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极终真理探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3:05 初中作文
极终真理探索初中作文

篇一:高考政治知识点之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知识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考点解读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有可知性。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4、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5、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6、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8、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9、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10、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③意识的创造性。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1、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1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①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4、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15、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6、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17、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知识建构(以专题为基点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知识的问题设置、点拨、指导;易错易混知识探析;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篇二:陆天然:老庄与终极真理

陆天然:老庄与终极真理

——《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导读之四十一

老子当之无愧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其思想体系之宏大、开阔和深刻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一卷《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关系宇宙》一书对老子对绝对真理的发现,也可简单归纳为如下三点:其一本体论——道生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二方法论——无为论——无为无不为;其实践论——反动论——反者道之动。

从老子对绝对真理的理解来看,他比孔子更为通透一些。你同样找不到一个反证来证明,没有一个人、事、物不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规律的,不信你可以试着找一个反证,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

至于庄子,是一个让人读不懂甚至拒绝读懂的哲学家。我们都误解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庄子,说他消极,说他悲观遁世,悟不到其恨铁不成钢的“圣神式否定”。庄子是最积极的人,他一生都在为自由而战,他最讨厌低俗狭窄肤浅,讨厌小我,讨厌枷锁,追求大我,他是中国历史记录中第一个最有大格局的人。他的思想对于化解人的局限,扩大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境界,是其他各位大师难以望其项背的,除了释迦牟尼、老子。

(作者/《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主编、中国互联网方法论课题研究中心主任)

篇三: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的含义及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2)意识一

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世界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是什么?

①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基本形式?

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6.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的多种不同的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篇四: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配套综合检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1]

综合检测(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选择题

1.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说。材料表明(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 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火星车对火星的探测结果,表明了物质世界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体现了人类的认识能力,表明只要条件具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①②正确。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③错误。④是哲学上物质的概念,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进行的。这( )

①意味着社会历史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 ②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并不矛盾 ③表明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有道理 ④还需要进一步追溯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A.②

C.①③ B.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知识。①③说法明显错误,不选。思想动机属于意识范畴,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②当选。社会

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④错误。

【答案】 A

3.《论语·子路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欲速,则不达”的寓意是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D符合题意。

【答案】 D

4.赫拉克利特说,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这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一致的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材料中“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体现了运动是有规律的,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答案】 C

5.英国一只名为“查利”的家猫,在女主人因低血糖昏迷时,连忙跳上男主人的床,唤醒沉睡的男主人,从而成功地挽救了女主人。“查利”救主( )

①说明“查利”具有感觉能力 ②是因为“查利”意识到女主人情况不妙 ③缘于“查利”对主人的情感 ④纯粹是“查利”本能的活动

A.①②③

C.①③

B.②④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概念。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能力和心理活动。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查利”救主体现的是“查利”的感觉和心理,而不是“查利”的本能活动,①③入选,④不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错误。

【答案】 C

6.俄罗斯传媒业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又名“俄罗斯2045”计划)的高科技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从而实现“长生不老”。因此,有人认为,机器人能进行人的思考,该观点( )

①正确,机器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超快的运算速度和较高的逻辑判断能力 ②错误,机器人属于机器,电脑只是人脑的模拟物,而不是人脑本身 ③正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具有日益强大的创造能力 ④错误,机器人只是机械、物理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⑤正确,机器人已具有社会性 ⑥错误,机器人由人的意念直接控制

A.①③

C.①③⑤ B.②④ D.②④⑥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概念、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实践的社会性等知识。机器人凭借其惊人的记忆力、超快的运算速度等优势,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只是人类实践发展的产物,①不是机器人能进行人的思考的根据;创造性是人特有的能动性,③错误;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机器人不具有社会性,⑤错误;⑥错在“直接”上,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②④判断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B

7.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 )

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纽约独特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这种方式让人们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③④正确。

【答案】 D

8.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资2 000亿元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从而打造一个“深海大庆”。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④

C.①②④ B.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实践的特点、发展的状态等知识。“计划??打造一个‘深海大庆’”体现了①②。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即实践,“计划”即有意识,“打造”“深海大庆”即有目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未来20年打造‘深海大庆’”体现了④。

【答案】 D

9.肖丽2009年被查出患有骨癌,接受6次手术后,病情依旧恶化。2012年高考,肺部已被癌细胞摧毁三分之二的她依旧坚持走进“一个人的考场”。7月7日,肖丽的成绩揭晓——544分,超过贵州省一本线,她上大学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7月19日,肖丽收到贵州大学校长亲自送来的录取通知书。材料表明( )

①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②④

C.①④ B.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实践的含义、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①当选;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大学梦)变为现实的存在(录取通知书),②当选;③与题意不符;肖丽坚持走进“一个人的考场”,实现梦想,体现了④。

【答案】 A

10.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来源于大胆假设和科学实验

④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科学家的实践,使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极终真理探索

,说明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也推动着真理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②④正确。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错误,真理来源于实践,③错误。

【答案】 D

11.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里的“规定”和“改造”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这一观点( )

①肯定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②否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③混淆了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认为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精神性活动

A.③

C.①②④ B.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概念、特点。①②④明显当选。黑格尔认为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这里的“规定”和“改造”则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显然,他把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混为一谈,抹杀了二者的区别,③当选。

【答案】 D

12.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编纂思路的确立是基于( )

篇五: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探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 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一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时间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物质机器运动规律制约,因而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3)、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无到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展、改变)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服务于社会)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1)、含义及其特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方法论)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性质

A、客观性

B、条件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C、具体性: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受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文化素质的制约)

D、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A、主观: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B、客观: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A、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B、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上升性)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方法论)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