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封天王家第十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5:03 作文素材
篇一:祖源风水
《祖源风水》
祖源风水传人——王建钢
祖源风水掌门人王建钢,男,1952年出生于河南南乐县书香门第和易医、武术世家。自幼习练武术、气功,1970——1990年以教武术为主,辟谷功是其绝技。1990年曾辟谷4个月,1998年---1999年辟谷19个月。辟谷期间以水维持生命。曾当过工人、经过商、开过厂,最终以易为生。
1964年其父友徐伯来家走访,欲收其为徒。其祖父言:“本家之学未业,不宜外托”。徐伯心坚,二次来家对祖父言:“不教别术,只传风水”。后得徐伯嫡传。
徐伯姓徐、字立,名开方,号铁算盘,1877年生于河南开封。喜文、武、医、术数、气功。因战火狼烟四起,离家游走他乡、周游四方,以易为生,一生不娶家室,为人治病、看风水,广结善缘,累积阴德,1982年于山西无病而终,享年105岁。
王建钢先生最擅长的术数是风水、六爻、相学、六壬、四柱、。特别是阴阳宅风水术断事几乎百发百中,调整风水催财、催官、治病是本门一绝,堪称“国学”。他是我们方圆百里的易学佼佼者。编著有《祖源风水千金指》一书。
目前他门下弟子依次为河南省安阳安阳市的史为民、孟庆宝、王文志、张庆学、浙江省东阳市的张友军、广东省湛江市的叶霆、浙江永康市的徐刚、江苏省常州市的叶晓武、河南省安阳市的王晓亮、湖南岳阳市的张文辉、北京市的张景宽、高鼎伦(深圳).
祖源风水传人——王建钢
叶霆 QQ:2353808
联系方式:135-4353-4440
叶晓武QQ:286211396
联系方式:13196762777
王文志QQ 844507992 联系方式: 13937263711
祖源风水催化破口诀精要 王建钢 著
(1)一子六煞定性情,六入水星来响应, 财官分位不同根,下化住宅生气宁。 凶星六煞多淫狂,品行修为实不良, 计谋奇招做军师,临时决断不久长。 六煞清静出文魁,一尘不染是富贵, 生世必被小人害,悲屈含冤视岳飞。 水星一数名六煞,恶宅化解有奇法, 用料先用银铜水,宜变宜泄宫星查。 (2)五鬼二子火星排,七子应是改灶来, 官贼同是五鬼生,九龙还有一蛟孩。 凶星火鬼兵贼盗,打砸抢劫星一要, 见鬼似虎施淫威,夜行不仁日施暴。
火神有形宽厚胎,宫星形神出表外, 震国领兵惊敌胆,不封王爷是元戎。 鬼神分解亮吉凶,催改补泄诀法呈, 恶煞必用泄改变,弱立骨软补催胜。 (3)三子从星验巨门,神和人善医技存, 贫饿上门手不空,村庄好施第一人。 俊秀天医养能人,尊佛拜道好敬神, 纯阴纯阳单骨肉,广厚庄田满金银。 巨门宅藏有神方,五谷奇草育药良, 此居方是真天医,鬼仙神聚灵葫扬。 水木风火东天医,二十年前行土气, 宫重星轻终不足,后世不如前名誉。(4)四子发福延年丰,再旺应是官道通, 怒而不猛真君子,温而不馋好文功。 子女满堂武曲生,国家栋梁是精英, 为人忠厚扬忠义,终身贵发老寿星。 五福齐来是金地,形神清亮配星齐, 来龙去尾前后通,左右神护物自奇。 青天也有乌云盖,土金惧怕筋骨衰, 土衰金曲瘫痪病,病灾出现有法开。 土根金苗各有性,筋用混元自然铜, 四季应骨物中寻,基本原理有一定。
(5)五子生气在东宫,第一吉星有令名, 百家争鸣花齐放,宅无白丁近帝逢。 贪狼吉宅实难求,形成土坚路抱头, 龙立虎卧如活现,官僚不做没理由。 木星最惨不抬头,土薄基尖门偏留, 只生眼斜嘴也歪,一世勿思入名流。 西四生气亦可发,土厚中间被木扎, 只防土混生皮癣,天石自然是医法。(6)水火延年南北方,只宜广厦和大堂, 美满需得上下配,矢左少右难吉祥。 双木成林金元帅,怎宗定要水神带, 干枝无源不成料,金水木连官印拜。 复木事出墙头草,遂风起伏验孬好, 利用伏位善调配,快马驶鞭进珍宝。(7)毒煞夜隼是禄存,明斩暗杀毒害人, 此宅天下第一凶,内外星形全有份。 祸害也出福贵人,十宅九是两重门, 聚祥加富二十年,食药当饭散金银。 老阳克阴祸害根,阴死阳枯已定真, 中间变宅双寿高,短寿夭亡给子孙。 阴金化土迎禄存,自然铜烟向下沉, 独门解法单行世,消病去困随手尽。
篇二:湖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含解析)
2 0 1 6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大致说来,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一是依赖城内排水沟渠,二是依靠城中河道,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我国历朝都很重视排水沟渠的疏浚和整修。例如,唐玄宗曾下诏修理两都街市、沟 渠、道桥,而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闲整顿疏决。德宗时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土堰,开淘渠。民 间也非常重视城中河道的日常疏通和维护。如唐懿宗成通年间,“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掉扁舟 业以淘河者”。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专门以养护河道为业的人,他们负责在河道上挖掘污泥、清 除残秽,向管理部门领取报酬。
相对而言,宋代在城市排洪防灾方面所做的工作更多一些,当时人们对于城市水系的排洪 防灾作用已有深刻认识。成书于北宋元丰七年的《吴郡图经续记》就已明确指出,苏州城发达的 河渠水系具有重要的排洪作用,能够“泄积潦,安居民”,“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 患”。宋朝对河渠的管理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制度,每年定期疏浚河渠,颇见成效。有些制度则 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加以确定。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诏:自令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 遣禁兵三千.沿河防护。哲宗元祜四年十二月诏:京城内汴河两岸,各留堤面丈有五尺,禁公私 侵牟。
北宋都城汴京,在城市排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汴京城水系十分发达。英国加迪夫大 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刘橄介绍说,当时的北宋汴京城包括3重城壕、4条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沟渠 以及城内外湖池。3重城壕总蓄水容量达1 765.6万立方米。4条穿城河道为汴、蔡、五丈和金 水4河。根据文献记载估算,4条河道蓄水总容量约为86. 63万立方米。此外,城市大街小巷 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个池沼。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容量大 是宋东京的特点,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城市排水设施 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
当然,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宋代官员的积极努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苏轼。苏轼曾亲自指导 疏浚运河,开浚西湖。茅山河、盐桥河是杭州城内的两条大河,北连大运河而入钱塘江。由于江 水与河水相混,江潮带的泥沙常常倒灌淤积到河内,殃及市内稠密的居民区,每隔三五年就需要 开浚一次,既妨碍航运又费人力物力,居民患厌已久。苏轼“率僚吏亲验视”,组织人员花半年时 间整治二河,使“江潮不复入市”。苏轼还大力疏浚西湖,采用一举两得的办法:取淤泥、葑草直 线堆于湖中,筑起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堤上筑六桥,堤上两旁种植杨柳。当地人民为了纪念 他,就把这一长堤称作“苏公堤”。
明清时期,人们对城市排洪防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清代对于城市排水系统 的管护也十分重视,京城内外排水沟渠有专人分段进行管理。顺治元年,定令街道厅管理京城 内外沟渠,以时疏浚。若旗民淤塞沟道,送刑部治罪。康熙五年,定修筑城壕例:护城河遇水冲 坏处,内城由工部委官修筑;外城由顺天府及五城官修筑;城上挂漏处,由步军统领衙门会同工 部委官修补。
(摘编自关照《海内沟河尽晏清——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主要依赖城内排水沟渠和城中河道,这一点贯穿历史始终,是城市排水 管理的出发点。
B.唐代,朝廷重视城内排水沟渠的疏理、维护和开掘,民间特别重视城中河道的日常清淤、养 护,已出现职业化的清淤T。
C.宋代对城市水系的排洪防灾作用有深刻认识,认为苏州虽然名为水城,但没有大的水灾发 生,是因为城内水系发达能排涝。
D.宋代河渠管理更科学,除了定期疏通河道,当洪水到达一定高度,就要派士兵沿河防护,并 不准官府和私人侵占大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汴京因为水系发达,调蓄容量大,成为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它有3重城壕、4条穿城河 道、各街巷的沟渠以及城内外湖池。
B.汴京3重城壕的蓄水量比4条穿城河大很多,表明人T开挖的蓄水T程比自然水道在排水 系统中占有更多的分量。
C.汴京大街小巷的明渠暗沟是城市水系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T程逐步将小的水流导引向 大的河渠,形成科学的排水网。
D.汴京的凝祥等4个池沼起到重要的蓄水功能,和水网相连则具有排涝的功能,单独则可用 于蓄洪储涝.减少水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对水利工程也非常重视。苏轼疏浚运河、开浚西湖,着眼于彻底治理,不让外河、 内湖危害市民。
B.明清时期对排水沟渠除了定期疏理之外,进一步明确责任,专人分段负责,街道厅、T部 委、顺天府等各有其责。
C.古代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造、维护和管理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建设起一个功能完备的 水网,就不会出现城市内涝。
D.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定时、定责,政府、官员和民众都很重 视,这些是我们可以继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祖汪,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父宁,豫章太守。泰初为 太学博士。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 谓忱日:“酒虽会性,亦所以伤生。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 无假陈说。”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众矣,未有若此者也。”或问忱日:“范泰何如谢邈?”忱日: “茂度慢。”又问:“何如殷觊?”忱日:“伯通易。”忱常有意立功,谓泰日:“今城池既立,军甲亦充, 将欲扫除中原,以申宿昔之志。伯通意锐,当令拥戈前驱。以君持重,欲相委留事,何如?”泰日: “百年逋寇,前贤挫屈者多矣。功名虽贵,鄙生所不敢谋。”会忱病卒。召泰为骠骑谘议参军,迁 中书侍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元显而已。泰建言以为非 宜,元显不纳。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 泰为长史、南郡太守。又除长沙相,散骑常侍,并不拜。入为黄门郎,御史中丞。坐议殷祠事谬, 白衣领职。出为东阳太守。卢循之难,泰预发兵千人,开仓给禀,高祖加泰振武将军。明年,迁 侍中,寻转度支尚书。时仆射陈郡谢混,后进知名,高祖尝从容问混:“泰名辈可以比谁?”对日: “王元太一流人也。”徙为太常。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 十四篇及文集,传于世。五年,卒,时年七十四。谥日宣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二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辅国将军司马珣之并居丧无 礼/泰坐废/徙丹徒/
B.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辅国将军司马珣之并居丧/无 礼泰/坐废徙丹徒/
C.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辅国将军司马珣之并居丧无 礼/泰坐废/徙丹徒/
D.桓玄辅晋使御史中丞祖台之/奏泰及前司徒左长史王准之//辅国将军司马珣之并居丧/无 礼泰/坐废徙丹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王忱的眼中,范泰是一个端正严肃的人。当有人要他比较范泰和谢邈、殷觊的时候,他 认为后两人一个比较简慢,一个比较平易。
B.王忱有大的志向,范泰更重实际。王忱想要倚靠范泰的稳成持重实现扫平中原的愿望,范 泰认为那些流寇已经纵横百年,扫除难度太大。
C.范泰为人正直。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的时候,百官都请假不上朝上表奏闻朝廷,只在表章 上签上元显的名字。范泰善言规劝,但元显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D.范泰忠义仁厚,好学不倦。范泰在卢循起兵反叛的时候,在东阳太守任上,发兵千人,并开 仓放粮;平生博览群书,喜欢写文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
译文:
(2)时仆射陈郡谢混,后进知名,高祖尝从容问混:“泰名辈可以比谁?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张元干①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②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 川永福人。坚决抗金,力谏死守。除名削籍后,漫游江浙等地,卒年约七十。②萧萧:花白稀疏 的样子。
8.这首词下阕的“露荷翻处水流萤”很巧妙,它巧在哪里?请加以赏析。(5分)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他在山上曲折前进,赏花倚石,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突然听到 令人惊异的声音“_ ___,____ ”,预示即将见到神仙 世界。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总结自己此次游赏的经验说,“
”,去的人很少,没有志向的人是难以看到神奇的景观的。
(3)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说,大家都称赏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更加努力;大家都 批评他,他也不会沮丧不安,是因为他能“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自清喜欢买书。买书是好事情,可是到后来就渐渐地有了许多不便之处,主要是家里的书 越来越多。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 了去处。捆扎了几麻袋,专门雇了一辆人力车,拖到扶贫办公室去,领回了一张荣誉证书。 时隔不久,自清发现他的一个账本不见了。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账本的内容,基本上 像是一本日记了。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他希望书还没有送走,但是书已经送走了。那一批捐赠物 资,运往了甘肃省。如果自清能够沿着这条路再往前走,他会走到一个叫小王庄的地方。这个 地方在甘肃省西部。小王庄小学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拿到了自清的账本,带回家去了。
账本是黑色的硬纸封皮,谁也没有发现这不是一本书,一直到王小才高高兴兴地把账本带 回家去,交给父亲王才的时候,王才翻开来一看,说,错了,这不是书。王才生气之下,把自清的 账本提过来,把王小才也提过来,说,你看看,你看看。王小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耷拉着脑袋,但 他的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但却不知其意的词:香薰精油。 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他也看到了那个词:香 薰精油。
王才看这一页账本上的内容。这是2004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午饭后毓秀说她皮 肤干燥,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7毫升,价格:679元。毓秀有美容院的 白金卡,打七折,为475元。拿回来一看,是拇指大的一瓶东西,应该是洗过脸后滴几滴出来按 在脸上,能保湿,滋润皮肤。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这件事情。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王小 才说,475块钱,你和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以后上初中,再上高中, 再上大学,大学毕业,我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王才说,那要等到哪一年。这本账本,将王才的 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他决定要做城里人了。
说起来也太不可思议,王才想,我枉做了半辈子的人,连什么叫“香薰精油”都不知道,我要 到城里去看一看“香薰精油”。王才的老婆不同意王才的决定,她觉得王才发疯了。但是在乡下 老婆是做不了男人的主的。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纸条,欠谁谁谁3块钱, 欠谁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加倍奉还,至于谁谁谁欠王才的几块 钱,就一笔勾销,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
自清最后还是去了一趟甘肃。也找到了小王庄小学,最后也知道了自己的账本确实是到了 小王庄小学,可是他来晚了一步,王小才的父亲带着他们全家进城去了。这一天晚上,自清在小 旅馆里,借着昏暗的灯火,写下了以下的内容:“初春的西部乡村,开阔,一切是那么的宁静悠远,站在这片土地上,把喧嚣混杂的城市扔开,静静地享受这珍贵的平和。”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他家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 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所以他和小区里的人很快就熟悉起来。
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收购来 的旧货,他们满头大汗,破衣烂衫都湿透了。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 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呼呼作响。王才笑了,说,我拣 来的,到底还是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拣。王才又说,菜场里有好多青菜叶子可以拣回来吃。 王才和自清说话的时候,是尽量用普通话说的,虽然不标准,但至少让人家能听懂大概的意 思。后来他们自己就用家乡话交流了,这些话,自清都没有听懂,但他听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满 意。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王才记道:“收旧书35斤,净赚14元整。这些旧书 是住在楼上那个戴眼镜的人卖的,听说他家的书多得都放不下了。我要跟他搞好关系,下次把 秤打得高一点。”
一个星期天,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他们经过一家美容店,在美容店的玻璃橱窗里,王才和 王小才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一看,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这 瓶10毫升的,是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便宜个屁,这种东 西,只会越来越贵。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节编自范小青《城乡简史》)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白清发现误将账本捐出去了,账本里有他的生活点滴,急着要把账本要回,而王才看了账 本里记录的生活,急着要去城里,两人见面不相识。这种情节安排的错位有戏剧效果。
B.白清记录香薰精油一事并不是刻意炫耀城市生活的富有,但是它彰显了城乡生活的距 离,王才一时冲动去城里,动机就是想去看看香薰精油是什么,小说结尾他终于看到了,
C.王才的形象是通过白清来衬托的,在自清眼中,乡土是宁静悠远的,而城市充满喧嚣混 杂;王才离开乡土,他最终将
被城市淹没,而失去那种朴素,他的命运最终会是一个悲剧。D.白清关切地询问王才会不会很热,说明他富有同情心,但他对农民T遭际的关心王才不 能充分理解,说明初步摆脱了乡村贫困日子的王才还沉浸在幸福中,此处反衬出乡村生 活的沉重。
E.王才想做城里人、并逐步认为自己是个城里人,这种心理变化表现了新时代农民渴望通 过自己劳动改变自己身份的强烈愿望。作者热情讴歌了新时代农民参与城市建设的
热情。
(2)小说围绕账本,有白清和王才两条线索交错,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王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用父子俩谈论香薰精油的价格和父亲训斥儿子的生活细节结尾,这样结尾有什么效果? 请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向民间的学人——晏阳初
宋恩荣
1890年10月26日,晏阳初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城。祖父晏礼忠是私塾教师,父亲晏乐全 继承父业,在学塾里做一名教师,同时又擅长中医,常为人把脉开方。
父亲,一派儒者风范,温善慈祥,仁心仁术,是一个旧时代典型的可亲可敬的读书人。在晏 阳初的记忆里,父亲脸上总挂着慈祥的笑容,从未见过他发过脾气。还在四五岁的时候,晏阳初 就跟着父亲到他任教的塾馆上学。在塾馆里,晏阳初虽然年龄最小,但读书格外认真。塾馆里 就读的学童,年龄不一,程度不齐,教学是根据不同对象,个别施教。教授的内容,先是<三字 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童蒙教材,以韵文形式编写,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进一步教授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教学方法,先是由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进
篇三: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天天练(5)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谙(ān)熟 做表帅 诮(qiào) 敬谢不敏
B. 精湛(zhàn) 笑眯眯 翘(qiáo)首 英雄气概
C. 和煦(xù) 三步曲 撷(ji?) 一如继往
D. 逶(wēi)迤 一滩血 (yūn)船 不记其数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
B.缉私/稽查 捭阖/柏油路 磕头/不落窠臼
C.案牍/渎职 骁勇/肖像权 污秽/百喙莫辩
D.奶酪/贿赂 米粥/文绉绉 祛除/曲尽其妙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
B.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C.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D.十一期间,通往天安门广场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而且这意味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终于踏上不.归之路。 ...
C.我们在地摊上买药时要特别小心,因为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
D.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辉煌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今世界, 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解决上幼儿园难和上幼儿园贵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供
给多样化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差异化。
C.墨西哥的一家歌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
由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指
出: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
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孩子天性中
爱游戏、爱求 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
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 为严重的一次火灾,据火灾
调查组调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的。
D.20 10年11月,中国政府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古文阅读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日:“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日:“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财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日:“彼若城守,以选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遭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日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 摄:代管。
B.更敕简精兵为战备 简:精减。
C.叔孙建等循河趣洛 趣:奔赴。
D.亦愈于破一小国 愈:胜过。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一组是( ) ①
①年十四,代父统军
②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
③诏嵩厚答之
④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⑤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使分散而归附苻坚;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官清廉。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长孙嵩有时很固执。屈丐死后,关中大乱,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长孙嵩恪尽职守。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2)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附:天天练第4答案
1 C(A.娠 shēn B.绌chùD.绻quǎn)
2 C(A.yàn/yǎn ya/yān bīn/bīn B.sù/sù xiào/jiào xia/jia C.pì/bì huì/kuài zàn/zhǎn D.zhù/zhù jiān/qiān zǎi/zài)
3 C “当务之急”和“目前”重复。“相形见绌”和““与??相比”重复。“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是褒义词。在这里属于成语的褒贬使用不当。
4 A“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贬义。“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而吸毒则是非常不好的风气。
5.D C [A项,成分残缺,“变相涨价”后应加上宾语“的行为”;B项,“口碑”与“下滑”搭配不当。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6.B [A项,成分残缺,应在“登记”后加“范围”。C项,多重否定使用错误,应去掉“不”。D项,“湖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有歧义。]
7、A弭:平定、平息。
8、B:①③写汪应轸为民请命,表明其以民生为重;⑤写汪应轸发展生产的行动,体现了其以民生为重;②是写汪应轸对谷永的评价;④是写泗州百姓的情况;⑥是写汪应轸主张尊崇儒家正统思想。
9、A根据原文,汪应轸并非当面劝谏皇帝南巡,而是通过上疏奏请的方式,此处属无中生有。此外,汪应轸及联名上书的官员遭受的杖责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奏请时讽喻失当,还由于汪应轸这种直言敢谏的方式触怒了皇帝。
10、(1)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俗浅陋,没有(什么人)用来应从皇上的旨意。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才作罢。(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无以”“ 向”“ 寝”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凡是一方有盗贼作乱的消息,不进行剿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的(地方官),都应从重论处。(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警”“ 俱”“ 论”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汪应轸,字子宿。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临清以南一带,百姓都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很确当。谷永,是谄媚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庸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这件事)。跪在宫门外,受杖责几乎丧命。
(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给事中。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把蚕茧抽丝纺织的技术教给当地人。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中使驿车骚扰道路。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帝车驾驻住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俗浅陋,没有什么人用来应从皇上的旨意。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才作罢。
世宗登基,应轸召入任户科给事中。山东的矿盗兴起,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凡是一方有盗贼作乱的消息,不进行剿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的(地方官),都应从重论处。”获得皇上批准。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应轸与他们的提议不一致,就上奏请求遵循礼经,尊崇正道,以安人心,皇上不予答复。嘉靖三年(1524)春天,他出任江西佥事。过了二年,上疏称病,不等到命令下来就回家乡,因病去世。
\
篇四: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不是无根之木,而是流动的历史,这种流动性,往往来自“现代”对“古代”的重新定义与重新解释。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正是通过不断返回自己的古典文化传统,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最终使得自己不断开出新意、发展壮大。
②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性压力,各大古老文明都面临痛苦的现代化转型的任务,不仅仅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压力,还有来自伦理和价值层面的挑战:各大古老文明如何面对自身的传统?当代,视西方文化为普世文明而力图切割自身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视西方文化为欲望膨胀之祸而力图返回自身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似乎都不愿意承认,传统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和话语重新诠释传统。
③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文明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
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必须重新解释传统、重新解读经典的问题。魏晋南北朝以降,佛教思想大为盛行,使得传统的
价值理念受到极大挑战。在思想文化领域,佛教思想对士人精英的影响广泛。虽然不时有儒家学者排佛之论,如唐时韩愈《谏迎佛骨表》以纲常伦理、夷夏之防来否定佛学,但只能从较为浅层的现实效果来批评,无法从理论深度加以驳斥,因此,无法收拾被佛法吸引的人心。唐代藩镇割据之后,中原秩序再度分崩离析,武人政治暴烈,文脉散落民间,重建政治秩序意味着不仅要抑制军权,也需要复兴儒家思想来收拾人心。宋时,平民士人担纲起复兴文脉之责。他们已经认识到,佛教内含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而儒家思想偏于世俗,较为朴素,正是不足所在。宋儒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吸收佛家思想中的思辨因素,将朴素“三纲五常”予以形而上学的论证,如此,才能真正说服精英、教育精英。而儒家经典中,《五经》史论较多,难以进行形而上学论述,而《四书》讲心性,则可以进行思辨发挥。由此,朱熹历时二十余年重注《四书》,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这场斗争,如果从韩愈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方获成功。
⑤重新解释传统不仅体现在对经典的重新解释中,也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明中叶以后,商业贸易勃兴,中美洲白银通过贸易不断向中国流动,白银资本发达,土地兼并加快,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嘉靖十五年(1536),大学士夏言上书请求开放民间祭祖,改变了“礼不下庶人”的惯例。“礼”向老百姓开放,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了围绕祠堂,建立大家族的经济共同体,用祠田等来维持共同体,抵御商品经济冲击和流民化的趋势。依靠宗族的力量办学校、修路、兴建小型水利、
供养鳏寡孤独。事实上,这是推动以宗族为中心的地方共同体建设,也可称之为明代的“社会建设”。
⑥中国的历史实践表明,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活学活用。要做到活学活用,就得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将传统看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经验,使传统活在解释中,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断回应和接续传承之中。
(节选自《文化纵横》2014年第一期)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这种流动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源于不断地返回传统,借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整政治秩序。
B.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历代的经典文献,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
C.生活中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言行重新诠释着传统,这是当代的激进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似乎不愿承认而已。
D.历代的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去解释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应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接着以具体历史事实为例剖析论证,指明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途径。
B.①②段先对比中西文化,进而点明了文化的流动性特征,指出当代各大文明古国在文化传承认识上的误区。
C.③段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上文引述提纲挈领的概括,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中国文明传承的具体剖述。
D.④⑤段以中国历史发展沿革为例,分别从经典的重新解释和制度设计两个角度,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文章论点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壮大给各大古老文明带来了来自政治和经济、伦理和价值等层面的严峻挑战。
B.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宋代则是儒家思想重新夺回了思想领导权。
C.明中叶以后,依靠宗族力量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在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这是明代“社会建设”的成功范例。
D.传统文化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资源和经验,它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得到重新定义与解释,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
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
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
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延光等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
“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晋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掌枢密。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汉高祖耻之。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
之。崧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
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篇五:[套卷]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
借助触幻觉。
B.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
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C.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D.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
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
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
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C.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
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
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
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
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
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
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大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5分)
⑵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裴十四①
李白
朝见裴叔则②,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相赠。
②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8.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5分)
9.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师说》)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阿房宫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
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B.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 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
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
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
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B.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
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地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深藏若虚。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
会被那连绵近14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吸引。
D.“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
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
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服用感冒清热颗
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的一
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
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 )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①待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此时尤为幽绝
②若逢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③滴水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
④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⑤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
⑥若逢大雨滂沱,则惶悚不安
A.①⑥③②④⑤ B.①②⑥④③⑤ C.⑤①②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⑥④
15.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①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② 。
16. 仔细观察右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