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仰的欧阳修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5:23 字数作文
篇一:欧阳修的文章比较阅读
《备考》93页第十题
《醉翁亭记》与《世人肥字说》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
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二十九,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酣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其节.
见于艰危 .
B、①醒能述以文 ②近日.
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
C、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食之..未必不佳
D、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2.A(都是介词,在;B.用/认为;C.助词,的/代词,代馒头;D.表并列/表转折)
3.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世人肥字说》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世上有喜欢把字的笔划写得很肥腴的人,这种(笔划肥腴的)字就像皮很厚的馒头,吃起来不能说它的味道不好,但是它的形状太不受看了。写字的法则的失传,将及五十年了。近来(有的人)稍微知道书法是“写”出来的,但是能达到前代高手水平的,恐怕没有三两个人。前代的人对于书法大多是行家里手,但是只有德才兼备的人(的书迹)才传流至今。后代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从
“书法”的表面意义上来追求,却不知道以前善于书法的(人)连同他的书迹一起泯灭了的简直数不胜数(太多了)。假设颜真卿的书法并不好,但是后人(由于敬重他的人品)见到他的书迹也必然珍爱有加。杨凝式(公元873--954.五代书家,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旧五代史》有[杨凝式传])用梗直的言辞来规劝他的父亲(因《旧五代史》不在手边,此事待查)其高洁的操守呈现于艰难危急的时节。李建中(公元
945--1913.宋初书家)清介谨慎温和雅致的性情,让爱他书法的人兼爱他的为人呀。难道不是因为这些才让他们的书迹流传到现在的吗?并不是前代的那些德才兼备的人物都是书法高手,因为只有贤明之人才被(后人)记住,剩下的(人)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后人再也见不到了。
篇二:欧阳修论作文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疵⑤病不必待人指摘⑥,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即孙觉,字莘老。③[乘间]乘着间隙,乘机。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疵]小毛病。⑥[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尝: ②工: ③过: ④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②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③多作自能见之( )
3、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篇三: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欧阳修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八)
欧阳修:白发戴花君莫笑 人生何处似樽前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如此流动而连贯的节奏,深婉而细密的诗风,显然不同于唐人所创作的各类诗歌,那么,它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作诗新路呢?让我们认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
幼年丧父,家贫力学;仕途多舛,不坠其志。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一代“诗话之体”文风。主张“文以明道”,力倡“简洁流畅”。他的《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的门下学徒多有巨擘,无人匹敌。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走近这位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
● 作家档案
欧阳修: 1007年—1072年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时代:北宋
籍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生活经历:
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为西京(洛阳)留守推官,与钱惟演、梅尧臣、尹洙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年)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因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令。康定元年(1040年),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年)充太常丞知谏院,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次年新政失败,范、韩、富等相继离京外放,修亦为政敌谗言所中,出知滁州。后移知扬州、颍州、应天府。至和元年(1054年),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作品: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其词集初名《平山集》,已佚。又有《醉翁琴趣外篇》六卷和《六一词》一卷等版本。还有《毛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洛阳牡丹记》、《归田录》等。
名望: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成名缘由
▲ 贡献概述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在创作方面,他一方面写了大量“聊佐清欢”的绮罗香泽之语,构成其俗艳之词的主体部分;另一方面也别出蹊径,用民间新腔,叙写风土人情。而其寄托忠爱悲愤的慨叹词,如《圣无忧》(世路风波险)、《浪淘沙》(把酒祝东风)等,抒情深挚,越出《花间》、南唐藩篱,尤为后来词家所瞩目,对同时代的张先和
稍后的秦观都产生了直接影响。风格兼有清新活泼和豪放疏快的特点,是北宋婉约词派走向豪放词派的桥梁。
除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外,在历史学、考据学以及书法方面,欧阳修也有重要贡献。
▲ 突出成就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进行了批评和纠正,并积极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宋代的一些大政治家、大散文家、大诗人不少出于他的门下或相从游,如梅尧臣、苏舜钦、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等。 评论资料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说:“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
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清人毛先舒评其《蝶恋花》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郭绍虞《宋诗话考》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三、作品在线
◆ 作品概述
欧阳修最大的贡献是散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成就颇高。一生共写了 500余篇散文。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作品读思
选文一:《踏莎行》
【导读】
一种常见的题材,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这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一幅似乎可画的画面,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悠远的情韵。
【正文】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
很明显,这首词的前片写行者忆家,后片写居者(闺中的少妇)忆外。前片以景带情。例如,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后片由情入景,是忆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辞。但它却景缘情生,景中有人,读来倍感真切。居者行者,前后萦带;景耶情耶?上下难分。这二者相互交融,曲尽其妙。
同时,这首词还很注意层次的安排。例如开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则
它不仅交待了远行的时间、季节,而且还暗暗描绘出远行的全过程,用笔细腻形象,含蓄深厚,富于启发性。
另一显著特点是比喻贴切。特别是上下片结尾两句,用比巧妙生动。“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下片以“春山”喻远,引出佳人登高遥望,更觉委婉缠绵,别饶韵味。
【读思牵手】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请略作分析。
【释疑参考】
上阕先是节选了一些典型的状物构成意象:梅残、(象)溪(那样的小)桥、细柳、草香的芬芳,风暖的感觉,这些意象重构就成为意境,目的是要引出一直困扰着作者的离愁。通过反衬加强对比效果,将前面的纤巧意象来个急转,说那离愁却如春水那样缠绵、悠长。
下阕写思念中的人。这是虚构的意境。以“我”的感受去迎合对方的感受。将柔肠寸断的痛苦,含哭凝思的等待,凭栏远眺的怅惘,产生更深一层的幻象。将思念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所谓“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实质上是意象→意境→幻想,渐渐推进的过程,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出神入化。因此,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在意境构造方面,是上乘之作。是典型的宋代文人风格。在填词技巧上很有代表性。
选文二:《蝶恋花》
【导读】
欧阳修的《蝶恋花》,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让我们闭上眼睛,吟咏和玩味那“庭院深深深几许”吧。
【正文】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鉴赏指导】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 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
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读思牵手】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你能对它的起句和结句作一点鉴赏吗?
【释疑参考】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地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
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选文三:《秋 声 赋》
【导读】
秋声就在残落枯黄的叶片上
秋声就在血色夕阳的云层里
秋声是季节不止轮回的敲更人
秋声是更漏梦残的见证者
秋声在呼啸旋回的风里震颤
秋声在蓝天的静澈中投入无限
秋声把春夏的火种埋进零落的花瓣
秋声把旧梦打入心灵的冷宫
秋声是滴滴答答的钟声催眠下裸光的树干
秋声是暮鼓的回响里溶于昨日的残红
秋声在附和一个日经四季的灵魂呵
秋声在寂寂人定之初
低吟着一个有关寂寞与感慨的故事
【正文】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参考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鏦鏦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
篇四:我敬仰的一个人
我敬仰的一个人 妈妈
你最敬仰的人是谁?有的人可能敬仰那些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爱国勇士,有的人可能敬仰那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教育我们的老师……而我,最敬仰的却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女人,但她却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为我们这个家庭付出。
那次,爸爸说晚上有领导来检查,要出去吃饭,晚上要迟一些回来。结果,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却喝得烂醉如泥。妈妈扶着爸爸摇摇晃晃的上了床,好不容易才把爸爸哄睡着。可是到了半夜,爸爸却吐了。被惊醒的妈妈,赶紧把污垢清理干净。从那个时候,我心底里就开始对妈妈产生了一分敬仰。
还有一次,我发高烧,就在家里休息。我哀求妈妈留下来陪我,可妈妈说还要去看铺子。于是,妈妈就开始去看铺子了。下午在留下来陪我。过了几天,我病好了,整个人的精神都回来了。可看看妈妈,已经筋疲力尽的样子。这几天为了照顾我,妈妈又是去买药,又是找医生给我输液,那张原本精精神神的脸却显出了几分疲劳。
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们一定会觉得我的妈妈很伟大吧。虽然我的妈妈很普通,可我却觉得我的妈妈有一种很不普通的精神,我的妈妈伟大吗?我爱我的妈妈。
篇五:材料作文“传家宝”
材料作文“传家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说“祖训”
作者:福州一中 林钰泷
三人讨论自家的传家宝时,一人曰吾有名窑出品、玉润珠圆之青花;一人道祖父传我铁血荣光、赫赫武功之勋章;最后一人含笑曰:吾家无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耳。对于最后一位“小程”,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乃至艳羡。要知道,此训中“忠厚”与“诗书”二词,正是一个人、一家族立身、立业之本。
“忠厚”是道德要求,是堂堂正正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称羡祖传青花古董可值万金,但瓷器再美,不过身外器物,不能升华心灵;也许有人偏爱金银勋章诉说荣光,但功勋卓著,亦是先辈辉煌,难保“虎父”不出“犬子”。而“忠厚”是对道德的追求,能真正令家族中每一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高贵的血液,而这种精神,却是任凭你光耀显赫,亦或身居陋巷,都不会失去的。有精神准则的人,才不敢在春风得意时“倚仗东风势便狂”,从而守住心灵的桃源净土;有“忠厚传家”的氏族,才不会常见浪荡骄奢的子弟面临“富不过三代”的悲剧。从而守得家业长久。
“诗书”是技术要求,是对知识素养的追求与敬仰。
青花虽美,至多往拍卖行一拍了事,闲来也不过把玩消遣,不能带给人真正的技能;勋章耀眼,但换不来他人对你本身的认可。小程家祖训中的“诗书”,在农业社会是儒学经典,在今天便是指一个人赖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文化或艺术素质。韩愈云:“术业有专攻。”现代社会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应成为其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试想,一个游手好闲、不好学习的人,怎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一个不重视知识教育、得过且过的家族,又怎的会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在感叹小程祖辈远见智慧之时,反观当下,去此二句甚远之人、之家又何其之多呢?为追求一时的声、色、权、利而作奸犯科、不择手段之人,开了一家家黑心工厂、贪下一笔笔民脂民膏——早忘了“忠厚”!宣扬“读书无用”的碌碌虫豸之徒,高举着一面面“反智主义”的大旗——早丢了“读书”!社会发展,亟需的不是连城的锦屏翠玉、古玩珍奇,也不是“尘暗旧貂裘”的旧勋章,而是一代代有道德、有才能的新人。
小张的青花古玩,我赏;小杜的军功勋章,我敬;但小程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才是我认为最具价值的。我们要坚持“忠厚”之德与“诗书”之才不偏废、同重视,才能为“修养”乃至“治平”注入不竭的动力。
虽总有良田百顷、身家万金,不过三世而散。且须听“才德”二字、良言一句,传万世不绝。
王兆芳:本文时时在比较中表达观点,且并不贬抑其它,而是概括出各自特点,表达“我赏”“我敬”与“我选择”的不同态度,具备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要求的针对性论说的特点,显得鲜明而得体。语言简洁,材料有效,层次清晰,收尾有力有味,不错! 2让“祖训”运行于心灵的轨道
作者:厦门双十中学 简琳茜
青花罐流传至今,经岁月积淀,时光打磨,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几枚勋章,象征爷爷的功绩,是先辈保家卫国的最有力证明。青花罐与勋章作为传家宝,固然有其价值,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凝聚先祖智慧,告训子孙以忠厚待世,凭诗书修身,岂不更具价值?
忠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书是华夏千年的文化根基。以此祖训为传家宝,更能照亮子孙前行的道路。一方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而将忠厚置于脑后。另一方面,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成为挥之不去的现代病,导致现代人很难静心读书,刻苦修学。因此,将祖训当作传家宝,无疑是给自身行为以约束,给自身思想以指引,校正个人心灵坐标。这样的传家宝,怎能不更具价值?
诚然,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青花罐”给考古研究提供材料,给审美判断提出指引;需要一枚枚勋章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为前进之路给予坚实力量;但我们更需要一条条祖训,稳固思想的根基。倘若人人都将祖先的精神当作心中的标尺,那社会就会少一些“郭美美”,少一些“药家鑫”。倘若人人以忠厚精神为船,以诗书为帆,那社会之船就能乘风破浪,行程致远。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传有祖训,但很少有人奉其为传家宝。究其本源,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利益取代道义成为人心中的标尺而忽略了先祖精神的美。如果大家都能拾起祖辈之精华,那民族脊梁又怎会弯曲?如果大家都能牢记祖训,那中国力量又怎能不凝聚?所以,我们应在弘扬美德,铭记祖训方面作加法,在盲求利益、信仰迷失方面作减法,做好这个加减辩证法,人生才能稳步前行,才能让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蔚然成风。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因此,铭记祖训,发扬先辈精神成了为心灵筑土培基的不二法门,唯有弘扬,方能成功。
勿忘昨日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让祖训成为传家宝,运行于心灵轨道,从而实现成功的浩荡抵达。
马刚耀:本文紧扣命题材料与任务指令,在青花罐、勋章及祖训三者中“思考、权衡”,把自己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祖训这一传家宝作为“更有价值”的理由阐述得到位而深入。同时能“呼应他说”,且能做到入理的同时入情,思想有见地,语言有文采,适度延展现实又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任务完成得圆满。
3道德文化万代传
作者:南平一中 郭郡逸
谈起传家宝,有人理解为实体物质的宝物,像是一个青花罐或是几枚勋章,但真正的传家宝应是“忠厚传家文,诗书继世长”般的祖训,唯有道德文化永不磨灭,万代流传。
不可否认,物资类的传家宝同样具有传世之宝的性质,同样饱含着先人对后代的厚爱,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但是,物质都是有保质期限的,而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却可以万代流传,同时承载着超越物质的精神内涵,是真正的传家宝。
祖规祖训般的传家宝是祖辈毕生打拼的智慧结晶,是维系家族血脉的内在纽带。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族若能历尽历史变迁而传承不绝,经受时间打磨而团结如初,靠的必定是祖规祖训般的道德文化传家宝。若一家人能恪守“忠厚”、“诗书”的祖训,那么这个家庭必定是书香四溢,为人忠厚。因此,我们看重道德文化的传家宝,正是看到了那简单的话语背后,凝炼了先人为人处事,教子治家的经验,经过了数代人的实践与发展,道德文化类的传家宝,是我们处世为人的指导,是整个家族共享的无价财富。
再者,道德文化类传家宝的价值往往超越了一个家庭的范围,为时代所需要。时代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往往与一些家训家规的精神内涵高度切合,其根源在于,不论是大的社会,还是小的家庭,都会面临相同的一些道德命题及文化教育的要求,因此,当先人总结出家训后用于指导后人的必定是符合民族道德准则的内容,再经过数代人的实践与丰富,加入了适应时代的内容,也就具备了为社会所需,能用以倡导世人的道德文化准则。换言之,谁又能否认“忠厚”“诗书”呢?这正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形成的高度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所以使家训家规这类道德文化传家宝走出了家门,成为了全社会的财富。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反观当下,部分人没有对道德文化类的传家宝给予充分重视,相反地,有的人甚至以炫耀显赫地位为目的,这其实背离了传家宝的真正价值。祖先留下器物也好,祖规祖训也好,都是为了对后人起教育指导作用。我们不应忽视了传家宝的精神内涵。因此,当陕西一户人家为了祖宅下挖出的一罐古钱而争得分了家,我们不禁感叹,这类物质传家宝简直成了破坏家族团结的毒药!又有何精神价值?
正如诗人北岛在《青灯》中所写: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不知方向的航海者。道德文化类传家宝正是我们每个人航海的导向,作为传统道德的承载体,即使它不具备物质遗产般丰厚的经济价值,但却有着无法衡量的精神价值!
让我们行动起来,问问自己家族的祖训,并亲身实践它,让道德文化传家宝,万代流传!许许多多的传家宝构筑更美好的社会!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道德文化在社会能引起广泛认同,不仅能治好家,更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实践,道德文化定能万代流传!
方珍:能紧紧围绕任务表明态度,多维度多层次阐述看法,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中心明确,逻辑性强,有文采。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三明一中 王明炀
传家宝往往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所在,渊澄取映,川流不息地传承着先祖的精神。青花罐醇厚墨韵,沉淀着历史的古味,然稍不留神便摧崩瓦碎;祖辈的勋章虽光华灿烂,可留给
后人的只有不会再来的峥嵘往昔;唯有一句祖训代代相传,才让后世之人不忘赤子之心,家族也才绵长不衰。
古语有云:“有源之水方能流远不息,有根之树方能枝叶繁茂,有基之屋方能柱正严明。”而一家祖训往往是这家人精诚所铸,精魂所归,不论外境如何,总能守得自己的心绪,祖训便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俗世浮华,追名逐利,心动神疲。世易时移,几枚勋章承载的不过是一段对自己而言值得缅怀夸耀的岁月,在别人看来甚至连尘埃也不是,没有了对未来的开拓而总耽溺于过去的梦幻,这样的人即便活着不也等于死了吗?青花罐也许价值不菲,可除了作谈资与装饰又有何他用?行事交际本以资历才干见识作门面,抱着前朝的瓷瓶坐而论道岂不贻笑大方?
理学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道:“心地干净,方能读书学古。”而这世上能让人保持如赤子般干净纯和心地的,唯有从小就让他们接受祖训的熏陶教诲,让他们明白“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另外,祖训不光使人保持澄明的心境,更能让人严于克己,景行维贤。国内不比国外开放,然而公民的道德素质却弗如远甚,甚至出现了“思想肯滑坡,办法总会有”的歪理邪说。
诚斯言矣,国外虽开放,可却总有信仰在给他们指示正确的方向。相较之下,国内公民的思想没有过多束缚,但这就像汽车失去了刹车一样,是相当可怕的。孔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可现今在饭餐中检测出大半个元素周期表已见怪不怪,若再不施以管束,只怕国人会有嗟悔莫及的那一天。
然而,并非家家户户都有祖训古诲,但这并不表示这些人已经穷途末路了。苏格拉底曾说:“今天就是你后半生的第一天。”只要抓住机会,从中华传统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也能脱胎换骨。
周兴嗣的《千字文》中提到:“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以及“笃初诫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将赤子之心永存心底,方得始终大器,这才是一个传家宝真正的价值所在。
不忘初心的传家经典,才会使后世子孙福泽绵长,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张德娇:文章开篇便在权衡分析中表明自己的看法——祖训最有价值,而后在对“祖训”的概念辨析下,进一步对三种“传家宝”权衡思考巩固自己的观点,并紧密联系时代特点指出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祖训”在当今尤为重要,也是传家宝的意义所在。文章层层分析,水到渠成,语言幽雅,富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佳作。
5砥砺修养,传家继世
作者:福建师大附中 林琪
在三人的传家宝中,小张的青花罐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小杜的勋章更是代表了祖先的无上荣光,相较于二者,我更偏爱小程的祖训。高尚的修养,才是小程传家宝与众不同的地方。
诚然,我们在开拓未来时,悠久的文化历史滋养必不可少,而祖辈的峥嵘与辉煌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但现在的我们活在当下,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对于生产和生活指导意义更为深远,决定了我们缅怀光烈,追溯历史的态度,因此,我选择小程的祖训作为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所体现的待人接物以诚相见,学术上自我勉励不断进取的精神,都是当代社会所急需的特效药。从黑心胶囊到塑化剂,从学术造假到退学打工,纷至沓来的事件折射出当今人心的急功近利,由此造成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正是我们摒弃祖训的恶果。试想,一个连祖训都弃之不顾的人,又有什么可以作为他终身奉行的准则呢?小程的祖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们探索开拓新领域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论何时何地,和平与发展是所有社会的主旋律。因此,小程的祖训所代表的真诚处事、不断进取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因此,小程的祖训更能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呼应,相较之青花罐的悠久历史底蕴,勋章的无上荣光更有价值。然而,选择小程的祖训却绝不意味着小张的传家宝和小杜的传家宝毫无价值。爷爷勋章所体现的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是传家祖训中“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青花罐的年头与故事也蕴含着诗书最端庄流丽的精华。因此,说小程祖训的好,是因为它是小张、小杜传家宝的有机总和而已。
选择了祖训,却绝不意味着仅仅是供奉在神桌上,恍若神明。小程的祖训,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因而,我们要以忠厚之心去挽救冥顽不灵的迷途者,以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来改造社会。试想,若人人都能以忠厚与学识来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伟大富强的复兴绝不只是个梦。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爷爷的勋章光耀无限,但是,我们在妥善处理这些传家宝时,为何不学学小张的祖训呢:“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以高尚的思想文化修养去改造世界,能赢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林维武:
本文能思考三种“传家宝”的不同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权衡后做出选择,表明自己的观点,确认小程的传家宝更具价值,切合任务指令的要求。阐述中,既能正面阐述小程家“传家宝”的内涵及其在“当下”的价值,又能够在肯定其他两种传家宝意义的基础上,强调小程的传家宝“更”具价值,显得“入情入理”,更容易让人接受。尤为可贵的是,文章没有将“祖训”泛化、虚化为“精神”“文化”等概念,而是紧扣材料内容,将它定位为“忠厚”“诗书”,指向具体而明确。但文章还不满足于停留在这一梯级上的阐述,而是在细?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治龊笈卸ㄐ〕痰拇冶橇似渌街执冶Φ募壑担⒔徊街赋鏊哂械氖导庖澹湮患抑担渌嘉南该芎蜕羁倘灾党频馈?/p>
6诗书继世,感诸书香
作者:厦门外国语学校学生
古人云:“圣人感诸万物,而遂有天下。”吾以为传家宝应给予后世精神支柱而有力前行,相较于小张和小杜,小程“诗书继世”的祖训堪称无价。
我们可以看到传家宝于人的深刻影响。当小张一家人端详于青花罐,怀古感今,必然是一种感动与回忆,当小杜摩挲着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回顾追溯上个世纪的苦难与抗争,怀亲感概,必将勉励今生今世的顽强不屈。所以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小程的祖训,相比于小张小杜,则影响更为深远,更有意义。当小程回想起“诗书继世长”,
字数作文