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杀生大结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2:57 字数作文
杀生大结局字数作文

篇一:杀生影评

《杀生》——一场扼杀人性的集体犯罪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号:10920114 姓名:魏远芳

摘要: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这是《杀生》海报上写的一句话,这应该是编剧兼导演——管虎想主要表达的东西。但是看完整部影片,觉得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如此。《杀生》又名《设计死亡》,表面上看是一个扼杀异己的集体犯罪,其实也包含着一种人性的自我救赎。剧中黄渤扮演的牛结实是个非常调皮捣蛋的人,但他的本性真的不坏。他的种种表现是现代理念与古代传统的碰撞,在那个传统思想很浓厚的山村,仅有他这么个异类,最终的结局虽然是走向死亡,但是在他死的同时,救赎的是整个村子的人。那种自由的思想,放纵的行为就像他胸前的那把钥匙,不停得打开锁心的门,以孩子的形式传递下去。总之这个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以其本身的多角度性也表达出了世界的多角度。寓意了每个人生存方式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冲撞。

关键词: 神秘 凶手 复仇 人性

人性的张弛有度

《杀生》的故事背景是在民国封闭安静的小镇,是几近架空的时代和舞台式的取景,用湿润的四川山区来贴合影片本身的阴郁,封闭的环境下也更能凸显本片对于个性的张扬和压抑,男主角黄渤饰演的牛结实是一个充满个性和极端符号化的人,他的一切夸张行为都是为了反应其反传统、反权威、反主流的个体元素。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烦死人的市井无赖,在平安、祥和又无比团结的封闭小镇里一石激起千层浪,用自己的行为体现自己异类的特征:给百岁老人喝酒、偷窥夫妻做爱、偷邻居的东西、抢人家的寡妇、粗暴的欺负小孩,到处惹是生非肆无忌惮,让整整一镇子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在正常人眼里,这怎么着都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很欣赏黄渤的本性出演,把牛结实这个角色演得很活,是一个个性很鲜明,行为很怪诞的独行者。也许是百岁老人本身对酒的渴望,从水中救起陪葬的寡妇,偷东西的小打小闹,无不表现出他反抗传统思想,蔑视权威,用自己的身躯抵抗全村人的攻击。在故事的最后,他为了保全孩子,牺牲了自己,那样暖心的画面与简单的语言,看得人潸然泪下,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辉。通过把他的个性和全村人与其相抵抗的碰撞,刻画出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他用行动来说明一个人活着就要自由活着,享受当下,而不是被那些祖制限制了人的灵性,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肆无忌惮的自由主义。放在现代来讲,他是质疑传统,反抗权威的勇者,是集善恶于一身的个性鲜明独特的人。

命中注定的因果报应

《杀生》的故事一直在诡异和惊悚中进行,可以看到阴谋的轮廓,但是找不到其中的关系。在影片前半部中出现的某些影像符号,意义高深,难解其意,是影片和观众沟通的一个障碍。在影片后半部中,阴谋的大幕拉开,才明白故事机关算尽。

这是一场关于宿命的较量,是一场极端的复仇计划,也是因果轮回的生命之路。先讲宿命:电影特意强调了牛结实父亲就是外来者的身份,某种程度更做实了他命中注定的突兀性。牛结实一个人对抗、质疑整个群体的宿命悲剧感还是通过他几乎是疯狂的行为表达出来了,他的没心没肺和毫无逻辑映衬的是长寿镇整体的传统、规律、平静乃至压抑,影片在混乱的开头之后,以另一个外来者任达华所扮演的医生充满疑问的视角切入,围观了这个封闭小镇的压抑固执,铺垫了此处的传统和神秘,长寿镇上的人几百年长久的居住在镇上,已然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这是矛盾冲突的根本来源。像是牛结实、马寡妇、来自外地追查真相的

庸医,这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他们都是异类,从他们的姓我们可以了解到贬低或是歧视的意味,这些外来者的形象都意味著挑战村庄的色彩,隐隐道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体制,像是无法打破的枷锁,根深蒂固村民的心,这是也共性谋杀个性的典型案例,而这场作为阴谋的复仇计划也在影片后期才慢慢拉开,牛结实年少时期杀了牛医生的爷爷奶奶,牛医生的复仇,这是个俗套的因果轮回,最后几乎都得到了报应,医生的中毒,全村人民在地震到来时的呐喊,很极端的复仇,最后落得两败俱伤。也许影片想要表达的也有“恶有恶报”的传统价值观。 集体谋杀的快感

这是一个“三人成虎”的典型案例,这是一个集体领导者智谋的经典表现。虽然这个计谋并没取得成功,但是却有直接效果,很感叹这样精妙的设计。苏医生这个角色出现后,《杀生》正式进入了让人不寒而栗的迷局推理,他带领群体完成了一场集体洗脑式的杀人计划:突然变化的态度与目光组成了令牛结实自我怀疑的氛围、转换的烈酒摧毁着其生理上的强悍、而最后雨中的狂欢则仿佛是仪式性的洗礼,这所有的过程推进是故事性布局,这是组织者的魅力,他通过对全村人的号召,才齐心协力的将无坚不摧的汉子打倒,让他开始自备棺材,走向死亡。也许更多的人从影片中关心的是“杀生”这一主要问题,可我却更想深刻了解这一场计谋下的对意识的攻击。

集体谋杀无疑是充满欢乐的,有人说,影片最后杀人案组织者牛医生承担了罪责,但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场集体的,密不透风的,充满神秘的阴谋,在最后成功骗过牛结实的时候,大家的内心是欣喜的,就算最后的天灾惩罚大家也是一起承受了,没有太多让人纠结的,不忍直视的折磨,反倒是最后牛结实认错时说道孩子是无辜的,我切实看到了集体的丑恶。仿佛强者被弱者的集体打败,心总有不甘,这是与欧美电影的风格截然相反的,突然间有些不习惯。看电影本不该放这么多的主观感情在里边,但是实在忍不住。本不想将电影所表达的这一现象与社会挂钩,可是实在关联颇深,社会先死中存在的一些特立独行的人都被大众的权威所泯灭,在这个随波逐流的社会里,真的需要一些像牛结实这样冲充满人性光辉的人来增色。在集体的排除异己中努力生存。在这一场杀生里,死了太多的人,不是表象的兵戎相见,却是意识上的攻击,人性上的考验。

其实,不论是在人性,因果轮回还是集体力量上来分析这部影片,杀生都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角度可以分析了,各个角度都有他的特色。在人性塑造上,在传统排新方面,在集体团结上,《杀生》都体现的很精彩,尽管有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垃圾影片,但是在其他角度上,在经历了较多的社会磨砺之后,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杀生》也以其意识上的创新,剧本创作上的别致,在同时期的电影中脱颖而出,经久不衰。在当今看惯了大陆作品的小清新与商业化之后,在管虎的带领下能有这样一部冲击心灵,直抵人性的作品让我们拷问一下内心,思考一下现实也是一种享受。

篇二:《杀生》影评

2012年“五一档”上映的国产电影《杀生》,影片情节荒诞夸张,叙事充满趣味,情节幽默诙谐,算得上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国产电影。如果一定要用“商业片”和“艺术片”这样的名称来区分电影类型的话,那《杀生》一定是属于后者的。下面就从剧情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对该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1微言大义的剧情

从影片剧情来看,《杀生》确实有着微言大义的意涵,可以说《杀生》是一部“杂文”电影,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大半将其解读为“匕首和投枪”之类的东西——解剖国民性,反思乌合之众式的民族集体心理。故事背景是在封闭安静的西南山寨——长寿镇,看得出来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间背景是民国时期,土不土,洋不洋,正是新旧思潮交织碰撞的时刻。不过整个故事并不具有历史感,骨子里其实是完全架空的,把时空背景转换一下,照样成立。同样是几近架空的时代和风格舞台式的取景,用湿润的四川山区来贴合影片本身的阴郁,而男主角黄渤饰演的牛结实则更是极端符号化的,他的一切夸张行为都是为了

浓缩其反制度、反权威、反主流的个体元素。观众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烦死人的市井无赖,在平安、祥和又无比团结的封闭小镇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偷窥夫妻做爱、给百岁老人喝酒、偷邻居的东西、抢人家的寡妇、粗暴的欺负小孩,到处惹是生非肆无忌惮,让整整一镇子人都恨得牙根痒痒。这种个体角色对于同样被符号为社会化的小镇群体而言是异己的存在,本就是外来“野种”的他,在长寿镇上“为非作歹”,搅乱了原本一派“和谐”、秩序井然的镇民生活——虽然这“秩序”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但镇民们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生活久了,竟然都开始极力维护这个秩序。黄混混这个“整蛊”大师的横空出世,就像是整个长寿镇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镇民最后除之为快,也不难理解。电影也特意强调了牛结实父亲就是外来者的身份,某种程度更做实了他宿命性的突兀[1]。

牛结实貌似盲目的惹是生非却混乱了传统、打破了规则,甚至破坏了宁静,也带来了村民的集体憎恶,这让后半段人们集体除之而后快有了充分的铺垫和理由,于是当苏有朋这个

角色出现后,《杀生》正式进入了不寒而栗的迷局推理,他带领群体完成了一场集体洗脑式的杀人计划:别样态度与目光组成了令牛结实自我怀疑的氛围、转换的烈酒摧毁着其生理上的强悍、而最后雨中的狂欢则仿佛是仪式性的洗礼,这所有的过程推进是故事性布局与推理,但同样也是带有符号隐喻感的。

从某个角度讲,此番“杀生”是柔和的、细腻的、团结的,甚至充满牺牲的,因而看起来是场宗教式的救赎,对于罪的惩治和教诲,对于野性的驯服,如同孙猴子被佛祖降服的过程。但从另个方面来看,这场群体性施暴中诽谤攻心的阴暗感、精细缜密的计划性,堂而皇之的虚伪度,让它又像是众口铄金和铲除异己的隐喻化处理。任达华在最终破局之时,也用一句“您看事情会不会是这样的”传递出了对牛结实这个反制度个体的再鉴定和认同,他给老头喝酒让对方临死而乐,他强抢寡妇是救命与真爱,他使用催情剂戏弄全村带来了生命,还可以被看作荡漾了情欲、自在了空气。无论你认为这是解释或者洗白,但很多时候,世界就是如此多意的,对错也因角度性不同而并非绝对,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用自己立场去评点和孤立他人,有多少人犬儒主义的去追随主流寻求庇护?这场杀生也可以被认为是:来自外界充满生机和自我的价值观因被认定野蛮和突兀而遭致集体扼杀,这个尖刻与讽刺的局面,

1

几乎聚合和意味了所有普遍意义上常发常新的社会性悲剧。

2叙事模式

从影片的叙事模式来看,《杀生》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线性逻辑,通过缺失的故事开头、迥异的双线结构和另类的倒叙模式,使故事的讲述方式呈现出多层次、多时空、多维度的特点,利用多机位、快速衔接的剪辑以及特写镜头来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自由跳脱的叙事方式,从容有度地将一幕幕碎片化的故事线索拼接起来,化简为繁,使一部格局小、空间单一的故事立体和丰满起来[2]。

2.1开头的缺失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群人爆打一个装人的麻袋,并从山坡上扔了下去,被载着医生的三轮车撞了一下,反而救了失控的三轮车,然后故事主角牛结实上场,说了一句:欠老子条命晓得不?这一无头无尾、无因无果的场景显然不是故事的开头,开头的缺失这一开放性的叙事结构正丰富了影片的想像空间,一方面强烈刺激了观众的探知欲,一方面也是对接下来的情节的预演。

J?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谈到:“任何叙事的开头都巧妙地遮盖了源头的缺失所造成的空白。这一空白一方面作为基础的缺失而处于文本的线条之外,另一方面又作为不完整的信息所组成的松散的线股而处于文本的线条之内。这些松散的线股将

我们引向尚未叙述的过去[3]。”开场事件的存在本身需要后续故事的发展引发,由此,在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时,就会发现存在一个“时间裂缝”。这个裂缝正是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带我们进入了故事主线。开头的缺失,导演并没有马上给予解释,而是将镜头转向了13个月后,医生因为传染病来到长寿镇的情景。这似乎像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又错了,这还是中间,中间叙述一步步顺着叙事线索回到片头位置,还原了事件的全貌。同时由于开头的缺失,观众就无法给予开头场景一个合适的时间定位,也就始终处于被动观看的状态,随着故事的推进,一幕幕展开,才发现电影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叙述的,继以解释性的回顾,这种结构会使观众始终保持探寻故事的动力。除此之外,开场的安排是否还有更深的意义,我们纵观整个影片结构,会发现导演这么安排是有用意的,这个开头是个引子,那句:欠老子条命晓得不?是接下来医生发现牛结实被害后,探寻事件真相的动因,就像医生自己说的:我是医生,我欠你条人命。

没有救活已经“心死”的牛,为还那一命,他踏上了寻找事件真相之路,经历各种困难与阻挠,最终将全镇“杀生”的事实还原,而施害者得到应有的报应,淹没在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中。复线则为“倒叙”结构,从牛结实之死开始,随着医生的探访,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幕幕浮现,牛结实作为外来的“野种”,对长寿镇来说是个“异类”,经常“为非作歹”,可以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偷盗、赖账、调戏妇女、与寡妇厮混,把给马配种用的催情粉倒在全镇人喝的水里,搞出个群P事件,最终彻底突破了人们的容忍底线,引来了重重杀机。在另一个牛姓医生的精心设计下,全镇人展开了一场通过心理暗示来“杀死”牛结实的计划。而在计划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与牛结实有染的马寡妇意外怀孕,又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个新诞生的“野种”要不要杀死,成了全镇人两难的决择,最终在牛姓医生鼓动下,两者择其一而除之。牛结实知道真相后,最终选择救下了马寡妇和孩子,以自我放逐的自杀收场。两种叙述方式的交错使用,即成功将观众代入了故事,与医生同一视角观察和发现事件的真相,又利用“倒叙”增添了故事的悬念和惊悚特质,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和可观性。

2.2双线模式

从整部作品来看,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完全是一种双线叙事的模式,但两条线却是完全相反的叙述结构。主线是“顺叙”结构,从开场一幕牛结实意外救了医生一命,13个月后,医生因传染病来到长寿镇,却发现在山崖奄奄一息的牛结实,用尽办法也

2

2.3倒叙模式

大家可以看出,复线才是故事的主体,导演使用“倒叙”的结构似乎并不过瘾,而是在总的倒叙模式下,

穿插着其它叙事模式。倒叙中插入追叙,关于牛结实得病的铺垫,其父也因得癌而终,就追叙到牛小时候给父亲送终时的场景,显示“癌”这个绝症从小就在牛心里埋下阴影。倒叙中嵌入预叙,开头一幕牛被扔下山后回到村子,被镇里的年青人围攻,此时天崩地裂,镇子淹没在大地震中。这一幕按照故事发展脉络来看,不应该是此时发生的,而最后的结局,影片通过预叙的方式最终揭示了全镇人的命运,并与结尾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回环”,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法则,终将埋葬所有不公与黑暗。倒叙中频繁使用闪回,故事中对牛结实为害乡亲的场景处理,包括后面医生对牛结实“做怪”的正面猜想,都是通过闪回的方式实现,这种闪回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的,而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剧情的需要,根据每个当事人不同的记忆碎片进行拼接,没有前后,只有因果,将观众慢慢代入到故事中去,与医生一道拨开迷雾,慢慢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总的来讲,作为一部艺术片无论从影片剧情还是叙事模式来看,《杀生》在艺术表现上都是成功的,导演将小说文本所具有的存在主义式的荒诞与黑色喜感的基调成功地转化成了影像语言,从意境、技法上实现了无缝对接,并且进行了艺术再加工,成功将自己的个性化叙事风格灌入其中。利用多机位,快速衔接的剪辑以及特写镜头来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化简为繁,使一部格局小、空间单一的故事立体和丰满起来,深化和拓展了其思想性和喻意空间。这种对非线性叙事的成功把控力可以说是《杀生》在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杀生》:每个人都是扼杀异己的凶手.小托. 2012,4,28

[2] 樊伟.浅析《杀生》的叙事结构.影视评论,2012,9[M]

[3]《解读叙事》 (美)J? 希利斯 ? 米勒 /申丹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篇三:《杀生》观后感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杀生

从前觉得人言可畏,是觉得人言容易让人耳难以辨别真假,但是我真的一直不相信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总觉得人言再可畏,绝对到不了积毁销骨的地步。刚刚看完杀生我突然发现我错了,或许一个人,几个人的言,真的影响不了几个人的耳朵,而且大部分人还是拥有以个可以识别的耳朵的,但是众口铄金就真的可以积毁销骨了。黄渤就真的验证了这句话。 闭塞的思想,传统的习俗,善良的人们,构筑了一个小村。小的每个人都没有思考的想法,小的每个人都不敢出去。长寿村,没有污染,浓厚习俗,的一个村,在人们都祈福长寿的时候,集体杀了一个不平凡,不世俗,不习俗,不妥协,的人。

电影是使用的倒叙的手法,恍恍惚惚,而又突然明朗的镜头,这像管虎的风格,记得看《斗牛》的时候,是下雨天,看完之后就觉得,必须再看一遍,才能真的理解情节的安排,这次杀生还是这样,看完之后,脑子里面是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却没有一个完完全全的情节,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懂它了就够了。

人性之不服,我想主角一直就是在不服那些传统,即使他一个人的力量再小,他也愿意去尝试挑战,他的善良,在那些墨守陈规的人眼里就是不行,就是不可以。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不管你是为什么,就是不可以,这就是定理,就是容不得改变的。

人性之父爱,前面的黑色幽默看的太多了,而且都是缺角的情节,缺的是最重要的角,当我正要骂人的时候,突然最人性的一面出来了。父债子偿,不公平。主角没有这么做,依然选择去承担自己没有的过错,去承认自己不该承担的错误。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另一个生命好好生存,生命没有结束,只是延续给了另一个新的起点。人类的生存法则,或者自我延续就是这样子的。

悬疑,一直都在不停让我去发现各种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不是在最后,而是发现,然后立刻就解答问题,而且是解答的那么简单,又是那么不符合常理,突然会感觉真的豁然开朗,但是又好像被那些破碎的情节弄的不是那么理解。

幽默,这个在黄渤的电影里面一直都不缺少,看见那张恶心的脸我就会笑,是那么默默的笑,这个电影大部分我也一直在笑,只有在黄渤真的和那些墨守陈规的人道歉的时候我才停止了笑,默默的笑,不一样的黑色幽默。

结局的美好,阳光,空地,微笑,生命,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善人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善事,喜欢这种结局美好的电影,不会让我在看完了之后难受,不会让我在故事之中记住的是痛。而且这种安静的微笑,每个人的微笑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结尾。

杀生大结局

感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乌托邦,不管你是寄托于人,或者事,或者理想,或者只是自己手里面现在一个棒棒糖,我们需要有这么个属于自己的地方,躺在床上可以想起来,睡着的时候可以想起来,发呆的时候可以想起来,不管那些成规,不管那些人言,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也许仅仅想的就是改变一点这个世界,哪怕是让草坪上多一个瓶子,哪怕是踩死一只蚂蚁证明自己还在这个世界,总之留下什么,延续什么。珍惜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每一个笑脸。

篇四:杀生影评

观《杀生》有感 姓名:刘

学号:20112766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杀生》就像是两个极端,文艺青年看了这部片子会告诉你它有多么多么的有思想有内涵,然后大部分观众却只会觉得不明所以,其实并不是这部片子题材或者说演员太差,而是影片的主线故事叙述的过于揉杂。不管怎么说,片子其中的非主流意识、非线性叙事以及癫狂与独立让很多人觉得很有特立独行的标志感,导演的叙事方式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对于这样一部黑色喜剧电影来说,不乏是一件好事。

影片本身是想阐述一种自由和体制的东西,因此设置了牛结实这个游离于当地传统制度之外,而且特例独行的有些过火的人物,但这却严重影响了小镇的传统生活,因此所有人都希望他死去。苏有朋的这个人物就是具体的操刀者,且不管他是和牛结实有仇还是怎么地,总归是要有个人来带头搞定这件事。而任达华,则是贯穿整部影片故事的串联者,他带领观众一步一步揭开事情的真相。最后还有个马寡妇,为牛结实延续其生的希望的关键人物。最终所表述的就是,只有突破某些东西才能带来希望,总是固步自封、顽固不化、因循守旧早晚会自己搞死自己。

牛结实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人物:他是全村中的一个异类,是传统习俗(观念)的叛逆者,锋芒毕露。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他的一位"同志":屠夫家的胖儿子,就在牛结实被全村人“设计”之后,就只有他站在了牛结实一边。这显然是以人性之初(孩童)的天真和单纯为寓,是对“新生”的肯定和支持;且在影片后来也正个这个胖小孩提供的各种线索,帮助任达华扮演的那位正义之医寻解到牛结实死亡之谜。 在影片的结局,牛结实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他只说了两句:“我来(死)!我来(死)!”然后向村民们挨家挨户告别,台词是“别整了!别整了!”(可见牛结实把他同村民的关系视为整与被整,根本没定性为“害”与被“害”。在四川话语境里,整人=开玩笑。)

村民们则表现出来了愧疚,电影里给出了有些人都动容甚至落泪的镜头。其实在村民大会讨论“斩草除根”事宜的时候,村民们不顾牛医生的强烈反对一致决定留下牛结实和寡妇

生的小孩即是对这场“生死较量”的消解,也是影片在主题表达上给对人性本善留的余地,所以无论爱恨,大家对新生命还是有起码的人道和尊重。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牛结实对现实的妥协,是服从专制社会的意愿选择死亡,牛结实是自杀的,他拖着自己的棺材在黄昏来临时心甘情愿地走向死亡,然却分明是被杀,分明是被残暴的专制社会所谋杀,可是他却死得那样安详。他躺在阴森恐怖的荒山里,倾听流水的清响,等待夜幕落下,只在死的刹那间回想短暂的人生露出了让人心碎的幸福笑容。

端平生命就像端平一碗水那样难。人生不免磕磕碰碰,上坡下坡,如何在生命中取得一丝平衡,如何对于现实妥协,如何对于制度妥协,仿佛成了人们不可脱离的旋窝。不管电影怎样荒诞不经,但是却实打实的告诉我们一个现实,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你不得不妥协,但是不论怎样,也一样要乐观向上的活着!

篇五:印光大师:杀生罪过不异杀佛 痛心戒绝才能解脱

印光大师:杀生罪过不异杀佛 痛心戒绝才能解脱

蛤蜊蚌壳,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佛。(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之恶作;必定要戒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

人由不知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以期悦我之口腹也。

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神、祀祖,养亲、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用表我之诚恳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生互杀。

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即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籍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佛。

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

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倍焉!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