 了。当盛行的理论受到冲击时,人们总是不愿意怀疑自己的信仰,即便事实也要怀疑或者不愿理 睬。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奉命去鉴定。她用了两 种方法测定了铁矛的年代,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距今25万年。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科学 界无法接受。一个欧洲学者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改成了人们愿意接受的年代。而麦金泰尔,这位 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却从此失去了在相关领域里工作的一切机会。

已故的考古学家阿曼塔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他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发现了一个史前动物的颌 骨,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发现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 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阿曼塔的事业也从此被扼杀了。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好像一些人总在维护着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经验否定事实。少数人的权 威言论,代替了公众的思考。权威们造成的科学舆论,成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框框,公众很难了解 实际情况,只有无条件接受权威的观点--科学在这里成了一种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进化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 进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理论 的困惑,永远吸引着每一个探求真理的人。

二、进化论的三大证据相继破灭

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的重演律,可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

们相继瓦解了。

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 没有深纠,也是因为深纠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例如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形像地说就 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徵;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 人就是猿进化来的。”懂逻辑的人都知道这种循环论证毫无意义。这种似是而非的“证明”贯穿 于进化论所有的证据之中。人云亦云,人们盲从地接受了它。

胚胎发育重演律,逻辑上不能立足,理论上禁不起推敲,事实上是一个观察错误

19世纪,德国的海克尔提出了重演律学说,认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其 实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说,这个假设就成了进化论的重要证据:如果进化存在,胚胎发育的“重演 现象”很像在反映进化的过程;因为有重演现象,进化就是存在的。这不但运用无意义的循环论 证,而且掩盖了最关键的一点:谁也不明白“重演现象”和进化有什么关系,硬说成是因果关 系。

其实,重演律是在生物学还很不发达的时候提出的假说,随着遗传学的出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 展,特别是对基因的深入研究,重演论失去了理论依据。既然过去的基因已经突变成新基因了, 怎么还重现过去的特徵呢?就重演律本身,古生物学家古尔德也指出了该理论的致命缺陷,这些 已是共识了。

现在,很多学者证明了重演律是一个观察错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所著的《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一书中,以详尽的 资料证明人的胎儿开始就都是人的结构,例如以前认为胎儿早期出现的象鱼一样的“鳃裂”,实 际是胎儿脸上的皱褶,完全是人脸的结构,被硬说成“鳃裂”。胎儿在9毫米左右,身体下端的突 起好像是尾巴,其实没有任何尾巴的结构特徵,那是一条中空的神经管,它发育较快,向阻力小 的方向生长,暂时向末端突出,很快就平复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残迹器官。

对罕见的畸形病:毛孩和长尾巴的小孩,进化论认为那是人祖先的特徵;要按这么推理,没有大 脑的畸形更多,那人的祖先就没有大脑了?先天肢体残缺的、多长手指、脚趾的也常见,那么人 的肢体就是从各种畸形进化来的?跳出进化论的思想框框一想,就会发现所谓的“返祖现象”只 是畸形或缺陷而已,是基因畸变的反映,和人类祖先联系在一起毫无道理。

古生物学上,至今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进化中的过渡类型

如果进化存在,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过渡类型,否则进化就是谬论。在逻辑上,过渡 类型的化石也就成了进化论的三大证据之一;而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用,达尔文 等人猜想 20 世纪会找到明确的证据,也就是当时用“猜想”作了证据--这又是极不严肃的。 事实又是怎样呢?直到现在,发掘出的化石不计其数,禁得起推敲和鉴定的证据还没有一例。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寻找过渡物种 “类猿人”,早就列入了科学的“十大悬案”。数次宣布的 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例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

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 传。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也被大 部份学者否定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和人无关。

6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后来鉴 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 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而教科书中,对始祖鸟和露茜还是不予更正,公众也就 不知真相了。

假如进化存在,过渡类型化石就应该很容易找到,为什么没有呢?大家沿用达尔文的解释:化石 记录不完全。深入一想:化石的形成是普遍和随机的,为什么单单漏掉了过渡类型呢?《审判达 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 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 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变了。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 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和埃尔德里奇曾根据地质历史的事实,提出了一个“间 断平衡”假说,来说明过渡类型形成化石机率较小,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过渡类型根本不存在,而 且该假说的进化机制在基因水平上看,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现代进化论在理论上的致命错误

如果一个理论是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能证实其真理性,而且不同方面的证明互为补 充。相对论的证明和证明基因是 DNA 分子正是这样。而进化论却相反:各个学说之间有着根本的 对立,分歧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可能古尔德举的这个例子能很形像地揭示原因:“布林顿(D. G.Brinton) 1890年的研究指出: 黑人是低等的,因为他们保留着幼年的特徵;博克?L. Bolk)1926 年的研究宣称:黑人是低等 的,因为他们的发育超越了白种人保留的幼年的特徵。”为什么矛盾的论据会支持同样的观点 呢?因为他们在为一种错误的信仰找根据,而不是根据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这里暴露的也正是 进化论的问题。

再从一般的角度讲,如果一个理论在根本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与某些已被验证的定理矛 盾,科学的严谨性是不能容忍它立足的。下面的几点致命问题,足以否定进化论了:

概率计算表明,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绝对不可能的程度

现代进化论从基因水平解释进化,这是达尔文时代无法想象的。基因不发生根本的改变,一切表 面的变化对进化都没有意义。也就是说,进化必须以基因进化为基础。现代进化论用基因随机突 变假说解释进化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公式和模型普遍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今天, 进化论者从来没有提出公式,计算基因突变机制实现进化的机率,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公式都会 否定进化。

许多学者从概率上证明了现代进化论的错误,贝希?Behe M. J.)的《达尔文的黑匣子》

(Darwins Black Box) 一书,多处从生命结构的复杂精密性否定了进化的可能。

这里提出一个宽松的公式,根据突变机率计算进化产生新物种的概率:

P =( M · C · L · B · S )^ N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个体发生了突变(机率只有 10 的负3次方,以下简为10^-3), 并且突变后的基因与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层次的产物上可以相容(宽松估计 10^-2 ),而且在 生存竞争中该个体能够存活,有繁殖的机会(10^-1),而且突变恰好有纵向进化的意义(这种 情况至今没有发现,权且估计为 10^-3〕而且突变基因在种群中不被丢失、稳定、扩大,一旦丢 失就又得重来(宽松的估计为 10^-2 );因为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现,假设 要 10 个(幂指数 N =10 ,实际物种间绝对没有这么小的基因差异)那么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 概率

P =( 10^-3 】10^-2 】10^-1 × 10^-3 × 10^-2)^ 10??0^-110

按照一年繁殖10代,种群个体数为 1000,相应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极为宽松的计算也需要 10^106 年。目前科学认为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总数只有10^70个,宇宙年龄只有200亿(2× 10^10)年,进化一个新物种的时间,是宇宙的年龄的自乘10 次,足见进化是绝不可能的。

无数实践证明:品种的变化和新物种的产生是两回事

达尔文把一个物种内部的变化推广到所有生物物种的进化,比如狗可以培养出许多品种,那么猴 子也能这样进化**。这种推测本身就大有问题。实践的结果都在否定达尔文的这个猜想。育种 专家都知道,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是有限的。最终,培育出的品种不是不育,就是又变成原来的 亲本。

现代进化论对于进化的速度问题,理论和事实自相矛盾

生物从低等到高等,在纵向上、整体上看,基因突变发生的速度越来越慢,突变个体的自然存活 能力越来越低,那么进化速度就应该越来越慢;而进化论领域公认:在地质历史上,纵向上看, 新生物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明显的加速进化趋势。

“进化时间表”掩盖了大量反面事例,化石展示了周期性灾变的历史

生物进化时间表是按进化论编成的,本身错误很多,如鸟类出现的时间是根据造假的始祖鸟来 的。随着后来化石出土得越来越多,大量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不断出现,但是因为这些发现不可 理解就给压制住了。

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古生物学的全部发现,得到的结果足以否定进化论了。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 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Thompson)的《考古学禁区》(Forbi

en Archeolgy)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千万 甚至几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

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 为500万年。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人的12个脚印化石。同一地 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足见其年代的古老。锤头含有96.6% 的铁, 0.74%的硫, 2.6%的氯,这是一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

最远可追溯到的28亿年前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其结构也比今天还 先进。许多学者猜测那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2万年前的古代神庙显然是地球人的建筑, 它体现的天文学知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而发现的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 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 Science杂志98年(282卷 1453 ~ 1459 )刊登了一系列考古 发现: 1.5万年前的人像, 2.3万年前的人像、 3万年前用猛犸象牙雕刻的马, 9万年前带倒钩 的矛。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 远古迹的,不正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事实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也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

跳出进化论的框框,就会发现化石实际对进化论反戈一击。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 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 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 大面积突然出现的,经过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 始。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 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 的毛茛草。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那里曾是温和地带的草原,极短时间内发生了毁灭性的灾 难。哈普古德(CharlesH. Hapgood)认为:极短的时间内,大陆板块发生了几千英里的移动,把 西伯利亚带到了今天的位置。当然,还可能是其它大灾变的原因。

哈普古德教授发现了费纳乌斯 (Oronteus Finaeus)在 1532年根据史料绘制的世界地图,它显 示了冰层以下的南极洲,当把它与现代测到的南极洲冰层以下的面貌叠在一起的时候,惊人地相 似。在君士坦丁堡? C**tantinople)还发现了 1513年皮瑞·雷斯?A. Piri Reis) 综合史料

绘制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地图及南极洲地图,精确到半个经度,这比人类能够在海上确定位置 早 250年。显然,这是上一期人类文明的遗迹。而且,那个文明时期,南极洲没有冰雪覆盖。

人类忘记了过去

至此,谁还要维护进化论的信仰呢?其实现在,很多理智的科学家也承认进化论是一个不能证明 的信仰,因为没有新理论,所以只能用它,而反对它就会弄得身败名裂,这样引火烧身的例子也 不少。许多科学家为进化论奋斗几十年,越研究越发现进化的飘渺,有人象牛顿、爱因斯坦一 样,最终醒悟,去宗教中寻找答案。

新西兰遗传学家但顿?Michael Denton) 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一书中坦白地说:“达

篇二:三大证据相继破灭: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三大证据相继破灭: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妙音居士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从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严格地说,进化论至今都只是一种假说,当年达尔文希望将来能发现确凿的证据,可是禁得起检验的证据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进化论的理论与事实也出入太大,论证模棱两可,结论也无法重复。后来的学者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的信仰继承下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把它当成真理介绍给学术界和公众,这种新奇的假说很快形成了一个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们当成了真理。

然而,严谨的学者清楚:接受的人多并不能把一个假说上升为真理,真理需要严密的推理和无可辩驳的证据,这正是进化论所缺乏的。笔者多年来热衷于进化论的研究,也一度在感情上强烈地维护着它的尊严。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事实,严谨的思考使我看到了进化论的错误所在。在此,笔者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把进化论的问题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公诸于世。希望改变这一百多年来,进化论者代替公众在思考、甚至代替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在决定真理这样一个局面。在事实面前,在严谨的推理面前,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个人。

一、 暴露的问题被掩盖了

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下出土了许多精巧的石器工具,鉴定后确认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完全打破了进化论里人类进化的体系。然而,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被莫名其妙地“淡忘”

了。当盛行的理论受到冲击时,人们总是不愿意怀疑自己的信仰,即便事实也要怀疑或者不愿理睬。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奉命去鉴定。她用了两种方法测定了铁矛的年代,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距今25万年。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科学界无法接受。一个欧洲学者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改成了人们愿意接受的年代。而麦金泰尔,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却从此失去了在相关领域里工作的一切机会。 已故的考古学家阿曼塔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他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发现了一个史前动物的颌骨,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发现是26万年前的武器,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阿曼塔的事业也从此被扼杀了。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好像一些人总在维护着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经验否定事实。少数人的权威言论,代替了公众的思考。权威们造成的科学舆论,成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框框,公众很难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无条件接受权威的观点--科学在这里成了一种信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进化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进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理论的困惑,永远吸引着每一个探求真理的人。

二、 进化论的三大证据相继破灭

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的重演律,可是近年来的研究使得它们相继瓦解了。

比较解剖学,暴露了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循环论证。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没有深纠,也是因为深纠起来,就没有证据可言了。例如用比较解剖学来论证进化,形象地说就是:“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徵;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懂逻辑的人都知道这种循环论证毫无意义。这种似是而非的“证明”贯穿于进化论所有的证据之中。人云亦云,人们盲从地接受了它。

胚胎发育重演律,逻辑上不能立足,理论上禁不起推敲,事实上是一个观察错误。

19世纪,德国的海克尔提出了重演律学说,认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其实重演律本身就是假说,这个假设就成了进化论的重要证据:如果进化存在,胚胎发育的“重演现象”很像在反映进化的过程;因为有重演现象,进化就是存在的。这不但运用无意义的循环论证,而且掩盖了最关键的一点:谁也不明白“重演现象”和进化有什么关系,硬说成是因果关系。

其实,重演律是在生物学还很不发达的时候提出的假说,随着遗传学的出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基因的深入研究,重演论失去了理论依据。既然过去的基因已经突变成新基因了,怎么还重现过去的特徵呢?就重演律本身,古生物学家古尔德也指出了该理论的致命缺陷,这些已是共识了。

现在,很多学者证明了重演律是一个观察错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所着的《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一书中,以详尽的资料证明人的胎儿开始就都是人的结构,例如以前认为胎儿早期出现的象鱼一样的“鳃裂”,实际是胎儿脸上的皱褶,完全是人脸的结构,被硬说成“鳃裂”。胎儿在9毫米左右,身体下端的突起好像是尾巴,其实没有任何尾巴的结构特徵,那是一条中空的神经管,它发

育较快,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长,暂时向末端突出,很快就平复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残迹器官。

对罕见的畸形病:毛孩和长尾巴的小孩,进化论认为那是人祖先的特徵;要按这么推理,没有大脑的畸形更多,那人的祖先就没有大脑了?先天肢体残缺的、多长手指、脚趾的也常见,那么人的肢体就是从各种畸形进化来的?跳出进化论的思想框框一想,就会发现所谓的“返祖现象”只是畸形或缺陷而已,是基因畸变的反映,和人类祖先联系在一起毫无道理。 古生物学上,至今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进化中的过渡类型

如果进化存在,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过渡类型,否则进化就是谬论。在逻辑上,过渡类型的化石也就成了进化论的三大证据之一;而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用,达尔文等人猜想 20 世纪会找到明确的证据,也就是当时用“猜想”作了证据--这又是极不严肃的。事实又是怎样呢?直到现在,发掘出的化石不计其数,禁得起推敲和鉴定的证据还没有一例。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寻找过渡物种“类猿人”,早就列入了科学的“十大悬案”。数次宣布的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例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传。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也被大部份学者否定了,科学家已经确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和人无关。

6具“始祖鸟化石”的相继问世,轰动了世界,成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后来鉴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坚决拒绝任何鉴定。最初的“发现者”坦白了造假的原因之一:太信仰进化论了,就造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而教科书中,对始祖鸟和露茜还是不予更正,公众也就不知真相了。

假如进化存在,过渡类型化石就应该很容易找到,为什么没有呢?大家沿用达尔文的解释:化石记录不完全。深入一想:化石的形成是普遍和随机的,为什么单单漏掉了过渡类型呢?《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变了。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和埃尔德里奇曾根据地质历史的事实,提出了一个“间断平衡”假说,来说明过渡类型形成化石机率较小,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过渡类型根本不存在,而且该假说的进化机制在基因水平上看,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 现代进化论在理论上的致命错误

如果一个理论是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能证实其真理性,而且不同方面的证明互为补充。相对论的证明和证明基因是 DNA 分子正是这样。而进化论却相反:各个学说之间有着根本的对立,分歧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可能古尔德举的这个例子能很形象地揭示原因:“布林顿(D. G.Brinton) 1890年的研究指出:黑人是低等的,因为他们保留着幼年的特徵;博克?L. Bolk)1926 年的研究宣称:黑人是低等的,因为他们的发育超越了白种人保留的幼年的特徵。”为什么矛盾的论据会支持

同样的观点呢?因为他们在为一种错误的信仰找根据,而不是根据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这里暴露的也正是进化论的问题。

再从一般的角度讲,如果一个理论在根本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与某些已被验证的定理矛盾,科学的严谨性是不能容忍它立足的。下面的几点致命问题,足以否定进化论了: 概率计算表明,生物进化的可能性小到了绝对不可能的程度

现代进化论从基因水平解释进化,这是达尔文时代无法想象的。基因不发生根本的改变,一切表面的变化对进化都没有意义。也就是说,进化必须以基因进化为基础。现代进化论用基因随机突变假说解释进化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公式和模型普遍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今天,进化论者从来没有提出公式,计算基因突变机制实现进化的机率,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公式都会否定进化。

许多学者从概率上证明了现代进化论的错误,贝希?Behe M. J.)的《达尔文的黑匣子》 (Darwins Black Box) 一书,多处从生命结构的复杂精密性否定了进化的可能。 这里提出一个宽松的公式,根据突变机率计算进化产生新物种的概率:

P =( M · C · L · B · S )^ N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种的某个体发生了突变(机率只有 10 的负3次方,以下简为10^-3),并且突变后的基因与自身其它基因在不同层次的产物上可以相容(宽松估计 10^-2 ),而且在生存竞争中该个体能够存活,有繁殖的机会(10^-1),而且突变恰好有纵向进化的意义(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发现,权且估计为 10^-3〕 而且突变基因在种群中不被丢失、稳定、扩大,一旦丢失就又得重来(宽松的估计为 10^-2 );因为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新基因的出现,假设要 10 个(幂指数 N =10 ,实际物种间绝对没有这么小的基因差异)那么进化出一个新物种的概率

P =( 10^-3 】10^-2 】10^-1 × 10^-3 × 10^-2)^ 10??0^-110

按照一年繁殖10代,种群个体数为1000,相应的进化所需要的时间极为宽松的计算也需要 10^106 年。目前科学认为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总数只有10^70个,宇宙年龄只有200亿(2×10^10)年,进化一个新物种的时间,是宇宙的年龄的自乘10 次,足见进化是绝不可能的。

无数实践证明:品种的变化和新物种的产生是两回事 达尔文把一个物种内部的变化推广到所有生物物种的进化,比如狗可以培养出许多品种,那么猴子也能这样进化成人。这种推测本身就大有问题。实践的结果都在否定达尔文的这个猜想。育种专家都知道,一个物种的变化范围是有限的。最终,培育出的品种不是不育,就是又变成原来的亲本。

现代进化论对于进化的速度问题,理论和事实自相矛盾 生物从低等到高等,在纵向上、整体上看,基因突变发生的速度越来越慢,突变个体的自然存活能力越来越低,那么进化速度就应该越来越慢;而进化论领域公认:在地质历史上,纵向上看,新生物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明显的加速进化趋势。

“进化时间表”掩盖了大量反面事例,化石展示了周期性灾变的历史

生物进化时间表是按进化论编成的,本身错误很多,如鸟类出现的时间是根据造假的始祖鸟来的。随着后来化石出土得越来越多,大量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不断出现,但是因为这些发现不可理解就给压制住了。

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古生物学的全部发现,得到的结果足以否定进化论了。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Thompson)的《考古学禁区》(Forbi en Archeolgy)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与进化论相悖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

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为500万年。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人的12个脚印化石。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足见其年代的古老。锤头含有96.6%的铁, 0.74%的硫, 2.6%的氯,这是一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 最远可追溯到的28亿年前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其结构也比今天还先进。许多学者猜测那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2万年前的古代神庙显然是地球人的建筑,它体现的天文学知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而发现的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 Science杂志98年(282卷 1453 ~ 1459 )刊登了一系列考古发现: 1.5万年前的人像, 2.3万年前的人像、 3万年前用猛犸象牙雕刻的马, 9万年前带倒钩的矛。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远古迹的,不正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事实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也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

跳出进化论的框框,就会发现化石实际对进化论反戈一击。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经过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毛茛草。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那里曾是温和地带的草原,极短时间内发生了毁灭性的灾难。哈普古德(CharlesH. Hapgood)认为:极短的时间内,大陆板块发生了几千英里的移动,把西伯利亚带到了今天的位置。当然,还可能是其它大灾变的原因。

哈普古德教授发现了费纳乌斯(Oronteus Finaeus)在 1532年根据史料绘制的世界地图,它显示了冰层以下的南极洲,当把它与现代测到的南极洲冰层以下的面貌叠在一起的时候,惊人地相似。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还发现了 1513年皮瑞·雷斯? A. Piri Reis) 综合史料绘制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地图及南极洲地图,精确到半个经度,这比人类能够在海上确定位置早 250年。显然,这是上一期人类文明的遗迹。而且,那个文明时期,南极洲没有冰雪覆盖。

人类忘记了过去

篇三:进化论的错误

1

科学的见证

一、进化论是尚未证实的假说

地球上的上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从来就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归根结底可分成两大类:神创论和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先出现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然后是物种进化。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它的错误。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是中学生物教材的一种观点。 根据科学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的而成的。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成下列四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请注意氰化氢有巨毒。

关于原始地球的情况都是推测。 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几千年,对于几十亿年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人们只能根椐一些间接材料进行推测,很难进行有关地质变化的精确的科学试验。原始地球的情况到底如何尚无定论。

(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目前只是推测,没有实验证据。

(3)、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目前只是推测,也没有实验证据。

(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验证这一过程。

进化论无法面对的事实

教材在论述进化过程中,多次用到“根据推测”、“可能”等词语。根据推测能定人的罪吗?用的是不确定、摸棱两可的话。最后的总结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因此,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其实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根本不成立。有人推算过,从杂乱无章的有机物自然构成有高度复杂、高度严整结构的原始生命的概率几乎是零。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所谓随机事件,直观地说是指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规律性。

所谓随机试验就是指这样的试验,它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每次试验到底是其中的那一个结果预先是不能确定的。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虽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即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它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即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用来计量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字,它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5166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排列形式有20(2.2517998x10)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排列是牛

15胰岛素。如果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6.0444x10秒),每秒产生100万个不重样的蛋白质,46亿年仅能

21产生6.0444x10种蛋白质,还不足以产生一个牛胰岛素。更不用说是一个生命体了(在现在的条件下,

核酸没有酶不能复制,而酶没有核酸也不能产生出来。故核酸、酶同时产生并形成原始生命根本不可能)。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这与人的有目的性相矛盾.有谁见过一堆砖头、瓦块、木材等建筑材料自动变成房屋,一堆机械零件自动变成机器?难道一堆杂乱无章的有机物就会自动变成生命体并且有生命?即使按细胞结构做成一个细胞,也不见得有生命。正如一辆摩托车,如果不发动,它是不会跑的。

(二)、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对这个问题,自古就存在争论。特创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

2

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按照特创论的说法,最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只有多少种生物,而且这些生物是都是一次创造出来的,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圣经》的《创始记》

第一章。进化论者则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从先后次序讲,先有生命起源,后有物种起源。现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就无资格谈论物种起源。我们暂且撇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来看看物种起源的进化论的错误之处。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为什么老虎就那么少呢?这是过度繁殖无法解释的。另外,有些动物集体自杀怎样解释?

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事实,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量及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斗争。这种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就叫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是,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就涉及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遗传和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变异现象。

适者生存 生物虽然普遍具有变异性,但是,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当生物产生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那些与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

但是,分子遗传学根本不支持上述观点。根据分子遗传学的观点,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在自然状态中,对一种生物来说,突变率是很低的。据估计,大约在一万到一百亿个细菌中才会产生一个基因突变的细菌。高等生物中,大约在十万到一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并且生物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参见生物教学参考书),故不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物种进化。以下用极限推导:

nnlimA(B.η1.η2)=Alim(B.η1.η2) =A.0=0

n→∞ n→∞

A——某种生物父代的个数;

B——某种生物父代每个个体的后代数;

η1——基因突变率;

η2——有利的基因突变率;

n——代数

一般人都认为,化石为进化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其实,达尔文主义的最大困难正是化石的证据。进化论最大的敌人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研究化石的专家们。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不久,在德国的一个石灰岩层发现一个动物化石,被取名为“始祖鸟”,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被认为是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进化论者为之雀跃,以为进化论已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而达尔文本人十分清楚,化石的证据显明中间类型的缺失,对他的理论是致命伤。但他推委于化石记录的不完全。

篇四:进化论在科学上的种种难题

进化论在科学上的种种难题

一、进化论若干论据分析

(一)胚胎重演论

大多数高中生物学课本中都有一张胚胎发育图

(图六),显示鱼、蝾螈、乌龟、鸡、猪、牛、

兔、人等动物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侧面图,

其原版收藏在伦敦大学的Bodleian图书馆,它

图六. 海克尔的胚胎发育图—“胚胎

重演论” 的作者是十九世纪德国Jena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海克尔(Ernst Haeckel)。从这张图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动物成年后形态各不相同,但是

由于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所以在胚

胎发育过程中均有一个形态相似的阶段,这就是“胚胎重演论”(Ontogeny recaptulates phylogeny)。可以用“日晷模型”(Hourglass model)来阐述胚胎重演论(图七),其横轴显示进化过程中形态上的差异,纵轴显示胚胎发育时期,就象日晷一样,胚胎早期都是受精卵,胚胎发育成熟后,就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也就是说,不管这些动物发育成熟后形态上的差异有多大,但在胚胎发育的某个阶段,其形态仍旧会重演一个类似鱼的形态。这个理论和模型的价值在于,它提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残留物种进化的痕迹。这个理论强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并且作为进化论的一个主要证据,出现在大多数国家高中的生物学教科书里。

直到一九九七年,英国人理察逊(Michael K. 图七. 日晷模型

Richardson)发现他的研究结果和海克尔的不一

样。理察逊供职于伦敦的圣乔治医学院

(St.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的解剖和发育生物学系,为了验证胚胎重演论,理察逊和多家实验室合作,这些实验室分别来自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除了海克尔当年所提到的动物种系外,他们收集更多种系的动物,观察它们在各个胚胎发育期的形态。他们发现,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外形高度近似的时期(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这篇论文发表在1997年的《解剖学和胚胎学》杂志(Anatomy & Embryology),其最终的结论如下:

“近年来,一直认为所有脊椎动物在某个时期大

小相同。与此论点相反,我们发现,在尾芽期,

脊椎动物胚胎的最长径有十倍以上的差异。我

图八. 海克尔对人的胚眙图的艺术加

工 们的研究严重削弱了海克尔图形的可信性,海 克尔图形与其说是显示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

中一个相似时期,不如说是按固定程序设计的 胚胎。”(Contrary to recent claims that all

vertebrate embryos pass through a stage when they

are the same size,we find a greater than 10-fold variation in greatest length at the tailbud stage. Our survey seriously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Haeckel's drawings, which depicts not a conserved stage for vertebrates, but a stylised amniote embryo.)那么,为什么海克尔和理察逊的研究结论差异如此之大呢?原来,海克尔有意选择形态上比较相近的动物胚胎,比如他用水生的蝾螈代表两栖类,而不用青蛙,因为蝾螈本身更象鱼。又如早期鸡的胚胎其眼球是没有色素的,但海克尔把它涂黑,使得鸡的胚胎和其它动物胚胎更相似。海克尔特别对人的胚胎图作了艺术加工,去掉了人胚胎的内脏部分和腿,就成了一个有尾巴,类似鱼的胚胎(图八)。 这又怎么样呢?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个谬误所产生的后果,当年它对进化论有多大的支持。R.B.Goldschmidt在《动物学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 of

Zoology)一书中说,“现代人很难想象,他(海克尔)在他那个时代所发挥的作用是远超出他在科学上实际的成果......海克尔信手一挥,使自然增色,画笔所及远超其所见......(观其图形),人们的印象是,他(海克尔)先就 自然界的观察画了个草图,然后又根据他心中所看见的画了一张理想的(胚胎)图。”(The present generation cannot imagine the role he played in his time,far beyond his actual scientific performance.Haeckel's easy hand at drawing made him improve on nature and put more into the illustrations than he saw ...one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he first made a sketch from nature and then drew an ideal picture as he saw it in his mind.)

(二)用进废退

长颈鹿是惹人喜爱的动物。但是,一个生物学

家却会思考,为什么长颈鹿的颈部那么长,而

且它与身体不成比例。根据化石证据,相对现

代的长颈鹿首先出现在一百万年前的非洲草原,

据信它的祖先是生活在二、三千万年前的一种

矮鹿,由于环境的改变,它们赖以生存的地上

的草和矮小的灌木丛减少,这些矮鹿不得不伸图九. 用进废退理论假设的长颈鹿进

化过程

长颈部,吃高处的树叶,它们的颈部得到锻炼,

颈部比较长的鹿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且

这个后天获得的生物性状遗传给了子代动物,经过千万年漫长而缓慢的变化,矮鹿就进化成了今天的长颈鹿(图九)。

这个理论叫做“用进废退”(The 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是由法国人拉马克(Jean 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de Lamarck,1744-1829)提出来的。虽然有许多证据并不支持这个理论,但是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新思想新观点的渴求淹没了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最明显的反面证据是,在旱季食物最缺乏的时候,长颈鹿通常吃低矮的灌木,而不是吃高处的树叶。第二个问题是,长颈鹿的颈部伸长了,但是身体其它部位并没有相应成比例的伸长,比如腿。第三个问题是,长颈可能在获取食物时有优势,但是在别的方面,却可能在生存竞争中形成劣势,比如长颈鹿需要增加血压,以保证头部的血液供应,这对于心脏的功能要求增加;

长颈可能造成运动不便,使得长颈鹿容易成为凶猛的肉食动物的猎物;长颈可能造成饮水不便,影响长颈鹿在干旱季节的生存。所以,现在的进化生物学已经不再讲这个理论了。尽管如此,当年这个理论启发并帮助了达尔文。

(三)飞蛾的工业黑化

“飞蛾的工业黑化现象”(Industrial melanism of the pepper moth,Biston betularia)是进化生物学中的教科书式的例证,在今天美国的高中教科书里面都会引用,以此证明进化论(图十)。这种现象首先在英国被观察到。在威尔士农村的树林里,树上长满浅色的苔藓。在工业革命以前,只有一种浅色飞蛾(f.typica),简单称作白色飞蛾,其颜色接近树皮的颜色,不易被鸟类发现。工业革命以后,环境被污染,特别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使树上的浅色苔藓减少,树皮呈暗黑色,白色飞蛾容易被鸟类发现而捕食,因此出现了一种深色飞蛾(f.carbonaria),简单称作黑色飞蛾。有一种鸟叫蓝色鲣鸟(Blue jay),喜食这种蛾子,因此形成一种自然选择的力量。

简单地说,飞蛾工业黑化现象是描述英国一种飞蛾由于工业污染的原因,怎样从白色的变成黑色的,工业污染经过治理后,黑色飞蛾又如何变成白色飞蛾,据此说明,生物性状如何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提示自然选择如何促成生物进化。 飞蛾的工业黑化现象:(a)在没有工业污染的地方,树干上的青苔使得白色的飞蛾比较容易生存;(b)在工业污染的地方,树干颜色发黑,黑色的飞蛾比较容易生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英国昆虫学家Bernard H.Kettlewell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白色和黑色飞蛾的生存受环境影响,而这种自然选择恰恰就是通过树上苔藓的颜色和蓝色鲣鸟实现的。在第一个实验中,他在Birmingham附近的Rubery放飞一定数量的白色或黑色飞蛾,然后再去人工捕捉,发现在Birmingham这样的工业污染区,白色飞蛾较难生存。Kettlewell又在Dorset附近的Deanend重复这样的实验,发现在Dorset这样的非工业污染区,黑色飞蛾较难生存。如果将两种飞蛾同时放飞后,人躲在特制的观察箱内用望远镜观察蓝色鲣鸟对飞蛾的捕食,发现在污染区,鸟类吃较多的白色飞蛾;而在非污染区,鸟类吃较多的黑色飞蛾。

据此,Kettlewell就得出一个结论:飞蛾的工业黑化是由于树皮上的苔藓提供的颜色保护,和鸟类选择性捕食的结果。

严格来说,这些实验是有缺陷的,因为飞蛾放出去以后,很难控制它们的去向,没有捕到的飞蛾也不一定是被鸟捕食了。尽管如此,这些实验还是很能支持Kettlewell的结论。

如果我们以年代为横轴,纵轴为白色飞蛾或黑

色飞蛾的百分比,我们就发现,飞蛾的颜色和

工业污染之间,存在一个很好的相关关系(图

图十.飞蛾的工业黑化现象 十)。这些研究归纳成一个理论模型:在没有 工业污染的环境里,飞蛾都是白色的。随着工业污染的出现,树上的浅色苔藓减少,树皮颜

色发暗,出现黑色飞蛾。白色飞蛾比较容易被 鸟类识别,而被捕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

的飞蛾大多为黑色飞蛾。随着环境的改善,树

上浅色苔藓重新长出,更适合白色飞蛾的隐藏。鸟类比较容易捕食黑色飞蛾,剩下的飞蛾大多为白色飞蛾。

然而,以上这些研究一直限于Liverpool和Wales,当人们来研究英国其它地区和欧洲时,就发现Kettlewell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工业城市Manchester周围白色飞蛾不灭绝?为什么East Anglia农村黑色飞蛾占80%?为什么环境改善后,伦敦(北纬52度)以北黑色飞蛾减少,但北纬52度以南黑色飞蛾却增加?为什么Wirral半岛树干上的苔藓还没有恢复,白色飞蛾就已经增加?为什么荷兰在黑色飞蛾减少,白色飞蛾增加的同时,出现一种灰色飞蛾?问题出在Kettlewell的实验方法。Kettlewell的实验方法是,白天将一定数量的飞蛾放飞到野外,到晚上再来捕捉,或者用望远镜监视,来观察飞鸟对白色、黑色飞蛾的选择性捕食。那么他犯了什么错误呢?白天的时候飞蛾都在昏睡状态,放飞后,他们大多落在树干上,以树干为背景,白色飞蛾和黑色飞蛾的颜色差别一目了然,鸟类很容易选择性捕食。但是,事实上,野生状态下的飞蛾栖息在树荫下的小树枝下面,白色飞蛾和黑色飞蛾的颜色差别并不强烈,鸟类捕食的时候,

篇五:对进化论的批判

对进化论的批判

进化论普遍认为物质在永久以前就存在,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形成了地球和行星,单细胞形态的有机物自然地从无机生物中而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单细胞进化为滤性病原体,细菌,植物,动物。不仅如此,这一学说还主张脊椎动物中的鱼进化成两栖类,由两栖类进化成爬虫类,由爬虫类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尽管这种进化论的主张是无法证实的假设,但很多科学家却把它视为事实和真理。这种态度违背了科学主义。

现在我们把进化论假设的基本理论分为三个部分,简单地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下其错误。首先我们要记住进化论,不承认万物的起源。 进化论的主张大概分为三个类型:1假设相异动植物的相似点,表示进化的血缘关系,这种主张包括分类学的证据,解剖学的证据,生化学的证据,生理学的证据等等。但这种类似点属于极少部分,何况所有生物都没有相互变种的中间阶段,这一事实强有力地反驳了这假设的虚妄性。根据各生物的DNA,所有生物只能产出与其相同种类,这一事实同样强有力地否定了进化论;2假设特殊种类上出现的突变,支持进化论。其中包括地理学分布的证据,退化的证据,实验性饲养的证据,突变的证据等。但这有限的变化只会产生如孟德尔遗传法则般的变化,并不能产生新的品种。尤其是99.99%的突变对生物带来的致命死亡,所以这个主张根本没有可靠性;3假设残留的有机体化石是进化历史的证据。但化石的种类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两者之间不可能有联系,这只能证明在地球上曾经有各种不同种类的有机体

在各个不同时期生存过,并不能证明它是从某一阶段进化而来。 从而我们更加坚信创造论,这世界来自全能神有意的创造。有关创造论的详细说明,请参考“理解创造纪录”部分和第一章注解。在这里只想透过进化论所持有的假设来强调创造论的绝对性。

进化论学者们认为,由原始生物进化过来的人类,不可能预测将来的一切,而且人类是以物质材料为基础组成的,因此不会视生命为宝贵的。根据这种思想,人类不可能有永久不变的价值观,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瞬间的快乐之后便会消失。不可能有来世,善恶的规范也不过是虚伪的。因此,人类如被牵着鼻子一般,被自私的思想和享乐主义牵制,他们认为人放纵一切情欲也不够满足欲望。一句话,进化论认为人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反之,创造论确认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神对人类的极大的慈爱。神在信他之人的心灵深处动工,使人明白这世界是借神话语造成的,从而赐予世人坚固信念和信仰,能够正确地走人生之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