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6:51 作文素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作文素材

篇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

琢不

成器

人不

学不

篇二: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此次远程培训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听聆听教专家的报告,听了多位名师的授课,每一专题会有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内心感慨颇多,收获多多,有反思,有感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反思,继续质疑,与各位学员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我们还感动于专家们的高瞻远瞩、无私奉献,感动于学校领导的耐心指导、用心良苦,感动于周围同事的认真努力、不断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之,在远程研修这条道路上,我们终生学习的态度不会改变,我们研修提升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将不断探索前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篇三: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生变得美好。教育使人幸福,教育使人自由,教育使人的人生空间和人生舞台更宽广。罗素讲,什么是幸福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就是充满激情而又有知识指引的人生。教育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需要梦想,只有燃烧起梦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的住脚。 有人说:梦想是电源,点亮明灯,照亮人生。也有人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想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的人希望加薪升职;有的人希望住进新房,更要尽快还清房贷;也有的人希望家人平安和睦??这些美好的期盼和向往,要想实现,关键是要自己不停地努力,不轻易放弃?? 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生活的简单而又平凡,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心里塞满快乐,注满活力,一直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希望自己做一名成功的老师! 记得作家冰心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在自然生长;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其实就是解放。现在的频繁考试,分数至上,让孩子兴趣全无,只剩下孤寂与烦闷。我深深地知道,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 缚与迷茫中挣扎,许多学生会在应试教育中变得神伤无力。很多孩子,一提到学习,就垂头丧气,一语不发;一说到时尚潮流,感兴趣的,就滔滔不绝??我希望把时间还给孩子,把空间还给孩子,把话语权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获取学习的内驱力,长大后都能够去创造、去发展!只有他们兴趣盎

然,自由生长,我们才能听见他们成长的呼吸和拔节的声音。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从这本书中,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的教法才是梦想中的教法。 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是我的职业梦想。今天看到了中国梦中华情征文活动,把他从心底里写出来,是对心灵的信任,是对灵魂的鼓励,我相信:我的梦想会让我不停的行走,让我不断的尝试,希望有一天,我能领略到教育的真谛,让我享受到理想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篇四: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磨不成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磨不成才

——由《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磨课经历想到的

镇海骆驼中心学校 王红燕

转载,学习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切磋琢磨也。

——东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兽骨、象牙、宝玉、顽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精心雕琢,打磨,才能成为宝器。同样,人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有经过反复磨练,才能螺旋上升,修炼而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可见,“磨”并非是一种消耗,恰是一种“历练”。一位专家曾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做过这样的精辟阐述: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有瞬间的精彩。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她的磨课之功夫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可见,用心“磨课”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磨课”,校本教研不能没有“磨课”。一句话,“磨课”与校本教研共生,与教师成长同行!

【起——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

我校作为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联谊学校,应邀参加崇文和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的第三届教学开放周展示活动,开放周旨在为各校青年骨干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本次开放周与以往的教研活动有所不同,代表各自学校作展示的32位青年骨干教师将提前一周入驻崇文,在特级教师、专家的引领下经历磨课的全过程。因此,开放周的32节展示课是青年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专家共同智慧的结晶。

培根曾说:我们不能像蚂蚁,只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吐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我想以此来形容我们教师磨课的过程是最适合不过了。我作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教龄刚满8年,教学宛然处在“茫然迷失”的围城中,一直苦苦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上乘磨石”。能有机会代表学校出征崇文的展示活动,并作为“磨课”老师接受特级教师、专家的问诊把脉,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久。对于我这样一个专业成长处于“高原期”的老师来说,无疑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磨课之路。

【承——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我此次磨课活动所选的课文,之所以选定这篇课文,是因为刚在宁波市的星级教研组展示会上聆听了沈晨芸老师的展示课,听课中感动于老师和文本对话的细腻,钦佩于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入。回来后,也有了研读此课的一种冲动,但毕竟沈老师的课已经获得了成功,还是要有一份挑战的勇气。启程在即,也容不得我多考虑,于是就定下这篇课文了。

两天后,第一次“磨课活动”在我们学校进行,下课铃声早已响起,但我的课离预设的教学内容还有一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讲台的,只感觉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的微笑渐渐消失。听完课后,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心急如焚,聚在一起研讨,我也努力使自己波澜起伏的心趋于平静。

胡老师首先发了言:?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以线贯穿,以点突破,最后还要将珠子串成线加以总结提升。然而今天这节课让我感到遗憾,线不清晰,线与点的关系模糊。老师想通过这一节课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显得支离破碎。?

杨老师也沉不住气了:?我也有同感,另外我感觉今天课堂上教师没能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我认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教师的引导点拨在后。可是今天课堂上几次都是教师直接出示相关的语句,教师把关键的词语变红,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去思考。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自然融汇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去领悟。直接明示是否过于生硬??

……

我静下心来重新回顾自己的这节课,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听课评课容易,自己尝试难啊!?

陈老师到底是学科带头人,一语给我指明了方向:?语文课之所以难教其根本原因在于教无定法,每一个人对文本的领悟不尽相同嘛。但是我认为尽管是教无定法,但还是有章可循。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要努力体现浓浓的语文味,我想这是我们设计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很有道理,但我更想知道如何来体现。?我在心里苦笑……

“这节课的形式不要太花哨,要体现本色语文。?

?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是否可以出示那份作文修改的原稿……?

讨论激烈地进行着,不同的见解相互摩擦,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争论辩驳了很久??“磨课”过程涵盖着我们教师成长所需的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个方面。但它给予上课老师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树立,看其是否承受得起众多老师的批评与指正,接受得

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经老师们的评课研讨后,我的原始教案已经不存在了,这意味着一切又得重新开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那一刻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这一天我带着老师们“沉甸甸”的建议资料回了家,迎接我的自然是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悲苦的心绪,无限的愁思犹如大海一样深广。有无数乱麻等待我清理,但抓住哪个绳结可以打开呢?展示活动却并不会因为我的准备不足而另行改期,明天就要起程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千万次地问自己。唉,只有寄希望于杭州之行了。

【转——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转的机缘终于来了。进入崇文实验学校,我和另外两位老师被列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的门下,真是激动不已,有了一种奔腾的冲动。试教之后,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了。课忌“深入深出”,而这堂课上,我企图把自己查阅的大量资料,吸纳众多智慧后的感悟,在40分钟里全部倾倒给学生。在课堂里,我牵引痕迹过重,课外资源引用过多,学生学得苦学得累。接下来的一周内,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前前后后经历了三次试教。最终的课上得如何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有意义的还是磨课的过程。

“重学生所需”在王老师的教学中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它被王老师实实在在地演绎着。磨课的过程,既痛苦又幸福。痛苦不言自明,那幸福从何谈起呢?因为有王老师为我的课问诊把脉,王老师对我的引领犹如阵阵微风,吹皱了开满荷花的池塘;又如密雨斜洒,浸透了爬满薜荔的土墙。现仅摘取磨课时的几个片段,和大家一起共享王老师带给我的浓浓绿意。

一、适应学生接受水平,删减过量的课外拓展

“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设计时,便把自己课前查阅的大量和课文有关的自以为精彩的资料,在40分钟里全部倾倒给学生,企图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档次”。

然而,接下来的议课环节中王老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这么多的内容全部进驻课堂,四年级的学生能消化吗?而且,拓展过量,课文感悟就成了蜻蜓点水,探究品读也是匆匆走马。这样的拓展,非但没有起到反哺文本、

?王老师的最后几个字特别有力度,让我实有惭愧之意,确实这堂课学生太累了。

“累了学生”,即使是好东西也不能硬塞啊!这是王老师的第一次提醒。之后,王老师一一指出了我教学中无效的拓展,毫不含糊地责令我把多余的拓展资料一一砍去。在这一次次的删除

中,我明白了: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文化背景,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学生的情感需求。一切“重学生所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剔除过多的教师语言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是充满着浓浓的诗意的。创设诗意的课堂当然不能缺少教师的充满诗意的课堂语言了。因此,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为了把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我就运用了大段的所谓的诗意的课堂语言。

议课时,王老师却出人意料地给了这么一个评价:?老师一段又一段文绉绉的过渡语在课堂上挤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老师每一次在学生发言后的总结提升又挤掉了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看法的机会,使课堂少了生成的可能和未知的精彩。学生的思维、感情在老师的‘强势引导’下,不断得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得到确立。我不反对教师精心设计

尽管王老师也理解我的用心良苦,但在她心中孩子在课堂中的地位却不容动摇。最后把我颇为得意的过渡语言一一砍去。是啊,“教”为“学”服务,这是不变的教学原则,我却忽视了,是王老师让我找回了教学的本原。砍去我精心准备的过渡语,尽管有点心疼,但我相信我为学生留出了展示的时空。一切“重学生所需”。

三、掌握学生实际学情,割舍过繁的课堂环节

在我预设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叶老的一处具体修改事例,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2.师:修改在什么地方?

3.师:这样改你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质疑,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包”这个动词为什么说“删掉了”,我看并没删,只是换了一个位置。)

4.教师引导解疑。

5.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6.师:第二个改动在哪?(把“书皮”改为了“包书纸”。)

7.师:从这个改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

王老师建议把这一环节改为: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2.师:读一读这两句话,不同在哪里?做做记号。

3.师:叶老为什么会这样改?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下限——这样改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更确切。体会叶老用字的准确严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上限——体会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要花大力气,要一丝不苟地改正。)

删改后的环节显然比原先干净了。王老师删改的理由是:学生其实在这里根本不存在疑问,一读就懂。而我的教学,则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学情。王老师考虑的依旧是学生所需!

一个星期的磨课活动,我感动于王老师的人格魅力,享受着思想碰撞带来的意外收获,不断地对自身原有的教学经验进行重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中叶圣陶老人院墙上落日余辉映照下的一墙爬山虎,就如同叶老用爱洒在大作家肖复兴孩堤时代的一片浓浓的绿荫,并在少年的肖复兴眼前铺开了一条绿绿的文学之路。而这次走进崇文,感受了王老师“重学生所需”的教学理念之魅力,蓦然回首,却发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悄然爬上了我的心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也许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磨课又是一条令人深感幸福的上好课的必经之路,这一点我已经从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切身体验到了。在崇文就磨了一堂课,感受到的也只能是点点滴滴的,但就是这点点滴滴却染绿了我“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之理想。与其说现在是磨课活动的结束,不如说是教学之路新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定会在我心中长得葱葱茏茏。

“磨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我以自身的实践证明:只有让教师不断地“磨课”,才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才能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同伴合作交流的智慧,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准确度,磨出教师理论认识的高度。其次,磨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需要全体教师的认可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由于大范围的磨课活动受到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因此磨课活动的效果更多地体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如果我们每个

篇五: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个暑假,我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忙什么呢?——琢“玉”。琢什么“玉”?你也许会问。且慢,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从我的每天日常作息说起。因为放假,每天早上起得较迟,吃过早饭,洗衣,搞卫生,督促女儿写字,练琴,偶尔烧一下中餐,还算清闲。下午,睡过午觉后,开始正式从事重点工程,琢“玉”——给女儿小玉补习功课,帮她指正暑假作业。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一搞就是整个下午,常常搞得我殚精竭虑,疲惫不堪。好在是放假,吃过晚餐后,就是完全属于我个人的时间,我可以自由的出去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缓解一下午的疲劳。日复一日,整个暑假,天天如此,简单令人滞息。女儿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不坏的,老是上不去。这还不算什么大碍,要命的是她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做事马马虎虎,拖拖拉拉,缺乏耐心。这很让我头疼。前几年,我因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她疏于管教,再加上我一直有这么个观点,认为小学不必抓得太紧,否则挖掘了她的潜力。所以,她一直松松垮垮的,直到有一天,当我发现问题的苗头不对时,事情已经很严重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决定这个暑假,好好的修理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的这些恶习不是一天养成的,要让它们一下子消失,真是谈何容易。整个暑假,我都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日在煎熬中度过。字迹潦草,错题太多,改一遍,再改第二遍…..经常是你讲得是口干舌燥,头都大了,她却充耳不闻,或据“理”力争。于是,口角之战不休,偶尔升级,上演“香港功夫片”。虽然女儿也知道我是为了她好,打不还手,但每次她都要声嘶力竭的大哭大喊一阵,让人实在心烦。母女连心,吵过闹过之后,一会儿的工夫,她又会围着你转,你还得强压性子,继续再战;但也有的时候,她也非常烦恼的仰面躺在地上,半天都不作声,而我也非常无奈的靠在床边,烦躁得闭目不语。有时,玉还极其认真的启发劝导我:妈,你我都要改正一下各自的急脾气,你不能把你的观点强压于我……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你的心肠一下子就软了,心想毕竟还是小孩子吗,何必要求那么高呢?可有时,看着别人的孩子那么有出息,我急。我常想,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女儿呢,她有好动的毛病,为此专门带她去南京儿童医院检查。为了她,我真是操尽了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她,我和她爸有时互相指责,经常也闹得很不愉快;为了她,我有时一想起,就心情抑郁……她爸讲我太苛刻,看不到女儿的亮点,凭心而论,这话讲得不完全对,但也还算客观。她身上缺点确实太多,而我又放大了这些缺点。

七月的一天,我从医院体检回来,我紧张的告诉她,我身上长了个坏东西,恐怕情况不好。女儿非常惊慌,要我去大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我说算了,你整天气我,我烦死了,不如死了算了。她连忙向我保证,只要我同意检查,她保证以后再也不烦我了。接下来的几天,她一直在催促我去。我知道她的保证维持不了几天,但这个小兔崽子,还算是有点良心的。细细回味这个暑假,她的进步还是挺大的:给我做了几次简单的饭;下楼去玩时,主动的给我们分担家务,顺便把垃圾扔掉;接受我的处罚,这个暑假,基本没怎么看电视,每天弹琴,读书……完成应做的事情,确实也挺辛苦的(就是效果不是很好)。那天,她极认真的对我说,她有预感,她这学期学习大概要上来了,因为受到了街舞老师和古筝老师的表扬,这对她是一个鼓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就要小学毕业了。我笑笑说,希望如此吧,说真的,我希望这次不是一个奢望。我知道,我这几年,嘴变得爱唠叨,细碎了。我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给她纠正生活和学习上的坏毛病、坏习惯;

反复的阐述不读书如何没出路的大道理;我跟她讲我对她未来前途的担忧…..隐隐的,我感觉我在重复几十年前我母亲的言行。

望着女儿,有时觉得她太可爱,可爱的让我感到一阵心酸。哪个做母亲的不希望你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记得当初她出生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希望一切都顺其自然,我不会给她施加任何压力。可现实是复杂的,竞争是残酷的。为了日后她有个更好的发展,我们给她报了两个才艺班,真是费钱又费心,花昂贵的教育费用不说,每星期二次的接送,还有每天的陪练。我们并不要求她如何出人投地,只要她能讲得过去就行了,可几年下来......我想功夫终不会负了有心人,相信,经过我的雕琢,她会一天天的好起来的,时间将证明,她是一块璞玉。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