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成都生态农业园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5:34 体裁作文
成都生态农业园区体裁作文

篇一:2013年成都市特色农庄(观光园)30强

1. “正农国际”现代农业产业实验区

所在地:双流县金桥镇新安村

占地面积:1100亩

主要特点:“无七害”生态种植、功能性蔬菜为主

情况描述:“正农国际”现代农业产业实验区由四川弘民集团重点打造与经营,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双流县新安村,占地约1100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区已由当初杂草丛生,荒芜搁置变成了今天种植品种丰富,生产设施完善,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农业基地。

以“无七害”(无化学农药;无转基因;无生长激素;无除草剂;无设施农业; 无水污染)有机农业生产为根本,以生产有益人体健康的各种功能性蔬菜为目标,采用先进的“从田间到餐桌”直供会员的服务模式,从土壤的改良培育、有机肥研制、有机植保、产品现代化包装、全程冷链配送等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管理和把控。同时自主研发了分数码防伪系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和云平台等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有机食品质量追溯和现代农业系统综合管理。

交通情况:绕城高速双流收费站出口沿双楠大道直行进入双流绕城路,沿双流绕城路行驶2.1公里,右转进入菜园大道。 沿菜园大道行驶1.6公里,过左侧的大白头堰,左转进入新安路。沿新安路行驶500米,右转行驶200米,到达(在道路右侧)。

2. 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园区

所在地:新津县花桥乡长春村

占地面积:1000亩

核心区域面积:300亩

主要特点:绿色、生态农副产品、西南最大青少年农事体验基地、农业观光

情况描述:

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园区是由VMA农业投资集团斥巨资打造,园区立足于以农业高新科技为依托,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题,融科技农业景观与传统田园风光于一体。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农事体验、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耕文化展示与生产创收、深化加工等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设施化、科技化、高效化,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结合。

田园牧歌生态园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一期开发300余亩,涵盖了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户外拓展、农耕文化体验、花卉博览、生态养殖等多个领域,现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 园区内提供完善的休闲娱乐配套服务,美食、品茗、烧烤、露营、骑游应有尽有。还有丰富经典的娱乐项目:亚洲第一大球形智能大棚、妙趣横生的小猪赛跑、现实版愤怒的小鸟、定制私家农庄??让您和你的家人度过愉快的假期。

特色菜肴:生态养生一人一锅、菊花美食、巴马香猪宴、大巴山野猪熏肉、田园土鸡宴

住宿条件:园区可露营,二期农业主题酒店规划修建中;园区附近有捷瑞、华祥乡村酒店等近300个床位;

交通情况:园区毗邻成都市天府新区,交通便利,距离成都市区25km,车程仅30分钟,可自驾和乘坐大巴经成雅高速、大件路均可到达园区;也可乘坐县公交车521路直达园区;

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推荐:生态食材礼盒、鱼稻共生大米、自酿春天花朵蜂蜜、原生态菜籽油、生态时令蔬菜、奶油南瓜、养心菜、蛇瓜

3. 纳雅山庄

所在地:新津县永商镇九莲村村

占地面积:1200亩

核心区域面积:300亩

主要特点:生态观光农业,生态农产品、柴火砂锅炖跑山鸡、河鲜、野生鱼等。食宿、会议、棋牌、采摘

情况描述:

纳雅山庄坐落在新津县著名旅游风景区梨花溪内,在新蒲路边上,与老君山、花舞人间、梨花溪、观音寺同属一条旅游线路。山庄占地1200余亩,周围无任何污染源,绿化80%以上,环境雅致清幽,硬件设施很好,可以同时承接600人就餐。山庄有专门的书画室,四川巴蜀书画院的创研基地、赵夜白,赵钦任等老师的书画工作室设在纳雅山庄。纳雅山庄还获得四川美食家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一台娱乐一百分、四川电视台社区生活、四川农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我消费等媒体对山庄做过专访。我们追求从田间到餐桌一站式供应模式。立志将生态观光农业打造成一种生活模式!纳雅山庄释义:海纳百川,雅趣自然。渔樵耕读,诗酒田园。

特色菜肴:柴火砂锅炖跑山鸡、龙凤煨汤、霸王鳖鸡、生态果蔬

住宿条件:可住宿40人,档次近三星级宾馆

交通情况:非常方便,新蒲路边上一公里(成雅高速新津南邓双出口下高速,直行走新蒲路,过了花舞人间景区2公里左手即是)。

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推荐:已注册品牌:纳雅跑山鸡、纳雅土鸡蛋、纳雅果蔬、纳雅野化鱼

4. 贵和高新农业生态观光园

所在地: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茶花社区

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

核心区域面积:3万平方米

主要特点:集高科农业研发有机种植推广,体验式农业公园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情况描述: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系专业从事高科技农业引进、研发、种植、推广、观光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农业开发公司。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日本国JEC株氏会社合作,以其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依托,全面引进、转化日本先进的农业综合开发理念。在青白江区建设集高科农业研发有机种植推广,体验式农业公园为一体的成都市贵和高新农业生态观光园。

园区位于城厢镇北门茶花社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是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与都市型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在园区规划和配套建设上,充分体现生态文化的内涵,遵循“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原则。

成都市贵和高新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开发建设,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将现代高科技农业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农业现代化经营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施工,把农业工程建设、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与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结构的优化,推行种、养、加、农、科、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化、产业化经营体系,充分展示出该园区是一个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园区。通过实施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供给农业、效益农业“五位一体”的服务型农业战略,将试验、示范、游览、观赏、消费与教育融为一体进而践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宏伟蓝图。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个现代化生态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实样板和窗口。 特色菜肴:开门红、樟茶鸭、全家福

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推荐:有机草莓、有机蓝莓、各类有机蔬菜

5. 西镇绿色农业观光基地

所在地:四川成都郫县西镇(竹瓦附近317国道旁)

占地面积:300亩

核心区域面积:100亩

主要特点:集旅游观光、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开心农场、垂钓、餐饮娱乐、休闲

情况描述:

西镇绿色农业观光基地位于成都市郫县唐昌镇及安德镇相交地界,北接“西蜀古城”古城镇,南靠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东临成都高新西区,西至都江堰,紧邻317国道从成都出发经成灌高速40分钟到达交通便捷通畅,风光幽雅秀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土沃水美,尽显乡村田园风光,是由成都西镇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环保、绿色、健康为经营理念,以打造成都地区的明珠农业基地为目标,倾力开发建成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公司坚持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现代科技与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并被区市县领导列为重点发展扶持企业。

特色菜肴:绿色野生蔬菜、野生鱼类

住宿条件:舒适宜人的休闲别墅

交通情况:位于成都市郫县唐昌镇及安德镇相交地界,北接“西蜀古城”古城镇,南靠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东临成都高新西区,西至都江堰,紧邻317国道从成都出发经成灌高速40分钟到达交通便捷通畅。

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推荐:旅游观光、有机果蔬种植采摘、开心农场、垂钓、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

篇二:四川更新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项目建议书

四川更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更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 项目建议书

二0一四年十月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四川更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

建设单位:成都市更新家具有限公司

成都市一家香食品有限公司

四川瀑布沟农业有限公司

实施单位:四川更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筹)

1.2项目建设地点

崇州市集贤乡文锦社区14、20组。

1.3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70亩。其中:商务服务区20亩;长廊文化展示区20亩;植物迷宫体验区40亩;瓜果采摘体验区40亩;垂钓休闲消费区30亩;水上植物观赏区80亩;城市农夫体验区20亩;露营、拓展训练区20亩。

1.4建设期限

3年(2014年10月-2017年9月)。

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47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1570万元,占总投

资的81%;流动资金投资377万元,占总投资的19%。

本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需要政府、企业、金融部门通力合作。资金筹措原则上项目建设投资由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通过项目资金进行扶持和补贴;流动资金由企业自筹或通过银行融资完成。

1.6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机构

公司董事长兼法人:宋尊友;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邹学奎;公司监理兼财务总监:杨玉珍。

公司管理机构设:行政部、销售部、生产部、技术部、项目部、财务部、后勤部。

1.7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立足崇州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旅游的迫切需要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探索一条农业园区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的新路子,对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项目投资估算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建设单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确保项目实施成功。应尽快组织实施,建议有关部门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意义

2.1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日益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展现了广阔空间。

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从业人员2800万。

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农村建设,扶农、助农政策,大力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

崇州市委、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各方面大力支持。

2.2区位背景

(1)区位条件

项目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崇州段明珠大桥南1公里处,离崇州市政府(市区中心广场)约3公里,距成温邛高速崇州西(安仁古镇连

接线)出口5公里、距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温邛高速崇州出口)8公里,距成蒲高铁崇州站(南河大桥)、新成温邛快速通道崇州出口不到3公里,距安仁古镇12公里,具有很好的地理交通环境。

成都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西部地区经济核心增长级,内陆地区最具投资及就业吸引力城市。亚洲首个国际“美食之都”,成都已形成了非常浓郁的休闲消费氛围,与杭州、大连并称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截止2013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1635万人,流动人口500万人。由于国家对特大型城市的限制,因此,卫星城市的建设和旅游消费将进一步刺激周边城镇的发展,而现有的温江成熟经验将影响政府重心向温江、崇州的转移。

篇三:成都明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

成都明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

汇报材料

一、项目背景

为积极响应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以及我区建设生态田园示范区的号召,加快推进福洪乡“国际农艺创意之乡”建设,成都明湖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传统的农业产业基础上发挥福洪乡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万亩福洪杏品牌的优势,开发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带动和促进福洪乡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使之成为青白江区经济发展新兴的重点产业,并力争成为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典范,为统筹城乡建设提供经验,做出表率。

二、投资企业介绍

成都明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农业科技研发结合大型绿色水果、蔬菜、畜牧渔业养殖基地等为基础,集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包装、深加工、物流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同时集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园,特色野生动物养殖餐饮产业带于一身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综合龙头企业。

成都明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科

技研发带动农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企业责任的思想,按照“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帮助农民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公司拥有农业科技发展高级技术人员 5 名,其中专家级2 人,高级 1人, 中级2人,建筑专业技术人员3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 项目经理1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三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

三、项目情况介绍

(一)项目建设内容

成都明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位于福洪乡幸福村,占地3404.9亩,主要以花,果,湿地,浅丘为基础,以“天府果园,美食天堂”为定位,按照“户外运动,生态农业,野生特色餐饮,休闲度假”四大功能进行开发打造,建设主要内容有:园林道路约20公里,园区果树种植面积约2400亩,套种绿色蔬菜面积1500亩,特种野生动物及生态畜牧养殖基地200亩,观景湿地、堰塘、鱼塘面积约450亩、其中观景湿地面积约300亩,旅游配套建筑14万平米。

(二)项目建设布局

根据本项目的资源性质、分布及开发现状,以及对生态开发的需要,整个项目划分为“一心、一环” 的空间格局,即

旅游规划核心和生态控制环。旅游规划核心以300亩人工湖为规划范围,是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地域;生态控制环是环湖外扩环状生态控制区域。整个项目结构布局分为九大部分。

1、四季花香—千亩花果农庄

项目区内种植杏树、樱桃树、柚子、石榴、桃子、柑橘、枣树、葡萄、雪梨等果树,打造四季花开,水果常有的胜景,区别于成都现有的农业旅游项目,花期短暂,产业单一的现状,并带动农民水果种植产业,发展深加工产业。

2、农家乐基地

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原则,打造别具一格的农家休闲园、农家旅社、烧烤园和田园风光(即自家菜地)等项目,将景区内的农家乐打造成青白江农家乐基地。同时,对项目区内的农家乐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外立面整治、内部空间结构改造等)。

3、拓展训练基地

拓展训练基地针对青少年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青少年素质训练、体能训练、团队协作训练、激发潜能训练等。项目包括丛林穿越、野外生存、露营、野战营等。

4、滨水民俗表演广场

根据当地的特色民俗活动,表演包括川剧,社火,花鼓、皮影戏等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民俗艺术,同时引进土家族的摆手舞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增加游客参与性。

5、四星生态酒店

结合各种观光餐饮,针对川北区域特别是青白江区内有台玻,攀钢,物流基地,保税园区等众多的大型企业资源,修建四星生态酒店。

6、环湖休闲长廊

环湖防护堤上,修建环湖绿化带,设观景亭、花架、休息长廊等设施;沿湖设置乡村度假酒店,滨河茶园,版纳吊脚楼,水上乐园等特色滨水休闲产业;湖心岛为鸳鸯岛,移栽大型榕树,作为相思树,增加许愿池;规划步行道和观光自行道。

7、特种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园

一是建立百鸟朝凤园,饲养蓝孔雀,贵妃鸡,鸵鸟等观赏性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珍禽,填补成都市缺乏成规模的特种野生动物特色带的市场空白;二是建立斗鸡园,并举办川西斗鸡大赛,增加趣味观赏性产业。

8、荷韵飘香—荷花园

利用已有的星罗棋布分布的49个,约200亩的藕堰塘、鱼塘,打造“赏荷花,吃土菜,钓龙虾”与众不同的荷花世界。一是建立荷韵飘香园,引进睡莲等观赏荷花品种,以荷花观赏带动农家乐。二是建立野生水产养殖园,养殖龙虾,团鱼,蛙类等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合理利用池塘,开发野生水产餐饮。

9、国际休闲度假公寓

依托本项目区域内灵动的山水,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针对商务会议和避暑度假客群,修建中式院落式度假公寓以及部分度假别墅。

(三)项目总投资及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7.5亿元,项目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发种植、栽植600亩樱桃树、1000亩杏树、柚子、石榴、桃子、柑橘、枣树、葡萄、雪梨等约800亩;完成300亩中心湖景建设。完成园区道路路基建设。(2011年底完成)

第二阶段:开发商业街和游客中心。(2012年底完成)

第三阶段:园区商业经营其他各项配套设施。(2013年底完成)

(四)项目效益分析

1、有效解决本地村民的就业增收问题,拉动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本项目能够解决当地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00人就业问题,给当地农民工收入带来年均增长近2000元的利润,可比其他农民工收入增高10%。

2、开创福洪乡生态农业及观光旅游业新局面,为客家杏花景区的升级打造和福洪乡城乡统筹提供有力的支撑。

3、成为青白江区建设生态田园示范区的典范,为福洪乡建设“国际农艺创意之乡”积累宝贵经验。

篇四:成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趋势现状

成都生态旅游现状

1.区位条件好,环境优美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区(点) 一般以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为依托,主要分布于城郊结合部、郊外的交通要道旁或花卉、果林集中种植地。其秀丽的乡村风光、便捷的交通易于吸引经济条件较好、出游率高的城市居民。这些旅游区(点) 目前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短期节假日休闲、度假的热点。

2.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目前的农业生态旅游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形成了产品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已开发的农业生态旅

游产品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点。这是以特种种植业(花草、盆景、果园) 为依托,进行旅游观光活动的农村田园、庭院旅游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一般仅限于观光、休憩。如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花卉基地、蔡思成林园等园林、花卉、盆景观光旅游点属于此类型。

2)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这是以生态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成片开发多个庭院、成片田园旅游点构成旅游活动场所,并注入旅游服务的大面积旅游区。相对前一类型而言,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不但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较广,而且游客可以进行观光、休闲、娱乐、参与农事劳作、体验民俗风情、学习农业知识、购买生态农业商品等旅游活动。如郫县农科民俗村以及龙泉驿区以“春赏花、夏秋品果”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区均属于此类型。

3) 农家庭院餐饮娱乐点。这仅是利用农家庭院幽静的环境,开办饮食、茶水和棋牌服务的独立旅游点,如郫县茶竹居、双流华阳镇的三江园、玉竹园等。这一类型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期比较盛行,现在已逐渐走向衰落。

3..农业生态旅游活动满足了游客的多种旅游需要

农业生态旅游活动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简单农事劳作于一体,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能让游客在轻松闲适的旅游参与过程中领略乡村的自然美,感受淳朴、恬静、闲适的乡村生活,体验劳动乐趣,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增长农业知识、放松身心的需求。

4.消费水平低,适于各阶层旅游者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城市各阶层居民都能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消费

层次,体验相应的旅游经历。

5.经营方式灵活

农业生态旅游的经营方式非常灵活,经营者可以根据地域差异、季节变换、游客需求提供不同特色的单一性或综合性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经营者可以是自己具有资源条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农户,也可以是租赁农户的田地从事经营活动的集体企业、个体商家或下岗职工。

成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1.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一定原则

农业生态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员;ど肪澈团┮底试?满足游客需求、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旅游业和农业共同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生态农业特色原则;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原则。只有在以上目标和原则的引导、控制下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避免和解决农业生态旅游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先规划,后开发,合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首先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环境、气候、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资源特色进行合理规划。规划要体现以下内容:对产业布局、客源市场、发展目标、开发策略进行科学的策划和预测,并有重点的分期发展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好的地区;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活动项目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农业进行合理配置,把生态观念、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工艺、民俗文化蕴涵于农业景观和旅游活动中,使农业生态旅游能体现其内容的广博性、生态性、生产性、文化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达到既满足游客需要,又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成都生态农业园区

3.实施“政府主导型、农户参与型”发展战略

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农户是发展主体,政府应是积极的引导者。政府应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编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并制定完善的主导政策、布局政策、投入产出政策、价格政策、资源开发政策等政策体系;研究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经营法规,使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帮助农户优化以农业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商品结构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结构;此外,还要利用优惠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优美秀丽的田园风光、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淳朴的乡风民俗是农业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也是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优势资源。只有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才能维持农业、旅游业共同可持续发展。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5.对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

对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生态旅游规划应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等都必须生态化。旅游地规模设计也应与资源的环境容量相适应,不应超过其生态稳定性的限度,以保持其有完全的更新能力为基本准则。在进行景区规划和景点的生态设计时应明确指出在生态旅游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设施,并尽量减少旅游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管理等设施。旅游垃圾应在不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区内也应避免住宿过多的游客以及管理人员,严格限制旅游活动的范围。

6.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各农业生态旅游区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交通、娱乐、购物设施,营造舒适的旅游硬环境。应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培训,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委员会等方式促进服务水平提高,培育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软环境。

7.加强对农业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

对农业生态旅游商品的开发应突出其特色和生态性。要充分挖掘生态农产品的各种用途,用都市人崇尚的无污染农产品开发出品种多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和富有特色、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蕴涵了当地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特征和农业文化特征的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增加旅游地经济收入。

篇五: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目 录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1

二、规划基础及制约因素. 2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规划原则. 4

(三)总体目标. 5

四、主导产业. 6

(一)花卉及休闲观光. 6

(二)蔬菜. 6

(三)优质粮油. 7

(四)农产品加工物流. 7

四、发展重点. 8

(一)发展一条生态经济带. 8

(二)打造两条走廊. 8

1、成德大道都市农业观光走廊. 8

2、清白江生态农业休闲走廊. 9

(三)建设三个园区. 9

1、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园区. 9

2、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 9

3、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 10

(四)培育四个基地. 10

1、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10

2、军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11

3、新繁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11

4、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基地. 11

五、重点项目. 12

1、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 12

2、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 12

3、地毯式无土轻型草坪工厂化生产和彩叶苗木快繁项目. 13

4、桑椹种植、深加工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 13

5、都市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基地项目. 13

6、富硒葡萄种植园项目. 13

7、新繁泡菜食品批发城. 13

8、新都区粮油高产示范工程. 14

六、保障措施. 14

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1、背景。区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和十六届三次人代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推进、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五个”带动机制,推动新都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产业支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新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尤为需要。

2、依据。

(1)《中国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2006年);

(2)《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2007年37号文件;

(3)《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4)《成都市农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3—2010年)》;

(5)《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6)《成都市新都区农业灾后重建规划》;

(7)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程、条例等文件。

二、规划基础及制约因素

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成都市北部,城区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东经104°9’-104°29’,北纬30°39’-30°55’,是成都的北部副中心,北与德阳市广汉、成都市青白江区毗邻,西与成都市彭州、郫县接壤,东、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现辖2个街道、11个镇、23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万亩,农村人口42万人。“十五”以来,全区上下以“粮、油、菜、果、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8年农业增加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同比增长22.1%。

1、规划基础

一是主导产业稳步壮大,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引导下,全区紧紧围绕建设都市现代农业这一目标,全力推动“两区域”建设,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培育和发展了粮、油、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一体化经营初显成效。20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5个,实现销售收入28.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6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全省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这些龙头企业集群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是专合组织蓬勃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臻完善。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3个。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通

过订单生产、股份分红、利润返还、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增长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数量型、粗放型的居多,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主要还是靠数量和投入的增加来实现。大宗农产品的比重较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少,产业链不长,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

二是区域特色不明显,三次产业联动不足,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助推乏力。

三是农业外向型水平低。农产品出口量小,创汇能力不强。20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额仅1310万美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不足1%。

四是农业投入仍然偏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新都区的经济虽然全面快速增长,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资金缺口较大,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瓶颈因素。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现代农业“五个”带动机制为抓手,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标,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两区域”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迈进,设施型农业和加工型农业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稳步推进,为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突破行政区划,引导和鼓励相关产业集中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化发展趋势。

2、坚持特色竞争和市场取向并举,突出规模效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