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悄无声息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2:16 体裁作文
悄无声息读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悄无声息的关爱

悄无声息的关爱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家除了吃月饼,还要吃饺子。每年中秋,妈妈都要包一个红糖饺子,说吃到那个饺子的就是最幸福的人。而我每年都是那个幸福的人,我觉得有些蹊跷。于是,我就在厨房门口偷偷地看着。

妈妈一开始的举止都很正常,包饺子、煮饺子,可是在捞饺子时,我发现了异常:妈妈每捞起来一个饺子都要用一个小的强光手电照一下,找到那个晶莹剔透的就放在我的碗里,我的眼眶一下子被泪水浸湿,我默默地回去看电视了........

今天晚上,我果然是那个幸福的人,我仔细品味了一下那个饺子,里面弥漫着关爱的味道,很浓很浓.....

篇二:作文读您

读 你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文题解读:这是一道全命题式的作文题,文题简洁,文体要求十分明确。从2010年以来,湖北黄石市中考作文命题一直相对稳定,命题作文、记叙文的文体要求是其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

文题“读你”,“读”是品读、审视,即通过观察、学习或体验而了解、理会、感悟。显然,“你”作为“读”的对象,具有多义性,是泛指,我们应把思维尽量放开,在学习和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你”中去寻找合适的对象。“你”既可以是带给自己某种情感触动的具象的人,如骨肉至亲、朋友同学、邻居路人,甚至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历史名人、当代公众人物如领导人、作家、明星,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写某类人,如老师、医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等)。“你”也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物,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宇宙,或者花、鸟、虫、鱼、叶、树、云、蓝天、山河等;当然还可以写学校、家乡、祖国、民族、时代、某段历史等。 “读”作为了解“你”的途径,具有过程性,这个过程应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次思维碰撞,是一段情感体验。因此,在叙事中应着重体现“我”是怎样来“读你”的,又是如何把“你”“读”懂的。这个过程可以表现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的认识了解,也可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诗意解读,还可以表现自己跟自己的一番心灵对话。

读 你

十里长堤之上,夜色笼罩四野,车头灯似莽撞的兔子跃进这肃穆的苍青色。我头轻轻倚着车窗,用痴醉的目光看你,看这容貌依旧的你。我是否该在你额前一吻呢,我的故乡?

爸爸拉开车门,轻声道:“路太长,出来休息下吧。”我应声而出,被野性的山风揽了个满怀,注视着江堤前水波温情脉脉的长江,货轮、渔船在夜色中亮着警示的光芒,忽明忽暗;那岸边繁华的都市有彻夜不熄的夜世界和川流的车群,散发着流光。转过头来,这儿是一片已入梦乡的恬静,蛐蛐儿眯着眼絮语,微风撩起山林的情思,长过衣襟的野草随风轻摇却抖下了簌簌的乡思。伫立于此,胸口汹涌的乡愁几欲喷薄。我已无法用简单的“看你”、“听你”、“嗅你”、“触你”来形容我的情感,唯有那温柔的“读你”二字称我心意。

阔别三年的故乡,你已睡下,知否?知否?一个游子正在你的睡脸上静静注

目着,读着你被时光雕出的丝丝皱纹,读着你为哺育儿孙在眼角新添的哀怅? 萤火虫密谋着,在我转眼的一刹那,手挽起手,合伙点燃了山火。一刻间,山林没有了秘密,每一个角落都亮起了清明透彻的光芒,但这光芒熹微,并没有因此照醒故乡。在群山连绵的夏日宁夜,我沐浴山风,在悄无声息中观赏一场山火,只是这山火无热无躁,尽是多添了几分幽幽罢了。

地上山火,天上银河。仰头而望,璀璨金光星罗棋布,浩瀚气势要把我吸入其中,蔚蓝深沉的天空低吟着诗句,最后沉沉睡去。哦,故乡,这星光是你在梦中思念游子的泪珠吗?这份思念如此清澈,以至于发出这等异耀的辉光!因为我从你赐予我的这夜星空中,读出了你在梦中悄声呓语的哀愁。“你当初被我们接到城里去念书时,也是晚上,萤火虫和星星同样这般闪亮。”爸爸倚在车身上,仰头凝视夜空,任浮游的萤光在身边晃荡。

我愣住了。故乡,你那殷切盼归的心我读懂了,眼睛却怎么泛出泪来?你用夏日最热烈美好的景送我离开,望我早归,哪知却是一别三年?今日你以同样之景迎我归来,怎不让我感激?

月光白花花的,像懂事的孤儿在长堤两旁的树下荡着秋千。农屋已熄灭灯火,在微弱偶起的蝉声和蛐蛐儿的梦话中沉眠。野草依旧挥着手,文静地庆祝我回家。只有明灭的萤火映亮我的双眸,作最后的仪式。这便是你的语言,千万般形式不过一句慈母的轻语:“你回来了!”

释迦拈花时,迦叶笑了,人们问:迦叶为何而笑?大宁禅师说:因为他想笑。如我现在这般,读懂你是多么值得欢呼庆幸的事,而我却没了缘由的,在你多般形式的言语下,无声而独寂地垂泪。

读你,读你。故乡,读你这浓愁的乡情。

评点:“故乡情思”历来是人生重要的阅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本文作者将“读你”的视角投向阔别三年的故乡,带着强烈的感情观景,写意的笔墨,迷醉的情感,在抒写对景物感受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深意重。全文情感渲染充足,感染力强,家乡的风情令人向往。

文章作者对家乡景色的描写相当出彩。从眼前的山风、山林、山野,到夏日宁夜的萤火虫,再到天上的银河,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态有静态,家乡的风景在作者笔下不断地铺展。在摇曳多姿的景物中,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景物思想、感情,作者那份迷恋和热爱的感情也在不断交织,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读你

我愿在夏风中,读你树叶一碧,然后微笑,然后等待。

——题记

已记不真切我何时第一次见你。当你怀着抱孙子的心却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你一定是很难过的吧?然而人总是要面对现实,你只能坦然接受。当我记事了,见到你只觉十分陌生:脸上的笑容显现出干皱的皮肤,眼睛如掉入沙子中的珍珠,污浊没有光彩,灰不灰白不白的头发在萧瑟的冬风中被一根一根地吹起,如同争先报战功的士兵。我的奶奶竟然是这样的一个老太婆,我失望,却还是要强笑,叫一声“奶奶”。

接触多了,我发现你患上了支气管炎,呼吸中带着沉重的咳嗽声。我有些反感你离我那么近,让我听到如此讨厌的声音。也不知你是没发现还是假装不知道,一个劲地跟我说:“来,吃这个,能补脑。”“这个很好吃的,是特产,多吃几口。”“再吃块肉。”我平素不喜欢沾腥,你却一个劲地夹,真不知你是不是故意,于是我闷闷不乐地说了一句:“我不想吃肉!”你正夹着肉的筷子顿住,随后肉慢慢放回了盘子里,你的手缩了回来,放下筷子,有些手足无措地摩着双手,低声说:“我不知道你不想吃肉??没关系,我不夹了,你吃吧。”看着你的神情,我有些歉疚,不过很快便装作若无其事,吃着自己的饭,心想这一定是你在报复我,因为我是女孩。

离开你时,我在房外等父母收拾好出来搭车,却无意听见你在细心叮嘱他们:“??女孩子娇气,所以该满足的就满足,记住她不喜欢吃肉,以后多弄素菜??”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老人,怎么有这么清楚的记忆?我感动,同时迷惑。有时,我真读不懂你。

再见到你,已是爷爷病重。他每天只能输营养液,但气色依然很好。我感叹,人这一生也就这么短,到了命定的岁数,就像一片落叶一样,飘走了,杳无踪迹。看到你在爷爷面前笑着说遇到的趣闻轶事,两个人一起笑得灿烂,我便惊奇:怎么你还笑得出来?离开了爷爷,你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掩上房门,很久不出来。于是我就装作拿东西进房间,你见我进来,匆忙抹了几把脸,笑了笑。我问:“怎么了?”你默默答:“没什么。”就着灯光,我能看到你浑浊的眼球闪着亮光。 你真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心细宽容,感情细腻丰富,对爷爷的病,你无能为力,却懂得为他排忧解难,让他开怀。你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怕伺候不好我这个“小公主”,我之前还那样想你,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可笑。毕竟岁月是公平的,让我成长,让我看懂你,而你,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苍老了。读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仍想将你当成一棵树,读懂你细密年轮下无人在意的伤悲。

只是,时间还允许我这样做吗?只愿上天有心。

评点;作者选材非常巧妙,记事时“读”奶奶的外貌,吃饭时“读”奶奶的夹菜,离开时“读”奶奶的叮嘱,爷爷病重时“读”奶奶的照顾,作者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摄取题材,并努力写深写透,使平凡的题材具有了深广的意蕴。 一篇文章有细节才感人,才真实。奶奶夹菜时的“一个劲说”、“一个劲夹”、“顿住”、“慢慢放回”、“摩着双手”,爷爷面前奶奶的“笑”,独自在房间奶奶的“眼球闪着亮光”等细节令人动容。最感人的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又是最细微的,最细微的也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文中细节化的描写使得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感在流动,也为文末的“读懂”作了充分的铺垫。

读 你

你像一本书,儿时,我趴在书页上无聊地翻动着;大一些时,我捧着书粗略地浏览;长大了,我捧着它,细细品读,但你却是那样神秘,难懂。

小时候,身边就多出了一道伟岸而又陌生的身影,随着岁月的冲洗,你的轮廓渐渐分明,你喜欢背着我上街,看花看草。每当有人谈起我,你总会发出阵阵过瘾的笑声,我知道,你很开心,但我不解的是,你为什么每夜都让母亲替你按摩脖子,还发出那与笑声截然不同的闷哼声。

读你,不懂。

当我走进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你才离我越来越远。那天,朋友约我出去,我固执地期待着出门后的自由,却忽略了你的阻挠。我没有发现,天上的乌云开始蔓延,一如你额间的皱纹,一向爽朗开心的你,在我的一阵怒吼后沉默了。我不太理解那时你的表情,像暴晒后的土地,干裂,颓然。

读你,不懂。

中考前夕,教室黑板上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计时牌上的数字与每天的作业量成反比。夜晚,伴随着冷清月光的,还有我窗前昏暗的灯光,你总站在门口,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灯下睡眼惺忪的我。你劝我早点睡,我懒得转过头,无视你的存在。月亮被云遮住了,你仍在催促,是我的固执还是你的急躁?你的怒火爆发了,我不记得你是如何宣泄你的情感的,只记得最后那一句你用怒气包裹的话:“好,我不管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很晚,我却清晰地听到了隔壁的叹息声?? 读你,不懂。

看你花白的双鬓,浑浊的双眼,干皱的皮肤,父亲,我似乎懂了。我懂了你欢乐之后的责任,你沉默之中的关切,你愤怒过后的省视。再读你,我读出了父爱的辛酸、厚重和无言。一路上,你的白发、愁容和背影早已刻入我的心中,编

纂成一本最珍贵的书,它的名字叫“父亲”。

再小心翼翼地捧起你,轻轻翻开书页,走向前方,然后,细细读你。我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真正地懂你,感谢有你,父亲,我会认真“读你”。

评点:欲扬先抑、对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作者先铺陈“读你,不懂”的三个画面,接着笔锋一转,写“我懂了”,“不懂”是为后面的“懂了”蓄势,这就使得文章情节的发展呈起伏变化的态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作者“读”的“你”是父亲,第二人称的使用易于作者情感的挥发。作者将父亲比作一本书,且这个比喻在全文中一以贯之,行文中嵌入长长短短的语句,再加以点缀比喻、排比的修辞,使得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对父亲的情感,有意犹未尽之感。

篇三:爱在悄无声息间……

爱在悄无声息间……

母亲是太阳,永远温暖着大地;母亲是大地,一生培养着树木;母亲是树木,无私哺育着果实母亲的爱宽广无边,她便布每一个角落,时刻让你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就像沐浴在春光中一般。

看者手中清亮而饱满的枣子,思绪不禁随着它的轮廓盘旋盘旋抽成丝飘向那一天

那天,妈妈不知在哪摘来了一把枣子,看到我十分高兴就告诉我这是朱爷爷家的,让我去摘些。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吃枣子,而是闲来无事,于是,我便拿了一个篮子出了门。说是让我去摘,可妈妈已经跟了上来。

一来到朱爷爷家我就傻了眼,一棵粗大的枣树,枝芽纵横交差,就像礼花般散射开来,遮蔽了整个院子。而树下是一个鸡棚,用栅栏围了起来。无论是栅栏还是水泥道上零零散散的落满了红透了的枣子。朱爷爷说这枣子难摘,只有看着它掉下来烂掉,却没办法。哎,树实在是太高了,我该怎么摘啊?还没琢么完,没想到妈妈以经搬着凳子站了上去。只见她踮起脚,用双手拽住树枝使劲地摇晃。刚刚还另人生畏的枣树竟被妈妈征服了,这回正听话地把自己的枣子放了下来。站着干嘛,快捡啊!哦。我这才反映过来。虽然妈妈使劲地摇下了不少枣子,但是我捡到的却很少。因为大部分枣子都掉到鸡栅栏里去了。虽然嘴上仍说着够了,够了。但是脸上的失望却一下子被妈妈穿了。把篮子给我,让我来摘!她说。算了吧,妈妈!我实在为妈妈的安全担心有这么多枣子就行了可妈妈并没有答理我仍一心要摘下那些枣子。看着妈妈的生影,我不禁有些心疼,又有些惊诧。这是我的妈妈吗?还是我平时太过疏忽了。岁月的消磨和家庭的操劳已经不知不觉中让妈妈变得有些苍老。那儿时记忆里漂亮,窈窕的妈妈以被如今发胖的身体和满脸的细纹所替代。

还记的那时,妈妈总是精力充沛地一边哼着歌,一边干家务。我十分怀恋湖边的那棵枣树,后来由于人们建房被砍掉了。在那之前,每当枣子成熟的时候,妈妈都会拉着我到树下打枣子。她喜欢叫我傻丫头,原因是在她还没完全把枣子都打下来之前,我就跑到树下捡,结果是被落下来得枣子砸的哇哇大哭。不过后来由于我长大了,她就不再这么叫我了。那时候的妈妈就像朝阳,温暖而柔和,她会叫邻居和一些小孩来一起分享她的成果。整个枣树下因妈妈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妈妈把她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我,为我的童年播下了幸福而美好的回忆。辛勤地哺育我初长成一个健康的蓓蕾,而自己却越发枯萎。我不禁充满深深的自责,对于妈妈,我只知道无止尽的索取,却从没想过回报。然而,我又拿什么才能回报呢?

一颗枣子滚到我的脚边,不禁打住了我的思绪,我跑到妈妈身边硬是把她扶了下来。奇怪?妈妈的手臂上怎么有一块红胞。我问怎么回事,而她却无所

谓地说:被树上毒虫刺到了,没事。怎么会没事?上次我被这种毒虫刺到,疼的我还哭了一回,而妈妈您却

走出朱爷爷家大院,碰到了一邻居,她笑笑道:这么大热天,您来遭这罪干什么?孩子喜欢吃这枣子嘛!

妈妈笑着答道。看着妈妈,我的鼻子不禁酸酸的,手中虽然只有半篮子枣子,但是我却怎么也拿不动它。

吃着这手中的枣子,一股清凉而甜蜜的感觉在嘴中泛滥,沁人心脾。母爱就像这枣子,总是那么多,那么甜;母爱就像这大地,总是那么伟岸,那么深沉;母爱就像这太阳,总是那么光明,那么温暖。母爱就是这样,它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篇四:2013年湖北黄石市中考满分作文:读你(3篇)

【中考真题】

作文(50分)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全命题式的作文题,文题简洁,文体要求十分明确。从2010年以来,湖北黄石市中考作文命题一直相对稳定,命题作文、记叙文的文体要求是其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 文题“读你”,“读”是品读、审视,即通过观察、学习或体验而了解、理会、感悟。显然,“你”作为“读”的对象,具有多义性,是泛指,我们应把思维尽量放开,在学习和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你”中去寻找合适的对象。“你”既可以是带给自己某种情感触动的具象的人,如骨肉至亲、朋友同学、邻居路人,甚至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历史名人、当代公众人物如领导人、作家、明星,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写某类人,如老师、医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等)。“你”也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物,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宇宙,或者花、鸟、虫、鱼、叶、树、云、蓝天、山河等;当然还可以写学校、家乡、祖国、民族、时代、某段历史等。

“读”作为了解“你”的途径,具有过程性,这个过程应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次思维碰撞,是一段情感体验。因此,在叙事中应着重体现“我”是怎样来“读你”的,又是如何把“你”“读”懂的。这个过程可以表现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的认识了解,也可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诗意解读,还可以表现自己跟自己的一番心灵对话。

【满分佳作一】

读 你

◎黄石考生

十里长堤之上,夜色笼罩四野,车头灯似莽撞的兔子跃进这肃穆的苍青色。我头轻轻倚着车窗,用痴醉的目光看你,看这容貌依旧的你。我是否该在你额前一吻呢,我的故乡?

爸爸拉开车门,轻声道:“路太长,出来休息下吧。”我应声而出,被野性的山风揽了个满怀,注视着江堤前水波温情脉脉的长江,货轮、渔船在夜色中亮着警示的光芒,忽明忽暗;那岸边繁华的都市有彻夜不熄的夜世界和川流的车群,散发着流光。转过头来,这儿是一片已入梦乡的恬静,蛐蛐儿眯着眼絮语,微风撩起山林的情思,长过衣襟的野草随风轻摇却抖下了簌簌的乡思。伫立于此,胸口汹涌的乡愁几欲喷薄。我已无法用简单的“看你”、“听你”、“嗅你”、“触你”来形容我的情感,唯有那温柔的“读你”二字称我心意。

阔别三年的故乡,你已睡下,知否?知否?一个游子正在你的睡脸上静静注目着,读着你被时光雕出的丝丝皱纹,读着你为哺育儿孙在眼角新添的哀怅?

萤火虫密谋着,在我转眼的一刹那,手挽起手,合伙点燃了山火。一刻间,山林没有了秘密,每一个角落都亮起了清明透彻的光芒,但这光芒熹微,并没有因此照醒故乡。在群山连绵的夏日宁夜,我沐浴山风,在悄无声息中观赏一场山火,只是这山火无热无躁,尽是多添了几分幽幽罢了。

地上山火,天上银河。仰头而望,璀璨金光星罗棋布,浩瀚气势要把我吸入其中,蔚蓝深沉的天空低吟着诗句,最后沉沉睡去。哦,故乡,这星光是你在梦中思念游子的泪珠吗?这份思念如此清澈,以至于发出这等异耀的辉光!因为我从你赐予我的这夜星空中,读出了你在梦中悄声呓语的哀愁。“你当初被我们接到城里去念书时,也是晚上,萤火虫和星星同样这般闪亮。”爸爸倚在车身上,仰头凝视夜空,任浮游的萤光在身边晃荡。

我愣住了。故乡,你那殷切盼归的心我读懂了,眼睛却怎么泛出泪来?你用夏日最热烈美好的景送我离开,望我早归,哪知却是一别三年?今日你以同样之景迎我归来,怎不让我感激?

月光白花花的,像懂事的孤儿在长堤两旁的树下荡着秋千。农屋已熄灭灯火,在微弱偶起的蝉声和蛐蛐儿的梦话中沉眠。野草依旧挥着手,文静地庆祝我回家。只有明灭的萤火映亮我的双眸,作最后的仪式。这便是你的语言,千万般形式不过一句慈母的轻语:“你回来了!” 释迦拈花时,迦叶笑了,人们问:迦叶为何而笑?大宁禅师说:因为他想笑。如我现在这般,读懂你是多么值得欢呼庆幸的事,而我却没了缘由的,在你多般形式的言语下,无声而独寂地垂泪。

读你,读你。故乡,读你这浓愁的乡情。

【评点】

“故乡情思”历来是人生重要的阅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本文作者将“读你”的视角投向阔别三年的故乡,带着强烈的感情观景,写意的笔墨,迷醉的情感,在抒写对景物感受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深意重。全文情感渲染充足,感染力强,家乡的风情令人向往。 文章作者对家乡景色的描写相当出彩。从眼前的山风、山林、山野,到夏日宁夜的萤火虫,再到天上的银河,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态有静态,家乡的风景在作者笔下不断地铺展。在摇曳多姿的景物中,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景物思想、感情,作者那份迷恋和热爱的感情也在不断交织,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满分佳作二】

读 你

◎黄石考生

我愿在夏风中,读你树叶一碧,然后微笑,然后等待。

——题记

已记不真切我何时第一次见你。当你怀着抱孙子的心却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你一定是很难过的吧?然而人总是要面对现实,你只能坦然接受。当我记事了,见到你只觉十分陌生:脸上的笑容显现出干皱的皮肤,眼睛如掉入沙子中的珍珠,污浊没有光彩,灰不灰白不白的头发在萧瑟的冬风中被一根一根地吹起,如同争先报战功的士兵。我的奶奶竟然是这样的一个老太婆,我失望,却还是要强笑,叫一声“奶奶”。

接触多了,我发现你患上了支气管炎,呼吸中带着沉重的咳嗽声。我有些反感你离我那么近,让我听到如此讨厌的声音。也不知你是没发现还是假装不知道,一个劲地跟我说:“来,吃这个,能补脑。”“这个很好吃的,是特产,多吃几口。”“再吃块肉。”我平素不喜欢沾腥,你却一个劲地夹,真不知你是不是故意,于是我闷闷不乐地说了一句:“我不想吃肉!”你正夹着肉的筷子顿住,随后肉慢慢放回了盘子里,你的手缩了回来,放下筷子,有些手足无措地摩着双手,低声说:“我不知道你不想吃肉??没关系,我不夹了,你吃吧。”看着你的神情,我有些歉疚,不过很快便装作若无其事,吃着自己的饭,心想这一定是你在报复我,因为我是女孩。

离开你时,我在房外等父母收拾好出来搭车,却无意听见你在细心叮嘱他们:“??女孩子娇气,所以该满足的就满足,记住她不喜欢吃肉,以后多弄素菜??”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老人,怎么有这么清楚的记忆?我感动,同时迷惑。有时,我真读不懂你。 再见到你,已是爷爷病重。他每天只能输营养液,但气色依然很好。我感叹,人这一生也就这么短,到了命定的岁数,就像一片落叶一样,飘走了,杳无踪迹。看到你在爷爷面前笑着说遇到的趣闻轶事,两个人一起笑得灿烂,我便惊奇:怎么你还笑得出来?离开了爷爷,你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掩上房门,很久不出来。于是我就装作拿东西进房间,你见我进来,匆忙抹了几把脸,笑了笑。我问:“怎么了?”你默默答:“没什么。”就着灯光,我能看到你浑浊的眼球闪着亮光。

你真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心细宽容,感情细腻丰富,对爷爷的病,你无能为力,却懂得为他排忧解难,让他开怀。你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怕伺候不好我这个“小公主”,我之前还那

样想你,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可笑。毕竟岁月是公平的,让我成长,让我看懂你,而你,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苍老了。读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仍想将你当成一棵树,读懂你细密年轮下无人在意的伤悲。

只是,时间还允许我这样做吗?只愿上天有心。

【评点】

作者选材非常巧妙,记事时“读”奶奶的外貌,吃饭时“读”奶奶的夹菜,离开时“读”奶奶的叮嘱,爷爷病重时“读”奶奶的照顾,作者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摄取题材,并努力写深写透,使平凡的题材具有了深广的意蕴。

一篇文章有细节才感人,才真实。奶奶夹菜时的“一个劲说”、“一个劲夹”、“顿住”、“慢慢放回”、“摩着双手”,爷爷面前奶奶的“笑”,独自在房间奶奶的“眼球闪着亮光”等细节令人动容。最感人的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又是最细微的,最细微的也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文中细节化的描写使得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感在流动,也为文末的“读懂”作了充分的铺垫。

【满分佳作三】

读 你

◎黄石考生

你像一本书,儿时,我趴在书页上无聊地翻动着;大一些时,我捧着书粗略地浏览;长大了,我捧着它,细细品读,但你却是那样神秘,难懂。

小时候,身边就多出了一道伟岸而又陌生的身影,随着岁月的冲洗,你的轮廓渐渐分明,你喜欢背着我上街,看花看草。每当有人谈起我,你总会发出阵阵过瘾的笑声,我知道,你很开心,但我不解的是,你为什么每夜都让母亲替你按摩脖子,还发出那与笑声截然不同的闷哼声。

读你,不懂。

当我走进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你才离我越来越远。那天,朋友约我出去,我固执地期待着出门后的自由,却忽略了你的阻挠。我没有发现,天上的乌云开始蔓延,一如你额间的皱纹,一向爽朗开心的你,在我的一阵怒吼后沉默了。我不太理解那时你的表情,像暴晒后的土地,干裂,颓然。

读你,不懂。

中考前夕,教室黑板上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计时牌上的数字与每天的作业量成反比。夜晚,伴随着冷清月光的,还有我窗前昏暗的灯光,你总站在门口,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灯下睡眼惺忪的我。你劝我早点睡,我懒得转过头,无视你的存在。月亮被云遮住了,你仍在催促,是我的固执还是你的急躁?你的怒火爆发了,我不记得你是如何宣泄你的情感的,只记得最后那一句你用怒气包裹的话:“好,我不管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很晚,我却清晰地听到了隔壁的叹息声??

读你,不懂。

看你花白的双鬓,浑浊的双眼,干皱的皮肤,父亲,我似乎懂了。我懂了你欢乐之后的责任,你沉默之中的关切,你愤怒过后的省视。再读你,我读出了父爱的辛酸、厚重和无言。一路上,你的白发、愁容和背影早已刻入我的心中,编纂成一本最珍贵的书,它的名字叫“父亲”。 再小心翼翼地捧起你,轻轻翻开书页,走向前方,然后,细细读你。我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真正地懂你,感谢有你,父亲,我会认真“读你”。

【评点】

欲扬先抑、对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作者先铺陈“读你,不懂”的三个画面,接着笔锋一转,写“我懂了”,“不懂”是为后面的“懂了”蓄势,这就使得文章情节的发展呈起伏变化的态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作者“读”的“你”是父亲,第二人称的使用易于作者情感的挥发。作者将父亲比作一本书,且这个比喻在全文中一以贯之,行文中嵌入长长短短的语句,再加以点缀比喻、排比的修辞,使得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对父亲的情感,有意犹未尽之感。

篇五:作文

编者按:浙江省修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楹联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七中语文教研组长李老师点评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卷,如是说: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卷点评

李小勇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卷以“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从而引发出网民的三种看法,考生可选取其中一种看法作文,这种作文形式,结束了浙江作文卷连续两年考“新标题作文”的格局,向回归话题作文靠近,真正进入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多元并存,循环往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我认为多年不变地考“材料+全命题”的新形式,不但产生了“引议联结”等模式化的新病,而且产生了审题障碍太多、束缚学生思维的缺陷。要减少审题障碍,倡导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就必须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三选一”均是热门的论题,文章内容贴近现实,价值导向很好,并且开放作文的论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审美观、生活体验、真切的感受来选择,人人都会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这样便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来。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所采用的材料出自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记叙的主人公是12岁的女儿,成绩在班里排名第23名,属于中等生,于是有了23号的绰号。人生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第二志愿是当个普通的妈妈;博核(中心思想),揭示了甘愿平凡的哲学真谛。

从审题角度看,读过该博文的同学,审题很轻松,一目了然;未读过的同学可以从”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话题入手,该话题最关键的两个词:“坐在路边”和“鼓掌”。“坐在路边”,表明所坐处所,不是主要位置,而是坐在次要的、陪衬的地方;“鼓掌”是题眼,是作文立意的轴心。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网友3种评论,第一种是“平凡说”,“平凡”,是生命的真谛,生活中的普通人就像万里长城中一块块石头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颗颗沙子,我们应该为块块石头颗颗沙粒鼓掌。如果作文只说平凡,没有落实具体行动“鼓掌”上,不能算作立意深刻作文。第二种是“英雄说”,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应该为英雄鼓掌。如果作文只说英雄,没有落实具体行动“鼓掌”上,不能算作立意深刻作文。第三种是“辩证说”平凡与伟大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是统一而又

矛盾的。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应该为平凡构筑伟大鼓掌。如果作文只说辨证的统一,没有落实具体行动“鼓掌”上,不能算作立意深刻作文。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卷,话题虽然简洁平实,但充满着诗情画意,富有文学性。考生可以写记叙类为主的文章,也可以写议论类为主的文章,可运用记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特别是有文学特长考生,尽可一展文采,写出考场美文!因为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应该让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想特点的考生自由选择能够承载其思想内核、抒发其内心独特感受、展露其聪明才智和文采的文体样式!其最大的亮点是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文体选择的多样化、思维特点的多重化,这鲜明的特色与我们今天多元、民主、开放时代特点相吻合。 附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博文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

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体,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

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

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

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

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

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妳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

悄无声息读作文

『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

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

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

,我要如何自处呢﹖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

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

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

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