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汨罗沿江风光带一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1:49 体裁作文
汨罗沿江风光带一期体裁作文

篇一:长沙沿江风光带解析

浅析长沙沿江风光带

有长沙“外滩”之称的长沙湘江风光带,已经成为长沙继湖南烈士公园之后的第二大市民公园。它位于长沙市湘江大道,沿湘江南起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湘江风光带由十余个休闲健身广场、绿化带以及历史文化景观组成,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风车、酒吧、各色游人,成了潇湘大道上一处独特的风景.

从地形上看,长沙沿江风光带位于湘江沿岸,江边地形较为平坦,土质疏松,不宜设置较多大型建筑物,所以风光带主要以结合地形,在狭窄的带状空地内,以为市民提供休憩的舒适环境为主旨

1. 小型广场 在风光带宽敞的地段间断地设有不少小型广场,有的以台阶为过渡形式,对地形进行下沉处理,并且增加小型水体

及旱喷,增加景色的活力,使游人在放松

身心的同时增添游玩的乐趣。其中风光带

还对毁于“文夕大火”的湖南电灯公司进

行原址保留。使用石砖将其包围,合理使

用原有的资源,使游园活动又具有肃穆的

纪念意义。

2. 道路绿地 在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风光带中的道路有些并不是平坦延伸的,有时蜿蜒曲折,有时起伏不平,成“龟背”状,不仅能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感,丰富地面的景观层次,结合植被配置,还以配合美妙的地形的曲直节奏变化,增

强风光带的韵律美。

3. 园路 风光带中对园路设置地形,以

形成适当的起伏,或用步道台阶缓冲

平坦的路面,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

缓解疲劳的作用。园路两边的地势呈

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

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

缀路面,用鹅卵石或大理石砖拼成图案,从色彩、造型上丰富了园林景观,还有助于健身。

从水体上看,风光带本身沿江打造,毗邻奔涌

的湘江,这是大型水体景观。游人走近,临江眺

望,胸中顿生豪迈之情,工作学习的压力顿时消

失。而沿江搭建的亲水平台,为游人提供了融入

自然的机会,更添游玩的乐趣。除此之外,风光

带中还不时穿插有小型旱喷,人工水塘,点点睡

莲置于其间,精致可爱,使都市人在城市

一隅照样能感受到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树林湖泊的野趣。小型旱喷,利用了水体

的声音美和动态美,水声不仅在一定程度

上掩盖了城市的喧闹与嘈杂,又为忙碌的

人们提供了轻松休闲的氛围。另外,在夏

天炎热的高温下,沿江风光带中的喷泉和

小池塘也使酷热降了几度。

不过,沿江景观虽然大气磅礴,令人心旷神怡。来往船只还是造成了湘江水体的污染,细看时,印象分不免大打折扣。希望有关部门在造景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后对美景的维护,这样,才能为市民提供长久的休憩场所。

从园林植物上看,植物配置对于

风光带景观的打造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它采用了大量本地的树种装

饰风光带,并且将乔木,灌木,藤

本和草本有机地搭配,打造了多样

的景观形式。有藤本缠绕的木质花

架,有修剪有型的小乔木作为硬质

铺装为主的广场的点缀,有利用地

势起伏起着引导视线作用的灌木丛,有四季颜色变化的大乔木,还有配合水景 的水生植

物……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质感,各种各样的植物组合在风光带中起了不同的作用,也造就了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迷人眼的亮丽景观。

从园林建筑与小品方面分析,他们在园林的布局,组景,赏景,生活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杜甫江阁作为风光带中最吸引眼球的建筑物,

是长沙政府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而修建的大

型仿唐建筑。它位于两条道路的交叉口处,其

体量之大,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引路人前来游

览休憩的作用,同时它临江而设,登其阁上,

可眺望与其隔江相对 的橘子洲头,想必景色

美不胜收。而且,杜甫江阁也是风光带的景色

分区的一个节点,成为这段大型诗篇的情感高潮。

风光带中,园林小品也凭借其巧妙的构思,精致的

造型起到烘托气氛,加深意境,丰富景观的作用。例

如造型古朴的路灯,融入周围的环境,并且中国红的

颜色也使游人在绿树丛中眼前一亮。又如波浪形的

坐椅,在满足游人休息的功能之外,造型独特,更

添游玩趣味。

长沙沿江风光带是市民工作学习之余放松休闲的

好去处。在作为都市人的公共集会场所之外,它还沉淀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丰富人们的精神活动。这些都是值得发扬的。同时也应注意管理,时时完善公共设施,是游人真正享受到游玩的乐趣。

篇二:关于汨罗市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

关于汨罗市旅游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

旅游是由客体(旅游资源)、主体(旅游者)和媒介(旅游业)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综合技术,旅游业发展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与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业界的高度关注。旅游业的开发和定位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条件,即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及旅游产品的竞争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有了资源,没有市场,不能进行开发;既有资源、又有市场,如果旅游产品重复,缺乏创新或互补性,同样不能盲目上马。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不断地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是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有关理论,本文对汨罗(县级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汨罗素有“龙舟故里”之誉,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汨罗旅游资源开发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日益显露。但是,与国内资源地位相近的优秀旅游城市相比,汨罗旅游业不论是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与其地位极不相称,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有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对汨罗旅游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汨罗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析,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汨罗旅游资源的状况,为汨罗市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基础依据。论文的重点部分是,在对汨罗市旅游资源自身情况及外部环境的分析上,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汨罗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文化品牌建设:旅游经济超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和谐一体,互补促进。汨罗本土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开发汨罗文化资源,打响文化品牌,必然增强旅游吸引力,催生旅游行为;增强旅游竞争力,扩大客源市场;增强旅游生命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汨罗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独特。归纳起来有五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生态休闲别具一格,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旅游市场日益成熟。但文化品牌建设在服务旅游开发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两者之间发展还不够协调,必须在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服务旅游开发的综合考虑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衔接不够紧。文化品牌建设与旅游开发衔接不够紧密,如投入较大的国际龙舟竞渡中心,基本不能产生直接旅游经济效益,每年还要投入不少的管护经费;屈子祠、任弼时纪念馆等地游乐设施少,都没有很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二是特色不够明。优秀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个性。但我市城乡建设都没有以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背景,建筑造型比较单一,雕塑少而不精,全市没有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城市公园,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的协调更无从谈起,无法形成一片街区一种风格,一个区域一种特色。

三是品位不够高。较多地注重量的增加,缺乏质的提升,难见匠心独运、令人叫绝的大手笔、大动作,没有做到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形成一个景点,产生一处效益。汨罗文化品牌的打造,应该用战略眼光来审视,以超前的构想来规划和建设,努力使每一个含有文化因子的事物成为明天的旅游品牌,成为今后的

历史文物。

二、旅游经济超常发展的关键:正确把握旅游经济规律

1、缺乏对旅游经济是规模经济的认识,发展步伐缓慢。旅游业是一个投资拉动型产业,必须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和产业规模,才能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产生规模效应。在凤凰、张家界等地纷纷实行一个票制经营、一站式服务管理时,我们的景点还是单摇桨、独划船,游客游完一个景点,不知下一站到哪里去。就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我市仅仅搞了个策划方案,《汨罗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至今未完成修编,迟迟落后于发展需要;作为汨罗历史文化名江的汨罗江,至今仍在策划、设计、商讨中。由于没有成型的规划,就无法进行项目包装,无法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开发,规模效益也就无法发挥出来。

2、缺乏对旅游经济是环境经济的认识,服务质量不优。一个游客对一个地方的感知印象非常好,也会一传十,十传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这种“蝴蝶效应”有时不一定来自城市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而是来自这个城市的美誉度。我市旅游资源知名度很高,但城市综合服务环境的美誉度还有待提升。比如,在交通方面,宏观优势有,微观差距大,高速公路相距太远,连接线路旅游景点的道路更是九曲回肠;在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客运市场“抢客”、“甩客”现象严重;在治安方面,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扒窃”、“偷窃”、“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在饮食服务方面,没有独具特色的风味餐馆和饮食小吃,餐饮行业价格虚高;在娱乐方面,老字号剧院都已拆掉,电影院承载能力有限,除特殊情况,平常听不到汨罗花鼓戏,欣赏不到高雅娱乐,体验不到休闲乐趣等等,严重影响了客源市场的拓展。

3、缺乏对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的认识,推介宣传乏力。只有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强注意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抢占先机。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宣传推介是吸引眼球的最佳方式。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吉林的雾松节等,都较好地推介了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而我市每年用于形象宣传、旅游促销活动的经费非常有限。在叫卖声四起的旅游市场中,汨罗旅游成了藏在巷子深处的一坛老酒,既没有引人注目的包装,也没有声宏噪大的吆喝,旅游人气当然不旺!

4、缺乏对旅游经济是多赢经济的认识,部门合力不强。据学术界测算,旅游业(狭义: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游览、娱乐、住宿等服务的行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整个GDP3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值就增加3元;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9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者每增加1人,社会间接就业者至少可增加5人;每增加一个旅游者,可抵上其它行业6个消费者;每人旅游消费一天,可直接产生税收15元以上。旅游业是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受益的事业,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产业的参与和支持。但在旅游开发中,一些部门单位缺乏全局意识,总认为发展旅游是旅游或某个直接相关部门的事,服务意识不强,主动配合不力。

三、超常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与非常之举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按全新的思路,用全新的机制,使我市旅游经济这个有如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营养不足的虚弱之“人”重新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1、着正衣冠。一是准确定位。要在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把我市旅游定位为山水人文资源主导型旅游,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内涵,

突出名江、名祠、名人、名舟品牌,做好滨江文章,将汨罗建设成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城市,打造成长株潭的“后花园”。二是精心规划。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做好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有利于宏观指导,又要有利于具体操作;既要有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又要体现群众的意志。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按章办事、依规操作,真正发挥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推动作用。三是严格配套。要将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突出抓好以绿化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园林工程,以名胜古迹保护为重点的景观保护工程,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要迅速制订正确的旅游产业政策,包括旅游产业结构政策、地区政策、组织政策、旅游市场开发政策、旅游产品政策、旅游技术政策以及实施保障政策等,使旅游开发在政策引导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让政策有足够的“磁力”吸引战略投资者。要按“积极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强身健体。一是整合资源。要依托特色资源,集中有限资金,重点突破,优先发展,舞活龙头,提升人气。要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本和市场为手段,逐步将分散景点联合起来,形成旅游核心景区。建议以“汨罗江沿江风光带”为纽带把长乐、新市、竞渡中心、屈子祠以及万亩湿地等核心景区整合起来,设立“汨罗江文化旅游风景区”,风景区由市政府直管,并对其负责,司职规划范围里的规划控制、资源保护、文物管理、风景名胜特许经营项目的审批以及国有资产的监管等。实行事业单位企业运作,下设“汨罗江文化旅游发展股份公司”,从公司成立之日起,就要建立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并着手进行创业板块上市筹备。二是加强协作。旅游开发既要加强内部协作,又要加强外部联合。内部协作要实现深度开发,整体推进。加强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协作、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的互补优势和联合效应,设计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满足各类旅客的需求。外部联合重点是要加强和周边旅游区、旅游城市的区域合作,实现强强联合。要利用汨罗旅游资源与周边的差异性、互补性,共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互补,产品互动,客源互流。三是注重创意。汨罗江治理到位后,要马上着手绿化沿江全线,营造杨柳依依,微波荡漾,两岸夹树,落英缤纷的环境。要设计中国龙舟超级联赛,类似于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CBA,每年一届,固定在汨罗举办。联赛要突出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要办好两个节,要持之以恒办好传统的端午节,巩固汨罗作为端午源头地位。另外,建议依托屈子祠和任弼时纪念馆两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办一个节——中华爱国节。设置全国爱国主义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展评、展映、展播,高层研讨论坛等等。城市建设要突出文化品格和艺术风格。在城市功能分区设计、建筑风格设计、街道风情定位、甚至颜色管理都要统一于总的城市风格。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设计2~3种具有湘北湖区特色、风格独具、颜色协调、功能合理的新民居,在全市特别是景区、旅游公路沿线和重点乡镇率先铺开。要打造农庄概念,把农民大量闲置的房子和自留地、池塘、山林出租给长株潭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作为周末和节假日休闲的去处。

6 @- f7 o3 c: @, x; K

3、舒经活血。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旅游要实现大开发、大跨越,必须有大手笔、大投入。政府要投入资金解决最急需解决又能解决的问题,表明政府办旅游的决心,增强企业办旅游的信心。政府每年可集中财力办1~2件关系旅游发展的大事、实事。重点是要搞好城市公园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大力改善

通往景区的道路,改造景区景点等。另一方面,要实行市场运作。要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全方位的旅游开放体系。我们可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多作文章,以旅游为切入点,将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包装优势项目吸引实力雄厚、旅游战略投资者。真正实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资金,建立起投资立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旅游开发新机制。* c, r6 s* g1 ]6 q* l5 K! N- f

2 M3 L3 \1 g" l' Q2 Y7 P1 C

4、提振精神。一是提升文化品位。要以保护为基点,对传统文化加以延伸和发掘,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利用现代理念开发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一方面要倡导多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保护和修缮历史街区、村落,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体现端午龙舟文化元素的城市地标,将城区街道重新以求索、独醒、沧浪、骆驼、端午、龙舟等与汨罗文化有关的名词命名。另一方面要挖掘汨罗的文化内涵,为人文景观注入文化附加值,将文化旅游与参与体验、风情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在静态的人文景观中注入动态的活力,使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汨罗胜状的“身份证”。二是优化旅游环境。在投资环境方面,党政部门要带头增强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严查处损害旅游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扫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地区壁垒、排斥外地优秀企业进入本地的障碍,努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城市形象。在治安环境方面,旅游、公安、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进一步做好旅游健康安全监督工作,保证每一位在汨罗投资人员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大力加强市民文化素质教育,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大使,个个代表汨罗形象”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大力推进人才兴旅工程,培育人才、吸纳人才和善用人才。三是加强旅游营销。1、宣传造势。营销离不开广告宣传。软宣传润物无声,但效果更佳,对游客说服力更强。我们可以以《汨罗江传奇》为题,创作电影或电视文学剧本,展现汨罗精神。2、事件营销。要和新闻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强势媒体的舆论影响策划一些事件进行包装炒作。如中国龙舟超级联赛、首届中华爱国节、汨罗将村庄整体出租给城里人做农庄、城乡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华英雄馆、邀请全球屈氏华人来屈子祠认祖归宗、公祭屈原等等。3、网络营销。要像回收资源体系那样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营销网络。4、活动营销。根据游客需要,一年四季设计不同的活动,向游客推介。5、分类营销。针对旅游市场细分情况,锁定、争取、培养客户群。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设计对应产品予以满足。6、项目营销。将屈子祠申报国家4A级景区,连同湿地整体包装推介,开发影视基地、湿地养生、酒店、疗养院、龙舟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

7、组合营销。整合部门资源直接对游客和潜在游客营销。总之,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营销机制,全方位强化市场促销,以此推介汨罗旅游,宣传汨罗形象,推动汨罗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篇三:关于长沙沿江风光带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沿江风光带的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时间

关于长沙沿江风光带的调查报告

院(系): 动漫与艺术设计系 专业: 环艺 班级: 0903 姓名: 何永艳

时间:2011 10 23

地点:长沙沿江风光带

考察的目的与任务:考察参加长沙沿江风光带,调查沿江风光带的规划布局,学习园林设计中的原则,依据与理念,更好的了解园林。

内容:

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它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自然属性。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综合效应。鉴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沙沿江风光带成为长沙建设绿化城市的重要体现。

长沙市民的休闲风光带,沿湘江而行,由北向南逶迤,最美的一段就在橘子洲公园隔河相望的区域,岳麓为屏,橘州卧波,湘江北上;垂柳依依,风筝悠悠,市民或健身或散座于林间,背景音乐倾斜在夕阳西下,信步而行,江风习习,可以在朱张渡口缅怀故人,也可在杜甫江阁吟诗品茶,还可以融入市民的舞蹈队载歌载舞,这里是欣赏直爽的长沙人生活的好地方! 调查报告从绿化,水,性设施,园路,特色设计,园林小品,生态系统,色彩应用方面对沿江风光带进行介绍。

一:绿化。沿江风光带的绿化有常绿树,灌木,草皮,湘江水面宽阔,沿江风光绮丽,沿水边种植了成排的垂柳,在微风中摇曳。游布道中多为乔木和灌木相结合,供游人休息与欣赏。多种多样的绿化植物形成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如:高大的常绿树还可以起到防风沙的作用;亭亭玉立的剑兰花如珍珠串联,美丽亮眼;常见的灌木丛形成了形式各异的图案;绿茵茵的草地平整如毯……

二:水。水乃万物之源泉,大则分,小则聚;湘江之水乃引进大小河流,再流入湘江。使湘江与风光带融为一体,并且使沿江风光带由静变动。湖中生物更成为吸引人们眼光的中心,沿路你可以看见很多在江边静坐垂钓的人们。江岸上还种植了许多小面积的农家蔬菜,其生存之根本就是水。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在沿江风光带的走道上看到下面很多在耕种的农人和许多翩翩起舞的彩蝶。水使整个坏境生动活泼,有水就有桥,水的出现使整个园路的形式多样化,各种绿化的植被更需要河水的滋润,也为了游客的方便,每间断的园路中也设计了人性化的喷式水龙头。

三:功能性设施。园林供人们休憩,玩耍意外,更不能少的是功能性设施。例如停车位,公共卫生间,垃圾桶,亭子,长廊等等……停车位一般都设在有大型固定性建筑的地方,相互之间协调,而且设在了方便易找的地方。风光带的卫生间造型也不失美观,既满足功能性又符合审美要求。不过个人认为长沙沿江风光带的卫生间确实少了点。这次去就遇到了一点纠结。不过风景区的垃圾桶倒是蛮常见的,而且很人性化。使之保持了优雅的环境。长廊和座椅也使整个环境看起更有人的氛围。不管你是坐在草地上听音乐,还是坐在座椅上闲聊。亦坐在长廊上看书……都是不错之选,不仅是你感觉很宁静舒适,也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园路。园路在整个风景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湘江沿江风光带的园路有石子路,水泥路,砖板路,还有专供残疾人同行的路。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色彩的路搭配不同的风景营造了不同的氛围。有笔直宽敞的大道,曲径的小路。多样化的路段设置,使游客踏在不同的路段上都有别样的感受与心情。“条条大路通罗马”。“世间本没路,走的人都多也就成了路”关于路的解说当然在里就只说这两句了。但现在园林设计中,园路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了。

汨罗沿江风光带一期

五:特色设计。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沿江风光带的设计不能忽视长沙的特色之处。在沿江风光带的护栏上有许多诗圣杜甫的诗词。有一个特色建筑叫杜甫江阁。风光带多还有许多调塑和特色设计,每个设计旁都有一段简介或一个故事。这些标志性的设计,使沿江风光带更加具有了人文特色和历史特色,让人们在观光旅游的同时也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使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沿江风光带的美景还可以一路去寻找,还可以了解我们长沙当地的故事和文化背景。所以这也是饱眼福又提高内涵的一个游览方式。

六: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又能使游客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它可以分为供休息的小品,装饰性的小品,结合照明的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长沙沿江风光带中有很多小型的活动场地,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很多游人在那里玩耍,活动。你也可以不时的看到有游人拿着随身携带的相机对这那些特色小品在按快门。至于照明方面的小品,依园林的不同景色配置了不同特色的照明小品,使之不仅满足了夜间照明的功能性,又符合各风景区的景观设计,使得恰到好处。

七:生态系统。沿江风光带注重天然的花,石,树,草,木,水。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区,它对绿化环境的需求,不仅是给人们提供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园林中的天然风景,自然绿化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湿度,温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好的园林设计的重要之重,也是当今城市建设的要求。沿江风光带的建设正是长沙绿化城市的表现。

篇四: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关于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11年1月6日在汨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努力打响循环经济、龙舟文化两张品牌,狠抓大办工业、招商引资、向上争项目三项工作,加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应对了重大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达160.3亿元,年均增长16.5%;财政总收入增长3.6倍,突破11亿元,年均增长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倍,达197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达6688元。市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强县(市)行列,基本竞争力在中部县(市)排名中由百名之外跃升至第56位,被评为“辉煌十一五·中国可持续发展品牌城市”。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战略,做强工业引擎。工业园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再生资源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国家循环经济

试点创造全国经验;全市有3个乡镇年财税收入突破1000万元、13个乡镇年财税收入突破500万元,黄市乡成为岳阳市乡镇税收冠军;规模工业净增146家,达到238家,工业增加值增长5.6倍,新型工业化水平进入全省三强。始终把强农惠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优质稻、红薯、油菜、蔬菜、金银花五大种植板块加速形成,生猪、肉牛两大特色养殖已成气候,省级、岳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4家,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始终把兴旺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5.5亿元,年均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29.8 ∶44.4 ∶25.8调整为14.9 ∶56.7 ∶28.4。 五年来,我们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新上了一批惠及当前、影响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财力,重点实施拓城、通城、靓城工程,城市加快扩容提质。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发建设东路,改造建设路、城西路、大众路、劳动路、工农路,拉通201省道岳汨段,汨罗江大桥全面完工,武广客运汨罗东站投入运营。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收集主管网,完成城市垃圾消纳场一期工程。完成汨罗水库中干渠和鲁师坝排灌工程,实现城区大面雨污分流。建设西湖公园一期,启动汨罗江沿江风光带建设。天然气入市实现部分供气,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平稳取缔城区“踩士”,新上的士,规范公交运营,新建电子警察系统,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开

展爱国卫生运动,夺得全省甲类卫生城市县级市四连冠。城区面积五年拓展3.1平方公里,达到18.8平方公里;城市户籍人口增加近2.5万,达到10.8万;城镇化率提高4.6个百分点,达到42.9%。整合资金,重点实施水利、电力、林业“三年行动”和通达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整合资金2.5亿元,解决10.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修主干渠道601公里、病险水库32座,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全国先进。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4 座,争取500千伏变电站1座。植树造林1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4%,神鼎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硬化通乡公路119.8公里、通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乡镇危桥9座,建设农村客运站场6个。新书村被评为“国家文明村镇”,桃林寺镇被评为岳阳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乡镇”。长乐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心镇,新市镇、弼时镇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中心镇。

五年来,我们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更为强劲。完善财政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优化资源管理,引入资源拍卖机制,出让“三江”砂石资源,三年累计增收

5.4亿元,这一做法被新华社内参推介。明晰产权制度,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证,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制企业15家,置换职工3328人,要素市场更加活跃。创新金融机制,成功创建岳阳市第一个省级金融安全区,“一会三公司”融资担保平台得到国家银监会高度肯定。中天科技、金诚实业先后境外上市,华融湘江银行、

国开村镇银行相继入驻,融资渠道有效拓宽。各项存款余额达62.9亿元,五年增长150%;各项贷款净增19亿元,五年增长120%。实施开放带动,五年招商引进域外项目352个,到位资金136.7亿元;向上争取项目600个,到位资金20亿元。特别是工业园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屈子文化园被定为“十二五”全省重大文化项目、全省标志性文化工程;汨罗被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核心区,被批准为全省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发展空间大为拓展。

五年来,我们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就业形势稳中趋好。“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全省推介。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期望寿命由72岁提高到73岁。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全面实施,五保供养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414套、20700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五年增加9.3平方米。消费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3万户,每两人拥有手机1台。全市私家小车增长3.5倍,达10720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增长2.5倍,达35.4亿元。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国庆60周年大型群众电视歌会、广场文艺晚会参与广泛,春节大型灯会、花鼓戏艺术节反响热烈。篮球联赛、足球联赛、老年门球赛精彩纷呈,省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全民健身工作获得全国先进。

五年来,我们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和谐建设初见成效。打响文化

品牌,“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长歌行》在央视隆重推出,激情传递北京奥运圣火,成功举办五届汨罗江国际龙舟节,被授予“中国龙舟名城”、“中华诗词之乡”,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同。优先发展教育,在全省农村县(市)率先进入高中教育普及期,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双高”县(市)、职业教育先进县(市)、特殊教育先进县(市)。鼓励科技创新,国家专利授权五年达208件,是“十五”期间的2.4倍,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市)。狠抓人口计生工作,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代表全省接受国家人口“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血防、档案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民办实事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人武、人防、人事、编制、农机、农调、物价、供销、商业、粮食、物资、外贸、烟草、工商、技监、移民、妇幼、外事、气象、盐务、石油、民宗、邮政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公共管理有效改善。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办理人大议案6件、代表建议894件,政协建议案2件、委员提案63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优化政务服务,在岳阳市率先完成集中行使审批权改革,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严格绩效评估,行政监察和效能评估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巡查,办理市长热线、市长邮箱来

篇五:祁阳县沿江风光带景观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祁阳县沿江风光带景观设计解析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因此,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滨水道路景观作为滨水区景观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而言,对城市形象塑造具有点睛作用。本文以祁阳县沿江路景观规划为例,对此进行阐述,以期探索出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沿江风光带;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指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与城市建成区内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区域。空间范围包括200m~300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距离为1km~2km的城市陆域空间,约相当于步行15分钟~20分钟的路程。

在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往往将河道及其两岸确定为城市生态绿轴,是一个城市风貌特色的窗口,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共生,为城市开辟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开放性的、动与静相结合的亲水空间。笔者认为,城市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滨水道路景观是滨水区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规划应将城市滨水道路及沿街建筑景观设计纳入规划,以塑造完整城市景观。

1.祁阳县及沿江路风光带概述

祁阳县地处南岭余脉阳明山以北,湘江上游,永州市北部,东接常宁,南抵桂阳、新田、宁远、双牌,北邻祁东。湘江流域航道沟通祁阳与湘江沿岸城市之间的联系。此次景观规划主要包括沿江路风光带、滨水游园及沿街建筑这三个部分内容。下图为沿江风光带总平面图。

沿江风光带平面图

2.沿江路风光带景观设计构思

沿江路风光带景观设计与祁阳县城市特色有机结合,从整体到局部,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象的控制,绿化的多元设计,广告标志、灯光夜景的有机组织,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最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城市特色的滨水区景观。在功能上,沿江的餐饮和零售商业属于“强烈推荐”的项目,而沿江地区的停车用途则属于严格限制的范围。

3.沿江路风光带

依据祁阳县总体规划,湘江北岸规划一条沿江路,道路红线宽度28米,本次规划的沿江风光带全长1400米,宽8米。

3.1绿化配植

植物配置上力争打造城市绿色长廊,创造和维护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自我维护的生态环境生长系统。绿地要有地方特征,以地方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发挥本土植物优势,形成四季常绿,季相丰富的景观特点。另一方面采用即有统一性,又随路段不同而具有变化性的设计手法,丰富景观的视觉感。将分别体现“春之媚”、“夏之娇”、“秋之韵”的主题,运用不同季节的各色植物,来展示祁阳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景象。

3.1.1行道树

综合考虑祁阳县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将香樟作为沿江路行道树优先选择树种。采用间距 6-8 米列植,树池尺寸采用 1.5 米×1.5 米。

首选树种,香樟:常绿性乔木,花期4—5月,果期8—11月。移植时必须带有土球,以保证树木成活率。

3.1.2道旁绿化带

道旁绿地树种以灌木为主,辅以常绿乔木,采用色相区分的手法进行配植。

沿江绿化以生态优先原则,强调生态风光的植物群里体量最大化,科学设计水与岸的生态依存,强调自然植物与人工驳岸的和谐。以场地适应为基础,结合实际地形,按高性价比投入来设计丰富的生态走廊和丰富多彩的亲水空间。

沿湘江河岸采用石砖修葺高 0.4 米,宽0.25 米的大理石护栏,一方面给市民以安全保护,另一方面结合临街座椅进行设计,方便市民休息、观赏景观。

景观节点断面图

3.2照明规划

沿江风光带的夜景主要观察者是机动车内的乘客和行人,故夜景灯光的设置应以静态为主,动态为辅,以突出整体效果为目标,夜景表现将综合路灯、广告牌、跨街灯饰、灯光小品等 各种照明手段,将沿江路营造为富有连续性和时代特征的区域。

沿江路照明光源选用寿命长、光效高、可靠性和一致性好的高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和 低钠灯。

4.滨水游园

规划在沿江东路与浯溪大桥交汇地带设计滨水游园一处,取名龙骧园。龙骧园作为风光带的地标景观,综合多种景观元素,创造出一个功能完善,动静皆宜的开放公共空间,是祁阳市民集会、休闲的首选之地。

龙骧园效果图

4.1 园路规划

游园内道路采用灵活自由的设计手法,以步行系统为主,结合绿化给游人创造舒适、充 满乐趣的休闲环境。

4.2 游园绿化

4.1.1设计方式

游园是供人们休憩、游览的地方,该部分设计时除考虑景观视觉效果外,还考虑到行人 休憩的功能要求。整片绿地为主,搭体以大配园亭、花架、座椅等构筑物。

4.1.2绿化配置

以常绿植物为主,从下至上,由草坪到灌木到高大乔木的搭配,通过空间层次的划分体 现绿化效果,同时高矮不同植物的配置形成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和封闭空间。

第一空间层次为水平地面,以草坪为主。

第二空间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猿B坦嗄炯奥湟豆嗄疚鳎叨仍诳刂圃? 米以下,灌木可选树种有:红继木、金叶女贞、长春花、美人蕉等。

第三空间层次主要以常绿乔木体现,搭配绿叶乔木,高度控制在 3.5 米-5 米,可选用树种有:香樟、桂花、银杏、玉兰等。

4.3 照明设计

除园路照明外,游园内主要是植物照明。植物照明主要是对树木的照明,采用绿色灯光。将投光灯安装在地下,对相对独立的树木,在树下安装两只金卤灯,光线从两个方向照射,形成特写镜头;对成行的树木,采用藏地型的投光灯具,将灯具埋设于树与树之间,产生朦 胧的美感;对成片的树林采用数只投光灯,分别照射高低树木的树杈和树干,具有丰富的立体感。

建成后的沿江风光带灯光效果

5.沿街建筑

5.1 天际线

为了控制整条道路的景观形态,对周边建筑物的高度要实现严格的控制。沿江路东侧建筑性质较统一,因此建筑高度基本统一,在道路交叉口处略有变化,不仅丰富天际线形态,

同时具有交通指示作用;西则建筑性质变化多样,随性质的不同对建筑高度有不同要求,从而形成起伏有致的城市天际线空间格局。

5.2 建筑风格

目前祁阳县城内建筑主要有两种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双坡屋顶民居,本次规划沿江路建筑主要采用现代建筑风格。

5.3 色彩

临街城市建筑色彩以简洁明快为主要基调,大面积墙面采用浅色为主,主体色彩采用灰 白色或浅米色,可采用本色的石材和砖石。控制深灰色调的使用,力求通过色彩的运用体现 出现代感和时代感。

5.4 建筑退让

为保证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在进行城市建筑布置时依据建筑高度及 性质留足了建筑后退距离。其中公共建筑后退距离较居住建筑较大,以满足建筑前广场及停 车场用地需求;同时,建筑的有进有退,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景观的需求。

6.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地面铺装设计

适当设置雕塑小品、广告牌、标志牌等,装饰美化空间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 品味,烘托气氛,画龙点睛。同时,通过一系列建筑前广场地面铺装和一些局部的变化补充, 体现祁阳县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景观。

6.1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⑴电话亭:每隔 500——800 米一处。

⑵垃圾箱:沿主要道路每隔 50——80 米一个;景点处以25——50 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

⑶指示牌、道路标志牌等环境标志牌主要设置在一些特定的地点上,在帮助空间导向起 着重要作用,成功的的环境标志牌可增强总体的统一性。

⑷休息座椅

数量可根据空间的大小不等,同时结合护栏、花池等灵活组织。材料根据周围环境的需 要,可采用木、石和钢材等。

6.2 地面铺装

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地面铺装:

⑴办公区围合的广场建议采用冷色调铺装,给人以安静的秩序感,材料选用花岗岩等质 地坚硬的材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